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分子单体制备

合集下载

高分子合成技术

高分子合成技术

高分子合成技术高分子合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化学工艺,其应用广泛,可以制备出多种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如塑料、橡胶、纤维、涂料等。

本文将介绍高分子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分类、合成方法以及应用领域等方面的知识。

一、高分子合成技术的基本原理高分子合成技术是指将单体(也称为单体物质)通过化学反应转化为高分子的过程。

单体是指可以通过化学反应形成高分子的单元分子,如乙烯、苯乙烯、丙烯酸等。

高分子是由许多单体分子通过共价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其分子量通常在几千到数百万之间。

高分子合成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化学反应将单体分子连接起来,形成高分子链。

这种连接方式通常是通过共价键连接,而不是通过物理吸附或静电作用连接。

高分子的合成过程通常需要催化剂的参与,以促进反应的进行和提高反应速率。

催化剂可以是酸、碱、金属或有机物等。

二、高分子合成技术的分类高分子合成技术可以根据反应方式、单体种类、反应条件等多个方面进行分类。

以下是常见的分类方式:1. 反应方式:高分子合成反应可以分为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离子交换聚合等几种方式。

其中自由基聚合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式,其反应速率快、反应条件温和、产物纯度高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塑料、橡胶等材料的制备中。

2. 单体种类:根据单体的化学结构和性质,高分子合成可以分为低聚物合成、共聚物合成、交联聚合物合成等几种方式。

低聚物合成是指将单体的聚合反应停留在一定程度,形成分子量较小的聚合物。

共聚物合成是指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单体进行聚合反应,形成具有不同性质的高分子。

交联聚合物合成是指通过交联剂将聚合物链连接起来,形成具有强度和韧性的高分子材料。

3. 反应条件:高分子合成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等多个方面。

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高分子合成可以分为常温聚合、高温聚合、压力聚合等几种方式。

三、高分子合成技术的合成方法高分子合成技术的合成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反应方式和单体种类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合成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制备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制备方法

高分子材料的加工与制备方法在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应用推广下,高分子材料的加工和制备方法愈加重要和广泛应用。

高分子材料是一类由大量重复单体结构构成的大分子化合物。

而加工和制备高分子材料的方法则是指将这些物质转化为特定形状和性质的工艺过程。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和制备方法。

首先,传统的高分子材料加工方法之一是热塑性材料的注塑成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聚合物材料,特点是可以生产出各种形状的制品,如塑料盖子、桶、板材等。

其具体工艺流程为:首先将高分子材料切割成颗粒状,然后将颗粒状的材料放入注塑机的料斗中,通过加热和挤出等过程,将材料熔融后注入模具中。

待冷却凝固后,即得到所需要的成品。

注塑成型方法的优点是生产效率高、成本相对较低,可以大规模生产。

而缺点是材料的形状和尺寸受模具限制。

此外,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还包括热固性材料的热压成型。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含有交联结构的高分子材料,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等。

它的工艺流程为:首先将高分子物质与硬化剂混合,形成粘稠的糊状物。

然后将糊状物放入模具中,施加热压力,使材料在高温下发生交联反应,从而形成固体。

热压成型的优点是可以制备出高耐热、高强度的制品,适用于需要高温环境下使用的产品。

然而,热压成型过程中对模具的要求较高,且成本较高。

此外,溶液共混是一种常见的高分子材料的制备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将两种或多种相溶的高分子材料混合在一起,从而得到新的复合材料。

具体步骤为:将两种高分子材料溶解在相同或相似的溶剂中,通过搅拌和混合等过程,使两种材料均匀分散在溶液中。

然后将溶液蒸发或使用其他方法将溶剂去除,得到固态的混合材料。

溶液共混的优点是制备过程简单、成本较低,可以获得新材料的独特性能。

而缺点则是混合后的材料性能难以控制,容易出现相分离现象。

最后,高分子材料还可以通过纺丝方法制备纤维。

纺丝方法主要适用于聚合物材料,如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等。

具体工艺流程为:首先将高分子材料加热熔化至黏度适宜的状态,形成糊状物。

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

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
5
二、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与应用
2.1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
在自由基聚合中最广泛使用的引发剂是偶氮化合物和过氧 化物。同样,目前研究的大分子引发剂可分为大分子偶氮 化物。同样,目前研究的大分子引发剂可分为大分子偶氮 化物和大分子过氧化物。 化物和大分子过氧化物。 制备大分子引发剂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分子链中引入活泼 制备大分子引发剂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在分子链中引入活泼 的偶氮基和过氧基。 的偶氮基和过氧基。
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 的制备与应用
1
大分子单体和大分子引发剂的定义 大分子引发剂的合成及应用 大分子单体的合成及应用
2
一、定义
大分子引发剂( 大分子引发剂(Macroinitiator)是指在分子链上带有可 ) 分解成可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中心(主要为自由基) 分解成可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中心(主要为自由基)的高 分子化合物。 分子化合物。 早在20世纪 年代, 世纪50年代 早在 世纪 年代,Shah就报道过这种高分子化合物的 就报道过这种高分子化合物的 合成, 合成,他用邻苯二甲酰氯与过氧化钠反应制得聚邻苯二甲 酸过氧化物。 将它用于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 酸过氧化物。Smets将它用于聚苯乙烯 聚甲基丙烯酸甲 将它用于聚苯乙烯 酯以及聚苯乙烯-聚醋酸乙烯酯的嵌段共聚中 聚醋酸乙烯酯的嵌段共聚中。 酯以及聚苯乙烯 聚醋酸乙烯酯的嵌段共聚中。 20世纪 年代 世纪60年代 世纪 年代Smith等人将带偶氮基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 等人将带偶氮基的高分子化合物用于 嵌段共聚。但到70年代 随着人们对嵌段共聚的研究, 年代, 嵌段共聚。但到 年代,随着人们对嵌段共聚的研究,大 分子引发剂才真正引起重视, 分子引发剂才真正引起重视,上田明等合成出一系列大分 子引发剂并用它制备出了结构明确的嵌段共聚物。 子引发剂并用它制备出了结构明确的嵌段共聚物。

聚羧酸减水剂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聚羧酸减水剂大分子单体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法、 无溶剂低真 空法、 卤化 法。聚羧酸 高效减7.J g# 的合成方法: 大分子单体法 , 聚合后 功能化 法和原 位接枝共聚法。( 甲基 ) 丙烯酸聚 乙二醇单 甲醚酯类的应 用。 关键词 聚羧 酸减水剂 中间大分子 合成 方法 应用
由于水 资 源的 的缺乏及 人 们用水 量 的增 加 , 分 充
熔融酯化法 , 与其它合成方法相 比, 熔融酯化法既可 以缩 短 反应 时间 又 可 以在获 得 较 高产 率 和较 纯 的产 品 的前提 下 ,减少催 化 剂和 阻聚剂 的用 量 , 是一 种新
1 . 熔 融酯化 法 .2 2 直 接酯 化 反应 中不加 入 携 水剂 的合 成方 法称 为 应用前 景不是很大 , 而且酰 卤本 身的合成就 比较 困难 , 不但有 毒 , 并且 不易储 存 。
2应 用
聚 乙二 醇单 甲醚 ( 甲基 ) 丙烯 酸酯类 是一 类重 要 的化工 原料 , 由于具有不 同碳 链双 键 和酯基 的独特 结 构 , 具有 类似 冠醚 的结 构特性 ,在诸 多领域 都有 重 并 要 用途 。 材方 面 , 水泥 减水 剂 、 强剂 的原 料 。 建 作 增 如 使 用聚 乙二 醇单 甲醚 ( 甲基 ) 烯 酸酯合 成 的聚羧 酸 丙 高 效 系减 水 剂有 较 强 的水 泥 颗粒 分 散性 保 持能 力 和
煳 } 纸 01 第1 选 21年 期

造纸化 学 品 ・
聚 羧 酸减 水 剂 大 分 子 单体 的 合成 方 法 和 应 用
郭害 赵 艳 艳 来 肖
( 育部 轻 化 工助 剂化 学 与技 术 重 点 实验 室 7 02 ) 教 10 1
摘 要
介绍 目前 聚羧 酸减 水剂 的中间大分子单体 的合成方法: 酯交换 法、 直接 酯化法 、 开环聚合

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的制备与应用

大分子引发剂和大分子单体的制备与应用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5.1 概述
• 大分子引发剂(macroinitiator)是指在分子链上 带有可分解成可引发单体聚合的活性中心 (主要为 自由基)的高分子化合物。
(1)几乎所有烯类单体都能由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进行自由基聚合,因此它们都 有可能制备 结构明确的嵌段共聚物。 (2)与离子型聚合比较,自由基聚合对杂质敏感性小,合成简单并易于控制。
高分子现代合成5.2.3 大分子引发剂的应用(嵌段共聚物)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聚醚-聚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嵌段共聚物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聚酯-聚丙烯酰胺嵌段共聚物
嵌段液晶共聚物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2 阳离子聚合法
某些阳离子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性质,也可用于制备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和端基带有预 定官能团的大分子单体。四氢呋喃的阳离子开环聚合是阳离 子型活性聚合法制备大分子单体的典型例子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3 自由基聚合法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高分子现代合成方法与技术
2 大分子单体的接枝共聚
大分子单体与其他烯类单体进行共聚反应可制备指定分子结构的接 枝共聚物,用大分子 单体法制备的接枝共聚物,支链的长度可以在 大分子单体制备时就得到控制,接枝分布均匀,均聚物含量 少,产 品的质量较高。共聚物中支链的密度取决于的 分子单体与小分子单 体的竞聚率。 大分子单体末端双键的聚合活性与含相同不饱和基团的小分子单体 基本 接近,尤其在低转化率时,聚合活性差别不大。随着转化率 增加,或大分子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增加,大分子单体的反应活性 显得比含相同不饱和基团的小单体要差。这是由于大分子单 体的 扩散速度较小,或大分子单体与共聚物主链的相分离倾向增大有关。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研制(Ⅰ)——大分子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的研制(Ⅰ)——大分子单体的合成与表征
to e p r t r s 1 0 。 a d t e c i n tm e i . The r s t h i n t m e a u e i 3 C n her a to i s8 h e ulss ow h tt a r m o ome t a hem c o n r wih pr l p i t u t e i bt i d a s e y t o e tc s r c ur s o a ne s ur dl . Ke r s:po y a b ylt y wo d l c r ox a e;wa e — e uc r s e iia i t r r d e ;e t rfc ton;ma r mon m e co o r
比 1 5 催化 剂 用量 1 2 、 应 温度 1 0。 酯化反 应 时间 8h是 制备 丙烯 酸聚氧 乙烯 酯 .、 . 反 3 C,
大分子 单体 的最佳 工 艺条件 . 通过傅 立 叶 变换 红 外光谱 对 大分子 单体 进行 了表 征 , 结果表
明 已得 到预期 结构的 丙烯酸 聚氧 乙烯 酯 大分子 单体.
r mo o ra ea ol w:t e ( cd / ( lo o )i 1 5 h aay tc n e ti 1 2 ,t er a — o n me r s fl o h a i ) n ac h 1 S . ,t ec tl s o tn S . h e c
聚 羧 酸 盐 高效 减 水 剂 的研 制 ( ) I
大 分 子 单 体 的 合成 与表 征
王 国建 , 魏 敬 亮
( 同济大 学 材料科 学 与工程 学 院 , 上海 2 0 9 ) 0 0 2
摘 要 :通过 丙烯 酸与 端羟基 壬基 酚 聚 氧 乙烯 基 醚 的 酯化反 应 , 制得 含 有 双键 和 聚 氧 乙烯 长链 的大分 子单体 , 并将 其作 为 聚羧酸 盐 高效减 水剂 的单体 . 究 了大分 子单体 制备 中酸 研 醇摩 尔比 、 化 剂用量 、 应 温度 、 应 时 间等 对羧 基 转 化 率 的影 响 , 果表 明 : 醇摩 尔 催 反 反 结 酸

含氟聚氨酯大分子单体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摩擦性能

含氟聚氨酯大分子单体自组装薄膜的制备及摩擦性能
( . 宁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 宁 大 连 16 2 ;2 大 连 理 工 大 学 高 分 子材 料 系 , 宁 大 连 1 61 ) 1辽 辽 109 . 辽 1 0 2
摘 要 : 己二 酸和 乙二 醇在一 定 的条 件 下通过 酯 化和缩 聚 两步反应 合成 聚 己二酸 乙二 用
醇酯 ( E , P A) 测所得 聚酯 二元 醇 的酸酯 ( 和羟 值 ( ) 得 到合 成 聚氨 酯大 分 子单体 的 A) Q , 原料. 己二酸 乙二醇酯 ( E 与 等 量 的 甲苯一 ,一 异 氰酸 酯 ( D —0 ) 应 , 聚 P A) 24二 T I1 0 反 加入 十 三氟一一 醇封端 , 到含 氟聚 氨酯 大分 子单 体 ( P 1辛 得 F U0H) 利用 分 子 自组装 技 术 在玻 璃 . 基 片表 面制备 含 氟聚 氨酯薄膜 , 对其 进行 结构 表征 和 性能测 试. 亲水 性 测试结 果表 明, 自 组装 薄膜 与水 的接 触角 为 7 . 。证 明 了自组 装 薄膜 制 备 的成 功. 68, 微摩 擦 测试 结 果 表 明 ,
能 相结 合成 为一 个综 合集 成系 统. MS系统 由于 尺寸 小 , 擦 副 的间 隙 常处 于 纳米 级 甚 至零 间隙 , ME 摩
在 运动 过程 中受 尺寸 效应 的影 响 , 面黏 着力 、 擦 力 及 表 面 张力 成为 影 响 ME 表 摩 MS系 统性 能 、 定性 稳
和 使用 寿命 的重 要 因素n ] 在元件 表面 制备 有机 润 滑 薄膜 来 解 决 ME . MS的摩 擦 学 问题 , 到越 来越 受
第 2期
靳 奇 峰 等 : 含 氟聚 氨 酯 大 分 子 单 体 自组 装 薄 膜 的 制 备 及 摩擦 性 能

辛基酚聚氧乙烯型大分子单体的制备及表征

辛基酚聚氧乙烯型大分子单体的制备及表征
i i a e t tt a r m o m e S s f c — c i . nd c t ha he m c o no r i ur a e a tve
Ke r s: c y phe l l xy t y1 n t r m e ha r l lc o i ma r mon m e y wo d o t l ny po yo e h e e e he ; t c y oy hl rde; co o r
辛基酚 聚氧 乙烯 型大 分子单体 的制备及表征
杜 新 贞 , 胡 文 辉 , 张 东 霞 , 王 芳 平 , 陈 慧
( 北 师 范 大 学 化 学 化 工 学 院 ,甘 肃 兰州 70 7 ) 西 3 0 0

要 : 以三 乙胺 为催 化 荆 ,使 甲基 丙烯 酰 氯 和 辛 基 酚 聚 氧 乙烯 醚 反 应 合 成 了末 端 具 有 可 聚 合 双 键 的 辛 基 酚 聚 氧 乙烯
第 4 卷 21 6 0 0年 第 5期
Vo1 6 2 0 N o .4 01 .5
西






报 ( 自然 科 学 版 )
5 5
J u n lo rh s r l nv riy ( t rlS in e o r a fNo t we tNo ma iest Nau a ce c ) U
条件为 3 O℃ ,反 应 1 , 甲基 丙烯 酰 氯 用 量 为 辛 基 酚 聚 氧 乙烯 醚 的 1 4倍 ,辛 基 酚 聚 氧 乙烯 醚 的转 化 率 为 7 . 8 . 6h . 1 8 临 界 胶 束 浓度 和 浊 点 测 试 表 明合 成 的 大 分 子 单 体 具 有 表 面 活 性 . 关 键 词 :辛 基 酚 聚 氧 乙烯 醚 ; 甲基 丙 烯 酰 氯 ;活 性 大分 子 单 体 中 闺 分 类 号 :O 6 2 1 3 . 9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 8 ( 0 0 0 —0 50 0 19 8 2 1 ) 50 5 — 4 X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这种聚合是以硅烷基烯酮缩醛类化合物为引发剂,在 HF2-、CN-等催化下,于四氢呋喃中进行极性烯类单 体聚合的;
▪ 聚合反应可在室温下迅速进行,得到窄相对分子质量 分布的活性聚合物;
▪ 它的一个突出优点是选用各种带有被保护的官能团的 引发剂,容易地制备链末端100%官能化的聚合物。
大分子单体制备
第六章 大分子单体的制备与应用
大分子单体制备
一.概述
▪ 大分子单体(Macromer)指在分子链上带有可聚合 基团的齐聚物,分子量为数千至数万。
▪ 1974年由美国化学家Milkovich首次提出的。
▪ 这种可聚合的中间体在高分子设计中越来越发挥重 要的作用。通过大分子单体的聚合可获得结构明确 地接枝共聚物,他们可以综合完全相反的性能,如 软/硬、结晶/非晶、亲水/疏水、极性/非极性、刚性/ 韧性等
大分子单体制备
▪ 采用带官能团的引发剂引发四氢呋喃开环 聚合得到大分子单体
CH2 CH COCl +AgSbF6
CH2
CH
+
-
COSbF6
+ AgCl
O
+
CH2 CH CO ( CH2CH2CH2CH2 )n-1 O
SbF6-
C6H5ONa CH2 CH CO ( OCH2CH2CH2CH2 )n-1OCH2CH2CH2CH2 OC6H5
OH
大分子单体制备
▪ 若需合成双官能度的大分子单体,采用硫代 苹果酸或d-硫代甘油作为链转移剂:
CH3 CH2 C COOCH3
CH2COOH ? HSCHCOOH?
AIBN
or
??
CH3
HOOCCHS ( CH2 C)n H
CH2COOH COOCH3
CH3 CH2 C COOCH3
HSCH2CHOHCH2OH
Cl
C H 3O H /H 2SO 4
Cl C l3C ( CH 2C )n C H 2 C H C lCH 2O H
Cl
CH2 CHCOOH
Cl
O
C l3C ( C H 2C )n C H 2 CH ClC H 2O C C H CH 2
Cl
聚偏二氯乙烯大大分子分单体子制备 单体的合成
2.4 基团转移聚合法
2.5 其他聚合方法
C2H5NHCH2CH2NHC2H5 + CH2 CH
CH CH2
CH2 CH
缩聚 CH2 CH
C2H5 CH2CH2N CH2CH2NHC2H5
C2H5 C2H5 CH2CH2 ( NCH2CH2NCH2CH2
C2H5 C2H5 CH2CH2)n-1NCH2CH2NH
聚胺型大分子单体(生物材料)
CH2 C COCH2CH2S ( CH2CH )n H
O
Cl
聚氯乙烯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大分子单体制备
C C l4 + n CH 2 C C l2
Cl C l3C ( C H 2C )n C l
Cl
CH2 CHCH2OCOCH3
Cl Cl3C ( C H 2C )n C H 2 C H C lC H 2O C O CH 3
?? HOCH2CHCH2S ( CH2
OH
CH3 C)n H COOCH3
大分子单体制备
▪ 合成以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为主链的大 分子单体,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AIBN nCH2 CHCl
HSCH2CH2OH
HOCH2CH2S ( CH2CH )n H Cl
CH3 CH2 C COCl
CH3
大分子单体的相对分子质量和分布,链规 整性和链端官能度,是制备大分子单体强 有力的手段 ;
大分子单体制备
▪ 制备大分子单体的主要过程是利用烯类单 体(如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等)经 过链引发和链增长达到预定的相对分子质 量后,加入不饱和卤化物使活性链终止, 从而引入不饱和端基。
▪ 苯乙烯的阴离子活性聚合中,加入烯丙基 氯为终止剂,可得烯烃型大分子单体;而 加入甲基丙烯酰氯为终止剂,则得丙烯酸 酯型大分子单体。
大分子单体制备
▪ 1974年美国化学家Milkovich提出合成方法:
n CH2 CH
CH2 CH2
BuLi
B u ( C H 2 C H )n L i
O
CH2 CH COCl B u ( C H 2 C H )n C H 2 C H 2 O L i
B u ( C H 2 C H )n C H 2 C H 2 O C O C H C H 2
大分子单体制备
▪ 以蛋卵磷脂为起始原料,通过官能团改性
制备的卵磷酯型大分子单体是一种合成生
物功能膜的重要材料
O
R C O CH2
R C O CH
O
O
+
▪ 成为高分子设计的一种有效手段。
大分子单体制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大分子单体的合成
▪ 大分子单体的合成主要通过在齐聚物分子 链末端引入可聚合的基团来实现的;
▪ 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自由基聚合以 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团转移聚合和原子 转移自由基聚合等。
大分子单体制备
2.1 阴离子聚合法
▪ 阴离子聚合是一种无转移的活性聚合; ▪ 利用阴离子聚合的原理,可以准确地控制
n
N
-+ CH3 CH ( CH2 CH )n CH2 CHLi
N
N
CH2 CH
CH2 Cl
CH2 CH
CH2 ( CH CH2 )n CH CH3
N 大分子单体制备
2.2 阳离子聚合法
▪ 某些阳离子聚合具有活性聚合的性质,也 可用于制备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和端基带 有预定官能团的大分子单体;
▪ 四氢呋喃(THF)的阳离子开环聚合是阳 离子型活性聚合法制备大分子单体的典型 例子。例如用三乙基鎓盐引发THF聚合, 再用带官能团的亲核物终止反应:
大分子单体制备
2.3自由基聚合法
▪ 采用有效的链转移剂(巯代乙酸或碘代乙酸) 使大分子链带上羧基,再与甲基丙烯酸缩水 甘油酯反应,生成丙烯酸酯型的大分子单体;
n CH2
CRX
HSCH2COOH AIBN
HOOCCH2S
(
CH2CRX)nH
CH3
O
CH2 C COOCH2CH CH2
CH3
CH2 C COOCH2CHCH2OOCCH2S( CH2CRX)nH
大分子单体制备
▪ Yuhsuke利用硅氧烷的阴离子开环 聚合,制备了苯乙烯和甲基丙烯酸 酯型的大分子单体,产物具有窄的 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相对分子质量 约为10000。其反应过程为:
大分子单体制备
▪ 采用2—乙烯基吡啶通过阴离子活性聚合制 备水溶性大分子单体的研究结果:
CH2 CH
CH3
-+ CHL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