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留农药污染危害及其防治

合集下载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1)
农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而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的大量使用也给土壤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害。

因此,在土壤中农药的污染与防治方面,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土壤中农药污染的现状及原因
1.现状:土壤中农药残留含量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化学合成农药更为突出。

2.原因:一方面是各类农药使用量的增加,另一方面则是人们对农药质量、使用方法等方面认知不足,导致农药在使用中的超标、滥用等行为。

二、土壤中农药污染的危害
1.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受污染的土壤会导致人体接触到农药,严重的会引发肝脏、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

2.对环境的危害:农药残留对植物、动物等组成的生态系统构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威胁。

三、土壤中农药污染防治的方式和方法
1.改变化学合成农药的使用数量和比例,降低土壤中的农药含量。

2.改变每年种植的作物种类和数量,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频率和量。

3.建立土壤环境监测机制,及时发现土壤中农药含量的异样指标。

4.开展农药使用交流活动,提高群众农药使用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在农药使用的同时,我们应该始终保持对土壤的尊重与关爱,通过在
减量、替代、改良等多个方面入手,最终实现对农药污染的有效控制,保证农产品的安全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及农药合理使用方法

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及农药合理使用方法

农药残留超标原因及农药合理使用方法化学农药是防治病虫害最为快速、有效、经济的主要手段,在保障农业丰收、满足人们对农产品需求不断增长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但是过多过滥地使用农药,对生态环境和身体健康都会产生较大危害。

农药残留及其产生的污染后果是严重的,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并影响到农产品对外贸易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一、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原因1.重化学防治,轻综合防治。

由于农药在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见效快、效益好的特点,长期以来人们对用农药防治病虫产生了依赖思想,因而不重视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综合防治措施。

过多使用农药,加大了农药残留,严重污染环境,直接影响到农产品的质量。

2.违规使用高毒农药。

根据规定,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蔬菜、水果和中草药材生产。

但由于其对害虫的击倒力强、速效性好、药效长,部分农户仍喜欢使用。

在蔬菜、果树等作物上使用高毒农药,直接导致了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3.使用了含有高毒农药成分的假农药。

农药生产企业为谋求非法利益在中等毒、低毒的杀虫剂单剂或复配剂中加入高毒农药成分,农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其施用到作物上,导致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4.增加农药的用量和使用次数。

有些农户不能对症用药,乱用药,用错药,甚至出现杀虫剂用于控制病害,施药时间、时机不当,错过防治适期用药,病虫害难以控制,甚至认为规定的农药使用剂量太低,为提高防治效果盲目加大剂量和增加使用次数,致使残留量超标。

6.长期使用单一的农药品种。

有的农户一旦发现某种农药效果好就长期使用,即使发现该药对病虫的防治效果下降,也不更换品种,而是加大用药量,认识不到病虫已产生了抗药性,结果用药量越来越大。

7.未按农药安全间隔期收获。

施药时间距离收获期越近,农药残留量就越高。

有的农户头天喷药第2天就收获上市,或者在采摘前喷施残效期长的农药,导致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二、科学合理使用农药1.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大力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真正做到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优先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协调利用物理防治措施,推广生物农药,科学合理应用低毒、低残留、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农药,尽可能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生态环境,把病虫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使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控制在国家规定的范围以内,达到优质、高产、高效、无害的目的。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Z h o n g f e i n o n g y a o本文通过阐述我国农药的使用情况,以及分析不合理不科学的使用农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提出一些综合治理的措施。

农药在农业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现代农业生产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生产资料,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发挥着主导的作用。

随着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提高农作物的总产量,只能通过提高单产来实现,农药就是保证农作物单产和总产量稳定提升的有效措施。

但由于长时期的施用和不合理、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也产生了很大的压力,给人类、环境造成了不可估量的危害。

如何处理好农药与环境的和谐发展,即能在防治病虫害方面起到良好效果,又能很好的保护环境,现在已为全球共同关注的课题。

1、农药的使用情况我国农药的使用在时间上相对其他国家要晚一些,但经过投入研发这么多年,农药在我国的发展也逐渐跟进了世界水平。

我国农药使用量惊人的递增速度,连续几年翻了好几倍。

目前,我们的农药按防治的类型来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包括调节植物生长剂、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等。

而其中以杀虫剂的毒性最大,象最近常出现的蔬菜农药残留,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影响。

因为我国地域辽阔,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耕作习惯都存在不同的区别,所以我国农药的类别也随着环境不同而不断丰富起来,也正是因为这样,不同地区农药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也表现也不同的症状。

随着农药使用量的不断增加以及不顾后果的滥施农药,各种不合理不科学施药的现象时常发生,造成农药直接进入整个生态环境,对人类、环境都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2、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1)农药对水体的影响农药通过地下水渗透、地面河流、雨水飘移从农田慢慢进入在水域当中,还有一些水体中的农药是来自于农药生产企业加工生产所排放出来的废水、降水也会把大气象中飘浮的农药带到水域中。

水体的质量状况跟农药在水体中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通常来讲,农药的残留量跟农药的水溶性有很大关系,水溶性越大,易于农药溶于水,则单位水里含有的农药量就会增加,残留程度就会加大。

农药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药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一、农药污染的现状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 因使用农药可增加3千万 吨粮食,如果按照每人每 年250kg计算,增加的粮 食可以养活12亿人口。但 是农药的广泛使用对生态 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 坏,毒害事故频繁发生, 如我国农药中毒占世界同 类中毒事故的50%左右。
三、 农药污染环境的途径
农药污染环境的 途径很多,其主要的 途径主要是农药的使 用过程。但在农药的 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废 物的排放,以及被污 染的植物残体分解等, 都可在不同程度上造 成环境污染。
目录
一、农药污染现状 二、农药污染环境的途径 三、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和转化 四、农药污染的危害 五、农药污染的防治
概述:农药是消灭对人类和植物的病虫害的有效药物 ,在农
牧业的增产、保收和保存以及人类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等方 面都起很大的作用 。但农药有其利也有其害, 由于长期大 量使用农药,空气、水 源、土壤和食物受到污染,毒物累积 在牲畜和人体内引起中毒 ,造成农药公害问题。
生物农药的生产
积极发展固相 合成农药
固相合成具备
通过过滤分离技 术来纯化中间体 和最终产物的优 点,从而成为有 机合成化学的热 点和前沿领域。
这是固相的晶体结构
用MLHD减少农药污染
除草剂最低致死剂量使用技 术,简称MLHD技术,由荷兰植 物研究中心和荷兰遥感公司率先
提出。其优势在于:
可以及时预知结果,降低杂草防 治的风险;
降低施药剂量,减少环境污染;
精确施药,减少药害发生的风险, 节约生产成本,增加作物产量;
减少药剂的选择压力,降低抗性 除草剂最低使用新技术展示 杂草发生风险;
降低药剂在作物及粮食中含量查 表的风险等。
控制农药包装废弃物
农约包装废弃物内的残留物, 特别是一些 除草剂、高毒剧毒杀虫剂残存药液, 对周围 的农作物及水源造成了污染,使农作物受

农药污染:影响及预防措施

农药污染:影响及预防措施

农药污染:影响及预防措施引言:农药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滥用和不当使用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药污染的影响,以及预防农药污染的有效措施。

一、农药污染的影响1. 对环境的影响农药常常通过空气、水源和土壤进入环境,对周围的土壤、水体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潜在威胁。

农药的残留会导致土壤的退化,进而影响农作物的质量与产量。

此外,农药污染还会造成水源的污染,威胁到水生生物的健康与生存。

2.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经由农产品或食水摄入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危害。

某些农药具有慢性毒性,长期摄入可能引发慢性病,例如癌症、生殖系统问题和神经系统疾病。

此外,农药残留还可能通过食物链的传递进入人体,进一步危害人类的健康。

二、预防农药污染的措施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应根据农作物种类、病虫害程度和农药特性合理使用农药。

避免过量使用、频繁使用同一种农药,以及在禁用期使用。

同时,选择具有较低毒性和高效率的农药,确保其与目标作物相适应。

2.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通过生物农药和有机肥料控制病虫害。

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污染的产生。

3. 加强监管与培训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应建立健全的农药监管制度,加强对农药的登记审批和市场监管。

同时,加强农民的培训与指导,提高其对农药使用的认识,教育农民遵守农药使用的最佳实践。

4. 强化农业废弃物处理正确处理农业废弃物是避免农药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

农残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应得到重视,确保废弃物的有效处理和处置,防止农药残留进一步污染环境。

5. 鼓励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来控制病虫害的一种无公害防治方法。

鼓励农民使用生物防治,不仅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还可以提高生态环境的稳定性。

结论:农药污染给环境、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风险。

预防农药污染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重要举措。

通过合理使用农药、推广有机农业、加强监管与培训、强化废弃物处理以及鼓励生物防治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预防农药污染,实现可持续的农业发展。

农药残留的原因、危害与控制

农药残留的原因、危害与控制
农药残留的原因、危害与控 制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农药残留的原因 • 农药残留的危害 • 农药残留的控制 • 农药残留的预防措施 • 农药残留的管理政策
01
农药残留的原因
农药使用不规范
01
02
03
农药使用量过大
在农业生产中,为了提高 产量,部分农民可能会过 量使用农药,导致农药残 留超标。
加强对农药使用和残留情况的执 法检查,严厉打击违法使用高毒 、高残留农药的行为。
建立完善的农药残留追溯体系
建立追溯制度
要求农业生产者建立健全的农药使用记录制度,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可追 溯。
加强信息共享
建立农药残留监测与追溯信息平台,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协作,提高 监管效率。
THANKS
生态破坏
农药残留对非目标生物产生杀伤作用,破坏 生态平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土壤污染
农药残留会破坏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微生物 和植物生长,导致土壤退化。
农产品污染
农药残留超标的农产品可能对整个食物链产 生污染,影响食品安全。
对农业生产的危害
抗药性
长期使用农药可能导致病虫害产生抗 药性,降低农药效果,增加防治成本 。
不一致。
检测方法不科学
部分农药残留检测方法可能存在误 差较大、灵敏度不高等问题,导致 部分农药残留量未能准确检出。
检测设备落后
部分地区的农药残留检测设备相对 落后,可能无法满足当前农药残留 检测的需求。
农药使用后的处理不当
农药包装废弃物处理不当
部分农民在使用完农药后,可能将农 药包装废弃物随意丢弃,导致土壤、 水源等环境污染。
慢性危害
长期摄入低剂量的农药残留可 能对人体的免疫系统、神经系 统和生殖系统造成损害。

化学污染:常见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与防控

化学污染:常见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与防控

化学污染:常见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与防控化学污染是指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化学物质超过自然环境的背景水平,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现象。

常见的化学物质污染包括有机污染物、重金属、农药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常见化学物质的污染、危害以及防控措施。

一、有机污染物1. 污染源:有机化合物主要来自化工厂废水、工业废气、农药和农药残留、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等。

2. 危害:有机污染物对水体、空气和土壤的污染将直接威胁人类健康,引发癌症、生育问题和神经系统疾病。

3. 防控措施:a. 加强监管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有机污染物排放标准,对违规企业进行处罚,严防渗漏和泄漏。

b. 推进绿色化工:发展低污染、低能耗的生产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有机物排放。

c. 加强垃圾分类和处理:减少有机废弃物的堆放和焚烧,推动有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d.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对有机污染物危害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二、重金属污染1. 污染源:重金属主要来自工业废水、矿山废渣、农药残留和废旧电子产品等。

2. 危害:重金属如铅、汞、镉等长期积累在人体内会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导致慢性中毒。

3. 防控措施:a. 加强监测和检测:定期检测地表水、饮用水、农产品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及时发现和处理污染源。

b. 健全法律法规:建立完善的重金属污染物排放和处理标准,加强对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

c. 实施治理工程: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进行污染物的清除和修复。

d. 推动绿色生产:限制和淘汰使用重金属的产品,鼓励研发替代品。

三、农药污染1. 污染源:农药主要来自于农田的化肥和农药使用、农作物残留和农田排水等。

2. 危害:农药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污染,对农民和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3. 防控措施:a. 推广绿色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减少农药的使用和农田污染。

b. 加强农药监管:建立农药登记制度,严格控制农药的使用和质量。

c. 提高农民培训:加强对农民的农药使用知识培训,提高安全使用农药的意识。

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

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摘要】农药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工具,但其过度使用和不当管理导致了严重的农药污染问题。

本文从农药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和转移、农药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农药污染防治措施的研究进展以及农药使用管理的重要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通过分析发现,农药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必须加强农药管理与监测,提出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以减少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风险。

文章最后提出未来农药污染防治的重点,强调了加强管理和监测的重要性,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农药污染问题,共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药污染、农药使用管理、环境残留、生态系统、监测、防治措施、研究进展、重要性、严重性、未来方向1. 引言1.1 农药的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研究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杂草和病虫害,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农药的过度使用和不当施用导致了农药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日益凸显。

农药在农田、水体和空气中的残留及转移,对生态系统及人类健康产生了负面影响。

农药污染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环境问题,亟待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来减少其危害。

为了解决农药污染问题,各国科研人员一直在进行相关研究。

从农药的来源和影响入手,分析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和转移规律,探讨农药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机制,研究农药污染防治措施的进展,并强调农药使用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对农药污染问题的深入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其严重性,加强农药管理与监测,制定科学合理的农药使用政策,以期减少农药对环境及人类健康的损害,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2. 正文2.1 农药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常用的化学物质,用于防治病虫害、杂草等农作物的危害。

农药在不恰当使用的情况下会产生污染,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农药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农田、水体和空气。

在农田使用农药时,部分农药会残留在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

农田中使用的农药还可能通过水体污染物的形式进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对水生生物产生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卷 第1期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l.21 N o.1 2002年3月Jo ur nal o f Ya nan U niv ersity(N atural Science Edition)M arch,2002残留农药污染危害及其防治高桂枝1,王圣巍2,王 俏1,吕俊芳1( 1.延安大学化学与化工系,陕西延安716000;2.延安大学医学院,陕西延安716000)摘 要:农药、化肥是目前农业增产的主要依靠,由其引起的残留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已上升为重要问题,只有在政府的倡导下、科学工作者的努力下、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下,方可逐步降低农药残留污染,改善环境,提高人类健康水平。

关键词:残留农药;污染;危害;防治中图分类号:O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2X(2002)01-0052-0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林牧业得到了速发展,全国各地水果、蔬菜等品种丰富,质量提高,不仅满足了城镇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而且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但是,随着农业经济发展,病虫害增多,农药用量增大,据统计,全世界每年通过植物保护方法增加的产量有80%依靠农药,特别是水果、蔬菜对农药的依赖性更大,其上残留农药污染和毒害程度日趋严重,危害着人们和动物的健康。

1 残留农药的污染和危害1.1 农药对于人体和动物体内分泌的干扰[1]据王毓秀等人的研究[2],目前有70种可能干扰内分泌的化学物质,其中农药有40余种,它们分为4类,除草剂类:2,4,5—三氯联苯氧基乙酸,2,4—二氯联苯氧基乙酸,杀草强,莠去津,甲草胺,除草醚,草克净。

杀虫剂类:六六六,对硫磷,西维因,氯丹,羟基氯丹,超九氯,滴滴滴,滴滴涕,滴滴伊,三氯杀螨剂,狄氏剂,硫丹,七氯,环氧七氯,马拉硫磷,甲氧滴涕,毒杀芬,灭多威。

杀菌剂类:六氯苯,代森锰锌,代森联,代森锌,乙烯菌核利,福美锌,苯菌灵。

防腐剂类:五氯酚,三丁基锡。

它们主要使生物的生殖机能下降和导致异常现象,降低生物体的免疫能力并诱发肿瘤,损害神经系统等。

人体内分泌系统产生的激素过少,会引起某些组织或器官功能失调,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激素过多,会过度作用而产生病态。

上述农药进入人体或动物体内的作用方式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与人体或动物体激素竞争靶细胞膜上的受体,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

第二,上述某些农药可能抑制类固醇合成过程中某些酶的活性,使酶的功能丧失,致使雄性激素类固醇不能合成。

同样,也可以与雌性激素受体结合,从而引起人体细胞内、细胞之间、器官之间、机体之间的内在激素信号的传送,导致机体失衡。

第三,由于某些农药作用于人体的激素,会使人体内分泌系统紊乱,进而使免疫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伤害。

甲状腺功能低下影响神经系统功能的正常发育,严重时可使人完全成为“白痴”。

1.2 水果上残留农药污染情况水果上残留农药污染一方面来源于种植生产过程中,另一方面来源于经销过程中。

多数水果属多年生植物,其生态环境比较稳定,病虫害经多年传入繁殖,造成种类繁多、发生规律复杂、成灾频率高等特点。

在生产中人们为了有效地控制病虫害,大量超标用药,增加了病虫害抗性,杀伤了天敌,使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导致施药次数和浓度呈不断增加趋势,造成了高残留和严重污染。

试验证明[3]:喷洒在水果表面上的农药能够较收稿日期:2001-09-13作者简介:高桂枝(1957—),女,陕西延安市人,延安大学高级实验师。

多地进入果肉。

喷洒在果树上的内吸性农药被吸收后尚能在植株体内传导,向果实集中,造成水果中农药的高残留。

水果在经销过程中,商贩为了谋求高额利润,低价购买七、八成熟的水果,用含有二氧化硫的催熟剂和激素类药物处理后,就变成了色艳、鲜嫩、惹人喜爱的上品,价格就可提高2~3倍。

如从南方运回的香蕉大多七、八成熟,在其表面涂上一层含有二氧化硫的催熟剂,再用30℃—40℃的炉火熏烤后藏置1—2d,就变成了上等蕉。

半熟西红柿喷洒催熟剂,短期内外表就红了;半熟的桃等,先用硫磺熏再用洗衣粉水清洗后,色黄、鲜艳、水灵,唤起购买欲望。

各类水果以及蔬菜用催生剂或生长激素处理后生长期变短,颜色鲜艳果味却变淡了,致漂亮水果味不美、营养低还对健康害[4]。

1.3 蔬菜上残留农药的污染和危害目前,国内防治蔬菜病虫害的农药主要是有机磷类[5],市面上销售的有100余种,多数应用于杀虫。

对人体神经系统有伤害,其产生的神经毒还可引发人体代谢上的不良反应。

如长期食入有机磷超标的蔬菜,可对人的肝脏、肾脏造成损害。

另外,蔬菜上残留的化肥进入人体,部分可在体内转化为亚硝胺,而亚硝胺是强致癌物,可致人体患胃癌或食道癌等疾病。

化肥中的硝酸盐可被胃肠道细菌转化为亚硝酸盐之后,吸收到血液之中而与血红蛋白反应,使血红蛋白中的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形成高铁血红蛋白,从而失去带氧能力,致使组织细胞缺氧,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

蔬菜价格随上市季节涨降幅度变化很大,在生产和销售上,为了获取最好的经济利益,在施药后未过农药降解期上市极普遍,致残留农药更大。

据2001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一、二季度蔬菜农药残留量抽查,抽样合格率分别为72.4%和64.5%。

抽查蔬菜农药残留主要是有机磷类,特别是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甲胺磷、氧化乐果检出率较高。

抽检的12种韭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有9种,占抽检韭菜的75%,抽查的16种甘蓝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的有10种,占62.5%。

其中乙酰胺磷含量最多超过国家标准限量79倍。

另据北京市有关部门检测,进入北京市的蔬菜60%以上农药残留量超标。

实际上,蔬菜水果农药残留超标是普遍现象。

近年来,由于农药引起的患病指数上升,我国每年农药中毒患者数万至十万人,其中有机磷中毒占70%以上。

1.4 残留农药的其它污染危害农药在使用过程中散发在空气中,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空气污染,也大量杀伤了天敌。

根据我们对延安部分以种植苹果为主的乡村调查,基本上都是在同一时期内,防治同一种病虫害,使用同样的农药,导致空气中同种农药的浓度大大增加,有些乡村的上空被散发的农药全部笼罩,刺鼻难闻,无处躲避,这样的情况在一年中屡见不鲜。

致貌似树木成林、郁郁葱葱、绿化很好的秀美乡村,很少见到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而老鼠、野兔逐步上升为主要灾害。

进入土壤中的农药,部分通过土壤本身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过程降解成为无害物质,另一部分吸附在土壤里,甚至在土壤的作用下变为更毒的物质。

由于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导致了大量残留的积累,抑制了土壤微生物的繁殖,破坏了土壤结构和理化性质,影响着作物生长,造成了土壤污染。

残留在土壤中部分农药随浇灌、雨水流入河中,造成河流、环境的污染,导致恶性循环。

由此看出,我们呼吸的、喝的、吃的都是污染物,我们还能很健康吗?荒山绿化,种草种树,自然要防治病虫害,用农药,不解决残留农药污染问题,既是绿化好了,但天敌没有了,会有良性循环吗?2 降低残留农药污染的几点建议近年来,农药的污染已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残留农药污染情况仍然很严重,还需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2.1 增加残留农药污染量化指标的透明度,实现科学化管理目前,残留农药污染的量化指标只是在有关技术部门范围内掌握,公民几乎不了解,虽然知道农药残留污染,但不明白量化污染的程度,唤不起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第一,要求有关部门将农药残留污染量化指标以及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通过各种媒体、管理渠道定期反复公布于众,让老百性明白并监督。

第二,制定科学、细致、具体的基层管理条例,强化实施。

首先,需重新核定农药的成本,要增加环境保护成本,如具体考虑公众健康、家畜死亡与污染、天敌死亡、害虫抗性、地下水污染等等,促使农民重视节约农药。

其次,利用各种媒体加强宣传,使家喻户晓。

例如,将各种农药允许残留量和超标处罚限额打印在使用说明书上,农民购买农药后,在掌握使用技术的同时,也明白了环境保护要求,实施中就会引起注53第1期 高桂枝,等:残留农药污染危害及其防治 意,长期坚持下去,必将收到良好效果。

第三,加强地方职能部门的管理。

根据残留农药量化指标、管理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曝光、严惩重罚,使治理残留农药污染工作逐步正规化。

2.2 加强对农民的培训教育力度,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农民是农药的主要消费者,而农民是最现实最讲实惠的,相对经济、文化、条件均比较差,因此,一切培训教育必须和农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结合方可见效。

第一,通过简明的技术资料宣传,使农民相信科学,认识到少施农药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明显的经济效益。

通过农药造成危害的具体事例,使农民明白残留农药对人对己的危害,而且,对己的危害更大,经济损失更大。

第二,通过具体的技术指导,教给农民减少农药用量的技术和方法,介绍新产品、推广新技术。

例如,推广可节省农药50%—95%、可降低农药飘逸量10倍的新型施药机具、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抗病虫害新品种等,即可减少药费投入、又可降低农药毒害和对空气的污染,还不影响对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农民就很愿意接受,但也可能一次性投入较高,有些农民望成末及,此时,政府就应给予适当扶持,使该相工作落到实处。

第三,通过具体的环保尺度教育,使农民根据自己土地面积、施用农药量,自己就能够明确地评价环境的受害程度,看到自己努力的结果。

基层主管部门配合一定的鼓励措施,调动环保积极性。

第四,宣传和技术培训工作要一项一项、一个点一个点、一个片一个片、扎扎实实、稳步发展。

即要巩固旧的宣传培训点还要发展新的宣传培训点,不要贪大好功,不要急于求成,将每项工作落到实处,树立威信,得到农民信任和配合,将可有效降低农药残留污染。

2.3 加强对农药污染的监督力度残留农药污染不象工业污染那么具体、集中,它非常分散、普遍,涉及面极广,又是一个缓慢污染过程,不好用法律手段制止,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基层技术部门检查、监督,农民自己约束、监督,广大公民批评、监督。

首先,基层技术部门要坚持对当地蔬菜、水果等食品中残留农药进行频繁抽样检验,根据有关规定作出相应处罚,提出改进期限,并定期在当地媒体上报道本地区食品农药等污染情况,重点公布严重超标的品种、产地等。

定期给主管领导提供残留农药污染材料,促使进行相应的整改措施。

其次,大力推广、普及快速检测残留农药技术和配套仪器,充分发挥农民和广大消费者的监督作用。

关于快速检测残留农药技术,国内外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在此推广的仪器必须具有对常用农药测定方法简单、容易操作、检测速度快、现象明显、有对比样板和标准及价格低廉等特点,如酶抑制技术[6]等,能够科学、及时监督和指导农民生产,也使消费者及时了解自己每天的食品中残留农药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对经营者或生产者提出批评起到监督作用。

通过快速检测残留农药仪器的推广普及,提高了残留农药污染的量化透明度,增强了广大公民自我保护意识、自觉监督意识、科学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