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
我画写意花鸟画之感悟

我画写意花鸟画之感悟摘要:随着写意花鸟的深入发展,历经数千年,中国花鸟画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独特传统。
习作于风格简括奔放、以水墨为主的写意花鸟画中,唯有坚持不懈的学习,取长补短地传承,勇敢开放地尝试,才能有所进步,开拓创新。
关键词:写意花鸟画;画法画技;特点;艺术欣赏;水墨人生;文人画写意花鸟画自南宋出现了水墨花鸟画的新气象后,经过数千年历代名家大师的不懈努力,终于奠定了写意画派的辉煌风尚,“以不求形似而神似”,因其“神”、“意”结合、逸笔草草、洒脱狂放而吹响了革新的号角,为后人所称颂,也使得花鸟画发展前进了一大步。
我画写意花鸟画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习作之中往往会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感而发,记录着画法画技的成长总结,空余时徐徐翻看,颇有感悟,提高显著。
一、基本功的勤学苦练奠定勃发“神”韵(一)、花鸟画是闲适类的欣赏画种,在人的审美要求中比类,常似轻音乐一般的养人舒心,所以我画花鸟画常以散淡之心趋之而自娱自乐,不作有意的准备,握笔徐来,挥之渐速,以眼观纸,以心达意,故有笔到之处,神已转移,常是笔意相映,神往随达。
(二)、为了更好的领悟写意花鸟画的精髓,提高画法画技,我参阅了海量的名家名作,从名宗大师的精华里寻求突破和进取,分析要点,详细的做好笔记,相互对比,取长补短。
1、明代文学家徐渭,字文长,他的《墨葡萄图》《墨画图》逸气、纵放把“文人画”意境推向极致;(注解——在写意花鸟画的发展过程中,一些文人、学士的画着重表现笔情墨趣,不求形似,后世称为“文人画”)2、明末清初画家的八大山人朱耷自有怪异之相,花鸟画以水墨写意为宗,笔情恣纵,放逸不群,苍劲圆秀,逸气横生,往往将物象人格化,寄托个人情感或赋予寓意,个性鲜明,笔墨不同凡响;3、清晚期“海派”最有影响力的画家吴昌硕,受徐渭和八大山人影响最大,他把书法、篆刻深厚功底的行笔、运刀及章法、体势融入绘画,形成了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色墨并用,浑厚苍劲、苍劲老辣。
以心会意——关于我的花鸟画创作体验

浓淡、疏密的变化也影响画面的位置经 骨花鸟画,设色淡雅,笔法俊逸,花的姿态
营。
婀娜,花与花之间似乎相伴起舞,是没骨
画面的构图营造还少不了点、线、面 花鸟画的绝佳典范。没骨花鸟画是直接用
这三种关系的变化,由点到线,再由线到 颜色将物象绘制出来,褪去了墨色的笔
面,面面俱到,画面才会变得完整。画面中 迹,以形写神,神韵自在笔中,是写意花鸟
一、创作来源 万物皆有其存在的意义,物有其物性,人则有心性。绘画创作不仅 来源于生活、取之生活,更主要的是源于心性。大家常说,人如其画,我 们往往可以通过读画而知会画家的本心。以心会意,一方面是画家本人 在自己的主观意识下,借助笔墨把自己本心所感悟到的自然道理和人 生哲理表达出来,强调绘画创作是画家心性的表达,创作来源于画家的 本心;另一方面则是指看画的人用心去感受画家的创作本意,读画的过 程似乎是与画家一起进行创作的过程,从而寻知画家创作的心源,以己 之心会其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有着“写意”、“工笔”、“兼工带写”三种画法,笔者 选择“兼工带写”的绘画方式,在写生的过程中深入体会生活、感悟生 活,将心中所感所想寄托在每一花朵、每一鸟虫之上,把握客观对象的 内在气质与生命规律,通过笔墨语言将之展现出来。在笔者的创作中以 “没骨法”为主要绘画技法,从中体会学习没骨小写意花鸟的传统绘画 技法。一幅作品的完成不仅需要成熟的绘画技法,还要有艺术思想的支 撑。画家将本心灌溉到画作中去,画作才有了“画魂”,有了精气神。当 然,要想达到谢赫所提倡的“气韵生动”,还需加以画家自身的文化知识 修养和笔墨用法的熟练积累,并注入源于内心深处的哲思与情感,但也 不仅仅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积累就可以做到的,还要依靠心性的感悟和 慧敏。 在中国传统花鸟画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在研习传统的基础上,试图 通过自身的绘画创作加强对传统花鸟画的学习体验,一方面锻炼自己 的创作能力,提高传统花鸟画的绘画技法;另一方面是通过绘画来表达 自己的心性。笔者主要以紫藤、牡丹花、凌霄花、牵牛花、山茶花和海棠 花为主要绘画对象,通过景物观察、对景写生及多遍的小稿绘制,最终 以花卉和鸟虫的合理搭配完成六幅“兼工带写”的小品画。
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

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目录第一篇: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第二篇: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第三篇:山水画临摹的心得体会第四篇: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第五篇:人物头像临摹、写生更多相关范文正文第一篇:关于临摹和写生的心得体会关于这个话题我本人已经关注过很久,至于临摹和写生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二者并存的。
自我在学习美术以来在传统方法上都是先临摹后写生,至于我临摹的还是很少的,结果是我不能轻便的学习和认识素描,只是一味着的画,到头来使得自己的逻辑变得很混乱。
临摹是每个学生阶段性所必须要经历的一个环节,但是临摹的具体理解又是什么呢?临摹不单单是所谓的临袭别人的摹本,在我看来而是临摹别人的一种对事物的概括能力和明暗处理能力,这也是素描的至关重要的两个方面,所以说在我看来素描的临摹与写生的环节安排可以算做是具体的。
在学生们刚刚踏入素描这一领域的时候大家都是很迷茫的,老师也是,他们就回说买书回来临摹,但是他们往往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引领,所谓的引领也就是说作为老师带着学生去书店选购书籍,这个好处是可以选择老师自己喜欢的或是和自己本身教学很相似的书籍,这样一来学生就会很配合的跟着老师教学步骤进行教学安排了。
如果没有引领的话,学生在自己去买的时候往往会瞎买、无目的的买。
之后很可能会造成书籍无用、不符合教学计划等等。
这样一来对你的下一步教学时很无利的。
所以说对于教学开始的引领是很重要的。
之后在进行教学讲解让他们能很好的理解造型和结构,在进行教学示范,让他们带着目的性的和理解过后的心态去进入临摹,这样的效果远远大于盲目临摹带来的好处,也很好的为下一阶段垫下基础。
在这之后的环节才是真真的进入写生状态,这样才能很好的避免一系列在盲目教学时候带来的不便,也能清楚的让学生能够在临摹与写生的安排上受益。
所以在之后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这样就行,而不是盲目,漫无目的,所谓的教学计划也是根据学生的自身状况进行的教学安排,这样才能够很好的缩小学生之间的大差距,让他们在短短的集训或者基础学习的时候打下坚实可靠的基础。
最新学习国画写意后的体会

学习国画写意后的体会学习国画写意后的体会在没学国画之前,我就对国画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中国画它有着独特的风格和审美情趣。
我们先学的课程是国画写意,首先当然是要准备国画材料,有国画颜料、墨汁、毛毡、生宣、毛笔和碟子等。
材料准备就绪后,老师让我们去图书馆借了几本关于国画写意花鸟的书。
老师说我们要从梅兰竹菊开始画。
我还记得第一天老师给我们示范了竹子的画法,还给我们复印了几张有关画竹节、竹枝、竹叶的画。
老师详细的讲解和细心的示范很快把我们带入了状态,虽然以前从未接触过中国画,但在老师悉心的教导下,我们画的越来越有感觉。
尤其是老师给我们示范的牡丹让我印象深刻。
老师分别给我们讲解了牡丹花头、花蕊、牡丹叶片、枝干的画法。
这些让我学到了很多,比如笔墨的控制,如何去勾和染,还有画不同种类的牡丹的技法等等。
三周后,我们进入了国画写意山水的阶段。
中国山水画从古至今流传几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
中国山水画至今流芳百世,山水画的技法千奇百怪,变化多端。
这时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还是去图书馆借书,但这次借的是有关山水画的书。
学习国画必须追溯古人之法,因此少不了临摹古代大师的作品。
学习中国山水画,必须懂得古人之理法。
临摹是掌握古人理法的重要途径。
在山水画的学习中,临摹可以使我们对历代优秀作品留下极深的印象,可以培养我们的审美眼光。
因此老师要我们多向古人学习,多临摹,从临摹中去掌握画山水不同的技法。
山水画要有笔有墨,要见笔。
笔是指用笔的方法及这种方法产生的线条、墨晕;墨是指墨的层次、晕味变化。
李可染、黄宾虹、吴昌硕都是用笔高手,他们的笔墨都是醇厚悠长、韵味无穷。
中国画造型不同于西方绘画,主要是线造型,从某个角度可以这样说:中国画就是“线的艺术”。
而老师总是强调这句话“书画同源于书法是相通的”。
所以说书法是山水画的基础,想学好国画必须练好书法。
山水画的笔墨技法总的概括就是十六个字:“勾、皴、染、点、转、折、顿、挫、轻、重、疾、徐、浓、淡、干、湿”。
中国花鸟学习心得(共五篇)

中国花鸟学习心得(共五篇)第一篇:中国花鸟学习心得中国写意花鸟学习心得一个月的写意花鸟学习,使我被国画的博大精深由衷的吸引,牵引着我深入学习。
在第一节课上,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写意花鸟画的理论知识,从基本的作画工具,中国花鸟的发展到写意花鸟的特点和技法。
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它以淋漓的水墨,纵横的笔法、弥漫的气势,使观者赞声鼎沸叹为奇观,并拥有广泛的欣赏者。
通过画的立意叩动欣赏者的情意,产生回味不尽的画意是成败的关键。
在上个学期我们已经上过工笔画了,本以为都是中国画差别应该不是很大,但事实却出乎意料。
工笔要运用工整、细致、缜密的技法来描绘对象,而写意画要求用粗放、简练的笔墨来画出对象的神行来表达作者的意境。
写意花鸟画法多以「点垛」或「点簇」的技法,可细分成钩花点叶法、小写意法、大写意法等数。
画写意适宜选用生纸,可单独用墨色来画,亦可用数种颜色来画。
笔内先含调好淡色,再礁深色於笔尖,也可先可先礁深色再蘸清水来画,每一笔都要有深浅的变化,使用生纸容易化开,才能产生乾、湿、浓、淡的不同效果。
虽然理论上说说,似乎很容易,但实际操作起来便没有那么简单了。
即使是在水墨画中,不论是用墨还是用水,这其中的各自的量便不是那么好控制的。
更不用说在用上中国画颜料的时候了,怎一个难字了得。
经过了一两天的课的练习之后,这种情况才有所改善。
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及临摹实践,我以为应注重自身两方面的培养,一是自己绘画理论水平能力;二是加强技法的训练和提高技法运用能力,达到一个目的:出好作品。
正如老师所说的,一是针对自己的技法与理论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从自身普遍存在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技法示范和练习非常积极,兴趣很浓,并能很好理解老师的意思。
钟老师则因势利导,开头几节课多进行技法示范和练习,我们进步很快。
但是在接受理论知识方面,开始效果并不是很好,但通过老师的多次授课以及在老师的建议下去图书馆学习关于花鸟的理论知识,从讲解技法、解释名词、示范、技法练习,逐步转入有关理论知识,使我们在掌握一定技法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名词术语和了解简单的理论知识。
学习写意花鸟的一些体会

学习写意花鸟的一些体会写意花鸟画是以描绘花卉、禽鸟等来表现自然生态的生气。
表现出作者内心世界的美好境界,把自然界中所觉得最美的一瞬间描绘在画面上,给人以健康、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生命力的可视形象,以精练的艺术感染观众。
纸上的物象既不会动,又不能言,只是表现瞬间所见的一个场面,能不能使它具有动人心脾、引人联想、深思,作者把内心世界的美赋予画面上,给它生命、给它语言,全在作者在大自然中认真的观察,养成观察与写生的习惯,认真了解物象的结构、特点、习性和生活规律,靠记忆和迁想妙得作画,不是照着对象摹拟,作画时才能作到得心应手。
特别应当提出的是,有很多人对所谓“写意花鸟画”有一定的误解,以为“写意”者,不必求其形似,只要练习笔墨,会几种构图如印刷品一样的出现在观众眼前,那里还谈得上“可想”于“可视”里包括绘画在内的造型艺术的重要特征。
郑燮曾针对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不讲究法度的写意画说:“殊不知写意二字,误多少事。
欺人瞒自己,再不求进,皆坐此病,必极工然后能写意,非不工而遂能写意也。
”各种造型艺术作品,总以能引起比有限的可视形象更深刻、更广泛的感受、体验与联想为上乘。
因此,为达到既能满足眼睛的欣赏要求,又能动人心脾,发人深思的创作作品;要求作为一个画家有深入生活、源于生活,把现实观察、提炼,概括与不必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性和结构特点混为一谈。
其结果便是把生动的、多样的、变化丰富的大自然,不是画得千篇一律,便是非驴非马。
有些画出自不注意观察、写生的人之手,一眼可以看得出这是没有活气、生机的作品。
我记得在我从师许麟庐学画时,曾给我讲起齐白石师爷在作一幅红叶秋蝉时,齐白石从抽屉里拿出一只蝉的标本,作为范本,面对蝉而写生作画,尤其把蝉翼的纹脉上表现得一丝不苟,以活托托的生动形象、生机勃勃的跃然在画面上。
所以当观者前后无不惊叹“活了”、“真活了”。
白石老人以精湛的技艺,严肃认真的态度,以极为生动的可视形象,传达出隽永幽微、耐人寻味,具有与我国古代优秀诗歌所共有的那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情思意想。
写意花鸟画之我见

写意花鸟画之我见摘要:写意画有大写意、小写意之分。
写意画不同于工笔画,也不是简单地用笔墨去画客观的花草虫鱼。
概括地讲,写意花鸟画是画家把客观世界的花鸟草木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并能动地创造出的一种主观精神,是人和自然物像之间的一种感情上的契合。
为了表现这种契合,画家必须运用一切手段来完成这种情感表达上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画;写意花鸟画;笔法墨法写意画有大写意、小写意(兼工代写)之分。
写意画不同于工笔画,也不是简单地用笔墨去画客观的花草虫鱼。
概括地讲,写意花鸟画是画家把客观世界的花鸟草木与自己的情感融合,并能动地创造出的一种主体精神,是人和自然造物之间所找到的一种感情上的契合。
为了表现这种契合,画家必须调动运用一切手段来完成这种情感上的需要。
在写意花鸟画里,这种手段就是运用我们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这一形式语言。
这种语言是中华民族所独有的、为中国人民所认同的、喜闻乐见的绘画语言,同时也是其他民族绘画形式里面没有的。
写意花鸟画中所讲的“笔墨”,不只是用来造型,而是在这一笔墨运行的过程中,体现着客体自然物和主体情感两个方面的精神世界。
写意花鸟画在强调笔墨的过程中同时还讲究“气”。
苏东坡所谓“笔所未到气已吞”,吴昌硕所讲的“苦铁画气不画形”,就是这个意思。
可以说,在“笔墨”这一抽象的语言里,体现着画家的全部的修养和功力。
一、写意花鸟画中的笔法用笔方面,黄宾虹曾归纳出“平、留、圆、重、变”五字诀。
笔线画在纸上,要求平直中有波折变化,而波折变化又必须控制得恰如其分,不破坏平直的基调。
笔在运行过程中要留得住,不能信笔滑去,失去控制。
又要圆笔中锋,以求浑厚。
用笔要重,要有力,但又不可使蛮劲。
最后又要求在自然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这些基本原则,便是用笔之“法”。
所谓用笔功夫,就是对这些“法”的深入体会和熟练运动。
若违背这些原则,就容易形成忌病,如“钉头”、“鼠尾”、“蜂腰”、“鹤膝”、“锯齿”、“圭角”等等。
这些忌病之所以不可取,诚然不是条条框框,而是因为这类用笔轻浮浅薄,缺少内涵,故无法形成美感。
学习写写意花鸟画:通过绘画表达对自然的情感和观察

评价标准:从绘画技巧、情感表达、创新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评价,给出具体的评价标准。
作品分析:对展示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优缺点,以及在绘画技巧和情感表达方面的 表现。
作品感悟:分享观展感悟,以及对写意花鸟画创作实践的启示和思考。
创作心得与总结
次丰富
细节调整,完 善画面中的笔 触、色彩、明 暗等细节,提 升画作的艺术
表现力
画面完善与情感表达
画面完善: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和线条的粗细、曲直等变化,表现出花鸟的形态、质感、 色彩等特征,使画面更加生动逼真。
情感表达:通过笔墨的运用和画面的构图,表达出画家的情感和思想,使观者能够感受到画 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寓意与象征:写意花鸟画常运用象征和寓意手法,通过特定的花鸟形象表达画家的思想感情和社会 理想,使作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笔墨与气韵:写意花鸟画注重笔墨的运用和气韵的表现,强调笔墨的灵活运用和情感的自由表达, 使画面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传承与创新:写意花鸟画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吸收现代艺术元素,使 作品既具有传统文化的底蕴,又具有时代精神的气息。
虫鱼:以虫鱼为题材,表现其 生活习性和特点
走兽:以走兽为题材,表现其 形态和性格
写意花鸟画的审美取向
追求形神兼备,以 神韵为上
强调笔墨意趣,突 出个性表现
注重构图与章法, 追求画面意境
融入自然与生活, 表达人文情怀
写意花鸟画的文化内涵
融合自然与人文:写意花鸟画强调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文精神的表达,通过描绘花鸟形象,传递 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线条表现
线条的流畅性:强调一气呵成,避免断断续续 线条的力度感:要有力透纸背的感觉,表现出物体的质感 线条的节奏感:通过快慢、粗细、曲直等变化,营造出画面的节奏感 线条的情感表达:通过线条的浓淡、刚柔等变化,表达画家的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意花鸟临摹心得体会
短短一个月的的写意花鸟学习课程,但是却起到了一个启蒙的作用。
使我对国画的博大精深由衷的吸引,牵引着我深入的学习。
逆锋是笔杆向后倾斜,逆着笔锋的方向,向前推着走。
逆锋的效果有一种苍老、泼辣的韵味,有毛涩而无光滑的感觉,适于表现大石、大树干、老竹竿等。
顺锋顺锋与逆锋相反,运笔如写字一样顺手,容易画。
习惯上运笔自上而下或自左而右,有轻快流畅的效果。
散锋就是把笔头散开一部或全部,在纸上扫画。
这种笔法适于画鸟类羽毛、松针、山石等。
上面是用笔的几种方法,但用笔最重要的是要掌握“平”字。
就是笔画、线条的力量要平均,不能忽重忽轻。
“平”是古人讲的笔法的基本规律。
“如锥画沙”就是对“平”字的最好形容。
在沙盘上用锥画线,不能沉下去,也不能浮起来,必然力量平均。
力量平均是笔法的基础,线条的任何地方都是有力的。
在“平”的基础上还要力求变化,这就是笔法中的提、按、顿、挫、轻、重、急、徐。
运笔时,把笔提起一些,笔道就较轻细;按下去一些,笔道就较粗重;把笔重按或旋折一下叫“顿”;连续顿或运笔时微微上下移动叫“挫”。
“轻”、“重”是讲运笔的力度,“急”、“徐”是指行笔的速度。
提、按、顿、挫、轻、重、急、徐,就是要求在运笔时不要呆板,要灵活多变,要有节奏感,这样才能产生笔情墨趣的艺术效果,才能表现中国画笔墨线条的形式美。
写意画是传统中国画里令人赏心悦目的画种,它以淋漓的水墨,纵横的笔法、弥满的气势,使观者赞声鼎沸叹为奇观,并拥有广泛众多的欣赏者。
通过画的立意叩动欣赏者的情意,产生回味不尽的画意是成败的关键。
学习中国写意花鸟画,我以为应注重自身两方面能力的培养,一是自己绘画理论水平能力;二是加强技法的训练和提高技法运用能力,达到一个目的:出好作品。
一是针对自己的技法与理论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学习方法,从自身普遍存在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入手。
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对技法示范和练习非常积极,兴趣很浓,并能很好理解老师的意思。
钟老师则因势利导,开头几课多进行技法示范和练习,我们进步很快。
在以后的课程中,我们对讲课中涉及到理论或是一些名词术语,就不太懂很想了解,但由于平时注意少,理论基础薄弱,接受理论知识的效果不佳。
但最后,通过老师的多次授课,边技法演示边讲解。
从讲
解技法、解释名词、示范、技法练习,逐步转入有关理论知识,逐渐使我们在掌握一定技法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名词术语和了解简单的理论知识。
通过几次课后,我发现学员进步不少,原来对中国画概念不大理解,有一种神秘感,画画时连从哪下笔都不知所措,到能正确运用毛笔、宣纸、水墨进行技法练习,短短几节课我们的进步都很快。
二是纠正重技法练习,轻理论学习的心理。
在学习写意花鸟画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同学对技法练习兴趣浓,但对理论方面学习显得不够重视,总是认为能画好画关键在技法,而不在于理论知识。
我认为有成就的画家们在理论上都是非常有建树的,技艺进步和创造性应该来源于理论的指导作用,理论指导技法训练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没有理论作为先导和指导,提高就有困难,更难突破。
技艺能持续进步发展,必须有理论作为支撑。
因此我们学习写意花鸟画过程中提高对理论重要性的认识。
三是通过课堂老师的示范、课堂练习、向老师提问、纠错等办法,提高技法表现能力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如什么叫破墨,即趁先前落墨落色将干未干时,用浓或淡的墨色破原先的墨色,通过老师反复讲解和示范,很快就能学以致用。
为更好地巩固学习过和知识,课后必须多加练习。
要想提高绘画技艺,不动笔是行不通的,光靠课堂上的时间远远不够。
以上是我学习写意花鸟画的一点体会,关于理论学习,技法练习。
自己在这两个方面的学习还是不够的,很肤浅的,望今后的学习实践中,有更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