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篇曹植

合集下载

古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翻译赏析

古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翻译赏析

古诗白马篇·白马饰金羁翻译赏析《白马篇·白马饰金羁》作者为魏晋南北朝文学家曹植。

其古诗全文如下: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陲。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前言】《白马篇》是中国三国时期曹魏文学家曹植前期的代表作品。

此诗以曲折动人的情节描写边塞游侠儿捐躯赴难、奋不顾身的英勇行为,塑造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超、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游侠少年形象,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开头两句以奇警飞动之笔,描绘出驰马奔赴西北战场的英雄身影,显示出军情紧急,扣动读者心弦;接着以“借问”领起,以铺陈的笔墨补叙英雄的来历,说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英雄形象;“边城”六句,遥接篇首,具体说明“西北驰”的原因和英勇赴敌的气概。

末八句展示英雄捐躯为国、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境界。

全诗风格雄放,气氛热烈,语言精美,称得上是情调兼胜,诗中的英雄形象,既是诗人的自我写照,又凝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

【注释】[1]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2]金羁(ī):金饰的马笼头。

[3]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4]幽并:幽州和并州。

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5]去乡邑:离开家乡。

[6]扬声:扬名。

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

秉:执、持。

[8]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何:多么。

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9]控弦:开弓。

的:箭靶。

[10]摧:毁坏。

月支:箭靶的名称。

左、右是互文见义。

[11]接:接射。

【高中语文】《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高中语文】《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

【高中语文】《白马篇》原文翻译及诗歌赏析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修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自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累积。

古诗文译者必须以意译居多,并维持语意畅通,而且应当特别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白马篇》原文及译者仅供参考,恳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居多。

《白马篇》原文白马饰金其四,连翩西北驰。

之句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矢何参差。

锐兵溃左的,右播发摧月两支。

仰手接飞猱,只见贫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览胜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严禁中刘私。

捐躯前往国难,视死忽例如归属于!点击查看: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白马篇》原文译者驾驭着白马向西北驰去,马上佩带着金色的马具。

有人问他是谁家的孩子,边塞的好男儿游侠骑士。

年纪轻轻就初恋了家乡,至边塞显身手创建功勋。

?木箭和弱斧从不离手,下苦功练成了一身武艺。

拉开弓如满月左右射击,一箭箭中靶心不差毫厘。

飞骑射裂了箭靶“月支”,转身又射碎箭靶“马蹄”。

他轻巧灵巧期中考猿猴,又骁勇善战重疾如同豹螭。

听闻国家边境军情应急,侵略者一次又一次攻打内地。

告急信从北方频频传来,游侠儿催战马跃上高堤。

随大军平匈奴直捣敌巢,再回师扫鲜卑驱逐敌骑。

上战场面对着刀山剑树,从不将恩和危放在心里。

连父母也无法孝顺侍奉,更无法顾念那儿女妻子。

名和姓既列上战士名册,早已经忘掉了个人私利。

为国家解危难奋勇献身,看死亡就好像回归故里。

《白马篇》诗歌赏析《白马篇》是乐府歌辞,又作《游侠篇》,大概是因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写边塞游侠的缘故。

诗中塑造了一个武艺精熟的爱国壮士的形象,歌颂了他的为国献身,誓死如归的高尚精神,寄托了诗人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这首诗描绘和颂扬了边疆地区一位武艺高强又富于爱国精神的青年英雄,借此抒写作者的报国之志。

本诗中的英雄形象,既就是诗人的自我真实写照,又汇聚和闪耀着时代的光辉,为曹植前期的关键代表作品。

曹植《白马篇》原文和译文

曹植《白马篇》原文和译文

曹植《白马篇》原文和译文曹植是中国东汉末年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他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

其中,他的《白马篇》被誉为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曹植《白马篇》的原文和译文。

曹植《白马篇》原文:白马王子青帝子,粉蝶宫,乘轻马。

见空山,虚有声,人犹杳,花满阶。

我幸分良驹,手欢弹。

骏马庭前歌舞便,飘忽洒郊外。

羽毛休谢翩翩舞,马胆仍用蕙兰脂。

凌摇威风蔽日月,名腾杂天无已。

倒骑鸣弦一曲歌,傲含新酒自斟饮。

郢中艳女莫及贤,濯发缨佩照丛林。

鞍非绮罗裘,马非红十蹄。

曹植《白马篇》译文:白马王子戴着青色帝子冠,住在粉色蝶宫,骑着一匹轻盈的马。

看到一个空山,感觉有声音,但人仿佛并不存在,阶梯上满是花朵。

我很幸运地得到了这匹优秀的马,手欢快地弹奏。

骏马在庭院前歌舞起舞,四处飘忽洒落。

它的羽毛不再需要感谢飘逸的舞姿,马腹上的汗珠仍闪耀着光彩。

它轻灵威勇地行走,挡住了太阳和月亮的光芒,它的名字已经遍布天空,没有止境。

我倒骑过来,鸣弦演奏一曲歌,傲然地含着新酒自斟自饮。

在郢州,没有一个妇女能比得上这骏马的聪明,洗净了头发,佩戴着绮罗缨,照亮了茂密的丛林。

马鞍并非由锦缎所做,马蹄也非红色。

通过原文和译文,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到曹植《白马篇》的意境和表达。

这首诗以白马王子为主题,通过形象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笔墨,展现了白马的卓越与美丽。

同时,作者把马与自身相比较,突出了马的高傲与超凡脱俗的气质。

这使得整个诗篇更加丰富有趣,表达了曹植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追求。

在整个诗篇中,曹植注重运用富有韵律和意象的语言,以及对比和修辞手法。

这些都使得诗歌更加优美流畅,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通过《白马篇》,我们可以看到曹植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杰出才华和不凡艺术造诣。

结束语:曹植的《白马篇》堪称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通过本文的介绍,我们对于曹植《白马篇》的原文和译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构思和精湛的艺术表达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至今仍被后人所传颂。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辞章华丽、意境深远著称。

其中《白马篇》被誉为曹植的代表作之一,笔者将为您翻译及赏析该篇诗歌。

《白马篇》全文如下:白马王迴首,东西空山尽。

黄交尚利劒,红字初翻轮。

西见白日落,南望黑云深。

皆谓对归宿,于中殊未沉。

赏析:曹植的《白马篇》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辞章,表现出对命运的思考和对人生归宿的追寻。

首先,诗的开篇即以“白马王迴首”来描绘白马回首的情景,透露着一种回忆过去的心境。

白马象征纯洁和高贵,其回首则寓意着作者对过去的追忆与思考。

接着,诗中提到“东西空山尽”,以此表达了东西两方向的山林无尽头,意味着空旷无界的世界。

这种广阔的空间给人一种心灵迷茫与迷失的感觉。

然后,诗中谈到“黄交尚利劒,红字初翻轮”。

这里的“黄交”指的是一种黄色的石头,传说中有开创世界的功效;而“利劒”则象征着力量和权势。

通过这样的描绘,诗人将自然界的美与人世间的力量相结合,传递出对于权力和力量的矛盾思考。

随后,诗中出现了“西见白日落,南望黑云深”的景象。

这种视角的转变,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丰富多样。

西方的太阳落下,象征着黄昏和暮年;而南方的黑云则暗示着风暴和困难。

这些景象的变幻,让读者感受到人生中不同阶段的挫折和纷扰。

最后,诗歌以“于中殊未沉”的一句,表达了对于人生归宿的愿望。

这句话暗示着即使在不同的环境中,作者仍保持着一种独特的品质。

同时,也传递出对于寻找真正的归属和解脱的渴望。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曹植的《白马篇》以其深邃的意境和优美的辞章,展现了对于命运和人生深刻的思考。

这首诗歌给予读者思考和启示,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价值和归宿。

注:文章以散文的形式进行了对《白马篇》的翻译及赏析,将作者的意境和内涵进行了解读。

同时,采用了段落分明、信息清晰的书写方式,使得整体排版整洁美观,文笔流畅,更具可读性。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

曹植《白马篇》全诗翻译及赏析曹植是我国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家,被誉为“魏文帝”曹丕的次子,其文风优美、不拘一格而闻名于世。

其中《白马篇》对于其地位极高,也是最著名的一篇。

本文将对《白马篇》的全诗进行翻译及赏析。

《白马篇》是一篇抒情作品,其中自然景色描写自然而然,人物形象亦是如此,更有深刻的意蕴。

以下是该诗的全文翻译:白马依山傍,花皆似锦裳。

何须去桃源,自是桃源郎。

不为桃源远,为有美人傍。

美人如此多,会笑君少壮。

君生能有几,何限骐骥骊。

盼秋更吹箫,分曹射猪羊。

文中首先给读者描绘了一个美丽的自然风光。

白马依山傍,花皆似锦裳,引人想象马儿肆意奔驰,嘶鸣连连,在这片美丽的自然风景中感受着前所未有的舒适。

接着,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何须去桃源,自是桃源郎”。

这一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桃园的不以为然。

桃源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无忧无虑,平静安逸,与世隔绝的乐土。

然而,曹植在此意味着,自然风景已经足够美好,无需去寻找更加完美的桃源。

接着,作者不自觉地将目光转向人物描写,呈现出一个美人在身侧。

其实,这也是作者前文的默认和引导,在让读者欣赏大自然壮观景色之后,再去想象一个美人在身边。

此时,由花似锦裳到突然出现的美人形象,让人感到一种突然强烈的美好感。

与此同时,作者状态也不禁被她的魅力所感染,不为桃源远,为有美人傍。

这一埃及颂扬美人的诗句把静景和动人的美人形象相结合,让读者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

之后,作者紧接着表达了对美人众多的羡慕,会笑君少壮。

这一句话可以读出作者略带苦涩的口气,暴露了作者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眷恋。

在最后的两句话中,作者营造出了憧憬未来的想象。

君生能有几,何限骐骥骊。

作者借用了古代骏马的典故,表示自己要追求的是更加高贵出挑的自己。

最后一句盼秋更吹箫,分曹射猪羊。

箫在中国古代文化中代表着柔和、安逸和悠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望和向往。

此外,文中的“曹”字为作者自谦之语,表明自己与曹家姓并无关联。

总的来说,曹植的《白马篇》以自然生态为基础,体现了对于美好生活和美好爱情的诉求。

《白马篇》曹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白马篇》曹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白马篇》曹植原文注释翻译赏析白马篇是《七步诗》中的一篇,作者为曹植,曹植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刘备的儿子,被誉为才子佳人,文学才华出众。

这篇诗以宛转婉约的笔触,描绘了白马山的美景,展示了曹植高超的艺术才华。

篇首写道:“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这里的“白马”指的是曹植的战马,被装饰得华丽而高贵。

“金羁”是指用金子装饰的马嚼子,象征着豪华和尊贵。

“连翩西北驰”形容马儿飞驰奔跑的速度,表现出曹植的军事才能。

接下来,诗人将目光转向白马山:“借问白马能行否,宛转蹄间步。

”这里的“白马”是指白马山,曹植以马的方式来描绘白马山的婉约和灵动。

“宛转蹄间步”形象地描绘了山势起伏的景象。

继而,诗人描绘了白马山的壮丽景色:“四蹄翻地金鳞合,幔亭亭秀色妖都一。

”这里的“四蹄翻地金鳞合”形容白马山的山峦起伏,金色的山峦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幔亭亭秀色妖都一”描述了山脉间的云雾弥漫,美得像一个仙境。

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曹植对白马山的喜爱:“紫盖登山而自媚,艳袂遥招弄通庐。

”这里的“紫盖”是指诗人此时身穿的彩色长袍,诗人站在山上,欣赏山的美景,感到自己也变得更加美丽。

“艳袂遥招弄通庐”形容白马山的美景吸引着游客,好像在邀请他们进入山中游玩。

随后,曹植用婉约的词句形容白马山的美景:“石水草木无情岸,时移景转终节宇。

”这里的“石水草木无情岸”表达了白马山的景色如此美妙绝伦,不受外界情感的影响。

“时移景转终节宇”则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白马山的景色永远在变化,却又能维持独特的节奏。

最后,诗人以自身之喜赏析这座奇山:“白马出塞东风急,连峰如画复黄鹂。

”这里描绘了白马山的出塞之美,白马山堪称东方的瑰宝。

“连峰如画复黄鹂”则是对白马山壮美景色的再次赞美。

《白马篇》是曹植优美的文字之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白马山的婉约、灵动和壮丽之美。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同时,诗人通过对白马山的描写,融入了自己对时代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曹植崇高的情操和文学才华。

古诗《白马篇》赏析

古诗《白马篇》赏析

古诗《白马篇》赏析白马篇[两汉]曹植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凌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作者简介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

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

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注释白马篇:又名“游侠篇”,是曹植创作的乐府新题,属《杂曲歌·齐瑟行》,以开头二字名篇。

金羁(jī):金饰的马笼头。

连翩(piān):连续不断,原指鸟飞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白马奔驰的俊逸形象。

幽并:幽州和并州。

在今河北、山西、陕西一带。

去乡邑:离开家乡。

扬声:扬名。

垂:同“陲”,边境。

宿昔:早晚。

秉:执、持。

楛(hù)矢:用楛木做成的箭。

何:多么。

参差(cēncī):长短不齐的样子。

控弦:开弓。

的:箭靶。

摧:毁坏。

月支:箭靶的名称。

左、右是互文见义。

接:接射。

飞猱(náo):飞奔的猿猴。

猱,猿的一种,行动轻捷,攀缘树木,上下如飞。

散:射碎。

马蹄:箭靶的名称。

狡捷:灵活敏捷。

勇剽(piāo):勇敢剽悍。

螭(chī):传说中形状如龙的黄色猛兽。

虏骑(jì):指匈奴、鲜卑的骑兵。

数(shuò)迁移:指经常进兵人侵。

数,经常。

羽檄(xí):军事文书,插鸟羽以示紧急,必须迅速传递。

厉马:扬鞭策马。

长驱:向前奔驰不止。

诗歌鉴赏曹植《白马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曹植《白马篇》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曹植《白马篇》原文及翻译赏析《白马篇》是我国东晋时期文学家曹植所作的一首诗歌作品。

它以典型的七言古体诗形式展现了曹植深刻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

以下是《白马篇》的原文及翻译赏析。

一、原文赏析:举鞭欲行意忽回,苦恼年来易悟灰。

传语白马谁家子,再能载我及谁才。

二、翻译赏析:当我挥动鞭子准备启程时,思绪突然回转,我悔恨自己多年以来的迷惘。

我传达命令给小白马,问它是谁的后代,还有谁能像它一样能载着我。

三、赏析:《白马篇》以其简洁的文字和深刻的哲理引人注目。

整篇诗歌只有四句,却生动地展示了曹植在人生晚期的思考和感慨。

首先,《白马篇》以作者举鞭意欲行动的场景开篇,展示了曹植此刻的情感。

但是,诗中使用了“意忽回”一词,表明了他内心的迷茫和彷徨。

这种意外的转折使得整篇诗歌充满了戏剧性和复杂性。

接着,诗人描述了自己多年来面对世事的困惑和迷茫,将其形容为“易悟灰”。

这句诗反映出作者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对人生的领悟逐渐增加,他逐渐认识到人生的短暂和无奈。

这种对现实的认识使得曹植思考自己的人生意义,以及如何在短暂的生命中找到真正的价值。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传达了自己的期望和愿望。

他询问小白马是谁家的后代,意味着他寻找一个真正能明白自己内心感受的人。

同时,他询问谁可以像小白马一样承载他的希望和理想。

这两句话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承担自己意愿的人的期待和渴望。

综上所述,《白马篇》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于人生意义的追寻和对他人的期望。

这首诗给人以启示,促使人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思考人生的真正价值。

敬请鉴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马篇三国曹植
白马饰金羁[1],连翩西北驰[2]。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3]。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4]。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5]。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6]。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7]。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8]。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9]。

长驱蹈匈奴[10],左顾凌鲜卑[11]。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12]?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13]。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注释
[1]羁:马络头。

[2]连翩:接连不断,这里形容轻捷迅急的样子。

魏初西北方为匈奴、鲜卑等少数民族居住区,驰向西北即驰向边疆战场。

[3]幽并:幽州和并州,即今河北、山西和陕西诸省的一部分地区。

游侠儿:重义轻生的青年男子。

[4]扬:传扬。

垂:边疆。

"少小"二句:青壮年时期即离开家乡,为保卫国家而扬名于边疆。

[5]宿昔:昔时,往日。

秉:持。

楛(hù户)矢:用楛木做箭杆的箭。

何:多么。

"宿昔"二句:意思是说昔日良弓不离手,箭出尽楛矢。

[6]控:引,拉开。

左的:左方的射击目标。

摧:毁坏。

与下文的"散"(破裂),都有穿透之意。

月支:与"马蹄"都是射贴(箭靶)的名称
接:迎接飞驰而来的东西。

猱(náo挠):猿类,善攀缘,上下如飞。

[7]剽:行动轻捷。

螭(chī):传说中的猛兽,如龙而黄。

[8]虏:胡虏,古时对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数:屡次。

[9]羽檄:檄是军事方面用于征召的文书,插上羽毛表示军情紧急,所以叫羽檄。

厉马:奋马,策马。

[10]蹈:奔赴。

[11]陵:陵蹈,以武临之。

[12]怀:顾惜。

[13]中:心中。

顾: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