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燥例题讲解

合集下载

化工原理干燥习题与题解

化工原理干燥习题与题解

干燥习题与题解一、填空题:1. 在湿度一定时,不饱和空气的温度越低,其相对湿度越___. ***答案*** 大2. 等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的温度等于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干燥介质一热空气的湿球温度3. 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 常用___________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答案*** 干、湿球温度计4. 1kg 绝干空气及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具有的焓,称为湿空气的焓。

***答案*** 其所带的H kg 水汽5. 某物料含水量为0.5 kg 水.kg 1-绝干料,当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时,测出平衡水分为0.1kg 水.kg 1-绝干料,则此物料的自由水分为_____________。

***答案*** 0.4 kg 水.kg 1-绝干料6. 已知在t=50℃、P =1atm 时空气中水蒸汽分压Pw =55.3mmHg ,则该空气的湿含量H =________;相对湿度φ=_______;(5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92.51mmHg ) ***答案*** 0.0488, 0.5987. 恒速干燥与降速干燥阶段的分界点,称为______________;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临界点 、 临界含水量 8. 干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汽(或其它蒸汽)压力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

9. 等焓干燥过程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干燥器内无补充热,无热损失,且被干燥的物料带进,带出干燥器的热量之差可以忽略不计。

10. 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其预热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干燥习题解答

13  干燥习题解答

pws 1.817 H w = 0.622 = 0.622 × = 0.011kg/kg pt − pws 101.3 − 1.817 α 而 (t 0 − t w ) k H A( H w − H )rw = αA(t − t w ) ⇒ H 0 = H w − k H rw 1.09 故 (20 − 16 ) = 0.00922kg/kg H 0 = 0.011 − 2455.5 ②出口空气的湿含量H2
55 37.40 0.928 0.395 0.047 0.055
60 47.01 1.373 0.479 0.040 0.049
70 72.31 3.956 0.880 020°C t as = 20°C
H , kg/kg H , kg/kg
D 35 = D 25 ( p 1 / p 2 ) × (T 2 / T1 )
1 . 75
= 0 . 143 × 10 − 4 m 2 /s
0.567
,空气的运动粘度为
α υ = 15.53 × 10 − 6 m 2 /s ,故有: / k H = 1.223(υ / D A )
= 1.325 ,又汽化潜热随温
空气 − 乙醇系统的 t - H 数据表
t ,°C ps , kPa
0 1.63 0.026 0.013 0.126 0.124
10 3.15 0.051 0.025 0.111 0.110
20 5.85 0.097 0.047 0.097 0.097
25 7.86 0.133 0.064 0.090 0.091
= (1.01 + 1.88 × 0.048) × 90 + 2492 × 0.048
查9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值: p s = 525.8mmHg = 70.08kPa

化工原理干燥习题与题解整理版

化工原理干燥习题与题解整理版

一、填空题:1. 在湿度一定时,不饱和空气的温度越低,其相对湿度越.答案‡2. 等速干燥阶段物料表面的温度等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干燥介质一热空气的湿球温度3. 在实际的干燥操作中, 常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测量空气的湿度。

***答案*** 干、湿球温度计4. 1kg 绝干空气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具有的焓,称为湿空气的焓。

***答案*** 其所带的H kg 水汽5. 某物料含水量为0.5 kg 水.kg 二绝干料,当与一定状态的空气接触时,测出平衡水分为 0.1kg 水.kg 二绝干料,则此物料的自由水分为 ______________ 。

***答案***0.4 kg 水.kg 」 绝干料 6. 已知在50C 、P = 1atm 时空气中水蒸汽分压Pw=55.3mmHg 则该空气的湿含量H=_ ;相对湿度©二 ; (50E 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92.51mmH© *** 答案 *** 0.0488 , 0.5987.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恒速干燥与降速干燥阶段的分界点,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对应的物料含水量称为 ***答案*** 临界点、临界含水量8. 干燥进行的必要条件是物料表面所产生的水汽(或其它蒸汽)压力。

***答案*** 大于干燥介质中水汽(或其它蒸汽)的分压。

9. 等焓干燥过程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_ ***答案*** 干燥器内无补充热,无热损失,且被干燥的物料带进,带出干燥器的热量 之差可以忽略不计。

10. 作为干燥介质的湿空气,其预热的目的‡ 答案 *** 自由含水量 X-X *=0.23-0.007=0.223 ; 结合水量为 X d 00%=0.02非结合水量 X-X &00%=0.23-0.02=0.21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恒速干燥速率的因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影响 降速干燥速率的因素主要是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干燥例题-3

干燥例题-3
(0.773 1.244 0.01 )
273 t 0 101.3 273 p
273 20 101.3 0.843 [ m 3 / kg干气] 273 101.3
湿空气体积量:qV=L*vH, 干空气用量:L=qV/vH=1555/0.843=1845 [kg/h] 湿空气用量:L’=L(1+H0)=1845(1+0.01)=1863.45 [kg/h] (2) W=L(H2-H1), 其中 H1=H0=0.01kg 水汽/kg 干气, H2 未知,利用:I1=I2 I1=(1.01+1.88H1)t1+2492H1=(1.01+1.88*0.01)*80+2492*0.01= 107.2 kJ/kg, I2=(1.01+1.88H2)t2+2492H2=(1.01+1.88H2)*30+2492H2=107.2 解出 H2=0.03 水汽/kg 干气, 水分汽化量 W:
例 8-5-1 已知干燥用湿空气量为 1555m3/h,空气为 1atm,初始温度为 20°C,湿度为 0.01kg 水汽/kg 干气,经预热后温度为 80°C。干燥器出口温度为 30°C,压力为 101.3kPa。假定该干燥器为理想干燥器,并忽略湿物料中水分带入的焓及热损失。要 求湿基含量从 40%降至 5%。 试求: (1) 干空气用量, kg/h; 湿空气用量, kg/h ; (2) 水 分汽化量,kg/h; (3)干燥产品量,kg/h; (4)预热器加热量,kW。 解:(1) 湿空气比体积:
W L(H2 - H1) 1845 (0.03 0.01) 36.9kg / h
(3) G2=?, G2=(Gc +Gc X2)= Gc (1+ X2), GC=?,W=GC(X1-X2),∴GC =W /(X1-X2)

化工原理固体干燥典型例题题解2-2022年学习资料

化工原理固体干燥典型例题题解2-2022年学习资料

例4:两股气体的混合-气体1与气体2混合,则混合气体的状态点在状态点1与状态点2的连线上,-具体可以根据杠 规则确定混合气体的状态点。-L+L2=Lm-LH+LH2 Ln Hm-01-LI+L12 LmIm-LH=LzH2-H-H2 H---两股气流的混合-Lm-I1=L22-Im
例5:-已知:t=50°C,H0.016kg水/kg干气-求:I,p,0;td,tm=?-P,=101.3 10kpa-解:I-1.01+1.88Ht+2500H-=1.01+1.88×0.016×50+2500× .016-=92kJ/kg-Pw=2.5kPa-p,=ft-H=0.622-p=0.016→p=2.5kP -P-p-Hw=0.622-卫w'-9--=20.27%-P-Pw-ps-12.335-tn时的饱和水蒸气 印w-p=psta→t:=21.07C-t山.--试差得t=28.7℃
G=pu=1.02×6=6.12-kg-s·m-a=0.0143G0.8=0.0143×6.120.8=0 0609-k.J-m2.s.C-N4=t-t-0.0609×70-30.3)=0.995×10-2430·m2-2若t1=80C,查得此时tw=32.3C,rw=2420kJ/kg-N,-at-_00609x8 -323)-12x10-NA
例6:利用I-H图确定空气的状态参数:今测得空气=60℃,t=45C-求空气的H、p、I、ta。-空气的状 点-解:-I 212kJ/kg-为什么沿着等焓线-寻找状态点?-t=60°C-0=43%-p=1-tw=4 °C-A-ta=43°C
例7:空气状态变化过程的计算-注意:V=L,表示空气的kg-新鲜空气:t=18C,H1=0.006kg/k ,P=100kpa-废气:t=58℃,0=70%-混合气:H3=0.065kgkg-求:混合比、混合气的温 。-千燥器-预热器-解:(1-确定H2t2=58°C一P,=18.2kp。-P。=p,=0.70×18.2 12.7kp。H2=0.622-Pw—=0.0908kg1kg-P一pw-VH1+V,H2=V,+V2H3 H3-H1-0.065-0.006-=2.29-V H2-H3-0.0908-0.065

干燥(化工原理的题目)

干燥(化工原理的题目)

例14.1 湿空气的混合某干燥器的操作压强为79.98kPa ,出口气体的温度为60℃,相对湿度为70%,将部分出口气体返回干燥器入口与新鲜空气混合,使进入干燥器气体温度不超过90℃,相对湿度为12%[参见附图(a )]。

已知新鲜空气的质量流量为0.5025kg/s ,湿度为0.005kg 水/kg 干空气,试求:(1) 新鲜空气的预热温度及空气的循环量;(2) 预热器需提供的热量为多少?若将流程改为先混合后预热,所需热量是否变化?解:(1)在新鲜空气中,干空气的流量s kg H V V 干空气/5.0005.015025.010'=+=+= 水在2t =60℃时的饱和蒸汽压为19.91 kPa,出口气体的湿度为干空气水kg kg p p p H s s /1313.091.197.098.7991.197.0622.0622.02=⨯-⨯⨯=-=ϕϕ 水在m t =90℃时的饱和蒸气压为70.09 kPa,混合气体的湿度为干空气水kg kg p p p H s m s m m /0731.009.7012.098.7909.7012.0622.0622.0=⨯-⨯⨯=-=ϕϕ 以混合点为控制体,对水分作物料衡算,可求出循环气量为()m R R H V V H V VH +=+20 ()干空气水kg kg H H VH VH V m m R /585.00731.01313.0005.00731.05.020--⨯=--= 以混合点为控制体作热量衡算,可求出新鲜空气的预热温度()m R R I V V I V VI +=+21()[]()[]()()[]m m m R R H t H V V H t H V H t H V 250088.101.1250088.101.1250088.101.1222111+++=+++++将C t H H V H V om m R 90,0731.0,1313.0,585.0,005.0,5.021======代入上式,求得空气的预热温度为 1t =133.3℃(3) 预热器所提供的热量为()()01188.101.1t t H V Q -+=()()kW 7.57203.133005.088.101.15.0=-⨯+⨯=若流程改为先混合后预热,所需热量可以附图(b )中的方框作控制体,作热量衡算求出,()02VI I V I V V Q R m R --+=显然,先混合后预热或先预热后混合所需热量相同。

化工原理干燥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干燥习题及答案

化工原理干燥习题及答案干燥是化工生产中常见的操作之一,其目的是去除物料中的水分或溶剂,以满足后续工艺或产品的要求。

本习题集将通过一系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干燥过程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习题一:恒定干燥速率阶段的干燥计算某工厂需要干燥一批含水量为50%的湿物料,物料的初始质量为100kg。

若干燥器在恒定干燥速率阶段的干燥速率为0.5kg水/h,求干燥到含水量为20%所需的时间。

解答:1. 首先计算初始状态下物料中水的质量:\( m_{水初} = 100kg\times 50\% = 50kg \)。

2. 目标含水量为20%,即干燥后物料中水的质量为:\( m_{水终} = 100kg \times 20\% = 20kg \)。

3. 需要去除的水的质量为:\( m_{去水} = m_{水初} - m_{水终} = 50kg - 20kg = 30kg \)。

4. 根据干燥速率,计算所需时间:\( t = \frac{m_{去水}}{速率} = \frac{30kg}{0.5kg/h} = 60h \)。

习题二:非恒定干燥速率阶段的干燥曲线绘制假设某干燥过程的干燥速率与物料含水量的关系为 \( U = 100 - 5C \),其中 \( U \) 是干燥速率(kg水/h),\( C \) 是物料的含水量(%)。

绘制含水量从50%降至10%时的干燥曲线。

解答:1. 根据给定的关系式,计算不同含水量下的干燥速率。

2. 绘制含水量与干燥速率的关系图,横坐标为含水量,纵坐标为干燥速率。

3. 通过图形可以观察到,随着含水量的降低,干燥速率逐渐减小,直至达到非恒定干燥速率阶段。

习题三:干燥器的设计问题设计一个干燥器,要求每小时能处理1000kg的湿物料,物料的初始含水量为60%,要求干燥到含水量为15%。

假设干燥器的效率为80%。

解答:1. 计算每小时需要去除的水的质量:\( m_{水} = 1000kg \times (60\% - 15\%) = 1000kg \times 45\% = 450kg \)。

例题(第八章干燥)

例题(第八章干燥)

例题[例1]:若常压下某湿空气的温度为20℃、湿度为0.014673㎏/㎏绝干气,试求:⑴湿空气的相对湿度;⑵湿空气的比容;⑶湿空气的比热;⑷湿空气的焓。

若将上述空气加热到50℃,再分别求上述各项。

解:20℃时的性质:⑴相对湿度从附录查出20℃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p0=2.3346kPa。

或解得该空气为水气饱和,不能作干燥介质用。

⑵比容v H⑶比热c H或⑷焓I或50℃时的性质:⑴相对湿度从附录查出50℃时水蒸气的饱和蒸汽压为12.340kPa。

当空气从20℃加热到50℃时,湿度没有变化,仍为0.014673kg/kg绝干气,故:解得由计算结果看出,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相对湿度降低了。

所以在干燥操作中。

总是先将空气加热后再送入干燥器中,目的是降低相对湿度以提高吸湿能力。

⑵比容v H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受热后体积膨胀,所以比容加大。

因常压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混合气体,故50℃时的比容也可用下法求得:⑶比热c H湿空气的比热只是湿度的函数,因此20℃与50℃时的湿空气比热相同,均为1.038kJ/kg绝干气。

⑷焓I湿空气被加热后虽然湿度没有变化,但温度增高,故焓值加大。

[例2]:常压下湿空气的温度为30℃、湿度为0.02403㎏/㎏绝干气,试计算湿空气的各种性质,即:⑴分压p;⑵露点t d;⑶绝热饱和温度t as;⑷湿球温度t w。

解:⑴分压p或解得⑵露点t d将湿空气等湿冷却到饱和状态时的温度为露点,相应的蒸汽压为水的饱和蒸气压,由附录查出对应的温度为27.5,此温度即为露点。

⑶绝热饱和温度t as由于H as是t as的函数,故用上式计算t as时要用试差法。

其计算步骤为:①设t as=28.4℃②由附录查出28.4℃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3870Pa,故:③求c H,即或④核算t as。

0℃时水的汽化热,故:故假设t as=28.4℃可以接受。

⑷湿球温度t w对于水蒸气~空气系统,湿球温度t w等于绝热饱和温度t as,但为了熟练计算,仍用公式计算湿球温度t w。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燥[例1] 相对湿度φ值可以反映湿空气吸收水汽能力的大小,当φ值大时,表示该湿空气吸收水汽的能力;当φ=0时,表示该空气为。

[解题思路]相对湿度φ表示了空气中水汽含量的相对大小,φ=1,表示空气已经达到饱和状态,不能再吸收任何水汽;φ越小,表示空气尚可吸收更多的水汽。

这一概念必须熟练掌握,在有关于燥的计算中要多次涉及。

【答案】弱;绝干空气[例2] 已知某物料含水量为0.4千克/千克干料,从该物料干燥速率曲线可知:临界含水量为0.25千克/千克干料,平衡含水量为0.05千克/千克干料,则物料的非结合水分为,结合水分为,自由水分为,可除去的结合水分为。

[解题思路]结合水与非结合水、平衡水分与自由水分是物料中水分含量的两种不同的区分方式。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下面的方程简单地表示:物料总含水量=非结合水量十结合水量=自由含水量十平衡含水量自由含水量=非结合水量十可除去的部分结合水量平衡含水量=不可除去的部分结合水量[答案] 0.15;0.25;0.35;0.2(单位:千克/千克干料)[例3] 在101.3kPa下,不饱和湿空气的湿度为298K,相对湿度为50%,当加热到373K时,该空气的下列状态参数将如何变化?(只填变化的趋势)湿度,相对湿度,湿球温度,露点,焓。

[解题思路] 此题主要判断湿空气的状态变化,可以从湿度、相对湿度等的定义出发获得结果,也可借助空气—水系统的焓—湿因得到答案。

需要注意的是,露点是一个与空气温度无关的参量。

【答案】不变;降低;升高;不变;增加[例4] 冬季将洗好的湿衣服晾在室外,室外温度在零度以上,衣服有无可能结冰?。

[解题思路] 这是一个活用概念的题。

在不饱和空气中,湿衣服的湿球温度t w<t,而当t w<0时可能结冰。

[答案] 有[例5] 当湿度和温度相同时,相对湿度φ与总压p的关系是( )。

A.成正比B成反比C.无关 D . φ与p s成正比[解题思路]在相同的H值和温度t(即相同的饱和蒸气压p s)下,当总压由p降低至p’,设其对应的相对湿度由φ变为φ’,其间变化可由下列关系表示为[答案] A[例6] 湿空气的湿球温度与其绝热饱和温度有何区别和联系?[解题思路] 对于水蒸气—空气系统,湿球温度t w和绝热饱和温度t as在数值上近似相等,且两者均为初始湿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函数。

但两者之间有着完全不同的物理含义,主要区别如下:湿球温度t w是在大量空气与湿物料接触的条件下,当空气与湿物料之间进行热质传递达到平衡时,湿物料(或湿纱布)表面的温度。

在空气与湿物料接触过程中,空气的温度和湿度不变,即状态不变。

湿球温度是传热和传质速率均衡的结果,属于动力学范围。

绝热饱和温度t as是在大量湿物料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空气经绝热增湿降温至饱和时所能冷却的极限温度。

在空气与湿物料接触达饱和的过程中,空气经历的是温度降低、湿度升高而焓保持不变的过程。

绝热饱和温度完全没有速率方面的含义,它是由热量衡算和物料衡算导出的,属静力学范围。

[例7] 将温度为130℃,湿度H。

为0.086千克/千克干气的湿空气在101.33kPa的恒定总压下进行冷却,试分别比较冷却至以下各温度时,各状态的干球温度t、湿球温度t w、绝热饱和温度t as和露点t d的大小,并计算每千克干气析出的水分量。

(1)冷却至100℃;(2)冷却至50℃;(3)冷却至20℃。

[解题思路] 这也是一个活用概念的题,目的是进一步理解这四个状态温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这四个温度参数均可用来确定空气的状态,对一定状态的空气—水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下:对饱和空气,d w as t t t t ==≈ (有些教材和参考书直接写成d w as t t t t ===);对不饱和空气,w as d t t t t >≈>。

对于其他物系,如某些有机液体和空气系统,w as t t >。

因此,在确定系统后,问题的关键在于判定在各温度下空气是否达到饱和,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①空气的相对湿度为100%;②湿球温度t w 等于干球温度t ;③空气中水汽分压p v 等于同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p s 。

满足以上任何一条,均可说明空气已达饱和。

湿空气在恒定压力下冷却,未达到饱和前为等湿降温冷却过程.直至饱和。

当降到某一温度时,空气中水分的容纳能力逐渐降低,当降到极限时,空气即达到饱和状态。

再进一步冷却,就会有水析出,此时空气中水分始终处于饱和状态。

析出的水分量等于降温前空气中的含水量与降温后空气中的含水量之差。

该空气在原来状态下的水汽分压p v从本例看出,空气的温度越高,容纳水分的能力越强。

在干燥过程中,为了提高气体容纳水分的能力,提高干燥效率和效果,必须将空气预热至一定温度。

【例8】 已知湿空气的总压p t =101.3kPa ,相对湿度ϕ=0.6,干球温度t =30℃。

试求:①湿度H ;②露点t d ;③绝热饱和温度;④将上述状况的空气在预热器中加热至100℃所需的热量。

已知空气质量流量为100kg (以绝干空气计)/h ;⑤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流量,m 3/h 。

解:已知p t =101.3kPa ,ϕ=0.6,t =30℃。

由饱和水蒸气表查得水在30℃时的蒸气压p s =4.25kPa①湿度H 可由式7-4求得: 01602546031012546062206220.......p p p .H s t s =⨯-⨯⨯=-=ϕϕkg/kg ②按定义,露点是空气在湿度不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现已知55225460...p p s =⨯==ϕkPa由水蒸气表查得其对应的温度t d =21.4℃。

③求绝热饱和温度t as 。

按式(7-18)()()H H c r t t as H as as --=/ (a )已知t =30℃并已算出H =0.016kg/kg ,又c H =1.01+1.88H =1.01+1.88×0.016=1.04kJ/kg ,而r as 、H as 是t as 的函数,皆为未知,可用试差法求解。

设t as =25℃,p as =3.17kPa ,H as =0.62202.017.33.10117.3622.0=-=-as t as p p p kg/kg , r as =2434kJ/kg ,代入式(a )得t as =30-(2434/1.04)(0.02-0.016)=20.6℃<25℃。

可见所设的t as 偏高,由此求得的H as 也偏高,重设t as =23.7℃,相应的p as =2.94kPa ,H as =0.622×2.94/(101.3-2.94)=0.0186kg/kg ,r as =2438kJ/kg ,代入式(a )得t as =30-(2438/1.04)(0.0186-0.016)=23.9℃。

两者基本相符,可认为t as =23.7℃。

④预热器中加入的热量Q =100×(1.01+1.88×0.016)(100-30)=7280kJ/h 或2.02kW⑤送入预热器的湿空气体积流量 8825.46.03.1013.10127330273294.22100=⎪⎭⎫ ⎝⎛⨯-⎪⎭⎫ ⎝⎛+⨯⨯=V m 3/h【例9】已知湿空气的总压为101.3kPa相对湿度为50%,干球温度为20℃。

试用I-H图求解:(a)水气分压p;(b)湿度H;(c)焓I;(d)露点t d;(e)湿球温度t W;(f)如将含500kg/h干空气的湿空气预热至117℃,求所需热量Q。

解:见本题附图。

由已知条件:p t=101.3kPa,ϕ0=50%,t0=20℃在I-H图上定出湿空气状态A点。

(a)水气分压:由图A点沿等H线向下交水气分压线于C,在图右端纵坐标上读得p=1.2kPa。

(b)湿度H:由A点沿等H线交水平辅助轴于点H=0.0075kg水/kg绝干空气。

(c)焓I:通过A点作斜轴的平行线,读得I0=39kJ/kg绝干空气。

(d)露点t d:由A点沿等H线与ϕ=100%饱和线相交于B点,由通过B点的等t线读得t d=10℃。

(e)湿球温度t W(绝热饱和温度t as):由A点沿等I线与ϕ=100%饱和线相交于D点,由通过D点的等t线读得t W=14℃(即t as=14℃)。

(f)热量Q:因湿空气通过预热器加热时其湿度不变,所以可由A点沿等H线向上与t1=117℃线相交于G点,读得I1=138kJ/kg绝干空气(即湿空气离开预热器时的焓值)。

含1kg绝干空气的湿空气通过预热器所获得的热量为:Q′=I1-I0=138-39=99kJ/kg每小时含有500kg干空气的湿空气通过预热器所获得的热量为:Q=500Q′=500×99=49500kJ/h=13.8kW通过上例的计算过程说明,采用焓湿图求取湿空气的各项参数,与用数学式计算相比,不仅计算迅速简便,而且物理意义也较明确。

[例10] 将10 kg湿白糖均匀铺在一只不锈钢平底浅盘(长×宽:0.8m×0.6m)中,在恒定空气条件下进行干燥。

该糖的初始含水量为15%(湿基),干燥4h后,含水量降为0.087千克/千克干料,已知在该条件下,该糖的平衡含水量X*=0.010千克/千克干料,临界含水量Xc=0.064千克/千克干料,降速阶段的干燥。

速率曲线可近似为一直线,试求:;(1)将该糖继续干燥至含水量为2%(湿基),所需总干燥时间总(2)若在相同的空气条件下,将该批白糖均匀平摊在两只相同的盘中,只需4.0 h便可X如何变化?恒速干燥阶段的时间又为多使白糖的水分降至2%(湿基),试问临界含水量'c少?[解题思路] 此题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涉及干燥时间的估算、计算基准的变化、料层厚度对干燥过程的影响等问题。

要解此题,必须先统一计算基准,在干燥计算中,一般以千克干料作为计算基准。

要计算干燥时间,必须分清干燥的阶段,本题并未直接告知恒速干燥阶段和降速干燥阶段的速率,需要从已知条件中来求得。

q(1)绝干物料的质量mC[例11] 如图所示,用截面为圆形的干燥器对某肥料进行干燥,一昼夜将10 t 湿肥料由最初湿含量l0%干燥到最终湿含量1%(均为湿基)。

已知进预热器前空气温度为293K ,经预热器后的空气的温度为373K ,相对湿度为5%;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温度为338K ,相对湿度为25%。

338K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4.99kPa 。

试求:(1)产品的质量流量(kg /h);(2)假设热空气在干燥器的流速u =0.4m /s ,求干燥器的直径.[解题思路] 这是一个物料衡算的例子,是干燥过程计算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