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整体法)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整体法)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整体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整体法

方法简介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

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

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

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

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

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

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和M,人用水

平力F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质量及摩

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解,事实

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

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

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所以有:

2F=(M+m)a,解得:

2F

a

M

m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

1 —2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

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在竖直方解析

(A)

表示平衡状态的图是哪一个,

(D)

求出两条轻质细绳对小球a和小球b的拉

1-1

力的方向,只要拉力方向求出后,。图就确定了。

先以小球a、b及连线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共受五个力的作用,即两个重力(m a+m b)g,作用

在两个小球上的恒力F a、F b和上端细线对系统的拉力T i.因为系统处于平衡

状态,所受合力必为零,由于F a、F 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抵消,而(m a+m b)g的方向竖

直向下,所以悬线对系统的拉力T i的方向必然竖直向上.再以b球为研究对象,b球在重力

m b g、恒力F b和连线拉力T2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恒力向右偏上30°,重力

竖直向下,所以平衡时连线拉力T2的方向必与恒力F b和重力m b g的合力方向相反,如图所

示,故应选A.

, 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OA上两环间

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何伸长P环向左移

动一段距离,两环再次达

OA杆对

例3有一个直角架AOB , OA水平放置,表面粗糙,套有小环P, OB上套有小环Q,两个环的质量

均为m,〕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1 —4所示.现将

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

A . N不变,T变大B.

C. N变大,T变小

D.

解析先把P、Q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如图

则绳对两环的拉力为内力,不必考虑,又因竖直方向上对Q无力的作用,所以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OA杆对它的支持力,所以N不变,始终等于P、Q的重力之和。再以Q为研究对象,因OB杆光滑,所

以细绳拉力的竖直分量等于Q环的重力,当P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发现细绳和竖直方向夹角a变小,所以在细绳拉力的竖直分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T应变小.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

B.

例4如图1 —5所示,质量为M的劈块,其左右

劈面的倾角分别为B i=30 ° >0 2=45°

N不变,

N变大,

1 —4—甲所

示,

OB杆光滑,则杆在

T变小

T变大

(

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

)

质量分别为m i= 3 kg和m2=2.0kg的两物块,

同时分别从左右劈面的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劈块始终与水平面保持相对静止,各相互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卩=0.20,求两物块下

滑过程中(m i和m2均未达到底端)劈块受到地面的摩擦力。(g=10m/s2)

解析选M、m i和m2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把在相同时间内,M保持静止、m i和

m2分别以不同的加速度下滑三个过程视为一个整体过程来研究。根据各种性质的力产生的条

件,在水平方向,整体除受到地面的静摩擦力外,不可能再受到其他力;如果受到静摩擦力,那么此力便是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

根据系统牛顿第二定律,取水平向左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

F 合x=Ma ' +m i a ix —m2a2x

其中a'、a ix和a2x分别为M、m i和m2在水平方向的加速度的大小,而a' =0,

a ix=g(sin30 °—卩cos30° ) ? cos30°

a2x= g(sin45 °—卩cos45° ) ? cos45°

F 合=m i g(sin30 °—卩cos30°) ? cos30°—m2g(sin45 °—卩cos45° ) ?cos45°

1 3 3 2.

2 \ 2

-.3 10 ( 0.2 ) 2.0 10 ( 0.3 )

2 2 2 2 2 2

=—2.3N

负号表示整体在水平方向受到的合外力的方向与选定的正方向相反?所以劈块受到地面

的摩擦力的大小为2.3N,方向水平向右.

例5如图1 —6所示,质量为M的平板小车放在倾角为B的光滑斜面上(斜面固定)

一质量为m的人在车上沿平板向下运动时,车恰好静止,求人的加速度

解析以人、车整体为研究对象,根据系统牛顿运动定律

求解。如图 1 —6—甲,由系

统牛顿第二定律得:

(M+m)gsin 0 =ma

解得人的加速度为a= ——g sin

m

例6 如图1 —7所示,质量M=10kg的木块ABC静置

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滑动摩擦因数卩=0.02,在木块的

倾角0为30°的斜面上,有

一质量m=1.0kg的物块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

当滑行路程s=1.4m时,其速度v=1.4m/s,在这个过程中木块

没有动,求地面对木块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力加速度取

g=10/s2)

解析物块m由静止开始沿木块的斜面下滑,受重力、弹力、

ffll -6-甲

摩擦力,在这三个恒力

的作用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运动学公式可以求出下滑的加速度,物块m是处于不平衡状态,说明木块M —定受到地面给它的摩察力,其大小、方向可根据力的平衡条件求解。此题

也可以将物块 m 、木块

由运动学公式得物块

M 视为一个整体,根据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m 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 2

V t 2 2 V t V 。 a 2s 2s 2

0.7m/s . 以m 和M 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1 — 7—甲所示。由系统的牛顿第二定律可解得地面对 木块M

的摩擦力为f=macos 0 =0.61N ,方向水平向左. C

圄1-g

例7有一轻质木板 AB 长为L, A 端用铰链固定在竖直墙上,

另一端用水平轻绳 CB 拉

住。板上依次放着 A 、B 、C 三个圆柱体,半径均为 r ,重均为G ,木板与墙的夹角为0,如 图1 — 8所示,不计一切摩擦,求 BC 绳上的张力。 解析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木板处于力矩平衡状态,若分别以圆柱体 A 、B 、C 为研 究对象,求A 、B 、C 对木板的压力,非常麻烦,且容易出错。若将 A 、B 、C 整体作为研究 对象,则会使问题简单化。 以A 、B 、C 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 到重力3G 、木板的支持力 F 和墙对整体的 支持力F N ,其中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如 图1 — 8—甲所示。合重力经过圆柱 B 的轴 心,墙的支持力 F N 垂直于墙面,并经过圆 柱C 的轴心,木板给的支持力 F 垂直于木 板。由于整体处于平衡状态,此三力不平 行必共点,即木板给的支持力 F 必然过合 重力墙的支持力 F N 的交点. 根据共点力平衡的条件:刀 由几何关系可求出 F 的力臂 以木板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为转轴,根据力矩平衡条件刀 F ? L=T ? Lcos 0 F=3G/sin 0 . +r/sin 0 +r ? cot 0 F=0,可得: L=2rsin 2 0 1 — 8—乙所示,选 A 点 M=0,有:

2

即 3Gr(2sin

1/sin

cot )

sin

L cos 图1 — 8乙

解得绳CB 的能力:T

3Gr

(2tan

L

1 cos )

.2 sin cos

ii

例8 质量为1.0kg 的小球从高20m 处自由下落到软垫上,反弹后上升

的最大高度为

5.0m ,小球与软垫接触的时间为

1.0s ,在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合力

的冲量大小为(空气阻力不 计

g=10m/s 2

)

( )

解析

小球从静止释放后,经下落、接触软垫、

反弹上升三个过程后到达最高点。动量没有变化,初、 末动量均为零,如图1—9所示。这时不要分开过程 求解,而是要把小球运动的三个过程作为一个整体来 求解。

设小球与软垫接触时间内小球受到合力的冲量大 小为I ,下落高度为H i ,下落时间为t i ,接触反弹上 升的高度为H 2,上升的时间为t 2,则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动量定理得:

(mg)E I mgt 2

例9

总质量为M 的列车以匀速率 V 0在平直轨道上行驶,各车厢受的阻力都是车重的

k 倍,而与车速无关?某时刻列车后部质量为 m 的车厢脱钩,而机车的牵引力不变,则脱钩的 车厢刚停下的

瞬间,前面列车的速度是多少?

解析

此题求脱钩的车厢刚停下的瞬间,前面列车的速度,就机车来说,在车厢脱钩

后,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脱钩后的车厢做匀减速运动,由此可见,求机车的速度可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

现在若把整个列车当作一个整体,整个列车在脱钩前后所受合外力都为零,所以整个列 车动量守恒,因而可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得:

Mv 0=(M — m)V V=Mv 0/(M — m)

即脱钩的车厢刚停下的瞬间,前面列车的速度为

Mv 0/(M — m).

【说明】显然此题用整体法以列车整体为研究对象,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求解比用运动学 公式和牛顿第二定律求简单、快速

.

t

2

故 I (_2gH 1

答案C 、2gH 2 30N s

B . 20N ? s

C . 30N ? s

1

Q v ()= 0

h

D . 40N ? s

图1 —

9

例10 总质量为M的列车沿水平直轨道匀速前进,其末节车厢质量为m,中途脱钩, 司机发觉时,机车已走了距离L,于是立即关闭油门,撤去牵引力,设运动中阻力与质量成

正比,机车的牵引力是恒定的,求,当列车两部分都静止时,它们的距离是多少?

解析本题若分别以机车和末节车厢为研究对象用运动学、牛顿第二定律求解,比较

复杂,若以整体为研究对象,研究整个过程,则比较简单。

假设末节车厢刚脱钩时,机车就撤去牵引力,则机车与末节车厢同时减速,因为阻力与质量成正比,减速过程中它们的加速度相同,所以同时停止,它们之间无位移差。事实是机车多走了距离L才关闭油门,相应的牵引力对机车多做了FL的功,这就要求机车相对于末

节车厢多走一段距离△ S,依靠摩擦力做功,将因牵引力多做功而增加的动能消耗掉,使机

车与末节车厢最后达到相同的静止状态。所以有:

FL=f S

其中 F=卩 Mg, f=(M — m)g

代入上式得两部分都静止时,它们之间的距离:△ S=ML/(M — m)

例11 如图1— 10所示,细绳绕过两个定滑轮 A 和B ,在两端各挂 个重为P 的物体, 现在A 、B 的中点C 处挂一个重为 Q 的小球,Q<2P ,求小球可能下降的最大距离 h.已知AB 的长为2L ,不讲滑轮和绳之间的摩擦力及绳的质量 .

解析 选小球Q 和两重物P 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该整体的速率从零开始逐渐增为 最大,紧接着从最大又逐渐减小为零(此时小球下降的距离最大为 h ),如图1 —10—甲。在

整过程中,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

因重为Q 的小球可能下降的最大距离为 h ,所以重为P 的两物体分别上升的最大距离均

为.h 2

L 2 L.

考虑到整体初、末位置的速率均为零,故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知,重为 能的减少量等于重为 P 的两个物体重力势能的增加量,即

Qh 2P( h 2 L 2 L)

1

2 2

从而解得h 2PL ( 8p Q Q) Q 2

4P 2

例12 如图1 —11所示,三个带电小 球质量相等,均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若 只释放A 球,它有加速度

a A =1m/s 2,方向向 右;若只释放B 球,它有加速度

a B =3m/s 2,方 向向左;若只释放 C 球,求C 的加速度a C .

解析

只释放一个球与同时释放三个球时,每球所受的库仑力相同

?而若同时释放三个

球,则三球组成的系统所受合外力为

0,由此根据系统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

把A 、B 、C 三个小球看成一个整体,根据系统牛顿运动定律知,系统沿水平方向所受 合外力等于系统内各物体沿水平方向产生加速度所需力的代数和,由此可得:

ma A +ma B +ma c =0

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可解得

C 球的加速度:

a c = — (a A +a B )= — (1 — 3)=2m/s

方向水平向右:

Q 的小球重力势 0 G, ?

r Y - ~r A / z J 7

R

□ F

? ! -JO

t A

图1-10-甲

例13如图1 —12所示,内有a 、b 两个光滑活塞的圆柱形金属容器,其底面固定在水 平地板上,活塞将容器分为

A 、

B 两部分,两

部分中均盛有温度相同的同种理想气体,平衡时, A 、B 气体柱的高度分别为

h A =10cm,

h B =20cm ,两活塞的重力均忽略不计,活塞的横截面积

S=1.0

3

m 2.现用竖直向上的力 F

拉活塞a,使其缓慢地向上移动△ h=3.0cm ,时,活塞a 、b 均恰好处于静止状态,环境温度保

护不变,求:

(1)活塞a 、b 均处于静止平衡时拉力 F 多大?

2)活塞a 向上移动 3.0cm 的过程中,活塞

b 移动了多少?(外界大气压强为)

p o =1.O X 05Pa)

解析

针对题设特点,A 、B 为同温度、同种理想气体,可选 A 、B 两部分气体构成的

整体为研究对象,并把两部分气体在一同时间内分别做等温变化的过程视为同一整体过程来 研究。

(1)

根据波意耳定律, P 1V 1=p 2V 2得:p o (1O+2O)S=p ' (10+20+3.0)S '

10

从而解得整体末态的压强为

p ' =^p o

11

再以活塞a 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分析如图

1—12甲所示,因活塞 a 处于平衡状态,故有

F+p ' S=p o S

从而解得拉力

, 10 1 1 5 -3

F=(p o — p )S=(p o — p o )S= p o S=

X1.0 氷0 X1.0 M 0 =9.1N

11 11 11

(2) 因初态A 、B 两气体的压强相同,温度相同, 分子密度相同,末态两气体的压强相同,温度相

同,分 子密度相同,故部分气体体积变化跟整体气体体积变 化之比,必然跟原来它们的体积成正比,即

h B h B h h A h B

不变的条件下逐渐取走铁砂,直到铁砂全部取走时,气柱高度变为 H 2=1.8H o ,求此时气体的

温度。(不计活塞与气缸之间的摩擦)

解析

气缸内气体的状态变化可分为三个过程:等容变化T 等压变化T 等温变化;因

图1—12甲

所以活塞b 移动的距离

h B

-B — h A h B

20 10 20

3.0 2.0cm

例14 一个质量可不计的活塞将一定量

的理想气体封闭在上端开口的直立圆筒形气缸 内,活塞上堆放着铁砂,如图

1 —13所示,

最初活塞搁置在气缸内壁的固定卡环上, 体柱的高度为H o ,压强等于大气压强 对气体缓慢加热,当气体温度升高了△ 活塞(及铁砂)开始离开卡环而上升。

气体T

ft

p o 。现 T=60K 继续加热直到气柱高度为 H 1=1.5H o .此后,在维持温度 时,

为气体的初态压强等于大气压 P 0,最后铁砂全部取走后气体的压强也等于大气压 p o ,所以从整

状态变化来看可相当于一个等压变化,故将这三个过程当作一个研究过程。

小球运动的总路程是多少?(设小球受的电场力大于重力)

解析

小球小球从A 端开始运动后共受四个力作用,

电场力为qE 、重力mg 、管壁支

持力N 、摩擦力f ,由于在起始点 A 小球处于不平衡状态,因此在斜管上任何位置都是不平 衡的,小球将做在“人”管内做往复运动,最后停在 将使问题简化。

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

1 —14甲

所示,由于电场力和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而摩擦力做功与路径有关,设小球运动的 总路程为s ,由动能定理得:

qELsin 0 — mgLsin 0 — fs=0 ①

又因为f=卩N

N=(qE — mg)cos 0

所以由以上三式联立可解得小球运动的总路程:

例16 两根相距d=0.20m 的平行金属长

导轨固定在同一水平面内,并处于竖直方向的 匀强磁场中,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0.2T ,导轨

上面横放着两条金属细杆,构成矩形回路,每 条金属细杆的

电阻为 r=0.25 Q,回路中其余部

分的电阻可不计。已知两金属细杆在平行于导轨的拉力的作用下沿导轨朝相反方向匀速平 移,速度大小都是 v=5.0m/s ,如图1 —15所示。不计导轨上的摩擦。

(1) 求作用于每条金属细杆的拉力的大小; (2) 求两金属细杆在间距增加 0.40m 的滑动过程中共产生的热量。

解析

本题是电磁感应问题,以两条细杆组成的回路整体为研究对象,

从力的角度看,

根据盖?吕萨克定律:

H o S H 2S

再隔离气体的状态变化过程,从活塞开始离开卡环到把温度升到

H i 时,气体做等压变

化,有:

H o S

T

H 1S

解①、②两式代入为数据可得: T 2=540K

例15

一根对称的“人”形玻璃管置于

竖直平面内,管所有空间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电 场,带正电的小球在管内从

A 点由静止开始运

动,且与管壁的动摩擦因数为□,小球在

B 端

与管作用时无能量损失,管与水平面间夹角为

4

■」

力 卜

图戈

14

AB 长L ,如图1 —14所示,求从A 开始,

B 处。若以整个运动过程为研究对象,

由于匀速运动,细杆拉力

F=F 安=BII

B 2|2V

3.2 10 2 N

根据能量守恒有:

Q Pt 2 Fvt

Fs 1.28 10 2 J

1.28- 10「2J. ab 和cd 长均为I , 即共产生的热量为 例17两金属杆 电阻均

为 R 质量分别为 M 和m, M>m. 用两根质量和电阻均可忽略的不可伸长的 柔软导线将它们连成闭合回路,并悬挂在 水平、光滑、不导电的圆棒两侧

.两金属杆

都处在水平位置,如图1 —16所示.整个装置处在一与回路平面相垂直的匀强磁场中, 强度为B 。若金属杆ab 正好匀速向下运动,求运动的速度

.

解析

本题属电磁感应的平衡问题,确定绳上的拉力,可选两杆整体为研究对,确定

感应电流可选整个回路为研究对象,确定安培力可选一根杆为研究对象。设匀强磁场垂直回 路平面向外,绳对杆的拉力为 T ,以两杆为研究对象,受力如

动,由整体平衡条件得:

4T=(M+m)g 对整个回路由欧姆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

2BIV —

定律得:I

2R

对ab 杆,由于杆做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磁感应

1— 16甲所示。因两杆匀速移

图1一16甲

BII 2T Mg 0

联立①②③三式解得:v

(M

異^旦

2B 212

针对训练

1 ?质量为m 的小猫,静止于很长的质量为

M 的吊杆上,如图1 —17所示。在吊杆上端悬线

断开的同时,小猫往上爬,若猫的高度不变,求吊杆的加速度。

(设吊杆下端离地面足

够高)

细杆匀速移动,拉力跟安培力大小相等。从能量的角度看,外力做功全部转化为电能,电又 全部转化为内能。根据导线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公式得:

从而回路电流| 空山

2r

=2BLv

闻1 16

2?—粒钢珠从静止状态开始自由下落,

然后陷入泥潭中,若把在空中下落的过程称为过程 I ,

进入泥潭直到停止的过程称为过程

II ,则

A ?过程I 中钢珠动量的改变量等于它重力的冲量

B ?过程II 中阻力的冲量的大小等于全过程中重力冲量的大小

C ?过程II 中钢珠克服阻力所做的功等于过程 I 与过程II 中钢珠所减少的重力势能之和

D ?过程II 中损失的机械能等于过程 I 中钢珠所增加的动能

3?质量为m 的运动员站在质量为

m/2的均匀长板 AB 的中点,板位于水平面上,可绕通过 B 点的水平轴转动,板的

A 端系有轻绳,轻绳的另一端绕过两个定滑轮后,握在运动员

手中。当运动员用力拉绳时,滑轮两侧的绳子都保持在竖直方向,如图 1— 18所示。要

使板的A 端离开地面,运动员作用于绳子的最小拉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

4?如图1 —19, 一质量为M 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桌面上。一质

量为m 的小滑块以水平速度 V 。从长木板的一端开始在木板上滑

动,直到离开木板。滑块刚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

V o /3。若把该木

板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其他条件相同,求滑决离开木板时的速度为

v 。

5?如图1 — 20所示为一个横截面为半圆,半径为 R 的光滑圆柱,一根不可伸长的细绳两端

分别系着小球 A 、B ,且m A 2m B ,由图示位置从静止开始释放 A 球,当小球B 达到 6.如图1 — 21所示,AB 和CD 为两个斜面,其上部足够长,下部分别与一光滑圆弧面相切,

EH 为整个轨道的对称轴,圆弧所对圆心角为

120°,半径为2m ,某物体在离弧底 H 高

h=4m 处以V o =6m/s 沿斜面运动,物体与斜面的摩擦系数

两斜面上(圆弧除外)运动的总路程。

(取g=10m/s 2)

Hi —w

半圆的顶点时,求线的张力对小球

0.04 ,求物体在AB 与CD

7?如图1 —22所示,水平转盘绕竖直轴00 '转动,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与m ,到轴线的距

离分别是L i

和L2,它们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其重力的倍,当两木块用水平细

绳连接在一起随圆盘一起转动并不发生滑动时,转盘最大角速度可能是多少?

&如图2 —23所示,一质量为M,长为I的长方形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且m

9.如图1 —24所示,A、B是体积相同的气缸,B内有一导热的、可在气缸内

无摩擦滑动的、体积不计的活塞C、D为不导热的

阀门。起初,阀门关闭,A内装有压强P i=2.0 X05Pa,温度

T i=300K的氮气。B内装有压强P2=1.0 M05Pa,温度T2=600K 的氧气。

阀门打开后,活塞C向右移动,最后达到平衡。以V i

和V2分别表示平衡后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则V i : V2= _________

理想气体,并与外界无热交换,连接气体的管道体积可忽略)

io?用销钉固定的活塞把水平放置的容器分隔成A、B两部分,其体

积之比V A : V B=2 : i,如图i —25所示。起初A中有温度为i27C, 压强为

i.8 >i05Pa的空气,B中有温度27C,压强为i.2 X05Pa的空气。拔出销钉,

使活塞可以无摩擦地移动(不漏气)。由于容器

图1—25缓慢导热,最后气体都变成室温27 C,活塞也停住,求最后

ii.如图i —26所示,A、B、C三个容器内装有同种气体,

已知V A=V B=2L,V C=1L , T A=T B=T C=300K,阀门D 关闭时

p A=3atm , p B=p c=1atm。若将D 打开,A中气体向

B、C迁移(迁移过程中温度不变),当容器A中气体压

A中气体的压强。

强降为P a 2atm时,关闭D ;然后分别给B、C加热,

使B中气体温度维持T b 400K , C中气体温度维持T c600 K,求此时B、C两容器内气体的压强(连通三容器的细管容积不计)

12?如图1 —27所示,两个截面相同的圆柱形容器,右边容器高为H,上端封闭,左边容器上端是一个可以在容器内无摩擦滑动的活塞。两容器由

装有阀门的极细管道相连,容器、活塞和细管都是绝热

的。开始时,阀门关闭,左边容器中装有热力学温度为T0的单原子理想气体,平衡时活塞到容器底的距离为H,右边容器内为真空。现

H fi

图1—23

。(假定氧气和氮气均为

01—26

01—27

将阀门缓慢打开,活塞便缓慢下降,直至系统达到平衡,求此时左边容器中活塞的高度 和缸内气体的温度。[提示:一摩尔单原子理想气体的内能为(

3/2)RT ,其中R 为摩尔

气体常量,T 为气体的热力学温度]

13 .如图1 — 28所示,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已经充电的平行板电容器 的极板距离为

d ,在板上开个小孔,电容器固定在一绝缘底座上, 总质量为M ,有一个质量为m 的带正电的小铅丸对准小孔水平向 左运动(重力不计),铅丸进入电容器后,距

左极板的最小距离为 d/2,求此时电容器已移动的距离。

14. 一个质量为 m ,带有电量一q 的小物体, 可在水平轨道OX 上运动,0端有一与轨

道垂直的固定墙壁,轨道处于匀强电场中, 场强大小为E ,方向沿0X 正方向,如图

1 — 29所示,小物体以初速 V o 从X o

点沿Ox 运动时,受到大小不变的摩擦力 f 的

作用,且

损失机械能,且电量保持不变,求它在停止运动前所通过的总路程 s 。

15?如图1— 30所示,一条长为L 的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拴一质量为

m 的带电小球。将它

置于一匀强电场中,电场强度大小为 E ,方向是水平的,已知当细线离开竖直位置的偏

角为时,小球处于平衡。求:

(1) 小球带何种电荷?小球所带的电量; (2)

如果使细线的偏角由 增大到 ,然后将小球

由静止开始释放,

则 应为多大,才

能使在细线到达竖直位置时小球的速度刚好为零?

12V 的恒定电压,分别调节变阻器 R 1和R 2,使6只灯泡均能正常工作,这时甲乙两种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分别为 P 1和P 2,试找出两者之间的关系。

17.如图1 — 32所示,在竖直方向的 x 、y 坐标系中,在x 轴上方 有一个有

界的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 E , x 轴的下方有

一个向里的匀强磁场,场强为

B 。现从A 自由释放一个带电量

为一q 、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从 B 点进入电场,从 C 点进入 .

磁场,从D 点开始做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已知

A 、

B 、C

K ■ | K )

点的坐标分别为(0, y 1)、(0, y 2)、(— x , 0),求D 点的纵坐标y 3。因]—32

qE ;设小物体与墙碰撞时不

16 ?把6只相同的电灯泡分别接成如图 U 等于

Ml —28

1 — 31所示的甲乙两种电路,两电路均加上

答案:

1 .

m

(1 M)g 2. ABC

1

mg 4

.

t0 4m M

3 ■ M

5.—0.19m A gR

7.

(M m)g

ML2

2ml

11

.

2.5atm

15. (1)正电

16. P1=2P2 mJ

12.

17.

mgl 9.4: 1 10. 1.3

6. 290m

5Pa h

2

H

5

罟tan

y3

1

(2 B2q2

5

T

(2)

y1

md

13. -

4M

14

.

2qEx° 2

mv°

2f

史x)

mg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之七对称法

例1:沿水平方向向一堵竖直光滑的墙壁抛出一个弹性小球A , 抛出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 ,距离墙壁的水平距离为s , 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后,落在水平地面上,落地点距墙壁的水平距离为2s ,如图7—1所示. 求小球抛出时的初速度. 解析:因小球与墙壁发生弹性碰撞, 故与墙壁碰撞前后入射速度与反射速度具有对称性, 碰撞后小球的运 动轨迹与无墙壁阻挡时小球继续前进的轨迹相对称,如图7—1—甲所示,所以小球的运动可以转换为平抛运动处理, 效果上相当于小球从A ′点水平抛出所做的运动.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 ? ??==2 021gt y t v x 因为抛出点到落地点的距离为3s ,抛出点的高度为h 代入后可解得:h g s y g x v 2320 == 例2:如图7—2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光滑墙壁A 和B ,间距为d ,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0v 从两墙正中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 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O , 求小球的抛射角θ. 解析:小球的运动是斜上抛和斜下抛等三段运动组成, 若按顺序求解则相当复杂,如果视墙为一平面镜, 将球与墙的弹性碰撞等效为对平面镜的物、像移动,可利用物像对称的规律及斜抛规律求解. 物体跟墙A 碰撞前后的运动相当于从O ′点开始的斜上抛运动,与B 墙碰后落于O 点相当于落到O ″点,其中O 、O ′关于A 墙对称,O 、O ″对于B 墙对称,如图7—2—甲所示,于是有 ? ??==?? ???-==0221sin cos 200y d x gt t v y t v x 落地时θθ 代入可解得2 202arcsin 2122sin v dg v dg == θθ 所以抛射角 例3:A 、B 、C 三只猎犬站立的位置构成一个边长为a 的正三角形,每只猎犬追捕猎物的速度均为v ,A 犬想追捕B 犬,B 犬 想追捕C 犬,C 犬想追捕A 犬,为追捕到猎物,猎犬不断调整方向,速度方向始终“盯”住对方,它们同时起动,经多长时间可捕捉到猎物? 解析:以地面为参考系,三只猎犬运动轨迹都是一条复杂的曲线,但根据对称性,三只猎犬最后相交于 三角形的中心点,在追捕过程中,三只猎犬的位置构成三角形的形状不变,以绕点旋转的参考系来描述,可认为三角形不转动,而是三个顶点向中心靠近,所以只要求出顶点到中心运动的时间即可. 由题意作图7—3, 设顶点到中心的距离为s ,则由已知条件得 a s 3 3 = 由运动合成与分解的知识可知,在旋转的参考系中顶点向中心运动的速度为 v v v 2330cos = =' 由此可知三角形收缩到中心的时间为 v a v s t 32='= 此题也可以用递推法求解,读者可自己试解. 例4:如图7—4所示,两个同心圆代表一个圆形槽,质量为m ,内外半径几乎同为R. 槽内A 、B 两处分别放有一个质量也为m 的小球,AB 间的距离为槽的直径. 不计一切摩擦. 现将系统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开始时槽静止,两小球具有垂直于AB 方向的速度v ,试求两小球第一次相距R 时,槽中心的速度0v . 解析:在水平面参考系中建立水平方向的x 轴和y 轴. 由系统的对称性可知中心或者说槽整体将仅在x 轴方向上 运动。设槽中心沿x 轴正方向运动的速度变为0v ,两小球相对槽心做角速度大小为ω的圆周运动,A 球处于

全国第31届高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

全国第31届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 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一线膨胀系数为α的正立方体物块,当膨胀量较小时,其体膨胀系数等于 A.αB.α1/3 C.α3D.3α 2.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一体积为lcm3的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秤砣放在Q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Q点 B.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 C.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右侧 D.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3.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z轴正向传播,两质点P1和P2的平衡位置在x轴上,它们相距60cm,当P1质点在平衡位置处向上运动时,P2质点处在波谷位置,若波的传播速度为24 m/s,则该波的频率可能为 A.50Hz B.60Hz C.400Hz D.410Hz 4.电磁驱动是与炮弹发射、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起飞有关的一种新型驱动方式,电磁驱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直流电流突然加到一固定线圈上,可以将置于线圈上的环弹射出去.现在同一个固定线圈上,先后置有分别用钢、铝和硅制成的形状、大小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三种环;当电流突然接通时,它们所受到的推力分别为F1、F2和F3.若环的重力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F3B.F2>F3 >F1 C.F3 >F2> F1D.F1=F2=F3 5.质量为m A的A球,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静止的B球运动,并与B球发生弹性正碰.假设B球的质量m B可选取为不同的值,则 A.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速度最大 B.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动能最大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10图像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十、图像法 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象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象、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图像法在处理某些运动问题,变力做功问题时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赛题精讲 例1:一火车沿直线轨道从静止发出由A 地驶向B 地,并停止在B 地。AB 两地相距s ,火 车做加速运动时,其加速度最大为a 1,做减速运动时,其加速度的绝对值最大为a 2,由此可可以判断出该火车由A 到B 所需的最短时间为 。 解析:整个过程中火车先做匀加速运动,后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最大时,所用时间最短,分段运动可用图像法来解。 根据题意作v —t 图,如图11—1所示。 由图可得1 1t v a = vt t t v s t v a 21)(21212 2=+== 由①、②、③解得2 121)(2a a a a s t += 例2: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沿水平直路一前一后匀速行驶,速度为v 0,若前车突然以恒定 的加速度刹车,在它刚停住时,后车以前车刹车时的加速度开始刹车。已知前车在刹车过程中所行的距离为s ,若要保证两辆车在上述情况中不相碰,则两车在做匀速行驶时保持的距离至少为 ( ) A .s B .2s C .3s D .4s 解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可用速度——时间图像 中的面积来表示,故可用图像法做。 作两物体运动的v —t 图像如图11—2所示,前车发 生的位移s 为三角形v 0Ot 的面积,由于前后两车的刹车 加速度相同,根据对称性,后车发生的位移为梯形的面积 S ′=3S ,两车的位移之差应为不相碰时,两车匀速行驶 时保持的最小车距2s. 所以应选B 。 ① ② ③ 图11—2

高中物理竞赛流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流程详细解析 高中物理竞赛国内竞赛主要分为:物理竞赛预赛、物理竞赛复赛、物理竞赛决赛三个流程,国际性赛事分为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和亚洲物理奥林匹克竞赛。 一、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CPhO) 1、高中物理竞赛入门级赛事,每年9月上旬举办(也就是秋学期开学),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学校自行组织,所有中学生均可报名; 2、考试形式:笔试,共3小时,5道选择题、每题6分,5道填空题、每题10分,6道大题、每题20分,共计200分; 3、考试主要考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等相关内容(回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明细); 4、比赛分别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因为预赛主要是各省市为了选拔复赛选手而筹备的,所以一般一等奖可以参加复赛。 5、一般来说,考完试后2~3天即可在考点查询成绩。 二、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复赛(CPhO) 1、高中阶段最重要的赛事,其成绩对于自主招生及参加清北学科营等有直接影响,每年9月下旬举办(也就是预赛结束后)。 2、复赛分为笔试+实验: 笔试,共3小时,8道大题,每题40分,共计320分; 实验,共90分钟,2道实验,每道40分,共计80分; 总分400分。 3、笔试由全国竞赛委员会统一命题,各省市自行组织、规定考点,大多数省份只有预赛一等奖的同学可以参加; 实验由各省市自行命题,根据笔试成绩组织前几十名左右考生参加(也就是说实验不是所有人都考,只有角逐一等奖的同学才参加),最终根据实验和笔试的总成绩评定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 4、各省市的实验时间稍有不同,具体可参考当地往年的考试时间。 5、考试内容在预赛的基础上稍有增加,具体考纲后台回复“物竞考纲”查看。 6、比赛设置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省一、省二、省三,其中各省省一前几名入选该省省队,可参加决赛。 7、成绩有什么用? 省一等奖可基本满足除清华、北大、复旦以外其他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省二等奖可满足部分985/211高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省三等奖可满足大部分211学校的自主招生条件。 8、各省省队成员可参加清北金秋营、冬令营,并根据成绩获得降分优惠。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历年赛题分析电学+力学

24届 二、(25分)图中所示为用三角形刚性细杆AB、BC、CD连成的平面连杆结构图。AB和CD杆可分别绕过A、D的垂直于纸面的固定轴转动,A、D两点位于同一水平线上。BC杆的两端分别与AB杆和CD杆相连,可绕连接处转动(类似铰链)。当AB杆绕A轴以恒定的角速度 转到图中所示的位置时,AB杆处于竖直位置。BC杆与CD杆都与水平方向成45°角, a的大小和方向已知AB杆的长度为l,BC杆和CD杆的长度由图给定。求此时C点加速度 c (用与CD杆之间的夹角表示) 27复 28复 二、(20分)质量均匀分布的刚性杆AB、CD如图放置,A点与水平地面接触,与地面间的 静摩擦系数为μA,B、D两点与光滑竖直墙面接触, 杆AB和CD接触处的静摩擦系数为μC,两杆的质量均 为m,长度均为l。 1、已知系统平衡时AB杆与墙面夹角为θ,求CD杆 与墙面夹角α应该满足的条件(用α及已知量满足的 方程式表示)。 2、若μA=1.00,μC=0.866,θ=60.0°。求系统平衡时 α的取值范围(用数值计算求出)。

26复 二、(20分)图示正方形轻质刚性水平桌面由四条完全相同的轻质细桌腿1、2、3、4支撑于桌角A 、B 、C 、D 处,桌腿竖直立在水平粗糙刚性地面上。已知桌腿受力后将产生弹性微小形变。现于桌面中心点O 至角A 的连线 OA 上某点P 施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 ,令c OA OP =,求桌面 对桌腿1的压力F 1。 25复 三、(22分)足球射到球门横梁上时,因速度方向不同、射在横梁上的位置有别,其落地点也是不同的。已知球门的横梁为圆柱形,设足球以水平方向的速度沿垂直于横梁的方向射到横梁上,球与横梁间的滑动摩擦系数0.70μ=,球与横梁碰撞时的恢复系数e=0.70。试问足球应射在横梁上什么位置才能使球心落在球门线内(含球门上)?足球射在横梁上的位置用球与横梁的撞击点到横梁轴线的垂线与水平方向(垂直于横梁的轴线)的夹角θ(小于 90 )来表示。不计空气及重力的影响。 27复 24届 一、(20分)如图所示,一块长为m L 00.1=的光滑平板PQ 固定在轻质弹簧上端,弹 A

高中物理竞赛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竞赛模拟试卷(一) 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 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 1.置于水平面的支架上吊着一只装满细砂的漏斗,让漏斗左、右摆动,于是桌面上漏下许多砂子,经过一段时间形成一砂堆,砂堆的纵剖面最接近下图Ⅰ-1中的哪一种形状 2.如图Ⅰ-2所示,甲乙两物体在同一光滑水平轨道上相向运动,乙上连有一段轻弹簧,甲乙相互作用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若甲的初速度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 0 B.若甲的初动量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0 C.若甲的初动能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0 D.若甲的质量比乙大,则甲的速度后减到0 3.特技演员从高处跳下,要求落地时必须脚先着地,为尽量保证安全,他落地时最好是采用哪种方法 A.让脚尖先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B.让整个脚板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C.让整个脚板着地,且着地瞬间不下蹲 D.让脚跟先着地,且着地瞬间同时下蹲 4.动物园的水平地面上放着一只质量为M 的笼子,笼内有一只质量为 m 的猴子.当猴以某一加速度沿竖直柱子加速向上爬时,笼子对地面的压力为F 1;当猴以同样大小的加速度沿竖直柱子加速下滑时,笼子对地面的压力为 F 2(如图Ⅰ-3),关于 F 1 和 F 2 的大小,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F 1 = F 2>(M + m )g B.F 1>(M + m )g ,F 2<(M + m )g C.F 1>F 2>(M + m )g D.F 1<(M + m )g ,F 2>(M + m )g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布朗运动与分子的运动无关 B.分子力做正功时,分子间距离一定减小 C.在环绕地球运行的空间实验室里不能观察热传递的对流现象 D.通过热传递可以使热转变为功 6.如图Ⅰ-4所示,虚线a 、b 、c 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 图Ⅰ -3 图Ⅰ -4 图Ⅰ-2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整体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整体法 方法简介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 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 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 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 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 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 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和M,人用水 平力F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不计滑轮质量及摩 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能求解,事实 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 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 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所以有: 2F=(M+m)a,解得: 2F a M m 例2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 1 —2所示,今对小球a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对小球b持续施加一个向右 偏上30°的同样大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在竖直方解析

镜像法-高中物理竞赛讲义

镜像法 思路 用假想的镜像电荷代替边界上的感应电荷。 保持求解区域中场方程和边界条件不变。 使用范围:界面几何形状较规范,电荷个数有限,且离散分布于有限区域。 使用范围 界面几何形状较规范,电荷个数有限,且离散分布于有限区域。 步骤 确定镜像电荷的大小和位置。 去掉界面,按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所求区域场。 求解边界上的感应电荷。 求解电场力。 平面镜像1 点电荷对平面的镜像 (a) 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上方有点电荷q (b)用镜像电荷-q代替导体平面上方的感应电荷 图4.4.1 点电荷的平面镜像 在无限大接地导体平面(YOZ平面)上方有一点电荷q,距离导体平面的高度为h。 用位于导体平面下方h处的镜像电荷-q代替导体平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持不变,即YOZ平面为零电位面。 去掉导体平面,用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导体上方区域场,注意不能用原电荷和镜像电荷求解导体下方区域场。

电位: (4.4.2.1 ) 电场强度: (4.4.2.2) 其中, 感应电荷:=> (4.4.2.3) 电场力: (4.4.2.4) 图4.4.2 点电荷的平面镜像图4.4.3 单导线的平面镜像 无限长单导线对平面的镜像 与地面平行的极长的单导线,半径为a,离地高度为h。

用位于地面下方h处的镜像单导线代替地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持不变。 将地面取消而代之以镜像单导线(所带电荷的电荷密度为) 电位: (4.4.2.5) 对地电容 : (4.4.2.6 平面镜像2 无限长均匀双线传输线对平面的镜 像 与地面平行的均匀双线传输线, 半径为a,离地高度为h,导线间距离为d, 导线一带正电荷+,导线二带负电荷-。 用位于地面下方h处的镜像双 导线代替地面上的感应电荷,边界条件维 持不变。 将地面取消而代之以镜像双导线。 图 4.4.4 无限长均匀传输线对地面的镜像 求解电位: (4.4.2.8) (4.4.2.9)

历届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简单机械)

最近十年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分类解析专题12--简单机械 一、选择题 1. (2013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预赛题)某次刮大风时把一棵大树吹倒了,需要两个工人把它扶起,工人们想到了如图l2所示的四种方案,每个人所需拉力最小的方案是 ( ) 1.答案:B 解析:根据滑轮知识,AB图绳中拉力为二人拉力之和,且拉树的力为两根绳中的拉力。根据杠杆知识,B图在动力臂大,所以每个人所需拉力最小的方案是B。 2.(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图5是环卫工人用的一种垃圾夹的结构示意图。拉绳的一端固定在手把上,另一端穿过空心管杆与两夹爪的一端相连。当用力捏手把时,夹爪在拉绳的作用下可夹持物体,同时弹簧被压缩;当松开手把时, 夹爪在弹簧的作用下恢复原状。在使用过程中,手 把和夹爪分别是 ( ) A.省力杠杆,费力杠杆 B.费力杠杆,省力杠杆 C省力杠杆,省力杠杆 D.费力杠杆,费力杠杆 . 答案:A解析:手把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夹爪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 3.(2010全国初中应用物理知识竞赛题).体操、投掷、攀岩等体育运动都不能缺少的“镁粉”,它的学名是碳酸镁。体操运动员在上杠前都要在手上涂擦“镁粉”,其目的是 ( ) A.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吸汗的作用,增加手和器械表面的摩擦而防止打滑 B.仅仅是为了利用手握着器械并急剧转动时“镁粉”,能起到衬垫作用,相当于在中间添加了一层“小球”做“滚动摩擦” C仅仅是为了利用“镁粉”,填平手掌的褶皱和纹路,使手掌与器械的接触面增大,将握力变得更加实在和均匀 D.上述各种功能都具有

.答案:D解析:体操运动员在上杠前在手上涂擦“镁粉”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镁粉”吸汗的作用,增加手和器械表面的摩擦而防止打滑;利用手握着器械并急剧转动时“镁粉”能起到衬垫作用,相当于在中间添加了一层“小球”做“滚动摩擦”;利用“镁粉”填平手掌的褶皱和纹路,使手掌与器械的接触面增大,将握力变得更加实在和均匀,所以选项D正确。 4. (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某人在车后用80牛的水平力推车,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突然发现车辆前方出现情况,他马上改用120的水平拉力使车减速,在减速的过程中,车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 A.40牛 B.80牛 C.120牛 D.200牛 3. 答案:D解析:用80牛的水平力推车,使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前进,说明车运动受到的阻力为80N。改用120的水平拉力使车减速,在减速的过程中,车受到人向后拉力120N,阻力80N,所以车受到的合力大小为120N+80N=200N. ,选项D正确。 5. (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分别用铁和铝做成两个外部直径和高度 相等,但内径不等的圆柱形容器,铁杯装满质量为m1的水后总重为G1;铝杯装 满质量为m2的水后总重为G2。下列关系不可能正确的是() A.G1G2,m1>m2 C.G1m2 D.G1>G2,m1G2,所以A不可能正确。 6. (2011上海初中物理知识竞赛题)如图所示,两根硬杆AB、BC用 铰链连接于A、B、C,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关于AB杆对BC杆作用 力的方向正确的是() A.若计AB杆重力,而不计BC杆重力时,由A指向B B.若计AB杆重力,而不计BC杆重力时,由C指向B C.若不计AB杆重力,而计BC杆重力时,由B指向A D.若不计AB杆重力,而计BC杆重力时,由B指向C 答案:C解析:若计AB杆重力,而不计BC杆重力时,取A点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BC杆对AB 杆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由牛顿第三定律,AB杆对BC杆作用力的方向竖直向下,选项AB错误;若不计AB杆重力,而计BC杆重力时,取C点为支点,由杠杆平衡条件,AB杆对BC杆作用力的方向由B指向A,选项C正确D错误。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2020版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大纲2020版》 (2020年4月修订,2020年开始实行) 2011年对《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内容提要》进行了修订,修订稿经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第30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决定从2020年开始实行。修订后的“内容提要”中,凡用※号标出的内容,仅限于复赛和决赛。 力学 1.运动学 参考系 坐标系直角坐标系 ※平面极坐标※自然坐标系 矢量和标量 质点运动的位移和路程速度加速度 匀速及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抛体运动圆周运动 圆周运动中的切向加速度和法向加速度 曲率半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 相对运动伽里略速度变换 2.动力学 重力弹性力摩擦力惯性参考系 牛顿第一、二、三运动定律胡克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均匀球壳对壳内和壳外质点的引力公式(不要求导出) ※非惯性参考系※平动加速参考系中的惯性力 ※匀速转动参考系惯性离心力、视重 ☆科里奥利力 3.物体的平衡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力矩刚体的平衡条件 ☆虚功原理 4.动量 冲量动量质点与质点组的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质心 ※质心运动定理 ※质心参考系 反冲运动 ※变质量体系的运动 5.机械能 功和功率

动能和动能定理※质心动能定理 重力势能引力势能 质点及均匀球壳壳内和壳外的引力势能公式(不要求导出)弹簧的弹性势能功能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 碰撞 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恢复系数 6.※角动量 冲量矩角动量 质点和质点组的角动量定理和转动定理 角动量守恒定律 7.有心运动 在万有引力和库仑力作用下物体的运动 开普勒定律 行星和人造天体的圆轨道和椭圆轨道运动 8.※刚体 刚体的平动刚体的定轴转动 绕轴的转动惯量 平行轴定理正交轴定理 刚体定轴转动的角动量定理刚体的平面平行运动9.流体力学 静止流体中的压强 浮力 ☆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 10.振动 简谐振动振幅频率和周期相位 振动的图像 参考圆简谐振动的速度 (线性)恢复力由动力学方程确定简谐振动的频率简谐振动的能量同方向同频率简谐振动的合成 阻尼振动受迫振动和共振(定性了解) 11.波动 横波和纵波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波的图像 ※平面简谐波的表示式 波的干涉※驻波波的衍射(定性) 声波 声音的响度、音调和音品声音的共鸣乐音和噪声

高中物理竞赛解题方法之降维法例题

十三、降维法 方法简介 降维法是将一个三维图变成几个二维图,即应选两个合适的平面去观察,当遇到一个空间受力问题时,将物体受到的力分解到两个不同平面上再求解。由于三维问题不好想像,选取适当的角度,可用降维法求解。降维的优点是把不易观察的空间物理量的关系在二维图中表示出来,使我们很容易找到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解决问题。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3—1所示,倾角θ=30°的粗糙斜面上放一物体,物体重为G ,静止在斜面上。现用与斜面底边平行的力F=G/2推该物体,物体恰好在斜面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等于多少?物体匀速运动的方向如何? 解析:物体在重力、推力、斜面给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四个力的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平衡。但这四个力不在同一平面内,不容易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把这些力分解在两个平面内,就可以将空间问题变为平面问题,使问题得到解决。 将重力沿斜面、垂直于斜面分解。我们从上面、侧面观察,图13—1—甲、图13—1—乙所示。 如图13—1—甲所示,推力F 与重力沿斜面的分力G 1的合力F ′为: G G F F 2 22 12 = += ' F ′的方向沿斜面向下与推力成α角, 则 ?=∴== 451 tan 1ααF G 这就是物体做匀速运动的方向 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与F ′平衡,即 2/2G F f = '= 所以摩擦因数:3 630cos 2/2=? ==G G F f N μ 例2:如图13—2所示,一个直径为D 的圆柱体,其侧面刻有螺距为h 的光滑的螺旋形凹槽,槽内有一小球,为使小球能自由下落,必须要以多大的加速度来拉缠在圆柱体侧面的绳子? 解析:将圆柱体的侧面等距螺旋形凹槽展开成为平面上的斜槽,如图13—2—甲所示,当圆柱体转一周,相当于沿斜槽下降一个螺距h ,当圆柱转n 周时,外侧面上一共移动的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初赛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4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预赛试题及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 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有的小题有多项符合题意.把符合题意的选项前面的英文字母写在每小题后面的方括号内,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一线膨胀系数为α的正立方体物块,当膨胀量较小时,其体膨胀系数等于 A.αB.α1/3 C.α3D.3α 2.按如下原理制作一杆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的秤,称为密度秤,其外形和普通的杆秤差不多,装秤钩的地方吊着一体积为lcm3的较重的合金块,杆上有表示液体密度数值的刻度.当秤砣放在Q点处时秤杆恰好平衡,如图所示,当合金块完全浸没在待测密度的液体中时,移动秤砣的悬挂点,直至秤杆恰好重新平衡,便可直接在杆秤上读出液体的密度.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密度秤的零点刻度在Q点 B.秤杆上密度读数较大的刻度在较小的刻度的左边 C.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右侧 D.密度秤的刻度都在Q点的左侧 3.一列简谐横波在均匀的介质中沿z轴正向传播,两质点P1和P2的平衡位置在x轴上,它们相距60cm,当P1质点在平衡位置处向上运动时,P2质点处在波谷位置,若波的传播速度为24 m/s,则该波的频率可能为 A.50Hz B.60Hz C.400Hz D.410Hz 4.电磁驱动是与炮弹发射、航空母舰上飞机弹射起飞有关的一种新型驱动方式,电磁驱动的原理如图所示,当直流电流突然加到一固定线圈上,可以将置于线圈上的环弹射出去.现在同一个固定线圈上,先后置有分别用钢、铝和硅制成的形状、大小和横截面积均相同的三种环;当电流突然接通时,它们所受到的推力分别为F1、F2和F3.若环的重力可忽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F3B.F2>F3 >F1 C.F3 >F2> F1D.F1=F2=F3 5.质量为m A的A球,以某一速度沿光滑水平面向静止的B球运动,并与B球发生弹性正碰.假设B球的质量m B可选取为不同的值,则 A.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速度最大 B.当m B=m A时,碰后B球的动能最大 C.在保持m B>m A的条件下,m B越小,碰后B球的速度越大

高中物理竞赛 解题 方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五、极限法 方法简介 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和极小或极左和极右,并依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极限法在进行某些物理过程的分析时,具有独特作用,恰当应用极限法能提高解题效率,使问题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思路灵活,判断准确。因此要求解题者,不仅具有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而且具有丰富的想象能力,从而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赛题精讲 例1:如图5—1所示, 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位于一质量可忽略的直立 弹簧上方h 高度处,该小球从静止开始落向弹簧,设弹簧的劲度 系数为k ,则物块可能获得的最大动能为 。 解析:球跟弹簧接触后,先做变加速运动,后做变减速运动,据此推理, 小球所受合力为零的位置速度、动能最大。所以速最大时有 mg =kx ① 图5—1 由机械能守恒有 22 1)(kx E x h mg k +=+ ② 联立①②式解得 k g m m g h E k 2 221?-= 例2:如图5—2所示,倾角为α的斜面上方有一点O ,在O 点放一至 斜面的光滑直轨道,要求一质点从O 点沿直轨道到达斜面P 点 的时间最短。求该直轨道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β。 解析:质点沿OP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t 应该与β角有关, 求时间t 对于β角的函数的极值即可。 由牛顿运动定律可知,质点沿光滑轨道下滑的加速度为 βcos g a = 该质点沿轨道由静止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为t ,则 OP at =22 1 所以β cos 2g OP t = ① 由图可知,在△OPC 中有 图5—2

) 90sin()90sin(βαα-+=- OC OP 所以) cos(cos βαα-=OC OP ② 将②式代入①式得 g OC g OC t )]2cos([cos cos 4)cos(cos cos 2βαααβαβα-+=-= 显然,当2,1)2cos(αββα= =-即时,上式有最小值. 所以当2α β=时,质点沿直轨道滑到斜面所用的时间最短。 此题也可以用作图法求解。 例3:从底角为θ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0υ水平抛出一小球,不计 空气阻力,若斜面足够长,如图5—3所示,则小球抛出后, 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H 为多少? 解析:当物体的速度方向与斜面平行时,物体离斜面最远。 以水平向右为x 轴正方向,竖直向下为y 轴正方向, 则由:gt v v y ==θtan 0,解得运动时间为θtan 0g v t = 该点的坐标为 θθ2202200tan 221tan g v gt y g v t v x ==== 由几何关系得:θθtan cos /x y H =+ 解得小球离开斜面的最大距离为 θθsin tan 220?=g v H 。 这道题若以沿斜面方向和垂直于斜面方向建立坐标轴,求解则更加简便。 例4:如图5—4所示,一水枪需将水射到离喷口的水平距离为3.0m 的墙外, 从喷口算起, 墙高为4.0m 。 若不计空气阻力,取 2/10s m g =,求所需的最小初速及对应的发射仰角。 解析:水流做斜上抛运动,以喷口O 为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的 直角坐标,本题的任务就是水流能通过点A (d 、h )的最小初速度和发射仰角。 图5— 3 图5—4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 等效法

四、等效法方法简介 在一些物理问题中,一个过程的发展、一个状态的确定,往往是由多个因素决定的,在这一决定中,若某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和另一些因素所起的作用相同,则前一些因素与后一些因素是等效的,它们便可以互相代替,而对过程的发展或状态的确定,最后结果并不影响,这种以等效为前提而使某些因素互相代替来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思维的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情况下,将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变换为简单的熟悉问题,以便突出主要因素,抓住它的本质,找出其中规律.因此应用等效法时往往是用较简单的因素代替较复杂的因素,以使问题得到简化而便于求解. 赛题精讲 例1:如图4—1所示,水平面上,有两个竖直的光滑 墙壁A 和B ,相距为d ,一个小球以初速度v 0从两墙 之间的O 点斜向上抛出,与A 和B 各发生一次弹性 碰撞后,正好落回抛出点,求小球的抛射角θ. 解析:将弹性小球在两墙之间的反弹运动,可等效为 一个完整的斜抛运动(见图).所以可用解斜抛运动的 方法求解. 由题意得:g v v t v d θ θθsin 2cos cos 2000? =?= 可解得抛射角 20 2arcsin 21v gd = θ 例2:质点由A 向B 做直线运动,A 、B 间的距离为L ,已知质点在A 点的速度为v 0,加速度为a ,如果将L 分成相等的n 段,质点每通过L/n 的距离加速度均增加a /n ,求质点到达B 时的速度. 解析 从A 到B 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由于加速度均匀增加,故此运动是非匀变速直线 运动,而非匀变速直线运动,不能用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求解,但若能将此运动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等效代替,则此运动就可以求解. 因加速度随通过的距离均匀增加,则此运动中的平均加速度为 n a n n a an n a n a a a a a 2)13(232)1(2 -= -=-++= += 末 初平 由匀变速运动的导出公式得2 22v v L a B -=平 解得 n aL n v v B )13(2 0-+ = 例3一只老鼠从老鼠洞沿直线爬出,已知爬出速度v 的大小与距老鼠洞中心的距离s 成

全国高中物理竞赛难题

四、(20分)某些非电磁量的测量是可以通过一些相应的装 置转化为电磁量来测量的。一平板电容器的两个极扳竖直放 置在光滑的水平平台上,极板的面积为S ,极板间的距离为 d 。极板1固定不动,与周围绝缘;极板2接地,且可在水 平平台上滑动并始终与极板1保持平行。极板2的两个侧边 与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 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弹簧相连, 两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图预17-4-1是这一装置的俯视图.先将电容器充电至电压U 后即与电源断开,再在极板2的右侧的整个表面上施以均匀的向左的待测压强p ;使两极板之间的距离发生微小的变化,如图预17-4-2所示。测得此时电容器的电压改变量为U ?。设作用在电容器极板2上的静电作用力不致引起弹簧的可测量到的形变,试求待测压强p 。 五、(20分)如图预17-5-1所示,在正方形导线回路所围的区域 1234A A A A 内分布有方向垂直于回路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 度B 随时间以恒定的变化率增大,回路中的感应电流为 1.0mA I =.已知12A A 、34A A 两边的电阻皆为零;41A A 边的电阻 1 3.0k R =Ω,23A A 边的电阻27.0k R =Ω。 1.试求12A A 两点间的电压12U 、23A A 两点间的电压23U 、34 A A 两点间的电压34U 、41A A 两点间的电压41U 。 2.若一内阻可视为无限大的电压表V 位于正方形导线回路所在的平面内,其正负端与连线 位置分别如图预17-5-2、图预17-5-3和图预17-5-4所示,求三种情况下电压表的读数1U 、 2U 、3U 。 六、(20分)绝热容器A 经一阀门与另一容积比A 的容积大得很多的绝热容器B 相连。开始时阀门关闭,两容器中盛有同种理想气体,温度均为30℃,B 中气体的压强为A 中的2倍。现将阀门缓慢打开,直至压强相等时关闭。问此时容器A 中气体的温度为多少?假设在打开到关闭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高中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解题方法 一、整体法 方法简介 整体是以物体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或全过程去把握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是一种把具有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多个物体,多个状态,或者多个物理变化过程组合作为一个融洽加以研究的思维形式。整体思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可以说是一种综合思维,也是多种思维的高度综合,层次深、理论性强、运用价值高。因此在物理研究与学习中善于运用整体研究分析、处理和解决问题,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的综合贯通,另一方面表现为思维的有机组合。灵活运用整体思维可以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显现“变”的魅力,把物理问题变繁为简、变难为易。 赛题精讲 例1:如图1—1所示,人和车的质量分别为m 和M , 人用水平力F 拉绳子,图中两端绳子均处于水平方向, 不计滑轮质量及摩擦,若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且 水平地面是光滑的,则车的加速度为 . 解析:要求车的加速度,似乎需将车隔离出来才 能求解,事实上,人和车保持相对静止,即人和车有相同的加速度,所以可将人和车看做一个整体,对整体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即可. 将人和车整体作为研究对象,整体受到重力、水平面的支持力和两条绳的拉力.在竖直方向重力与支持力平衡,水平方向绳的拉力为2F ,所以有: 2F=(M+m)a ,解得: m M F a +=2 例2 用轻质细线把两个质量未知的小球悬挂起来,如图 1—2所示,今对小球a 持续施加一个向左偏下30°的恒力,并 对小球b 持续施加一个向右偏上30°的同样大 小的恒力,最后达到平衡,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是 ( )

解析表示平衡状态的图是哪一个,关键是要求出两条轻质细绳对小球a和小球b的拉力的方向,只要拉力方向求出后,。图就确定了。 先以小球a、b及连线组成的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共受五个力的作用,即两个重力(m a+m b)g,作用在两个小球上的恒力F a、F b和上端细线对系统的拉力T1.因为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受合力必为零,由于F a、F b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可以抵消,而(m a+m b)g的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悬线对系统的拉力T1的方向必然竖直向上.再以b球为研究对象,b球在重力m b g、恒力F b和连线拉力T2三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已知恒力向右偏上30°,重力竖直向下,所以平衡时连线拉力T2的方向必与恒力F b和重力m b g的合力方向相反,如图所示,故应选A. 例3有一个直角架AOB,OA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竖直向下,表面光滑,OA上套有小环P,OB上套有小环Q,两个环的质量均为m,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何伸长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1—4所示.现将P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两环再次达到平衡,那么将移动后的平衡状态和原来的平衡状态相比,OA杆对P环的支持力N和细绳上的拉力T的变化情况是()A.N不变,T变大B.N不变,T变小 C.N变大,T变小D.N变大,T变大 解析先把P、Q看成一个整体,受力如图1—4—甲所示, 则绳对两环的拉力为内力,不必考虑,又因OB杆光滑,则杆在 竖直方向上对Q无力的作用,所以整体在竖直方向上只受重力和 OA杆对它的支持力,所以N不变,始终等于P、Q的重力之和。 再以Q为研究对象,因OB杆光滑,所以细绳拉力的竖直分量等 于Q环的重力,当P环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发现细绳和竖直方向 夹角a变小,所以在细绳拉力的竖直分量不变的情况下,拉力T应变小.由以上分析可知应选B. 例4 如图1—5所示,质量为M的劈块, 其左右劈面的倾角分别为θ1=30°、θ2=45°, 质量分别为m1=3kg和m2=的两物块, 同时分别从左右劈面的顶端从静止开始下滑,

高中物理竞赛方法集锦

例11:如图13—11所示,用12根阻值均为r的相同的电阻丝构成正立方体框架。试求AG两点间的等效电阻。 解析:该电路是立体电路,我们可以将该立体电路“压扁”,使其变成平面电路,如图13—11—甲所示。 考虑到D、E、B三点等势,C、F、H三点等势,则电路图可等效为如图13—11—乙所示的电路图,所以AG间总电阻为

r r r r R 6 5363=++= 例12:如图13—12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木 制圆制,其质量m=0.2kg ,半径为r ,长度L=0.1m ,圆柱 上顺着轴线OO ′绕有N=10匝的线圈,线圈平面与斜面 平行,斜面处于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 B=0.5T ,当通入多大电流时,圆柱才不致往下滚动? 解析:要准确地表达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最好画出正视图,问题就比较容易求解了。如 图13—12—甲所示,磁场力F m 对线圈的力矩 为M B =NBIL ·2r ·sin θ,重力对D 点的力矩为: M G =mgsin θ,平衡时有:M B =M G 则可解得:A NBL mg I 96.12== 例13:空间由电阻丝组成的无穷网络如图13—13 所示,每段电阻丝的电阻均为r ,试求A 、B 间的等效 电阻R AB 。 解析:设想电流A 点流入,从B 点流出,由对称 性可知,网络中背面那一根无限长电阻丝中各点等电 势,故可撤去这根电阻丝,而把空间网络等效为图13—13—甲所示的电路。

(1)其中竖直线电阻r ′分别为两个r 串联和一个r 并联后的电阻值, 所以 r r r r r 3 232=?=' 横线每根电阻仍为r ,此时将立体网络变成平面网络。 (2)由于此网络具有左右对称性,所以以AB 为轴对折,此时网络变为如图13—13—乙所示的网络。 其中横线每根电阻为21r r = 竖线每根电阻为32r r r ='= '' AB 对应那根的电阻为r r 32 =' 此时由左右无限大变为右边无限 大。 (3)设第二个网络的结点为CD ,此后均有相同的网络,去掉AB 时电路为图13—13—丙所示。再设R CD =R n -1(不包含CD 所对应的竖线电阻) 则N B A R R =',网络如图13—13—丁所示。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光学)

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真题汇编---光学 1.(19Y5)五、(20分)图预19-5中,三棱镜的顶角α为60?,在三棱镜两侧对称位置上放置焦距均为 30.0cm f = 的两个完全相同的凸透镜L 1和 L 2.若在L 1的前焦面上 距主光轴下方14.3cm y =处放一单色点光源S ,已知 其像S '与S 对该光学系统是左右对称的.试求该三棱 镜的折射率. 2.(21Y6)六、(15分)有一种高脚酒杯,如图所示。杯内底面为一凸起的球面,球心在顶点O 下方玻璃中的C 点,球面的半径R =1.50cm ,O 到杯口平面的距离为8.0cm 。在杯脚底中心处P 点紧贴一张画片,P 点距O 点6.3cm 。这种酒杯未斟酒时,若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看不出画片上的景物,但如果斟了酒,再在杯口处向杯底方向观看,将看到画片上的景物。已知玻璃的折射率n 1=1.56,酒的折射率n 2=1.34。试通过分析计算与论证解释这一现象。 3.(22Y3)三、(18分)内表面只反射而不吸收光的圆筒内有一半径为尺的黑球,距球心为2R 处有一点光源S ,球心p 和光源s.皆在圆筒轴线上,如图所示.若使点光源向右半边发出的光最后全被黑球吸收,则筒的内半径r 最大为多少? 4.(16F2)(25分)两个焦距分别是1f 和2f 的薄透镜1L 和2L ,相距为d ,被共轴地安置在光具座上。 1. 若要求入射光线和与之对应的出射光线相互平行,问该入射光线应满足什么条件? 2. 根据所得结果,分别画出各种可能条件下的光路示意图。 5.(17F2) 如图1所示,在真空中有一个折射率为n(n>n0,n0为真空的折射率),半径为r的质地均匀的小球,频率为ν的细激光束在真空中沿直线BC传播,直线BC 与小球球心O 的距离为l(l<r),光束于小球体表面的点C经折射进入小球(小球成为光传播的介质),并于小球表面的点D 又经折射进入真空.设激光束的频率在上述两次折射后保持不变.求在两次折射过程中激光束中一个光子对小球作用的平均力的大小. 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