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健康教程第十三章舞龙运动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舞龙》

大班健康优秀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舞龙》教案详案教学目标:1. 学习舞蹈《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2. 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锻炼能力;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受。
教学内容:舞蹈《舞龙》教学步骤:1. 热身准备- 全班站成一排,做身体放松操;- 进行简单的拉伸运动,如扭腰、摇臂等。
2. 学习舞蹈基本动作- 教师示范并一起学习舞蹈的基本动作,如手腕抖动、身体转动等;- 分组进行练习,互相检查和指导。
3. 学习舞蹈的技巧- 教师示范舞蹈的技巧,如龙头的移动、身体的灵活性等;- 分组练习技巧,互相合作和协调。
4. 整合舞蹈步骤和技巧- 教师指导学生整合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形成完整的舞蹈动作;- 分组练习舞蹈的整体流畅度和协作性。
5. 表演和反馈- 每个小组表演一次《舞龙》,其他学生观摩和评价;- 教师给予肯定和建议,提高舞蹈的质量。
教学反思本堂舞蹈《舞龙》的教学,整体上取得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了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他们通过反复的练习,逐渐提高了舞蹈的整体流畅度和协调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了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示范和分组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舞蹈的动作和技巧。
每个小组的表演和观摩环节,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和评价能力,同时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舞蹈的优点和不足。
但在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在舞蹈的动作和技巧上还存在一些困难,表演的质量不够理想。
我会进一步加强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他们逐步提高舞蹈的水平。
此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体验和感受,我可以在课前为学生介绍一些舞龙的背景知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舞蹈的含义和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不仅学习了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巧,还培养了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并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舞龙运动PPTppt课件

一中、国中龙国狮舞竞龙赛运规动则的发展概况
2、形成时期:
“舞龙”在汉代已经相当流行了。我们认为 舞龙从祭祀舞蹈发展为耍龙灯有两个基本条 件,一个是元宵赏灯的出现与发展;二是汉 代兴起的“鱼龙曼延”化装演出。这一时期 舞龙的规模、种类,以及制作工艺,都具有 了相当的水平。而且其形式更符合表演艺术 的要求,“舞龙”的娱乐和可观赏功能大大 地加强了。因此,可以认为“舞龙”已进入 了形成时期。
一、中中国国龙舞狮龙竞运赛动规的则发展概况
4、规范时期:
近几年来,通过挖掘整理和试办各种舞龙比赛, 使传统的民间舞龙习俗,发展成为寓身体锻炼于精彩 表演之中的群众体育活动。1995年2月将其列为全国 正式比赛(四类)项目,批准成立了“中国龙狮运动协 会”,出版了《中国舞龙竞赛规则》,并且创编了两 套中国舞龙运动竞赛规定套路,举办了第一、二、三 届全国舞龙比赛;第一、二届国际龙狮邀请赛;以及 第三、四届农运会舞龙比赛,舞龙运动技术得到了迅 速的发展。舞龙运动也朝着规范化、科学化、竞技化 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这标志着舞龙运动进入了 规范化发展时期。
舞龙运动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舞龙运动的基本概念
乌龙运动是指舞龙者在龙珠的引导下,手持龙具, 随鼓乐伴奏,通过人体动作和姿势的变化,完成的舞、 游、穿、腾、滚、戏、组图和造型等动作和套式,以 展现龙的精、气、神、韵等内容的一项民族传统体育 项目。它反映了龙所象征的中华民族团结向上、不屈 不挠、喜气祥和的精神风貌。
一、中中国国龙舞狮龙竞运赛动规的则发展概况
中国舞龙运动的特点:
第一, 鲜明的民族特色。 第二, 强调集体配合。 第三, 鼓乐伴奏。 第四, 种类繁多、形式多样。
SUCCESS
THANK YOU
2019/6/21
舞龙教案课程全完整版

舞龙教案课程全完整版教案:舞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舞龙这一传统体育活动。
教材中介绍了舞龙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的舞龙动作和技巧。
内容包括:1. 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舞龙的基本动作:盘、旋、翻、跃3. 舞龙的表演技巧:协调、节奏、力度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感受舞龙文化的魅力。
2. 学生能够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提高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3. 通过舞龙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舞龙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难点:舞龙的协调性和节奏感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录音机、舞龙道具学具: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舞龙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简要介绍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讲解:讲解舞龙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练习。
3.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老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4. 表演: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表演,其他学生观摩,老师进行评价。
六、板书设计1. 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2. 舞龙的基本动作:盘、旋、翻、跃3. 舞龙的表演技巧:协调、节奏、力度七、作业设计1.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舞龙在不同地区的特色和习俗。
答案:略2. 结合本节课所学,编写一段舞龙表演的剧本。
答案:略3. 家庭作业:观看舞龙表演视频,记录下自己喜欢的动作和技巧,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学生对舞龙的起源和发展历史有了基本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舞龙的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
但在协调性和节奏感方面,部分学生还需要加强练习。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舞龙水平。
拓展延伸:学生可以自发组织舞龙队,参加校内外比赛和表演活动,将舞龙文化传承下去。
同时,可以邀请专业舞龙老师进行指导,提高舞龙教学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舞龙这一传统体育活动。
教材中介绍了舞龙的起源、发展以及基本的舞龙动作和技巧。
大学体育课舞龙舞狮教案

课时:2课时年级:大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3.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和技巧介绍2.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队形变换3. 舞龙舞狮的实战演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和在我国的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舞龙舞狮的基本技巧和动作。
二、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的历史、文化和技巧介绍- 舞龙舞狮起源于我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舞龙舞狮的动作包括起龙、舞龙、落龙等,需要队员之间的默契配合。
- 教师现场演示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让学生直观感受。
2. 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队形变换- 教师讲解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如起龙、舞龙、落龙等。
-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逐一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学生。
-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队形变换练习,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实战演练1.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队长,负责协调队员间的配合。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战演练,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动作和队形进行舞龙舞狮表演。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并给予改进建议。
第二课时一、复习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舞龙舞狮的基本动作和队形变换。
2. 学生进行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舞龙舞狮的实战演练- 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舞狮表演,要求队员之间默契配合,展示舞龙舞狮的魅力。
- 教师现场指导,帮助学生改进表演中的不足。
三、总结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努力。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学习态度。
2. 评价学生在舞龙舞狮表演中的动作规范性和队形变换的准确性。
3. 了解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舞龙运动》课程简介

《舞龙运动》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舞龙运动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代码:BTY01501 BTY01502 总学分:2总学时:60 理论学时:8实验学时:面向专业:全校学生先修课程:执笔人:程致远徐学涛审定人:王洪恩吴秀云课程内容简介:舞龙运动作为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以其古老的文化积淀和强烈的民族风格,唤起了炎黄子孙的民族意识,形成了巨大的民族凝聚力,堪称中华民族文化的缩影。
舞龙运动课程在学校的开展,很好的传承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团结协作精神;强健学生体魄,娱乐身心;活跃校园文化,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校龙狮课的开展,响应了“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也为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舞龙运动》课程教学大纲总学时:60 学分:2理论学时:8 实验学时:52面向专业:全校学生课程代码:BTY01501 BTY01502先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执笔人:程致远徐学涛审定人:王洪恩吴秀云第一部分:理论教学部分一、说明(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1、课程性质、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舞龙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全面锻炼学生的身心,增强学生之间的凝聚力,提高意志品质并树立终身体育的思想;舞龙运动课程的开展是对“全国百校龙狮进课堂”推广计划的有力支持,它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与社会的交流等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2、教学任务(1)学习掌握体育锻炼的基础知识,了解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系;(2)学习了解舞龙运动的基本知识、精神与内涵;(3)培养团结协作精神。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提高学生“终生体育”意识,同时注重课程内容的体育文化氛围。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分配(一)教学时数总分配表(二)课程设置与教学时数分配表(三)理论教学内容1、基础理论:(1)高等学校体育概述。
(2)体育锻炼的意义、原则、内容及方法。
2、专项理论部分:(1)舞龙文化。
2024年度《舞龙》教案(最新)

学生能够在舞龙表演中融入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使得表演更具观赏 性和艺术性。
28
学生自我评价报告
2024/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3
对舞龙运动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课程学习,我深刻认识到舞龙运动的文化内涵和社会价值, 对舞龙运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个人技能提升情况
通过不断练习和实践,我在舞龙动作技能方面取得了明显的进步, 能够熟练地完成各种动作和表演。
《舞龙》教案(最新)
2024/3/23
1
目录
2024/3/23
• 课程介绍与目标 • 基本动作与技巧讲解 • 舞龙道具使用与保养 • 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培养 • 音乐节奏感知能力提升 • 安全防护措施与应急处理方案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
2
01
课程介绍与目标
2024/3/23
3
舞龙运动起源及文化背景
使学生了解舞龙运动的基本知 识和技巧,包括舞龙的起源、 发展、基本动作和表演技巧等
。
2024/3/23
能力目标
通过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舞 龙技能和表演能力,提高他们 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 爱之情,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 感和文化自信心。
社会适应目标
通过参与舞龙运动,帮助学生 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他们的 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生动的形象。
龙身
龙身舞者需保持与龙头的协调配 合,通过身体的起伏和扭转,展
现出龙身的灵活多变。
龙尾
龙尾是整条龙的收尾部分,舞者 需保持龙尾的平衡,同时配合龙 头和龙身的舞动,使整条龙呈现
出完美的曲线。
2024/3/23
9
舞龙表演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大学体育舞龙教案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的历史、文化和技巧,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3. 通过舞龙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教学对象:大学体育课程学生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场地:室内体育馆或室外空地教学器材:舞龙道具(龙头、龙身、龙尾)、音乐播放设备、音响设备、标志物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舞龙的历史、文化和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学生分组,每组选出组长,负责组织本组的舞龙活动。
二、基本动作学习1. 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如:走步、蹲步、转体、摆动等。
2.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基本动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学生。
3.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对每组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舞龙技巧学习1. 教师讲解舞龙中的技巧,如:龙头、龙身、龙尾的配合,舞龙节奏的把握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学生。
四、舞龙表演1. 学生根据所学动作和技巧,进行舞龙表演。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舞龙水平。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二、舞龙队形变换1. 教师讲解舞龙队形变换的方法和技巧。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三、舞龙比赛1. 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舞龙比赛。
2. 教师组织评委,对比赛进行评分。
3. 颁发奖品,鼓励优秀学生。
四、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表达对舞龙活动的喜爱。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舞龙的历史、文化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舞龙活动中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身体素质。
3. 学生对舞龙活动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自主练习舞龙,提高舞龙水平。
2.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舞龙比赛,展示舞龙技艺。
3. 邀请专业舞龙团队来校进行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舞龙文化。
《舞龙》体育活动的教案

《舞龙》体育活动的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龙的文化背景和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节奏感。
4.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爱好。
二、活动准备:1. 教室内或户外宽敞的场地。
2. 舞龙道具(可使用彩带、绳子等代替)。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安全防护用品(如护具)。
三、活动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a. 学生自由活动,进行简单的热身运动,如跳绳、踢毽子等。
b. 教师引导学生做全身运动,如摆动手臂、腿部运动等,以充分活动身体。
2. 舞龙文化介绍(5分钟):a. 教师简要介绍舞龙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b. 学生分享自己对舞龙的了解和看法。
3. 舞龙基本技巧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如舞龙头的动作、舞龙身的协调等。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4. 舞龙表演(10分钟):a. 学生分组进行舞龙表演,可以使用音乐伴奏。
b. 教师评价学生的舞龙表演,给予鼓励和建议。
四、活动结束:1. 学生进行简单的放松运动,如深呼吸、肌肉拉伸等。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活动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对舞龙的了解和技巧是否有所提高。
2. 教师反思活动过程是否顺利进行,学生参与度和合作精神是否表现良好。
3.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下次活动做好准备。
六、活动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舞龙的基本技巧和动作。
2.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节奏感。
4. 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热爱。
七、活动准备:1. 教室内或户外宽敞的场地。
2. 舞龙道具(彩带、绳子等)。
3. 音乐播放设备。
4. 安全防护用品(如护具)。
八、活动过程: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5分钟):a.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舞龙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b.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逐一指导。
2. 舞龙组合动作学习(10分钟):a. 教师示范舞龙组合动作,如龙头起伏、龙身弯转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舞龙基本动作
一、珠的基本动作
(一)举珠 动作方法:双手握杆,左上右下。双手将珠杆竖直立在身前,用捌将杆上举 或上下颤动。 (二)拧珠 动作方法:双手将珠杆由外向里拧转。 (三)划珠 动作方法:右手握珠杆,使杆向右前方平伸,右臂将杆由右前划向左前,再 划向左后,至右后画一平圆,同时左臂由平伸经屈肘伸向右前,手心向上, 再平画至左旁,与右臂成反方向运行。 (四)抬龙珠 动作方法:边跑圆场步边将珠向右上方或左上方举起,再落下。
一、舞龙神话传说 舞龙的神话传说有很多种。比较普遍的一种是:很久以前,海龙王生病,它 化身为一个老人到凡间求医,很多医生都没能医治好它的病。最后遇到了一 位名医,名医在号脉之后发现此人脉象与常人不同,老头没有办法只好承认 自己是海龙王。名医说只有海龙王现回原形才能给它看病,海龙王说它不能 随便现身,于是约好名医到海边检查。名医在检查海龙王后,发现龙王腰间 的龙鳞里藏着一只蜈蚣,于是把蜈蚣取出来给龙王敷药。龙王病好后,为了 答谢名医,告诉名医回家后按照龙王现身的样子扎一条龙,每年挥舞这条龙 就可以风调雨顺,从此人间就有了舞龙。但各地龙尾都不一样,是因为名医 没有看清龙王的尾巴,只好用鱼尾代替龙尾。所以今天的龙头是一样,龙尾 则是鱼尾样。
体育与健康
TIYU YU JIANKANG
健康基础篇
第一节 舞龙运动概述
龙——这个巨大的神灵,用它无穷 的力量和博大的追求,凝聚起一个 伟大的中华民族。千年来象征着吉 祥、欢乐、幸福的舞龙运动已成为
我 的国民广俗大活城动乡之群一众。节深目受最广具大代人表民第性群 十三章舞龙运动
众的喜爱,有着很高的锻炼价值, 是弘扬民族文化的瑰宝,丰富学生 的业余文化体育生活,促进人们强 身健体的民俗体育项目(图13-1)。
第十三章舞龙运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舞龙发展与起源
舞龙俗称舞龙灯。舞龙据说是春秋时的“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古越族人 所创,属古越族和中原文化。据《春秋繁露》一书记载,我国西汉初年就有 舞龙作嬉活动,福州《三山志》称:“燃灯弛门禁自唐先天(712年)始…… 又为纸偶人作缘竿履索飞龙戏狮之象,纵士民观赏。”民国末年(1943年), 各地流行在喜庆节日舞龙欢庆传统,有从正月初一舞至十五,也有从正月十 一舞到廿九。 龙身一般全长10~30米,分为龙珠、龙头、龙身、龙尾。珠引龙舞,一人举 一节,小龙八九人,大龙十三四人,有的还配有鼓、锣、乐等。舞龙有灯龙、 草龙、布龙和板凳龙等种类。舞布龙最为普遍。龙灯的骨架用竹篾扎制,一 般先用竹篾扎出龙头、尾和数节龙身,与舞龙者手持的龙杆固定在一起,然 后糊纸、纱布,绘鳞片。一般龙长9节,10人同舞。 近年来随着龙狮运动的开展,舞龙舞狮进入大学校园中,龙狮项目具有培养 团队精神的作用。
第十三章舞龙运动
二、舞龙基本动作(字母代表动作难度级别)
((一十四七十)六九)三八)快单八)字大龙速侧字大舞立尾跑起舞横龙圆高斜伏龙八螺翘圆小磨字旋造场圆盘花前型(场慢进 (B( 行级(BA进)级)B(级)C)级) 动动作作方方法法::龙龙全在头体珠体行顺组引队进时成龙员时针龙体做, 方 尾沿 逆 一 左舞向高逆时字右龙做翘时针成上头大造针方排下者立型方向,起持圆,向小龙伏龙三快圆头缓把次珠速场面慢,藏跑,对行将使于圆同龙进龙场时体,头体,龙做整从螺背同体八个右旋面时在字龙胯状,龙舞体侧翻龙体龙组经转头成者六胸行反前右次八前进向低侧以字挥。圆后快上花向场高,图左上 方 动 寻的速同样,作找斜上时。再要龙圆下经绕求珠盘起第到:,状伏五左队龙旋。号胯员珠转小队下腾从两圆员,跃第周场为再龙五以两轴经 身 号上 周 心胸利队。,前索员龙逆挥,背体时向旋上上针右转做下方上逆滚起向方圆背伏磨,一动六盘再致作次状划。,左边到急右舞右速。边胯到转侧龙一,尾周形摆。成珠戏“龙∞”头字,形。 二 ( 龙动至十头作九七迅要节)速求龙快腾:身速跃舞圆轴大、矮由龙场转横龙步第者至要八尾跑七不少流字做圆、断走畅花同 场 八改 上 。 至样越号变两少动障队舞周四作碍员龙。次,(组姿以配成B态上级合的。)默人快契梯速,追行使逐进龙中体珠,进。龙入杆此上起下彼保伏持、匀上速下。左 右 动(升作五八十腾方要)一四下法求龙起)降:出伏龙原的龙各宫行脱地曲珠节造进衣快线引配型(速运龙合AB(舞级行体默A龙级)状 快 契()态速,B级。逆龙)时珠针、方龙向头快尤速为矮重步要跑。圆场两周,同时龙体 ( 做动二小作)幅十方跳度)法龙起高:伏塔龙快全,盘体珠速龙造基引八大珠型本龙字八做(成体舞字反B斜 走 龙 步级向圆在中一)端状圆突直珠,场然排动龙,禁站作头行止立,高进,龙昂中成龙头于通一体带中过幅在领央舞曲龙,龙线身龙者造一珠直型两次在立,侧跳第高而快跃四擒后速龙五龙单八珠节短数字。龙步队舞身员龙 动上拖向六作方龙左次方要做姿,以法求滚态双上:珠的数。从起龙动变队龙伏体作化员头流在,向开畅龙龙右始,珠头体成, 步 引做 两依法导戏上排次优下珠下,节美走状起在节。圆,伏龙跳紧龙行珠。缩尾进的在龙划。带头“至领迅大龙下速八嘴从站字边两于舞做排队龙戏之员”尾间肩的动穿上舞作越,动。结迅中成速,疙组将瘩龙,头、 龙 ( 成动龙节十高作珠朝八塔要出下)盘求穿,穿造:越舞八型戏龙所速龙五,珠有度头节顺和与人快者(时戏起之,从针B尾伏后龙级所 方时 动 , 体)持向配作再圆的原合一原顺杆地默致路。后自契,折跳转,龙回过一形的后,周象起穿再。逼伏越将真幅龙龙。度身杆大,竖。自起然。解整开个疙龙瘩节。从头至尾 依 动(动次作六九作十跳方要)要五完法求龙纵求),:穿向:跳谓龙组身曲穿龙之珠成(线越做引和“B慢动摇级龙解滕作船)体脱翻进要舞逆 动身( 利 龙时作”B索(级针时。C。级)方无)向明跑显圆停场顿,。成圆后龙珠带领穿越龙尾反 ( 方动(三向二作十)前十方二快进一法)速,):卧逆紧纵龙快向接头珠飞舞跳依曲跨引腾龙龙次线越龙(中行穿快B第体龙级进 越 滕五 矮 头)(第进节步延八(B龙左顺级、C身端时)级五,龙针)节与行方龙龙进向身珠,画,呼龙一当应珠立第,左圆三第转,号六弯各队、举龙员七珠节穿、腾依越八跃次第、第跳八九四跃号号节龙龙队身 动 身员龙动落作后迅身作地方,速,方后法第从龙法交:六龙头:叉龙、身腾举横头七珠下跃龙卧带、左穿第行在领八转越五进地龙号弯,节中节 队 穿龙 , 像在员越珠身在船龙分第引随龙一珠别四龙珠样引跳节头而的前导跃龙做行引后举第身八,导摇龙一,字第下摆在、第舞二龙做快二六龙、头八速、两三画字行三七次、一舞进节、,四圈龙中龙八龙号,六逆身、珠队矮次时随九带员步以针龙号领分后上方头队第别退。向行员一越,连进分、过龙续。别二节舞、两 次 动 依三第一动逆作次、六次作圆要腾四、跳要,求跃号七跃求各:第队、龙:龙无一员八身幅节停、穿节,度依顿二越龙随大次,、第身龙。跳脱三四。头跃 节 、节 龙 后龙现四龙珠退身象节身右行随。龙,转进龙身紧弯,头。接引龙行着龙头进第体随。六做龙号反珠队腾依员跃次引动举第作龙七。腾、跃八各、节九龙号杆队。 动 (员动作二穿作要十越要求二第求:)五:龙快节龙衔体速龙身接轨曲身匀紧迹线随称凑顺起龙,。畅 伏头 环。行行环进进相(。扣B。级) 动动作作方要法求::龙动珠作引流龙畅体,快龙速形左饱右满曲。线起伏行进,改变三个以上方向。 动作要求:动作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