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隙率的测定

合集下载

混凝土密度和孔隙率的标准测试方法

混凝土密度和孔隙率的标准测试方法

混凝土密度和孔隙率的标准测试方法一、介绍混凝土密度和孔隙率是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

密度反映混凝土的紧密程度,孔隙率反映混凝土的致密程度。

因此,准确测量混凝土密度和孔隙率是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密度和孔隙率的标准测试方法。

二、密度的测试方法1. 原理混凝土密度的测试是通过将混凝土样品的质量与其体积进行比较,计算出混凝土的密度值。

常用的测试方法有水密法、气密法和沉降法等。

2. 水密法(1)试验原理将混凝土样品浸泡在水中,测定其排出的水量,根据排出的水量和混凝土样品的质量计算出混凝土的密度。

(2)试验步骤① 取混凝土样品,将其表面清洁干净并称重,记录其质量。

② 将混凝土样品放入水中,浸泡至完全浸泡,并保持10min以上。

③ 将浸泡后的混凝土样品从水中取出,并将其表面的水用吸水纸吸去。

④ 将混凝土样品放入称量器中,记录其质量。

⑤ 将混凝土样品放入浸有水的容器中,记录容器中水的初始高度。

⑥ 将混凝土样品放入容器中,记录水位的变化。

(3)计算混凝土密度=混凝土质量÷混凝土体积混凝土体积=容器中水的体积÷水的密度水的密度=1g/cm³3. 气密法(1)试验原理将混凝土样品置于密闭容器中,通过压缩空气将容器内的气体压缩,记录容器内气体的压力变化,根据容器内气体的压力变化计算出混凝土的密度。

(2)试验步骤① 取混凝土样品,将其表面清洁干净并称重,记录其质量。

② 将混凝土样品放入密闭容器中,记录容器内的体积。

③ 通过压缩空气将容器内的气体压缩至一定压力(如1MPa),记录压缩后的气体体积和压力。

(3)计算混凝土密度=混凝土质量÷混凝土体积混凝土体积=(容器内原始体积-压缩后的气体体积)÷容器内原始体积4. 沉降法(1)试验原理将混凝土样品分别放置于两个不同高度的容器中,记录容器内混凝土的高度变化,根据高度变化计算出混凝土的密度。

孔隙率测试方法

孔隙率测试方法

孔隙率测试方法一、引言孔隙率是地质工程中一个重要的参数,用于描述岩石或土壤中的孔隙空间的比例。

孔隙率的准确测定对于地质勘探、岩土工程设计以及地下水资源评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孔隙率测试方法。

二、方法一:质量法质量法是一种常用的孔隙率测试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岩石或土壤样品的质量以及其饱和前后的质量差异,计算出孔隙率。

具体步骤如下:1. 样品制备:将岩石或土壤样品收集并处理成适当的尺寸和形状。

2. 干燥:将样品放入恒温恒湿的干燥箱中,在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干燥至恒定质量。

3. 饱和:将干燥后的样品浸泡在水中,使其完全饱和。

4. 沥水:取出样品,放置在滴水架上,使其自由沥水,直到不再滴水为止。

5. 测量质量:分别测量干燥前、饱和前和饱和后的样品质量。

6. 计算孔隙率:根据测量结果,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孔隙率:孔隙率 = (饱和前质量 - 饱和后质量) / (饱和前质量 - 干燥前质量)方法一的优点是操作简单,仪器设备要求相对较低,适用于现场或实验室的快速测试。

但是,该方法忽略了孔隙结构的复杂性,对于高孔隙率或多孔介质的测试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

三、方法二:气体法气体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孔隙率测试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孔隙中充满气体的体积,计算出孔隙率。

具体步骤如下:1. 样品制备:将岩石或土壤样品收集并处理成适当的尺寸和形状。

2. 体积测量:使用气体法测试仪器,将样品放入密闭的容器中,记录容器内气体的初始体积。

3. 充气:将一定压强的气体注入容器,使其充满样品中的孔隙。

4. 体积测量:记录容器内气体的最终体积。

5. 计算孔隙率:根据测量结果,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孔隙率:孔隙率 = (初始体积 - 最终体积) / 初始体积方法二的优点是可以测量高孔隙率和多孔介质,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岩石和土壤样品。

然而,该方法对于孔隙率较低的样品可能存在测试结果不准确的问题。

四、方法三:电阻率法电阻率法是一种基于电磁物理原理的孔隙率测试方法。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
工业型煤视相对密度及孔隙率测定方法是一项重要的行业标准,主要用于评估工业型煤的物理性能。

以下是详细的研究方法:
1. 视相对密度测定方法:视相对密度是指煤样在特定条件下的重量与体积之比。

常用的方法有比重瓶法、浮沉法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准备一定质量的煤样,将其放入已知体积的容器中。

b. 测量容器和煤样的总重量,计算煤样的质量。

c. 在特定条件下(如温度、湿度等),测量煤样的体积。

d. 根据质量和体积的测量结果,计算煤样的视相对密度。

2. 孔隙率测定方法:孔隙率是指多孔材料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光学法、计算图论法、浸没法、气体扩散法等。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a. 测量多孔样品的表观体积和同质量无孔样品的体积。

b. 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材料断面的孔隙率。

c. 使用工业CT扫描的办法,创立包括孔隙的样品外在和内在几何图,然后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缺陷分析。

d. 在真空条件下,将多孔样品浸入容易渗透入样品孔隙的液体中,测量液体的体积。

e. 将已知表观密度的样品放入已知体积的容器中,与另一个抽成真空的容器相连接。

当两容器之间的阀门打开时,气体就会从样品之中逸出,进入第二容器,两容器之间会达到一种压强平衡。

通过体积的比率求出孔隙率。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测定工业型煤的视相对密度和孔隙率,为煤质评价和工程应用提供重要依据。

材料的孔隙率测试

材料的孔隙率测试

材料的孔隙率测试材料的孔隙率是指材料中孔隙的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孔隙率是一个重要的物性参数,可以用于描述材料的多孔性和孔隙结构。

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材料的吸附性能、渗透性、导热性、强度等多个性质。

因此,准确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对于材料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下面将介绍常用的两种方法。

一种是质量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材料在干燥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的质量,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

首先,将待测材料加热至恒定重量,得到材料的干燥质量。

然后,将材料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使其完全饱和,再称量材料的饱和质量。

根据质量差值,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适用于大多数材料的孔隙率测定。

另一种是容积法。

该方法通过测量材料在干燥状态和饱和状态下的容积,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

首先,将待测材料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测量容器的总体积。

然后,将容器浸入水中,使材料饱和,并测量容器的总体积。

根据容积差值,可以计算出材料的孔隙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具有较大孔隙率的材料,如多孔陶瓷、多孔金属等。

除了上述两种常用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测定孔隙率的方法,如吸附法、气体渗透法等。

这些方法根据不同的原理和实验条件,可以对特定类型的材料进行孔隙率测定,提供更加准确和全面的数据。

在进行孔隙率测试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首先,测量材料的质量或容积时,要保证测量精度和准确性。

其次,在测量过程中要避免材料的损坏或变形,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和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孔隙率测定方法和仪器设备,以获得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材料的孔隙率是描述材料多孔性和孔隙结构的重要参数。

准确测定材料的孔隙率对于材料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常用的孔隙率测定方法包括质量法和容积法,根据不同的材料类型和应用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和仪器设备。

在进行孔隙率测试时,需要注意测量精度、材料保护和仪器选择等问题,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材料孔隙率的测定,可以更好地了解材料的性能和应用潜力。

孔隙率的测定方法

孔隙率的测定方法

孔隙率的测定方法
孔隙率是指岩石或土壤中的孔隙空间所占的比例。

常见的孔隙率测定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重量法(Wire Method):将岩石或土壤样本在室温下完全干燥,然后称重得到初始质量。

然后将样本浸泡在饱和液体中,以去除空隙中的气体。

再称重得到浸润后的质量。

通过比较两次称重的差值,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孔隙率。

2. 体积法(Pycnometer Method):使用一种称为皮克挪米特的设备,测量样本的体积。

首先测量样本的初始体积,然后将样本浸泡在饱和液体中,使其达到饱和状态。

再次测量样本的体积,通过比较两次体积的差值,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孔隙率。

3. 水浸法:将干燥的岩石或土壤样本浸入水中,测量浸水前后的重量。

根据浸水前后的重量差和水的密度,可以计算出样品的孔隙率。

4. 水排法:将干燥的岩石或土壤样本放置在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然后通过渗透压的作用,将水逐渐注入样品中。

当样品中的孔隙已经被饱和时,将样品从容器中取出并称重,根据样品的干重和湿重,可以计算出孔隙率。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具体的方法要视情况和实验要求进行选择。

孔隙率 测试方法

孔隙率 测试方法

孔隙率测试方法
孔隙率是指土壤或岩石中孔隙空间的占有比例,或者说是孔隙体积与总体积的比率。

它是表征土壤或岩石内部空间的重要指标,常用于地质勘探、岩土工程和水文地质等领域。

孔隙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实验法和计算法两种。

实验法是通过实际的实验手段来测定孔隙率。

常见的实验方法有液体置换法、气体置换法和密度法。

液体置换法是利用一个被测样品,通过将其完全置于一种可溶于水的液体之中,测定液体替代样品时的液位差或体积变化,从而计算出孔隙率。

气体置换法是利用一个被测样品,将其置于一个密闭的容器中,通过将气体逐渐引入容器内,测定容器内的气体体积变化,从而计算出孔隙率。

密度法则是利用样品的质量和体积之比来计算孔隙率,常用方法有气体置换法、气体比重法和液体置换法等。

计算法是利用经验公式或理论计算方法来推算孔隙率。

常见的计算方法有体积比法、净重法和浸水重法等。

体积比法是通过将样品放入一个已知容积的容器中,然后测量容器内的体积变化,计算出孔隙率。

净重法是通过测量样品的干重和饱和后的湿重,计算孔隙率。

浸水重法是通过浸泡样品于水中,测量样品的湿重和干重,从而计算孔隙率。

在实际应用中,选择合适的孔隙率测定方法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样品的性质、
测定的目的和条件等。

不同的测定方法有其适用的范围和准确度,因此在选择方法时应综合考虑。

总之,孔隙率的测定对于理解土壤或岩石内部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选择和应用不同的测定方法,可以获得准确的孔隙率数据,为地质勘探、岩土工程和水文地质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效支持。

孔隙率 测试方法

孔隙率 测试方法

孔隙率测试方法孔隙率是指岩石、土壤或其他多孔介质中的孔隙空间所占总体积的比例。

它是描述岩石或土壤内部空隙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对于理解其渗透性、储层性质以及水文地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孔隙率测试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方法来确定孔隙率的大小,并可根据测试结果来评估介质的物理性质。

孔隙率测试方法的选择会根据不同的介质类型和特性而有所不同。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孔隙率测试方法:1. 水饱和法:这是一种最常用的孔隙率测试方法。

它是通过浸泡样品在水中,并施加一定的真空压力来测定孔隙率。

首先,将待测试的样品置于真空容器中,然后施加一定的真空压力将容器内的气体抽空,然后将真空容器与水箱连接,将水箱内的水注入容器,使针对样品施加一定的水压,然后测量水位变化以计算孔隙率。

2. 硬度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样品在一定载荷下的硬度来计算孔隙率。

首先使用硬度计对样品进行硬度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计算孔隙率。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介质颗粒较大的土壤或岩石。

3. 吸附法:该方法是通过利用吸附剂(如液态氮或气相吸附剂)在介质孔隙中的吸附特性来测定孔隙率。

吸附剂在孔隙中的数量与孔隙率成正比。

通过测量吸附剂在样品中的量,可以计算出孔隙率。

这种方法适用于介质中存在较小孔径和较低孔隙率的情况。

4. 精密称重法:该方法通过测量样品的干燥重量和饱和后的重量来计算孔隙率。

首先,将待测试的样品放在烘箱中烘干,然后测量样品的干燥重量。

接下来,将样品浸泡在水中一段时间,使其充分饱和,然后将样品的饱和重量测量出来。

通过计算干燥重量和饱和重量的差异,再与样品的体积进行比较,就可以计算出孔隙率。

以上只是几种常见的孔隙率测试方法,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核磁共振法、阻抗测量法等。

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的介质类型和测试需求。

在进行孔隙率测试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测试方法,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和改进方法以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什么是孔隙率?

什么是孔隙率?

什么是孔隙率?孔隙率是描述土壤或岩石中空隙程度的指标,体现了其中的真空、气体和水分的占据比例。

它是地质学、土壤学和工程学等领域中重要的参数,对于水文地质、石油勘探、土木工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定义、测定方法、影响因素和应用范围等方面介绍孔隙率的相关知识。

一、孔隙率的定义孔隙率顾名思义是指岩石或土壤中的孔隙空间占据整体体积的比例。

它由一个介于0到1之间的小数表示,在0到1范围内可以用百分数表示。

孔隙率的计算公式为:孔隙率 = 孔隙体积 / 总体积其中,孔隙体积指的是空隙中可被流体填充的体积,总体积则是岩石或土壤的总体积。

二、孔隙率的测定方法1. 实验室测定法:常用的实验室测定方法包括饱和测量法、气体置换法和压汞法等。

饱和测量法适用于测定不透水或几乎不透水的土壤和岩石,其原理是使土壤或岩石完全浸没于液体中,通过测量前后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孔隙率。

气体置换法适用于透水性较大的岩石和土壤,其原理是将岩石或土壤样品通入气体中,通过测量前后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孔隙率。

压汞法则适用于具有小孔隙尺寸的岩石和土壤,其原理是利用毛细力使汞克服岩石或土壤孔隙的阻力进入其中,通过测量前后体积的变化来计算孔隙率。

2. 岩心取样法:岩心取样是一种直接而有效的测定孔隙率的方法。

它通过岩心钻进实地采集代表性的岩石样品,在实验室中对样品进行分析,测定孔隙率。

岩心取样法适用于对深部地下岩石的研究,虽然操作相对复杂,但能够获得比较准确的孔隙率数据。

三、孔隙率的影响因素1. 颗粒形状和大小:颗粒形状和大小的不同会影响岩石或土壤中的孔隙率。

例如,颗粒越圆滑,孔隙率就越大;颗粒越细小,孔隙率也越大。

2. 压实度:压实度是指岩石或土壤的密实程度,对孔隙率有直接影响。

当压实度增大时,孔隙率减小;当压实度减小时,孔隙率增大。

3. 孔隙排列方式:孔隙排列方式是指岩石或土壤中孔隙的结构原型。

孔隙排列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孔隙率的差异。

例如,随机排列的孔隙率比规则排列的孔隙率要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隙率的测定
镀层的孔隙是指镀层表面直至基体金属的细小孔道。

镀层孔隙率反映了镀层表面的致密程度,孔隙率大小直接影响防护镀层的防护能力(主要是阴极性镀层)。

作为特殊性能要求的镀层(如防渗碳、氮化等),孔隙率测量也极为重要,它是衡量镀层质量的重要指标。

国家标准GB 5935规定了测定镀层孔隙的方法有贴滤纸法、涂膏法、浸渍法、阳极电介测镀层孔隙率法、气相试验法等。

电镀专业最新国家标准中,孔隙率试验的标准为:GB/T l7721—1999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铁试剂试验,GB/T l8179--2000 金属覆盖层孔隙率试验:潮湿硫(硫化)试验。

一、贴滤纸法
将浸有测试溶液的润湿滤纸贴于经预处理的被测试样表面,滤纸上的相应试液渗入镀层孔隙中与中间镀层或基体金属作用,生成具有特征颜色的斑点在滤纸上显示。

然后以滤纸上有色斑点的多少来评定镀层孔隙率。

本法适用于测定钢和铜合金基体上的铜、镍、铬、镍/铬、铜/镍、铜/镍/铬、锡等单层或多层镀层的孔隙率。

1.试液成分试液由腐蚀剂和指示剂组成。

腐蚀剂要求只与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作用而不腐蚀表面镀
层,一般采用氯化物等;指示剂则要求与被腐蚀的金属离子产生特征显色作用,常用铁氰化钾等。

试液的选择应按被测试样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种类及镀层性质而定,如表l0—1—16 所列。

配制时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溶剂为蒸馏水。

表10—1—16 贴滤纸法各类试液成分
2.检验方法 (1)试样表面用有机溶剂或氧化镁膏仔细除净油污,经蒸馏水清洗后用滤纸吸干。

如试
样在镀后立即检验,可不必除油。

(2)将浸润相应试液的滤纸紧贴在被测试样表面上,滤纸与试样间不得有气泡残留。


规定时间后,揭下滤纸,用蒸馏水小心冲洗,置于洁净的玻璃板上晾干。

(3)为显示直至铜或黄铜基体上的孔隙,可在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上滴加 4%的亚铁氰
化钾溶液,这时滤纸上原已显示试液与镍层作用的黄色斑点消失,剩下至钢铁基体的蓝色斑
点和至铜或铜底层的红色斑点,冲洗后贴于玻璃板上干燥。

(4)为显示直至镍层的孔隙,可将带有孔隙斑点的滤纸,放在清洁的玻璃板上,并在滤
纸上均匀滴加浓度为 500mL/L 25%的氨水溶液(含二甲基乙二醛肟 2g/L),这时滤纸上显示镍层的黄色斑点转为玫瑰红色,而原显示至铜层及钢铁基体的有色斑点转为无色,因而更有利于判别至镍层孔隙的结果。

(5)检验外层为铬层的多层镀层时,应在镀铬后放置 30min 进行。

在镀铜的钢件、铜及铜合金基体上的铬层,测定至铜层的孔隙时,其有色斑点不完全印在滤纸上,应计算试样上呈现的红褐色斑点。

3.孔隙率的计算
在自然光或荧光灯下直接观察相应镀层孔隙的有色斑点。

将刻有cm2 方格的有机玻璃板,放在印有孔隙痕迹的滤纸上,分别计算每cm2 方格内的各种有色斑点数目,并将所得点数相加。

最后根据滤纸与试样接触面积,计算镀层的孔隙率
孔隙率=n/S(个/cm2)
式中:n为孔隙斑点总数(个);s 为所测试样面积(cm2)。

一般以三次试验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检验结果。

二、涂膏

将含有相应试液的膏状物涂覆于被测试样表面,通过泥膏中的试液渗入镀层孔隙与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作用,生成具有特征颜色的斑点,根据涂膏层上的有色斑点的多少来评定镀层的孔隙率。

本法适用于检验钢件和铜、铝、锌及其合金件上阴极性镀层的孔隙率。

1.试验膏剂的成分
主要由腐蚀剂、指示剂和膏泥等组成,如表10—1—17 所列。

配制时所用试剂均为化学纯,溶剂为蒸馏水。

表10—1—17 涂膏法各种膏剂的成分
2.检验膏剂的配制方法
1 号膏剂将1g~2g a-a 联苯吡啶或邻菲罗啉溶于100mL 0.1mol/L~0.2mol/L 的盐酸溶液中,取此溶液10mL,加入二氧化钛l0g~15g,搅拌混合成膏剂以备使用。

此膏剂在14d 内使用有效。

2 号膏剂①在水浴中加热冰醋酸,计量配成 20%的二苯基对二氨基脲的醋酸溶液(即溶液1),取 10mL 此溶液加入15g~30g 二氧化钛粉末,调成糊状。

然后依次加入l0%过硫酸铵溶液(将过硫酸铵直接溶于浓氨水的溶液,即溶液2)和甘油,其用量按溶液l、2 和甘油的体积比为l:1:0.5,经充分搅匀备用。

此膏剂在2d~3d 内使用有效。

②在100mL 蒸馏水中加入 5g~15g 过硫酸铵和 5mL~20mL 氨水(密度 0.91)配成过硫酸铵氨溶液(即溶液3),同等体积2%的镉试剂(Ⅱ)水溶液(即溶液4)混合,然后以每10mL 混合液加入12g~15g 二氧化钛粉末,调成糊状备用。

此膏剂在3d~4d 内使用有效。

3 号膏剂将0.5g 二苯基硫代对二氨基脲溶于100mL 酒精溶液中,再按每10mL 溶液加入20g~30g 二氧化钛粉末,搅匀后再加入200mL0.5mol 的氢氧化钠溶液,调成糊状备用,在3d~4d 内使用有效。

4 号膏剂在2%的铝试剂水溶液中,按每10mL 溶液加入l5g~20g 二氧化钛粉末及相当于铝试剂溶液l/2 体积的过氧化氢(相对密度l.14—1.15),搅拌均匀并成糊状备用。

此膏剂在3d~4d 内使用有效。

3.检验方法 (1)试样表面用有机溶剂或氧化镁膏仔细除净油污,经蒸馏水清洗后用滤纸吸干。

如试
样在镀后立即检验,可不必除油。

(2)用毛刷或其他方法将选择好的相应膏剂均匀地涂覆于受检试样表面,5min~10min
后,直接观察涂膏层上的有色斑点数。

膏剂用量为0.5g/dm2—1g/dm2。

4.孔隙率计算根据孔隙率检验膏表面上出现的有色斑点数,计算平均孔隙率。

计算方法与贴滤纸法相
同。

三、浸渍法将试样浸于相应试液中,通过试液渗入镀层孔隙与基体金属或中间镀层作
用,在镀层表
面产生有色斑点,然后检查镀层表面有色斑点多少来评定镀层的孔隙率。

本法适用于检验钢铁、铜或铜合金和铝合金基体表面的阴极性镀层的孔隙率。

(1)试液成分。

不同基体金属及镀层的检验溶液,如表 l0—1—18 所列。

配制时除铝试剂为分析纯外,其他试剂均为化学纯。

表10—1—18 浸渍法使用的溶液成分
(2)试液配制方法。

试液l 的配制:将20g 白明胶用500mL 蒸馏水浸泡,静置使其膨胀,然后在水浴上加热至呈胶体溶液为止,另将l0g 铁氰化钾和15g 氯化钠分别溶于200mL 蒸馏水中,将上述溶液
注人1L 容积的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到1L,混合均匀,贮存在棕色玻璃瓶中备用。

试液2 的配制:将l0g 白明胶浸于少量蒸馏水中,待膨胀后,在水浴上加热到呈胶体溶液,冷却后和含3.5g 铝试剂,含150g 的氯化钠水溶液一起注入1L 的量筒中,用蒸馏水稀释至1L,均匀混合后备用。

(3)检验方法。

①试样准备与涂膏法相同。

②将预处理净化过的试样放入相应检验溶液中静止 5min,取出并用布吸去水分,干燥后观察零件表面的有色斑点数。

(4)孔隙率计算。

按每平方厘米镀层表面上出现的斑点数计算孔隙率。

计算方法同贴滤纸法。

四、阳极电介法
用电解液将试纸润湿后置于镀层表面上,向与试件外形相似的阴极加压,保证与被测试镀层之间有良好的接触。

对该测试系统施加一个稳定的电压,时间约 1min,由于电流的作用,使镀层上所有的不连续部位,产生有颜色的腐蚀产物,就可计算镀层的孔隙率多少。

五、气体试验法
利用腐蚀气体(如二氧化硫、硝酸蒸气等)易于渗透到孔隙中的特点,通过表面的腐蚀产物来测量镀层的孔隙率。

六、电图法
(一)测试原理
测试时。

对镀层的基体金属通电,使其阳极溶解。

溶解的金属离子通过镀层上的孔隙,电泳迁移到测试纸上。

由于金属离子和测试纸上的某种化学试剂发生反应,形成染色点。

因此可以根据测试纸上染色点的多少来判断镀层孔隙的多少,如图l0—1—12 所示。

图10—1—12 电图法测试原理只要选择适当的阳极溶解条件和具有特定反应的化学试剂,就可应用此方法。

电图法操
作简便,显示迅速,得到的数据准确,因而是较好的测试方法。

它可以提供镀层孔隙结构形状、尺寸和位置的永久性资料。

电图法适用于平面及能采用适当夹具的低曲率平面的孔隙测试。

(二)测试方法
电图法使用专用仪器设备,具体测试程序、显色剂的配制及选用等按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