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广播电视史重点
《中外广播电视史》教学改革探析

紧目丁前沿理论透析传播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实务探索——传播与教育《中外广播电视史》教学改革探析唐雨晴(湖南科技学院新闻传播系湖南永州425199)摘耍:《中外广播电视史》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开阔眼界和思路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学生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
鉴于此,如何对教学方法做出新的尝试和调整,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广播电视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中外广播电视史>是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对于学生认识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规律,开阔眼界和思路有着重要作用。
然而,很多同学对这门课程并不感兴趣。
提起广播电视史,大多数学生的反应是枯燥乏味,学了没用。
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这一问题,对教学方法做出新的尝试和调整,以达到应有的教学目的。
一、详略得当。
突出教学■点当前,广播电视史的教学分为两种情况:有部分院校是将其融合作为一门课程——<中外广播电视史>讲授;而有的院校<中外广播电视史>是分为<中国广播电视史>和<外国广播电视史>两门课程开设的。
不论是作为一门课程,还是两门课程,广播电视史的教学内容都非常丰富,尤其是外国广播电视史,历史更悠久。
但是学时有限,教师在讲述的时候不能面面俱到,必须精选重点,什么地方应该重点讲述,什么章节应该略过,都应该处理得当。
比如外国广播电视史,对于美国和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就要重点讲,而像拉丁美洲、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广播电视事业,可以略讲或不讲。
因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广播电视事业历史悠久,而且相对发达,能够给中国很多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尤其是美国的电视业,目前,美国电视传媒业无论是从技术的发展水平、市场的发展程度、还是跨国媒体集团在全球的影响力来说,在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那么,美国的电视业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变革,才有了今天的繁荣?究竟是怎样的广播电视体制,才成就了它今天的活力?这里面有太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和教训,而这些问题其实也是学生最想了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重点讲述。
中国广播电视史讲解

“四级办电视” :
消极作用: (1)发展中,大量的重复制作、重复播出、重复覆盖导致了 重复投入,增大了支出成本,造成了很大的社会浪费。
(2)由于各级电视台之间的无序竞争,相互瓜分观众群,致 使覆盖效益降低,个别小台为维持生计,从音像市场购买廉价 的海外影视剧,乱播滥放,对中央电视台和省级电视台主频道 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散”、“乱”成为该阶段电视事业发展 的 一个严重障碍。
中国的广播电视发展
国外: ●1906年12月24日,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广播。 (有记载的、第一次无线电广播) ●1920年11月2日,美国匹兹堡市第一家领取政府执照 的KDKA电台正式开播,是世界广播电视事业的开端。
中国
一、外国人电台 ●《大陆报》暨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通称奥斯邦电台) 1923年1月,美国人奥斯邦在上海办起第一座广播电台。
电视调查性报道有四个特点: 第一,独立的电视媒体调查。 第二,个性化的调查记者。
第三,深入的独家发现。
第四,完整的调查过程。
二、电视剧 我国第一部电视剧: 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在演播室内直播了根据 《新观察》杂志发表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视剧《一口 菜饼子》。 1958年9月4日,在报刊报道上海广慈医院抢救严重烧伤 的工人邱财康的真实事迹的第二天,北京电视台据此以最快 的速度编写了《党救活了他》一剧。 “新闻性” 直播电视剧
1986年10月,上海电视台首先开办英语新闻节目。 (1986年12月——中央电视台面向北京的英语综合节目; 1987年2月面向全国。)
新闻评述类: 1980年开办新闻评述类的电视专题栏目《观察与思考》, 成为“焦点”节目的先驱。 1994年4月1日,在《观察与思考》基础上创办了 《焦点访谈》。 1993年5月,《东方时空》的问世是中央电视台新闻 改革的第一步; 1994年4月1日推出《焦点访谈》,则是中央电视台进 行新闻改革的第二步。 《新闻调查》的创办则是第三步。 逐步走向深入的新闻栏目改革,标志着中央电视台正向 国际大台迈进。
中国广播电视史

3、国民党抗日对外广播:
1939年2月,国民党政府在重庆利用英国提供的设备, 开办了对外广播,英文名称“Voice of China”(VOC),意 为“中国之声”,分别使用英、德、法、俄、日等外语和汉 语 播音。(中国第一个短波国际电台) 1940年1月正式更名为“中国国际广播电台”。
五、中国共产党的广播事业: 红中社: “红色中华通讯社”的简称,是临时中央政府机关通讯 社,1931年11月7日在瑞金成立,广播呼号为CSR,主要为 临时中央政府通讯社英文稿,经编辑后油印为《红色中华 报》。 1937年1月更名为新华通讯社,即“新华社”。
一、1978—1979年:复苏 1978年5月,中央电视台播出彩色电视剧《三家亲》,这是 新时期第一部电视剧,也是我国第一部完全在实景中录制的 电视剧。 1979年,上海、湖南、山东、天津、广东、黑龙江、河北 等省市电视台都开始生产电视剧。 此时的中国电视剧,仍习惯性地充当着政治意识形态的共 建者,在主题表达上简单直接,且自觉配合主流话语需要。
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条商品广告: 1979年1月28日,由上海电视台播出。 中国最早的电视节庆联欢晚会: 1960年北京电视台举办的新年联欢晚会。 1983年,黄一鹤导演了第一次春节联欢晚会,从此开启 了除夕夜看“春晚”的传统。
“四级办电视” : 1983年3月,广播电视部为加速电视事业的发展提出 “四级办电视”的口号,即除了中央和省一级办电视台,在 具备条件的地方,允许省辖市、县两级办电视。 促进作用: (1)“四级办电视”调动了地方和社会各方面班广播电视的 积极性,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各级电视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2)打破了过于集中的僵化体制和千部一腔的统一模式, 体现了分散化、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四、1990—1993年:进入市场 在这个阶段,电视剧开始了真正的市场化运作,电视剧创 作向着世俗化、娱乐化方向全面推进。
中外电视发展史

第八节中外电视发展史一世界电视发展史1电视的发明(1)硒的“光电效应”1817年,瑞典科学家布尔兹列斯发现了化学元素硒Se。
1865年,英国工程师约瑟夫·梅发现硒有“光电效应”。
1884年德国科学家保罗•尼普柯运用硒的光电效应发明了一种用机械的方法来实现分割图象和轮流传送的器械,即圆盘机械电视。
(2)贝尔德—机械式扫描电视发明者1926年贝尔德完成电视画面的完整组合及播送,1月26日在伦敦作公开示范表演,被称为“电视之父”。
1928年贝尔德将电视画面由伦敦发送到格拉斯和纽约。
1930年,英国广播公司和贝尔德合作,试验成功了有声的电视图像及其传送。
然而,机械电视具有设备太笨重、噪音太大、不易操作等缺点。
(3)电子(全电动)电视的出现1923年俄国人佐里金(1919年移民美国)发明电子摄像管——是全电动电视的关键部分。
1927年,美国科学家菲洛·法恩斯沃斯展示了他的图像分解仪。
1929年7月,他研制出第一个全电动电视系统,同年9月,他终于成功传送了静止图像——幅黑色三角形的图案,1946年,美国第一次播出全电子扫描电视,从此,电视由机械扫描时代进入到电子扫描时代。
(4)机械电视与电子电视的区别第一,一是现代电视图像的摄像和显示不再靠机械转动,而是用电子束扫描靶标。
被摄的影像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投射在摄像管底部的硒板上,通过电子束扫描,记录下图像映射在硒板上的光线变化。
显像时再通过电子束扫描,在荧光屏上还原光线的变化,形成图像。
第二,二是现代电子扫描技术的扫描方式不再是螺旋形,而改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一行一行地进行扫描,每一行都包括数以千计的扫描点。
而且摄取和显示图象的扫描运动完全同步进行。
第三,是电子扫描比机械扫描快得多,而且电子扫描可以做到行多、点多,将图象分解的颗粒更细,并进行精确控制,因此它产生的图象要更清晰、稳定。
(5)电视的成型1936年英国在伦敦亚历山大宫建立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BBC。
中外广播电视史

*中国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张作霖刘翰1926)*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大陆报——奥斯邦广播电台(洋办1922)*中共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1940)*国民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中国第一座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中国创办最久的报刊:大工报(19世纪末——至今)*古代最早的报刊(一般被认可的):唐代《进奏院状》*《收租院》是我国纪录片的第一个高峰*北京电视大学是亚洲教育的先驱*中国第一个电视教育节目:教授汉语拼音。
*公共产品理论:对于产品的个人消费或集体消费对于其他的消费者没有影响。
它的根本属性并不在于所有权,而是公共的且互不影响的使用权。
*心态与电视:欲知:受众欲使人知:媒体欲被认知:广告*传播史:新闻史广播电视史(事业史业务史思想史)*新闻传播学: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编辑出版学广告学新媒体*中国两大新闻社:中国新闻社新华社*中央三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纪录片|故事片相对的两面专题片(主题先行,论据牵强)*传播的类型: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内向(自我)传播*第一媒介:报刊第二媒介:广播第三媒介:电视第四媒介:网络第五媒介:新媒体第一章广电的科技术与事业第一节电子传播时代的技术演进与应用一.电的发明1.静电的发现2.1745年,荷兰人莱顿用“莱顿瓶”产生的电流可传达两英里导线。
1790年意大利,伏特发明蓄电池。
法国人安培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根据“磁”可以产生“电”的效应,发明了发电机。
3.有线电报1837年,美物理学家,莫尔斯,有线电报实验成功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发出第一封电报(上帝创造了什么?)4.有线电话1875年6月2日贝尔研制成功电话1876年2月14日在费城博览会上展示了电话系统(电话发明日)二、电磁波的发现及无线电报和广播技术的发明1.法国人安培发现电磁感应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发明发电机2.1864年苏格兰数学家马克斯韦尔提出电磁波存在理论,据此,后人发明无线电和雷达。
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

• 全国性电视网:CBS、ABC、NBC、 UPN 、WB
• 地方电视台 • 公共电视台 • 有线电视:CNN、FOX(福克斯广播公
司) • 卫星电视
美国品牌电视新闻节目掠影
• NBC(全国广播公司:
《会见新闻界》(Meet the Press) 《今日》(Today) 《日界线》(Dateline) • 主要频道: • NBC新闻频道 • NBC体育频道 • 财经电视台(CNBC) • 微软全国广播有线电视公司(MSNBC) • 德莱门多电视网(Telemundo) • 布莱伏有线电视(Brova)
CNN 美国有线新闻网
频道和节目介绍
CNN标题新闻频道 CNN较为有名的节目介绍 1《美国之晨》(American morning) 谈话类时政评论栏,主要探讨的话题多与当前的热
门事件相关,如美国大选期间持续报道来自大选以 来的美国选民的心态变化。
2 《拉里 金现场》(Larry King Live) 这也是一个谈话类的脱口秀节目,是政客们和明星
准备迎接技术革新所带给我们的惊奇。在我们面前的境 界永远都是变化的,除此之外我们都不能肯定。
• 美国国家地理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 Channel)(NGC)
• NGC是国家地理电视台、福克斯娱乐集团和美 国全国广播公司共同出资的企业,并成了国家 地理学会的核心价值。该频道于1997年9月首先 在欧洲和澳洲开播,而后又陆续在亚洲、拉美 和美国开播。
5 世界广播电视发展概况 本章主要内容
• 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 世界广播媒介发展梗概 • 美国广播电视业
第一节 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五 次革命
媒介的进步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1 人的感官越来越远地延伸以掌握更多信息 2 人的声音和姿势越来越远地延伸以发送更多信 息 3 人的信息越来越便于携带 4 人的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越来越与人本身分离 5 人类的童年的逝去
中外广播电视史

⑷ 评价:① 外国人办的广播电台,侵犯了中国的无线电主权
② 他们办台是为推销无线电器材,与直接的军事侵略和经济掠夺有区别
③ 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传播了无线电知识, 揭开了中国广播
事业发展史的第一页.
二 无线电广播法令的演变
1 清末对待无线电的政策是: 原则上非经中国政府批准,任何外国或外国人不得在中国设立无
③ 呼号XRO,发射功率50瓦
④ 每晚播1小时
⑤ 内容: 国内、上海新闻
娱乐节目
宗教性节目
无线电基本常统一宣言.
⑥ 1923年4月停止播音
⑵ 开洛公司广播电台
① 1924年4月开始播音
② 在早期外商在沪开办的广播电台中时间较长,影响较大
后技术随帝国主义侵略传入中国
⑵ 1920年11月2日,美国KDKA广播电台开始播音.
2 中国境内广播电台的创办
⑴ 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
① 1922年12月,美商人奥斯邦在上海创办中国无线电公司,并与英文《大陆报》展开合作. ② 1923年1月23日,开办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
③ 每天上午和晚间各播音一次,共2小时
④ 内容: 上午:汇兑市价,钱庄兑现价格等
晚间:重要新闻及留声机新片
⑤ 1929年10月结束播音
⑥ 存在时间较长的原因: 客观:北洋政府改变无线电广播的法令
主观:重管理经营
⑶ 1925年1月日商义昌洋行在天津开办广播电台,1927年5月结束播音
线电台,不得私自收发无线电报.
2 1915年北洋政府沿袭上述原则,制定《电信条例》
3 1924年8月公布《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期末中外广播电视史整理

电子传播的三种要素动机渠道编码美国KDKA时间地点KDKA广播电台是美国第一个领有营业执照的商业广播电台,也是被公认的世界上第一个商业电台,标志着广播事业的正式诞生,于1920年11月2日在美国匹兹堡开始播音。
电视大观综艺节目时间1952年第一次全国广播工作会议“重点建设,稳步前进”的方针和“精办节目”的口号,集中力量建设中央。
但是挫伤了地方办广播的积极性。
科学`技术人一环境一社会模式(经济、政治、生活、文化)《装用广播无线电接收机暂行规则》: 1924年,当时的北洋政府交通部颁布,是为中国第一步关于无线电广播的法规。
这个法规允许国民有条件地(例如每年缴纳牌照费)使用收音机,同时,交通部开始筹备建立中国的广播电台。
萨尔诺大:萨尔诺天有时被称为“美国广播之父”1926年,在他担任美国无线电公司总经理时缔造了美国第一个广播网NBC,1940年,他又缔造了同名的第一个电视网,成为推动电视进入消费者市场的第一人。
《公共电视:行动纲领》: 1967年,卡内基教育电视委员会发表报告-《公共电视:行动纲领》,将福特基金会支持的“教育电视”的含义推广开来,成为“公共电视”的意义,并流行起来。
《公共电视:行动纲领》为美国公共电视的立法和建构体系绘出了蓝图。
肥皂剧:种日间连续剧,又名“肥皂剧” ,因洗涤剂商赞助而得名。
20世纪30年代早期肥皂剧在美国广播中出现, 40年代达到全盛时期,从早到晚不停地播出。
肥皂剧讲述一些伤感、浪漫、悲喜交集的故事,目标受众是家庭主妇。
电视电影:即专为电视制作的电影。
60年代电视电影在美国发展起来,通常是单本剧或微型剧集。
电视电影按照电视比较粗放的要求,采用电影老练的技巧和表现手法,既有电影效果,又有电视效率。
它不像电影似的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精雕细刻,但比一般同期录音、多机拍摄、一遍就过的电视剧精致。
《新闻纵横》: 1994年诞生,是紧紧跟踪热点新闻的述评性节目,晚于《焦点访谈》 ,每次20分钟,融报道和评论为一体,也是中国最早开办的广播舆论监督性节目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二、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 • • • • • 中国电视新闻纪录片的时代有何特点? 中国广播电视新闻最重要的改革是什么? 民生新闻 中国电视剧走向市场的现象 纪实类节目及其形式 中国电视文艺的发展过程
四、美国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 • • • 美国商营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过程 美国商营的媒介经济 美国电视网的权力分析 美国公共广播电视的建立经历了哪些斗争? 关于“取消规则”
五、英国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探讨双重体制,及其发展过程 • 英国广播公司(BBC) • 英国广播公司的发展历史和经验特点
六、德国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德国的广播电视体制优越性 • 了解德国广播电视的发展概况 • 了解德国的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轨迹
七、前苏联及俄罗斯广播电视史
• 苏联广播电视的传统特点
八、法国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了解法国广播电视改革的概况 • 法国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概况
九、意大利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贝卢斯科尼的私营帝国 • 意大利广播电视体制的发展概况
• 大众电子传播媒介经过的几个历史进化阶 段 • 媒体形态的变革表现哪些方面 • 了解电子传播媒介发展的新趋势
十七、传播媒介的全球化
• 全球传播,为什么全球传播的时代是电视 时代 • CNN成功的途径其实非常简单 • 亚洲的跨国卫星电视传播(香港星空卫视) • 亚洲国家对卫星的政策
十八、传播服务的市场化
• 韩国广播电视的发展历程 • 韩国广播电视的历史特征
• 韩国电视剧兴起,及电视台的商业竞争策 略
十四、拉丁美洲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了解拉丁美洲的电视发展概况
十五、欠发达国家广播电视分史
• 了解欠发达国家的广播电视与经济、文化 和社会发展的关系
十六、传播手段的高科技化
• 广播电视传播科技有哪些新的发展 • 直播卫星、数字多媒体技术
• • • • 国际影视节目流通的特点 国际媒介的兼并趋势 公共广播电视的困境 欧洲公共广播电视模式具有特点
十有哪些历史遗产 了解新中国的广播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中国电视诞生的背景 在“文化大革命”中,广播电视事业遭遇了哪 些挫折?
二十、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十、加拿大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加拿大广播体制的发展概况
十一、澳大利亚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澳大利亚广播电视的发展历史
十二、日本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日本广播电视的发展概况 • 日本1950年广播法(电波三法)及确立节 目编播准则 • 1959年广播法修正案 • 日本公商并营的电视广播体系
十三、韩国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 新时期中国电视是怎样崛起的?
• 广告对中国电视的发展有哪些促进作用, 有哪些消极影响? • 试分析“四级办电视”的政策 • 通俗电视剧是怎样在中国电视方面兴盛起 来的? • 怎样认识“《河殇》”现象
二十一、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
• • • • • • • • • • • • • 新的太阳、东方时空、焦点访谈 调查性报道节目的发展 中国有线电视的大发展的标志 中国的有线电视分类 中国电视节目市场的发展 加入WTO对中国广播电视有何影响 治散治滥 了解中国广播电视法制的发展概况 广播电视机构整合与集团化 香港广播电视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台湾主要商营电视网台的发展过程 台湾公共电视节目主要的节目来源 台湾公共电视主要目的和任务
一、广播电视的科技与事业
• 广播事业的早期实践为后来广播电视的发 展奠定了哪些条件? • 简述广播电视事业诞生的经过 • 电视科技的革新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 彩色电视制式的全球竞争,特别NTSC制
二、广播电视体制概述(重重)
• • • • 广播电视体制包含哪两方面的主要内容? 决定广播电视体制的有哪些主要的因素? 广播电视的特征和功能 世界历史上有哪几种主要广播电视体制, 各有什么特点? • 美国广播电视体系的商业思路 • 公共服务性广播电视体制(英国与德国) • 欧洲的公共广播电视具有哪些醒目的特点?
三、广播电视节目概述(重重)
• 广播电视节目有哪些主要的类型和主要的形式? • 分析各种节目的类型,评论其利弊 • 广播剧和电视剧按表演形式分为几种?有何区 别? • 广播剧与电视剧按发生的时代和集中的内容分 为几种,其特点是? • 新闻纪实类节目的分析 • 对美国和其他西方新闻节目的批评 • 对“政治仪式和即时历史”的节目分析
中外广播电视史
2010年上学期重点
外国广播电视事业
• • • • • • • 广播电视事业的诞生 广播电视体制概述 广播电视节目概述 美国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英国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日本广播电视分别历史 传播媒介的全球化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
• • • • • 广播电视的改革年代 广播电视的转型时期 广播电视的节目演变 电视剧的节目演变 电视综艺的节目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