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史料及分类
一、史料的分类

一、史料的分类史学研究方法一、史料的分类按表现形式: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一)文献(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1、种类:?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 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2、地位: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3、局限: 个人因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例(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敢死队之编制共分五队,以蒋介石为指挥官……(队员)出入于弹雨之中,而无一惧色。
”这则报道 ?是珍贵的史料 ?它是在吹捧蒋介石,不具备史料价值 ?经考证无误后,可作为研究蒋介石的史料使用 A(?正确,??错误 B(?正确,??错误C(??正确,?错误 D(?正确,??错误2.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右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通知亲爱的先生:5月26日,星期可能是一。
昨天早晨九时,你的儿子无故缺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席。
但目前仍然缺席。
我请你通知我,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到底是你儿子自行缺席,抑或是你希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望他继续荒废学业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校长:L?H?泰纳 (Turner) (二)实物史料: 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1、举例: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2、地位: ?比文献资料可信。
?关于史前和上古的历史,实物史料显得特别重要。
?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还可以弥补文献的不足。
3(局限 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的全貌。
b.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一、引言史料作为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其分类和解读对于准确还原历史事实、深入理解历史背景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就史料的分类和解读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历史事实并展现历史发展的真相。
二、史料的分类1. 原始史料原始史料指的是直接涉及到历史事件的文献、图片、文物等,其来源可以是历史当事人、亲历者或现场遗留物等。
这类史料具有直接性和客观性,但也可能存在感性和片面性。
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史书、日记、手稿等。
2. 二手史料二手史料是在原始史料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和解读而得到的资料。
这类史料常见的形式包括历史研究著作、学术论文、历史文集等。
虽然二手史料已经对原始史料进行了初步的筛选和解读,但仍然需要对其可靠性进行评估。
3. 口述史料口述史料是利用口述方式记录下来的历史资料,包括历史当事人或亲历者的口述、口头传统或民间故事等。
这类史料通常具有生动性和具体性,能够提供与原始史料不同的视角和背景,但也可能存在记忆偏差或个人主观因素。
4. 考古史料考古史料是通过对历史遗址、文物和遗迹等进行系统挖掘和分析而得到的资料。
这类史料能够直接反映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对于研究古代历史等领域有着重要价值。
三、史料的解读1. 鉴别史料的真实性在进行史料解读之前,首先需要对史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别。
可以从史料的来源、时代、作者、地域和相关历史事件等方面进行评估,以确定史料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2. 研究史料的背景和时代特征史料的解读需要结合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进行分析。
研究史料所处的社会环境、政治经济状况、文化风貌等,能够更好地理解史料所反映的历史事实与现象。
3. 引用其他相关史料进行对比分析为了确保对史料的解读客观准确,可以引用其他相关的史料进行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不同史料的内容、观点和记载,可以找到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事件的真相。
4. 融入学术研究和理论构架史料解读不能孤立地进行,需要融入学术研究和理论构架。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

史料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史料的定义及种类1. 史料的定义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是指供给史学研究所需的各种资料。
它主要包括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
文字史料是历史的主要载体,包括历史文献、史书、碑铭、笔记、日记、书信、文件、地方志等;实物史料是指各种历史遗物,如古器物、古建筑、古代生活用品等;口述史料是历史的生动记录,包括口头传统、口述历史和采访记录等。
2. 史料的种类(1)历史文献:历史文献是研究历史的基本材料,它包括历史记载、地方志、档案资料、历史文书等。
历史文献有重要的史实价值和文化价值,是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史书:史书是古代的历史文献,包括编年史、断代史、官修史书、地方志等,是古代历史记载的主要形式。
(3)碑铭:碑铭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它记录了古代社会的重大历史事件、名人事迹和重要建筑的建立经过等,是了解古代社会历史、思想、文化和艺术的重要原始资料。
(4)笔记、日记、书信:这些是个人记录历史的形式,它们反映了个人对于历史事件的看法和见解,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风貌。
(5)文件:文件是政府机关、组织机构和个人事务的重要记录,包括官方文件、商业契约、政治文书、公证文书等,它们是研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历史的重要史料。
二、史料的价值及利用1. 史料的价值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它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揭示历史的规律和规律性;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描绘历史的风云人物和历史的风云事件;它可以帮助人们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的情况,揭示历史社会和历史时代的面貌和特征。
2. 史料的利用(1)史料的保存:史料是珍贵的历史资料,它应得到妥善的保存和保护,以便后人继续进行研究和利用。
对于文字史料,应当进行数字化存储和整理,以减缓纸质史料的损耗和灭失;对于实物史料,应当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加强对古建筑、古遗址、古器物等史料的保护工作;对于口述史料,应当及时进行采集、整理和保管,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可信度。
(完整版)史料

史料史料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在发展过程中所遗留下来的、并帮助我们认识、解释和重构历史过程的痕迹。
人类对历史的认识和研究离不开史料。
一、史料的分类:第一种分法:按史料存在的形式划分,可分为实物类史料、文献(文字)类史料、口述类史料、图片影音类史料和风俗类史料。
1、实物类史料: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如:古代建筑、家具、衣物、器物、饰品、钱币、碑刻、雕塑、绘画、墓葬、遗迹或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它是“重现”远古历史的最重要依据,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
其中有很大部分是由考古发掘的。
2、文献(文字)类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历史资料。
如:官私史书(如“二十四史”,又称“正史”,其中《史记》是纪传体通史,其余为纪传体断代史,注意《资治通鉴》不属于“二十四史”),思想类与学术类著作,公私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报刊杂志(近现代史的重要史料,一般性报刊有助了解一些事件的发展,以及当时人从不同观点对此事的了解,娱乐性的报刊则可以观察当时人的文化和生活),文学作品(虽有虚构之处,但常可反映当时人的生活、想法以及观念等,对于文化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的研究有所助益),文集日记,野史笔记,回忆文稿,考古发现的甲骨文、金文、陶文、简帛文字、碑刻、和墓志,日常生活的文字遗留(如古代的农民历、商店的帐薄、土地契约书,以及私人来往的书信等,由于这些大多不是刻意留传下来的东西,常能较真实地反映当时的实际生活及想法)等。
3、口述类史料:经过历代口耳传承得以保存下来的或为后人记录而成的史料,适用于民间传说、节日来源、习俗、比较隐秘或具有争议的历史事件,以及历史事件的见证者或亲历者尚存等情况。
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社会歌谣、座谈录音以及访问调查等。
其内容大都是亲身经历、耳闻目睹的事实,保持了其权威性和鲜活性。
亲历者所述说的环境、细节、所体验的感情、所刻画的心理往往是别人不易领会到的。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

史料分类及史学研究方法一、按表现形式:文件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一)文件(文字)资料:以文字形式统计资料(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乘、传记谱牒、文集日志、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 如:电子邮件、BBS跟帖等(2)、地位:最关键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3)、局限:个人原因(阶级立场、个人修养)、政治原因(政治权势纂改历史)时代原因(研究方法、角度)(二)实物史料: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多种物件1、举例:遗址,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2、地位:①比文件资料可信②相关史前和上古历史,实物史料显得尤其关键。
③和文史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求历史真实,还能够填补文件不足。
3.局限a.它们可能只是很小一个碎片,并不一定能展示历史全貌。
b.对有些器物,大家还只能猜测它们意义,并不能做出正确判定(三)、口述资料:口头讲述并被统计下来资料(1)、种类:神话、传说、小说、史诗、俗谚、遗训,回想录、对话录、采访记、座谈录等。
(2)、局限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口述资料会和原来面貌有较大差距②在史诗、神话、传说、小说当中,也会有大量发明和虚构情节;③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当事人回想也难免不正确或不全方面二、按史料价值:第一手史料、第二手材料(1).含义:①第一手史料:原始资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那个时代留下来材料,尤其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史料,直接反应了所研究对象情况。
②第二手材料:距离那个时代较远统计、转述,或后人研究结果,间接反应了研究对象情况。
(2)价值:①通常来说,第一手史料价值较高,使用第二手史料时需要愈加小心谨慎。
②衡量第一手和第二手史料价值高低也不能绝对化。
3.和三类史料关系:①实物史料通常全部是第一手;②文件史料中第二手居多;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需要仔细甄别。
三、影响史学见解和史料利用多个关键原因•1、研究者立场不一样;•2.研究方法、角度不一样;•3、史料选择和利用上差异;•4.时代不足等。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史料的分类和解读史料的分类和解读1.史料的分类[内涵解读](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
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都是口传资料的典型。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
史料及分类——精选推荐

史料及分类一、按表现形式分1、文字史料:是指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史料。
(1)种类:①以纸张为载体,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报刊、信笺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如电子邮件、各类聊天信息等。
(2)价值: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明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性:①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
②往往受个人因素(个人立场、个人修养、感情好恶)、政治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的影响,致使文献记载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探索发现历史真实。
③文学作品能反映作者生活时代的特征,可作为史料,但要注意甄别。
④历史漫画能形象地再现历史,但往往带有强烈感情色彩。
不能作为研究该历史事件的直接证据,但可以作为研究作者对该事件看法的第一手材料。
2、实物史料:是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种类: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等。
(2)价值:①实物史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既能比较真实地反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因而比文字史料更直观、可靠。
②它在断代上具有数据的精确性,是重现前文字阶段人类历史的最重要依据。
③丰富了对文字产生以后的人类历史的认识,与文字资料相互参证,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能够印证、充实、纠正文字资料。
(3)局限性:①实物史料多为片断,它们可能只是一个很小的碎片,无法完全反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
②需要文字史料以及其他各种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印证,相互补充。
比如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作出准确的判断。
3、口述史料:又称口碑史料,是反映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回忆录、对话录、采访记录、座谈录音等。
(2)价值:①口述史料可以与文字、实物等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弥补史料的不足。
②多用于现代史的研究,通过对尚在人世的当事人访问而获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

史料的分类和解读史料的分类和解读1.史料的分类[内涵解读](1)史料概念:史料是指有助于认识历史、复原历史真实情况的一切资源,也就是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信息。
(2)史料分类①按照史料产生的时期、出处划分,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的史料。
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与诠释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再创造。
例如《史记》一书,就包含了第一手史料(原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②按照史料的载体划分,可以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
实物史料:是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被保存或遗留下来的前人活动的场所和前人创造发明的有形物品。
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遗址,即前人活动的各种场所,如居址、村落、作坊等各种建筑设施。
二是墓葬,即古人的墓穴。
墓葬作为实物史料,有它特殊的意义。
一个保存良好的墓葬,不仅有古代人的遗体,还往往有许多随葬物品,有的甚至还有大量的壁画、简册和古代文献,因此能真实、生动地再现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面貌。
三是文物,指历史遗留下来的在文化发展史上有价值的东西,如建筑、碑刻、工具、武器、生活器皿和各种艺术品。
文献资料:按史学家马端临所说,文献应包括文字资料和口传资料两大部分。
口传资料是指经历代口耳相传得以保存下来的以往人类的言行。
在文字发明以前,口耳相传是保留史料的基本形式之一。
近年来盛行的各种口述录音资料、回忆录等,都是口传资料的典型。
但与口传资料相比,文字资料因其更加丰富且完备而更为重要。
[典例导引](2012年高考广东卷)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判断商代可能出现牛耕的最确凿的历史依据。
A项不能因为有“牛骨”就确定牛耕的出现,因为牛最早只是作为宗庙的祭祀用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不经意的记载和经意的记载
记载时特别经意,一方面使记载信实,但也可以使记载格外不真 实,经意便难免于作用,有作用便失史料的信实。不经意的记载, 固然有时因不经意而乱七八糟,轻重不衬,但是,也有时候因此 保存了一些原始史料,不曾受人为的“修改”。
6.本事和旁涉
本事对于旁涉,看来是本事像是最重要,旁涉则相关联的很少, 但是有时候事实恰恰相反。因为本事经意,旁涉不经意,于是旁 涉有时候露马脚,而使我们觉得实在另是一回事,本事记载反而 不相干。
7.直说和隐喻
可以说,这是本事和旁涉得一种,不过隐喻虽然最近旁涉,但终 究不是完全等同于旁涉。凡事不便直说,而作者偏又不能忘情不 说,那么就用隐喻暗示后人。有时后人神经过敏,多想了许多, 这是常见的事。或者古人有意设一迷魂阵,以欺瞒后人,或者是 恶作剧,这也是可能的事。这是史学研究需要最谨慎的地方。
一、历史学与历史科学
(一)历史学 1、什么是历史学? 又称“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部门。是一门研 究和阐述人类社会已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科。具体讲, 历史学是按照一定的历史观点,利用历史资料,研究 已往的客观历史过程,并用语言文字或图象把它表示 出来的一门学问。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 “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 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 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
4. 民俗史料:指历史上曾经存在过、且至今仍旧保 存在人们生活中的社会风俗、民间习惯、文化传统 等。民俗史料具有鲜活性、直观性、信息丰富性, 是一种活的史料;但要注意其继承性、变异性。
二、按学术相对价值分类(史料价值)
1.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
直接史料是指第一手史料,即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者省略或转写的 史料(也叫原始资料,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 击者提供的史料)。 间接史料是指第二手史料,即已经中间人手修改或省略转写的史 料。《周书》是间接的材料,毛公鼎则是直接的;《世本》是间接 的材料(今已佚)。卜辞则是直接的;《明史》是间接的材料,明 档案则是直接的。以此类推。 直接的材料是比较可信的,间接材料因转手的缘故容易被人更改 或加减,但有时某一直接的材料也许是孤立的、是例外的,而有时 间接的材料反是前人精密归纳直接材料而得的,这个都不能一概而 论,要随时随地地分别看待。 两者与文献、实物、口述三类史料的关系:①实物史料一般都是 第一手的;②文献史料中第二手的居多;③口述史料辗转相传,更 需要仔细甄别。
2.官家记载和民间记载。 用官家的记载参照比较民间的记载,这是史料选择中的 另一个原则。 官家记载和私家记载都互有长短,官书在关于年月、官 职、地理等方面,有簿可查有籍可录者往往比私家记载 为准确; 而私家记载关于一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内幕”方 面,有些是官书中不能说或者不敢说的,毕竟官修正史 都是隐恶扬善的,例如“禅代之际,一切欺人孤儿寡母 的逆迹;剪伐之朝,一切凶残淫虐的暴举”。总之,无 论官家记载还是私家记载在某些事情的真实性上都有一 定问题,而要互相对照,进行考证。当然也不尽然,私 家对内幕也有胡说一气的。
2.实物史料(史迹遗存):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各种物件。
(1)种类: 遗迹,遗址,遗物,出土文物,图片,照片等。 (2)价值: ①实物资料是历史的见证和历史知识的可靠来源,既能比较真实地反 映历史,又具有形象直观性。因而比文字资料更直观、可靠。 ②它在断代上具有数据的精确性,是重现前文字阶段人类历史的最重 要依据。 ③丰富了对文字产生以后的人类历史的认识,与文史资料相互参证, 从差异中寻找历史的真实,能够印证、充实、纠正文字资料。 (3)局限: ①实物史料多为片断性,它们可能只是很小的一个碎片,并非能够反 映历史的全貌和原貌。 ②需要历史实物与文献资料,遗迹其它各种历史资料进行综合印证, 相互补充。比如对有些器物,人们还只能猜测它们的意义,并不能做 出准确的判断。
一、按表现形式分
1.文字史料:一切以文字形式记录的资料。
(1)种类: ①以纸张为载体的: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传记谱 牒、文集日记、野史笔记,书籍、报刊、杂志、信件等。 ②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如电子邮件、BBS跟帖、QQ聊天记录等。 (2)价值: 最主要的史料载体,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3)局限性: ①文字资料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 ②往往受到个人因素(个人立场、个人修养、感情好恶)、政治 因素(政治权势篡改历史)、时代因素(研究方法、角度)的影 响,致使文献记载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 较分析、去伪存真,发现、探索历史真实。 ③文学作品能反映作者生活时代的特征,可作为史料,但要注意 甄别。
第一节:史料研习
主讲人:王涛 余杭第二高级中学
史料与考试
史识——为什么要学历史
人是有历史的动物。 ——(德)文德尔班 历史有如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沟通了过去、现在和未来。 个体生命,只有汇入这条长河才能获得永恒,“名垂青史”几乎 是人生的最大成功,为了“留取丹心照汗青”,贤人们宁肯舍生 取义 历史学在本质上是关怀人, 即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做好自 己(“习得人性,学会做人”),简言之即“服务人生”——这 是历史教育的终极取向所在. ——任鹏杰
2、历史学的学科精神的主要体现: (1)尊重客观历史事实的求真精神 。 (2)探究社会发展规律的理性精神 。 (3)学科方法上的兼容精神。 (4)品评历史人物的惩恶扬善精神。 (5)记录人类文化和民族传统的传承精神。 (6)培植民族凝聚力的聚合精神。 ①帮助人们形成共同的民族意识。 ②培植了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③培植满足认同意识和爱国主义传统。
历史学科的基本范围历 史来自保存和记录下的客观世界的实际存在
历 史 学
对实际存在的解释(说明,阐释, 分析,评论……) 对实际存在
2、历史学的结构 ①反映不同历史范围和过程的各种史学, 如 通史、断代史、专门史等。 ②研究史学一般原理和史学方法论(历史本体 论、史学认识论、史学方法论)的历史科学概 论。 ③研究史学自身发展过程及其律的史学史。规 ④研究史料及其运用方法的史料学。 ⑤研究史学成果表现形态的历史编纂学 。
二、为什么要学历史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 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 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 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 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
(一)促进个人成长,特别是人格完善。 1、完善人格。历史教育,首先是要为社会 培养出合格的公民,培养学生具有积极的 公民意识至为关键。
2、进行历史思维方式的训练,培养“历史意识”。
历史思维最基本的品质是“求真”,立 论要以史实为证据,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为了求得证据,分析证据是否可靠,就需要 具备一系列特殊的思维方式训练。
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
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简言之, 就是依据历史事实,分析历史逻辑,挖掘 历史智慧的能力。这既包括分析、概括、 比较、评价、归纳、谁等历史学科学习的 思维能力,也包括历史的眼光、观念和方 法。
(二)历史学学科特征和学科精神
1、学科特征(学科个性) ①从研究对象看:研究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动态 的、整体性的研究。 ②从研究内容看:研究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 过去:1)总结历史文化。2)用现实的眼光来研究 历史。——资料性和基础理论性学科(“实证学 科”) ③从学科发展看:是一门源远流长,十分成熟、完 备的学科。
宋代沉船“南海一号”
曹操高陵前室
曹操高陵出土“魏武王”石碑
曹操高陵出玉、玛瑙饰品
3.口碑史料:口碑史料或口述史料,是指口头讲述并 被记录下来的资料。
(1)种类: 神话、传说、故事、史诗、俗谚、遗训、录音、回忆录、对话录、 采访记、座谈录等。 (2)价值: ①口述史料可以与文字、实物、图像等史料进行相互印证,弥补 史料的不足。 ②多用于现代史的研究,通过对尚在人世的当时人访问口述而获 得对历史更直接深入的了解。 (3)局限: ①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口述资料会与本来面貌有较大差距, 当事人回忆也难免不准确或不全面(受到当事人的记忆能力、情 感、价值判断等因素的影响)。 ②在史诗、神话、传说、故事当中,也会有大量创造和虚构的情 节。
3.本国的记载和外国的记载。 一方面,外国或外国人的记载是靠不住的多。传闻 极易失真,而外国人了解的全面性和深入性也是要差一些。 但是另一方面,外国的记载也有他的好处,他更无所用其 讳。况且本国每每忽略最习见同时却是最要紧的事,而外 国人则可以少此错误。 4.近人的记载和远人的记载。 这两种记载的相对时比较容易判别优劣的。除去有特别 缘故者以外,远人的记载比不上近人的记载。著名历史学 家顾颉刚提出“古史层累说”: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 越长;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人物愈放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