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谈养生

合集下载

河北名医李佃贵谈中医养生

河北名医李佃贵谈中医养生

15名人·名家2014.04刘小发 徐伟超河北名医李佃贵谈中医养生一、人的寿命有多长关于人寿命的问题,《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一段经典的论述:“黄帝曰: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科学家们经过了大量的统计研究,发现动物一般自然寿命为生长期的5~7倍。

让我们看看下表:人的生长期为20~25年,其自然寿命则应为100~170岁。

二、什么是健康健康是人们很关心的一个话题,可是健康到底是什么?一般来说,体壮为健,心怡为康。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乃是一种在生长期(年) 自然寿命(年)李佃贵,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三批、第四批、第五批国家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李时珍研究分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多项职务。

经40多年的临床探索,在治疗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病、肝硬化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16名人·名家2014.04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状态。

”并有具体的十个标准:1.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

2.处世乐观,态度积极,工作效率高。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5.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

6.体重得当,身材均匀,站立时头、肩、臂位置协调。

7.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

8.牙齿清洁,齿龈颜色正常。

9.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10.肌肉、皮肤富有弹性,走路轻松有力。

向古代名医学养生

向古代名医学养生

向古代名医学养生作者:臻臻来源:《金色年代》2012年第12期华佗、孙思邈、李时珍、龚廷贤……这些古代名医不但救死扶伤本领高,而且养生也有自己的一套——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养生十三法、龚廷贤的脾胃调养方……他们靠着自己的养生私家方,成了人人艳羡的老寿星。

跟华佗学运动东汉末年的华佗不仅是后人景仰的医学家,也是一位出色的养生家。

据《后汉书》记载,他年过百岁,依然满面红光,当时的人都说他矍铄的样子像是仙人一般。

华佗最重要的,也是最出名的养生法是五禽戏。

这套保健操可有点来头。

相传他年轻时有一次上山采药,爬到半山腰时发现了一个洞穴,洞内有两位白发长须的老人正在谈论医道。

两位老人不仅向华佗传授了许多奇妙的医术,还把五禽戏传给了他。

华佗不但自己练,还把这套操传给了两个弟子吴普和樊阿。

结果,前者活到了90多岁还耳聪目明,牙齿完坚;而后者则活到了百余岁。

推荐养生法:五禽戏五禽戏动作是模仿虎扑动前肢、鹿伸转头颈、熊伏倒站起、猿脚尖纵跳、鸟展翅飞翔的动作而成的。

因此,或雄劲豪迈,或轻捷灵敏,或沉稳厚重,或变幻无端,或独立高飞,一套动作下来,让人气血流畅,祛病长寿。

接下来我们就看看这套操是怎么做的吧。

虎戏:增强人体肝胆的疏泄功能,对糖尿病等内分泌疾病有辅助疗效。

两腿屈膝下蹲,重心移至右腿,左脚虚步,靠于右脚内踝处,同时两掌握拳提至腰两侧,拳心向上,眼看左前方。

然后,左脚向左前方斜进一步,右脚随之跟进半步,把重心移到右腿,左脚掌虚步点地,同时两拳沿胸部上抬,抬至口前时,两拳翻转模仿虎爪张开的样子,向前按。

鹿戏:益肾固腰右腿屈膝,身体后坐,左腿前伸,左脚虚踏;左手前伸,左臂微屈,左手掌心向右,右手置于左肘内侧,右手掌心向左。

两臂在身前同时逆时针方向旋转,左手绕环较右手大些,同时上身也随之逆时针旋转。

熊戏:增进消化,促进睡眠,增强脾的运化功能双臂自然下垂,两脚平行站立。

先右腿屈膝,身体重心往右移,同时右肩向前下晃动,右臂也随之下沉,左肩则向外舒展,左臂微屈上提。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10位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作者:来源:《养生大世界》2015年第05期中医不仅是医术,更是医道,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生产生活、疾病斗争中总结出来的瑰宝。

国医大师们传承中华国粹,并运用中医于生活中,使中医健康发展。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国医大师的长寿秘方。

邓铁涛(95岁,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长寿秘方:一是不争名不争利,心态上凡事顺其自然。

二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三是要运动,每天早上打八段锦。

他推荐,“我冲凉有个秘方,冷热水交替,是相对的冷热交替。

这样血管的收缩扩张就像是做了一次血管按摩一样。

”朱良春(94岁,江苏名中医,擅用虫药治肿瘤)长寿秘方:60年长期坚持吃一种“养生粥”,所用材料:绿豆50克、薏仁50克、莲子50克、扁豆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黄芪250克(普通人每天30克就可以了)。

做法:将前五类洗净入砂锅,加入黄芪水,急火煮沸后慢火炖40分钟,加入枸杞一起再煮10分钟。

每天取五分之一,早饭前和晚上各吃一半。

颜德馨(91岁,上海中医领袖,气血“衡法”大家)长寿秘方:人体的长寿与衰老均与气血相关。

气血流畅、循环周身,则脏腑和调、健康长寿。

“我吃的膏方主要是一些健脾、补气、活血的药物,不外乎红花、桃仁等。

提倡每天早上空腹用开水冲服,不主张一天服两次。

”颜老说。

陆广莘(84岁,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中医理论大家)长寿秘方:吃东西要细嚼慢咽,有时候一个鸡蛋能吃上半天。

陆老常说:“要带着一种享受的态度去吃东西。

”他每天都会吃两个鸡蛋,他认为鸡蛋里含有大量的卵磷脂,能够抗衰老。

每天早起,陆老都会用手搓耳朵、揉肚子,让经脉血液流动畅顺。

习惯晚上睡前泡脚,能让自己休息更好。

路志正(91岁,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首都国医名师”)长寿秘方:枣、红糖养生效果很好,但生姜只能早上吃切忌晚上吃。

陆老习惯早上搓脸和晚上睡前沐足,晚上沐足有助于把血引下来,让大脑容易进入睡眠状态。

周仲瑛(84岁,南京中医药大学前任院长)长寿秘方:周老每周5个半天给人看病,对他来说,一辈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给患者看病。

黄帝内经养生论

黄帝内经养生论

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养生论《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百科全书,全面系统地总结了养生的理论和方法。

养生,又称摄生、保生,即保养生命之意。

养生就是根据人类生命的发展规律,针对衰老产生的机理,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延缓衰老,以期达到防病延衰的目的。

从人体固有的精、气、神立论到人与自然的整体运动观,指出养生应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调于四时,内外安和,恬淡虚无,合同于道。

同时强调道德性格涵养,动静结合,防正饮食劳倦,六淫外侵,七情内伤,七损八益,做到形神统一,内外统一,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养生论的理念及方法。

1 坚固五脏,充实肾气《黄帝内经》中养生理论和方法是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下指导建立起来的。

“天人相应”为《黄帝内经》的基本学术思想,是中医养生的精髓。

《黄帝内经》认为人的天赋寿命当在百岁以上,其所以夭亡的原因,就在于不知养生的缘故。

《黄帝内经》认为人体生长衰老的整个生命过程,就是五脏功能自然盛衰变化的生理过程,其中尤以肾气的自然盛衰为关键,正如姚止庵《素问经注节解》“男女之壮也,并始于肾气盛实;其后也,亦由于肾气之衰微,人之盛衰,皆本源于肾,此故总以肾结之”。

正由于肾气是人体生长衰老的根本,所以保持肾气充实,延缓肾气的自然衰减限期,是减慢人体衰老的一个重要方面。

另方面由于肾为元气之根,“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所以后天脏腑之气对肾气的滋生,又是充实肾气的重要保证。

故而《黄帝内经》在强调肾气根本作用的同时,也重视脏腑功能盛衰对衰老过程的影响,如《灵枢天年》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肌肉解利,皮肤致密,营卫之行,不失其常,呼吸微徐,气以度行,六腑化谷,津液布扬,各如其常,故能长久”。

说明加强后天的调养,保持脏腑之气的旺盛来充养先天肾气,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则。

由此可见,养生的任务就在于运用各种方法,保持五脏精气,尤其是肾气的充实,以预防疾病的发生,延缓衰老的过程。

邓铁涛教授谈养生长寿秘诀

邓铁涛教授谈养生长寿秘诀

邓铁涛教授谈养生长寿秘诀*导读:第一、珍惜精气,节戒色欲我国最早的医学典藉《黄帝内经》早就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第一、珍惜精气,节戒色欲我国最早的医学典藉《黄帝内经》早就指出醉以入房的弊端。

历代医学又反复强调保养肾精的重要性,如元代名医朱丹溪的《格致全论》,就专门为此撰写了《色欲箴》。

精是人体赖以生存的高级精微物质,精充则体健寿长,精耗则体衰而不能尽其天年。

当今的开放改革,为社会带来了兴旺繁荣,同时亦给人们带来了一个花花世界,俗语有道:饱暖思淫欲,一些人手上有了钱,就去花天酒地,过着糜烂无度的生活,不知珍惜精气,节戒色欲,尽管有很好的营养和优越的生活环境,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会健康长寿。

历代帝王的寿命史就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据说清代乾隆皇帝之所以长寿(89岁),全靠御医教他远房帷,习武备之故。

当然,如果只讲习武,不注意保精,长寿也是不可能的。

*第二、保护脾胃饮食有节饮食要有节度,过分的肥甘厚味,或过饥过饱,食无定时,都会易伤脾胃,脾胃一伤,则诸病丛生。

祖国医学认为,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气血的化生,有赖脾胃的运化功能,故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之说。

气血旺盛,人才能健康成长。

现代医学研究还发现脾胃与人体免疫有莫大的关系,这就说明了脾胃受损易生诸病的道理。

许多高龄老人的饮食习惯证明,饮食清淡,适时适量,是一个重要因素。

现在防治冠心病十分强调少食高胆固醇食物,以免引起动脉硬化,这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但也不能机械看待。

有些人虽然尽量少食或不食这类食物,但胆固醇仍然很高,这就要靠体育锻炼来帮助解决问题了。

*第三、重视运动勿使过度提倡体育运动以增强体质,从而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这已是家喻户晓的事了,在我国更是古己有之,但其中有一个科学态度问题,虽说生命在于运动,但从养生的角度来看,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汉代华佗的话才是至理名言,他在论五禽戏时指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

动摇则谷气销,血脉流通,病不得生。

循典籍、学“药王”,定食安居乐延年——全国名老中医、上海名中医张云鹏谈养生

循典籍、学“药王”,定食安居乐延年——全国名老中医、上海名中医张云鹏谈养生

2022.0722祝您健康循典籍、学“药王”,定食安居乐延年——全国名老中医、上海名中医张云鹏谈养生▎养生循典籍,学“药王”和部分名老中医不同,张老的学医之路是艰辛的,成才之路是曲折的。

他不是中医世家出身,没有耳闻目染、家学奠基的优势,但自幼仰慕名医,能以仁心和高超之医技起沉疴、愈痼疾。

张老起初拜江苏启东董祯亮老前辈为启蒙老师,后拜上海市纺织工业局第二医院中医顾问吴安庆老前辈为师。

在上海中医药大学 (当时名为上海中医学院)深造时,又得章巨膺、沈济苍二老关爱。

进入医院工作后,张老蒙领导重视,被先后推荐至陈大年老前辈处学习妇科、章次公老前辈处学习内科。

张老苦读中医经典古籍,其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可谓是受多位先辈大师的启发,在数十年临床实践中提炼出的,而其在养生方面的经验体会也是来源于博大精深的中医经典古籍。

张老告诉我们,中医古籍浩如烟海,而其中关于养生方面的著作亦是数不胜数。

其中,他最为推崇的著作就是《黄帝内经》,认为《黄帝内经》既是中医基础理论之渊源,亦是中国养生学之肇始,其中蕴含了众多中医养生智慧。

“《黄帝内经》不但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养生防病的思想、理论、原则及方式方法等,而且把养生防病摆到了头等位置上。

养生保健为主、防病重于治病的思想贯穿于整个《黄帝内经》之中。

在《黄帝内经》养生学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历代医学家和养生学家对养生学有诸多的继承发展,形成了我国独具特色的养生学,其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及方式方法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仍然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

”对于古代众多的养生名家,张老则首推“药王”孙思邈。

在孙思邈的著作中记述了大量有关养生的方法,内容涉及预防医学、身心医学和老年医学等各个方面。

而张老自己在养生的过程中,也是每每模仿孙氏所为。

1931年10月,张云鹏教授出生于江苏启东的一个普通家庭。

20世纪50年代开始从医,至今已半个世纪,张老形成了“以仲景学说为经,诸家论述为纬,兼收并蓄、融合汇通,坚持发展、重在实效”的治学思想。

民间中医奇才、无意子谈养生 (2013

民间中医奇才、无意子谈养生 (2013

民间中医奇才、无意子谈养生  (2013--博主点评:到目前为止,无意子(秦兆虎)先生是我了解到的最厉害的中医,他的简介和神奇在网上可以搜索到,可惜高人太少,病人太多,所以无意子先生已隐退,目前他的门徒手上癌症病人据说有100多人.虽难以见其人,但可以从他的语言中学习一些养生知识,故转贴下文,重点内容我以红色突出显示,供学习.--------------------------------------------------------------------------------------无意子谈养生(2009年8月5日)(--根据无意子先生2009年8月5日在参观义乌市三溪堂期间的谈话整理)主持人王济民(浙江省政府公报主编、省休闲养生协会副主席):--“各位,首先,我先介绍一下,这位是我们协会特邀的秦兆虎先生,秦先生是在任的正厅级领导,也是省内外中医、武术、气功及养生界的著名老前辈了。

我们请他专程来三溪堂和养生固考察指导,他对三溪堂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应企业界的要求,我们借此机会请秦先生与大家见面。

现在,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秦先生。

”秦:“昨天王主席说来这里看一个中药养生园,没想到会参加你们的座谈会,这样的场面,上次到省养生协会座谈过一次,公务会议以外的这种座谈这是第二次。

到了这里,饭也吃过了,总是要讲几句的,不讲也不好意思。

(众笑)刚才,我看到这上面挂了一个横幅,写着‘创造生命奇迹’,这过誉了。

在我们国家,对于挂大师名称,或者在社会上称为神医的,往往是贬义词居多。

因为神医意味着就是江湖游医,没水平的,骗钱的。

大师呢?这些年也往往被认为是伪科学的代表。

我是多年从事政府机关工作的,对养生这个题目也只是个点和线的感受。

参观了三溪堂,感受颇多,杭州也有很多堂,各种各样卖中药的药店,但是今天看的这个三溪堂,环境简洁、有序。

名老中医都各自有一个房间独立诊病,而且不管有没有病人来看,都祥和地坐在那里等着,这符合传统意义上的坐堂医生概念。

【养生之道】中国古代养生长寿之法,精气神

【养生之道】中国古代养生长寿之法,精气神

【养生之道】中国古代养生长寿之法,精气神古人说,人生三宝精气神,精、气、神,既是生命的动力,又是生命的体现,其盛衰与人的寿命直接关联。

我国许多医学典籍对“精气神”有精辟的论述,《灵枢·营卫生会篇》中说:“壮者之气血盛,其肌肉滑,气道通,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昼精而夜瞑;老者之气血衰,其肌肉枯,气道涩,五脏之气相博,其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故昼不精,夜不瞑”。

《寿世传真》说:“吾人一身,所持精气神俱足,足则形生,失则形死”。

而另一典籍《摄生三要》中强调,养生要聚精、养气、存神,下面分别谈谈。

养气中医学认为:人是天地自然产物,人体也是由气构成的,人体是一个不断发生着升降出入气化作用的运动着的有机体,并以此阐述了人体内部气化运动的规律。

气有温养全身各个组织的作用,而津液之流动,血液之循环,以及津、液、精、血、水谷之精的转化等等,亦依赖此气。

所以说,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

而气之生成源于肾,补充于脾,行之于全身。

《医宗金鉴》中说:“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所化”。

《难经·六十七难》有:“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十二经脉之根本也,故名曰原。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经历于五脏六腑”。

中医把生于先天的气叫真气,又叫原气。

原气是人体生命之根,分布于周身,即,行于肝者为肝气;行于心者为心气;行于脾者为脾气;(又曰中气);行于肺者为肺气;行于肾者为肾气;行于胃者为胃气;行于胸中与自然界清气相结合,则转为宗气;行于脉外,布敷于表者曰卫气;行于脉中者曰营气。

《医门法律》说:“人生之气,禀命于肺。

肺气清肃,则周身之气莫不服从而顺行”。

《金匮钩玄?附录》说:“气……周流一身,循环无端,出入升降,继而有常……总统于肺气”。

总之,气的生成,一者靠肾中精气、水谷精气和自然界清气供应充足;二者靠肺、脾、肾三脏功能的正常。

其中以脾、肺更为重要。

所以,临床上医生所用补气之法,主要是补脾、肺两脏器之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医谈养生
原载:2010-01-09 广州日报原作:任珊珊
省中医院四位名老中医介绍了一些价格低廉甚至不需花费的平民养生方。

燕窝冬虫草不及平民养生方好
女人“三宝”别乱吃
红糖、红枣、枸杞被称为女人“三宝”,很多女性都以为常吃“三宝”可补血养身,但它的功效其实并非那么神奇,对阴虚的女性来说更是弊大过利。

“女人最怕血虚。

遇到脸色苍白,例假几个月来一次,手脚冰凉,平时容易心悸的女病人,建议她用当归、枣和鸡
蛋来补。

”李丽芸说,做法是10克当归,10个黑枣或新疆大红枣(不宜用干枣),加上一个连壳鸡蛋,一起煲水煮开,然后将鸡蛋剥壳再煮一会儿。

血虚女性三天吃一次,效果明显。

如果没有血虚症状,但肝气郁结,容易发脾气、烦躁,则可用“鸡子黄汤”,做法是干黄花菜半两,鸡蛋黄一个,加上百合25克以及少许陈皮炖汤。

阴虚的女性适合“清补凉汤”,做法是沙参、玉竹、百合、淮山、排骨煲汤。

虚寒的女性则可选用乌鸡、枸杞和淮山煲汤。

莲子红豆百合羹好过燕窝虫草
贫血女性可试试“莲子红豆百合羹”。

做法是泡过一晚的红豆、浸泡两小时的莲子加上百合、麦仁、少许陈皮,像煮稀饭一样,用高压锅焖十分钟煮熟。

“从进补的效果看,这些办法比燕窝、虫草还好。

”李丽芸
说,自己进补都靠这些“平民养生方”。

女性想要气色更好,不妨试试黄豆焖排骨。

“黄豆含
有大豆异黄酮,而这种物质被称为天然雌激素。

”
现在天气骤然变冷,她建议女性可试试名医张仲景流传下来的“温补方”,用150克羊排,加10至15克当归,以及适当的生姜煲汤。

每周一次即可。

“‘温补方’特别适合产后进补。

”李丽芸说,女性产后应合理进补,隔两三天吃一次
“温补方”即可,不要太频繁。

此外,客家人喜欢喝的糯米酒也适合产后进补。

做法是把鸡肉去皮加姜炒熟,再放入糯米酒中滚开,连饮一个月即可。

早餐吃“花花蛋”
75岁的李丽芸脸上皮肤透光,眼睛清亮,“有精神气
”。

她对饮食很注意。

早上通常一盒纯牛奶煮麦片,一周吃两次“花花蛋”。

做法是在牛奶麦片煮开后,打一个生鸡蛋进去,稍微煮熟即吃,不需放盐糖。

中午则在午饭外加一道“健康特饮”,即用一根玉米和泡了一晚的30克黄豆一起用豆浆机打汁,直接加热饮用。

晚上只吃半碗饭,但强调要有青菜。

夏天则吃芥菜煮番薯,女性可加片姜,这样既解暑又不会太寒凉。

防衰老骨头要护好
四十岁起就应注意“补骨”
骨科名家黄宪章时常这样告诫:“骨老则人老,要使人不老首先要骨未老!”
黄老有一套“练骨”秘诀:平常去10层以下的地方,有楼梯他就坚持不坐电梯,以锻炼腿骨。

拉“扩胸器”可锻炼臂骨,每天拉十多分钟。

此外,他还
喜欢三种活动:跳交谊舞、桌球、高尔夫球。

他主张,从四十岁起就应注意“补骨”。

“补骨关键在补肾。

”黄宪章说,中医常讲“肾主骨”,肾与骨的生长、发育有密切的关系。

可多用杜仲、杞子、肉苁蓉、巴戟等药材煲汤,但平时也要多晒太阳。

练骨三动作摆腿压腿半蹲
他建议,平时可多做三个动作。

一是前后摆腿,扶栏杆或椅背,前后摆动左腿,然后换右腿,摆动幅度可由自己调节,腿随机绷直、弯曲。

二是压腿,把一条腿放到椅子或者高台阶上,然后弯曲,另一条腿自然放在地面,伸直。

上身可挺直向椅子方向上下压动,也可以侧向椅子上下压动。

三是半蹲和弹蹲。

两脚跟并拢,脚尖分开成120度,上身挺直,目视前方,微下蹲,再起来,均匀呼吸。

半蹲练习熟练后可练弹蹲,即在半蹲的动作基础上身体像弹簧一样上下弹动。

老少养生多重健脾
“我的养生其实很简单。

”75岁的罗笑容说,自己并不特别讲究吃东西,更不进补。

但她坚持规律饮食,清淡为主,餐餐要有鱼有青菜,更注重健脾胃。

餐餐要有青菜鱼
“我最喜欢吃鱼,天天吃,海鱼、太阳鱼、鲈鱼都不错。

” 罗笑容说,老人脾胃虚寒,消化能力差,而鱼肉容易消化,蛋白质多,对女性尤其好。

青菜选择也有讲究。

生菜、红萝卜和白菜性偏凉,女性体质偏寒,不宜多吃。

菜心性平和,用水白灼一下吃,不必放很多盐。

罗笑容不爱吃水果,近年来在女儿的劝导下,也开始吃水果。

但由于血糖偏高,她一般选择杨桃、柚子和香蕉。

“老年人肠胃偏弱,水果还是不要一次吃太多,以不会腹泻为限度。

”
和不少老年人一样,罗笑容在55岁过后血压、血糖开始偏高。

不过,她现在的血压控制得很好,秘诀何在?“除了坚持规律服药,还有一招就是多散步,一次要将近半个小时。

”
不过,她并不主张老年人在冬季晚上散步,突然降温时也不宜在户外停留太久,以免天冷刺激身体机能。

孩子大病初愈要健脾
罗笑容主张,老年人食疗要针对自身特点。

但老人家经常要
带孙子,不太可能给自己开小灶,有没有汤方可以老少皆宜?“瘦肉汤、鸡骨汤、鹧鸪汤,这几款汤应配上淮山、
芡实等健脾药材。

老年人和小孩子都可以吃。

”她说,很多老人因味觉变迟钝,做菜时放的盐会比以前多。

“老人应坚持低盐饮食。

如果味觉差,可以在做的汤里放一些陈皮,能提味开胃。

”
作为资深儿科专家,罗笑容发现小孩子闹毛病的最常见原因和肺脾功能有关,尤其是后者,是后天根本。

“不管
孩子得了什么病,在治疗的后期,家长都要注意通过饮食给孩子健脾胃,有助身体复原。

”她推荐,处于康复期
的孩子可多喝不太油腻的肉汤,汤料中要加淮山、莲子,但要注意去掉莲子心,以免太过寒凉。

《蜗居》看多了也不利养生
已届古稀之年的陈全新教授,仍然保持耳聪目明、发密手灵。

捻起飞针,身手矫健,瞬间出手,针已准确地扎在穴位上,病人却无痛感,犹如武侠小说中的情景。

“养生别等衰老了才开始。

”陈全新说,他建议,年轻的脑力工作者,平时不妨搓脚板、抓头皮。

平时吃饭、办公甚至在家看电视时,不妨用一脚的脚底摩擦另一脚的脚背,一次来回搓10至20分钟。

写不出文章时则可抓头皮:轻轻地按一定顺序抓挠头皮,每天多次,可以改善脑部供血,神清气爽。

“抓头皮,不仅解乏,还可以转移注意力,心情变好。

”
陈全新认为,从养生角度来说,要少看电视剧。

尤其是哭戏、吵架戏多的电视,以免影响心情。

他主张用音乐养生,但最好选择旋律抒情、柔和的乐曲,少听忧伤的歌曲。

“交响乐、圆舞曲、前苏联老歌我都喜欢,最中意听《蓝色多瑙河》。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