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例题-3

合集下载

干燥例题讲解

干燥例题讲解

干燥[例1] 相对湿度φ值可以反映湿空气吸收水汽能力的大小,当φ值大时,表示该湿空气吸收水汽的能力;当φ=0时,表示该空气为。

[解题思路]相对湿度φ表示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相对大小,φ=1,表示空气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不能再吸收任何水汽;φ越小,表示空气尚可吸收更多的水汽。

这一概念必须熟练掌握,在有关于燥的计算中要多次涉及。

【答案】弱;绝干空气[例2] 已知某物料含水量为0.4千克/千克干料,从该物料干燥速率曲线可知:临界含水量为0.25千克/千克干料,平衡含水量为0.05千克/千克干料,则物料的非结合水分为,结合水分为,自由水分为,可除去的结合水分为。

[解题思路]结合水与非结合水、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是物料中水分含量的两种不同的区分方式。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方程简单地表示:物料总含水量=非结合水量十结合水量=自由含水量十平衡含水量自由含水量=非结合水量十可除去的部分结合水量平衡含水量=不可除去的部分结合水量[答案] 0.15;0.25;0.35;0.2(单位:千克/千克干料)[例3] 在101.3kPa下,不饱和湿空气的湿度为298K,相对湿度为50%,当加热到373K时,该空气的下列状态参数将如何变化?(只填变化的趋势)湿度,相对湿度,湿球温度,露点,焓。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判断湿空气的状态变化,可以从湿度、相对湿度等的定义出发获得结果,也可借助空气—水系统的焓—湿因得到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露点是一个与空气温度无关的参量。

【答案】不变;降低;升高;不变;增加[例4] 冬季将洗好的湿衣服晾在室外,室外温度在零度以上,衣服有无可能结冰?。

[解题思路] 这是一个活用概念的题。

在不饱和空气中,湿衣服的湿球温度t w<t,而当t w<0时可能结冰。

[答案] 有[例5] 当湿度和温度相同时,相对湿度φ与总压p的关系是( )。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 D . φ与p s成正比[解题思路]在相同的H值和温度t(即相同的饱和蒸气压p s)下,当总压由p降低至p’,设其对应的相对湿度由φ变为φ’,其间变化可由下列关系表示为[答案] A[例6] 湿空气的湿球温度与其绝热饱和温度有何区别和联系?[解题思路] 对于水蒸气—空气系统,湿球温度t w和绝热饱和温度t as在数值上近似相等,且两者均为初始湿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函数。

化工原理固体干燥典型例题题解2-2022年学习资料

化工原理固体干燥典型例题题解2-2022年学习资料

例4:两股气体的混合-气体1与气体2混合,则混合气体的状态点在状态点1与状态点2的连线上,-具体可以根据杠 规则确定混合气体的状态点。-L+L2=Lm-LH+LH2 Ln Hm-01-LI+L12 LmIm-LH=LzH2-H-H2 H---两股气流的混合-Lm-I1=L22-Im
例5:-已知:t=50°C,H0.016kg水/kg干气-求:I,p,0;td,tm=?-P,=101.3 10kpa-解:I-1.01+1.88Ht+2500H-=1.01+1.88×0.016×50+2500× .016-=92kJ/kg-Pw=2.5kPa-p,=ft-H=0.622-p=0.016→p=2.5kP -P-p-Hw=0.622-卫w'-9--=20.27%-P-Pw-ps-12.335-tn时的饱和水蒸气 印w-p=psta→t:=21.07C-t山.--试差得t=28.7℃
G=pu=1.02×6=6.12-kg-s·m-a=0.0143G0.8=0.0143×6.120.8=0 0609-k.J-m2.s.C-N4=t-t-0.0609×70-30.3)=0.995×10-2430·m2-2若t1=80C,查得此时tw=32.3C,rw=2420kJ/kg-N,-at-_00609x8 -323)-12x10-NA
例6:利用I-H图确定空气的状态参数:今测得空气=60℃,t=45C-求空气的H、p、I、ta。-空气的状 点-解:-I 212kJ/kg-为什么沿着等焓线-寻找状态点?-t=60°C-0=43%-p=1-tw=4 °C-A-ta=43°C
例7: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计算-注意:V=L,表示空气的kg-新鲜空气:t=18C,H1=0.006kg/k ,P=100kpa-废气:t=58℃,0=70%-混合气:H3=0.065kgkg-求:混合比、混合气的温 。-千燥器-预热器-解:(1-确定H2t2=58°C一P,=18.2kp。-P。=p,=0.70×18.2 12.7kp。H2=0.622-Pw—=0.0908kg1kg-P一pw-VH1+V,H2=V,+V2H3 H3-H1-0.065-0.006-=2.29-V H2-H3-0.0908-0.065

化工原理少学时考试重点例题与考试复习题及课后答案.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PPT课件

化工原理少学时考试重点例题与考试复习题及课后答案.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PPT课件
第三节 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
7.2.1 湿物料中含水量
一、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 (一)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
(1)湿基含水量 w [kg水/kg湿物料]
湿物料中水分质量 w 湿物料总质量
(2)干基含水量 X [kg水/kg干物料]
湿物料中水分质量 X 湿物料中绝干物料质量
三、两者关系 w X 1X
令:
l(I2I1)H I22 H I11
qG W 2cw(21)qL
则有: H I2 2 H I11cw1qDq
(cw1qD) :外界补充的热量及湿物料中被汽化水分
带入的热量;
q :热损失及湿物料进出干燥器热量之差。
等焓过程:
I2 I1
0
cw 1qDq0
等焓过程又可分为两种情况,其一
qL 0 无热损失
G W2 cw(2 1)0 湿物料不升温 2 1
qD 0 干燥器不补充热量
cw1 0 湿物料中汽化水分带入的热量很少
空气放出的显热完全用于蒸发水分所需的潜热, 而水蒸汽又把这部分潜热带回到空气中,所以空气 焓值不变。
其二
若 cw1qDq
即:湿物料中水分带入的热量及干燥器补充的热 量正好与热损失及物料升温所需的热量相抵 消,此时,空气的焓值也保持不变。 以上两种干燥过程均为等焓干燥过程。
2.
t
0、t
一定时,
2
t1 h
3. 回收废气中热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 加强管道保温,减少热损失
谢谢观看!
第三节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与热量衡算721湿物料中含水量一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一物料含水量的表示方法1湿基含水量wkg水kg湿物料湿物料总质量湿物料中水分质量2干基含水量xkg水kg干物料湿物料中绝干物料质量湿物料中水分质量物料衡算干燥的物料衡算含水量干燥前后物料的湿基量流量进入干燥器的湿物料质量流量湿物料中绝干物料的质kgkg水量湿物料和产品的干基含水分的水分量湿物料在干燥器内蒸发kgkgkgkgkgkgkg单位空气消耗量单水分消耗的干空气量蒸发3空气消耗量二热量衡算

必考20计算题

必考20计算题

2011备考20计算题(题型接近,数据不一样) 1=例题1-3:一块尺寸标准的烧结普通砖(240×115×53),其干燥质量为2500g ,其质量吸水率为14.0%,其密度为2.70g/cm 3。

试求该砖的闭口孔隙率。

(提示:孔隙率=闭口孔隙率 + 开口孔隙率,开口孔隙率约等于体积吸水率)。

解:ρ0=m/V 0=2500/(24.0×11.5×5.3)=1.71g/cm 3P 开=W 体=(m 1-m )/(V 0ρ水)= W 质ρ0/ρ水=14.0%×1.71/1.00=23.9%P=1-ρ0/ρ=1-1.71/2.70=36.7%, P 闭=P -P 开=36.7-23.9=12.8%。

2=例题1-8:称取堆积密度为1480kg/m 3的干砂300g ,将此砂装入500mL 的容量瓶(已有约250mL 水)内,并排尽气泡,静止24h 小时后加水到刻度,称得总重量为850g ;将瓶内砂和水倒出,再向瓶内重新注水到刻度,此时称得总重量为666 g 。

再将砂敲碎磨细过筛(0.2 mm )烘干后,取样55.01 g ,测得其排水体积V 排水为20.55 cm 3。

试计算该砂的空隙率。

解:密度ρ=m/V=55.01/20.55=2.68 g/cm 3, ρ’=300×1/(300+666-850)=2.59 g/cm 3,空隙率P’=1-ρ’0/ρ’=1-1.48/2.59=42.9%。

3=例题4-1:实验测得某普通水泥28d 龄期的胶砂破坏荷载见下表,请确定该水泥的强度等级。

(注,其3d 强度已达到C C C f f =1.5F f L/(bh 2)=1.5F f ×100/(40×402)=1.5×3200×100/(40×402)=7.5MPa , 由误差分析得:f C5平均抗压强度=53.6MPa >52.5,f f3平均抗折强度=7.5MPa >7.0。

干燥复习题(2010)

干燥复习题(2010)

干燥复习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 在湿度一定时,不饱和空气的温度越低,其相对湿度越___.***答案*** 大2. 等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的温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干燥介质一热空气的湿球温度3. 工程上要提高湿空气中______________称为增湿。

***答案*** 水蒸汽含量4. 干燥器内部无补充加热的情况下,进干燥器的气体状态一定,干燥任务一定,则气越___,干燥器的热效率越___。

体离开干燥器的湿度H2***答案*** 大; 高5. 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常用___________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答案*** 干、湿球温度计6. 现准备干燥要求磨损不大,而产量较大的粒状物料时,可选用_________________干燥器干燥较适合。

***答案*** 转筒7. 1kg绝干空气及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具有的焓,称为湿空气的焓。

***答案*** 其所带的H kg水汽8. 根据水分与物料的结合方式不同,其物料中的水分可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吸附水分、毛细管水分、溶胀水分9. 某物料含水量为0.5 kg水.kg1-绝干料,当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时,测出平衡水分为0.1kg水.kg1-绝干料,则此物料的自由水分为_____________。

***答案*** 0.4 kg水.kg1- 绝干料10. 已知在t=50℃、P=1atm时空气中水蒸汽分压Pw =55.3mmHg,则该空气的湿含量H =________;相对湿度φ=_______;(5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92.51mmHg)***答案*** 0.0488, 0.59811. 恒速干燥与降速干燥阶段的分界点,称为______________;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临界点、临界含水量12. 由干燥速率曲线可知恒速干燥阶段所除去的水分是__________,降速干燥阶段除去的水分是_______________。

干燥

干燥
由于温差的存在,气体以对流方 式向固体物料传热,使湿份汽化; 在分压差的作用下,湿份由物料 表面向气流主体扩散,并被气流 带走。 干燥是热、质同时传递的过程 干燥介质:用来传递热量(载热 体)和湿份(载湿体)的介质。 注意:只要物料表面的湿份分压高于气体中湿份分压, 干燥即可进行,与气体的温度无关。 气体预热并不是干燥的充要条件,其目的在于加快湿份 汽化和物料干燥的速度,达到一定的生产能力。
H H s ,t w c H (t t w ) rw
t tw 气体
b. 湿球温度的测定 物料充分湿润,湿分在物料表面的汽化和在液面上汽化 相同。 物料经过预热,很快达到稳定的温度,由于对流传热强 烈,物料温度接近气体的湿球温度 tw。
对于空气-水系统, tw<100℃。当气体的湿度一定时,气 体的温度越高,干、湿球温度的差值越大。
干燥条件越好。 2.确定空气的状态点,查找其它参数 两个参数在曲线上能相交于一点,即这两个参数是独立参 数,这些参数才能确定空气的状态点。 3.确定绝热饱和冷却温度 1)等I干燥过程 等焓干燥过程又称绝热干燥过程。 a.不向干燥器重补充热量,即QD=0. b.忽略干燥器向周围散失的热量,即QL=0. c.物料进出干燥器的焓相等,即G(I2’ _ I1’ )=0 沿等I线 ,空气t1 、t2意志,即可确定H1 、H2。 2)等H干燥过程 恒压下,加热或冷却过程。
结论:当物料充分湿润时,可以使用高温气体做干燥介 质而不至于烧毁物料。例如,可以使用500℃的气体烘干 淀粉。
对初始温度为 20℃、相对湿度为 80% 的常压空气
t℃ tw ℃ 20 17.62 60 28.36 100 35.76 200 47.63 500 64.43
(3)绝热饱和冷却温度tas 绝热饱和过程 (Adiabatic saturation process): 高温不饱和空气与水在绝热条件下进行传热、传质并达到 平衡状态的过程。达到平衡时,空气与水温度相等,空气 被水的蒸汽所饱和。 绝热饱和冷却温度:不饱和的湿空气 等焓降温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

化工原理试卷

化工原理试卷

第十三章:干燥一、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应熟练掌握表示湿空气性质的参数,正确应用空气的H–I 图确定空气的状态点及其性质参数;熟练应用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解决干燥过程中的计算问题;了解干燥过程的平衡关系和速率特征及干燥时间的计算;了解干燥器的类型及强化干燥操作的基本方法。

二、本章思考题1、工业上常用的去湿方法有哪几种?2、对干燥设备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常用干燥设备有哪些?各有何特征?3、选择干燥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4、干燥过程中干燥介质的作用是什么?5、表征湿空气的性质的参数有哪些?6、什么叫湿度和相对湿度?湿空气的相对湿度大,其湿度也大,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7、测定干球温度和湿球温度的何作用?8、干球温度、湿球温度和露点三者有何区别?9、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有何区别?测定湿球温度和绝热饱和温度时,若水的初温不同,对测定的结果是否有影响?为什么?10、湿度图上有哪些参数线?怎样利用这些线来确定湿空气的状态参数?11、当湿空气的总压变化时,湿空气H–I图上的各线将如何变化? 在t、H 相同的条件下,提高压力对干燥操作是否有利? 为什么?12、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为什么要先经预热后再送入干燥器?13、采用一定湿度的热空气干燥湿物料,被除去的水分是结合水还是非结合水?为什么?14、干燥过程分哪几种阶段?它们有什么特征?15、什么叫临界含水量和平衡含水量?16、干燥时间包括几个部分?怎样计算?17、干燥哪一类物料用部分废气循环?废气的作用是什么?18、影响干燥操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调节、控制时应注意哪些问题?三、例题例题13-1: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N/m2 ,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o C。

试用I-H图求解:(a)水蒸汽分压p;(b)湿度H;(c)热焓I;(d)露点t d;(e)湿球温度tw ;(f)如将含500kg/h干空气的湿空气预热至117o C,求所需热量Q。

解:由已知条件:P=101.3kN/m2,Ψ0=50%,t0=20o C在I-H图上定出湿空气的状态点A点。

干燥例题-物料衡算

干燥例题-物料衡算

采用常压干燥器干燥湿物料。

每小时处理湿物料1000kg,干燥操作使物料的湿基含量由40%减至5%,干燥介质是湿空气,初温为20℃,湿度H0=0.009kg水/kg绝干空气,经预热器加热至120℃后进入干燥器中,离开干燥器时废气温度为40℃,若在干燥器中空气状态沿等焓线变化。

试求:(1)水分蒸发量W kg/s;(2)绝干空气消耗量L kg绝干气/s;(3)如鼓风机装在新鲜空气进口处,风机的风量应为多少m3/s? 解:(1) 物料衡算:W=Gc(X 1-X 2)湿基变干基:X 1=0.4/(1-0.4)=0.667 X 2=0.05/(1-0.05)=0.0526 Gc=1000(1-0.4)=600 (kg 绝干料/h )∴ W=600(0.667-0.0526) =368.64kg/h=0.1024 kg/s(2) 物料衡算 : 20W L H H =-其中 H 1=H 0=0.009 kg 水/kg绝干气干燥器出口空气湿度H未知?2确定干燥器出口状态可通过焓变和进出温度求算,本题:t1=120℃,t2=20℃;I1=I2I1=(1.01+1.88H1)t1+2490H1=1.01t1+ (1.88t1+2490)H1I2=(1.01+1.88H2)t2+2490H2=1.01t2+ (1.88t2+2490)H2∴H2=(1.01×120+(1.88×120+2490)×0.009-1.01×40)/(1.88×40+2490)=0.041 kg水/kg绝干气∴L=0.1024/(0.041-0.009)=3.1974 kg绝干气/s(3)体积流量:V=L×v H=3.1974[(0.772+1.244H0)(t0+273)/2 73]=3.1974[(0.772+1.244×0.009)×(20+ 273)/273]=2.69 m3/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773 1.244 0.01 )
273 t 0 101.3 273 p
273 20 101.3 0.843 [ m 3 / kg干气] 273 101.3
湿空气体积量:qV=L*vH, 干空气用量:L=qV/vH=1555/0.843=1845 [kg/h] 湿空气用量:L’=L(1+H0)=1845(1+0.01)=1863.45 [kg/h] (2) W=L(H2-H1), 其中 H1=H0=0.01kg 水汽/kg 干气, H2 未知,利用:I1=I2 I1=(1.01+1.88H1)t1+2492H1=(1.01+1.88*0.01)*80+2492*0.01= 107.2 kJ/kg, I2=(1.01+1.88H2)t2+2492H2=(1.01+1.88H2)*30+2492H2=107.2 解出 H2=0.03 水汽/kg 干气, 水分汽化量 W:
例 8-5-1 已知干燥用湿空气量为 1555m3/h,空气为 1atm,初始温度为 20°C,湿度为 0.01kg 水汽/kg 干气,经预热后温度为 80°C。干燥器出口温度为 30°C,压力为 101.3kPa。假定该干燥器为理想干燥器,并忽略湿物料中水分带入的焓及热损失。要 求湿基含量从 40%降至 5%。 试求: (1) 干空气用量, kg/h; 湿空气用量, kg/h ; (2) 水 分汽化量,kg/h; (3)干燥产品量,kg/h; (4)预热器加热量,kW。 解:(1) 湿空气比体积:
W L(H2 - H1) 1845 (0.03 0.01) 36.9kg / h
(3) G2=?, G2=(Gc +Gc X2)= Gc (1+ X2), GC=?,W=GC(X1-X2),∴GC =W /(X1-X2)
X1
w2 0.05 w1 0.4 0.0526 0.667 , X 2 1 w2 1 0.05 1 w1 1 0.4
GC =W /(X1-X2)=36.9/(0.667-0.0526)=60 kg/h G2= Gc (1+ X2)=60(1+0.0526)=63.16kg/h (4)QP=L(I1-I0)=LcH(t1-t0) =L(1.01+1.88H0)(t1-t0)=(1845/3600)(1.01+1.88*0.01)(80-20)=31.64kW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