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学地理经典教学案例.pdf

合集下载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6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6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6篇案例1:气候类型及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及其分布。

2. 掌握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3. 能够运用气候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气候类型的划分: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寒带气候。

2.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植被茂盛。

- 热带草原气候:高温干湿季分明,草原植被为主。

- 热带沙漠气候:高温干燥,沙漠植被为主。

- 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多雨。

-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 寒带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少。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讨论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引导学生关注气候类型及其特点。

2. 讲解气候类型的划分和特点,结合地图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3. 运用气候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为什么夏天南方比北方热等。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案例2:中国的地理特点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

2. 掌握中国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能够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地理现象。

教学内容1. 中国的地理位置:东经73°26'至135°05',北纬18°10'至53°33'。

2. 地形地貌:山地、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3. 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4. 主要河流: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辽河。

5. 主要湖泊: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纳木错。

教学活动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

2. 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结合地图和图片展示主要河流、湖泊的分布及其特点。

3. 运用地理知识解释中国地理现象,如为什么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等。

4.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记忆。

案例3:地球的运动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2. 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及产生的地理现象。

初中地理优秀课例设计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课例设计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课例设计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八年级教材:《初中地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培养学生分析气候类型分布图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教学重点:1. 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2.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阅读和分析。

教学难点:1. 气候类型分布图的阅读和分析。

2. 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教学准备:1. 气候类型分布图。

2.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5分钟)1. 利用PPT课件展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世界上的主要气候类型吗?它们分别分布在哪里?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2. 通过PPT课件展示各种气候类型的典型地区,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气候类型的分布。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气候类型分布图,回答相关问题。

2. 教师点评答案,解析错误原因。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2. 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气候类型的短文,内容包括气候类型的特点、分布地区及原因等。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气候类型分布图,讲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及分布,使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的气候类型。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

初中地理优秀教学案例一、教学背景1.1 课程标准依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1.2 学情分析初中生对地理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但地理知识基础薄弱,对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有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3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地理标本、地图、教学课件等。

二、教学目标2.1 知识与技能1. 掌握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基础知识。

2. 学会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2.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地图、标本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爱环境、珍惜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内容3.1 教学重点1. 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基础知识。

2. 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2 教学难点1. 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 地理知识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特征,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4.2 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地图等,自主学习我国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河流、资源等地理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3 课堂讲解1. 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2. 通过示例、案例等,讲解地理现象和地理概念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4 实践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地理标本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开展地理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共5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共5篇)

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共5篇)第一篇:初中地理教学案例初中地理教学案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水资源是宝贵的资源,知道我国所面临的水资源危机,并分析原因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点、影响及对策教学难点: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原因学法指导: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讲述导入水,孕育和维持着地球上的全部生命。

正因为有了水,地球才成为茫茫宇宙中唯一的生命绿洲。

同时,水对工农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被喻为农业的命脉、工业的血液。

如果没有水,就不会有生命,也不会有人类社会的一切。

因此,在一些地区,尤其是干旱地区,大有“黄金诚可贵,珠宝价更高,若为淡水故,两者皆可抛”的味道。

二、导学精讲(一)学生自学课本61—63页“水资源与生产生活”部分,思考:1.水资源的概念是什么?它在地球上的存在形式主要是哪几种?我们生活中直接利用的是哪些水?2.联系实际,说说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什么?(二)知识精讲1.呈现课本图3.6“地球上的水”,讲述水资源的存在形式以直接利用的水资源形式。

2.呈现资料:2002年12月12日,联合国郑重宣布:2003年为“国际淡水年”在我们刚刚进入的这个新世纪,水资源的短缺问题将越来越严重。

有专家预言,水资源短缺将成为人类21世纪面临的最严重的资源问题。

水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 自然因素:世界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因素:人口的迅速增长;生态遭到破坏,导致陆地淡水的减少;水资源被污染,造成水质量下降;管理不当,导致水资源浪费严重。

(图片展示,补充说明水资源危机问题)3.我国的水资源现状(过渡问题)(一)阅读课本64—66页“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思考: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是什么?2.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分布不均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其形成原因是什么?3.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不均,有什么影响? 4.说说解决我国水资源现状的措施。

初中地理优秀课例集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课例集教案

初中地理优秀课例集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地图和资料,学生能够说出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理解我国领土范围,以及记住我国的面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析图的能力,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我国地理位置的特点,并进一步学会分析与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地理位置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地名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地图、课件、教学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让学生朗读并思考:我们国家的地理位置在哪里?有哪些特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了解我国的领土范围和面积。

2.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课堂讨论1. 让学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发现,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实践操作1. 让学生在地图上量算我国东西两端的经度差、时区差,南北两端的纬度差。

2. 学生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导入新课。

二、课堂讨论1. 让学生通过地图和资料,分析我国的地理位置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2.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案例分析1. 让学生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2. 学生分析,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课堂讨论的表现、实践操作的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初中地理教案案例

初中地理教案案例

初中地理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实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2. 教学难点:气候类型分布的原因和规律。

三、教学方法1. 地图观察法:通过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情况。

2. 实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地区的气候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气候类型分布的原因和规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各地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激发学生学习气候知识的兴趣。

2. 地图观察:让学生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找出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区域,并初步了解其特点。

3. 实例分析:选择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地区,分析其气候特点,让学生深入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

4.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气候类型分布的原因和规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总结提升: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总结气候类型分布的原因和规律,强化学生对气候知识的理解。

6.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气候类型分布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地图观察、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特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

《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杰出教学案例(一等奖)

《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杰出教学案例(一等奖)

《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杰出教学案例(一等奖)地理课程思政教育的杰出教学案例(一等奖)案例介绍本案例描述了一位地理教师在思政教育方面取得的杰出成果,以及他的教学案例获得一等奖的原因。

案例背景该教师在一所中学担任地理教师多年,深知地理课程与思政教育的紧密联系。

他意识到通过地理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

案例内容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思政教育,采用了以下几个杰出的教学策略和案例:1. 创设情境:他在教学中创设了各种情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地理问题来思考社会现象和国家发展战略。

例如,通过讨论一带一路倡议,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国际合作和发展战略,并产生对国家发展的思考。

2. 多媒体辅助:该教师善于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地理现象和事件,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通过观看短片和新闻报道,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国内外的社会问题和环境挑战。

3. 实地考察:他经常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理知识和社会现象。

例如,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农田灌溉系统,让学生了解农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4. 学术竞赛:该教师鼓励学生参加地理学术竞赛,并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地理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竞赛,学生能够不断提升地理知识水平,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案例影响该教师的教学案例获得一等奖,得到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这个案例在地理教育领域有着积极的影响,激励了更多地理教师注重思政教育,提升教学质量。

结论地理课程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思想政治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本案例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到该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注重思政教育的杰出实践,为其他教师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希望更多的教师能够关注思政教育,将地理课程打造成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有效平台。

地理教学实践案例(3篇)

地理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地理学科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地理教学不仅需要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本案例以某中学地理课堂为背景,通过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将地理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我国地形、气候、河流、资源等方面的特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国家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幅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2. 新课讲授(1)地形地貌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地形地貌的图片,结合实际案例,讲解我国地形特点,如:山脉的走向、河流的流向等。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气候、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2)气候教师展示我国气候分布图,讲解我国气候类型、气候特点及成因。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气候对农业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影响。

(3)河流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主要河流的图片,讲解河流的流向、流域面积、水资源等特点。

同时,引导学生分析河流对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资源教师展示我国资源分布图,讲解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开发利用情况。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资源对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影响。

3. 课堂活动(1)小组讨论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各小组结合所学知识,讨论以下问题:①我国地形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②我国气候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③我国河流对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④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2)案例分析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如: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等,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图在手,天下我有
背景介绍
首先,当今应试教育的制度导致了学生的地理学习态度不端正,初中只要最后通过
统一考试即可,根本就不作为考试科目,更有一部分地区并不进行地理考试,只在初一
的时候学习一年,而到初三时学科多、知识多,许多学生已经忘记了所学过的地理知识,然而到了高中,学校又会开设地理教学,这使得学生的知识积累出现了断代,学生的基
础知识就会非常不牢靠。

而且大部分学生对地理课非常不重视,再加课时的不足,就造
成了学生的地理知识贫乏,进而形成对地理教育的新一轮冲击。

其次,学生对地理学科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单纯地认为地理学习就是记住一些城
市或者国家等一些地理事象的名称,错误地认为在实际生活中意义不大,并且他们不了
解现代地理学科中的许多问题其实都是与每个人和整个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的。

最后,学生对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以及在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或多或少的问题缺少
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以教师注入式的教授方式为主,确实令学生
乏味。

这些问题直接导致了学生缺乏对地理学科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失去了对地理学习
的兴趣,然后影响了地理课堂活动教学的顺利进行。

为了让学生对地理感兴趣并把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对他们讲解《地图》这一节时,我决定要让他们从这里开始喜欢上地理课堂。

案例描述
上课以后我说:?同学们,假期外出旅游的时候,除了带好必要的生活用品外,还
有一件东西是必须要带,或者到了旅游景区必须要买的,因为它可以帮助你顺利而快乐
的旅游。

猜猜是什么??说完以后学生们说什么的都有,有的说指南针,有的说雨伞,
竟然有一个人说零食。

这是我看到罗泽胤想说又不敢说,就把他叫起来鼓励他说,?没事,大胆说吧,错了也没关系。

?
?我,我觉得是地图。

?
?同学们听到他说什么了吗,没错,就是地图,地图可以是我们足不出户就了解中
国,了解世界,甚至了解整个宇宙。

?
听了我的话,学生们都很惊奇,觉得我是在说大话,于是我趁热打铁,展示了几幅
地图,顺序依次是宇宙图——银河系图——太阳系图——世界地图——中国地图——保
定市望都县航拍图,通过这几幅地图让大家不仅了解了自己现在所处的位臵,更是拓宽
了自己的思维,认识到自己生活的地球是多么的渺小,还有更加广阔的世界等着他们去
发现。

趁热打铁,我让他们在最后一幅保定市望都县航拍图上去找自己熟悉的地方,例
如自己的家、学校、医院等。

看着这幅图,大家都热烈的讨论寻找,这一个发现了学校,那一个发现了自己的家……在大家找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我说,
?同学们,地图神奇不神奇??
?神奇!!!?
?正所谓一图在手,天下我有,那么大家想不想自己制作一幅地图??
?想!!!?
?那么咱们先来学习一下制作地图的三件‘法宝’吧。

第一个是比例尺,也就是表
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第二个是地图上的方向,在地图上应该怎样辨别方
向呢,通常是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第三个是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有文字说明的地理事物名称。

?
由于刚才同学们见识到了地图的?神通广大?,而且都迫不及待的想制作一幅属于自己的地图,所以在这节课剩下的时间里我讲的关于地图制作的方法和一些需要注意的
地方大家都听得聚精会神,一些原来爱走神的同学也积极参与了进来,在这一节课快下
课的时候,我留下了课下作业,?希望大家下课以后可以画一幅咱们校园的地图,明天
咱们来比一比谁画的最准确,最漂亮。

?
第二天作业收上来一看,发现大家都很棒,而且其中还有一部分的同学预习了下节
课的内容,应用了等高线的知识来描绘学校的假山,虽然对等高线的取值有一些错误,
但这种精神令我很感动。

这也说明了学生的兴趣大小对于一节课成功与否有着巨大的作用。

案例反思
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感受过程和经历,所以教
师应对每一节课的内容都作精心准备和认真备课,再对学生认真指导。

最好提前给学生
布臵任务去查找相关的资料,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才有话可说。

更要给学生精心指导,提
供更多的教学信息,确保让学生使用已有经验参与到课堂活动教学当中。

而且教师要指导与鼓励学生主动地去参与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

创设操作情境,以培养学生自主操作
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创设交流情境,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

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去探究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

学生
对问题的确认是去探究的起点,在问题确认后,开始对问题结果进行一系列的猜测预测
等等,进而自然形成了?探究式?的学习。

为了能让学生在地理课堂活动教学中能做到想说、能说、会说,教师就必须要精心
准备并且要对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提示与鼓励,这样学生才能感到有趣,才会有兴趣去
学习去探究,才会积极参与进去,这样的一堂课才算成功。

案例附件
宇宙图
银河系图
太阳系图世界地图
中国地图望都县航拍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