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选型设计规范
中国压缩机标准

中国压缩机标准
中国压缩机标准是指中国制定的关于压缩机的一系列技术规范和标准。
这些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分类和定义:对压缩机的类型、结构和工作原理进行分类和定义,为压缩机的设计、制造和使用提供基础。
2. 技术要求:规定了压缩机的性能指标、安全要求、环境要求、噪声要求等,以确保压缩机的质量和可靠性。
3. 试验方法:制定了压缩机的试验方法和标准,以验证压缩机的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要求。
4.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规定了压缩机的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要求,以确保压缩机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和可靠性。
5. 安装和使用:提供了压缩机的安装和使用指南,以确保压缩机的正确安装和使用,避免出现故障和事故。
中国压缩机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提高中国压缩机行业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压缩机行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也有助于保障消费者的权益,提高压缩机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压缩机电机接线座壳体设计标准

压缩机电机接线座壳体设计标准压缩机电机接线座壳体的设计标准会涉及到多个方面,以确保其功能性、安全性和耐用性。
以下是一些基本的设计标准:材料选择:应选择具有优良电气性能、机械强度和耐高温性能的材料,如热固性塑料或金属。
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以防止电气短路。
如使用金属材料,应确保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以防止腐蚀。
尺寸和形状:接线座的尺寸应与压缩机电机的接线规格相匹配。
壳体形状应便于安装、拆卸和维护。
应有足够的空间容纳电线和连接件,同时允许适当的弯曲半径以避免电线过度拉伸或损坏。
防护等级:接线座壳体应提供适当的防护等级(如IP等级),以防止灰尘、水分和其他污染物进入。
防护等级的选择应根据压缩机的使用环境和要求来确定。
电气安全:接线座应设计有适当的绝缘距离和爬电距离,以防止电气击穿。
应提供接地连接点,以确保电气系统的安全接地。
接线端子应有明确的标识,以便于正确接线。
机械强度:接线座壳体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以承受安装、使用和维护过程中的应力和振动。
固定装置(如螺丝、卡扣等)应牢固可靠,以防止接线座松动或脱落。
热设计:接线座壳体应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以防止过热导致的电气故障或材料退化。
在必要时,可以设计散热片或风扇等辅助散热装置。
环境适应性:接线座壳体的设计应考虑到使用环境的极端条件,如温度、湿度、海拔等。
对于户外使用的压缩机,接线座还应具有耐紫外线老化和抗化学腐蚀的能力。
符合标准和法规:接线座壳体的设计应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如IEC、UL、CSA等。
应遵循当地的电气安全法规和建筑规范。
请注意,这些标准是一般的指导原则,实际设计可能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制造商的规范和行业标准进行调整。
空气压缩机技术规范标准详

空气压缩机技术规范标准详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 6430-2002代替JB/T6430-1992一般用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2002-12-27发布 2003-04-01实施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一般用喷油螺杆空气压缩机(以下简称“螺杆空压机”)的术语和定义、符号、基本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及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驱动电动机功率为2.2kW-630kW、额定排气压力为0.7(0.8)Mpa、1.0Mpa和1.25Mpa的一般用固定及其改装的移动螺杆空压机。
额定排气压力不大于1.4Mpa的其他螺杆空压机亦可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50-1998 钢制压力容器GB 151-1999 管壳式换热器GB/T 3853-1998 容积式压缩机验收试验(eqv ISO 1217∶1996)GB/T 4975-1995 容积式压缩机术语总则(eqv ISO 3857∶1977)GB/T 4980-1985 容积式压缩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工程法GB/T 5330-1985 工业用金属丝编织方孔筛网(eqv ISO 4783-2∶1981)GB/T 6075.1-1999 在非旋转部件上测量和评价机器的机械振动第1部分:总则(idt ISO1816-1∶1995)GB/T 6388-19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7022-1986 容积式压缩机噪声声功率级的测定-简易法GB/T 8539-2000 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质量检验的一般规定(eqv ISO 6336-5∶1996)GB/T 12243-1989 弹簧直接载荷式安全阀GB/T 13306-1991 标牌GB/T 13384-1992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JB/T 2589-1999 容积式压缩机型号编制方法JB/T 3771-1992 移动式压缩机底盘技术条件JB/T 6431-1992 容积式压缩机用灰铸铁件技术条件JB/T 6908-1993 容积式压缩机锻件技术条件JB/T 7662-1995 容积式压缩机术语回转压缩机JB 8524-1997 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安全要求(neq ASME B 19.1-1990)JB/T 9104-1999 容积式压缩机用球墨铸铁件技术条件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3术语和定义、符号GB/T 4975-1995及JB/T 7662-1995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符号适用于本标准。
压缩机厂房建筑规范HGT 20673-2005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行 业 标 准 Ha
H G/ T 2 0 6 7 3 -2 0 0 5
压缩机厂房建筑设计规定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s t r u c t u r a l d e s i g n o f c o m p r e s s i o n h o u s e
网
91
标准 编号
HG/ T 2 1 5 3 2 - 2 0 0 5 H G/ T 2 1 5 3 3 - 2 0 0 5
标
准
名
称
被代替 标准编 号
HG 2 1 5 3 2- 1 9 9 5 HG 2 1 5 3 3 - 1 9 9 5 HG 2 1 5 3 4 - 1 9 9 5 HG 2 1 5 3 5 -1 9 9 5
HG/ T 2 1 6 2 4 -1 9 9 0
1 0 0
1 - 8 5型 风 机 逆 流 式 冷 却 塔 通 用 图 HG/ T 2 1 6 2 5 -1 9 9 1 ( 单格) 1 . 8 5型 风机 逆 流 式 冷 却 塔 通 用 图 HG/ T 2 1 6 2 6 -1 9 9 1 〔 双 格)
HG/ T 2 1 5 2 3 - 2 0 0 5 HG/ T 21 5 2 4 - 2 0 0 5
水平 吊盖带 颈平焊 法兰 人孔 水平 吊盖带 颈对焊 法兰 人孔
8 4 8 5 8 6 8 7
8吕
HG/ T 2 1 5 2 5 - - 2 0 0 5 常压 旋柄快 开人孔 HG/ T 2 1 5 2 6 -2 0 0 5 椭圆 形回转 盖快开 人孔 HG/ T 2 1 5 2 7 -2 0 0 5 回转拱 盖快 开人孔
汽车空调压缩机标准

汽车空调压缩机标准汽车空调压缩机是汽车空调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着汽车空调系统的制冷效果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汽车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舒适体验,制定了一系列的汽车空调压缩机标准,以规范其设计、制造和使用。
首先,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要求,汽车空调压缩机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具有一定的制冷量和制热量,能够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可靠性。
2. 结构设计,汽车空调压缩机的结构设计应合理,能够有效降低噪音和振动,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能耗,同时具有便于安装和维修的特点。
3. 材料选用,汽车空调压缩机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耐磨损性,能够在高温、高压和恶劣环境下稳定工作。
4. 测试方法,针对汽车空调压缩机的性能和质量,制定了一系列的测试方法和标准,用于对其制冷量、制热量、能效比、噪音、振动等指标进行检测和评定。
其次,汽车空调压缩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整个汽车空调行业具有重要意义:1. 保障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可以有效提高汽车空调压缩机的质量水平,降低产品缺陷率,减少质量事故的发生,保障用户的安全和权益。
2. 促进行业发展,标准的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3. 提升企业形象,执行标准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产品竞争力,拓展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用户信赖和支持。
最后,作为汽车空调压缩机的生产厂家和使用者,我们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标准和规定,加强产品质量管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可靠的汽车空调产品和服务。
同时,也应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和修订工作,为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汽车空调压缩机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产品质量、促进行业发展和保障用户权益具有重要意义,希望各方能够共同努力,共同推动汽车空调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40-96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 GB50040-96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机械工业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7年1月1日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6]428号根据国家计委计综(1987)2390号文的要求,由机械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已经有关部门会审,现批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50040-96为强制性国家标准,自一九九七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原国家标准《动力机器基础设计规范》GBJ40-79同时废止。
本标准由机械工业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等工作由机械工业部设计研究院负责,出版发行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负责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一九九六年七月二十二日1 总则1.0.1 为了在动力机器基础设计中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确保工程质量,合理地选择有关动力参数和基础形式,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各种动力机器的基础设计:(1)活塞式压缩机;(2)汽轮机组和电机;(3)透平压缩机;(4)破碎机和磨机;(5)冲击机器(锻锤、落锤);(6)热模锻压力机;(7)金属切削机床。
1.0.3 动力机器基础设计时,除采用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基组foundation set动力机器基础和基础上的机器、附属设备、填土的总称。
2.1.2 当量荷载equivalent load为便于分析而采用的与作用于原振动系统的动荷载相当的静荷载。
2.1.3 框架式基础frame type foundation由顶层梁板、柱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4 墙式基础wall type foundation由顶板、纵横墙和底板连接而构成的基础。
2.1.5 地基刚度stiffness of subsoil地基抵抗变形的能力,其值为施加于地基上的力(力矩)与它引起的线变位(角变位)之比。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

压缩空气站设计规范GB50029一、引言:该标准适用于压缩空气站的设计与施工,目的是确保压缩空气站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系统的经济性。
二、设计基础:1.压缩空气站的设计应满足用户需求,并考虑生产工艺、环境要求、设备性能等因素。
2.设计中应考虑压缩机、冷干器、冷水机组等主要设备的选择和布置。
三、设计要求:1.压缩机的选用应符合性能要求,并考虑负荷率、停机间隔时间等因素。
2.设计中应考虑压缩机的震动和噪音控制措施。
3.压缩机房的通风与空气调节应符合相关标准。
4.冷干器的选用应根据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要求,确保气体的干燥度。
5.冷水机组的选用应满足制冷需求,并考虑系统的能耗。
四、工程施工:1.压缩空气站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安全规范,包括电气和机械设备的安装与调试要求。
2.施工过程中应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进行防腐蚀处理。
3.施工完成后,应进行设备的验收和试运行。
五、设备运行与维护:1.压缩空气站应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保养和系统的巡检,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2.设备的故障应及时处理,维修记录应及时更新并进行统计分析。
3.设备周围环境应保持清洁,防止灰尘和杂物对设备的影响。
4.运行记录应进行保存,并进行定期分析总结。
六、安全管理:1.设备的安全运行应符合相关安全法规和标准,包括压力容器的安全检查和管理。
2.设备运行过程中应进行监测和报警,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工作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3.应制定应急预案和灾害事故的应对措施,确保设备的应急停机和启动有效。
七、术语与定义:该标准列举了一些常用术语和定义,确保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理解。
螺杆压缩机国家标准

螺杆压缩机国家标准螺杆压缩机是一种常见的工业设备,广泛应用于空气压缩、制冷、石油化工、化肥、制药、食品等领域。
为了规范螺杆压缩机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我国制定了相关的国家标准,以下将对螺杆压缩机国家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螺杆压缩机国家标准涵盖了设备的基本要求。
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技术要求、安全要求、环境要求等。
标准规定了螺杆压缩机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材料选用、安全防护装置、环境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设备在各种工况下能够稳定可靠地运行。
其次,螺杆压缩机国家标准对设备的制造和检验也有详细规定。
标准要求制造商必须按照相关的工艺标准和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生产制造,保证设备的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和用户需求。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对螺杆压缩机进行出厂检验和验收检验的方法和标准,确保设备在交付和安装后能够正常使用。
此外,螺杆压缩机国家标准还对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
标准规定了螺杆压缩机的安装位置、基础、连接、调试等方面的要求,确保设备安装后能够安全、稳定地运行。
同时,标准还对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最后,螺杆压缩机国家标准还对设备的监督检验和报废提出了相关规定。
标准规定了对螺杆压缩机的定期检验和监督检验的方法和标准,保证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标准还规定了设备报废的条件和程序,确保设备在达到使用寿命或者出现严重故障时能够及时停止使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总的来说,螺杆压缩机国家标准是保障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重要依据,对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和维护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制造商、用户和监管部门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制造商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生产制造,用户应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备的安装、使用和维护,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设备的监督检验和管理,共同确保螺杆压缩机在各个环节都能够符合国家标准,保障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缩机选型设计规范
(发布日期:2008-07-21)
--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房间空调器选用定速R22/R407C/R410A制冷剂压缩机时的设计。
具体数值如与压缩机厂家提供的规格书有冲突部分,以相应的厂家提供的规格书为准。
其它制冷剂压缩机可参考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7725 房间空气调节器
GB 12021.3 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源效率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
QMG-J11.009 家用产品试验指引
QMG-J21.001 房间空气调节器
QMG-J80.004 零部件耐候性试验和评价方法
QMG-J81.001 包装运输试验评价方法
QMG-J81.004 振动运输试验方法
QMG-J82.001 异常噪声检测、判定方法
QMG-J82.007 房间空气调节器凝露试验判定方法
QMG-J82.014 分体式空调器非标安装评价方法
QMG-J84.001 产品可靠性评定导则
QMG-J84.002 产品可靠性试验室评定方法
QMG-J84.006 整机一般环境长期运行试验规范
QMG-J85.004 家用空调和类似用途产品安全标准
3设计要求
3.1 压缩机选用参考:
3.1.1 对于压机本体能力的挑选要根据冷媒种类、设计要求的能效比、所用系统的大小等综合来决定。
(例如要开发EER为3.4的R22冷媒35机,要选的压机本体能力约为3500W,如是R410A 机型则可按下浮5%来选取)
3.1.2 压缩机必须预留有接地螺丝孔(一般为M4)。
3.1.3 对于T1工况机型:在满足整机能效要求情况下尽量选用转子式压缩机,能效实在满足不了才
用涡旋式压缩机。
对于T3工况机型:尽量选用转子式压缩机,客户指定时才用活塞式压缩机。
3.2 使用标准:
3.2.1 过负荷工况下压缩机排气温度转子式不超过115℃,涡旋式、活塞式不超过125℃否则会造成
压缩机电机绕组绝缘老化以及冷冻油碳化,长期运行后电机绕组烧损。
3.2.2 高压腔压缩机在低负荷工况下(最小制冷)△T(=压缩机壳体底部温度-冷凝器中部温度)连
续运转时(包含除霜、除湿)温差在5℃以上,控制运转时在0℃以上,否则会造成压缩机润滑油稀释,润滑油失去机能,长期运行后,压缩机滑动部位磨损,最终不能运转。
3.2.3 低压腔压缩机:△T(=压缩机底部温度-压缩机回气温度)连续运转时(包含除霜、除湿)温
差在5℃以上。
控制运转时在0℃以上。
,否则也容易会造成压缩机润滑油稀释。
3.2.4 对于T1工况R22/R407C冷媒机型:压缩机的冷凝压力不得超过2.6MPa(使用温度线测试时,
冷凝器中部温度不超过62℃);对于T1工况R410A冷媒机型:压缩机的冷凝压力不得超过
4.15MPa(使用温度线测试时,冷凝器中部温度不超过64℃);对于T3工况R22冷媒机型:
压缩机的冷凝压力不得超过2.94MPa(使用温度线测试时,冷凝器中部温度不超过70℃)。
压缩比要控制在2-8的范围内。
3.2.5 制冷系统充氟量不得超出压缩机所规定的最大充氟量,在保证制冷系统能力的情况下,充氟量
越小越好;在充氟量超出压缩机所规定的最大充氟量的情况下,必须增加辅助储液器;需进行如下实验进行确认: A、室外-10℃以下的低温启动。
B、带视镜压缩机再不同工况下润滑油面及回液确认。
3.2.6 油面过低时可以在吸排气管路间增加润滑油分离回收装置。
3.2.7 压缩机运行每一循环5分钟以上(开2 分钟以上、关3分钟以上)。
3.2.8 新压缩机1000小时长期运行,并进行长期运行前后的能力对比,磨合完毕解剖分析压缩机据
报、柜机/工程机高落差/长配管实验,以及低温启动实验。
3.2.9 制冷系统配管设计时,排气管及回气管管径应对应于压缩机的管径,以尽量减少冷媒流动阻力;
压缩机及配管与不动的结构件的间隙应大于10mm,与可动的结构件间隙应大于20mm,配管与配管之间最小间隙为10mm。
3.2.10 压缩机运行电容必须按其规格书配置,并且其耐电压值不小于其规定值。
3.2.11 新压缩机确认实验项目,必须使用压力表进行压力监控,,用带视镜的压缩机来确认回油和回液3.2.12 回油回液确认的实验项目至少应包括标况:除霜5周期、-15度低温低压启动及连续运行、3
分钟开停5次,冻结(验证回液)。
4压缩机确认流程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美的家用空调国际事业部技术研发中心标准化室提出、归口和解释。
本标准由美的家用空调国际事业部研发中心主要负责起草。
本设计规范主要起草人:刘智勇。
本标准于2006年12月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人:缪雄伟。
本标准于2008年6月第二次修订,主要修订人:雷华翘。
压缩机选型设计规
范历次修订记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