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奇峰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精选)
英国独立学派的领袖温尼科特的思想传统及其历史效应

收稿日期:20200417基金项目:安徽师范大学博士科研启动金项目“英国独立学派的心理治疗学思想及其临床应用”(2018xjj22)。
作者简介:王礼军,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精神分析学、理论心理学和心理学史。
① 罗森费尔德著,林玉华,樊雪梅译:《僵局与诠释———精神病、边缘人格与精神官能症的心理治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年版,推荐序第7页。
② 王礼军,郭本禹:《精神分析客体关系革命的折衷进路:英国独立学派评述》,《心理学探新》2019年第3期,第206214页。
③ RoazenP..AMeetingwithDonaldWinnicottin1965.InKahrB.(eds.),TheLegacyofWinnicott:EssaysonInfantandChildMentalHealth.London:Karnac,2002,pp.2335.④ SpelmanM.B..TheEvolutionofWinnicott sThinking:ExamingtheGrowthofPsychoanalyiticThoughtoverThreeGenerations.London:Kar nac,2013,p.xv.2021年3月第2期南京晓庄学院学报JOURNALOFNANJINGXIAOZHUANGUNIVERSITYMar.2021No.2英国独立学派的领袖:温尼科特的思想传统及其历史效应王礼军(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安徽芜湖241000)摘 要:英国精神分析独立学派是以批判性地吸收和发展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为宗旨、遵循客体关系思想取向的精神分析师团体。
温尼科特是英国著名的儿科医生、精神分析师和培训分析师,他被公认为是独立学派的领导者,其思想发展经历了绝对依赖、相对依赖和朝向独立三个阶段。
他基于丰富临床经验提出独具创新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在精神分析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温尼科特

抑郁是健康的:抑郁是一种能力;抑
郁是一种情感障碍;抑郁是为了避免 抑郁的伤痛而动员起来的防御。 担忧:用担忧一词强调内疚感的积极
作用。
6、青春期的发展
退行是治疗过程的要素
1、退行的目的是为了通过提供早期主观全能感觉的成
功体验,置换掉时期失败的情感体验。
2、咨询师应提供抱持的环境。
3、退行与退缩:退行具有治疗特性,早期的体验可以在退行中修正;退缩 不具有治疗特性,是病人在治疗中哭求帮助的表示。
首先 是要提供一 种适意的环境,一种类似母爱照料的环境。
4、将精神分析的设置变为抱持的环境,强调精神分析师的行为。
只有完美的客体才值得破坏
1、原初攻击性是婴儿活动的一部分,它导
致了对外在客体的发现,是爱的表达。 2、婴儿本能的爱是无情的,这个阶段的婴
儿攻击母亲实际在是在毫无顾忌的爱她。母
亲的反应是情绪性攻击发展的重要方面。约 2岁之前。 3、母亲做为客体的对立存在,使婴儿全身心 的本能体验成为可能。 4、客体使用:主体破坏客体如果客体幸存, 那么儿童就能够使用客体,不能幸存儿童过 早的注意外在会感到危险。
温尼科特的主要理论(这此只是个人罗列)
二战期间主要理论: 够好的母亲与促进性环境 反社会倾向 反移情中的恨 抱持的治疗环境 50到60年代: 真自体与假自体 攻击性概念 过度客体概念 幻觉与幻灭 后期思想: 《游戏与现实》 “客体的使用” 母亲与家庭对儿童的镜像作用 “游戏” 与“创造性” 压舌板与涂鸦游戏
11
1、游戏的性质与功能 2、游戏与创造性 3、游戏与心理治疗
4、压舌板游戏
5、涂鸦游戏
12
请允许我退行到抱持环境里,因为我还需要成长!
祝愿每一个孩子,每一个母亲, 每一个家庭都是幸福的!
温尼科特的生平和理论 PPT课件

• 因为是过渡,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婴儿同样保 留了强烈的控制欲望,他可能对他的爱物又摔 又打,把它弄的有各种味道,但绝对不允许改 变,因为这个物品是他现在可以任意控制的, 婴儿既然控制不了妈妈或者乳房,那么他至少 可以控制一个象征物,通过这种方式去重温以 前的感受。随着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双脚的控制, 以及大小便的控制,随着一个稳定的自体的形 成,这些物品也就逐渐地离我们而去了。
7、原始情感的发展
• 有时候可以假定,个体的健康状态总是 整合的,就像他生活在自己的躯体内, 能够感觉到外部世界是真实的。但是, 有一些心智健全的个体,具有症状性的 特点,充满了对疯狂的恐惧和拒绝,以 及对每个人先天都有的丧失整合、人格 解体的恐惧和拒绝;在丧失整合和人格 解体的情景下,世界被感觉到是不真实 的。(《原始情感的发展》)
• 从母亲那里得到照顾,使得婴儿能够有 一种个人的存在,这样就开始建构所谓
存在的连续性。在这种连续体的基础之
上,遗传的潜力逐渐地发展成一个个体
化的婴儿。如果母亲的照顾不是足够地
好,婴儿就不会真正进入到存在状态,
因为没有存在的连续性;取而代之的是,
人格变成建立在对外界攻击的反击的基 础之上。(《父母-婴儿关系理论》, 1960)
• 任何失败的分析都不是病人 的失败,而是分析师的失败。
• 病人利用了分析师的失败。 失败意味着(分析师)没有 做出完全适应的努力。
• 心理治疗发生在游戏的两个区域 的重叠处,一个区域是病人,另 一个区域是治疗师。心理治疗必 须由两个人同时完成。由此导致 的必然结论是,在不可能游戏的 情形下,治疗师所作的工作就是 直接引导病人从不能游戏的状态 到能够游戏的状态。
• 温尼科特认为,在刚出生的婴儿的内心中,是没有一 个外部世界的。在这个时刻,如果有一个足够好的照 顾者去照顾这个婴儿,婴儿就会产生一种错觉illusion, 那就是外部世界是由婴儿自己所创造的,在这种错觉 下,婴儿会有一种无所不能的夸大感受,一个足够好 的母亲恰好给自己的孩子创造了一个这样的机会和环 境。当婴儿饿了的时候,一个乳房恰好出现在他的面 前,他可以立即满足自己的需要。在婴儿的内心中会 出现这样的一种错觉,这个乳房是他自己创造出来的, 他可以任意的控制这个乳房的出现和消失,通过乳房 来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样的,他也会用这样的方式来 感受外部世界,会带着全能感和外部的世界接触。
温尼科特理论及实践

温尼科特理论及实践温尼科特的精神分析理论关注生命早期的发展和母婴关系,他的理论实质上是关注亲子关系与儿童发展。
他亲自咨询和观察了6万多对儿童和父母,获得大量临床经验。
“从来没有婴儿这回事――当你看到婴儿的时候,一定同时看到照顾他的母亲。
”这是温尼科特思想的标志性语言。
他的整个思想都围绕着儿童生命早期的亲子关系的观察,贡献给了儿童成长与成熟的连续过程的研究。
对于母婴关系及儿童成长这样一个普通的研究主题,他的独创性在于将其置于个体内部与个体外部、内在现实与外在现实、过渡空间及文化空间的广阔领域中,展现个体从与母亲合为一体到分离和独立的成长轨迹。
这些富有创造性的儿童精神分析的思想包括:“够好的母亲”,抱持性环境对儿童人格发展的重要性;母亲能否对婴儿的体验及时响应将造成儿童真实自体或虚假自体的感受;在婴儿从主观全能的体验到客观现实的体验这两种形式之间的过渡性体验,是创造性和游戏的领域;“攻击性在婴儿由主观全能的体验到客观现实的体验的发展过程中的地位”,等。
温尼科特认为:促进性环境是婴儿在成熟的过程中成长并取得成功重要条件。
适应婴儿的需要和成熟的过程是母亲的责任。
够好的母亲就是促进性环境,她创造了一个抱持性的物理和心理的空问,在其中婴儿受到保护却不知道自己受到了保护。
“够好的母亲”充分提供婴儿所需要的一切,认识到婴儿的本能需要,了解他的创造性,尊重他的边界,依据儿童需要的变化进行适应和改变。
母亲对婴儿需要的适应提供给婴儿全能的体验,这种全能的体验创造了健康发展所必需的幻想:是自己创造了满足各种需要的母亲与环境,是自己创造了乳房。
够好的母亲能满足婴儿的全能感。
他还提出虚假自体理论,不安全的环境或者愿望被反复地忽视将导致儿童出现顺从的反应,即用顺从去满足养育者,这就是虚假自体的发展,这种顺从导致儿童与自己自发的、赋予生命以意义的核心保持一种隔离状态。
这提示我们,过于顺从听话的孩子过着孤立虚假的生活,与人建立虚假的关系,不能自然的活动,缺少真实感和生命意义感,因此“顺从听话”不应该成为衡量儿童的标准。
《温尼科特的理论》课件

现实:强调 个体对现实 的理解和适 应,认为个 体应该在现 实中实现自 我价值和自 我发展。
理论特点
强调个体内在的潜能和自我实现 关注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强调个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注重个体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认知
理论应用
儿童心理发展: 温尼科特的理论 在儿童心理发展 领域的应用
家庭教育:温尼 科特的理论在家 庭教育领域的应 用
温尼科特的理论对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教育理念强调尊重儿童的 天性和个体差异,提倡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温尼科特的理论对社会学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理论强调个体与社会的 关系,对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和社会结构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PART 4
温尼科特的理论评价
理论贡献
提出"真我"和"假我"的概念,强调个体的真实自我和虚假自我 强调母婴关系的重要性,认为母婴关系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 提出"过渡性客体"的概念,认为过渡性客体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强调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游戏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途径
对儿童发展的启示
关注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 的情感和需求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儿童 足够的关爱和支持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尊重儿童的个性和独立性,给予 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
引导儿童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对心理咨询的启示
强调个体内在世 界的重要性
关注个体的情感 体验和自我认知
理论框架
温尼科特的 理论体系主 要包括自我、 关系、游戏、 现实四个部 分。
自我:强调 个体的自我 意识和自我 价值感,认 为个体应该 追求自我实 现和自我发 展。
温尼科特虚假自体理论

“我也知道这是不正常的,但我不想改变。这里(房间)感觉很安全。”
蛰居族现象
30岁的日美混血儿Riki Cook 蛰居三年。他的家人都在夏威夷,而他独自隐居日本。在他成为蛰居族之前,生活中的小事足以让他感到疲惫,无论是忘记带书,还是找不到新教室。
虚假自体的功能
3
4
2
1
5
虚假自体的分类
03
虚假自体来访治疗要点
Part Three
"真实自体"包含着我们每个人独特的,原初的创造性部分,同样,它也和我们自身活力相关,也就是你是如何定义生命意义的那部分,它在本质上不属于外部刺激的反应,而是自己本身对"我"这个自体发自内心的认可。真实自体与虚假自体需要一个平衡,"虚假自体"代表着日常生活的社会礼节,这是一种外部包装,它保护着我们内部的真实自体的安全,但它是无法替代"真实自体"的活力与健康所带来的真真切切的生命体验。
空心病(价值观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
• 从症状上可能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
• 强烈的孤独感和无意义感。
• 人际关系良好,需要维系在他人眼中好的自我形象。
• 强烈的自杀意念,特点是不是想要死,而不是知道为何要活着。
• 尝试比较温和、痛苦比较少的自杀方式。
• 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早期症状是迷惘和自我认同问题。
儿童精神分析的实践者
从温尼科特观点看虚假自体障碍是"环境缺陷障碍",也就是在自体发展中的环境发生了问题,母亲无法给婴儿塑造一个安全而抱持的环境而使婴儿无法感受到自己"真实自体"的环境。从孩子生下来起就是一个自体,"就像是一个植物,但婴儿的自体还是潜在的,他最初对于自己的认识是需要通过母亲来实现的。
带你读文献 002期 温尼科特《独处的能力》

带你读文献 002期 | 温尼科特《独处的能力》之“当谈论孤独时,我当谈论“孤独”时,我们在谈些什么?“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事实上的独处爱恨交织——三元关系中的人格发展喜欢比爱多了些什么——性交之后的独处“原来你就住在我的身体”——好的内在客体今天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主题:当谈论“孤独”时,我们在谈些什么?文献背景《独处的能力》(The Capacity to be Alone)是温尼科特于1957年四月在英国精神分析协会科学会议上宣读的文章,后收录在《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Maturational Processes and the Facilitating Environment: 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Emotional Development》文献集中。
1我们先来看一下这篇文献的理论意义这篇文章从情绪发展和母婴关系的角度提出了不同于经典精神分析的一些观点。
从三元关系到二元关系: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理论关注点是建立在三元关系的基础之上的,即俄狄浦斯情结是孩子与父母三人的动力背景中发生的故事。
但是这篇文章把精神分析的理论重点从三元关系拉回到了之前的二元关系上。
对“创伤”的理解:弗洛伊德提出了很多现象,包括创伤,个人的力比多等;但是温尼科特更强调个体的发展,每个人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里有特定的发展任务,这个任务的完成依赖于适应的、促进性的环境。
如果这个阶段的任务能够达成,个体就能获得这个阶段的特定能力,这是一个比较新颖的发展心理学角度。
温尼科特对于创伤的理解是,“在某一阶段中,环境的失败导致某个人在某种程度上无法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
”不同阶段的发展任务:从二元关系到三元关系,温尼科特已经对“成熟”有了初步的理解,他整理出一条发展脉络,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到六个月,再到两三岁,经过潜伏期,一直到青春期、成年期,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温尼科特把每个阶段的任务基本上都说清楚了。
《温尼科特的理论》课件

04
温尼科特的治疗理论与方法
理论概述
温尼科特的理论强调个体在发展过程中 的真实自我和主观体验,认为个体在成 长过程中需要得到足够的关注和支持,
以促进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温尼科特认为治疗师应该提供一个安全 、支持和接纳的环境,让个体能够自由 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从中获得
成长。
温尼科特强调治疗师应该保持中立和客 观,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来访者,而 是通过倾听、理解和反馈来促进来访者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探索世界,需要母亲 的支持和鼓励,以培养其主动性和创造力 。
理论的应用与实践
温尼科特的理论对儿童心理健康和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对于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来说,了解温尼科特的理论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儿童的发展需 求,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鼓励儿童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主性和创造性、以及培养 儿童的自信心和适应能力等方式,应用温尼科特的理论。
03
母性原初反应
温尼科特认为,母性原初反应是指在婴儿出生时,母亲对于婴儿的感受
和反应是最为重要的。这种反应有助于婴儿建立安全感,对于其心理发
展具有深远影响。
02
温尼科特的心理发展理论
理论概述
温尼科特是英国著名的儿童精神 分析师,他的理论强调儿童与母 亲的关系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性
。
他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 一个“足够好的母亲”,提供爱 、关怀和支持,以满足儿童的基
主要理论观点概述
01 02
过渡性客体
温尼科特认为,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些过渡性客体,如玩具、毯子 等,来帮助他们建立安全感。这些客体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假想玩伴
温尼科特认为,儿童在游戏中需要假想玩伴来陪伴自己,这种假想玩伴 有助于儿童的心理发展,尤其是对于那些现实生活中缺乏同伴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