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2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201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2019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一. 教材分析《道德与法治》是一本面向五年级的德育教材,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第三单元《中华民族一家亲》的课题,主要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
通过学习,让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对民族团结有初步的了解。
但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可能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强化民族团结意识。
此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相对片面,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认识56个民族是一家。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3.提高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是一家。
2.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情境,让学生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案例教学法: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案例材料,用于分析讨论。
3.准备课堂活动所需道具和物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我国的民族团结画面,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展示我国56个民族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到我们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民族团结,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4.巩固(5分钟)分享讨论成果: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内容,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民族团结的意义。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薔,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能力目标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 新课导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生: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生: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來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 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 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半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 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五上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

五上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示例文章篇一:《五上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嘿,同学们!今天咱们要来聊聊特别有意思的一个话题——中华民族一家亲!你们想啊,咱们中国就像一个超级大的花园,里面住着各种各样的花朵,有娇艳的玫瑰,有清新的百合,还有素雅的菊花。
而咱们56 个民族,就像是这花园里不同种类的花朵,每一朵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丽和芬芳,组合在一起,那才叫一个绚丽多彩呢!比如说,蒙古族的小伙伴们,他们在广阔的草原上骑着骏马飞驰,那英姿飒爽的样子,难道不让你心生向往?他们的那达慕大会,热闹非凡,摔跤、射箭、骑马,样样精彩,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再看看傣族的兄弟姐妹,他们的泼水节多有趣呀!大家拿着水盆,欢快地互相泼水,把祝福和喜悦都泼洒在彼此身上。
这难道不像一场欢乐的水上派对吗?还有维吾尔族的朋友们,他们能歌善舞,那优美的舞姿和动人的歌声,仿佛能把我们的心都带走!咱们汉族呢,那文化更是博大精深,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哪一样不让人陶醉?在学校里,我就有来自不同民族的好朋友。
有一次,我和蒙古族的小明一起参加活动,我不小心摔倒了,他马上跑过来把我扶起来,关心地问我:“你没事吧?”那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担心。
还有维吾尔族的小丽,她经常给我们分享她家乡的美食和故事,让我们对她的家乡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咱们中华民族这么多的民族,虽然有着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服饰、不同的风俗习惯,但我们就像一家人一样,相互关心、相互帮助。
这就好比我们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人擅长做饭,有人擅长打扫卫生,有人擅长讲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大家一起努力,才能让这个家变得温馨、幸福。
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这个大家庭更加团结和睦呢?我们要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和习俗,不嘲笑、不歧视。
就像我们不会嘲笑弟弟妹妹的幼稚,而是耐心地教导他们一样。
我们还要多去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这样才能更好地和他们交流和相处。
比如,去学习一些少数民族的语言,或者参加他们的节日活动。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3.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知道56个民族是一家,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感受到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民族团结的深层次含义,以及如何做到民族团结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学生可能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比较好奇,因此,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族政策,知道我国有56个民族。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各民族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和理解各民族的习俗和文化。
4.培养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五.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情景,让学生体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增强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3.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各个民族的特色和文化。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3.准备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的56个民族,让学生对我国的民族情况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关于民族团结的案例,让学生感受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如:各民族共同抗击自然灾害,共同发展经济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每组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4.巩固(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本节课学到的内容,对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让学生课后去了解一些少数民族的文化和习俗,增强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最新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精品教学设计

五年级教学设计
(此教学设计,A4纸正反面打印,表内文字小四号宋体,行距23磅)附:课后作业设计
五年级教学设计
(此教学设计,A4纸正反面打印,表内文字小四号宋体,行距23磅)附:课后作业设计
基
础
性
作
业
和同桌说一个少数民族英雄的事迹。
拓展性作业
实践:搜集并积累更多少数民族的民俗节日等资料。
教师小结
这学期同学们取得的点点滴滴的进步都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我们既要会欣赏自己的进步,也要会欣赏别人的优点和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看待别人,使自己不断进步。
只要你们努力去为自己的目标奋斗、勤奋刻苦、充满自信的过好每一天,雏鹰总会凌空翱翔。
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7课《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教 学
准 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学法指导、突破重难点的设计)
二次备课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8.总结,形成共识:
今天,各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都成为国家的主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逐步形成和巩固。各民族人民相互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亲如一家人,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团结奋斗。
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
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3蒙古族
点评:刘树藩给我们带来了被誉为草原娇子的民族。
4回族
点评:老师强度一下,你看回族的分布上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
它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5壮族
点评:还记得刚才王琛介绍壮族时它的人口有多少呢?1800万人,它可以说是我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它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唱山歌,比如因唱山歌出名的刘三姐就是壮族人。
1.出示课件:59页相关链接,明白各民族是怎样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的。
2.形成共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3.活动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五(1)班要围绕这些内容在国庆节前召开主题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几个小组长在策划。如果请你参加策划,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 道德与法治教案2

《中华民族一家亲》教案道德与法治教案37 中华民族一家亲课题7.中华民族一家亲授课教师授课时间总课时19-21一、教学内容分析《中华民族一家亲》是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主题中第二课,本课有三个板块:“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守望相助”。
本课对应的课程内容: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
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在多元文化并存的今天,民族团结关乎着祖国的发展和统一,而孩子们对于其他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并不是熟悉的,他们的视野与经验仅存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如何让孩子们以开放的心怀认识、重视、接纳各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团结意识,携手各民族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梦想,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正确民族观和爱国主义情怀至关重要。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
2.知道国家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相关法律法规。
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资料、归纳分析等方式,初步感受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2.多角度地分析民族交往事例,明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热爱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的美好情感。
2.培养正确的民族观。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通过三年级的学习,学生知道我国是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对于各民族有个自己的民族节日、特色活动、民族风情有初步了解,而对于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各民族之间相互尊重、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中华文化了解不多。
根据平时观察,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了一定的查阅资料与探究的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自行搜集,再帮助他们了解一些国家政策法规,引导他们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感受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理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能分割的血肉之情,明白祖国的发展离不开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 第二课时》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
本课围绕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展开,通过介绍各民族相互依存、文化交流以及共同开疆拓土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教学目标:1. 学习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感悟各民族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
2. 学习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我国民族交往的历史。
2. 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依存和文化交流。
教学难点:1. 各民族共同开疆拓土和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民族交往可能了解较少,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教材的讲解来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关的知识框架。
学生在此阶段的认知能力和历史意识也逐渐增强,但对于历史事件的综合理解和分析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老师:同学们,我们继续学习《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这个单元的内容。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理特点,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华民族的交往和统一的历史。
请你们先回想一下,你们对中华民族的了解有哪些?学生A:中华民族是中国的主要民族,有汉族和少数民族。
学生B:少数民族有藏族、维吾尔族、壮族等。
Step 2: 导入新课老师: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上,不同民族之间有着许多交往和互动。
打开课本第X页,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中国的少数民族分布图,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你们能从图中找出一些少数民族吗?他们分布在哪些地区?学生们观察图示后举手回答。
Step 3: 学习民族交往的历史老师:在中国的历史上,各个民族之间有着密切的交往和互助。
请大家翻到第X页,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各民族的交往历史。
学生们翻到相应页码,阅读课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2.能力目标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激发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以实际行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学生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欣赏歌曲:《爱我中华》(音乐带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师:刚才上我们欣赏了歌唱家宋祖英带来的《爱我中华》,思考一下你从歌曲中获取了哪些信息呢?生:我知道我们的民族叫中华民族。
生:我知道中国有56个民族。
师:咱们班同学都是哪个民族的?生:汉族。
师:咱们把除了汉族以外的民族统称为什么?生:少数民族。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出示学习目标。
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正确认识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知道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知道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民族制度;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环节一:寻找我们的兄弟姐妹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在辽阔美丽的国土上,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
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总人口已达13.7亿。
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55个民族因人口数量相对较少,习惯称为“少数民族”。
1细心的同学你们想想,去哪里可以见到我们的兄弟姐妹呢?学生:去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
2.例如我国目前有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它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那里肯定能找到很多的少数民族,你知道是哪五个自治区吗?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
3.这几个自治区分布聚居着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回族、壮族等很多兄弟民族。
4.知道了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后,我们要进一步去了解一下少数民族,现在进入第二个环节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
(二)环节二:了解我们的少数民族(目的:了解少数民族)今天老师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十一位小导游,他们每人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少数民族的介绍。
当导游在讲解时,请游客们认真聆听,做好笔记。
1维吾尔族点评:能歌善舞的民族如何体现?其实每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舞蹈和歌曲,他们都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比如维吾尔族的招牌舞蹈动作是一个动脖子的动作,他们的歌曲有《大阪城的姑娘》《掀起你的盖头来》我们都很熟悉。
2藏族点评:其实藏族出名的节日并不是酥油灯节而是雪顿节,雪顿节又称酸奶节,牧民们敬献酸奶,后来因为又举行大规模地晒佛活动又称为晒佛节。
3蒙古族点评:刘树藩给我们带来了被誉为草原娇子的民族。
4回族点评:老师强度一下,你看回族的分布上它有一个什么样的特点?它是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
5壮族点评:还记得刚才王琛介绍壮族时它的人口有多少呢?1800万人,它可以说是我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
它还有一个习俗就是唱山歌,比如因唱山歌出名的刘三姐就是壮族人。
6纳西族点评:它的一个特色在于你如果想找到这个民族只能去哪里找呢?云南,所以它是云南所特有的一个民族,而且他的文明程度是相当高的。
高到什么程度呢,大家都知道高考少数民族是有加分政策的,但是纳西族就是云南省三个不享受高考加分的少数民族之一。
7高山族点评:路子涵给大家带来了来自宝岛台湾的少数民族。
8满族点评:其实满族是离我们比较近的一个民族,因为只要是电视剧是关于清代历史的,跟满族就拖不了关系。
比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还有近几年热播的《甄嬛传》等。
9傣族点评:这是一个服装艳丽,婀娜多姿的民族,最有代表性的节日是泼水节。
10彝族点评:彝族的火把节闻名中外。
11朝鲜族点评:爱看韩剧的同学们对这个民族肯定不会陌生,在韩国99%的人都是朝鲜族的人,其实我们中国也有朝鲜族,他们主要也是分布在东北三省。
现在我们的导游介绍完毕,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好吗,感谢他们的精彩分享。
(三)环节三:民族知识大比拼(课堂检测)听了导游的讲解结合自己的平时积累,咱们来检测一下学到了多少呢,进入第三个环节民族知识大比拼。
(四)环节四议议兄弟姐妹(培养民族自豪感,正确看待民族关系。
)大家掌握的还不错最后我们来议议兄弟姐妹,听了同学们介绍这些风格各异的少数民族,看到我们国家有这么多的民族组成,你有什么感想?学生:我觉得我们的民族很伟大、太壮观了,我想哪个国家也没有我们国家的少数民族种类多。
学生:我为我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感到骄傲和自豪。
学生:少数民族的风格各异,丰富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他们是我们民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虽然少数民族的人口占总民族的人口非常少,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呢?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尊重、平等、团结、互助。
56个民族,56朵花,56个民族是一家。
让我们各民族平等尊重,团结友爱,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共创国家的稳定与繁荣。
(五)小结我国各民族人口比例和分布特点。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出示课件:中华民族一家亲。
问:你知道中华民族亲如一家的关系是怎样形成的吗?今天,各族人民的团结互助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2.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
从远古时代我们就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
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3.忆往昔(结合56页活动园《茶马古道》进行):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
4.教师补充文成公主入藏、胡服骑射、郑成功在高山族人民配合下收复台湾、抗日战争中英勇杀敌保卫祖国的回民支队等故事,明确:在奠定祖国疆域、开发祖国山河和维护领土完整的事业中,各民族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中国历史的辉煌篇章。
5.补充介绍我国新型的民族关系。
都成了国家的主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亲如一家,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团结奋斗。
6.小结:怎样理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发展,谱写了一曲曲民族团结之歌。
②.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共同开拓了祖国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了共同的信念,结下了深厚的兄弟情谊。
中华民族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
③.新中国成立后,各族人民都成为国家的主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逐步形成和巩固。
各族人民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亲如一家人,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而团结奋斗。
8.总结,形成共识:无论你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无论你现在身处海内,还是海外,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让我们团结起来,一起努力,一起奋斗,热爱、建设、守卫我们的祖国!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四、当堂训练、巩固新知利用《课堂训练案》,当堂达标,巩固所学。
五、归纳总结、拓展提升1.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懂得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密切交往、相互依存、交流融合、休戚与共,共同捍卫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推动了我国的发展进步,奏响了一曲曲民族团结的时代赞歌。
2.分发《课后拓展训练案》,如果有时间就当堂完成一部分必做题。
教学反思课题: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7.中华民族一家亲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2.能力目标能够把维护民族团结落实在具体的行动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1.新课导入: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
中华大地数千年波澜壮阔的历史,中华民族数千年自强不息的奋斗,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中国国土,共同发展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内容。
2.目标解读:通过本课学习,同学们要达到的目标是知道我国各民族只有相互了解,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知道各民族一律平等,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
3.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一)活动一:展风采1.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的民族风俗习惯、特色服饰、语言文字等。
(可以用图片、视频、歌舞等多种方式)2.教师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56个民族如同56朵绚丽的鲜花,盛开在神州大地,装点着祖国的锦绣河山,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二)活动二:听故事1.简要讲述故事“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彝海结盟”以及新时期,各族人民团结互助一家亲的事例。
2.同学们,听完这些故事,谈谈你的收获和感受。
3.教师小结:千百年来,在长期的交流融合中,在血与火的淬炼中,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各族人民更是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
大家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三)活动三:谈行动请同学们讨论,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如何与少数民族同学相处,或为维护民族团结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四)活动四:说节日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或看过的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
可围绕下面问题进行介绍。
1.节日的名称是什么?2.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3.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4.教师通过课件介绍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火把节和藏族采花节。
三、精讲点拨、学科建模1.出示课件:59页相关链接,明白各民族是怎样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对新年的祝福的。
2.形成共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
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
3.活动园: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兄弟民族之间相互交流、学习,互帮互助,发生过很多感人的故事,也有不少歌曲表现了这些内容,国家还针对贫困地区制定了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