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合集下载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介绍唐朝诗人黄巢创作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诗歌及其诗歌艺术,并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黄巢的诗歌以及相关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

2.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解读和表达诗歌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3.通过诗歌欣赏、语言展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运用学生熟悉的常见词汇解读诗歌,深化对诗歌的理解。

2.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难点1.学生对黄巢的诗歌知之甚少,如何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黄巢的诗歌艺术,培养学生文学素养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与步骤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欣赏、语言展示等,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课题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题《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以及作者黄巢,了解他们的背景和历史背景。

第二步:欣赏诗歌将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发放给学生,让学生先自己阅读一遍,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思想内涵。

第三步:交流解读让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分别在小组内逐句解读诗歌,写下自己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展示给全班同学。

第四步:语言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自己的语言展示,包括诗歌的朗诵、诗歌创作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和表达黄巢的诗歌艺术。

第五步:总结收官以“让诗歌伴随我们成长”为主题,让学生总结自己的收获和感受,突出诗歌对于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包括对黄巢的诗歌的再次阅读和解读,以及相关的写作、创作等。

教学资源准备准备相关的教材、PPT等教学资源,以及学生课后作业和考eval 等评估机制。

作业的批改方式利用 eval 等多种方式对作业成绩进行统计、评估和反馈。

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批改方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背景早春是一个渐暖而又稍显清寒的季节。

在这个时节里,大自然万物苏醒,生机勃勃。

而诗人张十八员外却在这个时候选择隐藏身影、回归水部,享受宁静和寂寞。

这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和想象。

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研究和解读张十八员外及其诗歌作品中的意象和情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早春的独特韵味。

二、教学目标1. 掌握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 熟悉并理解早春的特点和意象;3. 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4.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内容1. 张十八员外的背景介绍和诗歌作品选读;2. 早春的特点和意象分析;3. 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展示图片或文字描述早春的特点和意象,引发学生对早春的思考和感受。

2. 张十八员外的背景介绍和诗歌作品选读(15分钟)教师通过课件、讲解等形式,向学生介绍张十八员外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并选取几首早春相关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

3. 早春的特点和意象分析(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早春的特点和意象,如花鸟春晖、微风拂面、生机勃勃等。

教师提问学生,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从诗歌中寻找相关的描写和印象。

4. 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25分钟)教师介绍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注意诗意、注重形象、体会情感等。

教师通过示范分析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情感。

5. 总结和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参与度;2. 学生的讨论和问题反馈;3. 学生的听力和阅读理解能力;4. 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拓展1. 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和感受早春的特点和意象,写下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 组织学生朗读和演绎张十八员外的诗歌,通过音乐、舞蹈等形式进行创作和表演;3.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个有关早春的诗歌创作或绘画作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一、素质教育目标1、知识认知目标:A、识记掌握生字词的音、形、义;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修辞手法。

B、理解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C、应用学习本文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生动描写的方法。

D、综合通过学习本文,能够基本掌握景物描写的方法,将情感寓于写景之中,活用各种修辞手法。

2、能力形成目标:E、通过学习本文,体会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观察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审美能力,养成自学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3、素质培养目标:F、通过学习本文,领略春天的美。

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意识。

要让孩子们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善于在平凡的生活中寻找美、发现美、创造美,拥抱大自然。

二、达成目标策略突出文章“细”和“美”的特点。

初进中学的学生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时常比较粗疏,课文中的细笔细绘可作为范例,给学生以启发。

适当地点拨、引导,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形象美、语言美、结构美、情味美。

教师重点讲读一两段作为示范,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独立分析,锻炼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揣摩文中准确而生动的词语和句子,体悟作者语言表达的巧妙。

2、难点:结合课文实例,讲清比喻、拟人两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与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饱受严冬寒冷的人们最渴望春回大地,因为春天让大自然生机勃发,给人温暖,给人希望,给人力量。

每当春回大地时,人们往往情不自禁地吟诗作赋。

唐代诗人杜甫写下了《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韩愈在《初春小雨》中说:“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1.理解并朗读出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2.了解并分析诗人表达的主题和思想;3.锻炼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二、教学内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诵读与鉴赏。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询问学生春天的特点以及他们对春天的感觉,引入诗歌的主题。

Step 2:诗歌的朗读与欣赏(10分钟)请学生自主展示诗歌朗读,然后教师朗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音调。

同时,教师解释诗歌中的生词与古文的意义。

Step 3:诗歌的解读(15分钟)1.教师分析诗句,引导学生找出诗歌的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如“宇宙轮回寒暑谢,百代门生日月新”中的对仗和比喻;2.教师解读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对于生命和时间的思考。

Step 4:学生朗读与解读(20分钟)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朗读诗歌,并进行讨论和分享。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解读,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Step 5:板书(5分钟)教师将学生的解读和感受整理在黑板上,帮助学生总结课堂内容。

Step 6:拓展活动(10分钟)让学生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解读,并与同学分享。

四、教学评价1.诗歌的朗读是否准确流畅;2.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解读是否恰当合理;3.学生的发言和表达能力;4.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反思通过学习《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可以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同时也可以拓宽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提高诗歌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

教案设计:《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古典诗词鉴赏与早春之美课程名称: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诵读并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意,掌握关键诗句的含义,了解韩愈及其诗歌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想象描绘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的情感与意境,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理解诗歌中表达的对早春之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与人文关怀。

教学重点:•理解《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诗意与意境。

•掌握韩愈诗歌的特点与风格。

教学难点:•如何将诗歌的抽象情感与具体意象相结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

•引导学生从诗歌中提炼出现实意义,形成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原文及注释材料。

•韩愈相关背景资料。

•早春景象图片与视频素材。

•小组讨论话题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情境创设:播放一段早春时节万物复苏的视频或音频,如细雨绵绵、嫩芽破土、花开满枝等场景,营造清新而充满生机的氛围。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早春吗?早春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感受?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一首描绘早春之美的古典诗词——《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揭示课题:介绍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善于描绘自然景象与抒发个人情感。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便是他描写早春之美的佳作,表达了对早春美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二、初读感知(约10分钟)•自主阅读:学生自由朗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要求标注不认识的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字词讲解:教师集中讲解文中关键词汇,如“天街”、“润如酥”、“绝胜”、“烟柳”等,帮助学生理解其在诗中的具体含义。

•整体感知:引导学生概括诗歌大意,明确诗歌的主要情感与意境。

三、深度解析(约20分钟)•诗意解读:分段解读诗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每句诗的含义与意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案第1篇】【教学内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是部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诵读的第四首诗歌。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设计基于点拨式吟诵教学基础上的替换式吟诵教学。

【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读准每个字的字音,尤其要读准格律点上读平声的“看”(kān)和“胜”(shēng)二字,读出入短韵长,读出平长仄短。

2、对照注释,理解诗歌字面意思。

3、通过吟咏,感悟诗歌呈现的画面美,也从高音“最是”和闭口音的韵字中感受韩愈对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

4、吟诵积累诗歌。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含义。

【教学难点】对声韵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出示杨巨源的《城东早春》,请孩子们吟咏一下这首诗。

2、正如杨巨源所说,“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新春时节是诗人们的最爱,新春又叫早春,这样的时节在大诗人韩愈眼里又有别样的美,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二、解诗题1、请孩子们自己读题目,读完后请你思考一下,什么是早春?这首诗是作给谁的?2、学生自读,反馈。

师主要抓两点:1)早春,是春天很早的时候。

2)张十八员外:指的是当时担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据说是韩愈的第一个学生。

3、齐读诗题三、读诵诗歌1、出示标出平仄符号的诗歌。

请孩子们自己读诗歌,注意一下几点:1)读准格律点上读平声的“看”(kān)和“胜”(shēng)的读音。

2)读出四个入声字“色、却、一、绝”的短促。

3)韵字拉长读4)读出每句诗第二、四字的平长仄短。

2、指名读,师生集体正音。

3、全班齐诵。

四、理解文意1、请孩子们对照注释,四人小组说一说每句诗歌的意思。

2、小组反馈,师生补充明确。

3、全班再读诵诗歌。

五、理解音义1、请孩子们听这首诗歌的吟咏录音两遍,看看你能听出这首诗给你整体的情感是什么?这种情感主要体现在哪些字的吟咏里?你也能试着按照平长仄短吟咏出自己的体会吗?1)学生倾听。

《早春呈市场部张十八员外》实用型优质课教案

《早春呈市场部张十八员外》实用型优质课教案

《早春呈市场部张十八员外》实用型优质
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够:
- 理解并背诵杜甫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
- 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理解其中的意义;
- 掌握一些诗歌鉴赏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
- 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 掌握杜甫的创作背景和文化背景。

三、教学内容
1. 诗歌背景介绍
首先,介绍杜甫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之一,对中国文化和诗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然后,对《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创作背景进行简要说明,包括作者的情感和创作的目的。

2. 诗歌解析
-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义和表达方式,强调一些重要的修辞手法和形象描写。

- 分析诗歌的结构,探讨每个部分的寓意和联系。

3. 诗歌欣赏
播放朗读诗歌的音频或视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表达,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
- 课堂讲解与互动:通过讲解、问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 音频或视频播放:利用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的感知和记忆。

- 小组活动:分组让学生合作分析诗歌,互相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
- 课堂问答:提问学生关于诗歌的理解和诗歌分析的问题,测试学生的研究效果和能力。

- 小组讨论:观察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在合作中的表现和贡献。

六、教学延伸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杜甫的其他作品,拓展对唐代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注意:此教案仅供参考,实际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和改进。

*。

《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实用型优质课教案

《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实用型优质课教案

《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实用型优质课教案简介本实用型优质课教案以《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为主题,旨在通过对这篇文言小说的研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本课教案适用于高中语文课堂,旨在提高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目标1. 掌握《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的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学会运用文言语言进行阅读和解析。

3.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准备1. 复印《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全文。

2. 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和活动。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研究的内容,复古文阅读的基本知识。

研究和理解(20分钟)- 学生独立阅读《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全文。

- 学生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文言表达和意义。

文学鉴赏(15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文学鉴赏活动,比较《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与其他古代文学作品的共同点和差异。

-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展示方式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写作练(15分钟)-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撰写一篇关于《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的读后感或作品分析。

- 学生可以选择以叙述、议论或其他方式进行写作。

总结和反思(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提出问题或讨论思考。

评价方式- 书面作业评价:学生的读后感或作品分析书面篇章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 口头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展示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参考资料- 《早春呈研发部张十八员外》全文- 高中语文教材- 其他古代文学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
教学目标:
1.体会诗的意境之美
2.品味诗的语言,领会诗的凝练之美
3.诗人的形象
教学过程:
导语:一年之计在于春。

生活在严冬中的人们对春天总是有着强烈的企盼。

是谁最先发现了春的踪迹?李白说是柳树,李白说“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苏冬坡说是鸭子,他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毛泽东说是飞雪,他说“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这其实都是诗人们以独特的眼光观察和描写到的春天到来的迹象。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唐代诗歌,看一看诗人韩愈是怎样发现了春天怎样的特点。

一、文学常识:
1.韩愈:字退之,号昌黎,唐代文学家。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他与同时代的柳宗元共同倡导古文运动,使唐代散文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后世称道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二、读:断句,语速,语调,节奏
三、释题,背景
——早春,初春。

张十八员外,指唐代诗人张籍,因为他在同族兄弟(不是同胞兄弟)中排行第十八,并且曾任水部员外郎,故称“十八员外”。

古代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

诗题中最重要的一个字是“早”。

“早春”与仲春、暮春有什么不一样呢?要注意看一下作者是怎样表现这个“早”字的。

——此诗作于公元823年(长庆三年)早春。

当时韩愈已经56岁,任吏部侍郎。

这是他一生所作最大的官。

虽然时间不长(他57岁就病逝了),但此时心情很好。

此前不久,镇州(今河北正定)藩镇叛乱,韩愈奉命前往宣抚,说服叛军,平息了一场叛乱。

穆宗皇帝非常高兴,把他从兵部侍郎任上调为吏部侍郎。

在文学方面,他早已声名大振。

同时在复兴儒学的事业中,他也卓有建树。

因此,虽然年近花甲,却不因岁月如流而悲伤,而是兴味盎然地迎接春天。

此诗是写给当时任水部员外郎的诗人张籍的。

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

大约韩愈约张籍游春,张籍因以事忙年老推辞,韩愈于是作这首诗寄赠,极言早春景色之美,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

四、赏析
1.前两句诗如何理解?“润如酥”是一种什么样的修辞方法?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句在整首诗中有什么作用?
——天街:京城长安的街道;润:滋润。

酥:酥油。

“润如酥”是比喻,新颖,传神。

这两句是写景。

在如酥的春雨的滋润下,小草悄悄地冒出幼芽尖,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极淡的青青之色,这就是早春的草色,当诗人满怀欣喜地想走近观看时,那淡淡的青色反而不见了。

远远望去,草色新绿,走近了反而看不出。

这正是早春草色的特点,靠了诗人传神的妙笔记录下来。

表现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惊喜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喜爱之情。

(如果是暮诗是写景,为后两句的抒情作了很充分的铺垫。

2.后两句诗抒情。

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到对早春的赞美的?
——后两句诗用对比的方法表达了对早春的赞美。

作者首先说“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就
是把春说成是春季中最美的一段时间。

绝胜:远远超过。

烟柳:如烟之柳;烟雾笼罩的柳林。

亦泛指柳林、柳树。

一个“满”字,说明春天已经快过去了,那时已是暮春时节。

作者说早春之景“绝胜”暮春之色,用对比的方法表达了对早春的赞美之情。

3.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通过对早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烈期盼和赞美之情。

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