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购内部控制案例(案件梳理)

合集下载

内部控制 案例

内部控制 案例

内部控制案例某公司为了改善现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决定进行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改革。

以下是该公司内部控制改革的案例。

在该公司的采购流程中,曾经出现过多次同样的问题:某一部门在采购物品时,没有经过必要的审批程序,导致采购金额超出预算。

为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决定引入审批工作流程系统。

该系统将自动将采购申请发送给相关审批人员进行审批,并在审批完成后自动生成采购订单。

通过这一改变,公司实现了采购过程的规范化和透明化,避免了过度预算的发生。

在公司的销售流程中,曾经出现过多次的订单信息错误和客户投诉的情况,发现是由于销售人员在录入订单信息时出现了错误。

为了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决定引入销售订单审批流程系统。

在此系统中,销售人员录入订单信息后,系统会自动发送订单审批请求给主管进行审批。

只有在主管审批通过后,订单才能被确认。

通过这一改变,公司进一步提升了销售流程的准确性和客户满意度。

公司为了改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决定加强对核算人员的培训和监督。

公司提供了详细的核算操作手册,并组织了培训课程,确保每个核算人员都能够正确地进行核算工作。

同时,公司设立了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对财务报表进行审核,确保报表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通过这样的内部控制改革,公司明显提高了财务报表的准确性,降低了财务风险。

除了以上的改革措施,公司还加强了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了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

公司通过内部培训课程和员工手册,向员工普及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并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遵守内部控制规定。

公司还建立了匿名举报系统,让员工能够及时举报违反内部控制规定的行为。

通过这些措施,公司创建了一个注重内部控制的企业文化。

综上,通过以上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改革,公司在采购流程、销售流程和财务报表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这些改革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还为公司创造了更可靠和稳定的内部控制环境。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有关的审计案例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有关的审计案例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有关的审计案例采购业务是公司日常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生产和销售过程。

采购业务的正常运营需要一系列的内部控制措施,以确保采购过程的合法性、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因此,对采购业务的控制和审计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些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相关的审计案例。

1.指令错误造成的采购异常某公司为了采购原材料,签订了相应的采购合同并向供应商发出了采购指令。

供应商发来了相应的采购委托书,但是发现委托书上的采购指令编号和实际采购指令的编号不一样,造成了采购异常。

经过审计人员的调查发现,该错误是由财务部门出具的付款申请单号错误导致的。

因此,审计人员提出了建议,要求企业加强对采购合同和付款申请单号的核对和审核,确保采购过程中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2.不合理采购增加成本有些企业为了追求效益,可能会在采购中出现不合理的行为,如采购无用的材料或者从比较贵的供应商采购。

这些不合理行为可能会造成采购成本的增加。

因此,审计人员应该定期审计采购业务,以确保采购的合理性和效益。

3.采购过程中的重复支付在采购过程中,有时候可能出现误付或重复支付,这些错误将导致企业的费用增加。

审计人员应该对这些防止重复支付的技术和程序进行审计,确保采购过程中不会发生错误。

4.假货或伪造合同的风险在采购过程中,如果没有足够的内部控制措施,有可能会发生假货或伪造合同的风险。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审计人员应该对企业的采购合同进行审计,确保合同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正确性,并加强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

5.监督供应商的风险企业的供应商有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如交货不及时、供货质量不好等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审计人员应该对企业采购合同中的条款进行审计,确保合同的法律地位和效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和监督,减少采购过程中的风险。

合同内容内控风险案例

合同内容内控风险案例

合同内容内控风险案例
案例一:供应商合同内控风险
某公司与一家供应商签订了一份采购合同,规定了采购数量、价格、交付日期等具体条款。

然而,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公司发现供应商存在以下内控风险:
1. 超出合同约定的交付日期:供应商无法按时交付货物,导致公司无法按计划生产或提供服务。

这可能是因为供应商未能组织好生产或者运输环节,也可能是因为供应商欠缺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物流管理。

2. 质量不达标:供应商提供的货物质量不符合合同要求,可能存在对原材料或成品质量控制不严谨的问题,影响到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声誉。

这可能是供应商未履行质量管理要求,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存在虚假、欺诈等行为。

3. 价格异议:供应商在成交后突然要求涨价,或在准备履约前修改合同价格,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

这可能是供应商利用市场行情波动或信息不透明的情况,试图获取更多利益,或者是供应商在合同签订前故意隐瞒真实情况。

为了控制这些合同内控风险,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对供应商进行定期评估,包括其财务状况、生产能力、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考察,以避免选择风险较高的供应商。

2. 建立合同管理制度:对合同的签订、履行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合同内容明确、一致,以及合同履行相关的时间、质量和价格等方面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开展实地考察:定期对供应商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其生产环境、质量管理体系、供应链管理等情况,以确保供应商能够按时、按质、按量地履行合同。

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掌握供应商的市场动态、经营状况等信息,发现风险信号,并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控制合同内控风险,保障公司的利益和正常运营。

内部控制案例

内部控制案例

内部控制案例On May 16, 2022, I was in my prime and had a good time.内部控制案例——亚伦窝案案例阐述浙江亚伦集团是国家二级企业,行业百强、全国造纸业重点骨干企业,是浙江游龙县的财政收入支柱;但是这样的对当地经济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企业,其董事长、总经理王品发却因贪污受贿等罪行于2000年被缉拿归案,被判有期徒刑14年,没收财产4万元;自1998年起,亚伦集团一些退休、在职职工就集体上访,揭发王品发及一些公司领导的违纪行为,1999年审计局开始对亚伦集团一些领导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同时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集团实业公司进行财务审计,并发现如下问题:1.集团水果采购供应垄断集团下属的实业公司掌管着整个集团的后勤服务工作,个体商贩陈某垄断了集团全部水果采购供应生意,总价款接近20万元;有点发票存在涂改现象,与实际所购货物数量存在巨大出入;陈某开局的结账发票连号,不符合发票使用规律;部分票据,钱某实业公司经理签字日期甚至比陈某的发票超前;从账面上看陈某无利可图,不符合常规;部分购销业务由钱某自带汇票与陈某一同采购;审计人员分析陈某以房地产发票与实业公司结账,未开具税务发票,达到偷税的目的,同时陈某也承认了向钱某和王品发行贿的行为;2.对外销售水松纸事项根据群众举报,亚伦集团曾将水松纸低价销售给任某,年销售量几乎被其个人包揽,同时亚伦集团曾多次以低于平均售价的价格将水松纸出售给深圳某装饰材料公司和深圳某实业公司;据调查上述公司购得水松纸后,由任某销售给云南的烟草企业;低价巨额销售,并且由一人经手,其中必有幕后交易;果然在随后的审讯中,王品发承认了自己收受贿赂的事实;案例分析王品发是亚伦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这样的职务设定体现了该企业组织规划的不合理,注定会加大公司内部控制的难度,自上而下的违法行为本身很难进行内部的控制;但是,不难发现王品发主要都是通过销售采购途径实现受贿的,这表明亚伦集团的销售控制和采购控制存在着重大问题;一采购方面1.采购业务环节存在重大问题在这个案例中,采购人员滥用职权、损公肥私,收受客户回扣和贿赂,采购业务环节没有得到实施;从发票的涂改、混乱,钱某签字的超前可以看出,亚伦集团的水果采购并没有严格遵循请购、订购、验收、付款、记账的流程;2.供应商单一钱某经理的实业公司垄断了亚伦集团所有的后勤供应,通常有效的采购不能制定单一供应商或某些特定的供应商,要找对供应商就必须扩大供应商的来源,选择一批好的供应商可以促进公司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如果选择单一供应商很容易出现舞弊的现象;二销售方面1.没有严格的销售预算管理制度在案例中,亚伦集团曾多次以低于平均售价的价格向外销售水松纸,如果做好销售预算,尤其是销售收入预算,制定销售目标将有效避免类似的销售混乱的现象;2.销售定价控制制度不完善亚伦公司的定价制度不完善,尤其是销售定价授权批准方面,要严防销售人员的自行定价,自行给予折扣的行为,对于销售过程中需要执行特殊价格时应该实行特殊的授权批准方式;3.监督检查不到位亚伦集团曾多次进行低价销售,而单位监督检查机构或人员并没有发现问题;监督机构应该通过实施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检查销售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各项规定是否有效实行;。

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案例

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案例

采购业务的内部控制案例国际酒店采购内控案例2007年10月1日,国际酒店在鲜花的簇拥和鞭炮的喧嚣中正式对外营业了。

这是一家集团公司投资成立的涉外星级酒店,该酒店装潢豪华、设施一流。

最让人感到骄傲和荣耀的是酒店大堂里天花板上如天宇星际一般的灯光装饰,和一个圆圆的、超级真实的月亮水晶灯,使得整个酒店绚丽夺目、熠熠生光。

这些天花板上装饰所用的材料以及星球灯饰均是由水晶材料雕琢而成,是公司王副总经理亲自组织货源,最终从瑞士某珠宝公司高价购买的,货款总价高达150万美元。

开业当天,来往宾客无不对这个豪华的水晶天花板灯饰赞不绝口,称羡不已。

尤其是经过媒体报道,更成为当天的头条新闻,国际酒店在这一天也像那盏水晶灯饰一样,一举成名,当天客房入住率就达到了80%以上。

王副总经理也因此受到了公司领导的高度赞扬,一连几天,王总的脸上都洋溢着快乐而满足的笑容。

然而,好景不长。

两个月后,这些高规格高价值的水晶灯饰就出了状况。

首先是失去了原来的光泽,变得灰蒙蒙的,即使用清洁布使劲擦拭都不复往日光彩。

其次,部分连接的金属灯杆出现了锈斑,还有一些灯珠破裂甚至脱落。

人们看到这破了相的水晶灯,议论纷纷,这就是破费百万美元买来的高档水晶灯吗?鉴于情况严重,公司领导责令王副总经理限期内对此事做出合理解释,并停止了他的一切职务。

这个时候,王副总经理是再也笑不出来了。

事件真相很快就水落石出,原来这盏价值百万元人民币的水晶灯根本不是从瑞士某珠宝公司购得的,而是通过南方某地的奥尔公司代理购入的赝品水晶灯。

王副总经理在交易过程中贪污受贿,中饱私囊。

虽然出事之后,王副总经理不无例外地得到了法律的严惩,然而国际酒店不仅因此遭受了数千万元的巨额损失,更为严重的是酒店名誉蒙受重创,成为同行的笑柄。

这对于一个新开业的公司而言,不啻是个致命的打击。

那么,国际酒店怎么会发生这样的悲剧,在以后的企业经营中又如何防范呢?【案例分析】这个案例其实并不复杂,却很有代表性。

采购合规管理案例解读

采购合规管理案例解读

采购合规管理案例解读案例名称:某企业采购违规事件背景描述:某企业在进行一项重要设备采购时,由于采购流程不规范、监管缺失等原因,导致采购过程中出现了违规行为。

具体来说,采购人员未按照公司规定的采购程序进行招标、评标,而是私下与供应商达成了采购协议。

此外,采购人员还收受了供应商的好处费,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案例分析:1.采购流程不规范:该企业在采购过程中未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导致采购人员在执行采购任务时缺乏依据和指导。

此外,企业内部监管机制也不完善,无法对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2.供应商管理不当:该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未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导致一些不良供应商得以混入供应链。

这些供应商往往通过行贿等手段获取采购订单,严重破坏了企业的采购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

3.采购人员违规操作:该企业的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违规行为,如私下与供应商达成采购协议、收受好处费等。

这些行为不仅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也严重违反了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

经验教训:1.建立完善的采购流程:企业应制定明确的采购流程,包括供应商选择、招标、评标、合同签订等环节,并确保采购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执行采购任务。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内部监管机制,对采购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

2.加强供应商管理:企业在选择供应商时应进行充分的调查和评估,确保供应商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合规意识。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对存在违规行为的供应商进行限制或淘汰。

3.提高采购人员素质:企业应加强对采购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合规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严格的考核和激励机制,鼓励采购人员积极履行职责、遵守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

总之,采购合规管理是企业采购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加强采购流程管理、供应商管理和采购人员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措施,企业可以有效地防范采购违规事件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利益和声誉。

1。

采购业务典型内控漏洞及识别(附案例)

采购业务典型内控漏洞及识别(附案例)

采购业务典型内控漏洞及识别(附案例)采购经理要主动思考和发现采购流程上的漏洞,及时改善优化流程,降低公司生产经营风险,避免给公司资金损失。

但是采购环节漏洞产生的问题,不应该是采购经理一个人的事情,是整个公司运营体系的问题,经营管理层包括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都有责任。

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个公司完善的采购流程体系,是整个公司管理团队多年经营积累、不断改进的结果,其中包括有一些失误和差错。

采购业务典型内控漏洞及识别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使得采购环节成为舞弊风险的高发区,其中商业贿赂尤为严重,而且采购对企业成本影响重大。

因此,采购业务通常都是各个企业管控重点所在。

但是采购环节不仅仅是采购部门的事情,技术部门或者需求部门指定供应商,或者给各个供应商的技术要求不一样,导致报价或者投标价格明显差异,影响最终定点供应商。

质量部门审核把关开后门,再好的供应商也审核出来一堆毛病,垃圾的供应商可能评分最高级。

典型漏洞一:采购方式不明确或多头采购企业需采购的物资或服务往往有很多类型,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方式:例如公司层面招标采购、采购部门(集团公司)统一集中采购、各部门分散主导采购等。

采购方式内控漏洞表现形式通常有:未明确采购权限,各部门可自行采购;重要物资分散采购,导致效率低下、成本失控;针对不重要采购事项过度控制(如不管金额大小,都采用招标方式)。

例如:某家公司电脑采购权限不明确,发现办公室、信息技术部、资产管理部都有权限采购电脑,办公室认为电脑属于办公用品,而公司办公用品是由办公室负责采购的;信息技术部认为电脑是IT资产,公司IT资产和服务是由信息技术部牵头采购的;资产管理部则认为电脑是一种固定资产,公司的固定资产是由资产管理部负责的。

因此,公司应明确采购职责分工,对不同种类物资、不同金额的采购明确采购方式。

此外,对于大型集团公司,对于重要物资或服务,如果由集团总部建立统一采购平台,无疑可以提升采购专业性,降低采购成本。

深圳市中粮集团采购内部控制案例

深圳市中粮集团采购内部控制案例

深圳市中粮集团采购内部控制案例深圳市中粮集团作为一家大型综合性食品企业,为了保障公司的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合规性和保密性。

以下是深圳市中粮集团采购内部控制的一些案例:1. 采购流程规范化:中粮集团制定了详细的采购流程,明确了采购申请、审批、采购合同签订、入库和付款等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确保采购活动的合规性和透明度。

2. 供应商管理:中粮集团建立了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制度,对供应商进行综合评估,包括质量、交货准时性、服务水平等方面,确保供应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采购合同管理:中粮集团对采购合同进行严格管理,包括合同的签订、履行和变更等环节,确保合同的合规性和执行力,并通过合同管理系统进行跟踪和监控。

4. 采购预算控制:中粮集团设定了采购预算,并严格按照预算进行采购活动,确保采购费用的合理性和控制。

5. 采购审计:中粮集团定期进行采购审计,对采购活动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整改,提升内部控制的效果和水平。

6. 采购风险管理:中粮集团建立了采购风险管理制度,对采购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控制,包括市场风险、合规风险、质量风险等。

7. 采购信息系统:中粮集团建立了采购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对采购活动的全程跟踪和监控,提高了采购效率和准确性。

8. 内部审批流程:中粮集团设立了内部审批流程,对采购活动进行层层审批,确保决策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9. 内部控制培训:中粮集团开展了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理解和意识,增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和效果。

10. 内部控制监督机制:中粮集团建立了内部控制监督机制,对采购活动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内部控制的持续有效性。

通过以上的内部控制措施,深圳市中粮集团有效地提升了采购活动的合规性、效率性和风险控制能力,保障了公司的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购内部控制案例——亚伦窝案梳理85
【集团简介】浙江亚伦集团系国家二级企业,中国行业百强企业、全国造纸行业重点骨干企业。

年上缴利税达2000多万元,在一个财政收入不及一亿的龙游县,它在当地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该集团向来以改革创新闻名,是衢(qu 二声)州市国企改革的一面旗帜。

【案件经过】
1995年1月到1998年12月,个体商贩陈某几乎垄断了该集团总价款近270万元的水果采购供应生意,在有关政府审计人员的审计下发现有的发票存在涂改情况,并与亚伦集团所购货物数量出入很大。

陈某开具的结账发票连号不符合正常发票使用规律。

在部分票据中,陈某开票日期与集团下属的实业公司经理签字审批日期相同甚至超前。

部分业务由经理自带汇票与陈某一同采购。

进行多次分析之后,审计人员认为陈某以房地产发票与实业公司结账,而未开具当地地方税务发票,涉嫌偷税12余万元。

【幕后调查】
实业公司与陈某大笔水果交易背后的关键人物,正是亚伦集团的总经理王品发。

经调查查明王品发个人折、案金额高达60余万元,龙游县纪委认定其违纪金额28万余元,依法予以收缴。

集团内上下勾结上自总经理、副总经理,下至热电分厂小小的煤调度员、采购员等共计20余人因涉嫌受贿、贪污纷纷落马。

【案件分析(采购角度)】
1、亚伦集团在水果采购业务中,采购人员滥用职权,损公肥私,收受客户回扣和贿赂。

未按照公司的计划、要求进行采购,在采购过程中为自己个人利益不通过“比价”而是“回扣”来选择供应商。

2、采购结束后会计人员未能遵循规章进行记账,采购成本没有明确的区分,使得成本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是为采购材料而花费的金额。

3、水果采购的最后一关采购审计人员不能够把握好这一关,以少报多乱开发票。

审计人员不能按照采购审计的流程行事,导致同一笔采购业务重复付款,票据混乱的情况出现。

4、大宗采购业务,应成立评标委员会实行招投标管理,保证投标商家进行公平竞争,由采购部门和其他部门共同选定中标商家。

【采购业务中常见的弊端】
(1)盲目采购。

采购部门没有根据已批准的采购计划或请购单进行采购,而是盲目采购或采购不及时,造成超储积压或者供应脱节的情况。

(2)收受回扣,中饱私囊。

采购人员为了私人利益在采购中没有进行比价管理,而是选择有回扣的供应商,这往往造成采购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或者价格高于市场平均价格,致使企业利益受损。

这种状况在国有企业中尤为突出。

(3)虚报损耗,中途转移。

这属于企业的内盗现象,运输部门为了中饱私囊,在运输
途中转移材料,而对公司上报谎称损耗。

(4)混淆采购成本。

会计人员在会计记账中,对采购成本没有很好的区分,确认的成本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是为采购材料而发生的。

比如对生产企业,与材料采购相关的运输费、保险费、合理损耗等,都要计入采购成本,而这对商品流通企业并不适用。

(5)验收不严,以少报多,以次充好。

采购验收人员玩忽职守,不能严格验收采购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如果采购和验收职责没有分离,由一个人担任两项不相容职务,这种内控的缺陷容易诱发材料验收中的舞弊行为,造成伪劣材料鱼龙混杂,轻者损害企业利益,重者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损害消费者利益。

(6)违规结算,资金流失。

通常企业在受到采购发票后,根据发票金额授权会计签发支付凭单,出纳审核后支付划拨款项,如果没有严格的付款控制程序,就存在结算隐患。

比如,对同一笔采购业务重复付款,或者误期支付失去客户信誉。

【采购控制要点】 1、请购与审批控制
1-1、是否已建立请购的一般和特殊授权程序
1-2、是否对所有请购的商品和劳务编制请购单
1-3、购置商品和劳务是否有计划,计划是否批准
2、供应商管理控制
2-1、采购中是否有报价、比价、议价环节
2-2、采购中是否有样品品质确认与供应商整体评估环节
2-3、是否有供应商长期考核管理流程
3、实施采购控制
3-1、采购人员是否定期轮换
3-2、采购人员职责是否明确
4、验收及入库控制
4-1、验收时是否盘点或检查商品并与订货单核对
4-2、验收部门将商品送交仓库或其他请购部门,是否取得对方签章收据
5、付款管理控制
5-1、编制凭单时,是否将凭单同订购单、验收单、和供应商发票配合 5-2、是否将应付账款明细账和供应商及时核对
5-3、是否有措施防止未核准款项被支付
6、采购环节不相容职务相分离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