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国考行测备考:高频成语考点总结

合集下载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成语考点总结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成语考点总结

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高频成语考点总结1500字高频成语考点总结一、考点概述成语是汉语特有的一种短语,具有固定的结构和特定的意义,是我国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常常会考到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成语考点主要包括成语的解释和理解、成语的引申和运用以及成语搭配的问题。

对于成语的考查,考生需要熟练掌握常见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同时也需要了解成语的来源和背后的文化内涵。

二、高频成语考点1. 成语的解释和理解(1)如火如荼:形容事情或局势非常活跃、紧张。

例句:比赛进入最后一节,现场气氛如火如荼。

(2)废寝忘食:形容专心致志的工作或学习,连饭睡都顾不上。

例句:他在备考期间,废寝忘食,一心一意地准备考试。

(3)趋之若鹜:形容许多人争着去做某事。

例句:新出的游戏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喜爱,大家都趋之若鹜。

(4)追求卓越:努力争取超过普通,追求非凡的成就。

例句:这家公司一直追求卓越,始终保持高速发展。

2. 成语的引申和运用(1)画蛇添足:做了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巧成拙。

例句:原本他的方案已经很好了,但是他又在上面画蛇添足,结果搞得一团糟。

(2)班门弄斧:自不量力地在行内外显摆自己的知识或技能。

例句:他是一个业界的新人,却一直班门弄斧地给大家讲解自己的理论。

(3)不可谓不勤奋:表示非常勤奋。

例句:他虽然并非天赋异禀,但是不可谓不勤奋,付出了很多努力。

3. 成语搭配的问题(1)鞠躬尽瘁:指成功地完成了当务之急的工作。

例句:他为公司的发展鞠躬尽瘁,付出了很多心血。

(2)路不拾遗:指社会风气纯朴,没有物品丢失。

例句:这个城市的风气好,走在马路上的人们,都不会拾到丢失的物品。

(3)井井有条:指事情井然有序,没有混乱。

例句:领导的指示很清晰,他们把全盘工作井井有条地安排好了。

4. 成语来源和文化内涵(1)雅俗共赏:指文艺作品庄重而不失俗气,符合大众的审美。

例句:这个电视剧既有艺术的内涵,又很接地气,非常符合大众口味,是个雅俗共赏的作品。

2020各省公务员考试高频成语系列汇总.doc

2020各省公务员考试高频成语系列汇总.doc

2020各省公务员考试高频成语系列汇总提到高频成语,其实常常是一些易理解错的成语,在日常成语复习中,一定要注意分辨成语含义,学会将成语用在合适的地方。

1.差强人意解析:差:尚,略;强:振奋。

基本使人满意。

误用:不是不能使人满意。

2.豆蔻年华解析:指少女十三岁。

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误用:不能用来指成年女子。

3.炙手可热解析: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烫。

比喻气焰盛、权势大。

误用:多含贬义,使用时候要注意适用的对象。

4.莘莘学子解析:指众多的学生。

莘莘是个叠字形容词,表示众多。

误用:该词语前面不能再加任何的数量词。

5.汗牛充栋解析:本义是指用牛运书,牛要累得出汗;用屋子放书,要放满整个屋子。

形容藏书很多。

误用:形容的对象仅指书。

6.天花乱坠解析:用来形容人说话巧妙动听,但虚妄、空洞、不着边际。

误用:本词只能用来形容说。

7.不刊之论解析:意思是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

误用:误用为贬义词。

8.莫衷一是解析:意思是指不能决定哪个是对的。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误用:使用时,主语不能是某一个人。

9.明日黄花解析:比喻过时或无意义的事物。

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误用:不能写作昨日黄花。

10.鞭辟入里解析:意思是形容做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误用:误用为分析全面或形容人等。

11.绝无仅有解析:意思是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形容非常稀有;也用来形容人或物非常珍贵。

误用:不是绝对没有的意思。

12.后起之秀解析:意思是后来出现的或新成长起来的优秀人物。

误用:常误指开始时候落后,后来超越他人的人。

13.不足为训解析:不能当做典范或法则。

训:准则。

误用:不能将训字理解为教训。

14.方兴未艾解析:是指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或还没有停止,多形容新生事物正在蓬勃发展。

误用:常被误用来表示事物刚刚兴起远未形成气候。

辨析小技巧:面对高频成语,真的不能望字生义,不能想当然地看到一个词语就理解为那个词语的意义,国考常考的成语都是易错的,日常复习一定要拓宽知识面,将不太能理解的成语多复习几遍。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常用成语.doc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常用成语.doc

2020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之常用成语解析:技术高超的人,偶然间即可得到。

也用来形容文学素养很深的人,出于灵感,即可偶然间得到妙语佳作。

2.立竿见影解析:在阳光下把竿子竖起来,立刻就看到影子。

比喻立刻见到功效。

3.望洋兴叹解析:仰望海神而兴叹。

原指在伟大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

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望洋:仰视的样子。

4.颠扑不破解析:无论怎样摔打都破不了。

比喻理论学说完全正确,不会被驳倒推翻。

颠:跌;扑:敲。

5.亘古不变解析:从古至今永远也不会改变。

引申义:空间和时间上延续不断。

6.殊途同归解析:解释为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7.革故鼎新解析:旧指朝政变革或改朝换代。

现泛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

革:改变,革除;故:旧的;鼎:树立。

8.如日中天解析:好像太阳正在天顶。

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

9.如履薄冰解析:是指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10.首当其冲解析: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11.削足适履解析:因为鞋小脚大,就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和鞋的大小。

比喻不合理的牵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

适:适应;履:鞋。

12.充耳不闻解析:塞住耳朵不听。

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充:塞住。

13.附庸风雅解析:指缺乏文化修养的人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附庸:依傍,追随;风雅:泛指诗歌。

14.泾渭分明解析:泾河和渭河在西安市高陵区交汇时,由于含沙量不同,呈现出一清一浊,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

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必会成语及词汇汇总(精华版)

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必会成语及词汇汇总(精华版)

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言语理解必会成语及词汇汇总(精华版)成语部分:1.哀鸿遍野:比喻呻吟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到处都是。

哀鸿,哀鸣的大雁,比喻悲哀呼号的灾民。

2. 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

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安,安闲。

3. 安土重迁: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饥饿的悲惨遭情景。

嗷嗷,哀号声;哺,喂食。

5. 筚(bì)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筚路,柴车。

蓝缕,破衣服。

形容创作的艰苦。

6. 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

7. 白驹过隙:比喻时间过得很快,就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快地越过一样。

白驹,骏马。

8.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9. 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

比喻无济于事。

10. 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穷困或俭朴。

11. 不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谦虚说法。

12. 不足为训:不值得很为效法的准则。

训,准则。

13. 不可理喻:没法跟他讲道理。

形容蛮横或固执。

比喻,使明白。

14. 不胫而走:比喻消息传得很快。

胫,小腿。

16. 不为(wéi)已ji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已甚,过分。

17. 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

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对待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了不傲慢自大。

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没出息。

稂、莠,田里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23.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意。

然,对,正确。

24. 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2020年国考行测不容易理解正确的高频成语.doc

2020年国考行测不容易理解正确的高频成语.doc

2020年国考行测不容易理解正确的高频成语实际上,成语意思理解不对,往往都是因为望文生义,也可以理解为望字生义,逮着一个词语或者一个字就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

本篇我们接着复习一下不容易理解正确的高频成语。

1.积重难返解析:是指长期形成的不良的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也指长期积累的问题不易解决。

贬义词。

2.蔚然成风解析:也说蔚成风气。

形容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风气(多指好的)。

3.纷至沓来解析: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纷:多,杂乱;沓:重复,多。

4.投鼠忌器解析:想用东西打老鼠,又怕打坏了近旁的器物。

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

为贬义词。

投:用东西去掷;忌:怕,有所顾虑。

5.噤若寒蝉解析:后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含贬意。

噤:闭口不作声,像冬季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6.雨后春笋解析:指春天下大雨后发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7.判若云泥解析:比喻差距极大,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

判,区别,分辨,云泥,云在天,泥在地。

8.如火如荼解析:原比喻军容之盛。

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荼:茅草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9.文不加点解析:比喻作文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10.味同嚼蜡解析:意思是味道如同嚼蜡一般,形容没有味道。

多指说话或文章枯燥无味。

蜡,天然的动植物的分泌物,如蜂蜡等。

11.不经之谈解析:指荒唐、没有根据的话。

经:正常。

12.柳暗花明解析:意思形容柳树成阴,繁花似锦的春天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由逆境转变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13.继往开来解析:继:继承;往:过去;开:开辟;来:未来。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

14.高屋建瓴解析:意思是指从高屋顶上倾倒瓶子里的水,或从高屋顶上顺着瓦沟倒水。

比喻居高临下,不可阻遏的形势。

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

公务员行测成语积累(2020年10月整理).pdf

公务员行测成语积累(2020年10月整理).pdf

公务员行测成语积累一.言语理解之易混用成语置之度外:为正义的事把生死厉害等不放在心上。

不能用于贬义场合。

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诲。

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场合。

苦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到很高的造诣。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极点。

只能形容人的态度,不能形容事情的性质,只表示痛恨,不表示痛心。

筚路蓝缕:只用来形容创业的辛苦,不可来形容生活的艰辛。

络绎不绝:用于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

挥洒自如:用于写作、画画的运笔,不可用于举止风度。

不可磨灭:与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搭配。

若与情感、友谊搭配则错。

循序渐进:只用于学习、工作。

沁人心脾:形容诗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闲爽朗的感觉。

别有天地: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的境界引人入胜。

平易近人:态度和蔼没有架子,使人易接近。

也指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二.言语理解之重复使用成语相形见绌:相比之下,显出一方非常逊色。

不能用作“显得相形见绌”。

遍体鳞伤:形容被打的浑身是伤。

不用“浑身被打的遍体鳞伤”。

生灵涂炭:指老百姓处于极端的困苦的境地。

不用“是我国人民生灵涂炭”。

自惭形秽: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不用“感到自惭形秽”。

恍然大悟:一下子忽然明白过来。

不用“我心里突然恍然大悟过来”。

眼花缭乱:看到纷繁复杂或光彩耀眼的事物而感到迷乱。

不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耿耿于怀:心理老是想着不能忘怀。

不用“心理老是耿耿于怀”。

三.言语理解之对象误用成语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女孩子。

破镜重圆、相敬如宾、琴瑟之好形容夫妻。

不带宾语:津津乐道,司空见惯,求全责备,漠不关心。

只能用于疑问句,否定句之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一概而论,等量齐观,善罢甘休,等闲之辈。

行测备考:行测高频成语考点

行测备考:行测高频成语考点

行测备考:行测高频成语考点在公务员行测考试中,成语的考查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准确理解和运用成语,不仅能够提升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的得分,对于逻辑填空等题型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梳理一下行测中的高频成语考点。

首先,“一蹴而就”这个成语常常被考查。

它指的是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在具体的题目中,我们需要注意其使用的语境。

比如:“成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

”这里就突出了成功的不易,不是一下子就能达成的。

“司空见惯”也是高频出现的成语之一。

意思是某事常见,不足为奇。

例如:“对于这种不良现象,大家早已司空见惯。

”强调了对常见现象的习以为常。

“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缺一不可。

例如:“学习和实践相辅相成,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一门技能。

”“浮光掠影”常用来形容观察不细致,印象不深刻。

如:“这次的旅行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了一些景点,没有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

”“走马观花”同样有粗略观察的意思,侧重于速度快。

“他在书市上走马观花地看了一下,没有发现自己想要的书。

”“未雨绸缪”强调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比如:“我们应该未雨绸缪,提前制定应对方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居安思危”则侧重于在安逸的环境中想到可能存在的危险。

“即使现在生活安逸,我们也要居安思危,不断进取。

”“有的放矢”指说话做事有针对性。

“我们做工作要有的放矢,不能盲目行事。

”“对症下药”侧重于针对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对症下药,找到根源所在。

”“脍炙人口”多用来形容好的诗文或事物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颂。

“这部电影脍炙人口,深受观众喜爱。

”“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

“这种形式的文艺表演是群众喜闻乐见的。

”“相得益彰”表示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他们两人的合作相得益彰,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相辅相成”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但“相辅相成”更强调相互补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更侧重于相互配合使优点更突出。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

202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一、副省级卷言语理解与表达成语积累举步维艰:形容行走困难,比喻处境艰难,每向前迈出一步都非常不容易。

日薄西山:太阳快要落山了,比喻人到老年或事物衰败接近灭亡。

难以为继:难以继续下去,常指生活、事业等面临困境,无法持续维持现状。

岌岌可危:形容局势极其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望而却步:看到了就往后退缩,不敢前进,形容对困难或危险等感到害怕。

无可奈何:感到没有办法,只能这样了,表达无奈的心情。

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指面对问题无法解决。

裹足不前:缠住脚不前进,比喻因有所顾虑而停步不前。

秉笔直书:写史书根据事实记录,不隐讳,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记录史实。

冷眼旁观:用冷静或冷淡的态度在一旁观看,多指置身事外,不参与其中。

不动声色:在紧急或特殊情况下,说话和神态都跟平常一样,形容非常镇静。

置身事外:把自己放在事情之外,不关心、不参与其中。

顺势而为: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去做事情,不逆势而行。

利在千秋:利益能够延续到很长时间以后,强调某事的长远益处。

因势利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泽被后世:恩泽惠及后代,指某事对后代产生积极影响。

物尽其用:让各种东西都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不浪费资源。

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有活力,更显价值。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

经久不衰:经过很长时间也不衰退,常形容某种事物或现象持续时间长且保持良好状态。

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不轻易放弃。

坚韧不拔:意志坚定、顽强,不可动摇,面对困难不屈服。

坚持不懈:坚持到底,一点不松懈,持续努力不放弃。

有条不紊:形容做事、说话有条有理,不慌乱。

虚张声势:故意制造声势,显示自己的威力,实际上并无实力。

至关重要:非常重要,起着关键作用,对事情的发展等影响重大。

铺天盖地:形容来势猛,声势大,到处都是。

首当其冲:最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常指处于不利的位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我们要从这些选项中看到一类成语,和缘木求鱼相近的成语还有“升山采珠”也比喻方向、方法错误,一定达不到目的,和缘木求鱼意思基本一致。和饮鸩止渴意思相近的有“竭泽而渔”、“杀鸡取卵”,它们也都是高频成语,那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它们的区别吧!
第二组:【饮鸩止渴 竭泽而渔 杀鸡取卵】
竭泽而渔:排干了塘里的水来捕鱼,比喻只顾眼前,不顾将来。杀鸡取卵: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利益。饮鸩止渴更多侧重于方法有害导致后果严重,而竭泽而渔和杀鸡取卵更多侧重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利益。
第一组:【缘木求鱼 抱薪救火 饮鸩止渴】
首先这三组成语都有方法错误的意思,但是还是有差别的,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方法不对,一定达不到目的,这里侧重的是方法不对。抱薪救火:比喻方法不对,反而使祸害扩大,这里侧重的是方法不对的后果是祸害会扩大。饮鸩止渴:用有害的办法解决眼前的问题,不顾严重后果,这里侧重的是方法是有害的。明白三者的区别了我们再看到这道题目就简单很多,题干中强调利用生殖技术可以实现一切美好,但是通过常识我们知道科技的发展不能脱离人文,所以这里的方法是不对的。题干中仅仅强调方法不对,没有提到方法有害,也没有强调后果的问题,所以答案选择B选项。
【例3】城市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发展要坚持发展和保护双赢,坚持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相结合:离开经济搞环境是_________,而脱离环境搞发展则是_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刻舟求剑 杀鸡取卵 B. 缘木求鱼 竭泽而渔
C. 升山采珠 饮鸩止渴 D. 南辕北辙 从长计议
中公解析:题干中第一个空强调离开经济搞环境这个方法就是不对的,所以选择缘木求鱼或升山采珠,排除A和D,第二个空前文强调“坚持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相结合”,谈到了当前和长远利益的问题,所以选择竭泽而渔,综合答案选择B选项。
2020国考行测备考:高频成语考点总结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素,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涉及多种题目类型,试题将根据考试目的、报考群体情况,在题型、数量、难度等方面进行组合。了解公务员成绩计算方法,可以让你做到心中有数,认真备考。
【例2】为了抵御金融危机,各国政府共同放松信贷、降低利率、发行货币,就是为了加大流动性,满足资本盈利的要求。可是,这无疑是种_________的方法,因为,资本在获得利润满足后必然把更大的危机丢给社会。
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饮鸩止渴 B. 亡羊补牢 C. 杀鸡取卵 D. 竭泽而渔
中公解析:题干中侧重的是后果的严重性“把更大的危机丢给社会”,所以选择A选项的饮鸩止渴。
各位考生提到逻辑填空就怕是因为遇到成语了,要么是不认识,要么是认识了但是区别不知道,无论怎样就是选不对。那到底如何积累成语提升正确率呢?今天中公教育告诉大家,其实成语就那么多,我们要学会从历年考题中总结高频成语,通过一道题目积累多个成语。
【例1】阿道司·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2532年一个依赖生殖技术的人类社会。在那里,人文跟不上科技的发展,人类的“拜物教”越来越兴盛:认为医学可以解决一切病痛,科技可以弥补人文的鸿沟。事实上,这无异于_________。
中公教育专家通过这一道题目总结了两组高频成语,各位考生也要学会这种积累方法,将功夫花在平时的做题当中,花在题目的总结当中,日积月累一定会有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
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饮鸩止渴 Βιβλιοθήκη .缘木求鱼B. 镜花水月 D.抱薪救火
【中公解析】通过题干我们就可以判断这道题目必然考察的就是成语,作为备考的各位考生而言,我们拿到这道题目不能只止步于答案是否正确,而是要从这里面总结出常考的成语,比如这里的“缘木求鱼”已经出现非常多次,我们应该将其弄明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