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学之我见

合集下载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之我见引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演变和改变。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从我的角度出发,探讨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变革和我对此的见解。

一、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主导的教学模式成为了主流。

这种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者,而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

1.1 引导式教学引导式教学是学生主导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

教师通过提问、讨论、调查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2 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中非常重要的教学模式。

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完成任务。

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与交流能力。

二、探索性学习的重要性在新课程下,探索性学习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探索性学习,学生可以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1 提倡探索性学习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通过实践和探索来获得知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2.2 科学实验与观察在语文教学中,也可以加入一些科学实验和观察的内容。

通过观察和实验,学生可以深入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在新课程下,个性化教育成为了重要的教学方式。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教学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的教育。

3.1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可以采取分层教学的方式。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进行教学。

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上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3.2 个别辅导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是不断改革,不断出现新问题,不断完善的过程。

“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教育。

下面我简单地谈一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开展语文教学。

一、教法学法同步,实现三个转变
1.实现由“单纯传授知识”向“知识能力全面提高”的转变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是以讲授课本知识为主,要求学生死听、死记、死背,学习机械化,结果导致了大批“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是“全能型”人才,学生要把所学知识巧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所在,而原有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2.实现由气氛沉闷、思维呆板的“闷课式”教育向气氛活跃、充满情趣的“活课式”教育的转变
恰当的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也是衡量一堂课好坏的主要依据。

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正确选择和巧妙运用教学方法,防止死搬硬套致使学生主体作用不明显的现象发生,以掌握教学主动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使旧式教学中的“一闷、一呆”向新式教学的“一活、一情”转变。

3.实现由“强制硬塞、只讲教法不讲学法”向“学法、教法同步。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之我见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构建的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目标、内容和评价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突破和创新。

这对我们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的要求。

我们必须更新观念,转换角色,使自己尽快地走进新课程中,并伴随新课程的实施而成长。

面对新的课程理念、新的课程标准、新的教科书和新的教学要求,要想使语文教学符合新课程理念,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这里谈一谈自己的几点浅显的做法。

一、加强学习理论知识,深入研究《课程标准》《课标》是我们教学的理论依据和标准。

认真的学习《课标》,从中感受语文课堂需要我们达到的目标。

每节课教学设计的时候,才会把教学目标、内容、策略制定的合乎语文教学的宗旨。

如果不熟读《课标》,就不知道所执教的学段应该完成怎样的三维目标,就有可能出现课堂教学过难或过易的现象,也就不符合学生的知识段特点。

例如,要教学一节一年级阅读课,必须知道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的教学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的标准。

熟读目标后,我们会分析出一年级阅读教学应落实的几点要求:1、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

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3、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了解课文中的意思,并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4、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针对这些教学目标,我们就可以正确确立自己教学中的策略:课上应该让学生多读,给学生自主的空间,也给学生体验读书成果的机会,让学生随意大胆的说。

正确分辨朗读与阅读的关系,加大朗读得力度。

引导学生能对不理解的部分大胆的提问,以便降低理解的难度。

其实,有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就一定是一节好课的开始。

二、深挖教材,体会编者、作者的意图。

无论多简单的内容,作者在创作时都是在有所感的基础上进行的,都要告诉我们一些他的感受。

而编者也是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需要才选用。

我总希望能看到课文背后的故事,从而让学生得到的更多,能真正不浪费一篇作品。

就连编者在书中设计的插图也具有一定意义,都需要反复思考、琢磨。

新教材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教材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教材语文教学之我见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语文教学不仅涉及到学生的语言能力,更是关系到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文化修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

而新教材语文教学的改革,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新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

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掌握良好的语言基本功,包括听、说、读、写。

在新教材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的训练。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许多学生的阅读能力明显不足,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语文学习,也会影响他们后续的学习能力。

新教材应该设计更多的、具有吸引力的阅读材料,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从中获取更多的知识和信息。

新教材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除了语言基本功,新教材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情感态度、审美情趣等。

语文教学应该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拓展思维、增进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全面发展,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己的能力。

新教材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

语文教学不仅是让学生学好语文,更是让学生懂得尊重他人,懂得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

新教材应该设计更多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了解中国古代的先哲文人,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名著。

新教材还应该适当引入一些世界名著、世界文化,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

我认为新教材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才能在将来的生活和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希望未来的教育可以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语文教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2000字】。

新教材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教材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教材语文教学之我见
我觉得新教材语文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过去的语文教学主要注重
学生对诗词文言文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熟悉,而在新教材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这种变化使得语文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更加符合当
代社会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

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会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各种文本,包
括课外阅读、网络阅读等,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我也会注重学生的写作训练,鼓励他们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文字表达能力。

我认为新教材语文教学应该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过去的语文教学主
要是围绕教材内容展开,而在新教材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这种变化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情感体验,也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和学习需求。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个性化学习和综
合性学习。

我也会组织一些团队合作学习和项目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教材语文教学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关键方法是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和合作学习。

这种变化是符合当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的,也是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规律的。

作为语文教师,我会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不断探索创新语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努
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够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
出更大的贡献,也为新教材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更多的实践探索。

【2000字】。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的方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一言堂”,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以下是我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学习。

教学中,我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

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

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二、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

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

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

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

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

”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答案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觉地形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充满灵性和理性,充满人文情怀的教书育人的工作。

我们语文教师应如何以人性化的方式去构筑通向学生心灵的桥呢?一、走出“传统式”和“应试式”教学误区创造力培养能否在教学中得以体现,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相应的教学观。

教学观左右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估的标准等。

由于受传统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干扰,课堂结构刻板程式化,教学方法的填鸭灌输化,作文内容瞎编抄袭化,作文形式上的陈腐八股化,造成学生语文能力低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缺乏。

从整体看,当前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很不适应创造力培养的要求。

占主流的教学观有两种:一种是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一种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才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的应试式教学观。

这两种教学观使大量语文老师无法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没有把学生会学当作教学追求的目标;而是把考试作为终极目标。

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当然会封闭、僵化、呆滞,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造力培养所需要的教学观就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为方针,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以帮助学生具备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本质内涵,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观。

有了这样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才能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师生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自主探索的精神大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让课堂充满生机的方式之一。

传统语文教学是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再加上一张嘴,这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使学生腻烦透了。

随着教学手段的更新,电脑已显示出了它特有的魅力。

过去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而现在,借助电脑,就可以把知识信息变成图象、动画、影视录象,并附以音乐效果等,具有直观、新奇、生动的特点。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摘要】本文探讨了新课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影响。

首先分析了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提出了贯彻新课标理念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

其次探讨了教师在新课标下的角色定位,强调了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重要性。

最后强调了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结合现实教学案例展示了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课标理念,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进一步推动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通过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影响、贯彻、教师角色、语文素养、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结论。

1. 引言1.1 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教师在新课标下的角色也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要成为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和伙伴。

教师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方面,我认为要注重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语文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价。

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是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和热爱,使他们成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的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目标。

2. 正文2.1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影响新课标提出了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理念,要求语文教学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文学素养等方面。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在语文教学中,这就意味着教师要注重挖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之我见
【内容摘要】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需要相应的教育变革作为前提的支撑。

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和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

新课程呼唤:语文教学要关注生命教育,教改的主阵地在课堂。

中学语文教学需要师生用理性的思维及平静的心态去面对我们的教与学,与时俱进,贴近现实生活,无疑对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改革与实践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关键词】走出误区教法创新人文教育源头活水
新课程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觉地形成积极参与、主动探索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作为语文教学应该是以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充满灵性和理性,充满人文情怀的教书育人的工作。

我们语文教师应如何以人性化的方式去构筑通向学生心灵的桥呢?笔者结合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努力,以期抛砖引玉。

一、走出“传统式”和“应试式”教学误区
创造力培养能否在教学中得以体现,首先取决于教师是否有相应的教学观。

教学观左右着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评估的标准等。

由于受传统的影响和应试教育的干扰,课堂结构刻板程式化,教学方法的填鸭灌输化,作文内容瞎编抄袭化,作文形式上的陈腐八股化,造成学生语文能力低下,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其身上荡然无存。

从整体看,当前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很不适应创造力的培养的要求。

其占主流的教学观有两种:一种
是认为教学的本质是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一种是以帮助学生在考试中获得好成绩才是教师最主要的任务的应试式教学观。

这两种教学观使大量语文老师无法把学生当作教学主体,没有把学生会学当作教学追求的目标;而是把考试作为终极目标。

在这样的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当然会封闭、僵化、呆滞的;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

那什么是创造力培养所需要的教学观呢?就是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三个“面向”为方针,以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学的主要方面,以帮助学生具备语言理解和应用能力为教学的本质内涵,以使学生懂得如何做人为根本目的的教学观。

有了这样的教学观,在教学中才能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教师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增强自主探索的精神
大胆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教师与学生变换位置,让学生唱主角,是让课堂充满生机的方式之一。

传统语文教学是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再加上一张嘴,这单一的方法,陈旧的形式已经学生腻烦透了。

随着教学手段的更新,电脑已显示出了它特有的魅力。

过去我们传授给学生的是单一的语言文字,而现在,借助电脑,就可以把知识信息变成图象、动画、影视录象,并附以音乐效果等,具有直观、新奇、生动的特点。

例如《苏州园林》一课,让学生在幽雅的古筝音乐中欣赏苏州园林的图片,感受苏州园林景色之美,成就之高,引导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借此导入。

随着课文的阅读,又用一幅幅精美的图片印
证苏州园林“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等方面的特征,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获得了美的享受。

由于感染力强,热爱祖国文化艺术的教育,进行的成功而又不露痕迹。

再如学完《愚公移山》一文,老师组织学生讨论愚公是挖山好还是搬家好这一问题时,有人说挖山好体现了愚公不怕困难的意志;有人说搬家好,可以巧妙地避过障碍,节省人力、物力;更有人提出既不挖山,也不搬家,而是因地制宜地把它建成旅游景点,发挥经济效益更好,众说不一,教师根本没有必要给一个结论。

对学生提出的很有个性的意见,即使有不完善与权威意见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就不加否定,而应从其特殊角度给予鼓励,留给学生发展个性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逐渐到成为有大胆探索以及个性丰富的人,这样的课堂,无疑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三、挖掘课内的人文教育资源,培养审美能力
语文教材中平凡朴实但撼人心魄的形象比比皆是。

《一件小事》中的车夫,只是旧中国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千万劳动者之一。

透过车夫停下车,扶起老女人,搀着走向巡警驻所愈来愈远的身影,我们可以借此引导学生看到他勇于负责的质朴的人性光辉。

这正是语文课程基本特点赋予语文教学的历史使命——“起于生命,达于精神”的教学。

魏巍小学时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鲁迅留学日本时的藤野先生,《最后一课》中的韩麦尔先生,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爱生如子,毫无民族偏见,热爱祖国等等优秀品质是那样的感人至深。

“父亲”为二十来岁的朱自清蹒跚买橘子的深情背影,身背年幼的邹韬奋元
宵看花灯的慈母情怀——,感染学生稚嫩的心灵。

这些平凡琐碎中所蕴涵着丰富的人生内涵,都会让学生一次次四读出珍爱生活的情愫。

然而语文教育除了由正面的形象去感召学生,还应该用反面的形象去反思,把握人生的航向。

如《皇帝的新装》中狡猾的骗子,愚蠢至极的皇帝,自私虚伪的大臣们,人云亦云的市民,都是揭露人性中灰暗及至阴暗的一面。

在与天真无邪的敢说真话的孩子的对比中,要引导学生看清那个被功利主义思想所毒化了的虚荣世界,明白人生不能被虚名浮利所累,应脚踏实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的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厚颜无耻的本领可谓炉火纯青。

可在这慨叹声当中,引导学生感悟做人应不畏权势,堂堂正正做人,而决不能做奴颜婢膝的走狗。

新课标为语文教学现状提供了很好的理念与操作方法,也为教育评价提出了新的思路,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也有具体可行的
实践操作方法,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为语文教学搭建了一个
极好的平台。

“自主、合作、探究”是基本的理念和方法,关注更多的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正是当前语文教学所缺乏的,也正是当前语文教师所应关注的内容。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更应理解新课标,用积极的态度去践行新课标。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有不少的挑战,但更多的是发挥能力的机遇。

语文教师在具体教学中有许多的彷徨,但更多的是积极应对。

语文老师,请在新时期新课标指导下,走好。

到那时,你就不会痛苦:谁动了我的奶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