双孢蘑菇安全高产栽培新技术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蘑菇品种。
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生长速度较快,容易栽培。
下面是双孢菇的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基准备双孢菇的培养基主要是由牛粪、蘑菇渣、秸秆等有机物组成。
首先将这些原料进行堆堆发酵,使其温度可以达到50-65℃,并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发酵10-15天。
发酵完成后,将堆料整理平整,制成层叠的菌棒。
2.菌棒灭菌将菌棒放入大型高温灭菌锅中,将锅内的温度升至110-120℃,保持2-3小时以杀灭有害细菌和真菌,为真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菌棒接种将灭菌的菌棒移入接种室进行接种。
接种一般采用稀缩孢子悬液或菌丝糊进行。
悬液和菌丝糊的制备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的侵入。
将接种好的菌棒放在栽培箱中,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栽培。
4.栽培环境控制双孢菇的栽培一般需要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控制。
菌棒接种后,将栽培箱放置在温度为22-25℃、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
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促进双孢菇的生长,同时避免过高的湿度对真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双孢菇对光照的需求不高,一般在栽培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半阴暗状态即可。
5.喷水保湿双孢菇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真菌的正常生长。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定时进行喷水保湿,但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
当发现菌体表面有结露时,应立即停止喷水。
6.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双孢菇栽培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排除污浊的空气和增加新鲜空气的流通,可以提高菌丝生长的环境。
在栽培箱中设置通风口,定时进行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7.收获和储存双孢菇一般在菌棒接种后的20-25天左右可以开始收获。
当菌盖完全展开,并且菌褶开始裂开时,说明双孢菇已成熟。
收获时应将整个菌盖割下,避免菌丝破损。
收获后的双孢菇可以用湿纸巾包裹,放入塑料袋中进行冷藏保存。
总结:双孢菇是一种较容易栽培的食用菌类,只需要进行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就可以获得丰收的成果。
双孢菇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

双孢菇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摘要萧县的双孢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但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分别介绍层架式和简易大棚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技术,以期为双孢菇标准化栽培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双孢菇;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安徽萧县萧县地处安徽北部,属黄淮海小麦主产区,生产双孢菇的生产资料特别丰富。
近几年,随着果蔬产业的大力发展,在萧县农技中心及萧县食用菌协会的共同努力下,萧县的双孢菇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但栽培技术和产品质量存在较大的差距。
经过2年的试验探索,总结出双孢菇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新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层架式双孢菇标准化高产栽培技术1.1栽培季节萧县栽培最佳季节是7月下旬、8月上旬至翌年4月,栽培原料主要是麦秸、牛粪等。
1.2栽培设施萧县栽培双孢菇的主要设施有温室、空闲房屋、简易大棚等。
温室大棚覆盖采用“两膜两苫”室内吊挂一层遮阳网,栽培设施要有良好的通风窗及拔气管。
1.3设施消毒处理新建菇棚可喷洒40~60倍蘑菇祛病王溶液和600倍敌敌畏溶液,然后密闭菇棚,2d后即可启用,改建棚隔日再用药1次,以加强消毒杀虫效果。
在进料播种前5d左右向棚内灌水,任其自然流渗,使土地充分灌透,一则增加棚内湿度,二则降低棚温。
1.4菌种的预备菌种用AS2796,母种采用PDA培养基。
原种为棉籽壳培养基:棉籽壳70%、牛粪25%、石灰3%、石膏2%,含水量65%,高压灭菌2.0~2.5kg/cm2维持3h。
栽培种为麦粒培养基:麦粒78%(先浸18~20h)、发酵棉籽壳(加8%牛粪堆制)18%、石膏2%、石灰3%,高压灭菌2.0~2.5kg/cm2维持3h。
1.5配方建堆、翻堆培养料配方有(以100m2菇棚计算):①2 000kg麦秸,1 500kg牛粪,50kg 菜籽饼,尿素5kg,硫酸铵10kg,碳酸钙40kg,过磷酸钙1kg,石膏粉10kg;②2 000kg麦秸,1 000kg牛粪,50kg菜籽饼,8kg尿素,2kg硫酸铵,40kg碳酸钙,2kg过磷酸钙,15kg石膏粉;③1 600kg麦秸,140kg饼肥,25kg尿素,25kg 碳铵,25kg磷肥,35kg石膏,40kg石灰,2kg甲醛,0.5kg敌敌畏;④2 000kg 麦秸,250kg饼肥,30kg尿素,35kg碳铵,25kg磷肥,35kg石膏,40kg石灰,2kg甲醛,0.5kg敌敌畏。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

双孢菇高效栽培技术作者:巴国超梁富军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2022年第08期一、优质菌种选择双孢菇种植菌种要保证种性纯正、优质、高产和无病虫害,母种菌丝白色,纤细蓬松,分为气生型和匍匐型菌丝。
15天左右长满试管,菌种菌丝灰白色,密集蓬松,呈现细绒状,均匀一致。
气生菌丝多,有特有的菇香气味。
二、双孢菇菌丝培养期管理技术(一)温度调控双孢菇播种前菇房温度可略微高一些,菇房温度控制在25~26 ℃为宜。
双孢菇播种3天后菌种开始萌发,菇房温度可降为23~25 ℃,5~7 d菌丝生长进入培养料,菇房温度保持在23~25 ℃,7~10 d菌丝伸入培养料50%左右时,菇房温度可降为20~23 ℃,将培养料内的温度控制在22~26 ℃,最高不能超过28 ℃。
菇房温度高于28 ℃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而发黄。
(二)环境湿度控制双孢菇菌丝体生长初期,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80%,以促进菌丝迅速萌发,占领料层,抑制杂菌生长。
当菌种萌发吃料,菌丝体覆盖料面后,通风降温,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5%。
如果菇房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5%时,应向菇房内喷水增湿。
(三)光线调控双孢菇菌丝体生长期不需要光照,避光培养,大棚栽培至少使用2层避光度95%的黑网遮阴避光。
(四)通风调控双孢菇播种后2~3 d以保湿为主,尽量少通风。
3天后菌种开始萌发,可逐渐增加菇房通风量。
5~7 d菌丝已经进入培养料,此时要逐漸加大菇房内的通风量。
7~10 d菌丝伸入培养料5 cm左右时,加强通风,适度吹干料面,促使菌丝进一步向料内生长,直至菌丝长满培养料。
三、双孢菇覆土期管理技术双孢菇从覆土到出菇需要15~20 d。
覆土后2~3 d,根据覆土层水分情况先调水,通小风12 h左右,达到内湿外干状态,然后关闭门窗。
“吊菌丝”2~3 d,这期间多通风,温度保持在22~25 ℃,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0%~85%。
(二)覆土中期当扒开土层见菌丝后,应逐渐加大菇房的通风量,白天开窗对流。
双孢菇高产栽培技术

四 、 虫 害 防 治 病
间翻 动 3—4 扶
4 改 用 覆 土 新材 料 发 酵 土 , 在 农 田 土 中 添加 、 即
一
些 有 机 和 无 机 化 台物 . 一 定 盟 度 下 让 其厌 气 发 在 为 防 止 疆 土 后 病 虫 害 发 生 , 用 前 对 发 酵 土 应 使
轻喷 . 当长 到 龙眼 核 大 小 时 , 就加 大 喷 水量 , 每豫 喷
最量 在 0 5—0 9 g m2每批 菇 采 收 后 , 及 时 将 菇 . . k/ 。 要 脚和死 菇捡去 , 出菇 后 少 量 多次 用 1 的葡 萄 糖 或 % 02 %磷 酸 二 氢 钾藩 液 , 台 喷 水 追肥 , 结 对提 高 产 量 有 良好 的 效 果 。 蘑 菇 栽 培 的 全 过 程 中 , 施 恩 肥 在 喷 【 P K, N、 、 散量 元素 及 各 种 氨 基 酸 酶 、 多糖 、 肪 殛 脂 维生 素 等多 种营 养肥 料 的浓 缩 液 ) 一 般在播 种 前喷 。
兰 有 60—70cm 的 人 行 道 , 便 操 作
2、 1 I 菇 床 的 培 养 料 及 每 lm
配 比 为 : 稻 草 2 0 k . 牛 粪 干 00 g 干 1 0 g 石 膏 粉7 k , 素 3 k , 3k , 5g尿 0 g石 灰5 k , 磷 酸 钙3 k。 0 g过 0 g 3培 养 料 的堆 制 及 消毒 在播 、
分 就 补 充多少 。 常 采 用轻 喷勤 喷 并 适当通 风 , 保 通 以
菇妻
乒
l 菇 房 内 设 置 菇 床 . 排 成 、 可
高茎
二 列 、 列 或 多 列 。 个 菇 床 设 三 每
双孢蘑菇生产几个注意事项食用菌,栽培技术

双孢蘑菇生产几个注意事项食用菌,栽培技术
一、培养料要备足,并保证原料的质量。
一般情况下,一个平方的生产面积需要60市斤原料,其中牛粪20斤,稻草35斤,碳铵、尿素、石灰粉等5斤以上,并确保稻草、干牛粪新鲜。
二、工作进度安排要合理,能够充分利用伏天高温进行培养料的发酵,秋分、寒露时期的气温进行发菌与菌丝生长,霜降与立冬时期的适宜气温进行出菇。
三、操作过程要严格。
一是建堆、翻堆要保证培养料充分腐熟;二是发菌管理要保证菌种充分萌发,菌丝生长良好;三是菇房消毒要彻底,保证无杂菌侵染培养料;四是出菇期洒水要适度,保证子实体正常形成等;四是出菇期菇房通风要保证菇房内能够有适宜的温、湿度进行出菇;五是病虫害防治用能盲目用药,以物理方法防治较佳。
四、所用菌种为高产、优质、不吐黄水、无杂菌污染的菌种。
五、双孢蘑菇生产投入大,劳动密集,茹价受市场影响波动大,大规模推广存在较大风险。
第1页共1页。
双孢蘑菇架式立体高产栽培新技术

Sadn hci hnogSua
21 00年 第 2期
双孢蘑菇架式立体高产栽培新技术
张 时 汪尚法 张士罡
( 苏 省 滨 海 市 玉 龙 路 1 4号滨 海 食 用 菌 研 究 所 江 6 240 ) 2 50
双 孢蘑 菇 味道鲜 美 、 营养 丰富 , 是一 种 高
。
栽 培双孢 蘑菇 具有 投资 少 、 周期短 、 效 见
快、 效益 高等 特点 。近 几年来 , 所经 过反 复 我
栽 培实践并 结 合外 地 的经验 ,采 用架式 立 体 栽培 新 技术 , 平方 米产 量 可达 1 左 右 , 每 5 获 纯利 2 ~ 0元 , 常规 栽 培 相 比产 量 和 效 53 与
宽 10 10c 2  ̄ 5 m。
蛋 白、 低脂 肪 的保健 食 品, 是世 界 上 栽培 最 广 泛 ,产 量最多 ,消费量 最大 的著 名食用 菌 之
一
五 、 筑材 料 建
可 选用 钢筋 水 泥或 轻钢 板 材 .也 可用 竹 木 等材 料 。 两 者造 价高 , 用年 限长 。选用 前 使
菇房 从地 面到屋 顶高 约 4 6m, 约 8 1 — 宽 ~ 0m, 长约 2 ~ 0m。 O 3
三 、 房通 风 菇
通风 口的设 置 ,一般 每条 走道 两端 可开
上 中下 三道 窗 . 规格 4 mx 6e 也 可 开 五 0c 4 m;
2饼肥( 粪) 、 无 秸秆 培 养基
体安排为 : 料 预湿( 原 7月下 旬 ) 堆 料 发 酵 一 ( 底~ 7月 8月初 ) 播 种 ( 底 ~ 一 8月 9月 初 )+ - 覆土 ( 9月 中下 旬 ) 秋 菇采 收 ( 0月 上 中 一 1
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新技术

维普资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第 2 l替
第 2期
中 国食 用 菌
E IL U G OFC I A DB EF N I HN
励 当地 企业 、个 体 工商 户 积 极 参 与食用 菌产 品 的流 通工 作 ,努 力 培 养 当 地 的 流 通 队 伍 ;三 要 树 立 品 牌 , 目 前南 平 市 菌类 产 品大 多 以初 级 产 品 出 口 ,产 品技 术 含量 低 .生 产效 益 总 体 水平 不 高 ,应 积 极 开 展辣 加 [ 术 研 究 ,开 发 新 产 品 ,提 高 产品 的 附 加 技 值 ; P要 提 高 菇 农 的 质 量 意 识 ,从 降 低 生 产成 本 , 【 j 提 高产 品 质量 的 角 度增 加 生 产 的 经济 效 益 。 五 、依 靠 科 技 进步 .提 高 食用 菌 生产 水 平 。要 针 对 当前 食 用菌 生产 中存 在 的 难 点 ,增加 投 入 ,合 力攻 关 .重点 抓 好 病虫 害 防 治 、珍 稀 菌类 高 产 优 质 配套 栽 培技 术 和 保 鲜技 术 等 方 面 的研 究 ,抓 好 新技
摘 耍 :近 几 年 束 ,农 村 走 量 蹙 蛲 帮 扦 遣 直 韵 太 气 污
染爱 丸 竞 已成 为 各 地 政 府 度 有 关 部 门韵 堆 悬 . 秉 缸 桠
引进农 民把 诈 物 秸杆 充 分利 用 采 种 植 盟 孢 蘑 菇 ., 曩 提 I
双孢蘑菇的发展前景及高产栽培技术

小 时测 1 , 次 待温度 升到 6 ℃时 , 持 3 天 , 1 5 保 ~4 第 次
双孢 蘑菇 的生产 为洮南市现 代农业 的重要 组成部 翻堆 , 翻堆前堆底 留好通 风道 或垫好木棍 , 合翻堆 , 结 调 分, 也是多种经营中举足轻 重的产 业 。而工农业生产 中 节好水 分 , 使含水量达 7%左右 , 5 同时 , 把石膏粉 也均 匀 的许多副产物 , 如木屑 、 棉籽壳 、 草 、 稻 玉米芯 、 庄稼 的秸 加 入 ; 翻堆 时料偏 酸 , 可用 一 的石灰水 调节 p ., H8 0 秆 以及牲畜 的粪便 , 将这些价值低 廉的有机养分得 以充 堆高 、 宽不变 , 长度缩短 。 翻堆前 同样留好通风道或垫好 分利用 , 能够减 少 自然 资源 的浪 费 , 栽培双孢 蘑菇 的 木棍 , 而 通气发酵 , 保持 25 天 。一般调水适 当, .~3 堆温正 下脚 料 , 又是供给农业生产的肥料 。 这样 , 便形成 了 自然 常 , 前发酵翻 3 次堆 即可。后发酵 : 南北方 向堆料 , 按 堆 资源 的良性 循环 , 大大提 高了 资源 的利 用率 , 城 乡发 高 1 m, 1 m, 2 m 左右 , 是 . 宽 . 长 0 5 2 顶部 呈 龟背 形 , 四面 垂 展商品生产 、 创造财富 , 增加收入 的理 想产业 , 也是劳动 直 。培 养料经严格消毒后 , 使培养料在 5 ̄ ~5  ̄ 内发 0( 5( 2 2 密集 型的新 产业 。
从播 种到出菇一般需要 4 ~5 天 。 0 0 洮南市无霜期在 16 拍料面 有整体振动感 时 , 3 表明菌已发 好 , 行覆土 。 可进 天左右 , 因此只能安排一季栽培 。5月份 为播 种期 , ~ 6 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孢蘑菇安全高产栽培技术一、技术简述本技术采用标准菇房,培养料二次发酵,选用优良菌种,适时播种,提高覆土质量,发菌、出菇阶段科学管理,为双孢蘑菇(以下简称蘑菇)菌苗和子实体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病虫杂菌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
二、增产增效情况本技术采用技术推广可大大提高蘑菇的生物学转化率,使生物学效率由原来的30%左右提高到40%左右,提高了10-15个百分点,品质得到明显改善,优质品率达到90%,较过去提高近20个百分点,一个建筑面积180平方的蘑菇种植500平方米,产量为1万公斤,纯收益3万元以上。
转化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2.5万公斤,吸纳4个劳动力就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提高。
三、技术要点1.菇房的建造与消毒(1)菇房建造菇房选址。
产地环境符合国家农业行业标准MV个3P1-2000综合产地环境的要求,菇房应建在地势干燥,周围开阔,水、电、交通方便的地方。
菇房建造。
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长20米,宽9米,高3.2-3.5米,南北墙每隔1.2米高地窗和上窗,地窗下口离室内地面10厘米高,上窗上口距室内屋檐20-30厘米。
每个窗户高70厘米,宽45厘米,南墙向两个门,门宽1.5米,高2米。
房内设层架4层,底层距地面25厘米,层距65厘米,层架南北走向,北头造墙,南头距南墙80-90厘米,层架间距为65厘米。
门口挂棉帘,窗口内窗挂挡玻璃,外窗口安装窗纱。
(2)菇房消毒老菇房消毒。
拆料后,把废菇料清除干净,用甲醛熏蒸消毒,能拆下的床架竹木料放入高锰酸钾的水池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捞出洗净晒干,水池选用6%氢氯化钠水溶液渍湿,干后再涂上一层浓碳浆水。
培养料进房后两天,先用20克/立方米的硫黄熏蒸,然后再用杀螨粉2千克加甲醛14克,用糠或木屑拌匀,点燃进行熏蒸。
新菇房消毒。
进料可一星期用硫黄熏蒸,隔两天再用气雾消毒盒熏蒸。
2.种植季节与培养料的堆制(1)种植季节。
河南省播期宜在9月中旬前后。
(2)培养料的堆制发酵。
配方。
推荐两个高产配方:配方1:干牛粪55%、稻麦草40%、菜子饼3%、过磷酸钙1%;配方2:干稻麦草66%、干牛猪粪27%、菜子饼4%、过磷酸钙1%,石膏2%,培养料的堆制时间和方法。
培养料堆制时间应在8月中下旬。
A、前发酵。
培养料堆制需经原料预堆预湿、建堆、翻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粪预堆、草预湿。
粪经过预堆,粪肥疏松,使氨气蒸发,臭味减少,有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病虫害得以初步消除;草经过预湿,使秸秆湿透,正式堆料时便于调节水份。
第二阶段:建堆。
堆宽1.8-2米,高1.2-1.5米,长度不限,南北走向,建堆时一层草一层粪,各铺10层左右,下边三层不浇水,从第四层开始浇水,饼肥无建堆时加入,分层撒在料堆的中间九层,堆的边上下基本垂直,堆顶成龟背形。
建好后在料面盖一层苫。
建堆后一般堆的边缘允许有少量水浸出,但不能让流水。
第三阶段:翻堆。
建堆后每天早晚测量堆温,正常堆温在第三天效益升到70度,如果升不高应早查明原因。
当堆温升到65-70度后维持24小时,进行第一次翻堆,翻堆时尽可能把丰面的翻到上面,四边的翻到中间,把粪堆充分抖松和匀,以使发酵均匀一致,并发酵阶段一般翻堆3次,每次翻堆时间以温度升测量料堆内的温度为准。
一般情况下第5天翻第一次堆,隔4天翻第二次,再隔3天翻第三次。
发酵好的培养料颜色呈咖啡色,有甜面包香味,草形依,柔软有弹性,草用手一撕即断。
粪草混合均匀,PH值8-8.5,料的含水量为65%,无病虫害,无粪块,无臭味,酸味,氨味等不正常现象。
B、发酵。
也称二次发酵,是提高蘑菇产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增产幅度为20-40%,后发酵多在房内进行,前发酵结束堆肥热,迅速将料移入菇房,堆在中间几层床架上,用蒸汽加温,在1-2天使料内温度升到62度左右,不可超过65度,维持在6-8小时。
然后通风降温,使料内温度降到48-52度,维持4-6天,然后慢慢降低料内温度,直降到45度时,推开门窗使料温迅速降低,后发酵即告结束。
在后发酵过程中,菇房通风很重要,再隔3-4隔小时开地窗通风一次。
经过后发酵的培养料,可看到白色放线菌的菌丝,料的颜色为深褐色,半握培养料柔软并有弹性,有韧性而不沾手,有香味而无氨味,含水量62%左右。
3.播种与发菌管理(1)播种:当料温稳定在28度以下方可播种。
同时,对菌种要再检查一下,无菌丝萎缩、吐黄水或严重续长,感染杂菌的必须剔除。
生产上多用麦粒种,采用二次播种法,先用菌种总量的一半撒播在料面上,用手5指插入料中,稍振动料表层,使菌种均匀落入料面下5厘米左右处,再将余下的另一半菌种第二次撒播在料面,播种完毕后轻拍平料面。
(2)发菌管理:重点是抓好通风换气和控温(22-26度)保湿(相对湿度75%-80%),促进菌丝尽快萌发定植迅速生长,挣制杂菌发生。
播种后10天左右,当菌丝深入培养料1/2时,及时将培养料松动一次。
拉断料内菌丝,促使分枝出更多的菌丝,改善培养料的通气性,促进菌丝更快向深层生长。
4.覆土及覆土后的管理(1)覆土。
覆土材料。
优质的覆土材料吸水,透水和透气性能好,含有微量的活性基质和有益的微生物,无病虫,无杂菌,PH7.5-8。
较理想的覆土材料是泥炭土。
无烟炭土,可取耕作层30厘米以下的壤土,可碎晒干过筛(阴筛),覆土三天,按配方种植500平方米,用壤土20立方米,钙镁磷肥754克,石膏87.5千克,干发酵建粗糠375千克,石灰75千克,堆在水泥地或砖地上充分拌匀,用石灰水进行调制,喷水多次少量,调至发酵土充分湿润,再用稀释为50倍的甲醛溶液和5%敌敌畏溶液洒边堆放,堆成高和宽各80厘米的长堆,用薄膜覆盖24小时,揭开薄膜后推晾,等待第二天使用。
甲醛、敌敌畏用量按照说明书。
覆土时间和方法。
一般播种后20天左右,菌丝长满培养种,即进行覆土,覆土方检查培养料内有无纤状的杂菌如条虫、无杂菌和害虫时,先用于将料面轻轻搔动捋平,然后再用木板将料面轻轻拍平。
覆土时先覆粗土(土粒大小在2.5厘米左右),粗土调水后待菌丝生长到一定部位时,及时覆细土,两次覆土厚度为4-5厘米。
(2)覆土后的管理。
从覆土到出菇约需20天,管理重点是通风和淡水。
覆土后用2-3天时间把覆土层的含水量调至适宜程度,不能有水渗入料内。
菌丝开始爬土时要轻轻喷水,随着菌丝生长部位升高,逐渐加大喷水量,该阶段菇房温度控制在14-18度,相对湿度控制在80-85%。
当覆土层内出现米粒大小的原基时,适时喷出菇水,每天喷一次,每次每平方米喷水11.5千克左右,连续喷2-天,喷水时要加大通风量,通过喷水和通风控制子实体扭结在土层料面下适当的位置上,出菇位置太高或太低均会影响产量。
5、出菇管理(1)秋菇管理水份管理。
当第一节菇长至黄豆大时,需喷1-2次重水,每天喷一次,每次每平方米0.9千克左。
喷水后,停水两天,然后再每天喷水1-2次,每次每平方米0.3千克左右,喷水最好在上午或傍晚气温较低时喷。
第一节菇采取后,停水2天,然后继续喷水,直到下一季菇长到黄豆大时,再喷重水。
为此,反复循环,直至三季菇采取结束。
在此期间,气温较高,菇房温度一般都在18度左右,喷水时一定要注意水的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会影响蘑菇的正常生长。
秋菇后期菇房相对量要求90-95%,后期维持在85-90%。
水分管理是一项很细致的工作,要视气候变化,菇房内湿度,覆土层干澡,菌丝子实体生长情况,床架位置,综合考虑,灵活掌握。
温度管理。
菇房温度应控制在15度左右,高于18度采取夜间通风等措施,降低菇房温度,低于12度时,可采取中午通风等措施,提高菇房温度。
通风管理。
蘑菇实体生长阶段呼吸旺盛,排出二氧化碳较多,耗氧量大,必须注意菇房通风,经常体质空气新鲜。
在秋菇管理期间,通风、保温、保湿三者密切相关,相互影响,彼此制约,调节好三者之间关系,至关重要。
(2)冬季管理。
河南省冬季寒冷,菇房温度5度以下,普通菌丝体进行休眠状态,冬季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恢复和保持培养料内和覆土层中菌丝的活力,为出好春菇打基础。
温度保持在4度以上,防止土层上冻。
7-10天喷1次水,保持土层不变白,湿润即可,切忌过温,形成床面低温结冰。
注意适当通风,及时排出菇房内二氧化碳。
进入12月下旬,还应在培养料底面打洞,加强料内通风,散发有害气体,以利菌丝生长。
(3)春菇管理。
当气温稳定在10度以上时,要适时进行春菇管理,前期菇房管理应以保温保湿为主,喷水宜迟不宜早,春菇喷水要求轻喷勤喷,忌用重水,忌调得太急,一定要在气温稳定在12度以后,喷出菇水,喷水后先补一层半湿半干的细土,将裸露的菌丝盖好。
后期菇房管理以防高温为主,喷水可放在早晨或傍晚,整个应向打开窗户的玻璃通风,以降低菇房的温度,满足春菇后期的正常生长。
春季通风换气一定要注意避开西南风,严防干燥的西南风吹进菇房,引起土层的菌丝萎缩,失去出菇能力。
6、采收(1)采收时间与方法:当蘑菇菇盖直径长到3-4厘米时采收,鲜销可适当大些,但不能开伞。
采取方法,采用旋转法,手指捏住菌柄,轻轻旋转采下,丛生在一起的大菇,用小刀小心割下,以免影响其他周围菇生长的小菇。
从第四花开始,采取拨菇法,将部分老根带出。
(2)采收后的处理。
菇的处理。
及时用小刀削根,刀口上菇根垂直平整,整理干净放进衬有纱布或纸的篮子内,在运往收购站途中,避免风吹日晒,防止挤压碰伤。
菇床的处理。
在采取后及时用镊子挑除留在床面的老根和死菇,以防影响新菌丝的生长和感染杂菌,挑根后及时补上湿润的覆土材料,保持原来的厚度。
秋菇后期若发现土层板结,要松动土层,撬断土层内板结的菌丝,以促进菌丝生长,及早出菇。
秋菇后期应在培养料底面戳洞,以促进料内气体交换,使之正常出菇。
秋菇当第二季菇蕾长至黄豆大时,还可进行追肥,追肥必须掌握好浓度和用量。
(3)菇房的处理。
母花菇采取后,清理地面,生石灰进行消毒;全部采取结束后,清理废料,拆洗床架,用甲醛高锰酸钾,重熏菇房,进行一次全面消毒。
蘑菇废料是很好的有机肥,应随即动到大田或果园菜园作为基肥,不可堆在菇房周围。
7、病虫杂菌防治蘑菇是发酵料栽培,整个生长期长达半年,病早杂菌发生几率较多,一定要以防为主,防控结合,经常保持菇房内外清洁,定期进行消毒,严把原材料覆土关,原材料发酵要彻底,不能让原材料和覆土带进病虫和杂菌,严把菌种关,不能让菌种带病虫杂菌,菌种活力一定要强,播种量一定要大,整个发菌和出菇期一定要科学管理,湿、湿、气三者不能顾此失彼,一个都不能忽视。
从各方面控制和预防病虫杂菌的发生,一旦发生,要坚持用农药,严禁用剧毒和高残留的农药,确保产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