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东地区性别歧视
亚洲的人权问题

亚洲的人权问题亚洲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多样的国际关系。
然而,亚洲也面临着一系列严峻的人权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社会不公、民主缺失、难民潮和妇女权益等各个方面。
首先,亚洲在人权问题上面临着社会不公的挑战。
社会不公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普遍存在。
贫富分化和社会阶层固化是主要问题之一。
富有的阶层在政治和经济领域享有更多的权力和机会,而贫困的人民则面临着贫困、失业和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
此外,种族和宗教歧视也是导致社会不公的原因之一。
例如,印度的种姓制度和缅甸的罗兴亚穆斯林问题等,都是导致社会不公的因素。
其次,亚洲国家的民主制度发展相对滞后。
在许多亚洲国家,言论和媒体自由受限,政府对反对派和异见人士采取打压措施。
这导致了公民社会和民主机制的退步。
例如,中国的言论审查和封锁互联网的做法引发了广泛关注。
此外,一些国家的选举制度也面临问题,存在选举舞弊和权力滥用的现象。
亚洲的人权状况需要更多民主机制的倡导和实施。
第三,亚洲国家也面临着难民潮的挑战。
尤其是中东地区的冲突导致了大量的难民涌入邻近国家。
例如,叙利亚内战导致数百万叙利亚难民逃往土耳其、黎巴嫩和约旦等国家。
这对这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造成了重大负担。
因此,国际社会需要共同努力,为亚洲国家提供支持和协助,解决难民问题。
最后,妇女权益也是亚洲面临的人权问题之一。
虽然在过去几十年里,亚洲国家在提高妇女地位和权益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隐性性别歧视和暴力问题。
例如,印度的强奸案和中国的性别差距仍然是亚洲妇女面临的现实问题。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妇女权益的保护力度,并提供平等的机会和资源。
总之,亚洲面临着一系列人权问题,包括社会不公、民主缺失、难民潮和妇女权益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到亚洲的社会发展,也对全球稳定和繁荣构成挑战。
国际社会应该关注亚洲的人权问题,加强合作和对话,共同推动人权和民主的发展。
只有这样,亚洲才能够实现真正的繁荣和进步。
跨文化中的刻板印象的例子(二)

跨文化中的刻板印象的例子(二)跨文化中的刻板印象的例子1. 亚洲女性的刻板印象•外貌刻板印象:在西方文化中,亚洲女性经常被描绘成娇小、柔弱、黝黑的外貌,这与西方女性常被描绘为高挑、苗条且白皙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性格刻板印象:亚洲女性常被认为内向、温顺、听话,缺乏自我主张和独立性。
这与西方女性的坚强、自主、自信形象形成对比。
•智力刻板印象:有时,亚洲女性被贴上“书呆子”的标签,认为她们只关注学习成绩,缺乏其他兴趣和能力。
2. 非洲人的刻板印象•野蛮与原始的刻板印象:非洲人常被描绘为野蛮、原始且落后的形象,这反映在他们的居住环境、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上。
这种刻板印象暗示着非洲人缺乏进步和现代化。
•贫困与饥饿的刻板印象:非洲国家的贫困问题和饥饿问题经常被用来描述整个非洲大陆。
这种刻板印象忽略了非洲国家的多样性和富有文化价值的贡献。
3. 中东人的刻板印象•恐怖主义的刻板印象:由于中东部分国家与恐怖主义事件有关,中东人经常被视为恐怖分子或潜在的恐怖主义威胁。
这种刻板印象忽略了大多数中东人民深刻的宗教和文化传统,以及他们对和平的渴望。
•女性压迫的刻板印象:部分中东国家的女性面临着性别歧视和限制,但这种现象被概括为整个中东地区普遍存在的问题。
这种刻板印象忽视了中东国家中,一些女性拥有教育和职业发展的机会,以及他们在社会和政治领域中的积极参与。
4. 西方人的刻板印象•自由和进步的刻板印象:在一些非西方国家,西方人经常被视为自由、开放、进步的代表。
然而,这种刻板印象忽略了西方国家内部的社会问题、政治分歧和文化挑战。
•自私和傲慢的刻板印象:西方人有时被视为自私和傲慢的形象,这被认为源自他们对其他文化和价值观的不尊重。
然而,这种刻板印象忽略了许多西方人民关注和参与社会公益、人权和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行为。
以上仅是一些常见的跨文化中的刻板印象的例子,这些刻板印象往往基于误解和不完全的信息,容易导致偏见和歧视。
为了建立更加包容和理解的社会,我们需要努力消除这些刻板印象,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相互尊重。
不同地域的性别歧视

不同地域的性别岐视人类社会是由男性和女性两种性别构成的,从新生儿降生之日起,就被周围人确定为男孩或女孩,这种性别的确定,反映了他或她本身的重要生理特性,也影响到他或她今后在社会中的角色认同和角色作用。
因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我们的性别,作为男性或女性,构成了我们社会认同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很多时候,人们却在有意或无意中维持着关于两种性别的错误的看法,性别歧视则成为其中争议最大、影响最深的一个观点。
在人们心中,重男轻女的观点根深蒂固,一直到现在仍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性别歧视是一种维护男性和女性之间的不平等的一种意识形态,主要是通过男女两性之间自然的、生理的差别的强调和夸大,来宣扬男性优越于女性的合理性。
这种主张人类的一半对另一半的偏见和压迫,却得到了大部分男性甚至还有许多女性的赞同,由此可见,性别歧视影响之深,伪装之精。
一、性别认同性与性别是我们的基本分类,也是我们最基本的社会认同。
从新生儿降临之时,人们便对其性别十分敏感,想知道究竟是女孩还是男孩,然后很快为孩子取一个男孩或女孩的名字,再会根据孩子的性别准备衣服和玩具等。
孩子一降生,亦会由于其性别不同而得到其父母或其他亲人们的不同对待,待孩子稍微长大,对其本身性别的认同的获得,主要是通过社会、家庭和学校的影响而实现的,具体地说是孩子通过观察他们父母的行为,并学习模仿其相同性别父母的行为,也即做出与自己相同性别父母的相符行为,从而获得性别的认同。
二、性别差异由于男女性别的不同,对人的行为的影响从出生到死亡都贯彻终身,它犹如空气存在一样存在与我们生命中的每时每处。
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生理差别、心理差别和社会差别三个方面。
而生理上的差异是最明显不过的了,如身高、体重等。
补过,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属于生理性的差别,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了相关理论的具体性质,如果说男性与女性之间的差别是取决于生理性的差别,那么也就承认了遗传的决定作用,社会环境则基本上没有意义。
如何看待中东的教育公平问题

如何看待中东的教育公平问题中东地区,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
然而,在教育领域,公平问题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
教育公平,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意味着无论一个人的出身、社会地位、性别、种族或经济状况如何,都应享有平等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
但在中东地区,现实情况却远非如此理想。
首先,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一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的中东国家,教育资源相对充足,学校设施较为完善,师资力量也相对雄厚。
然而,在一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学校的建筑破旧,教学设备简陋,甚至缺乏基本的教材和教具。
这使得那些生活在贫困地区的孩子,从一开始就处于教育的劣势地位。
其次,性别不平等在中东的教育领域中仍然存在。
尽管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所增加,但在某些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地方,女性仍然面临诸多限制。
家庭可能更倾向于让男孩接受教育,认为女孩的主要职责是照顾家庭。
这种性别偏见不仅剥夺了女孩接受教育的权利,也限制了她们未来的发展和选择。
再者,社会阶层的差异也导致了教育机会的不均等。
富裕家庭的孩子能够进入私立学校,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往往只能依赖于公立学校,而这些学校可能由于资源匮乏而无法提供良好的教育。
这种阶层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教育的不公平,使得贫困家庭的孩子难以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
此外,战乱和冲突也是中东地区教育公平面临的巨大挑战。
长期的动荡局势导致许多学校被摧毁,教育工作者被迫逃离,孩子们失去了安全的学习环境。
在战争期间,教育往往成为最先被牺牲的领域,孩子们的学业被迫中断,这对他们的未来产生了深远的负面影响。
要解决中东地区的教育公平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努力。
政府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这不仅包括资金的投入,用于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提供教材和教具等,还包括政策的支持,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教育公平的政策法规,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基本的教育。
社会对性别歧视的态度辩论辩题

社会对性别歧视的态度辩论辩题正方观点:性别歧视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并采取措施来消除它。
首先,性别歧视违反了人权和平等原则,违背了现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作为一个文明社会,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不应该因为性别而对人们进行歧视。
其次,性别歧视对个人和社会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在工作场所,性别歧视会导致女性无法获得公平的机会和待遇,影响其职业发展和生活质量。
在家庭中,性别歧视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和睦。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来消除性别歧视,推动社会朝着更加平等和公正的方向发展。
名人名句,女性的权利就是人权,人权就是女性的权利。
——希拉里·克林顿。
反方观点:性别歧视并不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只是一种社会现象,不能被夸大。
首先,性别歧视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生物差异和社会角色分工所导致的,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不可能完全消除。
其次,性别歧视并不是所有人都面临的问题,有些地区和群体对性别歧视的态度已经发生了改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权利得到了提升。
因此,我们不必过分强调性别歧视问题,而是应该更加关注其他更为紧迫的社会问题,如贫困、教育和环境等。
同时,过分强调性别歧视问题可能会导致对男性的歧视,这也是不公平的。
经典案例,美国女性选举权运动是20世纪初的一场重大社会运动,该运动旨在争取女性的选举权和政治参与权。
经过长期的努力,该运动取得了成功,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妇女选举权修正案》,使得女性获得了选举权。
这个案例表明,性别歧视是一种存在的问题,但通过努力和行动是可以改变的。
综上所述,性别歧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消除它。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实现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
是否应该禁止全球性性别歧视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全球性性别歧视辩论辩题正方,应该禁止全球性性别歧视。
全球性性别歧视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权利和尊严,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禁止全球性性别歧视,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首先,性别歧视违反了基本的人权原则。
作为人类,每个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
然而,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女性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他们的权利和尊严受到了侵犯。
例如,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有超过2.7亿女性受到性别歧视的影响,这严重违反了他们的基本人权。
其次,性别歧视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性别平等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它能够激发每个人的潜力,促进社会的创新和发展。
然而,当性别歧视存在时,许多人无法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这不仅损害了个体的利益,也阻碍了整个社会的发展。
例如,曾有研究表明,如果全球范围内能够消除性别歧视,那么全球经济将会增长12万亿美元,这充分说明了性别平等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认为应该禁止全球性性别歧视,以促进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只有在性别平等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和谐的社会。
反方,不应该禁止全球性性别歧视。
全球性性别歧视是否应该被禁止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们认为不应该一味地禁止性别歧视,而应该更加注重解决性别歧视背后的根本问题。
首先,禁止性别歧视可能会导致反效果。
一味地禁止性别歧视可能会引发更多的对立和冲突,而不是解决问题。
例如,在一些国家,禁止性别歧视的法律可能会引发一些人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和谐。
其次,我们应该更加注重解决性别歧视背后的根本问题。
性别歧视的存在是因为社会对于性别角色和性别认知的传统观念,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改变这些传统观念,而不是一味地禁止性别歧视。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教育和宣传,改变人们对于性别的认知和观念,从而逐步消除性别歧视。
因此,我们认为不应该一味地禁止全球性性别歧视,而应该更加注重解决性别歧视背后的根本问题。
是否应该禁止全球性别歧视辩论辩题

是否应该禁止全球性别歧视辩论辩题正方观点,应该禁止全球性别歧视。
首先,全球性别歧视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导致了许多妇女无法获得应有的权利和机会。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全球范围内有大约一半的妇女在某个时期经历过身体或性暴力。
这种现象不仅违反了基本的人权原则,也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因此,为了维护公平和正义,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禁止全球性别歧视。
其次,禁止全球性别歧视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众所周知,性别歧视会导致妇女在教育、就业和政治参与等方面受到不公平对待。
而妇女的参与对社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正如前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奥巴马曾经说过,“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实现自己的潜力,如果它浪费了一半的人才。
”因此,禁止全球性别歧视不仅符合道德和伦理,也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最后,禁止全球性别歧视也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责任。
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等国际法律文件都明确规定了禁止性别歧视的原则。
同时,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也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击性别歧视,这表明了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和共识。
因此,禁止全球性别歧视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对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
综上所述,禁止全球性别歧视是符合道德、有利于社会发展和是国际社会的共识和责任。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采取措施来禁止全球性别歧视,让世界变得更加公平和美好。
反方观点,不应该禁止全球性别歧视。
首先,全球性别歧视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它是一种合理的行为,但是禁止它也并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问题。
性别歧视是一种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它根植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文化传统之中。
即使我们通过法律手段禁止了性别歧视,但要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却需要更长时间和更深层次的努力。
因此,仅仅依靠禁止性别歧视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其次,禁止全球性别歧视可能会引发反效果。
一些人担心,过度强调禁止性别歧视可能会导致一些不必要的争议和冲突。
例如,一些人可能会因为担心受到性别歧视的指责而变得过于谨慎和小心翼翼,甚至产生对立和敌对情绪。
中东局势中的教育不平等问题表现如何

中东局势中的教育不平等问题表现如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中东局势中,教育不平等问题犹如一道深深的裂痕,贯穿于社会的肌理之中,给地区的发展和稳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这一问题不仅影响着个体的命运和未来,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整个中东地区的社会进步和繁荣。
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是中东教育不平等问题的一个显著表现。
在一些富裕的城市和地区,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先进的教学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而在贫困的农村和偏远地区,学校往往缺乏基本的教学设备,如课桌椅、教材和实验器材。
许多学校甚至没有稳定的电力供应和清洁的饮用水,孩子们在简陋的教室里接受着质量低下的教育。
这种资源分配的差距使得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远远落后于城市的孩子,他们难以获得优质的教育,从而限制了自身的发展潜力。
师资力量的不平衡也是一个突出问题。
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教师的待遇相对较好,能够吸引到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
这些教师通常具有较高的学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
然而,在贫困地区,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待遇低下,很难留住优秀的教师。
许多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和教育背景,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严重分化,进一步加剧了教育的不平等。
性别不平等在中东的教育领域也表现得尤为明显。
在一些传统观念较为浓厚的地区,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远远少于男性。
家庭和社会往往更倾向于让男性接受教育,认为女性的主要职责是在家照顾家庭。
这种性别偏见使得许多女孩失去了上学的机会,即使能够上学,也可能面临各种限制和歧视。
她们在学校中可能得不到与男生同等的关注和支持,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也可能无法充分满足她们的需求。
这不仅限制了女性个人的发展,也阻碍了整个社会的性别平等和进步。
宗教和种族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东的教育不平等。
在一些地区,不同宗教和种族群体之间存在着紧张关系和冲突。
某些宗教和种族群体可能会受到歧视和排斥,导致他们在教育资源的获取和教育机会的享有方面处于劣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东地区性别歧视
摘要: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历史渊源。
性别歧视不仅表现在受教育、择业、收入等方面,甚至表现在人权,生命等方面。
女性较之男性,存在太多的不平等。
本文中东地区为例,揭示种种社会上令人不忿的现象。
然而,改变性别歧视不应该是一纸空文,必须通过立法以及道德宣传来缓解这一畸形的现象。
关键词:性别歧视中东缓解
从古至今,纵观人类发展史,我们可以很清晰地发现一个问题。
就是男女极度的不平等,人类的社会,说白了就是男权社会,一个由男人们统治的世界。
而女人,是什么?是配角?是奴仆?还是工具?
性别歧视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有其历史渊源。
人类社会早期,男女本是平等的。
在母系氏族社会中,由于母系血统在社会群体中的重要性,女性居社会统治地位。
妇女在原始社会物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是其受到社会尊重的经济基础。
私有制出现后,男性在经济上的地位显著上升,母系氏族制被父系氏族制取代,这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此,男性对女性的歧视成为延续千年的社会问题。
男子是世界的主宰,女人只是男子的附属品,她的职能只是生育子女。
社会还用道德和法律等手段,维护和支持歧视妇女的社会现象。
1. 性别歧视定义
—般是指基于他人的性别差异而非他人优缺点所造成的厌恶或是歧视,但也可用来指称任何因为性别所造成的差别待遇。
[1]
一种性别成员对另一种性别成员的不平等对待,尤其是男性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
又称性歧视。
正是两性之间的这种不平等,造成了社会的性别歧视。
值得指出的是,性别歧视者不只限于男性,一部分女性由于受到社会性别歧视的影响,自己轻视自己,同时也轻视别的女性,她们也是性别歧视者。
在本文中所讨论的性别歧视,尤指男性,甚至是整个社会对女性的歧视。
2. 性别在各个方面的表现
即便是在女权运动后,性别歧视这一严重的社会现象似乎有所收敛。
其实不
然,世界上最难改变的东西就是思想。
思想的根深蒂固,有如人类之劣根性,挥之不去。
即使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各地仍存在或多或少的性别歧视。
性别歧视不仅表现在受教育、择业、收入等方面,还表现在性别商品化倾向上,西方把卖淫妇女称为商业性工作者,这种使色情行业合法化的词汇是比妓女称谓更严重的性别歧视,旨在使妇女的人格尊严受到更加公开和直接的践踏。
此外,把女性当做装饰品和商品广告等有损女性尊严的现象,在一些国家也已经引起人们的不满。
为了维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必须谴责在商品广告和出版物中利用妇女受侮辱的形象牟取利润的不光彩手段。
凡是有损妇女尊严的广告和展品,都应该受到禁止。
在世界高呼男女平等的环境下,各地仍不乏各种男女歧视的鲜活事例,这点以中东地区为甚,不论是在经济、政治、还是文化方面。
2.1 政治方面
2.1.1 女性的人权被忽视
在整个中东和北部非洲的所有国家,不论国家的政治体系如何,女性的人权都被有系统地否认。
在这些国家,很多政府一贯通过压制出版、言论和集会自由来打压民主社会。
这些限制对男人和女人都产生了影响,女性更是成为一些列针对性别的侵犯人权事件的直接受害者。
比如,这些地区的家庭法、刑法和民法都将女性降到一个远低于男性的地位。
这些法律上的性别隔离,忽视了女性作为一个人的完整性、以及平等参与社会事物的权力,并让女性更容易成为暴力的牺牲品。
在伊朗、埃及、以色列、黎巴嫩、沙特阿拉伯这些国家里,家庭事物都受到宗教清规戒律的支配。
很多条文在根本上就将女性当做次等公民来对待,她们必须永远接受男性家庭成员的监护。
家庭决议全部有男性掌控,他们享有“一家之主”的法定地位。
这一逻辑受到了家庭法庭的拥护,这一现象进一步强化了男性主导的重要。
[2]
2.1.2 女性没有监护权
巴林岛没有明确的家庭法,法官对于监护权的判决拥有完全的权力,他们可以根据荒谬至极的理由拒绝赋予妇女对子女的监护权。
在2001年,那些有足够勇气去接受并挑战这些规则的巴林岛妇女,就遭到11个家庭法庭的法官的集体污蔑。
2.1.3 女性没有传予子女公民的权利
除了伊朗、突尼斯、以色列、以及埃及在一定程度上之外,在这个地区的大多数国家只允许父亲将本国的公民身份传给子女。
那些和非本国公民结婚的妇女不享受此项基本权益。
2.2 经济方面
2.2.1女性禁止旅游及享受
埃及和巴林岛的丈夫可以在机场填写一张官方申请,提出任何理由禁止妻子出境。
在叙利亚,丈夫也可是阻止妻子离境。
在伊拉克、利比亚、约旦、摩洛哥、阿曼和也门,已婚妇女出国必须得到丈夫的书面同意,而她们可能会因为任何原因而受到阻挠。
在沙特阿拉伯,妇女也需要得到最亲密的男性亲属的书面同意才可以出国或者乘坐公共交通设备在国内旅行。
2.2.2女性禁止开车
沙特阿拉伯的妇女被禁止开车,甚至不允许骑自行车;男性开车不能载和他们没有直接关系的妇女。
这个国家目前要处理这样一个难题:怎么让全国367,000名女学生乘坐只能由男性驾驶的公共汽车去学校?这个局面的逻辑问题出在这里:如果男人都不许和在校女生进行接触,而女性又不能开车,那谁来开校车呢?教育部目前正在招募“Al-Ameen”或者可以信任的男性来担任这一职务。
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个举措似乎有些天真。
因为早在2002年当一所女子学校发生火灾的时候,一些虔诚的沙特阿拉伯警察就已经臭名昭著地破坏了15位女生家长的信任。
这些警察禁止她们离开教学楼,有时候甚至通过殴打来阻止她们离开,因为这些女孩的头没有合适地蒙起来。
这些女孩都死于这场火灾。
我们很难不去想,教育部的计划怎样才能让同样固执的男人突破校车的这一困局。
2.2.3 女性禁止从商或担任要员
在中东一些国家或地区,是女性禁止从商的,进行经济经济活动。
那是只是男人才能被允许的事情。
即便是在少许国家得以工作,也难以得到高层职位,不论能力是否突出,始终混迹于中低阶层。
2.3 文化方面
2.3.1 着装要求
2001年,一个名叫“Lashkar-e-Jabar”的激进组织要求克什米尔的女性都要穿burqa,一种能从头到脚统统裹住的长袍,否则就可能受到攻击。
两名妇女因为没有在公共场所“穿戴整齐”,而被一群男人泼了硫酸。
这个组织还要求Hindu和Sikh的妇女要穿着能够辨认身份的衣服:他们声称Hindu的妇女应该在前额点上bindi而Sikh的妇女要用橘黄色的头巾盖住头部。
2.3.2 限制女性接受教育
在阿富汗的很多地区,女孩们在刚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就会被带离学校。
和如何“正确地”送女孩读书有关的文化因素、在三年级之后男孩和女孩不能在同一所学校读书、女孩上学和上课过程中感受到的和实际存在的安全威胁,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女孩入学率的下降。
另外一方面,在乡下,女孩子到了一定年纪就不能由男老师来上课,女教师在这些地方就非常重要;而由于女性教师的巨大缺口,也对于女孩的教育产生了负面影响。
虽然在塔利班失利后,情况有了些变化,但是
妇女们还在为了争取自己的权益而不懈挣扎。
在阿富汗的年轻女性中,受教育的比例低得令人沮丧:在15-24岁的女性中,只有18%认识字。
尽管上小学的儿童总人数飞速增长,但女学生的比例却并没跟上前进的脚步。
[3]
3.缓解社会性别歧视
3.1 通过立法明令禁止
文艺复兴运动期间,“天赋人权”的思想震动了妇女界,追求社会进步的人们开始注意到占人类半数的妇女的社会地位,提出男女平等的要求。
1517年德国的宗教革命,1688年的英国革命,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都对社会性别歧视现象进行了冲击。
1948年12月1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宣称,世界各地所有男女毫无区别地有权享受各种权利和自由,提出了保护妇女合法权益。
从妇女运动至今,这一进程便始终在进行。
3.2 大力宣传男女平等的观念
追根究底,性别歧视仍是人们心中的观念。
想要改变这一现象,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纠正人们的思想观念。
因此,在宣传男女平等思想上,我们必须不遗余力。
但这长期先入为主的思想,想要改变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个和谐的社会,不仅仅需要的是和平。
除了要逐步解除世界武装斗争的同时,我们也要努力做到思想和地位上的平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
参考文献:
[1] 刘淑颖.2006.西方社会性别歧视现象探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4:23—26
[2] 马红英.2009反对性别歧视追求性别平等——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批评与女性主义神学的共同愿景.长
沙铁道学院学报,1:15-19.
[3] 互动百科:/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