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智取生辰纲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7课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7课

人教版语文九上第17课导读:《智取生辰纲》课文原文时值六月,天气炎热,挑着生辰纲的军汉在崎岖小路上行走,个个气喘嘘嘘,汗水淋漓,苦不堪言。

有的走慢了,杨志就用藤条抽打,喝令∶“快走!”他们到了黄泥冈。

小路两边是松林,军汉实在走不动了,都放下担子,到树荫下躺倒休息。

杨志喝道∶“这是什么地方,敢在这里乘凉,起来快走!”众军汉叫苦说∶“你把我们剁成八块,我们也走不动了。

”两个虞侯和老都管喘着气慢慢走上来。

老都管见杨志打军汉,劝道∶“杨提辖,实在热得走不动了,别怪他们吧。

”杨志说∶“这是黄泥冈,正是强人出没的地方,怎敢在这里停脚!”杨志不理军汉的哀告,举起藤条说∶“不走的,吃俺二十棍!”他刚要打下,忽见松林里有人探头观望,便急忙放下藤条拿起朴刀,追进松林喝道∶“你好大胆子,敢来看我的货物!”杨志近前一看,林中一字儿摆着七辆江州车子,晁盖七人假扮推车的在乘凉。

杨志问道∶“你们是干什么的?”晁盖道∶“我们是贩卖枣子到东京去的。

”杨志这才放下心来。

白胜挑了一担酒桶走上冈来,边走边唱∶“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楼上王孙把扇摇。

”他走到松林边上,放下酒担乘凉。

众军汉见白胜是卖酒的,便说∶“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酒吃,也解暑气。

”杨志听了训斥道∶“你们这些村鸟知道什么,全不知路途上艰险,多少好汉给麻翻了。

”晁盖七人出来说∶“口渴得很,卖给我们一桶酒喝。

”白胜说∶“好,五贯钱一桶。

只是没有碗,就用两把酒瓢舀着喝吧!”众人一边吃枣子,一边喝酒。

吴用舀了半瓢酒,说去取点枣子,进松林里去了。

吴用到树林里,把酒倒掉,从衣袋里掏出纸包,把倒在瓢里,走出松林。

晁盖见吴用出来,说∶“一桶酒喝得干干净净了。

”吴用拿酒瓢到另一桶酒里舀出一瓢说∶“我再喝一瓢。

”白胜一把夺过吴用手中的酒瓢,放在酒桶里搅了两下,说∶“你这客人有头有脸的,却不是君子。

”众军汉见卖枣子的喝了酒,都说∶“我们也买一桶吧!实在太热太渴了。

”老都管也说∶“冈子那边没处讨水喝,就让大家买了喝吧!”杨志见卖枣子的喝了没事,就说∶“既然老都管说了,就去买了喝吧!”众军汉凑了五贯钱去买酒,白胜却说∶“不卖了,这酒里有。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 智取生辰纲 (共45张PPT)

语文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第17课 智取生辰纲 (共45张PPT)

2
这篇小说描写了哪些人物?
小说描写了杨志、老都管、
虞候、军健、晁盖、吴用、 白胜、公孙胜、刘唐、阮
氏三兄弟。
3
这篇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是什么?
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往东京,在途中被晁盖、吴用 等人设计夺取。
4
故事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
社会环境:北宋末年,政治黑暗。 自然环境:五月半,天气酷热,黄泥岗上。
杨志名片 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
锋使,排行第三。他本是“三代将门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边
庭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也与祖宗争口气”。不料,命运多舛, 先是失陷了花石纲,畏罪逃避。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 山。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到了东京,又被高俅排 挤,只好卖传家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盛气之下杀了牛二,被发 配充军。梁中书看中他的武艺,收在门下,并把押送生辰纲的重任托给 他。但生辰纲又被晁盖等人所劫,无奈之下,杨志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 做了山寨之主。后归了梁山泊。在征讨方腊的途中病故。
zăn

chēn ɡān ɡà

nèn
趱行
虞候

jiè
尴 尬
wān
怨怅

芥菜
剜口
鬓边 面面厮觑
晓事: 明白事理。 忍气吞声: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喃喃呐呐: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
絮絮聒聒: 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 热得无法抵挡。 分说: 分辩。 勾当: 事情。
智取生辰纲
同学们,我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一首赞诗曰:
临江仙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 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 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 惊。…… 这首赞诗说的是谁,大家知道吗?

17 智取生辰纲.附答案

17  智取生辰纲.附答案

17 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线索,把握情节。

(重点)2、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理解人物形象。

(重点、难点)3、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知识链接】1——题目解读:本文节选自《水浒》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是从杨志押解生辰纲上路开始写起的,也是整个故事的高潮部分,虽然是节选,但有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富有戏剧性。

【知识链接】2——走近作者: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生活。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江苏兴化地区陆续发现了一些有关施氏的资料,对其生平有较详细的说法,然可疑之处颇多。

著有我国第一部以反映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水浒》。

【知识链接】3——相关资料:大名府梁中书要把千万贯财宝送往东京,给他老丈人蔡京庆贺生日。

因梁中书前一年送十万贯金银珠宝给蔡京时,半路被人打劫,所以这次改派精明能干的杨志押送。

但生辰纲还未启运,风声已传出,刘唐报信,与晁盖商议夺取生辰纲,吴用也加入进来,并推荐三阮兄弟入伙,公孙胜也来投奔晁盖,七条好汉欲齐心协力夺取这批珠宝,并定下智取之计。

【预习导学】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趱.行()虞.候()嗔.怪()尴尬..()()厮.()朴.刀()恁.地()怨怅.()兀.的()怄.()喏喏..连声()芥.菜()剜.口割舌()忒.()舀.酒()罗唣.()面面厮觑..()晁.盖()三阮.()庵.()..()聒噪2、词语解释晓事:寻思:忍气吞声:喃喃呐呐:分说:絮絮聒聒:热不可当:出没:勾当:死心塌地: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杨志拿着藤条,()打去。

打得这个起来,那个睡倒。

杨志()。

只见两个虞侯和老都管(),也巴到冈子上松树下坐了喘气。

4、辨析加点词语在句中的含义。

(1)、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2)、那七人道:“你颠倒问,我等是小本经纪,那里有钱与你。

17智取生辰纲邓杨梅

17智取生辰纲邓杨梅
(1)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 掩人耳目,智藏行踪。 (2)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调整: 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说明他小心谨 慎,智变行辰。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 袭,而正午天气炎热,恐怕歹人也不愿出 来活动。
(3)杨志一行人放着宽平的官道不 走,而净找偏僻崎岖的小径:说明 他智选路径。这样艰难的路径,连 强盗也不愿走。
省xǐng
忒tuī
崎岖qíqū
唣zào 晁cháo
指出句中画线词语古今意义有什么不同?
例句 古义 今义
要取六月十五日生辰 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 且耐他一耐 老都管听了,也不着意 都叹气吹嘘 也合依我劝一劝

拿; 得到
容易出麻烦 (神态)不自然
却 忍 在意 嘴里吹气 应该 必须,须要 受得住 用心 夸张地宣扬 闭 见不得人的事[贬义] 力气 表方向; 支配、操纵 计算比较; 争论
②地点:黄泥冈的松树林。
山冈可用来掩护,要松林既可以诱敌休 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 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为下文吴用取药、 下药作准备。 从中可以看出,这 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 可说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 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 通力合作,使用计谋来智取生辰纲的 呢? •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 志面前的?这样又有何用意? 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 杨志的疑心。
杨志,三代将门之后,五俊杨令公之孙曾应试过武举,做过殿司 制使官,因皇帝要造万岁山,他被差派押送花石纲,不料在黄河船 翻,失陷了花石纲,不能回原复命,只得逃往他处避难。后听说 皇帝赦免罪犯,他便准备了一担钱物,回京活动,以图复职。路 过梁山泊(时首领王伦),留其入伙,不肯落草。回到东京(开 封)买上求下钱财使尽非但没能恢复原先官职,反被高大尉逐出 殿帅府。在穷困潦倒、生活无着之际,他不得不出卖祖传宝刀, 不意又杀死了破落户无赖牛二,被发配大名府。受到大名府留守 梁中书的赏识,为服众人,经过比武,他被任做管军提辖使。时 逢端午,梁中书与蔡夫人在后堂家宴,议计于蔡京(梁中书之岳 父时为大师。)六月十五日生辰之时,将十万贯金珠宝贝,送往 东京庆寿。鉴于上年送寿礼不到半路被强人劫去的教训,决定选 派武艺高强,又是心腹之人的杨志负责押送生辰纲。而且许愿: "你若与我送得生辰纲去,我自有抬举你处。"杨志对梁中书的信 任,十分感激。他主动分析了"今岁盗贼又多""沿途强人出没"的 情况,不同意梁中书的"公开武力押送方案",提出了伪装客商、 掩人耳目、暗地偷运的对策,颇得梁中书赞赏。

17-智取生辰纲

17-智取生辰纲
智1:智变行辰—— 趁热赶路 智2:智藏行踪——不多带兵
智3:智选路径——山僻崎岖小径
智4:智察枣客、酒贩——三问、细审视
2、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 路径、智察枣客”,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 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 心。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 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 • • • • • • • •
瞒天过海---伪装客商 暗渡陈仓---走小路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 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浑水摸鱼---偷酒 抛砖引玉---送枣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 走为上策---劫走生辰纲 釜底抽薪---杨志断了升官梦

取 生 辰 纲
施 耐 庵
学习目标
1.具体分析“智押”及“智取”。 2.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3.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
性格的方法。 4.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
精彩片段: 巧放蒙汗药
1、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 “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 实无“智”可言呢?
杨志并非无“智”。从以下几方 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 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 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②减少中途休息: 担心军士懈怠;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⑤喝酒时慎之又慎, 小心翼翼。
小结:这些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精彩片段: 杨志药物发作
3、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 多智的杨志来押送生辰纲仍摆脱不 了失败的命运?杨志到现在仍不明 白,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 原因是什么。
第一套 胜战计
1、 瞒天过海 2、 围魏救赵 3、 借刀杀人 4、 以逸待劳 5、 趁火打劫 6、 声东击西
第二套 敌战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17《智取生辰纲》导学案3-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17《智取生辰纲》导学案3-新人教版

智取生辰纲学习内容第 3 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 (第 3 课时) 课型: 新授课学习目标1.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理清线索, 把握情节。

(重点)2.引导学生学习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 理解人物形象。

(难点)3.引导学生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 陶冶情操, 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3.引导学生从古典文学作品中汲取文化营养,陶冶情操,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重点)学习过程一、温故知新:二、探究合作:1.分析主体形象: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 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杨志并非无“智”。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智变行辰: 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 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五更动身, 日中歇息”改为“辰牌起身, 申时便歇”)。

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 也要保全生辰纲, 无非是怕有人在晨光或暮色中偷袭。

六月正午, 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2)智藏行踪: 不多带兵。

(3)智选路径: 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 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 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智察枣客: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 发现刘唐顿生疑心, 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以上诸多方面表现了杨志用心、用智良苦, 实非常人可比。

3.速读课文, 画出小说中能够表现杨志思想性格的语句。

归纳其性格特点。

(1)忠于职守、精明谨慎: 如“五七日后, 人家渐少, 行客又稀, 一站站都是山路。

杨志却要辰牌起身, 申时便歇。

”(2)急功近利、蛮横粗暴:如“杨志赶着催促要行, 如若停住, 轻则痛骂, 重则藤条便打, 逼赶要行。

”“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了, 却理会!’”“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2.把握文章主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7课智取生辰纲 (共4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课件第17课智取生辰纲 (共40张PPT)

《智取生辰纲》则采用了“补叙”手法。“这七人端的
是谁?”“却怎地用药?”这些“内幕”是在故事高潮之 后方抖出来的。而此前,“贩枣客人”的身份和用药经过
并不明晰。
考点3:掌握细致生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杨志是一个精明、谨慎、能干而又急功近利、粗暴蛮横
考点 的人。 链接 他的精明、能干表现在:因其久在江湖,知道押运生辰 纲的凶险,在路上,根据不同的地形,不断更改行路的时 间,坚决不允许大家在黄泥冈的松林里休息,千方百计阻 拦兵士买酒喝等。 他的急功近利、粗暴蛮横表现在:在有分歧时未能和手 下兵士好好沟通,反而“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激 发矛盾。
要写杨志与都管、虞候及众军士的矛盾。为下文作 铺垫。
第二部分(第5—11自然段):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一层(第5—6自然段):七雄贩枣蒙杨志(发展)。 第二层(第7—9自然段):白胜设计诱官军(进一步 发展)。 第三层(第10自然段):杨志无奈买白酒(高潮)。 第四层(第11自然段):杨志误失生辰纲(结局)。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补叙七人下药智取生辰 纲的秘密(尾声)。
考点2:品味小说的表现技巧
(1)环境描写的作用 《智取生辰纲》节选部分借助对自然环境——天气的 “热”的描写,不仅能烘托气氛,同时能推动故事情节的 开展,也就是说天热成了矛盾冲突发生、发展、激化以至 解决的一个重要客观原因。例如军健们挑着重担走不动,
考点 一再要求杨志趁早凉行路,遇到树林就要歇凉,看到卖酒 链接 就急于要买来解渴,无一不是由于天气酷热引起的。从另
开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
明线:杨志押送生辰纲。
暗线:晁盖智取生辰纲。
明暗两条线索在“松林盘问”这一节上相交, 敌我双方矛盾趋向高潮,到杨志允许军健买酒吃, 自己也喝了半瓢酒时,形成了故事情节的高潮。结 尾处,补叙暗线,交代了七人买酒下药的秘密,突

17课 智取生辰纲

17课   智取生辰纲

无不怨怅
②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智多星吴用的计 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杨志棋差 一招。
杨志失败的内因: 急功近利 欠理智 人不和
杨志失败的外因: 天外有天 棋差一招
由以上几个问题可以看出,作者塑造杨 志这个人物形象都用了哪些方法?
直接描写: 方面衬托、侧面衬托
间接描写: 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 神态描写
取药、下药(智用地利)
3、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人又是如 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 辰纲”的呢?
• (1)晁盖等人以什么身份出现?有什么用意? • 明确: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 (2)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蒙汗药这种 勾当也防不住? • 明确:晁盖等人的戏演得好。佯争酒,引诱对方, 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 (3)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的下到酒里去 的? • 明确:争抢中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 面兽
伪装客商
不肯卖酒 送与枣子
以逸待劳 笑里藏刀 声东击西 混水摸鱼 欲擒故纵
第二课时
一个不体察下情的领导,是不受欢迎的领导, 杨志正是这样的人。请同学们根据所画的语 句,讨论归纳杨志的思想性格。
讨论杨志的思想性格
杨志之“智”
为保押运成功,杨志可谓绞尽脑汁。文中那些地方可 看出杨志的计谋? (1)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他不多带些兵,伪装成客商就是为了掩人耳目, 智藏 行踪。
归纳“智取”
1、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岗的松树林中,押纲 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 然相遇呢?
明确: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 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2、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 辰纲呢?
• (1)时间:六月初四正午,这样的天气有何特征? • 明确:十分炎热→这一天气为众人在松林休息和 白胜卖酒做好了铺垫。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 是吴用精心挑选的。(智用天时) • (2)地点:黄泥岗的松树林(原因?) • 明确:山岗→掩护 • 松树林→诱敌休息 • 模糊敌人视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 智取生辰纲(3课时)
【设计思想】
《智取生辰纲》节选自中国古典名著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本文重在故事情节,所以设计时用故事情节来带人物性格,重点落在“智”的理解上。

还可以穿插进去关于小说结构的问题,环境烘托的问题。

同时,课堂应该给学生更多展示的空间,可以让他们来概括读过《智取生辰纲》之后的感受。

至于小说的主题和思想局限性,就应该把它放到整个小说中去看,这样可能会有所突破。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常言道:“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意思是说: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

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二、介绍作者、作品及相关背景
⒈本文选自《水浒》71回本第16回。

作者是元末明初
....的施耐庵。

⒉《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许多剧情是妇孺皆知的。

有哪位同学说说杨志的出身及“押运生辰纲”前的主要遭遇?
明确:杨志出身名门,是杨家将的后代,武举出身,官至制使。

后押运花石纲,在黄河遭风浪而丢官,穷困卖刀时杀了泼皮牛二而被充军。

一心想光宗耀祖,封妻荫子的杨志当然不甘心,后来得到大名府梁中书的赏识并受重用,派他押运生辰纲。

三、整体感知课文,分析小说情节
⒈生辰纲是什么东西?
明确:生辰纲是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

这些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是被搜刮来的不义之财。

⒉生辰纲是谁取的?又是从谁的手里取走的?用怎样的方式取走的?
⒊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暗线是什么?
明确:明线——杨志押运生辰纲;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

⒋请大家跳读课文,筛选信息,以人物的主要行动为归纳点,分别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明、暗两条线索的故事情节。

明确: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一枝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这是明线:上路——中计——失纲
一枝是好汉智取生辰纲,这是暗线:定计——施计——劫纲
⒌明、暗双线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交接在一起?
⒍全文最后一段采用了什么叙事方式?有何作用?
明确:补叙的叙述方式。

在文章的最后,对影响事件发展的关键伏笔予以披露,使之真相大白,震动读者,产生强烈的戏剧效果。

四、抓住课文重点,分析文中之“智”
⒈晁、吴之“智”
⑴六月初四正午,在黄泥冈的松树林中,押纲的杨志和劫纲的晁盖等人碰上了,他们是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呢?
明确:不是,是吴用精心安排设下圈套,等杨志来钻。

⑵为什么吴用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天气有何特征?对于天气的再三强调有何作用?
明确:天气十分炎热,热不可当。

推动情节的发展,为杨志等在松树林休息和白胜卖酒作好准备。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用精心挑选的,可说是智用天时。

②地点:为什么选黄泥冈松树林为劫纲的地点?
明确:山冈可用来掩护,松树林既可以诱敌休息又可以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实情况。

为下文吴用取药、下药作好了准备。

从中可以看出,这个地点也是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地利。

⑶在“天时、地利”起作用后,晁盖等又是如何发挥“人和”优势,通力合作,用计谋“智取生辰纲”的呢?
①晁盖他们是以什么身份出现在杨志面前的?扮作客商有何用意?
明确:扮客商,稳住对方,初步消除杨志的疑心。

②杨志是老江湖了,为什么他连下蒙汗药这种勾当也防不住,着了道儿?
明确:晁盖等人的戏演得好。

佯争酒,引诱对方,半瓢酒消尽了杨志的疑心。

③这蒙汗药是如何神不知鬼不觉地下到酒里去的?
明确:巧下药,麻倒对方,半瓢酒放倒青面兽。

⒉杨志之“智”
为了押运成功,杨志也殚精竭虑,绞尽脑汁,文中哪些地方可看出杨志的计谋?
⑴他为什么不多带兵?
明确:为了掩人耳目,这叫“智藏行踪”。

⑵离京五七日后杨志对时间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要调整?
明确:五更→日中,辰牌→申时,这说明他小心谨慎,这叫“智变行辰”。

怕在晨光中或暮色中遭偷袭,而正午炎热,恐怕连强盗也不愿出来活动。

⑶杨志一行人为什么放着宽平的官道不走,净找些偏僻崎岖的小径自讨苦吃?
明确:这叫“智选路径”。

这样难走的路径,恐怕连歹人也不愿走。

⑷从“智藏行踪、智变行辰、智选路径”,可以看出杨志的用心良苦,为了保证生辰纲安全,甚是煞费苦心。

请同学们再在课文中找找,为了确保生辰纲的安全,杨志还有哪些举措?
明确:①逼赶:怕路长梦多,不惜打骂军士,斥责虞侯,得罪老都管;
②减少中途休息:担心军士懈怠;
③审察枣贩:谨慎,多疑;
④对卖酒汉子高度警惕;
⑤喝酒时慎之又慎,小心翼翼。

这说明杨志是个精明、谨慎、多智之人。

⒊综合比较
为什么一个如此精明、谨慎、多智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不免失败的命运呢?请同学们替他总结一下失败的原因。

明确:⑴没有处理好内部关系
军士、虞侯、老都管,无不怨恨。

杨志把生辰纲看成是自己东山再起的赌注,为确保其安全不惜采用任何方法,这种急功近利导致他欠理智,失人和。

告诉我们:攘外必先安内。

堡垒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杨志一行人内部矛盾重重,这就为失败埋下了隐患。

⑵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

杨志棋差一招。

杨志之智,更加衬托出吴用之智的高明。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⒈同学们,杨志和吴用的斗智让我想起了《三十六计秘本兵法》。

《兵法》云:“用兵如孙子,策谋三十六。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

阴阳变理,机在其中”。

有人概
括吴用取生辰纲用了以下几计:瞒天过海、暗渡陈仓、以逸待劳等,请同学们相互讨论一下,相对应的事件是什么?
明确:瞒天过海——伪装客商暗渡陈仓——走小路
以逸待劳——林中休息声东击西——吴用下药
混水摸鱼——偷酒抛砖引玉——送枣
欲擒故纵——不肯卖酒
⒉课后完成练习三:从吴用等的角度来改写这个故事。

【练习设计】
阅读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宋江听罢,又寻出城来,直要问到那里,独自一个闷闷不已,信步再出城外来,看见那一派江景非常,观之不足。

正行到一座酒楼前过,仰面看时,旁边竖着一根望竿,悬挂着一个青布酒旆子,上写道:“浔阳江正库。

”雕檐外一面牌额,上有苏东坡大书“浔阳楼”三字。

宋江看了,便道:“我在郓城县时,只听得说江州好座浔阳楼,原来却在这里!我虽独自一个在此,不可错过,何不且上楼去自己看玩一遭?”宋江来到楼前看时,只见门边朱红华表,柱上两面白粉牌,各有五个大字,写道:“世间无比酒,天下有名楼。

”宋江便上楼来,去靠江占一座阁子里坐了。

凭阑举目看时,端的好座酒楼。

宋江看罢,喝采不已。

酒保上楼来问道:“官人还是要待客,只是自消遣?”宋江道:“要待两位客人,未见来,你且先取一樽好酒,果品、肉食只顾卖来,鱼便不要。

”酒保听了,便下楼去。

少时,一托盘把上楼来,一樽蓝桥风月美酒,摆下菜蔬,时新果品、按酒,列几般肥羊、嫩鸡、酿鹅、精肉,尽使朱红盘碟。

宋江看了,心中暗喜,自夸道:“这般整齐肴馔,齐楚器皿,端的是好个江州!我虽是犯罪远流到此,却也看了些真山真水。

我那里虽有几座名山古迹,却无此等景致。

”独自一个,一杯两盏,倚阑畅饮,不觉沉醉,猛然蓦上心来,思想道:“我生在山东,长在郓城,学吏出身,结识了多少江湖好汉,虽留得一个虚名,目今三旬之上,名又不成,功又不就,倒被文了双颊,配来在这里。

我家乡中老父和兄弟,如何得相见?”不觉酒涌上来,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

忽然做了一首《西江月》词,便唤酒保索借笔砚来。

起身观玩,见白粉壁上多有先人题咏,宋江寻思道:“何不就书于此?倘若他日身荣,再来经过,重睹一番,以记岁月,想今日之苦。

”乘着酒兴,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去那白粉壁上挥毫便写道: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
宋江写罢,自看了大喜大笑,一面又饮了数杯酒,不觉欢喜,自狂荡起来,手舞足蹈,又拿起笔来,去那《西江月》后再写下四句诗,道是: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宋江写罢诗,又去后面大书五字道:“郓城宋江作。

”写罢,掷笔在桌上,又自歌了一回。

再饮过数杯酒,不觉沉醉,力不胜酒,便唤酒保计算了,取些银子算还,多的都赏了酒保,拂袖下楼来。

踉踉跄跄,取路回营里来。

⒈本选段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请按照“地点+人物+事件”的结构,用一句话概括本段主要内容。

⒉文段中划线句透露了宋江哪些方面的信息?简要归纳。

⒊“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这句诗的言外之意是什么?
(初稿:陆军勇审稿:俞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