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合集下载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1.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强调人体的生理、病理和心理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护理过程中,要综合分析病人的身体状况、疾病诱因、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心理状态等因素,进行全面的护理。

2.个体化:中医护理学注重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尽相同,需要个别化的护理方案。

通过中医体质辨识、脉象辨识等方法,对病人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和护理。

3.调理平衡: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平衡对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调理阴阳平衡,适时调整病人的饮食、作息、情绪等方面,达到保持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4.辨证施护:中医护理学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不同的辨证,采用不同的中医方法进行护理。

通过辨证施护,可以更加准确和有效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5.疾病与健康观念:中医护理学强调预防为主,重视疾病的早期干预和调理,以避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强调健康的维护和促进,通过调整饮食、运动、情绪等方面,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6.综合治疗:中医护理学注重综合治疗,通过中药、针灸、按摩、拔罐等多种中医方法结合现代医学的方法进行护理。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和促进康复。

7.患者参与:中医护理学注重患者的参与和主动性,在护理过程中,通过与患者的沟通和互动,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合作性,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中医护理学是一门注重整体观念、个体化、调理平衡、辨证施护、预防为主、综合治疗和患者参与的学科,它在护理实践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特点。

通过应用中医护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可以更好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理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护理技术,以中医药为主要手段,以调整人体生理功能为目的,以预防和治疗疾病为主要任务的一门学科。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学强调人体是一个整体,强调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中医护理学认为,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是由于人体内部各个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所引起的。

因此,在中医护理学中,护理人员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整体上进行护理,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二、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学注重个体化护理,即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

中医护理学认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是不同的,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三、综合治疗中医护理学强调综合治疗,即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疾病。

中医护理学认为,中医药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但是,中医药并不是万能的,有些疾病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手段进行治疗。

因此,在中医护理学中,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多种治疗手段,综合治疗疾病。

四、预防为主中医护理学强调预防为主,即通过调整人体生理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学认为,人体的生理功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只有当人体的生理功能处于平衡状态时,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中医护理学中,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

五、强调治未病中医护理学强调治未病,即在患者没有出现疾病的情况下,通过调整人体生理功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中医护理学认为,只有在人体处于健康状态时,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中医护理学中,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调整患者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

六、强调个人责任中医护理学强调个人责任,即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中医护理学认为,健康是每个人的责任,只有每个人都能够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才能更好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绪论—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三、防护结合 2、既病防变:既然疾病既然发生,应早诊断、 早治疗,以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 ⑴、早期诊辨析 病因病位 病性病势
因证立法
据法选方 治法
方药 护理
证候
病、证、症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疾病
证候1 证候2 证候3
症状1 症状1
。。。。。
。。。。。
三、防护结合
1、未病先防:是指疾病未发生之前, 采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疾 病的发生。 ⑴、养生以固护正气: 顺应自然、调摄情志、 起居有常、饮食有节、 锻炼健身。 ⑵、防止病邪的侵害: 慎避外邪、避疫毒防疠气、 药物预防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二、辨证施护 三、防护结合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统一性 和联系性的认识。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 是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之一。 辨证是施护的前提,施护是辨证的目的。 辨证施护的精髓:“同病异护”, “异病同护”

中医护理特点与原则选择题

中医护理特点与原则选择题

1.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是(D)A.整体观念B.辩证施护C. 辨病施护D.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护E.整体观念和辨病施护2.中医学整体观念的内涵是(E)A.人是一个有机整体B. 自然界是一个整体C. 季节晨昏对人体有影响D.五脏与六腑是一个整体E.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3.中医护理学诊断和护理疾病的基本原则是(C)A.整体观念B. 辨病施护C. 辩证施护D. 对症护理E.审因论护4.奠定了中医辨证施护基本原则的医家是(B)A.华佗B.张仲景C.李时珍D.孙思邈E.钱襄5.辩证施护的过程就是(D)A.认识疾病的过程B.同病异护的过程C.异病同护的过程D.认识疾病和护理疾病的过程E.护理疾病的过程6.中医整体护理是进行疾病护理、机体护理,还要满足病人的身心、社会、文化需要,特别强调心理情志方面的护理,其鲜明特征突出反映了(D)A.以病为本B.以证为本C.以情志为本D.以人为本E.以症状为本7.现代护理的框架结构不包括(D)A.人B.环境C.健康D.预防E.护理8.健康之人应为(C )A.偏阳质 B.偏阴质 C.阴阳平和质 D.肥胖质 E.瘦小质9.早在《内经》中提出“治未病”的思想,它的含义一是未病先防,二是(E)A.预防为主B.早期诊断C.早期治疗D.生活有规律E.既病防变10.“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体现了下列哪项护理原则(E)A.未病先防B.护病求本C.同病异治D.异病同治E.既病防变11.气虚病人,因气不摄血而引起大出血,护理人员应配合医生进行止血。

体现了下列哪项护理原则(D)A.未病先防B.既病防变C.同病异治D.急则护其标E.缓则护其本12.“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属于(B)A、反治B、正治C、治标D、标本兼顾E、以上都不是13.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B )A.正气不足 B.邪气侵害 C.邪胜正负 D.饮食不良 E.地域因素14.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是( C )A.邪气偏盛 B.邪盛正衰 C.正气不足 D.正胜邪衰E.正虚邪恋15.发病的基本原理是( C )A.感受邪气 B.正气不足 C.邪正相搏 D.情志因素 E.体质因素16.顺从疾病假象进行护理的方法,属于:( B)A.正护法 B.反护法 C.扶正法 D.祛邪法 E.标本同护法17.真热假寒证可用:( B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反佐法18.针对冲任亏损之闭经采取补益气血的方法进行治护,这种方法属:( C )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E.反佐法19.热因热用,系指采用温热性质的药物来治疗下列哪一病证( D )A.热证 B.寒证 C.真热假寒证 D.真寒假热证 E.寒热错杂证20.一病人原患水肿,又复感风寒,出现恶寒无汗,咳嗽胸满,腰痛尿少,全身浮肿时,需采取( E )A.正护法 B.反护法 C.急则护其标法 D.缓则护其本法E.标本同护法21.对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可采用( B )A.扶正法 B.祛邪法 C.扶正与祛邪兼用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22.“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的观点,强调的是( E ) A.扶正祛邪的护理原则 B.治病求本的护理原则 C.标本缓急的护理原则D.三因制宜的护理原则 E.预防为主的护理原则23.热毒炽盛采用清热解毒的方药属于正护法中的(D)A.热则寒之B.寒则热之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攻补兼施24.与疾病的临床表现和其本质相一致情况下所实施的治疗方法,属于:( A)A.正护法 B.反护法 C.扶正法 D.祛邪法 E.标本同护法25.在标病不急的情况下或对标病已进行妥善处理,治疗护理的重点应针对疾病的本质是( D )A.正护法 B.反护法 C.急则护其标法 D.缓则护其本法E.标本同护法26.虚损病变出现闭塞不通征象,用补益方药来治疗,此概括为下列哪一项( D )A.虚则补之 B.补其不足 C.攻补兼施 D.塞因塞用E.补虚泻实27.下列哪项不属于扶正治则指导下确定的治法( A )A.发汗 B.滋阴 C.养血 D.益气 E.扶阳28.真寒假热证可用: ( A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塞因塞用 E.反佐法29.对久痢脱肛和子宫下垂之中气下陷证均采取升提中气的护法,属于:( B ) A.同病异护 B.异病同护 C.正护法 D.反护法 E.塞因塞用30.对瘀血所致的崩漏证可采用( B )A.扶正法 B.祛邪法 C.扶正与祛邪兼用 D.先扶正后祛邪E.先祛邪后扶正31.如病人标病较急,危及病人生命或影响本病的总体治疗时,应采取( C ) A.正护法 B.反护法 C.急则护其标法 D.缓则护其本法E.标本同护法32.下列内容中除何项外均属治则的内容( E )A.正治与反治 B.治标与治本 C.扶正祛邪 D.调整阴阳 E.调理脾胃33.顺从疾病假象进行护理的方法,属于:( B)A.正护法 B.反护法 C.扶正法 D.祛邪法 E.标本同护法34.“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的护理方法,属于:( A )A.正护法 B.反护法 C.热因热用 D.寒因寒用 E.塞因塞用35.寒因寒用,系指采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来治疗下列哪一病证( C ) A.寒证 B.虚寒证 C.真热假寒证 D.真寒假热证 E.寒热错杂证。

简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简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简述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以下是 9 条关于简述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的内容:
1. 中医护理学注重整体观念呀!就像一棵大树,树叶、树枝、树干和树根是紧密相连的。

比如一个人生病了,中医可不只是针对病灶,而是会考虑整个人的身体状况、精神状态呢!难道不是很全面吗?
2. 辩证施护可是中医护理的一大特色呢!好比面对不同的路况选择不同的驾驶方式。

比如同样是感冒,有的人是风热型,有的人是风寒型,那护理方法能一样吗?绝对不一样啊!
3. 中医护理强调预防为主,这就像提前给身体修筑坚固的防线!平时注意养生,调整生活习惯,就能减少生病的机会呀。

你想想,是不是提前预防比生病后再治疗要好得多呀?
4. 中医护理的情志护理也很重要哦!情绪就像天气,能影响人的状态呢。

当人生气时,要及时开导,就像给情绪的天空拨开乌云一样,多有意思呀!
5. 中医的饮食护理也别有门道呢!食物也有自己的属性啊。

比如身体热的时候,就要少吃些辛辣的食物,这就如同在火上浇油可不行呀,对吧?
6. 中医护理的特色技术多棒呀!像艾灸、拔罐、推拿,就像给身体施展神奇的魔法。

比如身体疼痛时,来一次推拿,那效果,哇,真的是太棒啦!
7. 中医护理在康复方面也很有一套呢!像是给身体这辆车做精心的保养。

病人康复过程中,给予合适的护理,帮助身体尽快恢复元气,这多重要呀!
8. 中医护理的时间观念也别忽视哦!子午流注听说过吗?不同时辰身体的状态不一样呢!就像一天中不同时间有不同的安排一样,神奇吧?
9. 总之呀,中医护理学有着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呢!我们真应该好好了解和利用它,让它为我们的健康保驾护航!。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
34
本,即:发病根本原因,护病求 本,针对根本原因进行护理。
35
+ 逆其证候的性质,而进行护理方法。 也就是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 一致的情况下的护理法。应用与疾病 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一致情况。
“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
者泻之”都逆护法,其本质与现象均 为一致。
36
+ 顺其疾病的假象而护理方法,也就 是与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 相一致的情况下的护理法。应用与 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它的本质不一致 情况。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 塞用,通因通用等。
+ 护理:中医护理学在紧密融会于中 医预防,医疗之中,所以治则也直 接指导护理法则的制定。
28
+ 扶正祛邪
+ 调整阴阳
+ 护病求本
+ 标本缓急
+ 三因制宜
+ 预防保健
29
+ 疾病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 是正气与邪气相争的过程,邪胜于 正病进,正胜于邪病退。
+ 护理的重点应放在邪正双方力量的 对比上,通过扶正祛邪,使疾病向 痊愈转化。
(2)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 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
13
+ (3)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 能保持身体健康。春夏阳气发泄,气血 易趋于体表,皮肤松弛,故疏泄多汗等; 而秋冬阳气收敛,气血易趋于里,表现 为皮肤致密,少汗多尿等。
14
1、人体生理 《素问》中说:“”故阳气 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 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人体的阳气这种昼夜的变化,反映了人 体生理 活动能动地适应自然变化。
17
+ “症”:即症状和体征,包括病人主观的异 常感觉或某些病态改变,是疾病所反映的 个别、表面的现象。

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

中医护理学基本特点一、中医护理学的概念和发展历程中医护理学是指以中医学为基础,运用现代医学科学方法,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及其规律,探讨中西医结合的护理方法和技术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其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医文献,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二、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1. 阴阳平衡:中医护理注重阴阳平衡,认为人体健康与否与阴阳平衡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调节身体阴阳平衡。

2. 个体化:中医护理强调个体化,即针对不同的患者制定不同的护理方案。

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护理。

3. 综合性:中医护理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需要融合多种知识和技能。

除了传统的中药、针灸等方法外,还需要掌握现代化设备和技术。

4. 保健性:中医护理注重预防和保健,而不仅仅是治疗疾病。

通过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保健的目的。

5. 个人化:中医护理注重个人化,即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来进行护理。

这种护理方式强调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便更好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需求。

6. 经验性:中医护理基于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传统医学知识。

在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并结合现代科学技术进行创新和发展。

三、中医护理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1. 中药治疗:中医护理常采用中药治疗方法。

通过调节身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中医护理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针刺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在中医护理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按摩身体的穴位和经络,调节身体机能,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4. 营养调理:中医护理注重营养调理,在患者饮食方面进行指导和干预。

通过科学合理的饮食搭配,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5. 心理护理:中医护理注重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和心态调整。

通过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缓解患者心理压力,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

中医护理的基本特点与护理原则中医护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医学护理方法,其基本特点和护理原则如下:一、基本特点:1.个体化护理:中医护理注重个体化护理,根据每个患者的体质、病理、病情以及个人差异,制定个体化的护理方案。

不同于西医的标准化护理,在中医护理中,每位患者都有独立的护理计划。

2.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强调身体的整体性,认为身体各个部分以及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因此,在中医护理中,不仅关注患者的病理变化,还注重患者的心理、生活习惯、饮食等方面的综合护理。

3.防病为主:中医护理重视预防和保健,强调注重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不良的生活习惯,预防病症的发生和恶化。

在中医护理中,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以及中药的保健措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4.辨证论治:中医护理以辨证论治为主要特点,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等,辨别患者的证候类型,然后根据具体的证候类型制定护理方案。

中医的辨证论治强调针对病因、病机和病情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既注意治标又注重治本。

5.中药护理:中医护理注重中药的应用和配伍,通过中药的调理来改善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

中药具有多种功效,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二、护理原则:1.个体化原则:中医护理重视个体化的护理,针对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护理方案。

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主诉等方面的差异,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服务。

2.望闻问切原则:中医护理注重望、闻、问、切四诊的应用,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等特征,闻听患者的气味和声音,询问患者的主诉和症状,以及按摩患者的穴位,来辨别患者的证候类型,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

3.保持平和:中医护理强调保持身心的平和状态,注重调节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

护理人员应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疏导,帮助患者调整情绪,保持身心的平衡。

4.循序渐进原则:中医护理强调循序渐进,护理措施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态逐步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主讲人:彭再先
精品课件
整体观念 辩证施护 防护结合
精品课件
一、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是对事物和现象的完整性、 统一性和联系性的认识。中医学认为人 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 组成部分在生理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 相互影响。同时还认为人体、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之间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和机体自身整体 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精品课件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生理功能上,各个脏腑、组织、 器官都有各自不同的功能,而在整体活 动中又是分工合作的,它们之间既有相 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如心主血脉、肝藏 血,脾统血),又有要反相成的制约作 用(如心肾相交,水火既济),共同维 系着人体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
精品课件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病理变化上,各个脏腑、组织、 器官是相互联系和影响的,如肾阴亏损 可致肝血不足,反之肝血不足也可引起 肾精亏虚。局部某一区域的病变,往往 会影响到全身脏腑、气血功能活动。
精品课件
(一)未病先防
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发生之前,采 取一定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 疾病的发生关系到正邪两个方面,正气 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邪气侵袭 是发病的重要条件。因此,因护人体正 气、防止病邪侵入是护理预防工作的两 个重要方面。
精品课件
1、养生以固护正气
(1)顺应自然:“人与天地相应”, 人类的生活与自然界息息相关,人必须 根据四时气候的变化调整阴阳,“春夏 养阳,秋冬养阴”,对于外界不正常的 气候和有害的致病因素,要及时避开, 顺从四时寒暑的变化,保持与外界环境 的协调统一。
精品课件
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不同于对症护理,也不同于辨病护理。 对症护理是针对疾病的症状采用的一种护理方法,它 只能减轻患者一时的痛苦,不能解决其根本原因。辨 病护理是在确立疾病诊断之后,根据疾病确定护理的 原则。由于一种疾病的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的证候, 而不同的疾病有时在其发展过程中,却可以出现相同 的证候。因此,同一疾病由于症候不同,治疗也就不 同,而不同的疾病只要出现相同的证候,就可以采用 相同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这就是中医“同病异护”和 “异病同护的意义所在。这种针对疾病发展过程中不 同的本质矛盾、不同的状态,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治疗、 护理的思想,是辩证施护的精髓所在。
精品课件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诊治、护理疾病上,可通过五官、 形体、色脉等外在变化,了解和判断内 脏病变,进而作出正确的诊断。在治疗 护理上,体表局部的病变,可以采取调 整脏腑功能的方法,如用清心泻小肠火 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同样,脏腑的病 变也可采取外治的方法,如针灸治疗疾 病就是一个例子。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三、防护结合
防护即预防与护理。预防是指采取一定 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医学在总 结劳动人民与疾病作斗争的经验中,已认识到 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强调防护结合。早在《黄 帝内经》中就有了“治未病”的思想,强调 “防患于未然”,中医的预防医学思想,主要 阐述人体应顺应自然环境,增强体质,预防疾 病及病后调理,防病复发,从而延年益寿,这 种“防护结合,以防为主”的思想,具有现实 指导意义。防护结合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 两个方面。
2、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外界环境有着物质同一性,外界环 境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即所谓 “人与天地相应”。人类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而生存,但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超过了人体的适 应能力,或者由于人体的机能失常,不能适应 外界的变化,就会发生疾病。外界环境包括自 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自然环境对人体 机能的影响涉及许多方面,如一年四季的气候 变化,昼夜阴阳的消长,居住条件、环境和生 活习惯等,都使人表现出规律的适应过程。中 医把人与自然看成是一个整体,在护理疾病时, 还必须考虑一自然的因素,做到因时、因地制 宜。
精品课件
二、辩证施护
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是中医护理的基本 特点之一。“症”、“证”、“病”是中医学中三个不同的概念。 “症”即症状,是疾病的具体临床表现。如发热、咳嗽、头痛等。 “证”即证候,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证 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更正确地提示疾病的本质。“病”是对 疾病发展全过程中特点与规律的概括,如感冒、中风等。一病可 以有数证,而一证又可见于多病之中。辩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 髓,所谓辩证就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将四诊(望、闻、问、 切)所收集的病情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而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 部位和邪正之间的关系,从而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施护则 是根据辩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辩证是实施护 理措施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辩证的目的,辩证与施护是护理疾 病过程中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的体现,是指导临床中医护理工作的基本法则。
精品课件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人能影响社会,社会环境 的变化与会影响人体身心机能。人在适应社会环境的 过程中,维持着生命的稳定、协调、平衡、有序,这 体现了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当社会环境发生剧变 而人体不能作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就势必造成人体 心理机能紊乱。一般来说,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力的 社会支持、融洽的社会关系,能使人精神愉悦,勇于 进取;而不利的社会环境,可使人精神抑郁,产生恐 惧、紧张、焦虑、悲伤等不良情绪,从而影响身心健 康,引发或加重疾病。因此,中医提倡“精神内守”, 主张“护身”更要“护心”。
精品课件

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组成, 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 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等全身组织器 官联系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 血、津液的作用,完成人体的功能活动, 形成人体内环境的统一性。
精品课件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人体结构上,按五脏配属联络关 系,形成五大系统。如心配小肠,在躯 体联血脉,在五官联舌,外华在面,构 成心与小肠-脉-舌-面系统;其他还有肺 与大肠-皮-鼻-毛系统,脾与胃-肉-口-唇 系统,肝与胆-筋-目-手爪系统,肾与膀 胱-骨-耳-发系统,从而组成了一个完整 的人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