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强调人体的生理、病理和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护理过程中,要综合分析病人的身体状况、疾病诱因、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全面的护理。
2.个体化:中医护理学注重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尽相同,需要个别化的护理方案。
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脉象辨识等方法,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
3.调理平衡: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调理阴阳平衡,适时调整病人的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达到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4.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辨证,采用不同的中医方法进行护理。
通过辨证施护,可以更加准确和有效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5.疾病与健康观念:中医护理学强调预防为主,重视疾病的早期干预和调理,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强调健康的维护和促进,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6.综合治疗:中医护理学注重综合治疗,通过中药、针灸、按摩、拔罐等多种中医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护理。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
7.患者参与:中医护理学注重患者的参与和主动性,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互动,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性,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护理学是一门注重整体观念、个体化、调理平衡、辨证施护、预防为主、综合治疗和患者参与的学科,它在护理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应用中医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护理技术,以中医药为主要手段,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为目的,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为主要任务的一门学科。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强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医护理学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由于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引起的。
因此,在中医护理学中,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整体上进行护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学注重个体化护理,即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综合治疗中医护理学强调综合治疗,即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疾病。
中医护理学认为,中医药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中医药并不是万能的,有些疾病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因此,在中医护理学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疾病。
四、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学强调预防为主,即通过调整人体生理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学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只有当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中医护理学中,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强调治未病中医护理学强调治未病,即在患者没有出现疾病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人体生理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学认为,只有在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中医护理学中,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
六、强调个人责任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人责任,即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中医护理学认为,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和原则

中医护理基本特点和原则中医护理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采用中医特有的方法和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
它与西医护理相比具有独特的特点和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个体化、整体化、精确性和综合性。
个体化是指中医护理注重对每个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和护理,因为中医强调“因人而异”。
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病因等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注重因材施教,以达到最佳的护理效果。
整体化是指中医护理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器官和系统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因此,在中医护理中,不能仅仅注重对患者病灶进行治疗,还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状态,调节整个人体的阴阳平衡,以促进健康恢复。
精确性是指中医护理注重对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准确的观察和记录。
中医护理强调望、闻、问、切的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从而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综合性是指中医护理注重综合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和手段进行护理,如针灸、推拿、中药等。
中医护理不仅注重对症护理,还注重对人体整体功能的调节和恢复。
中医护理的方法和手段丰富多样,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护理方法。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辨证施护、治未病和调理阴阳。
辨证施护是指中医护理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施护,即根据患者的病因、病机、病理变化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判断,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核心,也是保证中医护理效果的关键。
治未病是指中医护理注重对人体的健康进行预防和调理,即通过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护理强调“先病而后治”,注重健康的维护和促进。
调理阴阳是指中医护理注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密切相关,阴阳失衡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中医护理通过运用中医特有的方法和手段,如针灸、推拿、中药等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以促进健康恢复。
中医护理的特点和原则在实际护理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doc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功能上互相协调、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
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等。
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
因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
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
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表现。
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
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
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
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黄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虽在幅度上不象四季气候变化那样明显,但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 人的整体性还表现在形体与精神之 间的密切相关。
• 如心合小肠,主血脉,在液为汗,开 窍于舌,其华在面,在志为喜;肝合 胆,主筋,在液为泪,开窍于目,其 华在爪,在志为怒;脾合胃;主肌肉、 四肢,在液为延,开窍于口,其华在 唇,在志为思;
肺合大肠,主皮毛,在液为涕,开 窍于鼻,其华在毛,在志为悲;肾合 膀胱,主骨,在液为唾,开窍于耳, 其华在发,在志为恐等,构成了以五 脏为中心的五大系统。
• 这种在生理上人体在病理、诊断、治疗 和护理等方面。
• 因此,我们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2011.8.03
• 中医护理有其鲜明的特点,其中最 基本的是:整体观念、辨证施护和 独特的护理技术。
• 整体观念是中医工作的指导思想,
辨证是不是护理工作的基本原则, 独特的护理技术是护理工作的主要 内容。
一、整体观念
•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
• 1.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中医学认为。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以五脏为 中心,配合六腑,通过经络,将全 身各组织器官联系称为一个有机的 整体。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教案资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教案资料一、综合治疗中医护理以综合治疗为基本特点,它跳出了西医对症下药的局限,通过综合运用中医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手段,全面地观察病人的整体状态,从根本上调动人体自愈力,促进疾病康复。
二、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注重病人的个体差异,根据病人的病情、体质、年龄、性别、生活习惯等,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它强调病人的整体状态,包括身心健康状况和环境因素,全面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护理措施。
三、细致入微的护理观察中医护理需要护理人员细致入微地观察病情变化,包括脉搏、呼吸、温度、面色、形态等的变化,掌握疾病发展的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
例如,通过观察舌苔、舌质等来了解病人的体质和疾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和饮食方案。
四、重视养生和预防中医强调预防为主,注重养生和预防疾病的方法。
中医护理强调调整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的调节,帮助病人增强抵抗力,提高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五、疗法以中药为主中医护理依托于中药的疗效,通过中药的配合使用,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机体的康复。
中药对于一些慢性疾病和病后康复起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中医护理也结合膳食疗法、针灸、推拿、气功等中医疗法,综合治疗,达到良好的效果。
六、注重心理护理和情感交流中医护理注重病人的心理护理和情感交流,通过耐心倾听病人的诉求和情绪,并根据病人的需要进行恰当的心理疏导和心理支持。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病人的康复。
七、提倡健康观念中医护理重视传统健康观念的宣传和推广,让病人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和养生知识,在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养生方法、精神调节等方面加以实践,提高健康素养,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综合治疗、个性化护理、细致入微的护理观察、重视养生和预防、疗法以中药为主、注重心理护理和情感交流、提倡健康观念等。
这些特点体现了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观察,以人为本,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全面照顾病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层面,旨在促进疾病康复和健康长寿。
9、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三、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是在中医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脏腑经 络、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等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 形成的,是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整体观念指导临床 疾病的护理,就是整体护理。 整体护理的特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强调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和自然是统一的。 2. 整体护理的原则符合治则的要 求: ——急 则护标;缓则护本。 3. 重视情志对疾病的影响,强调情志护理。 4. 重视饮食调理对疾病痊愈的重要性,强调饮食护理。 5. 重视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护理。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素问》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 阳气虚,气门乃闭”这说明了人体内阳气的昼夜波动。 这与现代生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体温日波动曲线吻合, 说明人体功能随着昼夜的寒温变化出现节律性的改变。 3、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 由于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 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也就成为中医治 疗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就必 须注意和分析外在环境与内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从而 进行有效的治疗。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 中医教研室 刘保成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包括两个方面: 1. 整体观念 2. 辩证论治
整体护理
• •
•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 整体护理就是运用中医理论中的整体观念,对病人实 施全身心的护理。 整体护理源于中医人体观的整体观念,主要包括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和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整体联系。 中医历来十分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 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 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 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 系。(所谓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 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 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是指统一性、完整性和相互联系性,中医护理理论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联系,人体受社会、生存环境影响,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思想及其与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称之为整体观念。
中医护理的整体观念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强调人体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以经络为纽带,把六腑九窍、四肢百骸连为一体。
构成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如果任何一个脏腑、器官发生病变,在护理工作中不仅要从这一脏腑、器官的局部病变去考虑,而且要在整体观指导下,对其相关脏腑、经络进行护理。
其二,注重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关系。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生理活动能适应自然界四季气候的变化,如果气候的变化超过人体的适应能力,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或加重病情。
在护理工作中,必须根据四季多发病的规律、节气转换的发病规律和昼夜阴阳消长对疾病的影响规律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施以相应的护理措施。
人与社会环境也是一个整体,是因为人的一生置身于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必然影响人体的有关活动,最主要的是人的情志(心理)活动。
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能承受社会环境的各种因素对情志(心理)活动的影响,五脏能作出相应的调整;当社会环境发生急剧变化时,人体难以承受,五脏难以调整,人的生理心理功能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紊乱,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历来认为情志(心理)疾病与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故在护理活动中十分注重情志(心理)护理,并有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恒动观念恒动,即不停顿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意。
中医理论认为:一切物质,包括整个自然界,都处于永恒而无休止的运动之中,“动而不息”是自然界的根本规律,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及其周围固有属性。
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包括生命活动、健康、疾病等都是物质运用的表现形式,因此,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
摒弃一成不变、静止、僵化的观点,称之为恒动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
中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功能上互相协调、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辩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1、人体是有机的整体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
如心主血脉、主神志,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和肃降,又有通调水道和朝百脉之功能等。
但五脏各自的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决定了人体各脏器、器官和组织和生理上是互相影响,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人体局部和整体也是辩证的统一,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
因此,我们在护理过程中,必须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病人的外在变化,了解机体内脏病变,从而提出护理问题和采用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愈。
如临床上见到口舌糜烂的局部病变,实质是心火亢盛的表现。
因心开窍于舌,心又与小肠相表里,病人除口舌糜烂外,还可有心胸烦热、小便短赤等证候表现。
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须嘱病人保持情志舒畅,不食油腻煎炸辛辣等助热生湿之品,宜食清淡泻火之物,如绿豆汤、苦瓜等。
以通过泻小肠之火而清心火,使口舌糜烂痊愈。
2、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
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
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
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黄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虽在幅度上不象四季气候变化那样明显,但人体也必须与之相适应。
二、辨证施护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又一基本特点,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所谓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本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邪正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施护,则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
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辩证的正确与否。
辩证和施护,在护理过程中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又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具体体现。
中医学认为,证和症有不同的概念。
"症",即症状,如咳嗽、头痛、失眠等。
“证”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
如感冒所表现的风寒证、风热证等。
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因而比症状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也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
但“证”与“病”的概念也不同,如《伤寒论》对伤寒病以六经分证,可分太阳病证、阳明病证、少阳病证、太阴病证、少阴病证和厥阴病证。
《温热论》对温热病以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和血分证。
但中医认识和护理病人、是既辨病又辩证的。
辨证着眼于证的分辨,如见一初起发热、恶寒、头身痛、脉浮的病人,初步印象为感冒病。
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不同,又常表现有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不同的证,只有把感冒病所表现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辨别清楚,才能确定施护的方法。
如属风寒感冒,根据“寒者热之”的护理原则,应采用避风寒保暖,室温宜偏高。
饮食上可给豆豉汤、生妾红糖水等辛温解表之护法;苦属风热感冒,根据“热者寒之”的护则,应采用室温宜低而温度偏高,使病人感到凉爽舒适,减轻心烦、口干之不适感。
饮食宜给绿豆汤、西瓜、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凉之品。
但在临床上有时可见到一种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又看到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护理时可以在辩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采用“同病异护”和“异病同护”的方法处理之。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种病,由于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病员机体反应性不同,或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表现的证不同,施护的方法亦各异。
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不同,施护方法也不同,暑季感冒,由于感受暑湿之邪(暑多挟湿),护理应采用一些祛暑化湿的方法。
如果是冬令时节感冒,宜采用中药温热服,给生姜红糖葱白汤等热饮料以助药力,服药后覆盖衣被,使其周身微微汗出,而达汗出表解之功效。
所谓"异病同护",就时指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因而也可采用同一方法护理。
如用黄芪、党参炖母鸡,苡仁粥、茯苓粥等益气健脾之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以培育中气;采用针刺百会、关元、长强穴,以补中益气;保持会阴部清洁,用五倍子、白矾煎水熏洗以促使回纳等。
所谓"证同护亦同,证异护亦异"实质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涵着病机在内的缘故。
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质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决护法,就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
微笑护理点击数:185 【大中小】一个真诚的微笑,一个关切的眼神,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加了理解与包容,为沟通架起了一座稳固的桥梁。
曾有人说过:拉开人生帷幕的人,是护士;拉上人生帷幕的人,也是护士。
是啊,漫漫人生长路中,有谁不会有个头疼脑热,小灾小病的,有谁能不需要护士的细致关心,悉心照顾呢?各行各业都讲究服务质量,微笑服务更是重要。
神话中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纯洁与善良,而白衣天使的美丽在于她的温馨与微笑。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做得越久,越可以感觉到护理在临床工作中所占的位置是多么重要而不可估量。
人的感情都是有共鸣的,设想一下,当你独自一人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很无助很迷茫的时候,看到一位微笑着的仁者,关心地问你遇到了什么麻烦,并愿意帮助你时,内心所感动的情怀,不用说你也能深刻地体会。
每一个生病的患者,面对疾病,就如同在一个荒芜人迹的原野上,孤独无助,而医护人员就是他遇到的那位仁者。
在任何时候都要让患者觉得不是只有他一个人在独自面对疾病,医护人员时刻都和他在一起,在关心帮助他。
其实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对一位首次来院治疗的患者,护士微笑地迎接,给他一句简单的问候,会给病人莫大的安慰,使病人消除陌生感,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在日常治疗护理中,给患者一个自信而坚定的微笑,能使病人消除紧张,打消顾虑,更好地配合治疗。
当患者病情好转和康复时,给予一个赞许的微笑,说一句鼓励的话语,能愉悦患者曾经伤痛的心。
当面对处于临终或“回天无术”的病人时,除了做好必要的解释,坦诚自己的内疚和无奈之外,也不要忘记表达歉意与渴望谅解的微笑。
只要身穿护士服,头戴燕尾帽,工作在临床一线时就要面带微笑,这些微笑来源于护士健康积极的心态,来源于护士认认真真的社会责任和自身价值追求。
这种微笑不仅是护士仁爱之心的自然流露,还是护士崇高价值追求的鲜明展现。
微笑在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护士在维护人们的生命健康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她们在认真地执行医嘱,默默无闻地爱抚着、慰藉着一个个痛苦的身体和呻吟的心灵,和医生一起把健康和幸福带给千家万户。
护士总是悄悄地站在医生的后面,没有医生那么多的风光和赞誉,但是她的位置是多么重要而不可或缺。
任何时候,她都是忙忙碌碌、勤勤恳恳,即使口罩挡住了她的容貌,但她的微笑是挡不住的。
难怪病人经常把护士们对错号,说戴上口罩都是一个样,那是因为护士们都是悄悄开放着的向日葵,有着阳光一样的微笑。
支气管哮喘(哮证)点击数:319 【大中小】【疾病慨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在支气管反应性增高的基础上,由内在或外在过敏因素或非过敏因素引起以支气管发生可逆性阻塞为特点的疾病。
属中医“哮病”范畴。
【疾病知识介绍】1、病因支气管哮喘发生的原因可由外源性过敏因素或内源性非致敏性因素引起,故可分为外源性哮喘和内源性哮喘两种类型。
(1)外源性哮喘:由过敏因素引起,也称为过敏性哮喘。
常见的过敏源有:① 吸人性(最多见),如花粉、灰尘、动物皮屑及各种真菌。
② 食入性,如鱼、虾、蟹、蛋、奶等。
③ 药物性,如阿司匹林、青霉素、消炎痛等。
(2)内源性哮喘:由非过敏因素引起。
情绪波动、呼吸道感染、刺激性化学气体、冷空气,剧烈运动等均可引起哮喘发作。
中医认为本病是宿痰内伏于肺,复以外感邪气,或饮食失当,或情志所伤,或劳倦等因素,致痰阻气道,肺气上逆所致。
2、临床表现外源性哮喘。
常有发作先兆,如发作前出现鼻咽发痒,流涕,流泪。
发作期出现喘息,胸闷,气短,平卧呼吸困难;缓解期喘息好转,咳出大量泡沫痰后缓解。
内源性哮喘,常先有呼吸道感染,咳嗽,咯痰,低热。
后逐渐出现喘息,胸闷,气短,多数病程较长。
外源性哮喘病程中可合并呼吸道感染,致哮喘长期发作,不易缓解,称为混合性哮喘。
哮喘持续状态,指哮喘严重发作,经常规治疗不能缓解,并持续24小时以上。
表现为被迫坐位,张口抬肩呼吸,多汗,口唇指甲青紫。
可致呼吸循环衰竭。
中医将支气管哮喘分为以下几种证型。
(1)寒哮证:表现为喘促气逆,喉中痰鸣,咳嗽,痰稀薄,面色晦暗,形寒怕冷,舌苔白滑,脉弦紧。
(2)热哮证:喘气气粗,痰鸣如喉,咯黄黏痰,面赤,口苦口渴,舌苔黄腻,脉滑数。
3、特殊检查(1)痰液检查。
(2)呼吸功能检查。
(3)血气分析。
(4)胸部X线检查。
(5)特殊性变应原检测。
【健康指导】1、生活起居指导(1)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
(2)病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每日定时开窗通风,室内禁止吸烟,居室内不应摆放可能诱发本病的花草。
做晨间护理时,用湿式扫床法,避免尘土飞扬。
(3)观察哮喘发作有无诱发因素,是否与饮食不当、劳累过度、嗜酒、吸烟或异味刺激有关,应当设法避免或消除诱发因素。
(4)急性发作期绝对卧床休息,若气急喘促不可平卧者宜取半坐位,呼吸困难时及时吸氧。
(5)哮喘发作时患者如汗出较多,应及时用毛巾擦干,必要时更衣。
(6)呼吸道分泌物多,且咯痰困难者,要经常协助翻身、拍背,以利于排痰,或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痰排出。
(7)病情缓解后,在喘息不重时可下床活动,活动量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体力制定。
2、用药指导按医生嘱咐用药,尤其夜间及凌晨发作者要按医生要求临睡前或夜间按时用药。
使用激素类气雾剂时应注意口腔护理,防止霉菌感染。
使用气雾剂应掌握正确方法并严格掌握剂量。
患者先吸气数妙,再缓慢呼气,每次吸入1-2口,每日3-4次。
3、心理情志指导哮喘病实证患者常因起病急,症状重,喘促急迫,窒息等而产生恐惧心理。
虚症患者因疾病延续日久,反复不愈而影响生活、工作,常出现悲观、焦虑、急躁情绪。
这时医护人员要积极治疗,解除其痛苦,还应安慰、关怀、体贴患者。
解释病情,让患者了解到哮喘是可以控制和缓解的,使患者增强治疗信心,消除恐惧心理,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找出过敏源和诱发因素,遵循治疗方案,控制哮喘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