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2)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2)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2)

知识拓展专题 硼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硼

硼单质有晶体硼和无定形硼两种,晶体硼相当稳定,无定形硼比较活泼,能发生如下反应:

(1)高温下,与N 2、S 、X 2等单质反应,如2B +N 2=====高温2BN 。

(2)高温下同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硼化物。

(3)赤热下,与水蒸气反应,2B +6H 2O(g)=====△2B(OH)3+3H 2。

(4)与热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2B +3H 2SO 4(浓)=====△2H 3BO 3+3SO 2↑,B +3HNO 3(浓)=====△

H 3BO 3+3NO 2↑。

2.硼酸(H 3BO 3)

(1)一元弱酸,H 3BO 3+H 2O H ++[B(OH)4]-。 (2)H 3BO 3受热时会逐渐脱水,首先生成偏硼酸(HBO 2),继续升温可进一步脱水生成四硼酸(H 2B 4O 7),更高温度时则转变为硼酸的酸酐(B 2O 3)。

3.硼氢化钠(NaBH 4)

硼氢化钠中的氢元素为-1价,具有还原性,故其可用作醛类、酮类和酰氯类的还原剂:

4.硼砂(Na 2B 4O 7·10H 2O)

(1)制备:将偏硼酸钠溶于水形成较浓溶液,然后通入CO 2调节pH ,浓缩结晶分离出硼砂:4NaBO 2+CO 2+10H 2O===Na 2B 4O 7·10H 2O +Na 2CO 3。

(2)将硼砂溶于水,用硫酸溶液调节pH ,可析出溶解度小的硼酸晶体:Na 2B 4O 7+H 2SO 4+5H 2O===4H 3BO 3↓+Na 2SO 4。

1.NaBH4与FeCl3反应可制取纳米铁:2FeCl3+6NaBH4+18H2O===2Fe+6NaCl+6H3BO3+21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FeCl3

B.NaBH4的电子式为

C.NaBH4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Fe转移电子3 mol

答案 B

解析反应2FeCl3+6NaBH4+18H2O===2Fe+6NaCl+6H3BO3+21H2↑中,FeCl3中的Fe 由+3价降低到0价,水中部分H由+1价降低到0价,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为FeCl3和H2O,

A项错误;NaBH4由钠离子与BH-4构成,为离子化合物,则其电子式为,B项正确;NaBH4中H为-1价,水中H为+1价,两者发生归中反应可生成氢气,C项错误;题述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只有NaBH4中的H,由-1价升高到0价,可据此判断电子转移数目,每生成1 mol Fe,消耗3 mol NaBH4,转移电子12 mol,D项错误。2.按要求回答问题

(1)[2019·全国卷Ⅰ,26(3)]根据H3BO3的解离反应:H3BO3+H2O H++B(OH)-4,K a=5.81×10-10,可判断H3BO3是________酸。

(2)[2015·全国卷Ⅰ,27(1)(6)]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质硼可用于生产具有优良抗冲击性能的硼钢。以硼酸和金属镁为原料可制备单质硼,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备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015·安徽理综,27(2)]请配平化学方程式:______NaBO 2+______SiO 2+______Na +______H 2===____NaBH 4+______Na 2SiO 3。

(4)[2014·重庆理综,11(2)]NaBH 4是一种重要的储氢载体,能与水反应得到NaBO 2,且反应前后B 的化合价不变,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一元弱 (2)Mg 2B 2O 5·H 2O +2H 2SO 4=====△2MgSO 4+2H 3BO 3 2H 3BO 3=====△

B 2O 3+3H 2O 、B 2O 3+3Mg=====△2B +3MgO(点拨:硼酸先高温脱水生成B 2O 3,然后与镁发生置换反应) (3)1 2 4 2 1 2 (4)NaBH 4+2H 2O===NaBO 2+4H 2↑

3.硼、镁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已知硼镁矿的主要成分为Mg 2B 2O 5·H 2O ,硼砂的化学式为Na 2B 4O 7·10H 2O 。一种利用硼镁矿制取金属镁及粗硼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写出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将硼砂溶于水后,用硫酸调节溶液的pH ≈3.5以制取硼酸(H 3BO 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MgCl 2·6H 2O 制备MgCl 2时,一定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制得的粗硼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BI 3,BI 3在一定条件下受热分解可以得到纯净的单质硼。0.200 0 g 粗硼制成的BI 3完全分解,将生成的I 2配制成100 mL 碘水,量取10.00 mL 碘水于锥形瓶中,向其中滴加几滴淀粉溶液,用0.300 0 mol·L -

1 Na 2S 2O 3溶液滴定至终点,消

耗Na 2S 2O 3溶液18.00 mL 。(提示:I 2+2S 2O 2-3===2I -+S 4O 2-6)滴定终点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粗硼样品的纯度为________%。

(5)H 3BO 3[也可写成B(OH)3]可以通过电解NaB(OH)4溶液的方法制备。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①b膜为__________(填“阴离子”或“阳离子”)交换膜,写出产品室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论上每生成1 mol H3BO3,N室可生成________L(标准状况)气体。

②N室中,进口和出口的溶液浓度大小关系为a%______(填“>”或“<”)b%。

答案(1)第二周期ⅢA族(2)B4O2-7+2H++5H2O===4H3BO3↓(3)在HCl氛围中加热(4)滴加最后一滴Na2S2O3溶液,锥形瓶中溶液蓝色褪去,且半分钟内不恢复原色99(5)①阴离子H++B(OH)-4===H3BO3+H2O11.2②<

解析(3)因MgCl2在蒸干灼烧时会发生水解,其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MgCl2+2H2O Mg(OH)2+2HCl,所以为了防止氯化镁水解生成氢氧化镁,需要在HCl氛围中加热。(4)消耗的Na2S2O3的物质的量为0.300 0 mol·L-1×0.018 L=0.005 4 mol,根据关系式:

B~BI3~3

2I2~3S2O

2-

3

得,n(B)=

1

3n(S2O

2-

3

)=0.001 8 mol,则该粗硼样品中B的物质的量=

0.001 8 mol×100 mL

10.00 mL

=0.018 mol,则硼的质量为11 g·mol-1×0.018 mol=0.198 g,该粗硼样

品中硼的质量分数为0.198 g

0.200 0 g×100%=99%。(5)①产品室可得到H3BO3的原因是M室的H

+穿过阳离子交换膜扩散至产品室,原料室的B(OH)-4穿过阴离子交换膜扩散至产品室,二者反应生成H3BO3,其离子方程式为H++B(OH)-4===H3BO3+H2O,所以b膜应为阴离子交换膜。阴极的电解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所以N室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H2↑+2OH -,生成1 mol H3BO3时,需要M室和原料室分别转入1 mol H+、1 mol B(OH)-4,则需转移1 mol e-,所以N室可生成0.5 mol氢气,其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11.2 L。②N室溶液中氢

氧根离子浓度增大,Na+从原料室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N室,故N室进口溶液浓度比出口的小,即a%

《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方程式

《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方程式再书写 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Na 和H 2O 的反应 2Na +2H 2O===2Na ++2OH -+H 2↑; ②Na 在空气中燃烧 2Na +O 2=====点燃 Na 2O 2; ③Na 2O 2和H 2O 的反应 2Na 2O 2+2H 2O===4Na ++4OH -+O 2↑; ④Na 2O 2和CO 2的反应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⑤向NaOH 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 OH -+CO 2===HCO -3; ⑥将Na 2CO 3溶液与石灰乳混合 CO 2-3+Ca(OH)2===CaCO 3+2OH -; ⑦向Na 2CO 3稀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 CO 2-3+CO 2+H 2O===2HCO -3; ⑧将NaHCO 3溶液和NaOH 溶液等物质的量混合 HCO -3+OH -===CO 2-3+H 2O ; ⑨将NaHCO 3溶液与澄清石灰水等物质的量混合 HCO -3+Ca 2++OH -===CaCO 3↓+H 2O ; ⑩将NaHCO 3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混合 2HCO -3+Ca 2++2OH -===CaCO 3↓+CO 2-3+2H 2O 。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2)重要反应必练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①Al和NaOH溶液的反应 2Al+2OH-+2H2O===2AlO-2+3H2↑; ②Al(OH)3和NaOH溶液的反应 Al(OH)3+OH-===AlO-2+2H2O; ③Al(OH)3和盐酸的反应 Al(OH)3+3H+===Al3++3H2O; ④Al2O3和NaOH的反应 Al2O3+2OH-===2AlO-2+H2O; ⑤Al2O3和盐酸的反应 Al2O3+6H+===2Al3++3H2O; ⑥NaAlO2和过量盐酸的反应 AlO-2+4H+===Al3++2H2O; ⑦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气体AlO-2+CO2+2H2O===Al(OH)3↓+HCO-3; ⑧将NaAlO2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AlO-2+HCO-3+H2O===Al(OH)3↓+CO2-3; ⑨将NaAlO2溶液与AlCl3溶液混合 3AlO-2+Al3++6H2O===4Al(OH)3↓; ⑩将AlCl3溶液与NaHCO3溶液混合 Al3++3HCO-3===Al(OH)3↓+3CO2↑。3.铁及其化合物 (1)知识网络构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3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课后训练新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课后训练案巩固提升 A组 1.自然界里常见金属元素存在最多的是铝,其次是铁,铜的含量较少。然而人类冶炼金属获得成功最早的反而是含量较少的铜,含量最多的铝最迟被冶炼出来。金属是当今社会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铜比铝先获得成功冶炼的原因是铜矿较易被还原,铝矿很难被还原 B.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但制得的合金已达几千种,大量使用的不是纯金属而是它们的合金 C.生铁易生锈不耐腐蚀,但纯铁具有耐腐蚀性,所以不锈钢应是最纯的铁 D.废弃铝制包装既浪费金属材料又造成环境污染 解析:不锈钢中除铁以外,还含有抗腐蚀性很强的铬和镍等。 答案:C 2.钢材可以用作桥梁的结构材料,是因为它( ) A.有良好的导热性 B.有一定的机械强度 C.不易受空气和水的作用 D.有良好的导电性 解析:此题考查了铁合金的性能。钢材被大量应用于桥梁的结构材料说明它具有很强的机械强度而不是利用其导电、导热性。 答案:B 3.下列关于合金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分金属高 B.合金中只含金属元素 C.合金的机械性能一般比组分金属好 D.生铁是含杂质较多的铁合金 解析:合金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合金的性质:①多数合金熔点低于其组分中任一种组成金属的熔点;②硬度比其组分中任一金属的硬度大; ③合金的导电性和导热性低于任一组分金属;④有的抗腐蚀能力强(如不锈钢)。

答案:C 4.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据有关报道,目前已经能冶炼出纯度较高的铁。你估计这种“纯铁”不会具有的性质是( ) A.硬度比生铁低 B.熔、沸点比生铁高 C.能与Fe2(SO4)3溶液反应 D.不能与盐酸反应 解析:依据题目叙述,可认为这种“纯铁”为纯净物,与生铁(合金)相比,硬度小,熔、沸点高。同时它具有单质铁的化学性质。 答案:D 5.下面关于铝合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铝合金是一种混合物,它比纯铝的熔点低 B.高温铝液易被氧化,铝合金应在熔剂层覆盖下熔炼 C.镁铝合金耐腐蚀,但能被烧碱腐蚀 D.镁铝合金在冷的浓硫酸中钝化 解析: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熔点低;高温时铝很容易被氧化;镁铝合金中的铝能与烧碱反应;Mg在冷的浓硫酸中不钝化。 答案:D 6.“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成功下潜至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7 020米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的外壳是耐超高压的钛合金,下面有关合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钛合金是一种新型金属单质 B.钛合金熔点比成分金属高,硬度大 C.钛合金的化学性质与钛单质相同 D.青铜、碳素钢、合金钢和硬铝都是合金 解析:钛合金是混合物,A项错误;合金熔点一般比成分金属低,硬度比成分金属大,B项错误;钛合金是混合物,其化学性质与钛单质不同,C项错误;D项所给材料均是合金,正确。 答案:D 7.历史上金、银、铜主要是作为货币金属或装饰品被应用。 (1)金、银、铜常被作为货币流通,从化学角度来看,主要是利用它们的。 A.硬度适中 B.密度适中 C.在自然界里都可得到纯净的单质 D.活动性差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2)

知识拓展专题 硼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1.硼 硼单质有晶体硼和无定形硼两种,晶体硼相当稳定,无定形硼比较活泼,能发生如下反应: (1)高温下,与N 2、S 、X 2等单质反应,如2B +N 2=====高温2BN 。 (2)高温下同金属反应生成金属硼化物。 (3)赤热下,与水蒸气反应,2B +6H 2O(g)=====△2B(OH)3+3H 2。 (4)与热的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2B +3H 2SO 4(浓)=====△2H 3BO 3+3SO 2↑,B +3HNO 3(浓)=====△ H 3BO 3+3NO 2↑。 2.硼酸(H 3BO 3) (1)一元弱酸,H 3BO 3+H 2O H ++[B(OH)4]-。 (2)H 3BO 3受热时会逐渐脱水,首先生成偏硼酸(HBO 2),继续升温可进一步脱水生成四硼酸(H 2B 4O 7),更高温度时则转变为硼酸的酸酐(B 2O 3)。 3.硼氢化钠(NaBH 4) 硼氢化钠中的氢元素为-1价,具有还原性,故其可用作醛类、酮类和酰氯类的还原剂: 。 4.硼砂(Na 2B 4O 7·10H 2O) (1)制备:将偏硼酸钠溶于水形成较浓溶液,然后通入CO 2调节pH ,浓缩结晶分离出硼砂:4NaBO 2+CO 2+10H 2O===Na 2B 4O 7·10H 2O +Na 2CO 3。 (2)将硼砂溶于水,用硫酸溶液调节pH ,可析出溶解度小的硼酸晶体:Na 2B 4O 7+H 2SO 4+5H 2O===4H 3BO 3↓+Na 2SO 4。

1.NaBH4与FeCl3反应可制取纳米铁:2FeCl3+6NaBH4+18H2O===2Fe+6NaCl+6H3BO3+21H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氧化剂只有FeCl3 B.NaBH4的电子式为 C.NaBH4不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反应中每生成1 mol Fe转移电子3 mol 答案 B 解析反应2FeCl3+6NaBH4+18H2O===2Fe+6NaCl+6H3BO3+21H2↑中,FeCl3中的Fe 由+3价降低到0价,水中部分H由+1价降低到0价,所以该反应中氧化剂为FeCl3和H2O, A项错误;NaBH4由钠离子与BH-4构成,为离子化合物,则其电子式为,B项正确;NaBH4中H为-1价,水中H为+1价,两者发生归中反应可生成氢气,C项错误;题述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只有NaBH4中的H,由-1价升高到0价,可据此判断电子转移数目,每生成1 mol Fe,消耗3 mol NaBH4,转移电子12 mol,D项错误。2.按要求回答问题 (1)[2019·全国卷Ⅰ,26(3)]根据H3BO3的解离反应:H3BO3+H2O H++B(OH)-4,K a=5.81×10-10,可判断H3BO3是________酸。 (2)[2015·全国卷Ⅰ,27(1)(6)]写出Mg2B2O5·H2O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教案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这一节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第三章进入元素化学的学习,开始具体介绍元素化合物的知识,这一章介绍金属及其化合物,下一章介绍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从构成常见的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引导学生从化学的角度了解丰富多彩的世界。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工作和生活中经常接触和了解的基本知识,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学习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材料,又能为后续介绍物质的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的生活条件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2、知识体系 本节知识是金属的化学性质知识的延伸和发展。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上都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既了解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比较全面地了解金属。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是建立在金属单质的基础之上,金属在化学反应中失去部分电子转变成金属阳离子,生成金属化合物,所以它们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但金属阳离子的性质与金属单质的性质就完全不同了,这是原子核外电子的量变引起质变的有力证据。大多数金属阳离子核外电子已达到稳定结构,所以金属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是发生复分解反应,一般不涉及到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只有少数有变价的元素(如Fe)的阳离子在一定条件下才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3、主要内容及特点 本节着重介绍了钠的重要化合物(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铝的重要化合物(氧化铝、氢氧化铝)、铁的重要化合物(氧化物、氢氧化物、亚铁盐、铁盐),铜的化合物是以“资料卡片”的形式出现的。 根据新课程标准所确定的“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有助于学生主动构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较多,如Na2CO3、NaHCO3的性质,Fe3+的检验等采用了科学探究的形式。 二、新课程标准 1、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 2、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提高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培养学 生的实验意识、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3、通过比较、归纳等,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一般方法。 4、通过金属及其化合物、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 学好化学、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学过一些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在平时的生活接触中也已有较多了解,现在进一步学习有关金属化合物的新知识容易接受。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理论基础知识。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元素化合物,对氧化还原知识尚不能熟练运用,对常见的氧化剂、还原剂并不熟悉,加上实验能力有限,导致他们可能对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的探究实验会遇到困难,所以需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实验。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掌握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说课稿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自我介绍:各位评委老师,上(下)午好,我是东北农业大学的在读研究生,()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第一课时:几种重要金属的氧化物,下面,我将围绕本课“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第一册(必修一)第三章第二节,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系统学习金属化合物的知识,我对本节课知识的顺序进行了调整,分成三课时,第一课时学习几种重要化合物的氧化物,第二课时学习几种重要金属的氢氧化物,第三课时学习几种金属的盐。 2 在初中阶段比较肤浅地了解一些金属的知识,本节要在这些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等知识进一步加深学习金属的相关性质。这些知识既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可以为化学Ⅱ介绍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也可以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化学的一些基本方法;还能使学生真正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类生活条件等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3 在学习金属性质的基础上,本节侧重学习碱金属的氧化物、氢氧化物和某些盐的性质。在自然界中,金属元素基本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只有了解金属但只的性质又了解它们的化合物的性质才是完整的了解金属。 二教学目标 按照《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 知识目标(知识与技能) A 了解金属氧化物的性质,掌握钠的过氧化物的化学性质; B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铝的氧化物的两性,和在那给我铝的氢氧化物的化学性质及两性 C 学生通过探究性试验,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增强实验意识和操作技能。 2 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和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实物展示、演示和学生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并适时启发、诱导使学生掌握钠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采用对比分析、讨论归纳和实验探究,突破教学难点。 3 情感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A 感受金属材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应用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增强学好化学,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B 通过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初步树立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 通过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培养学生自信、互助、合作的品质。 三重点和难点 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教材内容的设置以及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练习及答案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钠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钠与水反应时的现象与钠的下列性质无关的是 ( ) A .钠的熔点低 B .钠的密度小 C .钠的硬度小 D .钠有强还原性 2.观察是研究物质性质的一种基本方法。一同学将一小块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①变灰暗――→②变白色――→③出现液滴――→④ 白色固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 B .②变白色是因为生成了碳酸钠 C .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 D .④只发生物理变化 3.焰火“脚印”“笑脸”“五环”,让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更加辉煌、浪漫,这与高中化学中“焰色反应”知识相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非金属单质燃烧时火焰均为无色 B .所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灼烧时火焰均有颜色 C .焰色反应均应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 D .NaCl 与Na 2CO 3灼烧时火焰颜色相同 4.可用于判断碳酸氢钠粉末中混有碳酸钠的实验方法是 ( ) A .加热时无气体放出 B .滴加盐酸时有气泡放出 C .溶于水后滴加稀BaCl 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D .溶于水后滴加澄清石灰水有白色沉淀生成 5.钡和钠相似,也能形成O 2-2的过氧化物,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过氧化钡的化学式是Ba 2O 2 B .1 mol 过氧化钠或过氧化钡跟足量水反应都生成0.5 mol 氧气 C .过氧化钡是离子化合物 D .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钡都是强氧化剂 6.16.8 g NaHCO 3和7.8 g Na 2O 2在密闭容器中灼烧,充分反应后,将密闭容器保持温度为500℃。最后容器内的物质是( ) A .Na 2CO 3、Na 2O 2和O 2 B .Na 2CO 3、O 2和H 2O(g)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测试题 (90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54分)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CO2与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 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 2.下列关于铁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铁能被磁铁吸引,但纯铁易被腐蚀②在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③铁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第ⅧB族④铁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但不能在水蒸气中燃烧⑤铁与强氧化剂硝酸反应的产物仅是Fe(NO3)3⑥不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 A.①③B.②④C.②⑤D.④⑥ 3.下列各组中两种物质作用时,反应条件或反应物用量改变,对生成物没有影响的是 A.Na与O2B.Na2O2与CO2 C.NaOH溶液与CO2D.AlCl3溶液与NaOH溶液 4.铝分别与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当两个反应放出的气体在相同状况下体积相等时,反应中消耗的HCl和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 A.1:B.3:C.2:D.1: 5.一块表面已被缓慢氧化的金属钠,其质量为10.8g,投入100g水中,收集到氢气0.2g。则原来钠块表面被氧化的钠的质量是() A.6.2g B.4.6g C.7.8g D.10.6g 6.(标准状况)将相同质量的Na、Mg、Al、Zn、Fe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中,产生H2的体积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Zn>Fe>Na>Mg>Al B.Al>Mg>Na>Fe>Zn C.Na>Mg>Al>Fe>Zn D.Fe>Zn>Mg>Al>Na 7.2.3g钠在干燥的空气中被氧化后,可得3.5g固体,因此可判断其氧化产物为() A.Na2O2B.Na2O C.Na2O和Na2O2D.无法确定 8.下列各金属的混合物2.5g和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的H2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L,其中可能的是() A.Zn和Fe B.Mg和Zn C.Al和Mg D.Cu和Fe 9.有两个无标签的试剂瓶,分别盛有Na2CO3、NaHCO3固体,有四位同学为鉴别它们采用了以下不同方法,其中可行的是() A.分别将它们配制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汇总

必修一金属及其化合物化学方程式 一、金属钠及其化合物 1、钠在空气中 (1)钠块在空气中变暗:2Na + O2=Na2O(白色固体)(钠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最终变为碳酸钠)(2)在空气中加热4Na+2O2 =2Na2O2(淡黄色固体) 现象:钠融化成小球,然后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固体 (3)2Na2O+O2=2Na2O2 2、钠与水反应(浮、熔、游、响、红)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 + 2H2O = 2Na++ 2OH-+ H2↑ 3、钠与盐溶液反应(先水后盐) (1)与氯化钠溶液:本质上就是与水反应 (2)与硫酸铜溶液: 2Na + 2H2O = 2NaOH + H2↑ 2NaOH + CuSO4 ==Cu(OH)2↓+ Na2SO4 总:2Na + 2H2O + CuSO4= Cu(OH)2↓+ Na2SO4+ H2↑ 2Na + 2H2O+ Cu2+ = Cu(OH)2↓+H2↑+ 2Na+ (3)与氯化铁溶液: 6Na+6H2O+2FeCl3=2Fe(OH)3↓+6NaCl+3H2↑ 6Na+6H2O+2Fe3+=2Fe(OH)3↓+6Na+ +3H2↑ 4、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放热反应、Na2O2是强氧化剂,用于漂白) 2Na2O2+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2H2O = 4Na++4OH -+O2↑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外壁发热,滴加酚酞后溶液变红(振荡后褪色)碱性氧化物Na2O与水的反应Na2O+H2O=2NaOH Na2O + H2O = 2Na++2OH -5、过氧化钠可用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作为氧气来源,原因是: 2Na2O2+ 2CO2= 2Na2CO3+ 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二氧化碳的反应 Na2O+CO2===Na2CO3 6、过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 2Na2O2+ 4HCl = 4NaCl + 2H2O+O2 ↑ 2Na2O2+ 4H+= 4Na++2H2O+O2↑ 碱性氧化物Na2O与盐酸的反应 Na2O + 2HCl = 2NaCl + H2O Na2O + 2H+= 2Na++H2O 7、氢氧化钠 (1)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a向NaOH中通入少量CO2:2NaOH+ CO2 (少量)== Na2CO3 + H2O OH -+ CO2 (少量)= CO32-+H2O b 继续向该溶液中通入 CO2: Na2CO3+ H2O +CO2=2NaHCO3 CO32-+H2O +CO2=2HCO3- c向NaOH中通入过量CO2:NaOH+ CO2(过量)== NaHCO3 a+b OH -+ CO2 (过量)= HCO3- d向Ca(OH)2中通入少量CO2:CO2+Ca(OH)2(过量)===CaCO3↓+H2O Ca2++ 2OH -+ CO2 (少量)= CaCO3↓+H2O e继续向该溶液中通入 CO2:CaCO3+H2O +CO2=Ca(HCO3)2 CaCO3+H2O +CO2=Ca2++ 2HCO3- f向Ca(OH)2中通入过量CO2:2CO2(过量)+Ca(OH)2===Ca(HCO3)2 d+e OH -+ CO2 (过量)= HCO3- CaCl2不与CO2反应:因为一般情况下弱酸不能制强酸 8、苏打(纯碱)与盐酸反应(根据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所以可以鉴别盐酸和碳酸氢钠) ①向盐酸中滴加纯碱溶液 Na2CO3+ 2HCl = 2NaCl + H2O+CO2↑ CO32-+ 2H+= H2O + CO2↑ △△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方程式总结

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方程式总结 1、钠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①Na 2O +2HCl=2NaCl +H 2O ②2Na +2HCl=2NaCl +H 2↑ Na 2O +2H +=2Na ++H 2O 2Na +2H +=2Na + +H 2↑ ③2Na 2O 2+4HCl=4NaCl +O 2↑+2H 2O ④4Na +O 2=2Na 2O 2Na 2O 2+4H +=4Na ++O 2↑+2H 2O ⑤2Na +O 2 △ Na 2O 2 ⑥2Na +2H 2O=2NaOH +H 2↑ 2Na +2H 2O=2Na ++2OH - +H 2↑ ⑦Na 2O +H 2O=2NaOH ⑧2Na 2O 2+2H 2O=4NaOH +O 2↑ Na 2O +H 2O=2Na ++2OH - 2Na 2O 2+2H 2O=4Na ++4OH - +O 2↑ ⑨Na 2O +CO 2=Na 2CO 3 ⑩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⑾2NaOH +CO 2=Na 2CO 3+H 2O ⑿Na 2CO 3+Ca(OH)2=CaCO 3↓+2NaOH 2OH -+CO 2=CO 32-+H 2O CO 32-+Ca 2+ =CaCO 3↓ ⒀NaOH +CO 2=NaHCO 3 ⒁Na 2CO 3+H 2O +CO 2=2NaHCO 3 OH -+CO 2=HCO 3- CO 32-+H 2O +CO 2=2HCO 3- ⒂2NaHCO 3 △ Na 2CO 3+H 2O +CO 2↑ 或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HCO 3- +OH - =CO 32- +H 2O ⒃Na 2CO 3+2HCl=2NaCl +H 2O +CO 2↑ ⒄NaHCO 3+HCl=NaCl +H 2O +CO 2↑ CO 32-+2H +=H 2O +CO 2↑ HCO 3-+H + =H 2O +CO 2↑ 补充:①石灰水中加入少量NaHCO 3 : Ca(OH)2+NaHCO 3=CaCO 3↓+NaOH +H 2O Ca 2++OH -+HCO 3- =CaCO 3↓+H 2O ②石灰水中加入过量NaHCO 3 : Ca(OH)2+2NaHCO 3=CaCO 3↓+Na 2CO 3+2H 2O Ca 2++2OH -+2HCO 3-=CaCO 3↓+CO 32- +2H 2O 2、铝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 NaCl NaOH Na 2Na 2① ② ③ ⑤⑿ ⒂ ④ 2O 3 A l (O H )3 KAl(SO 4)2 2 AlCl 3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1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学习目标 1、 了解合金的概念,性能特点 2、 了解常见的合金铜合金、钢、铝合金 3、 了解金属的冶炼方法 学习方法 读、改、练、评 一、 合金与金属材料 1、 合金的定义: 2、 合金的性能: 3、 金属材料的分类: ﹙1﹚ 按组成分类:和 ﹙2﹚ 按冶金工业分:和 ﹙3﹚ 按密度分: 和 〈ρ>4.5〉 4、 铜合金: ﹙1﹚ 在我国,使用最早的合金是 ﹙2﹚ 常见的铜合金 、 、 5、 钢: ﹙1﹚ 目前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合金是 ,根据其化学成分可分为 和 。 6、 铝合金 铝合金广泛应用于运输、建筑、轻工、化工、仪表、机械等部门,以及包装和家用器具等方面。如今,铝合金已成为第二大金属,其产量仅次于钢铁而超过其他有色金属的总和。铝中添加合金元素的首要目的是提高在不同条件下的机械强度,并保持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塑性、韧性与抗腐蚀性。 〔归类思考〕 1、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合金的是( ) A.硬铝 B.黄铜 C.钢铁 D.水银 2、 下列四种金属中熔点最低、硬度最小的是( ) A.钠 B.镁 C.铝 D.铁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B.我国流通的硬币材质是金属单质 C.广东正在打捞的明代沉船上存在大量铝制餐具 D.镁合金的硬度和强度均高于纯美 4、 目前,我国大飞机生产项目已正式上马。用于飞机制造业的重要材料是( ) A.镁铝合金 B.铜锡合金 C.硅铝合金 D.不锈钢 1、 电解法实例:; 2、 热还原法实例: ; 3、 热分解法实例:2HgO 2Hg + O 2↑; 2Ag 2O 4Ag + O 2↑ 热分解法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汇总

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2.在物理性质上金属有哪些共性?(常温下除汞外均为晶体,有金属光泽,是热、电的良导体,大多有良好的延展性。)3.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钠与氧气反应-常温:4Na + O2 == 2Na2O加热:2Na + O2△Na2O2; ②铝与氧气反应: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2 == 2Al2O3 加热铝箔时,由于外层氧化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熔化的液态铝并不滴落。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加热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熔化的液态铝并也不滴落。 ③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2点燃 Fe3O4(Fe2O3·FeO) (2)金属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2Na + 2H2O == 2NaOH + H2↑;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 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 红。 ②铝与水反应:加热时微弱反应 ③铁与水反应: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2O(g) 高温Fe3O4 + 4H2↑。 (3)金属与酸的反应①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2↑,Na放入稀盐酸中,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 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中Na是不可能过量的。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②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 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时放出氢气。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加热时,与强氧化性反应,但无氢气 放出。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有氢气放出。 (4)某些金属与碱反应:和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2O == 2NaAlO2 + 3H2↑。 (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①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 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 2Na + CuSO4 + 2H2O == Cu(OH)2↓+ Na2SO4 + H2↑。 ②铝与盐的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4、AgNO3等溶液中的金属。 ③铁与某些盐反应:如Fe + CuSO4 == Cu + FeSO4 , Fe +2 FeCl3 == 3FeCl2等。 4.金属的氧化物 (1)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云南省曲靖市高中化学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3.2铁的重要化合物评课稿新人教版

铝的重要化合物 今天我听了老师的《铝的重要化合物》的一节示范课,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纵观教学的全过程,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提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李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是以一种和蔼可亲的自然大方的姿态和学生互动互教。亲和力比较好。一堂课听下来,我被李老师过硬的业务素质。新旧知识的恰当联系所折服。无论是精炼的板书还是熟练的电脑操作,或者从谈定的教态,都看得出李老师是一位业务水平较高的好老师。在教学刚开始,李老师用复习铝与强酸和强碱的方式引入新课,并让学生上黑板写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我想李老师这是为摸清学生的知识情况,为他后面应如何施展教学做决定。我认为这是一个优秀教师第一次和陌生学生上好一节的前提。在学生完成书写后还给予热烈的掌声作表扬,这样会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激情和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为后来学生能与自己好好配合播下了友好的种子。 二.教学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李老师的课教学目标明确,知识全面到位。首先他带领学生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物理性质以及化学性质从而理解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氧化铝两性的探究实验,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通过制备氢氧化铝的实验及氢氧化铝的两性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了类比思想和合作的精神。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方面,通过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知道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通过一系列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实验在化学科学研究领域中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合理 由于本节内容是普通高中《化学1》(必修)第三章《金属的重要化合物》第二课时,属于元素化合物内容。元素化合物作为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是学生了解多彩世界,体会化学魅力的主要途径。故,李老师通过铝与强酸和强碱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带着学生一起总结出铝与强酸反应生成Al3+,与强碱反应生AlO2_.从而为后面的总结打下基础,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要学会总结归纳。由铝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铝引入铝的化合物。氧化铝,在讲铝的氧化物的物理性质时是从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解释氧化铝与水不会反应且不溶于水,从铝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是融化而不滴落是因为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氧化铝包裹在铝的外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性质归纳总结

常见金属及其化合物重要化学性质归纳总结(2016.10.20) 一、金属单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与Cl2:分别写出Na、Mg、Al、Fe、Cu与Cl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O2:分别写出Na、Mg、Al、Fe、Cu与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与S:分别写出Na、Al、Fe、Cu与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①Na与O2加热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Mg与N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Fe与Br2、I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与水反应: 分别写出Na、Mg、Fe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与酸反应 ①与非氧化性酸 分别写出Na、Mg、Al、Fe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②与强氧化性酸: 分别写出Al、Fe(少量、过量)与稀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分别写出Cu与稀HNO3、浓HNO3、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常温下,Al、Fe与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 4.与盐溶液反应: 分别写出Na、Mg、Al、Fe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Fe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 特殊反应 ①Mg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l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Al与强碱溶液(如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金属的冶炼 分别写出Na、Mg、Al、Fe的工业冶炼的化学方程式: 二、金属氧化物 1.与水 ①分别写出K2O、CaO、Na2O2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Al2O3、FeO、Fe2O3、Fe3O4、CuO (填“能”或“不能”)与水反应直接生成相应的氢氧化物。 2.与酸: 分别写出Na2O、MgO、Al2O3、FeO、Fe2O3、Fe3O4、CuO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特殊反应特别记: ①分别写出Na2O2与水、盐酸、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写出Al2O3溶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分别写出FeO溶于稀硝酸,Fe2O3溶于HI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整理和计算方法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氧气反应(钠、镁、铝) 二、金属与水反应(钠与水、铁与水) 三、铝与氢氧化钠反应;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一、氧化物(MgO、CuO、Fe2O3、Al2O3) 二、氢氧化物(Fe(OH)3、Fe(OH)2、Al(OH)3、) 三、盐(NaCO3与NaHCO3、Fe3+的氧化性) 四、焰色反应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一、常见合金的重要应用(铜合金、钢) 二、正确选用金属材料。 一、钠及重要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1、(1)与氧气反应:4Na+O2=2Na2O 2Na+O2Na2O2 (淡黄色) (2)钠与水的反应:2Na+2H2O====2NaOH+H2↑ 2、氧化钠与过氧化钠: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2Na2O2+2H2O====4NaOH+O2↑2Na2O2+2CO2====2Na2CO3+O2↑ 3、(1)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在水中的溶解性:Na2CO3〉NaHCO3 (2)受热分解(碳酸钠较稳定,碳酸氢钠受热不稳定:)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3)与盐酸反应: Na2CO3 + 2HCl = 2NaCl + CO2↑ + H2O NaHCO3 + HCl = NaCl + CO2↑+ H2O [例题] 例1、用1L1.0mol/LNaOH溶液吸收0.8molCO2,所以溶液中的CO32-,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 分析提示:Na+在反应后转化为Na2CO3及NaHCO3这两种形式的物质,C原子在反应后进入CO32-及HCO3-中,设=xmol=ymol,据Na+守恒有:2x+y=1.0mol/L×1L据C 守恒有:x+y=0.8mol 答案:1:3 例2200℃时,11.6g CO2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与足量的Na2O2充分反应,反应后固体的

【课堂笔记】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课堂笔记】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钠Na 1、单质钠的物理性质:钠质软、银白色、熔点低、密度比水的小但比煤油的大。 2、单质钠的化学性质: ①钠与O2 反应 常温下:4Na + Q = 2Na2O (新切开的钠放在空气中容易变暗) 加热时:2Na + O2== Na2O2 (钠先熔化后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 成淡黄色固体Na2O2。) Na2O2中氧元素为一1价,Na?。?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2Na2O2 + 2H?O=4NaOH+ O2 f 2Na?O2 + 2CQ= 2Ns t CQ + O? N&O2是呼吸面具、潜水艇的供氧剂,Na z O?具有强氧化性能漂白。 ②钠与H2O 反应 2Na+ 2H z O= 2NaOH+ H2 f 离子方程式:2Na+ + 2H2O=2Na+ + 2OH_ +威f (注意配平) 实验现象:“浮实验现象:“浮——钠密度比水小;游——生成氢气;响——反应剧烈; 熔一一钠熔点低;红一一生成的NaOH遇酚酞变红”。 ③钠与盐溶液反应 如钠与CuSQ溶液反应,应该先是钠与巴0反应生成NaOH与f,再和

CuSO4 溶液反应,有关化学方程式: 2Na+ 2H2O= 2NaOH+ H2 f CuSQ + 2NaOH= Cu(OH)J+ Na2SQ 总的方程式:2Na + 2H2Q+ CuSQ= Cu(QH)J + Na z SQ + H2 f 实验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有气泡放出 K、Ca Na三种单质与盐溶液反应时,先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碱再和盐溶液反应 ④钠与酸反应: 2Na + 2HCl= 2NaC+ H2 f (反应剧烈) 离子方程式:2Na + 2H+ = 2Na + +巴f 3、钠的存在:以化合态存在。 4、钠的保存:保存在煤油或石蜡中。 5、钠在空气中的变化过程:Na —Na2Q —NaQH —Na z CQ宀 N&CQ I0H2Q (结晶)—N&CQ(风化),最终得到是一种白色粉末。一小块钠置露在空气中的现象:银白色的钠很快变暗(生成Na2Q),跟着变成白色固体(NaQH),然后在固体表面出现小液滴(NaQH易潮解),最终变成白色粉未(最终产物是Na2CQ3)。 二、铝Al 1、单质铝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密度小(属轻金属)、硬度小、熔沸点低。 2、单质铝的化学性质 ①铝与。2反应:常温下铝能与。2反应生成致密氧化膜,保护内层金

人教版高一化学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总结

金属及其化合物 1.金属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特点 (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易失去最外层电子。) 2.在物理性质上金属有哪些共性?(常温下除汞外均为晶体,有金属光泽,是热、电的良导体,大多有良好的延展性。) 3.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①钠与氧气反应---常温:4Na + O 2== 2Na 2 O加热:2Na + O 2 △ Na 2 O 2 ; 所以Na应保存在煤油中 ②铝与氧气反应:通常与氧气易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起保护作用 4Al + 3O 2 == 2Al 2 O 3 加热铝箔时,由于外层氧化膜的熔点比铝的熔点高,故熔化的液 态铝并不滴落。除去氧化膜的铝箔加热很快生成新的氧化膜,熔化的液态铝并也不滴落。 ③铁与氧气反应:3Fe + 2O 2点燃 Fe 3 O 4 (Fe 2 O 3 ·FeO) (2)金属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2Na + 2H 2O == 2NaOH + H 2 ↑;实验现象:钠浮在水 面 上,熔成小球,在水面上游动,有哧哧的声音,最后消失,在反应 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 ②铝与水反应:加热时微弱反应 ③铁与水反应:高温与水蒸气反应3Fe + 4H 2O(g) 高温 Fe 3 O 4 + 4H 2 ↑。 (3)金属与酸的反应①钠与酸反应:如2Na + 2HCl == 2NaCl + H 2 ↑,Na放入稀盐酸中, 是先与酸反应,酸不足再与水反应。因此Na放入到酸中Na是不 可能过量的。比钠与水的反应剧烈多。 ②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如浓硫酸和浓硝酸在常温下,使铝发生 钝化现象;加热时,能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反应 时放出氢气。 ③与酸反应:强氧化性酸:常温下浓硫酸和浓硝酸使铁钝化。加热时, 与强氧化性反应,但无氢气放出。非强氧化性酸:铁与酸反应 有氢气放出。 (4)某些金属与碱反应:和强碱溶液反应:2Al + 2NaOH + 2H 2O == 2NaAlO 2 + 3H 2 ↑。 (5)金属与盐溶液反应:①钠与盐的溶液反应:钠不能置换出溶液中的金属,钠是直接 与水反应。反应后的碱再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反应。如钠投入 到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式: 2Na + CuSO 4 + 2H 2 O == Cu(OH) 2 ↓+ Na 2 SO 4 + H 2 ↑。 ②铝与盐的溶液反应:如能置换出CuSO 4、AgNO 3 等溶液中的金属。 ③铁与某些盐反应:如Fe + CuSO 4 == Cu + FeSO 4 , Fe +2 FeCl 3 == 3FeCl 2 等。 4.金属的氧化物

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点

专题五重要的金属及其化合物 温馨提示:同学们要注意保存,认真看啊! 考点盘查 一、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性质 顺序 比较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原子的失去电子能力 (还原性) (强)→(弱) 阳离子的得电子能力 (氧化性) (弱)→(强) 与氧气反应常温下易被氧 气(保存在煤 油中) 常温下被氧 化形成保护 膜 加热时被氧化不被氧化 与水反应与冷水剧烈反 应 与热水反应 高温下与水蒸气 生成氢气和氧化 物 不反应生成氢气和对应的氢氧化物 与酸反应非氧化性酸从酸中把氢置换出来,生成氢气和盐不反应 强氧化性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放氢气) 发生复杂氧 化还原反应 只与王水反应 与盐溶液反应先与水反应, 生成的碱再与 盐反应 排在前面的金属把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氧化物与水反应迅速反应缓慢不能与水直接反应 氢氧化物热稳定性受热不分解受热后分解 常用冶炼方法电解熔融态化合物热还原法热分解法— 二、过氧化物——Na2O2、H2O2 1. 有关反应 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2H2O22H2O+O2↑2Fe3++H2O2+2H+=2Fe3++2H2O 2. 注意问题 (1)O2 2-为18电子的粒子,Na 2 O2为含非极性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Na2O2中n(阳离子): n(阴离子)=2:1(即n(Na+):n(O2 2-)=2:1). (2)符合H2m (CO) n通式的物质m g在足量O2中充分燃烧后,产物与Na2O2充分反应后固 体增重均为m g;不足量的Na2O2与CO2、H2O混合气体反应的计算中,先考虑Na2O2与CO2反 应,CO2反应完后,再考虑与H2O的反应。 (3)实验中Na2O2一般充当供氧剂(与H2O、CO2反应)、氧化剂、漂白剂。 (4)H2O2被还原后的产物为水,所以H2O2成为绿色化学中的一种氧化剂、漂白剂。 (5)无机推断题中与Na2O2反应的对象一般为H2O、CO2 (SO2)。 三、“铝三角”中的转化关系 1. “铝三角”中的转化关系。 注意:(1)Al(OH) 3不溶于氨水. (2)Al(OH) 3与酸反应时相当于三元弱碱,与碱反应时相当 于一元弱酸。 (3)制备Al(OH) 3常用的三种方法:Al3++3NH3·H2O=Al(OH) 3↓+3NH 4 +;2AlO 2 -+3H 2 O+CO2 =2Al(OH) 3 ↓+CO2 3 -;3Al3++3AlO 2 -+6H 2 O=4 Al(OH) 3 ↓。 2. 有关含铝化合物的图像问题 图像(I):向AlCl3溶液中逐滴滴加NaOH溶液至过 量。现象:开始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溶解。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A段:Al3++3OH—=Al(OH) 3 ↓ AB段:Al(OH) 3 +OH—=AlO 2 -+2H 2 O 图像(II):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AlCl3溶液至过 量。 现象:开始无沉淀产生,后来产生白色沉淀,最后沉 淀不溶解。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A段:Al3++4OH—=AlO 2 -+2H 2 O AB段:Al3++3 AlO 2 -+2H 2 O=4Al(OH) 3 ↓ 图像(III):向NaAlO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 现象:开始产生白色沉淀,后来白色沉淀溶解。 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A段:AlO 2 -+H++H 2 O=Al(OH) 3 ↓AB段:Al(OH) 3 +3H+=Al3++3H2O 图像(IV):向盐酸中逐滴加入NaAlO2溶液至过量。 MnO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