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合集下载

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是什么?【医学养生常识】

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是什么?【医学养生常识】

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是什么?文章导读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中毒型菌痢)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急危重症。

那么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与分型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

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全身严重毒血症,如循环衰竭、突然惊厥(常在肠道症状发生前发生)。

病初其泻痢症状如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大便等症状常不明显,往往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2h才出现。

或根本无大便,甚至需用肛门指检、肛拭、灌肠采集大便,才发现黏液脓血便。

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

按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以下三型。

(一)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本型多见。

有感染性休克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早期可有高热、精神委靡、口渴、出汗;进而面色青灰、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心音低钝、烦躁不安、谵妄、尿量减少等;晚期则口唇与指甲紫绀、皮肤发花有淤点、血压和脉搏消失、无尿、昏迷等。

(二)脑型(脑水肿型、呼吸衰竭型)比休克型发展更快,以严重脑部症状为主。

早期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神志模糊、嗜睡或躁动、谵妄、可突然发生惊厥;晚期血压升高或突然下降、瞳孔忽大忽小、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反复惊厥、昏迷加深,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深浅不一、节律不整,可有叹息样呼吸、呼吸缓慢或暂停,甚至突然呼吸停止死亡。

(三)混合型兼有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的表现,预后凶险,常因高热、休克、惊厥、呼吸衰竭而死亡。

诊断在夏秋季节,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有上述临床表现;发现有脓血样大便或肛拭或灌肠取样,大便镜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即可诊断。

确诊则有赖于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本病诊断需排除急性食物中毒,休克型则需排除其他感染性休克,脑型应排除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病例摘要]女性,5岁半,发热伴腹泻一天,2小时前发作惊厥一次一天前开始发热39℃,微感咽痛,不咳嗽,无吐泻,查WBC19.3?109/L,认为上感,静滴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等,体温不退,发病20小时左右开始腹泻,约20-3 0分钟一次大便,量少,黄色粘液便,有脓血,呕吐1次胃内容物。

查大便常规,见白细胞10-15/高倍,红细胞0-1/高倍,口服头孢拉啶、庆大霉素及补液盐,服药后病情无好转。

入院前2小时突然惊厥一次,表现为双目上翻,四肢强直、抖动,口周青紫、意识丧失,持续15分钟左右,经针刺人中,肌注鲁米那钠(量不详)缓解,止抽后一直昏迷,医务室已给了5%糖盐500ml、庆大霉素8万U, 5%碳酸氢钠40ml,转入院。

入院时,碳酸氢钠尚未滴完,抽搐前尿量不少,抽搐后未见排尿。

发病前无不洁饮食史,既往无高热惊厥史。

查体:T38℃,P160次/分,R22次/分,Bp80/50mmHg,体重18kg.急性病容,面色略灰,昏睡,神志不清,压眶有反应,不能应答。

口腔粘膜光滑,咽微充血,四肢末端发凉、发绀。

心率160次/分,律齐,心音尚有力,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

膝腱、跟腱反射未引出,颈无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双巴氏征(+)。

化验:血Hb:109g/L, WBC:23.4×109/L,中性杆状8%,中性分叶70 %,淋巴22%,plt:110×109/L,便常规:黄色粘液便,WBC:30-40/高倍,RBC:3-8/高倍[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混合型)(二)诊断依据1.起病急,高热,起病20小时才出现腹泻、脓血便2.惊厥一次,抽搐后一直昏睡,神志不清,深浅反射未引出,双巴氏征(+),肢端凉,发绀,心率快,血压低(休克型表现)3.大便常规WBC30-40/HP,血WBC增高伴核左移二、鉴别诊断(5分)1.急性坏死性肠炎2.其他腹泻:小儿肠炎,阿米巴痢疾,肠套叠3.高热惊厥三、进一步检查(4分)1.血生化:电解质、CO2-CP、Ca2+2.大便培养+药敏试验四、治疗原则(3分)1.病原治疗:抗生素2.抗休克治疗:液疗,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3.降颅压治疗,甘露醇4.糖皮质激素应用5.对症治疗:降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2例报道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2例报道

法 主侧 均 出 现 + ~ + +凝 集 、 侧 无 凝 集 及 溶 血 现 象 。 次 12 4 进 行 I、 Ⅲ型 细 胞 筛 查 试 验 , 果 显 示 Ⅱ型 细 胞 阳 .. Ⅱ、 结
性 。从 谱 细 胞 反 映格 局 分 析 , 者 血 清 中 可 能 存 在 E抗 体 , 患 用 红 细胞 上含 有 E抗 原 0 型 红 细 胞 在 3 ℃ 中 吸 收 被 检 血 清 中 7 E抗 体 , 收 后 0 型 红 细 胞 用 乙 醚 放 散 , 证 实患 者 血 清 中含 有 E 抗 体 , 后 从 A 型 献 随 血 者 中筛 选 出 红 细 胞 上 不 含 有 E 抗 原 的 与 患 者 进 行 交 叉 配 血 , 次 侧 均 无 凝 集及 溶 血 现 象 , 对 该 患 者 输 注 8 u 缺 少 相 主 即
验医学- 9临床 2 1 0 0年 1 0月 第 7卷 第 l 9期 I bMe i , t b r2 1 , 17 No 1 dCl Oco e 0 0 Vo. , . 9 a n
1 2 2 血 型 鉴 定 正 定 型 : + 、 .. A D+ 、 C+ 、 E一 ; 定 型 : 反 A一 、
B+ 、 一 。 0
C、 、 e 红 细胞 上 无 E抗 原 , 有 输 血 史 , 过 输 血 输 注 了 含 c D、 , 因 通
有 E抗 原 的红 细 胞 E抗 原 , 以 刺 激 机 体 产 生 免疫 应 答 , 免 可 经
1 2 3 交 叉 配 血 的 方 法 取 A 型 悬 浮 红 细 胞 与 患 者 交 叉 配 ..
【 键 词】 细 菌性 痢 疾 ; 血 象 ; 尿 常 规 ; 乙型 脑 炎 关
DOI 1 . 9 9 j is . 6 2 9 5 . 0 0 1 . 7 : 0 3 6 /.s n 1 7 — 4 5 2 1 . 9 0 1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护理
要 避 开 后 项 、胸 前 区 、腹 部 、足 底 ,或 用 温 水 擦 浴 ;对 高
热持续不退者采 用冬 眠疗 法 ,用冬 眠灵 、异丙 嗪每次 1 r m/ k 肌 内注射或静脉给药 ,每 4— g 6小时一次 ,并于头额部 置 冰袋 ,做好皮肤 护理 防止 冻伤 ,争取 在短 时间 内将 体温 降 至 3 ℃以下,防止高热致脑缺氧 、脑水肿 。保持环境安静 , 8 减 少刺激 ,使患儿 中枢神经系统迅速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 。
中毒型细菌性 痢疾是 急性 细菌性 痢疾 的危重 型 ,主要 是痢疾杆菌产生 的内毒 素经肠 道进入 血液 循环 引起 的全身
改善微循环 ,待血 压 回升 后继续 补液 以维持水 、电解质 平 衡。观察记录尿量。 2 .3 呼吸衰竭的护理 .2 呼吸衰竭 为中枢缺氧 的一种 表 现。早期 可出现 呼吸 困难 ,面色灰 暗 ,严重 时 出现 双 吸气 和叹气样 呼吸或 呼 吸暂 停。 出现 上述 症 状应 加 大给 氧量 ,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护 理 研

1 ・ 78
C ieejunlo tnmeiiead eh ohr ay hns ora fe o dcn n tnp am c h
Nu sn s a c r ig Re e r h
中毒型 细 菌性 痢 疾 的护 理
曹 利 荣
山西大同煤矿集 团公司二医院 ,山西 大同 07 3 30 l
3 )保持镇静 ,做到忙而不乱 、快而有序 地工作 ,稳定 病人 和家属 的情绪 ; 4 )及 时做好安慰 和解 释工 作 ,指导病人 和家属配合抢
救 。树立 战胜疾病 的信心 。
中毒型细菌性 痢疾 患者在 救治期 间 ,护理 工作极 为重 要 ,通过护士周 密细致 的观 察病情 变化 、及 时 的治疗 ,极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常规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痢疾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

【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1、潜伏期1—2天。

2、分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排便次数增多,伴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轻型: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便,病程短,3—7天可痊愈。

中毒型:2—7岁,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频发惊厥。

(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2)脑型:最为严重,脑膜炎,颅内压升高,中枢性呼吸改变。

(3)混合型:预后最为凶险。

二、慢性菌痢:1慢性迁延型2急性发作型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脓血便,无粪质,镜下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辅助检查】便培养【治疗要点】1、急性:(1)一般治疗:执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二次阴性。

(2)病原治疗:执行原则上不短于5天。

(3)对症治疗。

2、慢性菌痢:(1)病原治疗:联合应用二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10—14天,重复1—3个疗程,药物保留灌肠+小量激素。

(2)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镇静,解痉挛药,菌群失调,双歧杆菌3、中毒性菌痢:(1)病原治疗: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2)对症治疗:A阵静降温B休克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C脑型应用20%甘露醇,,防治呼吸衰竭。

【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中毒性菌痢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4)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1、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2、病情观察:,神志变化,生命特征,抽搐先兆,瞳孔大小,正确记录出入量。

3、循环衰竭:体位头低脚高位,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血管活性性药,注意保暖。

中毒性菌痢患者的护理体会

中毒性菌痢患者的护理体会


毒 性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病 例 资料 2 0 —0 0年 我 科 确 诊 为 中 . 0 82 1 毒性 细菌性 痢疾 病 人 共 8例 , 中 男 5例 , 3例 , 其 女 患
年 龄 76 —2岁 , 平均 4 岁 。 1



1 2 1 的 感抗 菌药 物 , . . 选择 敏 联合 用 药 。采 用庆 大霉 素或 阿米 卡星 与 氨 苄西 林 静 脉 注 射 , 中毒 症状 好 转后 , 一般 急性 菌 痢 治疗 或改 用 复 方磺 胺 甲嗯 按 唑 ( MZ T S — MP 或诺 氟 沙星 口服 , ) 总疗程 71 -0天 。 1 2 2 控制 高热 与惊 厥 。综合使 用 降温措 施 , .. 可 用物 理 降温 , 1 温盐 水 10 ml 动 灌 肠 , 加 00 流 或 酌 加退 热剂 。躁 动不 安 或 反 复 惊 厥 者 , 采用 冬 眠疗 法, 氯丙 嗪 和异丙 嗪肌 注 。必 要 时 加 苯 巴 比妥 钠 盐 肌注, 或水 合 氯醛灌 肠 , 或者 安定 肌注 或缓慢 静推 。 1 2 3 防治 脑 水 肿 与 呼吸 衰 竭 。药 物 : 1 应 .. () 用 东莨菪 碱或 山莨 菪碱 , 既能 改善 微循 环 , 有镇 静 又 作用 ;2 脱水 剂 : O 甘露醇 , 4至 6小时 1次快 () 2 每 速静 脉滴 注 , 与 5 葡 萄糖 液交 替 使 用 ; 3 肾上 可 0 () 腺皮 质激 素 ( 塞米 松 ) 利 用 其 抗 炎 、 毒 、 休 克 地 , 抗 抗 和减 轻脑 水肿 的作 用 , 用 地 塞 米松 短 疗 程 大 剂 量 选 静脉滴 注 ;4 吸氧 ,-L 分 , 用呼 吸 中枢 兴奋 剂 , () 12 / 慎 必要 时气 管 内插 管与 气管 切开 , 用人 工辅 助呼 吸 。 1 2 4 防治 循 环衰竭 , .. 扩充 血容 量 ; 维持水 、 电 解 质 和酸碱平 衡 ; 除 血 管 痉挛 ; 用糖 皮 质 激 素 ; 解 应 根据心 功能情 况使 用 西地兰 强 心治疗 。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

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

1.急性菌痢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后期的假膜性炎和溃疡,最后愈合。

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

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

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

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

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

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2.慢性菌痢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部分病例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

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若瘢痕正在肠腺开口处,可阻塞肠腺,导致囊肿形成,其中贮存的病原菌可因囊肿破裂而间歇排出。

分型如下:(1)慢性隐伏型病人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

(2)慢性迁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中毒性细菌性痢疾ppt课件

要因素。A群痢疾志贺菌还产生外毒素(志贺毒素)
具有神经毒、细胞毒和肠毒素作用,可引起严重的
临床表现。
-
4
4
痢疾杆菌
-Hale Waihona Puke 55流行病学
G 1.传染源:急、慢性菌痢病人和带菌者 G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G 3.易感性:普遍易感、有短暂的免疫力,不同菌群及血清型
无交叉保护性免疫,易反复感染 G 4.流行特征:夏秋季,儿童、青壮年发病率高
血中儿茶酚胺等血管活性物质
内毒素损伤血管壁 引起DIC及血栓形成
全身小血管痉挛导 致急性微循环障碍
加重微循环障碍
感染性休克和重要脏器衰竭
脑组织病变严重者引 起脑水肿甚至脑疝
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1
11
中毒性菌痢发病机制
• 毒血症 血管痉挛 微循环障碍
组织缺血缺氧
脑缺氧
代谢障碍
脑水肿
酸性产 血管通透
呼吸衰竭
物增多 性 增 强
酸中毒 血浆外渗
血管扩张
- 脑 病
12
回心血量不足 心排出量减少
血容量不足 血压下降
休克
病理表现
- 乙状结肠病理损害
13 乙状结肠菌痢病理表现 13
细菌性痢疾--肠粘膜
-
14
14
中毒型
多见于2~7岁健壮儿童
起病急骤,进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突起高热,严重毒血症状、休克和(或)中毒性脑 病为主要表现。肠道症状不明显(注意与乙脑区别), 也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始发展为中毒型。
-
17
17
中毒型
(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又称呼吸窘迫综合征, 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在中毒性痢疾脑型或休克 型基础上发展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菌入口进入胃肠道 菌毛粘附于肠粘 膜大量繁殖 引起肠粘膜炎症,分泌大 量粘液,产生腹泻及粘冻脓血便;病变以 乙状结肠及直肠为主,故有里急后重 病菌裂解产生内毒素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 内毒素激活人体某些潜在反应系统 产 生各种生物活性物质 引起休克、DI C、脑水肿,即中毒型菌痢。
病理 中毒性菌痢肠道病变轻微,但全身病 变重,多脏器的微血管痉挛及通透性 加,突出的病理改变为大脑及脑干水 肿,神经细胞变性及点状出血,肾小 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
• 1.大便常规:可见脓血粘液便,镜检可 见成堆脓细胞,红细胞和吞噬细胞。 • 2.大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素痢疾杆 菌。 • 3.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多增高至(1 0~20×109)以上,中性粒细胞为主, 并可见核左移;当有DIC时,血小板明 显减少。
4.免疫学检查:应用荧光物质标 记的痢疾杆菌特异性多价抗体来检 测大便标本中的致病菌。 5.特异性核酸检测:采用核酸杂 交或PCR可直接检查粪便中的痢 疾杆菌核酸。
临床表现
• 潜伏期多为1~2天,短者数小时。起病 急,发展快,高热可>40℃(少数不 高),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 肠道症状多不明显甚至无腹痛与腹泻;也 有在发热,脓血便后2~3天开始发展为 中毒型。
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 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早期为微循环障 碍,可见精神萎靡、面色灰白、四肢厥冷、 脉细速、呼吸急促、血压正常或偏低、脉 压小;后期微循环淤血、缺氧、口唇及甲 床发绀、皮肤花斑、血压下降或测不出, 可伴心、肺、血液、肾等多系统功能障碍。
从前面的病例看,入院后首选检查: A,头颅CT B,A,热性惊厥 B,癫痫 C,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D,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谢谢!
(二)治疗循环衰竭 1.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 解质平衡。 2.改善微循环 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 应用东莨菪碱,酚妥拉明,多巴胺或阿拉 明等血管活性药物。
3.其他 及早应用糖皮质激素抗休克, 常用地塞米松0.2~0.5mg/(kg.次)静 注,每天1~2次,疗程3~5天。纳洛 酮能有效提高血压和心肌收缩力,剂量为 0.01~0.02mg/(kg.次)肌注或静注, 必要时可重复使用。
• 2~7岁的健壮儿童,夏秋季突起高热、 伴反复惊厥、脑病和(或)休克者,均应 考虑中毒型菌痢,可用肛试子或灌肠取粪 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或红细胞可初步诊断。
•1.高热惊厥:多见于6个月~3岁 小儿,常在上感体温突然升高时出现 惊厥,抽搐时间短,止惊后一般情况 好,无感染中毒的其他症状;一次病 程多发生一次惊撅,粪常规正常。


患儿刘某某,男,5岁。因“发热1天, 抽搐1次”入院。有腹部不适,无呕吐、咳 嗽、皮疹等症状。查体:T39.5℃神志尚清 楚,热性面容,咽部正常,颈软,肺部无异 常,心率139次/分,心音有力,腹平软,下 腹部有轻压痛,肠鸣音活跃。NS(-),四 肢末端温暖。辅助检查:血分析 WBC18×109,N:89%
• 2.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季节、高热、 惊厥与本病相似,但昏迷多发生在2~3 天后,多不出现循环障碍,脑脊液检查异 常而粪检查正常。 • 3.其他病菌所致肠炎、结肠炎的鉴别主 要依据的大便致病菌培养结果确诊。
• 病情凶险,必须及时抢救 (一)降温止惊 可综合使用物理、药物降温或亚冬眠疗 法。 惊厥不止者可用地西泮0.3mg/kg肌 肉或静脉注射(最大计量 ≤10mg/ 次);或用水合氯醛40~60mg/k g保留灌肠;或肌注苯巴比妥钠5~10 mg/(kg.次)。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儿科 王华彬
• • • • • • • •
概论 病因 流行病学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是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危重 型。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反复惊厥、嗜睡、 迅速发生休克、昏迷。本型多见于2~7岁健壮 儿童,病死率高,必须及时抢救。
• 病原是志贺菌属,通称痢疾杆菌,为革兰 氏阴性杆菌;根据菌体O抗原结构不同可分 为A、B、C、D四群,我国以福氏志贺菌多 见。痢疾杆菌具有侵袭肠粘膜能力,侵入 人体后,释放内毒素,也可产生外毒素 (具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及肠毒性)。
• (一)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为本病的传 染源。 • (二)传播途径:通过手(生活密切接触) 食物、饮水、苍蝇等途径经口传播。 • (三)易感性:普遍易感,感染后有一定 的免疫力,但不持久;不同菌群之间无交 叉免疫,故易多次感染发病。 • (四)流行特征:以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多 见,以夏秋季为高峰。
(三)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 保持呼吸通畅,给氧。首选20%甘露醇 降颅压,剂量0.5~1g/(kg.次)静注, 每6~8小时一次,疗程3~5天,或与 利尿剂(速尿1㎎/㎏.次)交替使用,可短期静 脉推注地塞米松,剂量同上。若出现呼吸 衰竭应及早使用呼吸机。
(四)抗菌治疗 为迅速控制感染,通常选用两种痢疾杆 菌敏感的抗生素静脉滴注。因近年来痢 疾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 菌株日益增多,故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 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
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 因脑缺氧, 水肿而发生反复惊厥,昏迷和呼吸衰竭。 早期有嗜睡、呕吐、头痛、血压偏高、心 率相对缓慢。随病情进展很快进入昏迷, 频繁或持续惊撅。瞳孔大小不等,对光反 射消失,呼吸深浅不匀,节律不整,甚至 呼吸停止。此型较严重,病死率高。
3. 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 又称呼吸 窘迫综合症,以肺微循环障碍为主,常 在中毒型痢疾脑型或休克型基础上发展 而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 4. 混合型 上述两型或三型同时或先 后出现,是最为凶险的一型,病死率很 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