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概论重点题目和答案
美学概论题库及答案详解

美学概论题库及答案详解一、单选题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B. 美的规律C. 社会现象D. 自然现象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加登D. 康德答案:C3. 美学中的“审美”一词通常指的是:A. 对美的追求B. 对美的欣赏C. 对美的理解D. 对美的创造答案:B4. 以下哪个选项不是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A. 艺术作品B. 自然景观C. 社会习俗D. 个人情感答案:C5.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的是:A. 内容的重要性B. 形式的独立性C. 形式与内容的结合D. 形式对内容的依赖答案:B二、多选题6. 美学研究的范畴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艺术美学B. 自然美学C. 社会美学D. 技术美学答案:A, B, C, D7. 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审美体验?A. 个人经历B. 文化背景C. 情绪状态D. 社会环境答案:A, B, C, D8. 在美学中,审美判断通常包括哪些特点?A. 主观性B. 客观性C. 普遍性D. 特殊性答案:A, C9. 以下哪些是美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哲学分析B. 经验研究C. 历史研究D. 比较研究答案:A, B, C, D10. 以下哪些作品可以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A. 诗歌B. 绘画C. 音乐D. 建筑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1. 美学是一门自然科学。
(错误)12. 鲍姆加登是美学的奠基人之一。
(正确)13. 审美体验只存在于艺术作品的欣赏中。
(错误)14. 审美判断具有普遍性,不受个人因素的影响。
(错误)15. 美学研究可以完全脱离艺术作品进行。
(错误)四、简答题16. 简述美学研究的意义。
美学研究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理解美的本质、审美活动的规律以及艺术作品的价值,从而提升个人的审美能力,丰富精神生活,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
17. 描述审美体验的过程。
审美体验通常包括感知、情感、想象和理解四个阶段。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技巧B. 美的哲学C. 艺术史D. 艺术批评答案:B2. 下列哪位哲学家对美学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所有上述答案:D3. 美学中的“审美经验”指的是什么?A. 艺术作品的制作过程B. 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C. 艺术作品的物理属性D. 艺术作品的市场价值答案:B4. 形式主义美学认为艺术的价值主要在于:A. 社会功能B. 情感表达C. 形式和结构D. 历史背景答案:C5. 以下哪项不是审美活动中的常见心理反应?A. 愉悦B. 悲伤C. 好奇D. 厌恶答案:C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 美学之父是________,他首次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
答案:鲍姆加登7. 康德在其著作《判断力批判》中提出了________的概念。
答案:审美判断8. 杜威的美学理论强调了艺术与________的联系。
答案:生活经验9. 现代美学中,________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是开放的,由观众的解读决定。
答案:接受美学10. 审美距离是指观众在欣赏艺术作品时与作品保持的________。
答案:心理距离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
答案:美学研究的主要领域包括审美经验、艺术创作、艺术批评、艺术理论、审美心理学、文化美学等。
12. 描述一下康德的审美判断的特点。
答案:康德的审美判断具有主观普遍性、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和无利害关系的愉悦性等特点。
13. 什么是艺术的再现与表现?答案:艺术的再现是指艺术作品对现实世界的模仿或反映,而表现则是指艺术家通过作品表达其情感、思想和观念。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4. 论述审美经验的三个主要阶段。
答案:审美经验通常包括感知阶段,即对艺术作品的初步感受;情感阶段,即艺术作品引起的情感反应;和理解阶段,即对艺术作品深层意义的思考和理解。
《美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二、判断正误说明理由:1、“美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是在德国古典美学”。
——错误。
理由:在德国古典美学时期,美学诗人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独立和相对成熟的学科,但还不具备真正的科学性质,因为在康德,席勒,歌德,黑格尔等著名美学家那里,都有或多或少的唯心主义的成分。
美学成为真正的科学,是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
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专门的美学著作,但他们在科学的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对文学艺术的一些著名论断,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美学理论体系,为后继者的美学研究不仅开辟了正确的道路和方向,也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美学研究领域产生了重大变革,具有着革命性的意义。
2、能够欣赏美的人是由劳动创造的。
——正确理由:A、劳动创造了美的事物;B、劳动创造了具备审美素质的人(美感是“人之感觉变成人的感觉”);C、劳动创造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所以人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人的一切能力都是在劳动和创造中产生的,不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一切享受和享乐都是不道德的和不可靠的。
“能够欣赏美的人是由劳动创造的”这一重大的美学命题,对于培养人们的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及启迪人们的创造意识,具有巨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3、“美感与快感没有区别”。
——错误A、层次不同:快感是生理本能平台上的满足,美感是精神人性空间里的愉悦。
B、对象不同:快感对象是客体的内容和实体,美感对象是客体的形式和境界。
C、获取不同:快感取决于对对象的占有消耗,美感得宜于对对象的观照呵护。
D、性质不同:快感进行时具有唯我性排他性,美感展开时具有社会性共享性。
E、意义不同:快感有助于维护生存身心健康,美感有助于自我实现人性提升。
F、存在不同:快感的存在是单次性瞬间性的,美感的存在是弥散性积淀性的。
4、“审美具有令人解放的性质”。
——正确因为美感具有:A、超功利性:它不是为着满足人们认识和实用的功利,但起着陶冶、感染、熏陶、和教育人的心灵,潜移默化人的精神的特殊作用,即“不用之用”。
《美学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1. 1750 年, 德国哲学家_鲍姆嘉通_的《_美学》正式出版, 在美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他认为人类心理活动有_知、_情、_意三个部分。
2.美的理论观念可以概括为_美是与人无关的自然属性_、_美不在现象, 而在现象之后的更高的本质_、_美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 或美是生活三个范式。
3.美感的发展经历了_不自觉到自觉_、_实用到审美_、_简单到复杂_、_狭窄到广阔_、_粗略肤浅到细致深入_的过程。
4.艺术中的崇高的典型形式有宏伟、规模大、巍峨。
5.艺术类型的两翼是艺术种类与艺术风格。
6.从具体的审美实践来看, 审美活动方式的三种类型为日常式审美、鉴赏式审美和研究式审美三种。
7、孔子提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内容、以“艺‘为手段的美育思想体系。
8、梁启超所提出的变革文学的三个口号是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
9、在现代中国美学的形成过程中以朱光潜的成就最为突出, 他开创了美学史学科的研究。
10、美的一对基本表现形态是崇高和优美。
二、名词解释1.门类美学答: 门类美学是各类艺术美学特征和其他新领域的拓展。
如文学、戏剧、音乐、绘画、建筑、雕塑、影视、商品、环境、科技、饮食等美学。
2.摹仿论答: 模仿论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观点: 基于理性本质寓于感性现象之中的哲学观点, 即通过描写个别事物来反映普遍性的“可然律或必然率”;基于没是比率匀称这一观点, 也强调了艺术创造的形式规律的重要性, 提出了戏剧创作中的“单一完整”的统一性原则。
3.接受美学答: 狭义地说, 是一种接受者对于“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接受活动, 如果用经济学的术语来措辞, 就是对“美的对象”或“对象的美”的“消费”。
作为接受活动的审美是动态的, 是一个流淌着的过程。
4.创造想象答: 创造想象是对再造想象的突破。
虽然仍需要以以往的知觉经验为基础, 但却是人的创造力的一种发挥, 是人的精神和心灵的显现, 是美感心理活动中最自由、最积极的心理现象。
《美学概论》练习题集

《美学概论》题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研究的核心对象是( )。
A. 艺术作品的创作技巧B. 审美现象及其本质规律C. 自然界中的美丽景观D. 人类社会的道德伦理2.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著名论断?( )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黑格尔D. 康德3.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意境”这一概念强调的是( )。
A. 艺术作品的形式美B. 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情感与思想C. 艺术作品与观众之间的互动D. 艺术作品所营造的超越具象的想象空间4.下列哪项不属于美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A. 哲学思辨法B. 科学实验法C. 历史考察法D. 心理分析法5.“审美判断”这一概念主要关注的是( )。
A. 审美对象的客观属性B. 审美主体的主观感受C. 审美活动的社会功能D. 审美价值的普遍标准6.下列哪部作品被视为现代主义美学的代表作之一?( )A.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B. 梵高的《星夜》C.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D.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7.美学中的“崇高”范畴,通常与哪种情感相联系?( )A. 愉悦B. 悲悯C. 敬畏D. 厌恶8.下列哪位美学家提出了“生活即艺术”的观点?( )A. 朱光潜B. 王国维C. 蔡元培D. 刘半农9.在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形成了多种流派,其中“美在主客观统一”的观点属于( )。
A. 客观论B. 主观论C. 相对论D. 实践论10.下列哪项不属于审美活动的心理过程?( )A. 感知B. 想象C. 理解D. 记忆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多个方面。
2.在古希腊美学中,______提出了“美即和谐”的观点,强调美的客观性和规律性。
3.中国传统美学中,“______”是评价艺术作品高低的重要标准,它体现了艺术作品所蕴含的深远意蕴。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美学概论》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2 0 1 5 - 1 )一、单项选择题1、美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由德国哲学家( C )首次提出来的,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美学之父”。
A、康德B、阿多诺C、鲍姆嘉通D、黑格尔2、柏拉图在其美学名著( A )中,明确提出“什么是美”和“什么东西是美的”两个不同性质的命题。
A、《大希庇阿斯篇》B、《理想国》C、《判断力批判》D、《走向科学的美学》3、人们在进行具体的审美活动时,往往不经理性分析就能把握住美的特质,这反映了美感的( A )。
A、直觉性B、情感性 C 、逻辑性D 、社会性4、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 A ) A、毕达哥拉斯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 D 、亚里士多德5、在西方美学史上,真正严格地区别了美感和快感的美学家是( D )A、德谟克利特B 、休谟C 、博克D 、康德6、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对美学的突出贡献是( B )A、把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引入到人的主观精神世界B、揭开了心理无意识这一重要领域C、发现了人的心理结构D、描述了人的审美心理机制7、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建立的美学著作是( D )A、柏拉图《大希庇阿斯篇》 B 、维柯《新科学》C、鲍姆加登《美学》D 、黑格尔《美学》8、美育之所以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主要因为它是( C )A、人生教育B、思想教育C 、情感教育D、智慧教育9、我国第一次将美育正式规定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的人是( B )A、王国维 B 、蔡元培 C 、鲁迅D、毛泽东10、美育的最终目的是(D )A、培养人的审美能力 B 、培养人的创新能力C、净化情感陶冶心灵 D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1、叔本华说:" 国王和乞丐从窗口看夕阳,两者都可以感觉到美" 。
这是在强调(B )A、美有绝对一致的评判标准B、美的普遍性和超功利性C、审美是纯粹的知性活动D、审美与社会地位毫不相干12、美感产生于(D )A、游戏B 、摹仿C 、巫术D 、社会实践13、“爱美是人的天性”的说法出自(C )A、席勒B 、柏拉图C 、亚里土多德D 、尼采14、俗话说“对牛弹琴” ,它说明美感的形成依赖于(B )A、感官B 、审美能力C 、想象D 、灵性15、“美是生活”这一著名美学命题的提出者是( B )A、狄德罗B 、车尔尼雪夫斯基C 、黑格尔D 、席勒16、西方历史上首次系统论述审美教育理论的专著《美育书简》的作者是( B )A、马克思B 、席勒C 、康德D 、亚里斯多德17、本质论美学的代表人物是古代西方哲学家( A )A、柏拉图B 、黑格尔C 、鲍姆加登D 、贺拉斯18、古典派艺术的基本美学原则是强调( B ) A、表现B 、再现C 、抽象D 、和谐19、最重要的审美途径是( D )A、自然B 、社会C 、人生D 、艺术20、鲁迅曾说,他的农村老家讨媳妇时,并不要什么杏脸柳腰的美人,而是更青睐那些脸色红润、体格健壮的妇女。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美学是一门研究什么的学科?A. 艺术创作技巧B. 审美经验C. 艺术作品分析D. 艺术市场答案:B2. 以下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的无利害性”的观点?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康德D. 黑格尔答案:C3. 美学中的“形式美”主要强调什么?A. 作品内容的重要性B. 作品形式的独立性C. 作品与现实的关联D. 作品的道德价值答案:B4. 以下哪部作品不是以美学理论为基础的?A. 康德的《判断力批判》B. 黑格尔的《美学》C. 亚里士多德的《诗学》D. 马克思的《资本论》答案:D5. 审美经验中的“审美距离”是指什么?A. 观察者与艺术品之间的物理距离B. 观察者对艺术品的主观感受C. 观察者与艺术品之间的心理距离D. 艺术品在艺术史上的位置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案: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审美经验、艺术作品、艺术创作、审美价值、审美标准等。
它探讨人们如何感知、评价和理解美,以及美在艺术和生活中的作用。
2. 描述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关于审美判断的四个特点。
答案:康德认为审美判断具有以下四个特点:普遍性、主观性、无利害性和目的性。
普遍性指审美判断具有普遍适用性;主观性指审美判断基于个人的感受而非客观标准;无利害性指审美判断不涉及个人的实际利益;目的性指审美判断具有内在的、非工具性的价值。
3. 解释“形式美”与“内容美”的区别。
答案:形式美强调艺术作品的形式特征,如线条、色彩、节奏和结构等,认为美主要来源于作品的形式安排。
内容美则侧重于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故事,认为美来自于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三、论述题1. 论述审美经验在艺术创作和欣赏中的重要性。
答案:审美经验是艺术创作和欣赏的核心。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通过审美经验来选择和组织材料,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
在艺术欣赏中,观众通过审美经验来感知和评价艺术作品,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精神上的满足。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美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哪个时期形成的?A. 古希腊时期B. 古罗马时期C. 18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时期D. 文艺复兴时期答案:C2. 下列哪位哲学家提出了“美学”这一概念?A. 柏拉图B. 亚里士多德C. 鲍姆嘉通D. 康德答案:C3.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什么?A. 自然美B. 艺术美C. 生活美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4. 康德在其美学理论中提出了哪些基本概念?A. 审美判断B. 崇高与滑稽C. 艺术的分类D. 所有上述选项答案:D5.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黑格尔的美学代表作?A. 《美学讲演录》B. 《精神现象学》C. 《逻辑学》D. 《美学原理》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美学之父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_。
答案:感性认识7. 艺术创作中,形式与内容的关系是_______。
答案:不可分割的8. 现代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_______。
答案:艺术美学9. 审美体验通常包括三个阶段:感知、_______、评价。
答案:情感10. 后现代主义美学强调的是_______和多样性。
答案:去中心化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审美距离的概念及其在审美体验中的作用。
答案:审美距离是指个体在审美体验中与审美对象保持的一定心理和情感上的距离。
这一概念认为,只有当个体与审美对象保持适当的距离时,才能客观地评价和欣赏对象的美。
审美距离有助于个体避免因个人情感的过度投入而失去对美的正确判断。
12. 解释“艺术模仿自然”这一观点,并给出支持和反对的理由。
答案:艺术模仿自然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观点,认为艺术作品是对自然界的模仿和再现。
支持的理由包括艺术作品能够通过模仿自然界中的形式和规律来传达美和真理。
反对的理由则认为艺术不仅仅是模仿,它还包含了创造性和想象力,是对现实的超越和重构。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3. 论述康德的审美判断理论,并说明其对后世美学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什么是美学和美学的研究对象。
美学是研究现实美、艺术美和审美感受的科学。
研究对象:研究现实美(自然美,社会美),研究艺术美,研究主体的审美心理2. 试分析我国古代美学“以和为美”的思想❖我国先秦时期“以和为美”的思想史伯:“声一无听,物一无文,味一无果”。
“和六律以聪耳”;“物相杂故曰文”;“和五味以调口”。
以和为美,意即美是差异因素的协调统一,单一雷同不会有美。
❖古希腊时期的“美是和谐”毕达哥拉斯学派:“美就是和谐与比例”;赫拉克利特:“对立造成和谐”❖孔子的“成于乐”、“游于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3. 美学与哲学、伦理学、心理学、文艺理论的关系❖美学和哲学区别:内容上各自对象范围不同;形式上一个高度抽象一个相对具体。
联系:一方面,哲学为美学提供方法论指导;另一方面,美学研究成果又推动哲学发展❖美学与伦理学区别:对象不同联系:起初两者都包含在哲学中;美以善为基础;社会作用上两者相辅相成美学与心理学区别:对象、范围不同联系:一方面,美学研究与发展要借助于心理学成果;另一方面,美学发展又促进心理学发展。
❖美学与文艺理论区别:研究范围、侧重点不同;学科特点不同;历史发展不同。
联系:美学在独立出来之前,许多美学思想就包含在文艺理论中;两者内容上重合;两者相互作用。
4. 学习美学的意义和方法。
❖美育对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完善文化心理结构,塑造完美人格❖对大学生成才具有直接现实意义(开发智力培养意志力促进身心健康)方法: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指导❖了解美学史上美学家的不同观点❖结合艺术事实和艺术实践❖勤于思考1. 西方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根源和本质的不同观点从客观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从主观精神方面寻找美的根源从客观对象方面寻找美的根源从社会生活方面探索美的根源❖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1. 西方美学探讨美的本质的不同途径①从客观方面探讨美的本质②从精神方面探讨美的本质③从主客观相互作用上探讨美的本质2. 如何理解美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马克思:“劳动创造美”。
美的根源和本质只能从人类社会实践、社会生活中作出科学说明。
1.生产活动是美诞生的最原始基础2. 人在其对象世界中直观自身3. 如何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所谓人的本质力量,就是说,人身上有物质性、动物性,古有自然力量的一面,但人身上还有精神性,社会性因素,故人还有思维力量、意志力量、情感力量的一面。
人不仅能从社会角度去感受世界,还能创造世界,美化世界,因此,人的本质力量是一种自由创造的力量。
所谓对象化,就是说人不是像动物一样只是消极地适应世界,而是能按照客观和自身目的能动的创造世界,吧自己的聪明才智等本质力量灌注到对象中去,使对象活起来,成为自己的自我实现和自我创造。
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都是在人与现实所发生的审美中形成的,在这里,首先涉及的是作为主体的人必须具有欣赏和创造美的本质力量。
其次,作为客体的对象要具有审美的属性。
再次,主客体之间要发生相互转化和对象化的关系。
因此,我们说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就是指人按照没得规律,按照对象的性质和特征,在对象中进行自我创造,从而吧对象塑造成美的形象4. 简述美的特征一、形象性车尔尼雪夫斯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着统治地位”。
二、客观性美归根到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的产物;美依赖于客观对象的客观属性与形式。
三、多样性美的形态无限多样、丰富多彩。
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都有不同表现形态。
四、社会性美的社会性指它同人类生产、生活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美总是作为表现一定社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
五、功利性美的功利性即符合人的目的性,指对人有利、有用、有益的效能5. 简述真善美的辩证统一❖一、美与真的关系1. 两者相互区别真可脱离人的实践及主体而存在;而美则不然真是求知的对象而美是欣赏的对象2. 两者相互联系美以真为基础。
美的产生以对真的把握为前提,即是在实践中以对真的认识掌握为前提;美要依赖于事物的自然属性,美有其客观性。
❖二、美与善的关系1.两者相互区别善和功利性直接联系,美则是间接联系;善是意志活动对象,而美是认识观赏对象2.两者相互联系美以善为前提。
美的诞生是随着对对象的合目的、合规律利用改造而产生;人首先创造使用价值,而后才有审美价值。
1.如何理解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一、自然美是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的产物1. 自然美是“自然人化”的结果自然美作为审美对象是通过实践由人化的自然界产生的。
2. 自然美是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统一自然美的自然属性即自然事物的物质构成形式,如线条、形体、色泽、质地、声音等自然美的社会属性即自然美由于与人类生活的联系而蕴含的特定社会内容2.自然美的审美特征1. 象征性即自然美所具有的寓意象征意义,使其形象特征人格化。
有直接象征、间接象征2. 多面性自然事物的多方面属性及与人类生活联系的多样性,使其表现出不同的美,引起不同情感体验。
3.以形取胜自然物外在的和谐形体、悦耳的声响,使自然美形式的相对独立性较突出。
4.易变性自然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自然美的表现丰富多彩富于变化3.自然美的美育功能❖陶冶人的情操❖提高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启迪人的智慧❖激发爱国主义情怀4.自然美的类型1. 雄伟之美 4. 险峻之美2.秀丽之美 5. 幽深之美3.奇绝之美 6.开阔之美5.如何更好的欣赏自然美欣赏自然美的途径、方法动态观赏与静态观赏相结合注意观赏距离与角度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努力探求自然美的意境如何提高欣赏自然美的能力培养审美感知能力培养审美想象力提高文化素养1. 什么是社会美?其表现形态有哪些?❖一、社会美的表现形态❖ 1. 生产劳动的美2.社会斗争的美❖ 3. 社会风尚的美2. 社会美的特点1. 内容重于形式2.具有显著的社会功利性3. 具有时代性4. 具有民族性5. 具有阶级性3. 社会美的美育功能一、生产劳动美的作用1.感受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2.培养劳动光荣的品德3.激发创造美的情感,提高创造美的能力二、社会斗争美的作用1.激发为美好社会理想而奋斗精神2.促使人们仿效英雄人物,形成良好社会环境三、社会风尚美的作用1.有利于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2.有利于净化社会风气4.试述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及其关系人的外在美身材容貌美姿态仪表美气质风度美服饰打扮美人的内在美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情操渊博的知识优良的性格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关系内在美通过外在美表现外在美受外在美制约规范内在美重于外在美5. 如何完善自身,使自己不断趋向于完美人物美的结合类型内秀外美型内秀外丑型外美内丑型一般类型人物美的自我完善增长知识提高修养加强仪表风度的自我教育和训练恰当的服饰打扮加强体育锻炼1. 如何理解艺术美的本质一、艺术美源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美集中反映二、艺术美是艺术家情感的形象表现艺术美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客观现实美是艺术美的源泉艺术形象和思想情感是艺术美的生命2. 试述艺术美的审美特征和美育功能典型的艺术形象强烈的情感色彩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统一美育功能:1. 增长知识、扩大生活视野2. 愉悦身心、陶冶情操3. 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4. 启迪创造3. 艺术创作要经历那些环节艺术美的创造❖艺术观察(审美体验)❖艺术构思❖艺术表现4. 艺术欣赏的途径和方法1.了解作品背景材料②感受作品的艺术形式③理解领悟作品的内容④充分发挥审美联想和想象1. 何谓形式美?形式美与事物美的形式的区别与联系是怎样的?什么是形式美1. 形式美指各种形式因素有规律的组合从而构成的具有美感的审美形态2. 形式美与美的形式的区别与联系区别:与事物内容联系不同;两者外延不同联系:形式美是对许多美的形式的概括,是美的形式的共同特征2. 形式美是如何产生的?、形式美的产生1. 形式美源于客观事物本身的特点2. 它是人类审美实践经验的积淀3. 形式美各种因素的特点?一、色彩二、声音三、线条和形体4. 形式美的规律有哪些?一、对称与均衡二、比例与匀称三、节奏与韵律四、整齐一律与多样统一1. 什么是优美?其表现和审美特征是怎样的?1.何谓优美即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有意味的形式。
优美对象中人的自由意志得到充分实现,目的性与合规律性得到和谐、有机、完整的统一优美的表现形式优美的对象其形式直接表现内容,两者处于高度统一状态。
优美的对象呈现出秀丽、优雅、清新、柔和、小巧、圆润、舒缓等基本特征优美感的特征优美的对象给人的审美感受是以快感为基础,使人获得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感受。
2. 什么是崇高?崇高的表现形态及美感特征是怎样的?❖崇高(阳刚之美)1.中外美学史上对崇高的不同见解孔子尧之“巍巍”“荡荡”孟子“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朗基努斯《论崇高》博克崇高以痛感为基础对象体积巨大、力量强大康德崇高的特征在于其对象的无形式崇高的本质特征美处于主客体的矛盾激化中,有一种压倒一切的强大力量,是一种不可阻碍的强劲气势。
形式上表现为粗犷、激荡、刚健、雄伟,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
崇高的表现形态①社会生活中的崇高美表现为主体与客体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出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
为人类实践所肯定的充实高大的美。
②自然界的崇高美巨大的体积、狂暴的力量、磅礴的气势粗犷峥嵘的形式等③艺术中的崇高美艺术中的崇高是对现实中崇高的集中反映。
艺术中的崇高鲜明凝结着人类实践斗争的蕴涵,并闪现伟大的人格力量。
4.崇高的审美效果(美感特征)惊赞、激荡、心理上以痛感为基础,其中渗透着惊赞的自豪感和自信心,是个体意愿的升华,情感的净化。
3. 什么是悲剧?悲剧的根源及其必然的历史结局是什么?什么是悲剧①悲剧指代表正义、进步的势力或悲剧人物在旧势力摧残下,遭遇痛苦、不幸、挫折、毁灭,从而引起人的悲愤,同情和奋发的一种艺术审美形式。
4. 悲剧的审美特征是什么?悲剧有哪些类型?悲剧的审美特征①悲剧冲突具有必然性②悲剧人物具有正义性或进步性③悲剧美感是伦理意义上的崇高感❖悲剧的基本类型①英雄人物悲剧②普通善良人的悲剧③性格悲剧④社会主义社会的悲剧.悲剧的审美作用①引起人们对真理、正义的追求和向往②激起对假、恶、丑的憎恨③给人以智慧和力量5. 什么是喜剧?喜剧的审美特征和表现形式有哪些?什么是喜剧喜剧是在对美的事物予以肯定基础上,对旧事物的否定,体现着“人类愉快地同自己的过去诀别”。
喜剧的特征和效果①寓庄于谐——通过诙谐的艺术形式揭露、嘲弄丑②喜剧的基本艺术手法是夸张③喜剧的效果——引人发笑,寓教于乐喜剧的表现形式①滑稽②讽刺③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