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等生”的教育策略-最新文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等生”的教育策略
常态的教育教学中,绝大部分老师往往只注意到这样的问题:即过多的关注差生向优生的转化工作,而忽略了如何教育“优等生”。“优等生”,我们通常是指成绩突出,各方面都表现不错的学生。按素质教育的标准来看,所谓的“优等生”应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即学生知识储量丰富化、道德品质宽容化、能力要求特长化、学习自主化、心理健康等。笔者所指的“优等生”是指在应试教育下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在教学上,这些优生是讨人喜欢的,省时、省力、省事无须烦心,有时还给教师带来一些比赛获奖的荣誉。殊不知就是在教师沾沾自喜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许多的小“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就在这陶醉的掌声和赞扬中,成了“伤仲永”而最后“泯乎众也”。所以,我认为对待“优等生”和对待“差生”同样重要,因为他们亟待更高的发展。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上往往存在我盲目自傲、鄙视他人,遇到一点挫折就难以承受等误区。笔者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仅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同时又摸索了一条对待优生的路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激励,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发现优生中存在这样一类现象:有的成绩较好,但是对学习本身一点兴趣也没有,硬是被家长逼的;有的同学成绩不稳,一会能名列前茅,一会儿又落到刚刚及格。还有的“居功自傲”看不起其他成
绩较差的学生等等。针对他们这些心理动态,我就在思想上开导他们,跟他们谈心交朋友,使他们懂得学习要扎扎实实,不能靠投机取巧,耍小聪明。更不能满足一时的高分,这只能代表一个阶段的学业情况,甚至看不起其他的暂时落学生。同时,通过讲故事、演小品、做游戏、猜字谜等有益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从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我在班级的后墙上挂了一幅“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崖乐作舟”对联,以此来激励学生。这样,一改以前“厌学、死学、滑学”的不良状况,形成了“知学、想学、乐学”的好学风。
二、拓展知识,挖掘他们的内在潜力
二十一世纪是高科技的时代,需要一大批出类拔萃的人才,而这些搞尖端科技的,要求素质较高的,不仅知识要求广博,更关注他们的创造力。他们这些人又常出在这些“优等生”之中。平时,“优等生”对课本上的内容能毫不费力的接受,所以他们不要在这些方面花过多的精力。针对他们反映快、记得牢、理解力强等的特点,另外给他们传受一些新知识,或者做一些拓展性的要求,使他们超长发挥,向深度发展。如:订阅同步试验教材,举行竞赛,做奥林匹克试题等,使他们内在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并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以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增加知识的积累量。
三、解难析疑,诱发他们的学习灵性
阅读方面,答案是多元的。在指导时,我让他们尽量想出所有的,然后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合理、最简便、最科学。在背诵课文的精彩片段时看谁记的最快,然后说出是采用什么方法记得。例如,我在教学
苏教版第八册《燕子》一文的第二自然段时,通过学习知道这一自然段是采用拟人的手法写燕子在烂漫无比的春色中赶来。教学后我便问:谁能很快地背出来?不一会有几个好的学生就能背出了了。我不失时机地问他们采用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他们说采用抓住重点词语
的方法去试着记忆。抓住“风吹、雨洒、柳展叶、青草、绿芽、各色花。燕子赶来添乐趣。”不仅好记,还朗朗上口。其他的学生也采用这种方法,也很快地背了出来。
四、转变观念,培养他们的学习主动
现在,绝大部分“优等生”存在这样一个观念:“教师教,学生学”、“教多少,学多少”、“教什么,学什么”,布置作业做完就完事,更何况我成绩好,什么都会,稍微学一点就行了。现代素质教育明确指出:二十一世纪的文盲,将不是没有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的人。所以,我们应该转变学生这种错误的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工作重在“导”,学生的任务重在“学”,我们应教导他们为人的道理,做人的品德;指导他们的学习方法和途径;疏导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使学生克服以前在学习上“等、靠、抄”的坏习惯,养成自觉、主动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发散思维,锻炼他们的创造能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源泉。”因此,只有丰富学生的想象特别是创新想象,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较好地发展。在教学中我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敢于想象、敢于创新、敢于打
破常规的训练,珍惜他们的好奇心,丰富他们的想象。
经过多年的实践表明,“优等生”用“优法”的教育,取得的成绩是十分喜人的。我每年指导他们参加省、市、县各级各类比赛,均取得教好的名次,更为重要的是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具有了创造力。总之,在教学时千万不要忽视对“优等生”的教育,要采取多种方式,创造多种机会、多元平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素质得到最优化的提升。
(江苏泗洪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