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第一单元集备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优秀10篇)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体会诗句的语言美,感悟比喻的妙处。

3、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二)、教学重点1、想象西湖晴雨变幻的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三)、教学难点1、想象西湖晴雨的变幻景色,体会雨的奇特。

2、体会诗歌的语言艺术,激发学生中华传统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过程一、文字线索题导入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2、四川眉山人,曾任杭州通判3、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4、他的诗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方面独具风格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他流传千古的名句1、同学们,你们能根据屏幕上的提示猜出这个人是谁吗?(苏轼)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学习苏轼的一首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出示课题)说说诗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时间、地点、事件)(六月二十七日苏轼在西湖边上的望湖楼醉酒题诗)3、那么苏轼在望湖楼上题了怎样的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二、读诗歌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刚才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谁愿意第一个展示你的朗读?(齐读)3、读得真不错,同学们,读诗不仅要读响、读准,更要读出诗的节奏,(出示划分好节奏的诗)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划分好的节奏自由练读一下这首诗。

4、谁愿意来读一读?读得真好(如果读不好,师范读,再指名读)5、男女生赛读。

三、检查预习,提出疑问1、古诗同学们都会读了,但是学习古诗仅仅会读还不行,我们还得理解诗中意思,品读诗中的意境。

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哪些不懂或者难懂得词语,提出来我们一起解决。

(生提问,相机指导回答)2、相信解决了这些重难点词,你们对这首诗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了,现在再读这首诗,你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的,带着你们的理解在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四、整体感知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着读着,你从这首诗中感受到了什么?(大、快、急、来得快、去得也快)五、品读诗句1、这真是一场奇特的雨啊!你从诗中得哪些字眼或诗句中感受这场雨的奇特呢?请默读诗歌,并从信封中取出“共学单”,认真完成。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六上语文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记录
一、备课内容
本次集体备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题是“大自然之美”,选编了《长江之歌》、《三亚落日》、《烟台的海》、《记金华的双龙洞》四篇课文,从多个角度展现了自然之美,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二、备课目标
1. 理解本单元课文所展现的自然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景物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2. 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通过阅读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发现身边的美,培养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感。

三、备课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知识,理解课文所展现的自然之美。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问题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交流,促进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思考。

五、教学流程设计
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自然风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本单元主题。

2. 课文阅读:组织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3. 重点讲解:对本单元的重点字词和语法知识进行讲解和练习。

4.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围绕课文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5.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

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语文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详细内容包括:1. 课文:《草原》、《丁香结》、《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语文园地一:日积月累、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

2. 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能够运用到实际语境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运用词语进行句子仿写。

2.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掌握生字、词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课本、练习本、字典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草原、丁香花等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并掌握生字、词语。

(3)分组朗读,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课文。

3. 例题讲解:(1)选取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2)结合课后练习,进行句子仿写。

4. 随堂练习: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2. 内容:(1)草原(2)丁香结(3)古诗两首(《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4)语文园地一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熟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一段进行背诵。

(2)用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讲解课文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但在课堂互动方面,还需加强,让更多学生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语文六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语文六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复习教案

2017年9月
主备人
集备教师:六年级全体语文老师 学科
语文 课题:复习第一、二单元 课型:复习课 知识点
学情分析
学生能读熟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了大部分生字词,还有部分学生不能熟练背诵课文,生字词的掌握不理想。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生字新词。

重点、难点 熟练背诵课文,掌握单元生字词。

◇◇◇◇◇◇◇◇◇◇◇◇◇◇◇◇◇◇◇◇◇◇◇◇◇◇◇◇◇◇◇◇◇◇◇◇◇◇◇◇◇◇◇◇◇◇◇◇◇◇◇◇◇◇◇◇◇◇◇◇◇
教 学 程 序
一、复习第一单元
(1)回顾第一单元课文内容
第一单元有哪几篇课文?
1、我们爱你啊,中国
2、郑成功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4、古诗两首
这些课文有什么共同点?
这几篇课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复习第一单元生字词
自由复习本单元生字词,把难写的字或者容易出错的字在练习本上多写几遍。

(3)练习背诵
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和段落,小组内互相检查。

二、复习第二单元
(1)本单元有那几篇课文?
5、负荆请罪
6、最后的姿势
振兴集备活页使用人: 小学 年级 班
教师姓名:
备课,是时时刻刻的反思和一生的准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5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案1《我的舞台》【教学目标】1.能力目标: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

2.情感目标: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无论音乐。

美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都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1.《高山流水》、《月光曲》抚慰我们的心灵,《蒙娜丽莎》带给我们“神秘的微笑”,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同样舞台艺术也有着神奇的吸引力。

究竟舞台的魅力有多大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我的舞台》这篇课文。

板书:28、我的舞台2.解释课题理解“舞台”。

二、简介作者(学生介绍老师补充。

)吴霜,吴祖光、新凤霞之女,著名歌唱家。

剧作家。

早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是位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后留美6年学习西乐。

代表作品《光明三部曲》:《别为你的相貌发愁》。

《女人漂亮》。

《父女惊魂》。

著有《别问我的父母是谁》。

《吴霜看人》等作品以及电视剧《新凤霞传奇》等。

过渡: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艺术家们那不为人知的艰辛的成功之路吧!三、扫读课文,找出中心句1.学生扫读课文,画出句子。

2.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齐读一遍。

过度:生活就是一个大舞台,同学们心中也有一个大舞台吧!作者吴霜姐姐围绕心中神奇的舞台,写了一些什么事呢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

四、自由读课文1.思考:课文讲了什么事2.指名回答。

过渡:课文围绕舞台对我的神奇的吸引力,娓娓叙述了作者在艺术和生活舞台上的成长故事,请同学们再次读课文。

五、再次快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1.边读边思考:作者的舞台在哪里都有哪些经历出示空表格,发带空表格的小黑板给学生填写: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2.学生边读边填写。

3.交流归纳填写表格,弄清课文内容:什么时段舞台在哪里做什么还没有出生时把娘胎当舞台在肚子里“登台唱戏”、“大闹天宫”刚会走路时把小床当舞台模仿母亲“演戏”随母亲演出时每场必到舞台察言观色,学形记词六岁时侯把练功毯当舞台拜师学艺,署去寒来,刻苦学习学艺几年后把客厅当舞台给到家的客人开“个人晚会” 小结过渡:是啊!作者的舞台无处不在,正如人所说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优秀10篇)

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设计(优秀10篇)教学目标:篇一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李伯伯家有一块1/2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种玉米的面积占3/5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预设: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1)理解题意:这块地共有1/2公顷,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1/5,应把这块地的面积看作单位“1”。

求种土豆的面积就是求1/2公顷的1/5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列式为1/2×1/52、揭示课题:请你观察1/2×1/5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总结篇二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分数乘分数教学目标:篇三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

教学目标:篇四⒈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7题。

这道题是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练习,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进行交流。

(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是否可以进行约分,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乘。

)⒉出示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8题到第13题。

这六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分数乘法问题,题目中设计到很多课外知识,这些练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一位数乘分数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

练习时,可以先让学生独立阅读并理解题意,然后再独立解答,最后组织交流汇报。

教学过程篇五1、计算7/33×3/145/7×427×5/95/8×4/157/12×3/714×6/7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汇报时先要求学生说清算式意义,再说计算过程。

【教育学习文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教育学习文章】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六学科:语文授课人:xxx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型新授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认真观察图画,懂得"不懂就问"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知道在不理解的地方,不清楚的地方,都应虚心向人请教,争取弄懂弄通。

重点难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课外阅读材料,教学过程二次备课一、导入新课二、指导观察课本第一页插图。

、读题:"不懂就问"2、指导学生先按从上到下,再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观察。

(1)、第1幅图上有什么人,在哪里,干什么?(2)、第2幅图是在哪里?从哪里看出来?图上有哪些人?分别在干什么?(3)、第3、4幅表现的是哪里在?怎么知道的?有哪些人?他们正在干什么?三、组织学生讨论,使学生懂得如何做到"不懂就问"?、看完4幅图后,你明白了什么?(1)遇到不懂的问题、不清楚的地方,要大胆地向他人求教。

(2)只要有不懂的地方,都要敢于问,不管是在学校,在家里,在展览厅,走廊上,在教室里,在校园里,还是在其他任何地方。

(3)可以问老师,问家长,问解说员,问本班同学,问其他班的同学……一句话问所有懂的人。

(4)可以问课本上的问题,也可以问报刊上的问题,还可以问观察到的所有书本外的其他问题。

(5)留心处处皆学问。

2、讨论:假如遇到不懂的问题不问,或者不懂装懂,结果会怎么样?3、请学生说说今后的打算?四、总结:同学们"不懂就要问",只要留心,处处皆学问,课本晨、自然界的一切,只要自己有疑问,都可以向别人请教;只自己动了脑筋不能解答,随时随地都可以问(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其实相互之间都可以成为老师,谁能解答问题,他就是老师。

其实"不懂就要问",就是"多问",这是与"勤学"联系在一起的,平时我们常说"勤学多问"就是这个道理呀!教后记小学部集体备课教案年级:六学科:语文授课人:xxx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型新授课时2备课时间授课时间教学目标、认真观察图画,懂得"勤于收集资料是重要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全册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集体备课全册教案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单元分析科目:语文册次:11 第(一)单元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
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一小教师集体备课签科目:语文册次: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 第二课时集备教案
一、教学目标与要求
1.能听、说、读、写四会掌握句子:“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Us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 Sometimes I go by bike.”并能在情景中正确运用。

2.能够表述自己以何种方式上学并简单陈述原因,如:Ususlly I go to school by
bus, because it’s fast.
3.能够听懂Let’s try 的录音内容并选出正确选项。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1.本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听、说、读、写句型: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Usually/sometimes I go by….
2.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学生书写四会句子并能简单陈述选择某种交通方式上学的原
因。

三、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音机和录音带。

2.教师准备Let’s learn的单词卡。

3.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
一、Warm up
1.Chant
T: Boys and girl? Class will begin. Are you ready? Ok . Today , let’s go on to learn 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Lesson 2 . Before the new lesson.
Let’s chant together. Ok? Show me your hands , please.
2.Revision
T: Look. I have many word cards about last lesson! If you can read. Please read as quickly as you can. Are you ready? Go!
二、Presentation
1.Free talk
T: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Si:… S2:…
Now, look here. 板书中重点句How do you go to school ? Us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 Sometimes I go by bike. Then pratice in pairs.
2.Let’s try
The first time.Listen and circle.
The second time. Listen and repeat. Then check.
3.Let’s talk
T: We have known how does Mike go to school. What about LiuYun and Sarah?
Do you want to know? 教师提问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两次观看课文的视频。

Q1: How does Sarah go to school? Q2:How does Liu Yun go to school?
Then check the answers.
T: Now , let’s imitate the dialogue. Pay attention your pronunciation and imitation.
T: Give your 2 minutes , and try to recite the dialogue. Then have a role play.
三、Consolidation and extention
1.Make a new dialogue . The teacher gives a model first.
2.Group work of Page 5.
3.Do the activity book..
四、Summary
先让学生自己总结,教师再做最后总结!
五、Homework
1.Listen to the the for 2 times and follow it.
2.Copy the dialogue one time and recite it.
板书设计
Unit 1 How do you go there?
How do you go to school?
Usually I go to school on foot.
Sometimes I go by bik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