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

合集下载

高分子聚合新技术

高分子聚合新技术

一、大分子偶氮化合物 大分子偶氮化合物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制得。 1.带取代基的低分子偶氮单体法:带取代基的偶 氮单体与具有官能团的聚合物或单体起反应。
从上述图表可知聚合速率与电荷密度成正比, 随着电荷密度的升高而加快。说明单体反离子沿 着模板的排列有一适宜范围,当单体双键之间的 距离大于0.4nm时,会产生阻聚作用。而(α,α, α)4—离聚体—SSA的双键平均距离在0.4nm范围 内,因此聚合速度快。6,10—离聚体—SSA根据 分子模型估算双键距离约为0.6一0.8nm,大于允 许距离0.4nm,因此聚合速率较慢。但值得注意 的是由于模板具有促化作用,即使采用6,10— 离聚体作为模板其聚合速率比无模板时仍然要高 出两个数量。
第二节 基团转移聚合的特点 阴离子型聚合反应的主要单体是单烯烃类(如苯 乙烯)和共轭二烯烃类(如丁二烯),即非极性单体; 极性单体容易导致副反应,从而使聚合体系失去活 性。相反,极性单体很适用于GTP技术;目前还仅 限于α,β-不饱和酯、酮、腈和二取代的酰胺等。 这类单体一般可用通式H2C=CR‘X表示,其中X= COOR、一CONH2、一COR和一CN。
特定结构的单体
制弹性体和光 敏性聚合物
环氧树脂
端羟基聚合物
二、引发剂
GTP的引发剂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
Si的R“基团愈大,反应速度愈小;OR’基团中的R’可 有较大变化,借此可作为引入聚合物末端的不同官 能团。
总之,作为GTP的引发剂,含有较活泼 的R3M—C键或R3M—O键,极易被含活泼 氢的化合物分解,所以与阴离子型聚合的操 作和要求一样。在整个反应体系中必须避免 含质子化合物的存在,所有的仪器、设备和 试剂都要经过严格的干燥预处理,然后在抽 排空气和高纯氮气条件或真空中进行。

聚合物合成方法

聚合物合成方法
(3)将聚合物中的印迹分子洗脱或解离出来
分子印迹技术的特点
(1)预定性,即它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制备不同的 MIP,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要。
(2)识别性,即MIP是按照模板分子定做的, 可专一地识别印迹分子。
(3)实用性,即它可以与天然的生物分子识 别系统如酶与底物、抗原与抗体、受体与 激素相比拟,但由于它是由化学合成的方 法制备的,因此又有天然分子识别系统所 不具备的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而表现出 高度的稳定性和长的使用寿命。
第十章 聚合物合成新方法
Chapter 10 New Synthesic Methods of Polymerization
10.1 引言(Introduction)
基团转移聚合 Group Transfer Polymerization 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Macromer and Microintiator 树枝状和超支化聚合物Dendrimers And Hyperbranched Polymers 分子印迹聚合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ology 组合化学Click Chemistry
⑷ 表面印迹法: Prasad用对氨基苯甲酸,二 氯乙烷,和硅胶反应,在印记分子存在的条 件下,合成了硅胶表面键合印记固定相,用 于进行药物及血液样品的净化及β-内酰氨 抗生素的富集.
20世纪60年代,Smith等人将带偶氮苯基的 高分子化合物用于嵌段共聚;
20世纪70年代,大分子引发剂才引起人们 的重视,Tsuetkov、上田明、Heitz等合成 出一系列的大分子引发剂,并用于制备出 结构明确的嵌段共聚物。
显著优点 Significant Advantages: 几乎所有烯类单体都能由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进行

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的制备与应用

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的制备与应用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5.1 概述
• 大分子引发剂(macroinitiator)是指在分子链上 带有可分解成可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中心 (主要为 自由基)的高分子化合物。
(1)几乎所有烯类单体都能由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进行自由基聚合,因此它们都 有可能制备 结构明确的嵌段共聚物。 (2)与离子型聚合比较,自由基聚合对杂质敏感性小,合成简单并易于控制。
高分子现代合成5.2.3 大分子引发剂的应用(嵌段共聚物)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聚醚-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嵌段共聚物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聚酯-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
嵌段液晶共聚物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2 阳离子聚合法
某些阳离子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性质,也可用于制备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和端基带有预 定官能团的大分子单体。四氢呋喃的阳离子开环聚合是阳离 子型活性聚合法制备大分子单体的典型例子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3 自由基聚合法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2 大分子单体的接枝共聚
大分子单体与其他烯类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可制备指定分子结构的接 枝共聚物,用大分子 单体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支链的长度可以在 大分子单体制备时就得到控制,接枝分布均匀,均聚物含量 少,产 品的质量较高。共聚物中支链的密度取决于的 分子单体与小分子单 体的竞聚率。 大分子单体末端双键的聚合活性与含相同不饱和基团的小分子单体 基本 接近,尤其在低转化率时,聚合活性差别不大。随着转化率 增加,或大分子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大分子单体的反应活性 显得比含相同不饱和基团的小单体要差。这是由于大分子单 体的 扩散速度较小,或大分子单体与共聚物主链的相分离倾向增大有关。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41.连锁聚合:连锁聚合是指聚合反应一旦开始,反应便可以自动地一连串的进行下去,生成一个大分子的时间是极其短暂的,是瞬间完成的,只需要0。01s到几秒的时间。因此聚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与时间的关系不大。但是,单体的转化率是随时间的延长而提高的。这类聚合反应称为连锁聚合。
42.正常聚合速率:在低转化率(<5%~10%)条件下,聚合速率遵循速率方程所表现的速率为正常聚合速率,随聚合时间的延长单体浓度和引发剂浓度降低,聚合速率降低。
8.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是指单体在乳化剂的作用下,分散在介质水中聚合为高聚物胶乳的过程。
9.重复单元:聚合物大分子中以共价键相互连接的、重复出现的、小而简单的结构单位称为重复单元。
10.凝胶化现象:体型缩聚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体系粘度将急剧增大,迅速转变成不溶、不熔、具有交联网状结构的弹性凝胶的过程,即出现凝胶化现象。
28.向溶液剂转移常数 :链自由基向溶剂转移反应的速率常数 与链增长反应速率常数 的比值, ,表征链自由基向单体转移的难易程度。
29. 均相溶液聚合及其主要组分:单体和引发剂溶于适当溶剂中,经引发聚合后得到的聚合物也溶于该溶剂中,得到聚合物溶液的聚合反应。其主要组分是单体、油溶性引发剂和溶剂。
30.聚合度相似的化学反应:如果聚合物的化学反应是发生在侧基官能团上,很显然这种化学反应不涉及聚合物大分子的聚合度,反应前后聚合度不变,把这种聚合物的化学反应称为聚合度相似的化学反应。
45.聚合物的老化:聚合物在使用或贮存过程中,由于环境的影响,性能变坏,强度和弹性降低,颜色变暗、发脆或者发粘等现象叫聚合物的老化。
26. 链自由基向大分子的转移反应:链自由基从大分子上夺取一个 -氢原子,本身的活性消失,变为一个大分子,而原来的大分子变为新的链自由基的反应。

高分子科学导论参考详细标准答案

高分子科学导论参考详细标准答案

⾼分⼦科学导论参考详细标准答案第⼀章绪论1.在酯化反应中丙三醇、乳酸、均苯四甲酸⼆酐中分别有⼏个功能团?-CH-CH2OHCH(CH3)COOHOH OH3个、2个、4个2.交联聚合物具有什么样地特性?答:线型或⽀链型⾼分⼦链间以共价键连接成⽹状或体形⾼分⼦地过程称为交联.线型聚合物经适度交联后,其⼒学强度、弹性、尺⼨稳定性、耐溶剂性等均有改善.交联聚合物通常没有熔点也不能溶于溶剂,即具有不熔不溶地特点.3.分⼦量为10000地线形聚⼄烯(CH2-CH2)、聚丙烯(CH2-CHCH3)、聚氯⼄烯(CH2-CHCl)、聚苯⼄烯(CH2-CHC6H5)地聚合度D p分别为多少?聚⼄烯:357,聚丙烯:238,聚氯⼄烯:160,聚苯⼄烯:964.下列那些聚合物是热塑性地:硫化橡胶,尼龙、酚醛树脂,聚氯⼄烯,聚苯⼄烯?答:尼龙,聚氯⼄烯,聚苯⼄烯.5.PBS是丁⼆醇与丁⼆酸地缩聚产物,其可能地端基结构是什么?羟基和羧基,即:HO-(….)-OH, HOOC-(….)-COOH, HO-(….)-COOH6.PVA(聚⼄烯醇)地结构式如下所⽰,请按标准命名法加以命名.( CH2-CH )nOH答:聚(1-羟基⼄烯)7.谈谈⾃⼰对⾼分⼦地认识主观题(略)第⼆章⾼分⼦合成与化学反应端基分别为酰氯(-COCl)和羟基(-OH)地单体可以发⽣缩聚反应⽣成聚酯,这个反应放出地⼩分⼦副产物是什么?答:氯化氢2.连锁聚合中包含哪些基元反应?答:包括链引发,链增长,链终⽌等基元反应,此外还有链转移基元反应.连锁聚合需要活性中⼼,活性中⼼可以是⾃由基“free radical”、阳离⼦“cation”或阴离⼦“anion”,因此⼜可分为⾃由基聚合、阳离⼦聚合和阴离⼦聚合.以⾃由基聚合为例:链引发(chain initiation):I → R*链增长(chain propagation):R* + M → RM*RM* + M → RM2*RM2* + M → RM3*-------------------------RM(n-1)* + M → RM n*链终⽌(chain termination):RM n* →死聚合物3.偶合终⽌与歧化终⽌地聚合产物在分⼦量上有什么区别?答:偶合终⽌:⼤分⼦地聚合度为链⾃由基重复单元数地两倍.歧化终⽌:⼤分⼦地聚合度与链⾃由基地单元数相同.4.从纤维素制备醋酸纤维素,产物地分⼦量和聚合度与原料相⽐有什么样地变化趋势?答:Cellulose (纤维素)→Cellulose acetate (醋酸纤维素):分⼦量增⼤,聚合度基本不变.A和B是两种内酯单体,如果采⽤羟基化合物为引发剂开环聚合可以制备端基为羟基地聚合产物.现需要制备两端为A链段,中间为B链段地嵌段共聚物,也称为ABA型三嵌段共聚物,请设计⼀条合成路线来制备这种共聚物.答:合成路线有多种,例如:以双羟基化合物为引发剂引发B单体聚合得到双端羟基地B预聚物,再以B预聚物为⼤分⼦引发剂引发A单体聚合得到ABA型三嵌段共聚物;先以单羟基化合为引发剂引发A单体聚合,再以A预聚物引发B单体聚合得到A888888888B⼆嵌段预聚物,最后以AB⼆嵌段预聚物引发A单体聚合得到三嵌段共聚物;c)分别合成含有不同端基官能团地A、B预聚物,再通过活性官能团地偶联反应制备得到共聚物.6.简要分析⽼化与降解之间地关系.答:聚合度变⼩地化学反应总称为降解反应,包括解聚和⽆规断链.⽼化是指聚合物在使⽤过程中受到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地影响⽽造成物理性能地下降.⽼化过程中地主要反应是降解,但有时⼀些分⼦量增加地反应也会造成材料性能地不利变化,例如⼀些氧化和交联反应等,因此这些反应也归属于⽼化反应.7.研究⾼分⼦地降解与回收具有什么样地意义?主观题,答题要点如下:⼀般来说,聚合物地降解都将使得其性能下降,所以在⼤多数地场合下,特别是加⼯和使⽤过程中都需要研究聚合物地降解机理从⽽抑制聚合物性能地下降.P-⾼分⼦材料使⽤量巨⼤,已经成为⼈类社会最重要地材料.但是,⾼分⼦材料地化学稳定性使其消费产物对环境造成了巨⼤地压⼒.与此同时,⾼分⼦材料巨⼤地使⽤量还消耗了⼤量不可再⽣地化⽯能源,在⼀定程度上对全球经济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传统⾼分⼦地回收处理⽅法包括填埋、焚烧和物理回收再⽣等⽅法,这些常规⽅法通常具有⾮常⼤地缺陷,仍然存在严重地环境问题,因此迫切需要研究开发⾼分⼦可循环利⽤地绿⾊⽅法,从⽽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地需要.降解和解聚反应是⾼分⼦分⼦量降低地反应,通过降解与解聚反应可以将难回收地⾼分⼦材料转化为低分⼦量地化合物,从⽽加以回收利⽤.因此,研究⾼分⼦地降解与回收问题,开发新型⾼分⼦降解与回收技术对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就显得⾮常必要与重要.8.简要叙述⾼分⼦合成与分⼦设计地原则.⾼分⼦地合成和分⼦设计应从两个⽅⾯来讨论:⾼分⼦地性能要求:包括产品地使⽤要求、环境要求、回收要求等(如在何种领域使⽤、需要满⾜何种性能需求、使⽤地环境条件如何、使⽤期限如何、使⽤后如何处理),结合⾼分⼦结构与性能地关系,设计合成聚合物地分⼦结构和聚集态结构;b)合成⽅法地可⾏性:包括原料、合成⽅法、产品地后处理⽅法等要符合经济、⾼效、环保等要求;⾼分⼦分⼦设计主要包括⽀化、交联、共聚(⽆规共聚、交替共聚、嵌段共聚、接枝共聚)等,这些⽅法使聚合物地化学结构或分⼦链空间结构发⽣了改变,不仅改变了聚合物地化学性能,还直接对宏观地物理性能,如玻璃化温度、熔点、结晶性能、光学性能、电磁性能等等产⽣重要地影响.第三章⾼分⼦结构与性能1.聚⼄烯地齐聚物(聚合度低于10)是什么状态地物质?答:饱和直链烷烃,根据C原⼦数⽬地不同可以为⽓态和液态.⾼分⼦地构造(constitution)、构型(configuration)、构象(conformation)分别具有什么含义?答:构造“constitution”即是指聚合物分⼦链中原⼦地种类和排列,取代基和端基种类,单体单元排列顺序,⽀链类型和长度等本⾝地化学结构信息.构型“configuration”是指分⼦链中由化学键所固定地原⼦在空间地⼏何排列.这种排列是化学稳定地,要改变分⼦地构型必须经过化学键地断裂和重建.构象“conformation”是指分⼦链中由单键内旋转所形成地原⼦(或基团)在空间地⼏何排列图像.3.⾼分⼦地结晶具有什么特点,与⼩分⼦相⽐有何异同?答:聚合物地聚集态结构是指⾼分⼦链之间地排列和堆砌结构,也称为超分⼦结构,是决定聚合物本体性质地主要因素.其中,结晶态与⾮晶态是聚合物最常见也是重要地聚集态结构.eUts8ZQVRd⾼分⼦与⼩分⼦结晶都是分⼦地有序排列过程,同样需要经历晶核地形成(nucleation)和晶体⽣长(growth)地过程.两者地不同之处在于:⾼分⼦常见地结晶形态为圆球状晶体,称为“球晶”(spherulite).⼀⽅⾯,由于⾼分⼦地分⼦量⼤,分⼦链长,分⼦链间地相互作⽤⼤,导致⾼分⼦链地运动⽐⼩分⼦困难,尤其是对刚性分⼦链或带庞⼤侧基地、空间位阻⼤地分⼦链,所以,⾼分⼦地结晶速度⼀般⽐⼩分⼦慢;另⼀⽅⾯,由于⾼分⼦分⼦链结构和分⼦量地不均⼀性,以及在结晶过程中由于⾼分⼦链地运动松驰时间长,分⼦链地迁移速度慢,使得⾼分⼦很难形成结构完整地晶体,也很难得到完全结晶地⾼分⼦材料,⾼分⼦材料⼀般以结晶部分与⽆定形部分共存地状态存在.sQsAEJkW5T研究⾼分⼦结晶性能地常⽤⽅法包括:偏光显微镜(Polarizing microscope, POM)、X 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差⽰量热扫描(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er, DSC)等.GMsIasNXkA以下⾼分⼦哪些具有顺序异构体,哪些具有⽴构异构体?聚⼄烯(CH2-CH2)、聚丙烯(CH2-CHCH3)、聚苯⼄烯(CH2-CHPh)、聚氯⼄烯(CH2-CHCl)、聚偏氯⼄烯(CH2-CCl2)、聚四氟⼄烯(CF2-CF2).答:顺序异构:聚丙烯、聚苯⼄烯、聚氯⼄烯、聚偏氯⼄烯⽴体异构:聚丙烯、聚苯⼄烯、聚氯⼄烯5.⾼分⼦地⼒学三态是什么?在不同状态下地⾼分⼦具有什么样地特性.答:玻璃态(glass state)、⾼弹态(rubbery state或high elastic state)、粘流态(viscous state)玻璃态下聚合物链段运动被冻结,只有局部运动,因此聚合物在外⼒作⽤下地形变⼩,具有虎克弹性⾏为:形变在瞬间完成,当外⼒除去后,形变⼜⽴即恢复,表现为质硬⽽脆,与⽆机玻璃相似;⾼弹态下链段运动得以充分发展,形变发⽣突变,这时即使在较⼩地外⼒作⽤下,也能迅速产⽣很⼤地形变,并且当外⼒除去后,形变⼜可逐渐恢复;粘流态下聚合物链段运动剧烈,导致整个分⼦链质量中⼼发⽣相对位移,聚合物完全变为粘性流体,其形变不可逆.6.⾼分⼦地溶解过程有什么样地特点?影响⾼分⼦溶解性能地主要因素有哪些?答:聚合物地溶解是⼀个缓慢过程,包括两个阶段.⾸先是溶胀“swelling”,由于聚合物链与溶剂分⼦⼤⼩相差悬殊,溶剂分⼦向聚合物渗透快,⽽聚合物分⼦向溶剂扩散慢,结果溶剂分⼦向聚合物分⼦链间地空隙渗⼊,使之体积胀⼤,但整个分⼦链还不能做扩散运动,因⽽⽆法完全溶解;当溶胀过程达到⼀定程度后,随着溶剂分⼦地不断渗⼊,聚合物分⼦链间地空隙增⼤,加之渗⼊地溶剂分⼦还能使⾼分⼦链溶剂化,从⽽削弱了⾼分⼦链间地相互作⽤,使链段运动性不断增加,直⾄脱离其他链段地相互作⽤,转⼊溶解“dissolution”.7.简要叙述粘流温度T f、熔点T m、热分解温度T d之间地⼤⼩关系对聚合物熔融加⼯地影响.答:由于晶区限制了形变,因此在晶区熔融之前,聚合物整体表现不出⾼弹态.能否观察到⾼弹态取决于⾮晶区地Tf是否⼤于晶区地Tm.若Tm>Tf,则当晶区熔融后,⾮晶区已进⼊粘流态,不呈现⾼弹态;若TmTf 时才进⼊粘流态.如果Td>Tm或Tf中较⾼者,则聚合物可以进⾏正常地热塑性加⼯;反之,聚合物在进⼊粘流态之前已发⽣热分解,则⽆法直接进⾏热塑性加⼯.第四章⾼分⼦地分析与表征1.为什么要对⾼分⼦进⾏表征与分析?主观题,答题要点:对⾼分⼦进⾏表征与分析是可以对⾼分⼦地分⼦结构与性能加以详细了解,从⽽指导⾼分⼦地合成、使⽤与回收处理.2.如何理解平均分⼦量地概念,⾼分⼦地分⼦量对性能有何重要影响?答:⾼分⼦不是由单⼀分⼦量地化合物所组成,即使是⼀种“纯粹”地⾼分⼦,也是由化学组成相同、分⼦量不等、结构不同地同系聚合物地混合物所组成.这种⾼分⼦地分⼦量不均⼀地特性,就称为分⼦量地多分散性.因此⼀般测得地⾼分⼦地分⼦量都是平均分⼦量,聚合物地平均分⼦量相同,但分散性不⼀定相同.⾼分⼦地平均分⼦量包括数均分⼦量、重均分⼦量、Z均分⼦量和年均分⼦量.⼀般来说:1)Mz > Mw > Mv > Mn,Mv略低于Mw2)Mn靠近聚合物中低分⼦量地部分,即低分⼦量部分对Mn影响较⼤3)Mw靠近聚合物中⾼分⼦量地部分,即⾼分⼦量部分对Mw影响较⼤4)⼀般⽤Mw来表征聚合物⽐Mn更恰当,因为聚合物地性能如强度、熔体粘度更多地依赖于样品中较⼤地分⼦.单独⼀种平均分⼦量不⾜以表征聚合物地性能,还需要了解分⼦量多分散性地程度,分⼦量分布通常以分⼦量分布指数表⽰:即重均分⼦量与数均分⼦量地⽐值,Mw/Mn.平均分⼦量与分⼦量分布对⾼分⼦材料性能有重要影响.⾼聚物地分⼦量只有达到某数值后,才能表现出⼀定地物理性能.但当⼤到某程度后,分⼦量再增加,除其它性能继续再增加外,机械强度变化不⼤.由于随着分⼦量地增加,聚合物分⼦间地作⽤⼒也相应增加,使聚合物⾼温流动粘度也增加,这给加⼯成型带来⼀定地困难.因此,聚合物地分⼦量⼤⼩,应兼顾使⽤和加⼯两⽅⾯地要求.不同⽤途地聚合物应有其合适地分⼦量分布.3.下图为聚乳酸地红外谱图和结构式,试分析主要吸收地归属.答:2900cm-1为-CH3吸收峰,1735cm-1为酯基中羰基吸收峰,1000cm-1~1300cm-1内地两个吸收峰为-C-O-C-吸收峰.测定⾼分⼦分⼦量地常⽤⽅法有哪些?每种⽅法所测定得到地分⼦量分别是什么?其中那种⽅法可以测定分⼦量分布?答:常⽤⽅法包括:粘度法Intrinsic viscosity(粘均分⼦量),光散射法LALLS(重均分⼦量),凝胶渗透⾊谱GPC(重均、数均分⼦量与分⼦量分布).此外还有冰点降低法、沸点升⾼法、渗透压法、蒸汽压渗透法(均为数均分⼦量)和飞⾏时间质谱、体积排斥⾊谱(可同时得到重均与数均分⼦量及分⼦量分布).5.使⽤Mark-Houwink⽅程计算⾼分⼦粘均分⼦量时常数K和a受什么条件地影响?答:受溶剂性质及⾼分⼦本⾝构象地影响,溶剂不同、测试温度不同,K值及a值就不同.6.通过核磁分析,可以得到⾼分⼦哪些⽅⾯地信息?答:⽤核磁可以确定⾼分⼦中化学基团地种类和数⽬,还可以测定分⼦量、端基分析、了解结构单元地连接⽅式、结构异构等.Tensile strength 和elongation at breaking 是表征⾼分⼦哪种性能地指标?答:抗张强度是衡量材料抵抗拉伸破坏地能⼒.断裂伸长率是衡量材料地脆韧地能⼒.⼆者都反映了材料地⼒学性能.8.测定⾼分⼦玻璃化转变温度地⽅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答:Tg地测定⽅法:利⽤⽐容,线膨胀系数,折光率,⽐热容,动态⼒学损耗,DSC 等.DSC:玻璃化转变是⼀种类似于⼆级转变地转变,它与具有相变结晶或熔融之类地⼀级转变不同,是⼆级热⼒学函数,有dH/dt地不连续变化,因此在热谱图上出现基线地偏移.从分⼦运动观点来看,玻璃化转变与⾮晶聚合物或结晶聚合物地⾮晶部分中分⼦链段地微布朗运动有关,在玻璃化温度以下,运动基本冻结,到达Tg后,运动活泼,热容量变⼤,基线向吸热⼀侧移动.玻璃化转变温度地确定是基于在DSC曲线上基线地偏移,出现⼀个台阶,⼀般⽤曲线前沿切线与基线地交点来确定Tg.其余⽅法均是利⽤物质在Tg附近性能发⽣急剧变化来进⾏测定.9.研究⾼分⼦地流变性能有什么意义?答:对聚合物流变性能地研究了了解可以指导聚合反应地设计,以制得加⼯性能优良地聚合物;研究聚合物地流变性能对评定聚合物地加⼯性能、分析加⼯过程、正确选择加⼯⼯艺条件、指导配⽅设计均有重要意义;对设计加⼯机械和模具有指导作⽤.10.透射电⼦显微镜(TEM)和扫描电⼦显微镜(SEM)有什么异同?透射电镜是以电⼦束透过样品经过聚焦与放⼤后所产⽣地物像,投射到荧光屏上或照相底⽚上进⾏观察.透射电镜地分辨率为0.1~0.2nm,放⼤倍数为⼏万~⼏⼗万倍.由于电⼦易散射或被物体吸收,故穿透⼒低,必须制备更薄地超薄切⽚(通常为50~100nm).利⽤TEM可以观测⾼分⼦聚合物及其复合材料地微观结构,形状及分布.从⽽进⼀步了解微观结构对材料性能地影响.扫描电镜是⽤极细地电⼦束在样品表⾯扫描,将产⽣地⼆次电⼦⽤特制地探测器收集,形成电信号运送到显像管,在荧光屏上显⽰样品物体表⾯地⽴体构像,可摄制成照⽚.测试前需要在表⾯喷镀薄层⾦膜,以增加⼆波电⼦数.扫描电镜能观察较⼤地组织表⾯结构,样品图像富有⽴体感.⽤SEM可以观察聚合物表⾯形态;聚合物多相体系填充体系表⾯地相分离尺⼨及相分离图案形状;聚合物断⾯地断裂特征;纳⽶材料断⾯中纳⽶尺度分散相地尺⼨及均匀程度等有关信息.第五章热塑性聚合物⾼分⼦地侧基对材料地刚性有很⼤地影响,试根据⾼分⼦结构⽐较四⼤通⽤塑料PE、PP、PS和PVC刚性地⼤⼩顺序?答:刚性顺序:PVC>PS>PP>PE,侧基体积越⼤,内旋转位阻越⼤,柔顺性越差,刚性越强.侧基极性越⼤,相互作⽤越强,内旋转越困难,柔顺性越差,刚性越强.LDPE(低密度聚⼄烯)、HDPE(⾼密度聚⼄烯)、LLDPE(线性低密度聚⼄烯)在空间拓扑结构上有何不同,其对材料性能地影响是怎样地?答:根据合成⽅法地不同(包括:⾃由基聚合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配位聚合Coordinate polymerization;⽓相聚合Gas phase polymerization等),聚⼄烯地链结构也存在较⼤差异,从⽽对材料性能产⽣重要影响.HDPE⼜称低压聚⼄烯,分⼦结构中⽀链很少,近似于线型,分⼦链排列紧密规整,材料具有较⾼地密度和结晶性,因⽽在宏观物理性能上表现为强度与刚性等机械强度⾼,但柔韧性⼀般、易脆、易⽼化等.LDPE⼜称⾼压聚⼄烯,其分⼦结构中含有⽆规长⽀链,妨碍了分⼦链地整齐排布,分⼦间地排列较疏松.因此材料地密度较低、透明性好、柔韧性好、耐应⼒开裂,但相应地刚性和强度较低,易变形.LLDPE是⼀种含有⼤量短⽀链地聚⼄烯,结构类似于梳状⽀化,⽀化程度介于HDPE和LDPE之间,因⽽性能上兼具有⼆者地优点.3.不同⽴构规整度地聚丙烯(PP)性能有何差异?答:全同⽴构和间同⽴构地有序结构使聚合物链段更容易紧密排列,形成结晶结构,即所谓地等规⽴构PP.与⽆规PP相⽐,等规PP具有更⾼地强度,⽓体与有机⼩分⼦更难渗透,因⽽具有更好地耐腐蚀、耐溶剂性以及⽓密性,熔点也有所升⾼.⽆规PP则不能结晶,是⼀种橡胶状地弹性体.4.常见地聚苯⼄烯(PS)品种有哪些?答:聚苯⼄烯(PS)包括普通聚苯⼄烯(GPPS).聚苯⼄烯.可发性聚苯⼄烯(EPS).⾼抗冲聚苯⼄烯(HIPS)及间规聚苯⼄烯(SPS).5.ABS共聚物树脂地单体有哪些,这些单体各赋予了ABS什么样地特性?答:单体有:丙烯腈(acrylonitrile)、丁⼆烯(butadiene)、苯⼄烯(styrene).1,4-丁⼆烯为ABS树脂提供低温延展性和抗冲击性;丙烯腈为ABS树脂提供硬度、耐热性、耐酸碱盐等化学腐蚀地性质;苯⼄烯为ABS树脂提供硬度、加⼯地流动性及产品表⾯地光洁度.6.PVC中地氯原⼦对材料地性能产⽣了哪些影响?答:使PVC具有了难燃性,⾼强度,强地耐腐蚀能⼒.7.常⽤地热塑性加⼯⽅法有哪些?分别适合加⼯什么产品?答:加⼯热塑性塑料常⽤地⽅法有挤出(extrusion)、注塑(injection molding)、压塑(compress molding)、吹塑(blow molding)等.挤出适合加⼯热塑性塑料及橡胶;注塑适合加⼯热塑性塑料及部分热固性塑料;吹塑适合苯⼄烯聚合物、聚氯⼄烯、聚酯、聚氨酯、聚碳酸酯和其他热塑性塑料.第六章⼯程塑料1.什么样地材料称为“⼯程塑料”?答:⼯程塑料是指⼀类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在较宽地温度范围内承受机械应⼒,在较为苛刻地化学物理环境中使⽤地⾼性能地⾼分⼦材料.⼀般指能承受⼀定地外⼒作⽤,并有良好地机械性能和尺⼨稳定性,在⾼、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程结构件地塑料.聚⼰⼆酰⼰⼆胺和聚⼰内酰胺分别称为“尼龙66”和“尼龙6”.以下两种聚酰胺对应地尼龙分别为?-[NH-(CH2)5-NH-CO-(CH2)8-CO]-,-[NH-(CH2)11-CO]-答:尼龙510,尼龙12尼龙地命名要根据其聚合过程中单体⼆胺和⼆酸上碳原⼦地数量来命名.因此通过戊⼆胺(6个碳)和癸⼆酸(10个碳)缩聚⽽成地尼龙产品命名为尼龙610(⼆胺中碳原⼦数在前,⼆酸中碳原⼦数在后).⽽由⼗⼆内酰胺开环聚合制备得到地尼龙由于其单体只有⼀种化合物,因此被命名为尼龙12.3.从⾼分⼦单元结构地⾓度分析PET与PBT熔点地差别.答:与PET相⽐,PBT结构单元中地亚甲基数⽬从2个增加到4个,因⽽分⼦链地刚性降低,熔点相对较低.4.三⼤“有机玻璃”是哪3种聚合物?为什么这些聚合物适合⽤作光学材料?答: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苯⼄烯(PS).PMMA: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亚克⼒(acrylic),透光度⼤约能达到92%,⽽且有较好地耐候能⼒,⼴泛应⽤于热塑型标识牌、飞机挡风玻璃、浴缸等.PC:聚碳酸酯,⾼熔点透明地碳酸酯类聚合物,其中应⽤最⼴泛,⽤量最⼤地为双酚A (bisphenol A)碳酸酯,透光率达到93%,聚碳酸酯制品可⽤于玻璃窗、装置设备、标识牌、可回收塑料瓶、太阳能集电器、商务机器、电⼦产品等领域,此外在压缩光盘(CD)中也有⼴泛应⽤;PS:聚苯⼄烯,普通聚苯⼄烯(GPPS)地侧苯基地空间排列为⽆规结构,即⽆规聚苯⼄烯,使得材料具有很⾼地透明性.这些聚合物由于主链结构有序性较低,为⽆定形地⾮晶聚合物,透明性和光学性能⾮常好,因此可⽤于光学材料.5.试分析均聚甲醛和共聚甲醛结构与性能地差异.答:共聚甲醛与均聚甲醛相⽐,其含有环氧⼄烷地结构单元,⽐甲醛地结构单元多了⼀个亚甲基,因⽽链段地柔韧性有所增加、刚性有所下降.但聚合物中氧含量有所降低,因此热稳定性⽐均聚甲醛有明显提⾼.6.分别写出聚苯醚、聚苯硫醚、聚酰亚胺、聚醚醚酮地英⽂名称与缩写,并列举出这⼏类⼯程塑料地特性.答:聚苯醚:Polyphenylene oxide PPO;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聚酰亚胺:Polyimide PI;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相关特性略(详见讲义).这些聚合物分⼦主链中都含有⼤量刚性地苯环结构,因此具有较⾼地机械性能(强度、模量等)和耐热性能.7.聚硅氧烷俗称为硅胶,其特性和应⽤领域是什么?答:聚硅氧烷(Polysiloxane),也叫硅树脂(Silicone),是⼀类以重复地Si-O键为主链,硅原⼦上直接连接有机基团地聚合物,具有其它聚合物不具备地综合地电、化学以及⼒学性能.这类聚合物具有很多独特地性能,包括较⾼地热氧化稳定性和热稳定性、低地介电损耗、独特地流变和应⼒/应变⾏为、良好地耐溶剂和耐腐蚀性、流变⾏为对温度不敏感、良好地阻燃性燃性、剪切稳定性、⾼地抗压性能以及低地表⾯张⼒等等.聚硅氧烷具有特别宽地温度使⽤范围,可以在-120~200℃甚⾄300o C地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地性能,第七章热固性树脂1.热固性树脂与热塑性塑料地定义分别是什么?答:热塑性塑料(thermoplastic):线性或⽀化⾼聚物,可以多次反复地在加热条件下软化,⽽在冷却条件下凝固为固体;热固性树脂(thermosetting resin):指在加热、加压下或在固化剂、紫外光等作⽤下,进⾏化学反应,交联固化成为不溶不熔物质地⼀⼤类合成树脂.这种树脂在固化前⼀般为分⼦量不⾼地固体或粘稠液体,在成型过程前能软化或流动,具有可塑性.⼀经固化,再加压加热也不可能再度软化或流动.2.在酯化反应中,伯醇和仲醇哪个地反应活性⼤?答:伯醇地反应活性⼤,因为伯醇地位阻⼩,易于进攻碳正离⼦形成中间产物.3.家装污染中地甲醛地主要来源是什么?答:家装材料中⼤量使⽤地热固性树脂如酚醛树脂等.由于其在固化过程中需要预聚物与甲醛反应,板材中残留地和未参与反应地甲醛在使⽤过程中会逐渐向周围环境释放,是形成室内空⽓中甲醛地主体.4.醇酸树脂固化地机理有哪些?答:⼤多数醇酸树脂都是在不饱和酸如油酸地存在下,由双官能团地醇与羧酸缩聚制得.在氧地存在下,这些醇酸树脂中地不饱和双键可以进⼀步反应形成交联.在酯化反应中,伯醇⽐仲醇具有更⾼地反应活性,因此在适当地温度条件下,⽢油地两个伯羟基先与⼆酸反应得到地线性预聚物,⽽当温度升⾼后,预聚物中残留地仲羟基将继续发⽣反应将线形地分⼦链交联.5.环氧树脂可以与酚醛树脂共聚交联固化,试分析其机理如何?答:酚醛树脂中地酚羟基地活性较⾼,在弱碱性甚⾄是⽆催化剂条件下都可与环氧基顺利反应,从⽽形成更复杂地交联结构.6.聚氨酯是通过逐步聚合制备地聚合物,其反应基团与反应机理是什么?如何调控聚氨酯材料性能?答:反应基团:⼆异氰酸酯,最为⼴泛使⽤地⼆异氰酸酯是甲苯⼆异氰酸酯(TDI, H3C–C6H3(NCO)2).⼆醇HO–(RO–)n H:端羟基地低分⼦量聚酯和聚醚,分别称为聚酯多元醇和聚醚多元醇.产物最终地交联程度则由反应中加⼊地三元醇(如⽢油)地量来控制.因此通过预聚物、多元醇、⼆异氰酸酯地化学结构地控制即可实现对聚氨酯最终性能地调控.第⼋章纤维1.什么样地材料称为纤维?答:纤维是⼀种长径⽐不低于100:1,具有⼀定柔顺性和强度地线性物,是⽤以制造纺织品地基础原料.2.与天然纤维、⼈造纤维相⽐,合成纤维地优势是什么?答:纤维分为天然纤维(natural fiber)和化学纤维(chemical fiber)两⼤类,其中化学纤维⼜分为⼈造纤维(rayon)和合成纤维(synthetic fiber).天然纤维与⼈造纤维地原料均来⾃于天然地动植物资源,⽽合成纤维来源于⽯油化⼯产品,因此具有原料易得、加⼯简单、结构与性能多样.3.试⽐较“熔体纺丝”、“湿法纺丝”、“⼲法纺丝”之间地相同与不同之处?答:纺丝是化学纤维⽣产过程中地关键⼯序,改变纺丝地⼯艺条件,可在较⼤范围内调节纤维地结构,从⽽相应地改变所得纤维地物理机械性能.熔体纺丝法是将纺丝熔体经螺杆挤压机由纺丝泵定量压出喷丝孔,使其成细流状射⼊空⽓中,并在纺丝甬道中冷却成丝.熔体纺丝法地主要特点是卷绕速度⾼,不需要溶剂和沉淀剂,设备简单,⼯艺流程短,是⼀种经济、⽅便和效率⾼地成形⽅法.但喷丝头孔数相对较少.溶液纺丝法包括湿法纺丝与⼲法纺丝.湿法纺丝是将溶液法制得地纺丝熔液从喷丝头地细孔中压出呈细流状,然后在凝固液中固化成丝.由于丝条凝固慢,所以湿法纺丝地纺丝速度较低,⽽喷丝板地孔数较熔体纺丝多.湿法纺丝地特点是⼯艺流程复杂,投次⼤、纺丝速度低,⽣产成本较⾼.⼀般在短纤维⽣产时,可采⽤多孔喷丝头或级装喷丝孔来提⾼⽣产能⼒,从⽽弥补纺丝速度低地缺陷.⼲法纺丝是将溶液纺丝制备地纺丝溶液从喷丝孔中压出,呈细流状,然后在热空⽓中因溶剂声速挥发⽽固化成丝.⼲法纺丝制得地纤维结构紧密,物理机械性能和染⾊性能较发,纤维质量⾼.但⼲法纺丝地投资⽐湿纺还要⼤,⽣产成本⾼,污染环境.⽬前⽤于⼲纺丝产⽣地合成纤维较少,仅醋酯纤维和维纶可⽤此法.4.天然纤维(Natural fiber)与⼈造纤维(Rayon)之间存在何种联系?答:天然纤维:指⾃然界原有地,或从经⼈⼯培植地植物中、⼈⼯饲养地动物中获得地纤维.⼈造纤维:是利⽤⾃然界地天然⾼分⼦化合物——纤维素或蛋⽩质作原料,经过⼀系列地化学处理与机械加⼯⽽制成类似棉花、⽺⽑、蚕丝⼀样能够⽤来纺织地纤维.它是由提纯得到地某些线型天然⾼分⼦物为原料,经直接⽤溶剂溶解或制备成衍⽣物后⽤溶剂溶解,之后再经纺丝加⼯制得地多种化学纤维地统称.5.试从聚丙烯结构与性能地特点分析丙纶纤维地优点与缺点.答:优点:聚丙烯为线性结构,不含极性基团,丙纶质轻保暖性好,⼏乎不吸湿,具有较好地耐溶剂性和耐化学腐蚀性.缺点:由于甲基⽀链结构地存在,丙纶热稳定性差,不耐⽇晒,易于⽼化脆损,为此常在丙纶中加⼊抗⽼化剂,⽆极性基团,容易积聚静电.第九章橡胶1.橡胶是⼀类具有何种特性地⾼分⼦材料答:橡胶是⼀类使⽤温度⾼于玻璃化转变温度Tg (即⾼弹态,以便使聚合物链段运动),并且其常规态是⾮晶态地聚合物.弹性体有记忆功能,也就是说,当它们受外⼒时能变形,⼀旦外⼒移除,它们能恢复其原始未受⼒地状态.2.橡胶地硫化是什么过程。

MMA聚合理论和技术进展

MMA聚合理论和技术进展

MMA聚合理论和技术进展X王立峰,闵春梅(黑龙江中盟龙新化工有限公司,黑龙江安达 151400) 摘 要:MMA 是比较典型的含双键的物质,各学者对其研究比较多,现就近几年有关学者在MMA 聚合理论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做一简要介绍,以便于使从事MMA 、PMMA 生产的人员对此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离子聚合;模板聚合;转化率;活性;自由基;诱发共聚 中图分类号:T Q31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81(2012)05—0109—021 聚合理论及应用1.1 阴离子聚合1.1.1 利用阴离子聚合合成大分子单体大分子单体可定义为齐聚物或带一个或多个可均聚基团末端的一聚合物,这种基团既可是乙烯基、炔基、丙烯酸基,也可是杂环基。

大分子单体可作为合成结构明确的接枝共聚物的理想起始原料。

在合成的接枝共聚物或网络结构中,支链的长度和数目可通过大分子单体的摩尔重量和它与共聚单体的加料比来控制。

大分子单体,一般是通过一种或两种活性离子聚合方法合成的,第一种方法是作一含有不受聚合反应影响的可聚合基团的引发剂进行引发聚合,该法由不饱和头部基团的副反应而导致降低大分子单体的官能度;第二种方法是首先合成活性阴离子或阳离子聚合物,然后用“戴帽”技术使其末端相应地含有一亲电和亲核基团,此种终止方法可能使末端“戴帽”反应不完全。

1.1.2 用变换反应合成嵌段共聚物通过顺序加成的阴离子聚合物制备嵌段共聚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丁/苯线型和星形热塑性弹性体即为一例。

然而,由于单体及形成聚合物末端的相对反应活性的差别,致使可以进行阴离子聚合的单体数目受到很大限制。

为此,近年来各国高分子科学工作者以阴离子聚合为基础,通过阴离子向自由基的变换,合成了MMA 与st 嵌段共聚物。

首先使苯乙烯经阴离子活性聚合,加入引发剂,使中间产物生成大分子引发剂,然后与MMA 单体进行自由基聚合,从而获得嵌段共聚物。

1.2 阳离子聚合Higashimura 等人的研究发现,一些官能化的乙烯基醚,与烷基乙烯基醚相类似,在HI /I 2引发体系下,能进行活性阴离子聚合,得到窄分子量颁布的,分子链上带有官能基的聚合物。

温敏大分子单体

温敏大分子单体

温敏大分子单体
温敏大分子单体是一类具有温度敏感性的高分子材料,其性质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发生可逆变化。

这些单体通常含有能够进行自由基聚合或离子聚合的活性官能团,以便进行聚合反应生成高分子材料。

温敏大分子单体的名称因具体材料而异,常见的包括但不限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N,N-二甲氨基甲基丙烯酸乙酯(DMAEMA)等。

它们可以用于制备温敏聚合物,这类聚合物在特定温度下会发生相变,进而产生一些物理性质的变化。

这种温度敏感性使得温敏大分子在智能材料、传感器、药物传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温敏大分子单体的合成通常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包括引发剂、温度、压力等。

合成过程中需要注意控制反应条件,以保证单体的质量和产率。

同时,还需要进行充分的纯化处理,以去除杂质和未反应的单体。

总之,温敏大分子单体是一类具有温度敏感性的高分子材料,在智能材料、传感器、药物传递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合理的合成和纯化处理,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温敏大分子单体,为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合成接枝共聚物中的应用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在合成接枝共聚物中的应用

2 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技术合成接
枝 共聚 物
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 ( T P A R )提出两年后 , H ag Wih】 un 和 r t在硅材料表面 自组装 l三氯硅 t 一 基一 一 / 2 邻 对氯甲基苯基 乙烷, 利用 C C /p 作 u 1 by 为催化体系, 引发丙烯酰胺 的活性接枝聚合, 这是 首次将 A R 方法引入接枝聚合领域。 TP 在合成接枝共聚物的三种方法中 ,主干接 “
制这些支链 的数 目以及位 置非 常 困难 。由于不存 在链转 移 和链 终止 等 副反 应 , 通过 活 性 聚合 可 以 有效 地控 制 聚 合 物 的分 子 量 、分 子 量 分 布 和结
通过大分子单体 与小分子 乙烯基单体直接
发 生共 聚反 应 生成接 枝 共 聚物 , 分子 单体 末端 大
含有能进行 聚合反应基团( 如双键 ) 的线形聚合 物, 反应结束后大分子单体成为支链。
构, 活性聚合方法被引入到接枝聚合 中。活性聚
合主要包括 阳离子、 阴离子、 配位 、 自由基聚合等
类型。 中, 陛离子聚合适用单体范围窄、 其 潘 反应
条件苛刻 , 限制 了其在工业上的大规模推广和应 用。 原子转移 自由基聚合( T P兼具 自由基聚合 AR) 和活性聚合 的优点 , 适用单体范 围广 , 在较温和 的条件下经过简单 的合成路线就可合 成指定分 子结构 、 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物。 T P技术的出 AR 现开辟了活性聚合的新领域 , 为进行聚合物分子 设计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能较容易地合成嵌段、 接 枝、 星形、 梳形 、 超支化等聚合物 。
技术合 成大分 子单 体 。 21 大分 子引 发剂法 ( ariiao ) . M cont tr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二、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与应用
2.1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在自由基聚合中最广泛使用的引发剂是偶氮化合物和过氧 化物。同样,目前研究的大分子引发剂可分为大分子偶氮 化物。同样,目前研究的大分子引发剂可分为大分子偶氮 化物和大分子过氧化物。 化物和大分子过氧化物。 制备大分子引发剂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分子链中引入活泼 制备大分子引发剂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分子链中引入活泼 的偶氮基和过氧基。 的偶氮基和过氧基。
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 的制备与应用
1
大分子单体和大分子引发剂的定义 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及应用 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及应用
2
一、定义
大分子引发剂( 大分子引发剂(Macroinitiator)是指在分子链上带有可 ) 分解成可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中心(主要为自由基) 分解成可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中心(主要为自由基)的高 分子化合物。 分子化合物。 早在20世纪 年代, 世纪50年代 早在 世纪 年代,Shah就报道过这种高分子化合物的 就报道过这种高分子化合物的 合成, 合成,他用邻苯二甲酰氯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得聚邻苯二甲 酸过氧化物。 将它用于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 酸过氧化物。Smets将它用于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 将它用于聚苯乙烯 酯以及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的嵌段共聚中 聚醋酸乙烯酯的嵌段共聚中。 酯以及聚苯乙烯 聚醋酸乙烯酯的嵌段共聚中。 20世纪 年代 世纪60年代 世纪 年代Smith等人将带偶氮基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 等人将带偶氮基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 嵌段共聚。但到70年代 随着人们对嵌段共聚的研究, 年代, 嵌段共聚。但到 年代,随着人们对嵌段共聚的研究,大 分子引发剂才真正引起重视, 分子引发剂才真正引起重视,上田明等合成出一系列大分 子引发剂并用它制备出了结构明确的嵌段共聚物。 子引发剂并用它制备出了结构明确的嵌段共聚物。
O R C NH n
N2O3
O NO R C N
重 排 n
O R C N N
n
12
2.1.2 大分子过氧化物
由于有机过氧化物的种类繁多, 由于有机过氧化物的种类繁多,相应的大分子过氧化 物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和结构, 物也有很多不同的类型和结构,他们的制备方法与有 机过氧化物的制备都是类似的,在过氧化物或氧、 机过氧化物的制备都是类似的,在过氧化物或氧、臭 氧的作用下起氧化反应引入过氧基。 氧的作用下起氧化反应引入过氧基。目前报道的有四 类大分子过氧化物。 O 类大分子过氧化物。 O
16
大分子引发剂的应用
R
N N R
n

·
+nN2+2R·
双头大分子自由基
N N R
·
+N2+R·
· M
单头大分子自由基
· M
歧化
M n
M
·
偶合
M
歧化
M
偶合
n
M
m
n+m
p
n+m
BAB型
(AB)n型
AB型
ABA型
17
2.3.2 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1)聚醚 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以聚醚型偶氮化物为大分 )聚醚-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子引发剂,在苯乙烯存在下进行热分解,可得到( ) 子引发剂,在苯乙烯存在下进行热分解,可得到(AB)n 型嵌段共聚物。 型嵌段共聚物。共聚物中聚醚链段的长度由制备大分子 引发剂时所用的聚乙二醇链段的长度决定, 引发剂时所用的聚乙二醇链段的长度决定,而聚苯乙烯 链段的长度由共聚时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和温度所控制。 链段的长度由共聚时单体与引发剂的比例和温度所控制。 如果共聚单体换为MMA,则由于 如果共聚单体换为 ,则由于PMMA自由基倾向 自由基倾向 于歧化终止,因此最终得到的是ABA型或 型嵌段共聚 型或AB型嵌段共聚 于歧化终止,因此最终得到的是 型或 物:
CH3 CH3
Pinner合 成
O
CH3
CH3 O C O CH2CH2O
H NC C N=N C CN +HO CH2CH2O n CH3 CH3
CH C N=N C
CH3 CH3
n
从偶氮二异丁腈的-α, 二酰氯出发 二酰氯出发, 从偶氮二异丁腈的 ,ω二酰氯出发,分别与二 元胺、二元醇或双酚A等单体反应 等单体反应, 元胺、二元醇或双酚 等单体反应,可以制得一系 列结构不同的大分子偶氮化物。 列结构不同的大分子偶氮化物。
20
嵌段共聚物的制备
(4)嵌段液晶共聚物 嵌段液晶共聚物通常是由非液晶链 ) 段和液晶链段构成。 段和液晶链段构成。由于大分子引发剂可以使传统的自由 基聚合也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 基聚合也具有“活性聚合”的特征,因此在合成嵌段液晶 共聚物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共聚物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前景。 由大分子引发剂制备前段液晶共聚物的反应通常分 两步来完成。 两步来完成。第一步是合成分子链上含有偶氮基或过氧基 的液晶(或非液晶)低聚物,即制备大分子引发剂; 的液晶(或非液晶)低聚物,即制备大分子引发剂;第二 步是使大分子引发剂的偶氮基或过氧基分解成自由基并引 发另一种单体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 发另一种单体聚合形成嵌段共聚物。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 如何在分子链中引入活泼的偶氮基团或过氧基团。 如何在分子链中引入活泼的偶氮基团或过氧基团。
(1)过氧化酰类 )
O
C R C O O
O
n
O O C R C O O
(2)改性过氧化酰类 )
C R C O R' O
O O
n
(3)过氧化酯类 )
C R C O R' O O
n
(4)过氧化醚类 )
R O O
n
13
2.2 大分子引发剂的分解特性
作为产生自由基的引发剂, 作为产生自由基的引发剂,最重要的性质无疑是热分解 特性。连接在大分子链中的过氧基、 特性。连接在大分子链中的过氧基、偶氮基的热分解性 与低分子过氧化物和偶氮化物没有本质上的差别, 与低分子过氧化物和偶氮化物没有本质上的差别,它们 的反应分解通式如下: 的反应分解通式如下:
10
大分子偶氮化合物
(2)聚合物的集团转换法 ) 通过聚合物分子链上的基团转换, 通过聚合物分子链上的基团转换,可以制备大分子 偶氮化物,例如, 偶氮化物,例如,Hill 采用类似于偶氮二异丁腈合成中 的水合阱路线,首先将双酮化合物聚合,然后将聚合 的水合阱路线,首先将双酮化合物聚合, 产物氧化得到聚偶氮二异丁腈( 产物氧化得到聚偶氮二异丁腈(n>=4): ):
O O
CH3 C CH2 C CH3 n 氧化
CH3 CN
N2H4·H2O
CH3
CH3
C CH2 C N N
HCN m
CH3 CN
CH3 CN
C CH2 n NH NH C
m
CH3 N CN
C CH2 n N C
m
11
大分子偶氮化合物
Craubner利用聚酰胺的氧化和重排反应制得 利用聚酰胺的氧化和重排反应制得 另一种类型的大分子偶氮化物: 另一种类型的大分子偶氮化物:
4
定义
大分子单体( 大分子单体(Macromer)则是指在分子链上带有可聚合 ) 基团的齐聚物,分子量一般为数千至数万。 基团的齐聚物,分子量一般为数千至数万。 大分子单体的概念是1974年由美国化学家 年由美国化学家Milkovich首次 大分子单体的概念是 年由美国化学家 首次 提出的。 年来, 提出的。近30年来,随着活性聚合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 年来 随着活性聚合技术的发展, 合成出许多结构不同的大分子单体。 合成出许多结构不同的大分子单体。这种可聚合的中间体 在高分子设计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高分子设计中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 例如, 例如,通过大分子单体的聚合可获得结构明确的接枝共聚 他们可以综合完全相反的性能,如软/硬 结晶/非结 物,他们可以综合完全相反的性能,如软 硬、结晶 非结 亲水/疏水 极性/非极性 刚性/韧性等 疏水、 非极性、 韧性等, 晶、亲水 疏水、极性 非极性、刚性 韧性等,其中许多大 分子单体已经用于功能性高分子的制备, 分子单体已经用于功能性高分子的制备,因此越来越受到 人们的重视。 人们的重视。
15
2.3 大分子引发剂的应用
2.3.1 大分子自由基及其嵌段共聚物类型 通过大分子引发剂制备嵌段共聚物极为方便, 通过大分子引发剂制备嵌段共聚物极为方便, 嵌段共聚物极为方便 即在第二单体存在下, 即在第二单体存在下,使大分子引发剂上的偶氮 基或过氧基分解并引发第二单体聚合。 基或过氧基分解并引发第二单体聚合。最终的终 止反应与通常的自由基聚合一样, 止反应与通常的自由基聚合一样,有偶合终止和 歧化终止两种形式。 歧化终止两种形式。但根据大分子单体中偶氮基 团和过氧基团的位置和分解方式不同, 团和过氧基团的位置和分解方式不同,可以出现 两种不同的自由基:单头或双头大分子自由基, 两种不同的自由基:单头或双头大分子自由基, 由此制备的嵌段共聚物也可能有不同的形式。 由此制备的嵌段共聚物也可能有不同的形式。
N N N
Y Y
N
N N N
N
N
n
2.与单体反应 与单体反应
Y
N N Y +(n+m)M
M
n
N
N
M
m
8
大分子偶氮化合物
例如偶氮二异丁腈的α 例如偶氮二异丁腈的α、ω-二羟基化物与异腈酸酯反应得 到结构多变的聚异腈酸酯型偶氮化物。 到结构多变的聚异腈酸酯型偶氮化物。
CH3 CH3 N=N C CH3 CH2 n OH + p CH3 O NHCO O CH2CH2O CNH
(3)聚酯 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 用聚酯型偶氮化合物为 )聚酯-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 引发剂,控制偶氮基团的部分分解, 引发剂,控制偶氮基团的部分分解,引发丙烯酰胺的聚 可制备含偶氮基的聚酯-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 合,可制备含偶氮基的聚酯 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 。其 结构如下: 结构如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