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棋峰语录
曾奇峰语亲子

曾奇峰语录亲子关系
1、父母不要以爱的名义把孩子搞坏了。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是父母爱孩子的方式出了错.
2、太好的妈妈就是太坏的妈妈,足够好的妈妈是六十分。
3、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以应对家以外的寒冷。
4、教育孩子需要自然而然的状态,成天琢磨孩子等于成天陷害孩子。
5、孩子有问题首先要评价一下父母的人格健康度。
父母不健康的人格,会把糟糕的东西不自觉地投射给孩子。
父母亲要有足够的人格强度,才能忍受育儿中挫折和失败。
6、只要父母人格健康,孩子经历什么都不太重要。
父母做什么人比父母做什么重要得多
7、隔代抚养要看长辈人格品质是否健康。
8、父母老师将孩子分类归纳定义为某种人,将孩子一生高度总结导致的恶果是: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缺陷的人。
父母老师对孩子的态度往往有人格塑造作用。
9、当“心理的歹徒”来临:压力、挫折、成长的困惑等,中国的父母让孩子独立面对,自己像奴隶主一样监工。
10、孩子渴望父母的爱,父母对孩子只谈学习,孩子只会感到压抑和控制。
11、父母的功能太强大了,孩子的功能会被压抑到潜意识层面·。
12、只要给孩子一个独立的人格成长环境和沃土,帮助孩子成为他(她)自己国土上的国王就行了。
13、孩子成长要看与妈妈的距离有多远。
好的父母能忍受分离的焦虑。
被孩子“抛弃”的越好的父母,越是成功的父母。
14孩子成长最大的阻碍来自于与父母亲的分离。
孩子只有走出与父母的共生圈,才能顺利的开始他的个体化与独立自主的过程,也才能更好地成长和社会化。
曾奇峰心理咨询中心微博摘录

曾奇峰心理咨询中心微博摘录1. 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多的指责的人,或说被别人过多地“支招”的人,容易变成一个过分在乎别人的看法的人。
不过,成长的过程,那是已经过去的事情了。
没有人能使时光倒流。
现在我们能改变的是,把心里的别人认出来,然后把自己和别人分开。
2. 不要过分相信“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之类的话,很多人就是小时候缺乏表扬,长大之后一点信心就没有,进步从何谈起,如果他做得好,要及时表扬。
如果他做错了,温柔而坚决地指出来。
态度不温柔不行,不温柔可能造成孩子心理伤害或反抗情绪,不坚决也不行,不坚决就不能把边界清楚地告诉他。
3. 成人需要重新学习孩子的游戏精神。
或者说学习孩子不把世间万事万物分类成游戏和非游戏。
一切皆游戏:工作、生活、爱情、婚姻。
也许成人在说到游戏的时候会有不严肃的事情,但不要忘记,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游戏可是天下最严肃的事情。
把游戏看得不再严肃,是成人的疾病。
4. 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这是因为,在婴儿时期,如果我们饿了、渴了或害怕了,只有在父母亲注意到这件事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吃的、喝的,才会获得安慰。
成年之后,现实的那些需要我们可以自我满足,但对“被注意”的需要却嵌入了内心深处,依然还会支配我们的欲望和言行。
5. 在一次心理咨询培训班上,老师让一位平时给人很绅士印象的学员当着大家的面做一件“坏事”。
大家等了好长时间,这位“绅士”都没做。
最后被逼急了,他冲过去从桌子上拿起一个烟灰缸,用力摔在地上,口里还说了一句脏话。
大家热烈鼓掌。
后来问他的感觉,他说,感觉很刺激,也很畅快。
6. 如果一个人被他人过度期望,他就变成了他人期望的奴隶,他活着的目标,只不过是满足他人的期望而已。
怎样才能知道期望得过度了呢,很简单,问一问被期望的人的感受就知道了。
但遗憾的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却有很多人没有去做。
7. 一位成年男人问我:我从小就懒,爸爸、妈妈、老师说了我几十年,就是改不掉,你说怎么办。
曾奇峰精神分析 第一讲 精神分析是什么

第一讲:精神分析是什么曾氏语录: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3.经典精分与新精分是平行的,两者可整合为精分理论的整体,而不是互为表里,一深一浅;或者说“力比多和攻击性的指向是关系”;4.精神分析的价值:育儿学&人格鉴赏学;5.老天对人是不公平的,它给我们的时间,不够我们了解我们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不管是从生物学角度还是从心理学角度。
但是有一点好的地方,就是我们活在21世纪初叶,在这之前,已经有无数的勇敢的和智慧的人,他们已经为我们了解更多的人性做了一些准备工作,所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知道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什么样的遗产,然后我们自己也保留一些探索的好奇心和能量;Note:1:精神分析是一门怎样的学问:三句话说清精神分析(移情、反移情、阻抗)1.1它研究一个人在早年跟父母亲的关系之间是怎样形成自己的人格,以及这个人格对他成年以后有什么影响;——关于移情1.2 在两个人的关系之间,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态度部分是由那另一个人教会的;——关于反移情1.3 在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自我保护系统――自我防御机制(阻抗)1.4 与其他心理学派相比,精神分析的特点:1.4.1决定论的观点;——移情、强迫性重复;早年的经历和关系决定了潜意识的活动方式,潜意识决定了人的绝大部分行为方式;1.4.2意识“三分法”——意识、前意识(preconsiousness)、潜意识(unconsciousness);——三者相互渐变,界限模糊,不截然可分——精分是唯一研究潜意识的学问;前意识——活动时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稍加思考后可意识到;潜意识——活动时和思考时都不为人所意识到,在精神分析方法引导下可被意识到;1.5与进化论及有关演化的理论相比进化论、进化心理学:时间跨度——数量级大(万年或百万年);关注群体;精分:时间跨度——人的一生(几十年);关注个体;涉及治疗方法;也涉及进化心理学理论;2:流派:2.1 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经典精分创始人和初学者;生物还原论倾向较强;贡献:内驱力理论(力比多&攻击性);Special Note:力比多:即性欲或性驱力,这里的“性”不是指(或不仅指)生殖意义的“性”,而是泛指创造、愉快、亲密、温暖等等美好“感受”。
曾奇峰 第六讲 神经症的动力性解释

第六讲:神经症的动力性解释曾氏语录:1. 所谓个性就是,总是犯同样的错误,直到别人不再认为那是错误的一种境界;2. 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成年后就勾引别人不喜欢;Note:1. “青少年”:某香港心理学家:“青少年是工业社会制造的怪物,古代没有青少年这个说法”;2. 曾奇峰:学习中能够享受攻击性和性驱力的满足,学习对个人来说就不是一种虐待,否则学习就是浪费或者虐待;(青少年的同一性,现在翻译成认同,认同涉及到很多方面:身体认同、性别认同、文化认同等几十种)3. 肥胖既是力比多的压抑,也是攻击性的压抑的后果;4. 对只跟女孩玩的男孩的分析:这也是性压抑;也只有在精神上把自己完全阉割的人才可以出入女孩堆里面而没有焦虑;也是攻击性的压抑,刻意回避与男孩相处时不可避免的一些竞争;但一个正常的男孩,因为对自己的性的欲望的焦虑,而会有意回避女孩;(关于性别认同)(青春期有好多孩子都认为自己不应该是这个性别,比方说好多女孩认为自己应该是男孩,有好多男孩,因为父亲的缺失或者其他什么问题,让自己不要变得太男人的人。
举例:一个单亲家庭的妈妈,带着儿子相依为命。
爸爸基本上不出现,妈妈给医生说这个孩子有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太肥胖,身高1米65,体重是200多斤。
第二个问题就是学习成绩永远是倒数第一名。
第三个问题就是只跟女孩子玩,不跟男孩子玩。
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
让自己长那么多脂肪,实际上女孩子在青春期为生孩子做准备的,然而如果一个男人长这种无效的肉,实际上是相当于向女性认同,就是我不是男人,也是一种性压抑,相当于用自己一身的脂肪告诉女孩说,我跟你是一样的我没有肌肉,我没办法保护你,你就不要来找我吧。
这就是性压抑,力比多的压抑,同时也是攻击性的压抑。
因为他这个时候要用很多的肌肉来承受自己的重量,要是跟别的男孩子打架就差一些,被别人打倒比较容易。
第二个问题是,他的学习成绩永远倒数第一。
这也是性压抑,因为一个男人要吸引女性的注意,他需要让自己变得优秀,女人会本能的要找优秀的,能够在这个世界上很好的适应的种子,在自己的身体里面生根发芽,但是这个男孩显然在用这种方式说,你不要找我,我的种子不好,因为我在跟别人的竞争中间永远都是失败的。
曾奇峰-第七讲-移情与反移情

第七讲:移情与反移情曾氏语录:1.移情即人类唯一的情感,因为人类的一切情感均可以归结为它;2.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3.精神分析不是一个智力游戏,越是勇敢地接受自己情感的人,越适合搞精神分析;如果一个人过于聪明,逻辑思维很发达,这本身就表明这个人更倾向于隔离自己的情感;4.作为一个好的治疗师,就越应该是一个真实的自己;即有专业的之态,更是一个充分感受生活和他人的人;Note:(移情,也跟所谓的宿命论决定论有关。
)1.学不好外语是因为移情,忠诚于(自己的)过去,通过对自己早期学习语言环境的忠诚,对背叛之后所可能有的惩罚的恐惧,让自己跟早年的关系保持链接;这是移情,表示我们还生活在过去的生活当中。
2.精神分析的目的就是打破自己的过去对自己的限制(“切断跟过去的链接”);3.移情(transference):即“过去在现在的重现”;潜意识里伴随对背叛自己的过去之后所可能有的惩罚的恐惧;,德语译作转移,台湾译作“转移关系”。
这么翻译,视野就会开阔很多,移情就是我们跟现在的人打交道,只不过是照搬了以前的关系模式而已;狭义:来访者在童年时对一个客体(特指则是父母)的情感,在治疗过程中转移给了治疗师;移的是关系,而不只是情感,情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4.因为transference有时间上的跨越,所以精神分析好比一门关于时间的学问;移情等于时间的错误;5.心理学的曾经的三大思潮: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文主义;现存的心理学治疗有约250种学派;(不要太在乎学派之争。
任何一个学派都有它的强项,比如说精神分析的强项就在于了解人的潜意识,行为主义的强项就是能够导致在短时间里面的行为的那种改变,这是精神分析所做不到的。
哪怕我们有相反的观点,也不防碍我们各自都掌握真理。
)6.理智是对情感的防御,就是说一个人内心情感过于丰富的人,因他害怕这类情感,所以把自己搞的很理智;如果内心情感上就是迟钝的,那么也就不需要要理智的防御了;7.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即“逆转移”;(举例:一个年轻小伙子到我这来做咨询,我在跟他打交道的过程当中,越来越瞧不起他,我都瞧不起他就是反移情。
把自己和别人分开_曾奇峰

卷首语把自己和别人分开□文/曾奇峰人生如棋。
棋盘上的胜与负、荣与辱、喜与悲,的确是人生或亮或暗色彩的折射。
假如我们把目光放到棋盘之外,设想一下,如果有一些人在看棋,情况会怎样。
观棋不语的真君子,当然也是有的,但喜欢支招的人也不会没有。
有一些人,自己不愿下棋,就只想看棋,还喜欢出主意,作评论。
对于下棋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困难的处境。
如果支招的人支的是一个一眼就能看出来的臭招,你当然可以不照他的去做,但是,你会想这样可能会得罪他;如果支的是一个好招,也会有问题,因为照他的做了,那是你下棋还是他下棋?最后是你赢还是他赢?总之,在有多嘴的人在旁边的时候,你的棋会下得一塌糊涂,结果不管是输是赢,你都会觉得难受。
我们再进一步设想,如果有一个人总是在很多人支招的环境中下棋,突然有一天,那些人都不见了,他需要独自一个人面对对手,会怎么样?可能的结果之一是,他走每一步棋之后都想,如果别人看到我这样走,是不是会说我走错了呢?我们说,这样的情形是他把别人装进了自己的心里,把别人当成了自己的一部分,当成了自己行为的评判者,很多的时候,甚至是最高的评判者。
这种情形,就更像是人生了。
人是社会的产物,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人群中,完全不顾及别人的看法,那也会有问题。
但是,对更多的人来说,问题恰恰在于过分顾及他人的看法。
一切他自己的事,小到表情、衣着、购物,大到职业、择友、信念等等,他都会不自觉地想,别人会不会批评我或者笑话我?这样的想法如影随形,像一张无形的巨网,把人束缚得难以动弹。
一个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过多指责的人,或者说被别人过多地“支招”的人,容易变成一个过分在乎别人看法的人。
不过,成长的过程,那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
没有人能使时光倒流,没有人能改变过去。
我们能够改变的,只有现在和将来。
改变的办法是,把心里的别人认出来,然后把自己和别人分开。
棋是自己在下,人生的路是自己在走,别人的话可以听听,但一切与自己有关的事,自己都应该是最高评判者。
曾奇峰 第五讲 父母孩子冲突

第五讲:父母与孩子的冲突曾氏语录:1. 一切心理问题都是关系的问题;2. 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3. 我不指望在跟来访者做出某种解释的时候对方立即接受,如果我有这样的希望的话,这是我过度自恋;4. 早年的时候婴儿会通过无助感来强大的控制母亲,•,在一个没有成长好的人格里面会藏着这些婴儿般的(心理)东西,这样的人在与别人打交道时需要控制,需要控制周围所有人,这种现象在每个人心里都有残留;5. 从经济学角度讲,把自己塑造得很完美是划不来的事情,因为我们迟早都要死;6. 中年危机-“第二次青春期”,与青春期危机都是寻求另外的(认知)整合的时期,而中年危机之后面对的是健康水平下降,下半生-面对死亡的危机;-“我开始变得不像我了”;7. 精神分析像一门外语,让我们理解身体在如何言说我们的内心;Note:1. 强迫症:1.1 源自力比多和攻击性的压抑;1.2 强迫行为是一种隔离的行为,具有仪式性,仪式是用来隔离情感的;e.g. 强迫性的洗手,想洗掉的不是脏,是道德上的堕落,因此洗手是一种象征;一种超我的在潜意识的惩罚;1.3 强迫症是性冲动跟道德之间的冲突的表现;2. 各种恐怖症:2.1 恐怖是对热爱的掩饰;3. 婴儿般的无所不能:通过控制他人来缓解自己的恐惧;4. 焦虑症:4.1 原始焦虑:害怕自身破碎,担心边界被打破;如疑病症;婴儿幻想自己消失或母亲突然消失带来的心理残影而没有得到与母亲良好的关系支持,而停留在这种原始焦虑;4.2 成熟的焦虑:害怕丧失客体或客体的爱;如考试焦虑;神经症水平;我们所有的人都会有这种神经质性的焦虑。
这是正常的。
如果轻一点还有积极的意义,可以更多地有获得社会认可的这种努力,就能够取得更高的世俗的成就。
(如果完全没有焦虑,就是人本主义所说的自我实现的人,他们就会丧失创造和生活的活力,这也是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的人的危险的地方。
所以,一个人没必要把自己搞的太完美,太完美就丧失活力了。
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语录

心理治疗师曾奇峰语录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 .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不被人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自己。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能是成病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奇峰精神分析经典语录
1、酒精这种精神活性物质可以解除顽固的防御,使灵魂柔软通透,可以融化突出的自我,使个性酥软滑嫩。
2、如今做人难,做俗人难,做个精神分析的俗人就相当的难。
3、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与这个世界无关,而与你愿意把它制造成什么样子有关。
4、每个人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任何人都不必用对自己不好的方式来对他人好。
5、我们是人,我们都注定要带着人的全部优点和弱点活着。
6、父母打孩子,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情绪,而不是为了孩子好。
明显地是为了掩盖自己潜意识里的恶毒。
7、我们与其问有多少人需要心理医生,还不如看看每一天烟和酒的消耗量有多大,就知道这个需求有多大了。
8、精神科的诊断应该是供同行之间交流的,而不应该是用来吓唬患者的。
一个受过良好训练的医生是不会随便给病人一个诊断的。
我宁可冒着被认为基本诊断都弄不清楚的风险,也决不给人下诊断。
9、在有钱、有闲的情形下,找个人做做精神分析,实在是一种明智而高雅的选择。
因为它可以使你了解自己,因为它可以使你活得缓慢而从容。
10、人的最大的消耗,不是来自智力或者体力的透支,也不是来自跟大自然或者同类的争斗,而是来自自己对自己的战争。
因为在这场战争中,“敌我双方”的战士、枪支、弹药甚至战术,都是这个人自己提供的,所以没有任何人可以支撑下去。
11、人有两种:一种是在出门之前把自己“暴揍”一顿的人,一种是在出门之前对着镜子把自己猛吹一顿的人。
12、那些出门前和出门后疯了的人,恰恰是那种在出门前“揍”自己的人。
这个世界上没有被吹疯的人,只有自我攻击才会让人发疯。
13、丰衣足食之后,一个人的精神追求大约可以分成三个类别:①艺术类的喜好;②科学上的探寻;③自我探索,以了解自己为目标,更好地活着,是这些人的最高理想。
14、现在社会的生活,简直在制造“抢劫犯”,似乎每个人都在“抢劫”着一切可抢之物,不可有丝毫的停歇,因为停歇就意味着放弃和失败。
15、名人们购豪宅、找情人或者剃发出家,其共同点就是追求“享乐”。
16、沉溺声色的人和出家的人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
前者认为后者受了过度的刺激疯了,放下那么多好玩的享乐的事情不玩了;后者却觉得前者还没发现以及还不能欣赏更加好玩的享乐的东西。
流浪汉与工作狂相互看着对方时,都会觉得对方可怜。
17、别人不理解自己的四大原因:
①你没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别人,或者你告诉了却没有说清楚;
②你想让别人理解自己,自己的行为与自己的想法相反;
③你自己不理解自己的原因是你自己都不理解自己;
④别人已理解了你或你的一些东西,但你认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还在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伤心。
18、没有人会自愿地和愉快地处于被他人帮助的地位,因为被帮助意味着自己的无能、弱小和卑微。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天然的追求平等、甚至追求卓越的力量,在被帮助的时候,这种力量就被隐藏在内心深处,并变成一种对助人者的敌意。
19、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比不被察觉的仇恨更具有毁灭性了。
20、理解人性的最好途径之一,就是观察幼小的孩子。
只要没睡着,孩子总是需要看点什么、听点什么、问点什么或者做点什么的。
21、即使从表面看,也看得出那些所谓懒惰者仅仅是在某些方面懒惰,而在另外一些方面勤快,从能耗的总量来说,他们并不低于勤快者。
这就是“选择性的局部懒惰”,跟“选择性的局部勤快”一个意思。
没有一个人会是“非选择性的全面的懒惰者或者勤快者”。
22、关禁闭之所以是一种惩罚,是因为它剥夺了人的勤快的可能性。
23、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值得信任的人和事,只要有信任就一定伴随着一定程度的风险。
心理健康的人,会模糊处理这一问题,只要有大部分的把握,就选择完全的信任,并在这种信任的基础上做该做的事情。
24、信任不是一种态度,而是一种能力。
一个人对外界的人和事的信任,是其对自己的信任向外投射的结果。
25、人是大自然这个实验室制造的最精致的产品。
26、从人类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看,没有一个人真正地变成了神,变成了怪物的却无以数计。
27、人以为“变成神”的思想可以让他们更好地活着,但实际情况是,这些思想让他们已经提前死了——因为人活着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人的情感和人的关系,而这些思想,几乎从任何意义来说,都是隔离情感和隔离关系的。
28、心理治疗的目标是使来访者接受作为一个人的现状,具有人的情感和人的关系。
29、说太正确的话,就是他们虐待他人的方式。
说太正确的话的人,说那些话不是他们的目的,让人难受才是他们的目的。
说什么已经不是太重要,关键是要说,于是就把那些正确的废话反复地说了出来。
仔细想想,这样的人也是很可怜的。
那些总是说太正确的话的人,就是显得没毛病的人,跟他们打交道除了把自己累死、气死,估计不会有别的结果。
30、从最低的限度来说,情感交流之后的最坏的结果,都比虚伪的理性层面的施虐与受虐的关系要好。
31、若在游戏中投入了自己全部的智力、精力和爱恨情仇,游戏的结果,不管是输是赢,都牵动着他们的全部神经。
32、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游戏可是天地下最严肃的事情。
把游戏看得不再严肃,是成年人的疾病。
33、如果人生如游戏,那这场游戏也有境界之分:
①最低境界,把人生一切都看成是严肃的、不可游戏的;
②稍高境界,把学习工作之类严格跟游戏分开,一时拼命学习工作,一时尽情玩乐。
③最高境界,内心不再有游戏和非游戏之分。
以游戏之心做养家糊口或者为人民服务的大事,也以做大事之心游戏,心神不再因事而分离。
34、“正确的废话”的特点:①绝对没错;②说的人越说越高兴,听的人越听越难受。
35、心理咨询不涉及到信仰的问题,除非这个人信仰的是举世公认的邪教。
36、判断一个人是有着正常的信仰还是已经走向偏执,关键是看他的现实功能。
如果他有信仰的同时能够甚至能够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事件、和谐地与他人相处、言行与现实环境协调,那就是信仰得比较健康。
37、有希望就可能拥有一切。
或者说,即使我们什么都没有,只要我们有希望,那我们就不是真正的穷人。
38、珍稀动物在营养学上是否就有特殊价值,已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在想象层面,将因稀而贵的动物吃进肚子里,会使自己也沾染些独特和珍贵的特质。
39、男欢女爱的顶峰,就是一种吃与被吃的状态。
40、几个人一起吃饭,实际上是相互看着对方满足本能需要,也是一种相互“示弱”的状态。
这相当于对他人说我也是人,我也有人的基本需要。
因此吃饭的气氛经常会是轻松安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