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高考语文专题2现代文阅读Ⅱ现代诗歌鉴赏第3讲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教学案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语文高一上学期现代文本现代诗歌专题2(解析Word版)

2021-2022学年语文高一上学期现代文本现代诗歌专题2(解析Word版)

17. 【答案】D【解析】D项,该诗歌意象的选择是并列式的,体现的都是诗人浓浓的乡愁,并没有表现“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18. 【答案】B【解析】B项表述有误,应该是“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写实,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象征"。

19. 【答案】①长江是中国的象征,以“长江水”来表达对祖国的思念之情;②化无形为有形,以长江水的绵延不绝象征游子的绵长柔情。

【解析】分析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就要看这一意象有什么特殊之处。

长江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物象,长江象征着中国,诗人以此间接表明了自己思念的对象是中国。

再分析江水的什么特点能表现愁绪,联系课本中“问君能有儿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化无形为有形的表达效果, 即可推出答案。

20. 【答案】①音乐美:每一节诗都像是一个独立的乐段,四个乐段之间音韵和谐,形成了回环复香、一唱三叹的音乐节奏。

②绘画美:“海棠”“雪花”“腊梅”等意象色彩鲜明,使诗歌富有画面感。

③建筑美: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一节诗首尾呼应,句式均齐,段节匀称。

【解析】解答本题,要先明白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具体指什么。

“音乐美”侧重于音韵和谐,可从诗歌的平仄、韵脚的角度分析;“绘画美”强调辞藻的选择要艳丽、鲜明、有色彩感;“建筑美”就是形式美,可以从诗歌的句子和每节诗形式上的特点分析。

然后从内容和形式方面分析本诗即可得出答案。

【解析】D项,“用比喻的手法”错,结句“醒来时我己长出绿叶”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3. 【答案】①口语式语言。

如“南高原南高原/在你的土地上/诗人和画师都早己死去/或者发疯”,诗人用平实的、口语化的语言体现了人们为色彩斑斓的南高原景色而倾倒的状态。

②运用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充满张力。

例如“风•辈子都穿着绿色的筒裙/绣满水果白鹭蝴蝶和金黄的蜜蜂/月光下大地披着美A. “莲花”“柳絮” “青石”“春帷” “窗扉”都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常出现的意象,在诗中营造了浓厚B. “草滩,埔火/峥蛛的山,固执地/裸露着筋络和骨骼”通过实写眼前之景,表达作者对山河的热爱之情。

专题三 第2讲 现代诗歌简答题之赏析诗歌语言——全分析,深挖掘

专题三    第2讲 现代诗歌简答题之赏析诗歌语言——全分析,深挖掘
一个海员说, 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 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 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 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返回
5.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这首诗分两节。第一节为两层,对比了两个海员的对话; 第二节揭示海员话中所包含的意蕴,表层是两个海员的不 同心态,深层则涵盖世间所有人不同的人生态度。 B.这首小诗的主体内容是两个海员富于形象的话,这两句话 又由两个象征性意象“浪花”“喧哗”组成。诗人正是通 过对两种盼望的具体、形象的描绘,深刻地揭示了一代海 员的思想情怀。 C.起锚时洁白的浪花,终会迎来抛锚时铁链的喧哗。对这段 完美的航程通过截取“起锚”“抛锚”两个瞬间场景来 写,准确精练地写出海员的心情。独特的视角,使这首诗 具有了新鲜感和表现力。 D.这首诗的内涵具有多义性。海员们为什么一个“盼望出 发”,一个“盼望到达”,诗人没有说,他在“出发”和 “到达”之间留出了空白,让读者用想象去填补。
第2讲 现代诗歌简答题之赏 析诗歌语言
——全分析,深挖掘
目录
CONTENT
01 课前题点建模
有的放矢,题点归纳
02 课堂攻关克难
纠正偏差,精讲点睛
03 课后能力训练
习题遴选,高效培优
返回
01
课前题点建模
有的放矢,题点归纳
返回
[题型构建]——思维提示,题型自悟
返回
一、(2020·新高考模拟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 1~4 题。 (16 分)
现代诗歌简答题之赏析诗歌语言全分析深挖掘0201目录content课前题点建模有的放矢题点归纳课堂攻关克难纠正偏差精讲点睛03课后能力训练习题遴选高效培优返回返回01课前题点建模有的放矢题点归纳返回返回题型构建思维提示题型自悟返回返回一2020新高考模拟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我记起家中长案上的水瓶我记起门下车水的深深的井我的眼在唱着原野之歌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金黄的穗子在风里摇返回返回在雨里生长如今我来日光下收获我想告诉给姊妹们我是原野上的主人风吹过镰刀下也吹过我的头巾在麦浪里我看不见自己蓝的天空有白云是一队队飞腾的马在我的镰刀之下奔骤而来一九三七年四月三十日在苏格兰高原返回返回1

(带答案)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I(现代诗歌) 练习

(带答案)新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II(现代诗歌) 练习

现代文阅读——现代诗歌现代文阅读II(共4小题,共16分)是考查小说、散文、现代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现代文阅读题。

两道选择题中,第6题侧重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第7题侧重考查对文章艺术技巧的分析鉴赏。

两道简答题会涉及到鉴赏人物形象、分析艺术技巧、赏析文章构思、探究类试题等问题,(山东省济宁市2020届高三第一次联合质量检测)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4题。

故园①别(节选)流沙河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我熟悉园墙上的每一条裂缝就像熟悉自己的掌纹我熟悉庭上的每一个凹坑就像熟悉自己的面影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在这里悄悄的结了婚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在这里第一回当了父亲在这里做过愚蠢的书生梦在这里偷看着天上的风云现在我要回城去了眼泪滴着恋栈之情别了我的小母鸡感谢你天天为我下蛋别了我的老公鹅感谢你夜夜为我们守门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柴灶不须烧了让它去冷菜园不须种了让它明年野草青青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奏一支思乡曲飞入我的梦境【注】:①故园指诗人流沙河3岁到16岁(1935~1947),36岁到48岁(1966~1979)曾居住过的余家老宅。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别了/太阳照不到的园庭”,既照应了诗歌的题目,点出告别的对象,又交代了故园的特点。

B.“这里消磨我十二年的光阴”,由“消磨”一词可以看出“我”认为在这园庭生活是在虚度时光。

C.“在这里歌/在这里哭”,园庭生活有喜悦也有悲伤,园庭是“我”这十二年人生经历的见证者。

D.“纸窗不须糊了/让它去破”三句,写出了“我”要回城因时间仓促而决绝,无暇顾及窗纸、柴灶、菜园。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三到六行,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我”对园庭的每个地方都十分的熟悉。

B.“在这里早晚忙于挑水、劈柴、洗衣、煮饭”,用日常生活中的典型活动来写园庭生活。

C.“让蝼蛄来弹琴/让蟋蟀来吹笙”,以拟人手法写出了蝼蛄、蟋蟀在“我”离开后的喜悦。

高考语文9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9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时间:30分钟分值:32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题。

(16分)一片槐树叶纪弦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一片,而又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一片,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被夹在一册古老的诗集里,多年来,竟没有些微的损坏。

蝉翼般轻轻滑落的槐树叶,细看时,还沾着些故国的泥土啊。

故国哟,要等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让我回到你的怀抱里去享受一个世界上最愉快的飘着淡淡的槐花香的季节?……★1.(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题)如何理解第二节前两行“忘了是在江南,江北,是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园子里捡来的了”的含意?(4分)[答案]这两句诗不是特指江南或江北,某个城市或某个园子,而是泛指大江南北、城市乡村。

这从心理表现的角度来看,是实写,而从表情达意的角度来看,则是虚写。

虚实相生,大大拓展了思乡的幅度——大陆的每一个城市、每一个乡村、每一寸土地,都是值得怀念的。

★2.(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题)诗人为什么说这片槐树叶是“最美的”“最珍奇,最可宝贵的”?为什么又说它是“最使人伤心,最使人流泪的”?(6分)[答案]因为这片槐树叶来自“故国”,沾着故国的“泥土”,所以它是“最可宝贵”的一片;又因为离开了哺育它的“泥”,离开了生长它的枝干,所以它又是“最使人伤心”的一片。

3.下列关于第一节的四行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开头两行落笔见情:赞美之情,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并以三个“最”字叠用,层层递进,增加了感情的强度和浓度。

B.第三行由“而”字急转,情感的流程由赞叹变为伤感,由欣喜变为悲泣。

为了表现这种乐中之苦、喜极之悲,诗人以两个“最”字重叠加以强化,构成了全诗情感的基调。

C.第四行“薄薄的,干的,浅灰黄色的槐树叶”,初步展示全诗的中心意象,点明诗人感情的触发物,并由此引出下一节所要表达的更深情感。

现代诗歌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现代诗歌阅读(课件)-文学类阅读-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
是( B ) A.第一节中,诗人借助“远古的墓茔”“黑暗的年 代”“人类死亡之流”等大时空意象,以跃动的旋律,紧 迫的节奏,侧面表现出日出景象的非凡气势。
B.诗歌二、三节中,生命呼吸,繁枝舞蹈,河流狂歌, 蛰虫转动,城市召唤,这些充满活力的动态描写,反衬太阳 滚滚而来的鲜明形象。
C.诗歌第四节,情感抒发达到极致,这是全诗各种意 象延伸和推移的必然结果,一切水到渠成,把深厚的感情 表现得真实、可信、有力。
D.本诗属于自由诗,追求内在的旋律美和流动美。 每节字数不等,每行字数不均,韵脚亦有变化,于参差中求 和谐,情感抒发浓郁畅快。
[解析]“反衬太阳滚滚而来的鲜明形象”错误。不 是“反衬”,是“烘托”“正衬”。
刻你的名字在不凋的生命树上。/当这植物长成了参天的 古木时,/呵呵,多好,多好,/你的名字也大起来。//大起来 了,你的名字。/亮起来了,你的名字。/于是,轻轻轻轻轻 轻地唤你的名字”使用了复沓回环的手段,诗中连用十 五个“你的名字”,首尾两端的重复呼应与大回环,二节 与三节之间的近距回环,四节与二节之间的远距回环,使 回环成为压倒之势,这种结构手法把缠绵的情思传达得 淋漓尽致,不着一个“爱”字,痴爱之情却溢满字里行间。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 年春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本诗表现了诗人对日出瞬息间的典型感受,通过 种种联想,暗示了中国历史的转折关头,社会存在的各种 冲突及转变,蕴含着深刻的意旨。
B.第二、三节写出了自然界和社会的复苏,诗人以 丰富的画面告诉读者,太阳升起后大地上的万物都在复 苏,人间充满了一派生机与活力。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诗歌鉴赏》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诗歌鉴赏》PPT课件

四、掌握现代诗歌的“4步读文法” 第一步:抓标题 标题是现代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 的重要切入点,要想读懂诗歌,首先要从标题入手。 第二步:看作者 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诗歌的时 代背景、目的等。读现代诗歌时,必须关注作者的遭遇、境况等问 题。
第三步: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 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 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 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1234
题型3 语言鉴赏题 3.“为什么我的心也是空而常满”中的“空而常满”如何理 解?(4分)
1234
[答案] ①“水瓶”和“井”空而常满,刈禾女的内心也空而 常满;②“空而常满”指“我”内心空洞,却十分充盈,感到满 足;③具有思辨性和哲理性。
1234
题型4 艺术特色鉴赏题(主观) 4.诗歌从刈禾女的角度抒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 歌进行简要分析。(6分)
3.词性转变 诗歌中为表情达意的需要,临时改变词性,这是很常见的现 象。如闻一多的《口供》:“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纵然我爱 的是白石的坚贞。”句中的“坚贞”本是形容词,在这里转变成了 名词。
4.语句凝缩 “诗家语”具有含蓄、凝练的特质,这就决定了诗句必须高度 凝练,大幅跳跃,以一当十。其留下的空白,需要读者运用联想和 想象去填补,从而获得丰富的审美享受。如卞之琳的《距离的组 织》的末行:“友人带来了雪意和五点钟。”这样诗句具有“弹 性”,留给人想象的余地。
1234
[答案] ①可直陈内心,并将眼前所见与个人记忆结合起来, 让刈禾女的形象更为丰满;②通过刈禾女情绪的起伏变化,形成内 在的韵律感;③充分调动个人感官,多角度呈现人与原野的关系; ④从“我”的角度抒情,“我”既指刈禾女,部分地方也可指诗 人,增加了诗歌的层次感。

高中语文教案:现代诗歌的阅读与赏析 (2)

高中语文教案:现代诗歌的阅读与赏析 (2)

高中语文教案:现代诗歌的阅读与赏析现代诗歌是现代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吸引着读者的关注。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的阅读与赏析是培养学生审美情操和语言能力的重要内容。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深入探索现代诗歌的特点和阅读方法,通过对经典诗歌作品的分析和赏析,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一、现代诗歌的特点现代诗歌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艺术表现力,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展现出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学生需要了解现代诗歌的以下几个方面特点:1. 多元化的形式:现代诗歌不拘泥于固定的韵律和格律,形式上更加自由,可以是自由诗、散文诗、长诗等,给予诗人更大的创作空间。

2. 反映现实生活:现代诗歌常以真实生活为素材,关注社会、人际关系、情感等主题,通过直观的语言表达情感和思想。

3. 独特的语言表达:诗歌的语言不再拘泥于常规的用词和语法,常常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感染力和想象力。

二、现代诗歌阅读的方法与技巧1. 多角度理解:学生应从多角度去理解一首诗歌,包括从字面意思、韵律、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全面把握诗歌的内涵。

2. 词汇积累:现代诗歌中常使用一些比较特殊的词汇,学生应加强词汇积累,提高对于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背景了解: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社会背景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和意义。

4. 分析结构:诗歌也有其独特的结构,学生需要分析诗歌的篇章结构,包括押韵方式、诗句长度、节奏感等,进一步理解诗歌的艺术结构。

三、诗歌赏析案例:《登黄鹤楼》《登黄鹤楼》是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由现代著名诗人杨炼所写。

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现代诗歌的魅力。

一级标题:诗歌背景介绍《登黄鹤楼》是杨炼在七月十四日,登上中国历史名胜黄鹤楼时所作,表达了他对黄鹤楼、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二级标题:诗歌分析与赏析杨炼以流畅的诗句和鲜明的意象,展示了他对黄鹤楼的情感表达和对传统文化的思考。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诗歌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现代诗歌阅读

2023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现代诗歌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2讲现代诗歌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指导】 第一步:通读全诗,把握大意。 这首诗共两节,第一节是诗人的“供述”,从各方面表现其爱国情 怀;第二节是诗人对“供述”的补充,是诗人对自己另一面的自我揭露。 第二步:找准角度,概括分析。 可从找关键词的角度进行分析。“茶”字暗示诗人的身份,“苦” 字寓含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带给诗人精神上的苦闷之情。
第三步:全面归纳,落实要点。 对诗中这句话情感的分析,既要从诗人的身份特点、偏爱喜好着手, 又要结合时代背景,考虑诗人的精神苦痛。结合这两点,即可得出答案。 【参考答案】 这句诗除暗示抒情主人公的身份特征(书斋里的书生,偏爱民族传 统文化)外,还因为一个“苦”字,使全诗平添了一番苦涩之感。诗中 倾注了诗人对祖国、历史、文化和山川的热爱之情,凸显了他的爱国主 义理想,理想的炽热与现实的冷酷形成的反差使诗人的抒情含有些许的 苦涩。
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树
郑敏 我从来没有真正听见声音 像我听见树的声音 当它悲伤,当它忧郁 当它鼓舞,当它多情时的一切声音 即使在黑暗的冬夜里
你走过它,也应当像 走过一个失去民族自由的人民 你听不见那封锁在血里的声音吗 当春天来到时 它的每一只强壮的手臂里 埋藏着千百个啼扰的婴儿 我从来没有真正感觉过宁静 像我从树的姿态里 所感受到的那样深
或背景 寄托着对真善美的强烈追求
关注思 “树”只是一个自然物象,但在诗人的笔下,它有了声音,
考层次 鼓荡着激情,成为作者情感抒发的突破口
第三步:析深意,妙作答。 “树”代表的是诗人心目中的中国广大的百姓,更准确地说,应该 是中国的传统农民。这些百姓隐忍、坚强、勤奋、善良、质朴、无私、 伟大、包容。诗人通过一系列的具体形象,表达了对他们深沉的热爱与 敬仰。 【参考答案】 “树”是自然物象,但郑敏通过内心所感受到的是树的声音、宁静, 这两种品格暗示民族力量的新生和对真善美的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讲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新高考命题对诗歌语言的考查形式是多样的,主要从理解关键词语和品味语言风格两个角度入手。

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是命题涉及最多的内容。

有单独考查的,也有结合形象、思想情感来考查的。

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既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所不同,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这两个考法。

考法1 鉴赏现代诗歌的语言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

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有抒情性、含蓄性、精炼性、跳跃性。

对诗歌语言的考查点主要有关键词语、关键诗句和语言风格。

☞熟知类题通法
“3步骤”准解诗歌语言鉴赏题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老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一九三二年四月请简要分析作者使用“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

(4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审题干,定考查类型
“这几个词的艺术表现力”,说明该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关键词语,属于“炼字”题型。

第二步:依类型,定答题方法
题干中列出的这四个词语均为动词,要结合全诗,把握这些词语的表达效果。

如“垂下”代表了老马内心的无奈和对苦痛的默认;“飘”,飘过的是鞭影,代表了老马受到奴役的命运。

第三步:依要求,定作答要点
“扣”“垂下”“咽”“飘”这几个词都形象地描写出了老马命运的悲苦和生活的艰辛与无助。

作答时,要注意对词义的理解,关注其表达效果。

[组织答案]
[答案]“扣”形象地写出了老马承受的压力之大;“垂下”形象地表现出老马感受到的沉重与无可奈何,也写出了它卖力前行的样子;“咽”表现出它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无奈;“飘”形象地补充了上一行的“泪”字,使诗意更丰富。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我不知道风
徐志摩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洄。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这首诗在语言形式上有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诗共6节,每节的前3句相同,辗转反复,余音袅袅。

这种刻意经营的旋律组合,渲染了诗中“梦”的氛围,更给吟唱者添上了几分“梦”态。

考法2 鉴赏现代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手法。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指出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熟知类题通法
“3步骤”速解表达技巧鉴赏题
☞规范答题思路
[典例2]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梦者
戴望舒
梦会开出花来的,
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
去求无价的珍宝吧。

在青色的大海里,
在青色的大海的底里,
深藏着金色的贝一枚。

你去攀九年的冰山吧,
你去航九年的瀚海吧,
然后你逢到那金色的贝。

它有天上的云雨声,
它有海上的风涛声,
它会使你的心沉醉。

把它在海水里养九年,
把它在天水里养九年,
然后,它在一个暗夜里开绽了。

当你鬓发斑斑了的时候,
当你眼睛朦胧了的时候,
金色的贝吐出桃色的珠。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怀里,
把桃色的珠放在你枕边,
于是一个梦静静地升上来了。

你的梦开出花来了,
你的梦开出娇妍的花来了,
在你已衰老了的时候。

诗的第一节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

(6分)
[尝试解答]
[解题思维]
第一步:准确指出表达技巧
这首诗歌的题目是“寻梦者”,首段和尾段都将“梦”写成了实实在在的“花”,这样看来,作者采用的应是虚实结合的手法。

第二步:分析手法的运用
“梦会开出花来的”“梦会开出娇妍的花来的”,作者将无形的“梦”写成具体可感的
“花”,生动形象。

第三步:赏析表达效果
虚实结合手法的运用,首先交代了梦的特点,其次揭示了人们对“梦”向往的原因;从读者的层面来看,使其真正认识到“梦”的可贵。

[组织答案]
[答案]诗的第一节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以实写虚的手法,将虚幻的“梦”写成了实实在在的“花”,交代了“梦”的奇妙与娇妍,揭示了人们向往“梦”的原因,并总结了“梦”的特点,让读者体会到“梦”的可贵性、重要性。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预感
王家新
一夜风吹
风哐哐地扑打门窗
风从远方而来,转瞬把一座座城市
裹进宇宙的大气流里
这时房子在漂流,你的灵魂
开始漂流
你干脆熄了灯,不再写诗
回到黑暗中
让诗来写你
让风把你随便带到一个什么地方
你听到无数声音,经历了
一个又一个世纪
最后在一个看不见的地方
在自己的肋骨深处,听到
风在拔着树木的根
一下,又一下
你躲不开了
秋天终于找到了你
第二天,醒来
推门见满地簌簌的落叶
你已形同老人
诗人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说自己的“预感”有什么好处?
[答案]以第二人称、超然的口吻,叙说自己的“预感”。

这种旁观者的姿态,显示了诗人与时间与生命抗争的冷静和沉着,同时也包含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漠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