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影片观后感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片观后感【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片观后感【5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片观后感【5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片观后感(精选篇1)心理教育课不同于一般文化课,它的授课方式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其授课内容、方式、语言等等都与一般的文化课有很大的区别。

而且涉及的知识领域是十分广泛的。

今天在听了三位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也让我做为一名班主任深刻的了解到,开展这门课对与我们孩子的未来起着致关性的作用。

在教学的过程中,三位老师利用课前短短几分钟的互动交流,缓解了学生上课的紧张情绪,创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和心理氛围。

在课堂上,通过老师不断的引导,调动和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古寨小学老师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用心的形式画在一张白纸上,学生通过不同色彩的搭配,展现了自己当时的心理变化有多种情绪,这个教学过程充分的让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很多。

宋老师的《我挨批评了》中把学生身边经常发生的小故事运用短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展现到课堂上,学生通过录象交谈自己的想法,最后让学生敢于把自己的错误说出来,调节了孩子的心理过程。

刘老师的《掌声响起来》中通过三次掌声的设计,发掘了孩子们的内在浅能,充分的提高了孩子们的自信心。

最后在评课中我们互相畅谈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开展的重要性,让我感触颇深。

我们班主任要上好每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必须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让它源于实践,用于实践。

我自己总结了一些思路和想法:1.抓住学生心理,以趣促学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

面对从未真正接触过心理方面知识的学生,我在第一堂课里以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现象为内容。

从梦到星座,从“肢体语言”到“从众”,引起了学生对心理世界的好奇,进而讲述提高心理素质的好处:提高学习效率;合理调节情绪;形成良好性格;学会与人交往等,同时说明这些也是心理健康教育课以后要涉及的内容。

这堂课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引起学生对心理健康的兴趣和重视,阐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意义和目的,并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心理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以后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观后感(精选)

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观后感(精选)

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观后感(精选)前言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个人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

因此,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视频是学习和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最快捷和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观看这些视频,我学习到了如何管理焦虑、应对挫折、增强个人自我价值等等,此文将分享几个我个人观看过的心理健康教育视频观后感。

视频1:《如何正确的面对挫折》每个人都会经历挫折。

它是生命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而我们需要学会如何处理它。

此视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介绍了如何去正确的面对挫折。

首先视频讲解了挫折的种类及问题的原因,接着介绍了如何调整心态,我们可以在情绪稳定的情况下,更加理性的看待问题,灵活应对挫折和问题,并在挫折中找到自己的优势,将挫折转化为机会。

经过观看此视频,我感受到自己更能够勇敢地面对挫折,学会从中吸取经验并不断成长。

视频2:《如何减轻压力–从身体上说起》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让我们经常感到压力过大,而这些压力对于身体和心理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此视频告诉我们如何通过身体上的调整,减轻我们的压力感。

视频采用了互动和图表的方式,生动有趣,很容易让观众理解。

此视频介绍的方法主要是身体放松和运动。

透过深呼吸和放松肌肉,舒缓身心,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抵制压力。

同时,运动也被证明是减轻压力感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观看此视频后,我习得了一些减轻我的压力感的策略,例如深呼吸和运动。

视频3:《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个人心理健康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使我们身体上再健康,如果心理健康不佳,我们也会感到疲惫、缺乏动力,甚至会妨碍我们的生活。

因此,关注我们的个人心理健康是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应该非常重视的。

此视频主要介绍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它从心理健康对我们个人的重要性、对生活的重要性、以及对他人的重要性等三个方面阐述。

视频通过一系列的实例展示了心理健康对我们的生活以及我们周围人生活的必要性。

此视频让我进一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也让我有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维持个人心理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电影的观后感300字作文

关于心理健康电影的观后感300字作文

关于心理健康电影的观后感300字作文全文共7篇示例,供读者参考关于心理健康电影的观后感300字作文篇1如今,我已经是初二的学生了,很快就要初三了,就要进入十分关键的一年了。

压力也是越来越大。

经常可能会很晚回家。

作业也有很多,晚上有可能,要到一两点。

所以有很多人受不了这种生活,想法越来越消积。

其实我觉得,遇到这种时候乐观是最重要的,因为一个人的心里想法可能会关系到很多的事情。

乐观的重要体现在很多的方面,比如每当我考试成绩不理想的时候,我就会从好处想,比如说我遇到了什么新的题型,新的计算方法,把它总结出来。

去积极的应对下一次考试,考好了就行。

在报纸上,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人,的了重病和绝症,原本看上去,无药可医,但是很多人在医生的指导,和自己乐观的心理,是原本看上去的绝症,成功地将它们打败了,即使是么有打败,一次去世的',大多死而无憾。

这些事例成功的告诉我们,乐观的心理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我们在遇到大压力,不顺心的时候乐观成了不可缺少的部分。

其实乐观就是以积极的态度,来处理事情。

不止一个案例告诉我们,积极,和消极的态度对事情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如今,一个人有没有积极地处事态度,已经被列为评价一个人,是否健康的标准了。

所以积极地态度是更重要的。

处世消极不仅会影响到人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身体健康,消极的心理,有时会影响到一个人的食欲,一个人的睡眠状况变差,如果这些变得越来越差,身体怎么可能会变好呢?以上说了这么多点,大家因该明白处理事情的态度了,以这样的方式,处理任何事情都没有问题。

关于心理健康电影的观后感300字作文篇2心理健康电影观后感我最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秘密花园》。

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小男孩Billy的故事。

Billy从小就没有了父母,一直被寄养在一个冷酷无情的阿姨家。

他整天被阿姨训斥,受尽欺负,过着非常痛苦的日子。

Billy是一个爱幻想的小男孩,他常常想象有一个美丽神秘的花园,在那里他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没人会欺负他。

心理剧观后感(通用41篇)

心理剧观后感(通用41篇)

心理剧观后感心理剧观后感(通用41篇)品味完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心理剧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剧观后感篇1这次参加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对于我来说,对我今后的工作道路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活动也让我获益不少。

一个真正合格的老师,就是要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应该把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方面,为孩子创设平等的交流环境,不应该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上面去,对待孩子要有三心耐心、细心和爱心,并且平时也要注重自己身体的锻炼,一个爱运动的老师是不会差到哪儿去的。

教师本身也要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教师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的心理健康与行为,更无法巧妙的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教师自己首先必须心理健康。

心理剧观后感篇2这次培训学习犹如为我打开了一扇窗,拨云见日,使我在一次次的感悟中豁然开朗。

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由教育工作者到学生的角色转换,认真、虚心、诚恳地接受培训,如饥似渴地接受着新鲜的理念,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虽然只有短短的5天,但这5天里,让我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心理教育职业也有了全新的定位。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治疗,而是抚慰,是疏导,在学生困惑时,为学生点亮的一盏明灯;在学生低沉时,为学生拨开心头的乌云,在学生迷茫时,为学生指出正确的方向。

作为一名数学专业的师范生,心理学的知识还停留在大学时期的必修课上,我此时“方恨读书少”,深知与专业心理学老师在知识上的差距,认知的距离。

我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之路才开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更加深入学习心理学专业知识,研读专业教材,做一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

心理电影观后感

心理电影观后感

心理电影观后感心理电影观后感1心理健康教育不是一种附加的教育,而是一项完整的育人工程,应渗透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形成学生健全人格所采取的各种积极措施。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因材施教,适时、适度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本人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做了一些尝试,借此机会写出来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

”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的矛盾,教师必须多组织学生动手操作,以“动”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产生更多的新问题、新想法,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学“认识物体”这一课时,我首先组织学生一起玩积木,让学生在玩积木的活动中认识了正方形、长方形、圆柱和球的形状及其特征。

认识物体对于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在活动中学习就不一样了,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不但不会感到枯燥,而且还兴趣怏然。

小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为主的发展阶段,小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思维特点,创设合理的适时的动手操作活动,给学生提供动的机会,会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

通过动手操作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发展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直观、形象、新奇的东西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总是与学习材料直接相关的。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

这就要求教师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好奇感。

这种新奇感能抓住学生的心,迫使他们去思考和理解。

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适当的直观教学手段对学生常常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发展兴趣。

心理电影观后感2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但要有自身的健康,能和学校、学生的完美相处才更是合格老师的概念,不能总是关注自身的问题,老师就是教导学子,得和学生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尊重、共情、真诚”才是最重要的,要懂得无私的关爱、充分的信任,当然这个范围也得具体人具体对待,只是我们对于自己最完美的体现。

2023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片观后感(7篇)

2023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片观后感(7篇)

2023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片观后感(7篇)2023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片观后感(最新7篇)个人的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片观后感怎么写呢?心理健康的人能与现实保持良好的接触,对四周的事物常有糊涂的、客观的熟悉。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3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片观后感,欢迎大家来阅读。

2023心理健康专题教育片观后感篇1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倾听了刘晓明的《中学校老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

首先是老师的讲座特别的生动好玩;其次就是通过老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老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别的`地位。

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熟悉,一个胜利的老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老师的言行对同学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老师,能在课堂中制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同学如沐春风,轻松开心,而人格不健全的老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急或恐怖的气氛,使同学如坐针毡,惶惑担心。

所以,老师完善的心理素养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动身点和首要原则。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当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老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老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四周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

所以,我们必需重视我们老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老师要擅长做好自身的心理调整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学问和心理健康学问,把握心理调整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力量;调整心情,保持心理的平衡;擅长选择自己心情开心的角度去思索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支配时间,张弛有度;培育多种爱好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乐观健康地工作热忱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心理健康观后感

心理健康观后感

心理健康观后感•相关推荐心理健康观后感8篇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这次观看让你有什么体会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观后感吧。

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观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心理健康观后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心理健康观后感1通过学习《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这门课,让我认识到要想真正学好心理辅导,特别是要想很好地掌握心理辅导的技能,创造性地展开工作,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我联想到我的学生中的各种问题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也让我定位了以后的努力方向:做一个优秀的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让那些需要我帮助的心理求助者感受到我今天一样的成长喜悦,感受到心理健康带给自己生活幸福感的提高。

在《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与心理辅导》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努力创设一种激励成长的氛围,促进学生向健康的.方向成长。

”是一种非常积极向上的辅导方法,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每个学生都是有进步要求的,都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学生。

怎样进行有自卑、内向成绩差的心理问题生的心理辅导呢,我简单归纳了三点:(一)播种信心谈心——这是我要和这样的孩子做的第一件事,每次都选择轻松的话题,通过谈话,都能在孩子不易察觉地情况下,发掘其身上的优点。

在经常在他们说得好、说得对的时候,大声地表扬,赞赏学生“你说得真清楚,老师听懂了”,“你真会思考问题”,“你真是有主见”……渐渐地她有了“我说话表达能力很强”的认识,每次说话都昂首挺胸的样子。

于是,再乘胜追击:“你要对自己有信心,因为你和别的小朋友一样聪明,加油!一直鼓励孩子往好的反向发展。

(二)树立信心。

“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要使这样的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以逐步帮助他们全面地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所以常常通过一些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培养他们从多角度思考的习惯;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同时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自己也能肯定自己的能力,从而坚定信心。

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通用5篇)

观看心理健康教育观后感(通用5篇)

观看心理安康教育观后感〔通用5篇〕观看心理安康教育观后感1今天我收看了河北电视台公共频道于丹教师的讲座《中小学生心理安康教育与学习习惯》,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下面我就和同学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感受最深的是我们要学会“独立承当”。

于丹教授讲的生活中祖母祖父对小孙子的宠爱的故事,我想在我们这些家里的“小太阳”来说太常见了,明明是自己走路摔倒了,祖母为了抚慰我,抱怨路的不平,也有时候我明明知道自己是做错了事情,就是没有勇气成认错误,这次听于丹教授讲课,深深的触动了我,从今天起,我要做一个勇于承当责任的人。

其次,就是我们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在无数次考试过程中,经常会给自己找各种借口,有的题做错了,其实自己认真点是可以作对的,就感觉没什么,不是自己才能问题是马虎,所以心不在焉,不重视,下次还是出现同样的低级错误,听了于丹教授的讲座,我才知道,那是我的才能有缺陷,但是这种缺陷是可以由自己培养训练之后可以弥补的,所以,从今以后,我要制定学习方案,来锻炼的学习才能,把这种才能缺陷补上来。

我的感想还有很多,总之,愿我们大家都安康快乐的成长。

观看心理安康教育观后感2今天,我准时收看了湖南电视台公共频道播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安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这个讲座的欣赏性和教育性很强,看完之后我体会很深,下面总结一些我的观后感。

《中小学生心理安康与学习习惯》讲座主要讲了三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教师,懂得感恩: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正确引导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技巧;三是如何培养孩子自立、自强、自信以及抵抗挫折的才能。

她在第一个主题中讲到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孩喜欢在一棵大树下玩,他每天都来,可有一天,小孩愁容满面地对大树说:“你看别的孩子都上学了,每天都有好玩的玩具,可我没有”。

大树说:“你把我结的果子摘了去卖,你就有玩具了。

”以后,孩子只有秋天才会来大树下。

过了几年,小孩成了青年,他对大树说:“别人都有房子了,都有家了,可我没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心理健康的影片感后感
一、《爱德华大夫》是一部通过心理分析以制造悬念的影片。

虽然是黑白片,但其通过希区柯克的悬疑拍摄手段,一场场扣人心弦的剧情,一直吸引着观看者的眼球。

特别是影片中关于心理医生的描绘更是栩栩如生,可谓是入木三分。

剧中的主角彼得森大夫和爱德华大夫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悬疑影片《爱德华大夫》的故事并不复杂,主要讲述心理学中的犯罪情结,以一个有童年阴影的心理医生的犯罪情结贯穿全篇,还有关于梦的解释与破译。

主线讲述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近走马上任的爱德华大夫初出谋面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彼得森并且双双堕入爱河。

然而不久发彼得森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彼得森坚信自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神经病患者。

可以说,他们之间的爱情故事是影片之所以能够如此吸引读者的一大因素。

影片中,我最喜欢的是那句精彩的台词:美丽的女人恋爱之前最合适当医生,而爱情之后只能当病人了。

因而从某种角度说,这是一部理疗男人心伤的电影,女主人公彼得森便是这部电影的主治医生。

爱人用真情疗伤,成为了这部影片的一支主脉动因,甚至牵扯和推动到了全剧的神经,乃至使电影的主题不断纵深发展下去。

为了解破悬疑找到杀害爱德华大夫的原凶,影片《爱德华大夫》多处运用了经典的心理分析与治疗的方法和技术,比如所谓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方法等等。

这使得《爱德华大夫》的故事情节悬念徒生,同时也深深牵动着观众的心。

值得一提的是,《爱德华大夫》中有些很精彩的故事和悬念,就是建立在很典型或者说是夸张了的潜意识条件性情绪反射原理基础之上的。

而故事的结局,女主治医生彼得森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幻,终解开了情人的心结,将真正的凶手莫奇森大夫揭露出来。

也使观众放下了牵挂的心。

假爱德华大夫的遭遇说明了,人的一切行为,情感和思维,包括心理障碍的症状,都是由一个人从小形成的人格和习惯决定的,都是由一个人的童年经历和成长环境决定的,并且这种决定性的人格一旦形成和固定,就会自动地、本能地、潜意识地,不由自主地、恒定地发挥作用。

如果一个人拥有一个比较幸福的童年和随之形成的健康人格的话,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他将是幸运的,他的生活将会在健康人格的决定下,在一个比较健康的轨道上运行。

这种人格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健康人。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人的行为深受童年早期经验的影响。

假爱德华大夫在童年时,从扶手上滑下,把坐在扶手下端的哥哥撞到围栏的尖端上,以致哥哥惨死。

这种梦魇般的经历一直缠绕着这个脆弱的心灵。

二十年后的某一天,他与爱德华医生去滑雪,当爱德华医生因意外摔落悬崖时,童年的阴影回忆与白色的雪地和滑雪轨迹产生重合,从而引发他的犯罪情结和冒名顶替的赎罪式的举动。

同时,白色和轨迹的图样也成为了他所惧怕的刺激,也就成为了侦破他异常行为的钥匙。

此片把心理与悬疑结合,揭开了心理学神秘的面纱。

我认为我们能够从此片中获得心理学教科书上不曾记载的知识,它将巩固我们现有的知识,又激发我们积极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一起去探索心理世界的奥秘
二、《爱德华大夫》讲述的是发生在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一位
新走马上任的年轻英俊的爱德华大夫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彼德森一见钟情,然而,新来的爱德华大夫的一些行为另人费解,他总会时不时产生一种不安的心理,或是情绪的变化很大。

不久彼德森发现自己的情人竟然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面对着这个可能是杀害真爱德华大夫的疑凶,彼德森却选择相信了自己深爱着的人是无辜的,最终她以自己的心理学的专业知识和聪明才智,巧妙地帮助情人从警察眼中逃脱,并找到自己的老师,通过分析情人的梦幻,解开了情人的心结,将真正的凶手揭露出来,从而使自己深爱的人摆脱了心理的阴影。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有关心理学的影片,但本片给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纠结”与“震撼”,导演希区柯克一直是我钟爱欣赏的悬念大师,他不仅将故事情节安排得环环相扣,更着重笔墨刻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让观者在那悬疑丛生的剧情里感受到心理分析的重要性。

影片的核心是真实的爱德华大夫是谁,他是如何被杀的。

而事实上,这个真实的人根本没出现他也没必要出现。

导演希区柯克首先以假爱德华到医院任职作为开篇,在观众并不知道的情形下,他采取通过一系列的暗喻和特写来告诉观众,这个爱德华可能是假的。

随后,通过笔迹和证人最后证实就是假的,并引入真的爱德华已经被暗杀。

而杀人嫌犯极有可能就是这个假爱德华,他是真爱德华的副手。

通过梦境回忆来引出真实事件,直至引出真实凶手。

这样的安排使观众的心理随着情节的推进而跌宕起伏。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本片中楼梯具有某种特别的象征意义,我认为楼梯象征了上抬和向上,或者高不可攀,或者是对未知的焦虑与恐惧。

第一次出现台阶的时候是彼德森进入房间时的那组镜头,我反复观摩了几遍发现这里表现了彼德森内心不断涌动的激情和某种情爱的焦虑,这是希区柯克玩的一种小手法他想让观众产生兴趣。

另一处台阶则是彼德森知道了真实凶手,并进入凶手房间的,那一系列动作表情还有对台阶的特写,让我感受到了主角的一种焦虑,莫名的跟随者影片开始产生紧张的心情,对于导演的才华简直是大为惊叹~。

尤其是在描写两次楼梯时配上的音乐,(我在看过希区柯克的众多电影中都发现,他太善于利用音乐来营造效果了!)节奏快频率高,很好的表现了彼德森的情感和观众观看的心理。

当然,本片最大的亮点还是在精神分析上。

影片中的J.B的弟弟意外死亡后,自己产生了强烈的内疚感和罪恶感认为是自己杀死了弟弟。

但是他的潜意识徘徊在想要赎罪惩罚自己和逃避之间,于是自我就运用了心理防御机制,将弟弟死亡一事压抑到潜意识中去,这样一来,在意识层面弟弟死亡的事情就不存在了。

由于潜抑作用,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事情似乎就被遗忘了,J.B在意识上不感到焦虑和痛苦,发生了主动性遗忘。

当J.B目睹爱德华的死,有一次受到了精神刺激,虽然他对爱德华的死因有所察觉,但童年时代痛苦的回忆的再现将这一印象又压抑到潜意识中;同时,潜意识中杀弟的罪恶感又一次浮现出来。

他为求赎罪便想要把杀害爱德华的罪名揽到自己身上。

但是,但是内心的双重性格又开始作祟,最终他选择将自己变为爱德华,爱德华没有死,仍然活着,那这样也就不存在杀爱德华与自我惩罚的事情了。

此时,真实的自己又压抑到潜意识中而被遗忘,心理得到了暂时的平衡。

另外一处影片的经典所在就是对于梦的分析。

在奇怪的梦中所出现的每一件物品、摆设,每一个人,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对话都仿佛具有特定的含义。


记得弗洛伊德说过梦是一种象征。

那么每一个象征就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细节,就是一个破译和重组整合的关键。

J.B的梦境中,在一个天花板上全是眼睛的赌场,有个人在不断的用剪刀剪那些眼睛,他在玩21点,对手是一个满络腮胡的家伙,当J.B出了一张梅花7牌,对方就说J.B赢了,梅花7已是21点。

这时出现一个看场的场主,说这个地方是他的地盘,要赶他们走。

梦的画面接着转到一个山谷,那个长着胡腮的人站在一个带斜坡白色屋顶的下方,脚穿雪橇,上方是那个赌场场主,他站在一个冒烟囱旁边,这时那个长着胡腮的人从屋顶往下掉,那个场主把一个变形的轮子扔在屋顶……皮特森对这个梦进行了解析从而解开了爱德华大夫被害的经过并找出真凶,原来凶手是该医院的院长默奇逊大夫!正是那次高山滑雪中,默奇逊为保住自己的位置,他跟踪爱德华大夫,从21点俱乐部一直到滑雪的度假地,并用左轮手枪杀害了爱德华大夫,而正好这个过程让想找爱德华大夫看病的J.B看到,以致本身患有犯罪情结的J.B认为是他杀了爱德华大夫,而梦中的剪眼睛情景就是就J.B的本我不想看到这个过程的念头。

这就是有关影片中梦的部分。

梦是一个人生活最鲜明的语言,许多年前的经历潜藏于他的无意识中,那些自我认为不重要,或已经遗忘的经历,往往在梦中景象里重现。

弗洛伊德说过:梦是愿望的满足。

所有梦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我们的本能愿望、消除烦恼,让我们不受烦恼的干扰好好睡觉,在睡梦中得到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那些愉快。

弗洛伊德提出潜意识思维由两个层面构成:层面1“前意识”和层面2“潜意识”。

层1的梦围绕日常事件,一般来说,它的象征意义对做梦者来说具有个人色彩;层面2的梦与长期遗忘的记忆以及某个问题有关,它们常常是些异于清醒时的生活的场所和事件。

做梦者可能发现自己扮演一种奇怪的角色或处于一个不熟悉的环境。

不仅是从艺术层面还是心理层面看,本片不失为一部好电影!最后感谢老师在这半学期的课中教授了我们那么多关于人格心理的知识,这些着实对于我们的生活和对于自我了解起到了莫大的帮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