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位置与顺序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归纳

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归纳一、位置关系1. 上下左右孩子们在一年级学习的第一个位置关系是上下左右。

学生在学习这个位置关系时,要能够正确的辨别物品所在的方向,并能做出正确的指示动作。

2. 前后中间这个位置关系就需要孩子们理解物体所处的前后位置、以及物体中间位置的概念。

3. 远近远近是描述物体之间距离关系的位置关系。

同时,这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一年级的孩子们需要通过实物、图片等具体的方式去感受这个概念。

二、顺序关系1.排列顺序在这个课程中,孩子们需要学习物品排列的顺序,如用身高来排列同学、用时间先后排序事件等。

2. 数字顺序孩子们需要学习数字的大小顺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这个顺序是后续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3. 时间顺序在生活中,孩子们也需要学习时间的先后顺序,如早上、中午、下午、晚上以及过去、现在、未来等。

三、一些数学术语1. 左右对称左右对称就是指物品在平面上的左边和右边是对称的。

孩子们通过图形的对称、颜色填充等方法,加深对左右对称的理解。

2. 上下对称上下对称是指物品在平面上的上部和下部是对称的。

孩子们通过图形的对称、颜色填充等方法,加深对上下对称的理解。

3. 形状不同形状的图形是一年级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概念。

孩子们需要学习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基本的形状。

4. 图形除了基础形状,孩子们也需要学习不同的图形,如矩形、梯形等。

四、总结在一年级数学课程中,位置和顺序是基础的数学概念。

只有掌握了这些概念,孩子们才能更好地进行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

同时,老师在教授时应该注重实物、图形等具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这些抽象的概念。

一年级认识位置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年级认识位置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年级认识位置知识点总结归纳位置知识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它涉及到我们生活中的方位、方向和位置关系等概念。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准确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知识点。

下面是一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位置知识点总结归纳。

一、方位词方位词是用来描述一个事物相对于另一个事物的位置关系的词语,它有八个基本方位词,分别是:上、下、左、右、前、后、中、外。

在学习中我们还会遇到一些组合方位词,例如:前面、后面、左边、右边等。

在日常生活中,方位词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我们可以说书放在桌子上,苹果在篮子里,门在房屋的前面等。

通过运用方位词,我们可以清楚地描述出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二、地图与方向了解地图与方向的关系是认识位置知识的重要一环。

在地图上,我们可以找到地标、街道和各种建筑物的位置。

为了能够更好地应用地图,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方向概念。

东、南、西、北是最基本的四个方向。

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南方是太阳高照的地方,西方是太阳落下的地方,北方是指向北极的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日出、日落等现象来帮助记忆这些方向。

除了这四个基本方向,我们还可以利用它们组合成更精确的方向,如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

通过地图和方向的结合,我们可以准确地找到目标地点,并进行导航和定位。

三、位置关系位置关系是指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常用的位置关系有:在前、在后、在左、在右、在中、在上、在下等。

例如,我们可以说:红车在蓝车的前面,书在笔记本的上面,橙色的球在篮子里等。

通过描述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事物的相对位置,从而更好地表达和应用这些概念。

四、图形位置在学习几何图形时,了解图形的位置关系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常用的图形位置有:在左上、在右上、在左下、在右下、在内部、在外部等。

例如,我们可以说:圆在正方形的内部,三角形在长方形的右上方等。

通过运用图形位置的概念,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并进行几何问题的解答。

五、活动中的位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活动中的位置,比如:前进、后退、转左、转右等。

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1. 数字的位置和对应2. 左右方位的认识3. 上下方位的认识4. 前后方位的认识5. 在某些东西之间的位置6.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概念7.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8. 数字的增加和减少9. 数字之间的比较10. 数字的排序和分类1. 数字的位置和对应 - 小学生需要认识数字在数轴上的位置,从而掌握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例如数字1在数轴上的位置比数字2小。

2. 左右方位的认识 - 小学生需要认识左右方位,并学会使用单词“左边”、“右边”等表达左右方位,例如:在数轴上,数字2在数字1的右边。

3. 上下方位的认识 - 小学生需要认识上下方位,并学会使用单词“上面”、“下面”等表达上下方位,例如:在数轴上,数字2在数字1的下面。

4. 前后方位的认识 - 小学生需要认识前后方位,并学会使用单词“前面”、“后面”等表达前后方位,例如:在数轴上,数字2在数字1的后面。

5. 在某些东西之间的位置 - 小学生需要学会在图形上表达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例如图中的小鸟在球和树之间。

6.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概念 - 小学生需要理解一串数字中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概念,例如:1、2、3、4中的第一个数字是1,最后一个数字是4。

7. 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 小学生需要学会用数字表示时间和日期等,从而认识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例如:4月份在1月份之后,但在6月份之前。

8. 数字的增加和减少 - 小学生需要学会使用加号和减号表达数字的增加和减少,例如:2+3=5,5-3=2。

9. 数字之间的比较 - 小学生需要学会比较数字的大小关系,并使用符号表达这种关系,例如:2<3,5>4。

10. 数字的排序和分类- 小学生需要学会按大小顺序排列数字,并根据一定的规则分类数字,例如:将1、3、5、7、9排列从小到大的顺序是1、3、5、7、9,将1-10中的偶数和奇数分别分类是奇数:1、3、5、7、9,偶数:2、4、6、8、10。

【免费】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知识点汇总(全)

【免费】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知识点汇总(全)

小学一年级数学《位置》知识点汇总(全)1、上、下(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上、下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的方位,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前、后(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前、后、最的含义,以及前后的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方位,会用前、后、最前、最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左、右(1)在具体场景中理解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2)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左右的方位,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位置。

(3)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4、位置(1)明确横为行、竖为列,并知道第几行第几个、第几组第几个的含义。

(2)在具体情境中,会用2个数据(2个维度)描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3)在具体情境中,能依据2个维度的数据找到人或物体的具体位置。

练习题一.观察下面的图片,当花朵在小狮子的右边时,在图片下面的()里画“√”,当花朵在小狮子的左边时,在图片下面的()里画“”。

(24分)二.看图填一填。

(24分)1. 在正中间。

2. 在的左边3. 在的左边4. 在最右边5. 在的右边五.看图填空。

(15分)1. 文具盒在扇子的()边。

2. 乒乓球拍在水壶的()边。

3. 水杯在连衣裙的()边。

4. 帽子的上边是()。

5. 连衣裙在水壶的()边。

六.猜猜他们分别叫什么。

(15分)1. 小亮的左边有两个人,右边也有两个人。

2. 小丽在小红的左边,小红在小亮的左边。

3. 小山在最右边。

4. 小明的右边是小山。

参考答案:一.二.1. 右,左2. 右,左3. 左,右三.1.2.四.五.1. 上2. 左3. 左4. 扇子5. 下六.。

【精创知识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五、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北师大版)

【精创知识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五、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位置与顺序
一、前后
1. 物体的前后位置与顺序是根据参照物确定的。

2.参照物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3.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4.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关系是,要找准参照物,一般参照物不同位置也不同。

5.小东在小云的前面,小东在小玉的后面。

位置关系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孤立地说谁在前面,谁在后面。

二、上下
1.确定两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关键是找好参照物。

参照物不同,上下位置也不同。

2.上是指物体位置在高处的,下是指物体位置在低处的。

3.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的。

三、左右
1.与左手对应的是左,与右手对应的是右。

2.判断物体的位置时,从观察者的角度来确定左右。

3.判断图中人物的位置时,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例:①⼩红在最右边;②⼩东在最左边;③⼩红的左边是⼩⼩;
④⼩东的右边是⼩花;⑤⼩丁在⼩⼩和⼩花的中间。

(小红)(小文)(小丁)(小花)(小东)
4.确定多个物体的左右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一般参照物不同,左右位置关系也就不同。

四、顺序
要知道物体的顺序,先确定物体所处的位置,再有序地数一数。

五、确定物体位置关系的方法
1.先确定观察的角度
2.用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来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

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的位置与顺序知识点主要包括:
1. 数字的位置:学习数字的顺序、大小、加法和减法等基本概念,例如理解数字0-20的顺序。

2. 数字的比较:学习数字的大小关系,如学习使用比较符号(大于、小于、等于)来
比较数字的大小。

3. 数字的排列:学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数字排列,如升序排列、降序排列等。

4. 数量的概念:学习认识和比较不同数量的物品,如学习使用数量词进行简单的计数,了解1-10之间的数目。

5. 数组的概念:学习认识和使用简单的数组,如学习使用一维数组(以直线或水平排
列的方式)表示数量。

6. 空间位置的概念:学习认识和描述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如学习使用基本的位置词(如上方、下方、左边、右边)来描述物体的位置。

7. 图形的位置:学习认识和描述图形的位置关系,如学习分辨在前、在后、在中间等。

8. 顺序的认识:学习按照一定顺序进行操作,如根据规定的步骤进行排队、进行指定
的活动等。

以上是一年级数学位置与顺序的主要知识点,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
对性的教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知识结构图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知识结构图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知识结构图(一年级数学上册)
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能比较准确得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和表达事物。

让学生理解“上、下”的位置顺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理解“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能确定物体的左、右位置与顺序,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前后











序。

《前后》位置与顺序PPT

《前后》位置与顺序PPT
在图中,1号车排第四 ,4号车在 2 号车的后面,在 3 号车的前面
。 找一找生活中的“前后”问题,说一说 。
前、后具有相对性,确定两个物体的前后 位置,要看以谁为参照物。
乌龟在兔子的后面, 兔子在乌龟的前面。
小鹿跑在最前面,小松鼠在他后面,兔子跑第三,乌龟跑第四 。
小鹿
松鼠
兔子
乌龟
松鼠在小鹿的 后面,而在小 兔的前面。
兔子在松鼠的 后面,而在乌 龟的前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 ,
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要点提示
前后位置关系是 相互依存的。Βιβλιοθήκη 卡丁车比赛填一填。
一年级数学·上 新课标[北师] 第5单元
位置与顺序
前后
-.
生活中的前后




知识点 认识前后的位置与顺序
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跑第几? 跑第几?
前 前进的方向
背对的方向 后
小松鼠在小鹿的后面,
小鹿在小松鼠的前面;
兔子在小松鼠的后面,
小松鼠在兔子的前面;
跑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 跑第几? 跑第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位置与顺序知识点想要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超越别人,就要在别人还玩耍的时候,自己静静的学习。

做好超越别人的准备了吗?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位置与顺序知识点,希望能帮到大家。

前后(前后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注意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顺序与描述物体的准确位置两者之间的区别。

2、鹿在最前面,谁在它的后面?这个答案不唯一,不仅仅有一个松鼠,还有兔子、乌龟和蜗牛都在鹿的后面。

3、注意让学生会用前、后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上下(上下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上下”的相对性。

2、能用语言表达实际情境中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

左右(左右的位置关系)
【知识点】:
1、能用语言描述物体的左右位置关系。

2、能在情境中体会左右位置的相对性。

进一步再体会:两人如果面向同一方向,他们所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一致的;如果面对着面,他们看到的左右位置与顺序是相反的。

教室(前后、上下、左右综合应用)
【知识点】:
综合运用前面三课所学的知识,进行物品的位置与顺序的描述活动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

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

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

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

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

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

【课后练习题】
1、(1)小花是左边数起的第( )个,右边数起的第( )个。

(2)
左边数起的第6个,就是右边数起的第( )个,这个小朋友是( )。

(3)丁一的左边是( ),右边是( ) 。

(4)从右数起,丁一是第9个小朋友,这一排一共有( )个人。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

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
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

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

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

在观察过程中指导。

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

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

”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

”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

”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

”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

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

”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

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

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

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2、猜猜。

我在2的前面,我是( ),我比2
少1,我是( ) 我在5的后面,我是( ),我比5多3,我是( ) 我在6和8的中间,我是( ) 从左数,草莓排第4,一共有( )个水果从右数,西瓜排第3,一共有( )个水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