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考语文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解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词语归纳一、初中常见错别字(精选)注:括号内是正确的用法。
莫明其妙 (名) 不加思索 (假) 费寝忘食 (废) 再接再励 (厉)变本加利 (厉) 掩旗息鼓 (偃) 别出新裁(心)谈笑风声 (生)流光溢采 (彩) 沤心沥血 (呕) 不言而谕 (喻) 大相经庭 (径)不醒人事(省)坚苦朴素 (艰) 锐不可挡 (当) 粗制烂造 (滥)神态安祥 (详) 清冽可鉴 (洌) 墨守陈规 (成) 张灯接彩 (结)仰扬顿挫(抑)甜言密语 (蜜) 绿树成阴 (荫) 反应情况 (映)两全齐美 (其) 打架斗欧 (殴) 不可思意 (议) 鬼鬼崇崇 (祟)抑扬钝挫 (顿) 不知所错(措)改斜归正 (邪) 错落有志 (致)无精打彩 (采) 沓无消息 (杳) 秉独夜谈 (烛) 痛心疾手 (首)白壁微瑕 (璧) 卑躬曲膝 (屈) 互相推委 (诿) 关怀倍至 (备)如法泡制 (炮) 英雄倍出 (辈) 隹宾满堂 (嘉) 巧装打扮 (乔)一张一驰 (弛) 病入膏盲 (肓) 黄梁美梦 (粱) 好高骛远 (鹜)迫不急待 (及) 陈词烂调 (滥) 趁心如意 (称) 语无论次 (伦)相形见拙 (绌) 直接了当 (截) 毛骨耸然 (悚) 名列前矛 (茅)手屈一指 (首) 丰功伟迹 (绩) 残无人道 (惨) 挺而走险 (铤)殉私舞弊 (徇) 心旷神移 (怡) 声色俱历 (厉) 天翻地复 (覆)声名狼籍(藉)穿流不息 (川) 一愁莫展 (筹) 一口同声 (异)批发另售 (零) 因地治宜 (制) 出类拔翠 (萃) 破爷沉舟 (釜)记忆尤新 (犹) 仗义直言 (执) 貌和神离 (合) 汗流夹背 (浃)鞠躬尽粹(瘁)悔人不倦(诲)珠连壁合(璧)原驰腊象(蜡)婉蜓游动(蜿)挑拔离间(拨)雍荣典雅(容)松驰 (弛) 凛洌 (冽) 娇阳 (骄) 骄健 (矫) 签定 (订)暑假 (暑) 浪废 (费) 帐蓬 (篷) 暑名 (署) 峰烟 (烽)愚味 (昧) 自毫 (豪) 通辑 (缉) 急燥 (躁) 蒸气 (汽)二、2011中考成语俗语相似词语总结1.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2014中考语文阅读

• 1.之 2.其 3.而 4.以 5.于 6.乃 7.虽 8.为 9.者10.且 11.则 12.乎 13.然 14.与
得出信息 • 1. 2014年中考把原来基 础知识中的语段修改及 修辞的考查加在了现代 文阅读中。 • 2. 关于文言虚词的考查
研究试题特点
•
大
阅
读
• 陕西中考中记叙文阅读主要选取具有陕西地域特 色的散文、小说,字数约为1300字。其中以散文 居多,写景抒情散文是重点考查内型,08(《壶 口,壶口》)、09(《陕北的山》)、11(《紫 阳腰》)、12年(《游司马祠》)考查的都是写 景抒情散文,13年(《又见姑姑笑颜》)是叙事 散文。10年(《秦腔吼起来》)考查的是小说。 都是下设5道小题,共计18分。题型以简答为主, 填空题也是考查形式之一。
议论文阅读
2007年考查了励志类议 论文《过有理想的生活》, 考查点是议论文的常考考点: 概括中心论点、论证方法及 其作用、分析段落作用、理 解论据、补充论据。
文言文阅读
• 实词解释及判断、虚词辨析、翻 译是必考考点;文章内容概括、 人物性格及品质概括、与课内相 关内容对比概括是常考考点。 • 考查的虚词实词虽然出自课外语 段,但是学生曾在课内文言文中 学习过相关内容。
探寻命题方向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12、13、14题。 • 第12题找关键句不仅考查了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以及对 文意的理解,还隐形考查了学生的认真审题和规范答题。 • 12. “请找出既照应第①段又交代了文章主要事件的句子, 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学生常常会出现在文中划出来而 不按抄写在横线上的失误,从而导致会的题也失分的现 象。 • 第13题行文线索是以往较少涉及的考点,提醒了学生在 复习时切记忽略不常考的考点。 • 第14题是课内外语段的对比,要求学生回归课本,重视 教材内容。
中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阅读第一章文言文阅读第一节课内文言文阅读课件

(2015·广东省)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6~8题。(10分)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 ,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 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 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3分)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 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 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 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后来人们就用“世外桃源”来指 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到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 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 等。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 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 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 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 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 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 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 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心情(因此)高兴起来 。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
8.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 A.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 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蔓藤,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 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 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 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 作者以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潭中气氛—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 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 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 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 》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

2014年中考试题汇编之文言文阅读-------------九上文言文阅读【甲】先帝创业未半……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鲁宗道为谕德①时,居近酒肆②,尝微行就饮肆中③,偶真宗亟④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
使者先入,约曰:“即⑤上⑥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⑦以实言对。
”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
”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真宗果问,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帝诘⑧之。
宗道谢⑨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
【注释】①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
②酒肆:酒馆。
③微行就饮肆中:这里指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
④亟:急迫地。
⑤即:如果。
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
⑦第:只。
⑧诘:责问。
⑨谢:道歉。
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
10.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②醉翁之意不在酒B.①盖追先帝之殊遇②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C.①第以实言之②闻之,欣然规往D.①帝诘之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11.解释词语。
1)以光先帝遗德光:(2)尝微行就饮肆中尝:(3)使者及门及:12.翻译.。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译文:(2)即上怪公来迟,何以为对?译文: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文:13.乙文表现了鲁宗道怎样的品质?(3分)答:7.《出师表》是_________率师伐魏,在出师钱写给后主________的。
(2 分)8.请分别写出“先帝不以臣卑鄙”中“卑鄙”一词的古今意思。
(2分)古义: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10.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深入不毛——吹毛求疵B.庶竭驽钝——殚精竭虑C.三顾茅庐——顾此失彼D.猥自枉屈——猥琐不堪11.选段中表明出师条件已具备的语句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4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

2014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真题汇编一、广东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答:9.B你(A.任用/行为。
C.诸侯国,国家/国都。
D.听说/出名。
)10.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1.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1分)二、江苏南京报恩塔[明]张岱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
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
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
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
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
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
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
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
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汇编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汇编(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
至性贞悫,机鉴敏悟。
自幼好学,善属文。
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
转比部员外郎,郎中。
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
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
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
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
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
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
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
”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
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
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体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
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
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
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
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
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
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
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自幼好学,善属文..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荡覆:动荡倾覆。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2014北京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
![2014北京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e69a9c8f02d276a200292eb2.png)
2014北京中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2014北京中考语文一模[海淀区]文言文阅读(共10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分)(1)何以.战以:皆以.美于徐公以:(2)忠之属.也属:司命之所属.属: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下视其辙翻译:12.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请根据文章内容将其补充完整。
(前两空用自己的话回答,后两空用原文回答)(4分)(共4分,每小题1分)2、2014北京中考语文一模[朝阳区]阅读《活板》(节选),完成第10-13题。
活板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
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
2014年江西中考语文真题卷含答案解析

江西省2014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拮据.(jù)收敛苦心孤诣.(yì)人声顶沸B.臆.测(yì)凋零义愤填膺.(yīng)长途跋涉C.躯壳.(ké)地窖惟妙惟肖.(xiào)深恶痛嫉D.黝.黑(yòu)狼籍浩瀚.无垠(hàn)吹毛求疵2.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B.大家七嘴八舌地商量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C.川剧,顾名思义....,就是流行于四川的地方戏。
D.江西婺源的风景独特优美,游客来到这里无不闲情逸致....。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B.由于母亲对我的悉心培育,使我从小就养成了勇敢的性格。
C.综艺节目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多样造成的。
D.谁能否认李时珍没有对中国的医学事业做出过巨大贡献呢?4.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②作文知道割爱,才是进入第三阶段的征象。
③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整洁而有精神,清楚而有姿态,简单而有力量。
④不成熟的思想,不稳妥的意见,不切题的材料,不扼要的描写,不恰当的词字,统统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
⑤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
A.②④③①⑤B.②⑤④③①C.④③⑤②①D.④⑤①③②5.给空缺处选填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云雀猛地从香樟树上飞起,,往朝霞万里的高空飞旋。
A.仿佛利箭般离弦B.如同猛虎般出山C.像陀螺样打转转D.好似炮弹样出膛6.对下面语段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成语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是汉语词汇系统中的精华。
我们应该善待这份遗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
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 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
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分)
A.前人之述备 矣/众妙毕备 . . B.南极 潇湘/初极 狭 . . C.薄 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 . . D.而或 长烟一空/一食或 尽粟一石 . .
)(3
D 解析:具体解析详见探究中答题思路的第(1)点。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 沉下的玉璧。 3.选文抒写了“迁客骚人”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一是
因 己 而 悲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
文意思填写);二是“心 旷 神 怡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
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B 解析: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是希望后主“亲贤臣,远
小人”。
二、(2012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2 分)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 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3
D
解析:A 项前一个“论”是“判定”的意思,后一个
“论”是“谈论”的意思。B 项前一个“远”是“疏远”的意 思,后一个“远”是“长远”的意思。C 项前一个“遗”是“给 予”的意思,后一个“遗”是“遗留”的意思。D 项两个“宜” 都是“应当”的意思。题干是选相同的,所以答案是 D。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 分)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因为这件事,(我)感动奋发,于是答应先帝(为他)奔走效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 亲 小 人 ,远 贤 臣 偏私,使“ 内 外 异 法 ”;二是“ ”。
第二部分
阅
读
第一章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考纲要求 1.理解浅易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意思。(能力层级:
理解) 2.翻译浅易文言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理解)
3.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能力层级:理解) 4.领会浅易文言文中作者的写作意图。(能力层级:理解)
二、考纲阐释 文言文部分的考纲在 2014 年进行了修订,特别要注意以下 两点:
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
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 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 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 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 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 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2013 年连续三年都是从选文中选取一句话,要求考生翻译全句, 分值为 3 分。(3)内容理解。2011 年和 2012 年都是用原文填空, 但 2013 年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 3 分。2014 年可能会
继续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分值提高到 4 分。
2.从总分值来看,课内文言文阅读部分 2010 年的分值为 8 分,从 2011 年开始提高到 12 分,2014 年又将减为 8 分。
□□□□”的感情(根据原
宠 辱 偕 忘 ”的因 ,
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写)(3 分)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之情,卒章显志,点明主旨。
)(3 分)
A.作者先写岳阳楼的雄伟景观,再借景抒发不同的览物
一、(2011 年广东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12 分) 出师表(节选)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
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 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 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 □□□ (用原文词句回答)(3 分)
□□□
4.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为忠善者”。
)(3 分)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犯科者”,奖赏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
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 佞,使汉室兴隆。
1.从考点来看,删去了“欣赏文言文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相应地在题型上删去了最后一道选择题。考点及题型设置如下。 (1)重点词语的解释。主要考查文言文中重点词的一词多义现象, 所选的词语出自多篇文章,但基本不会超出考纲规定的篇目,
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分值为 3 分。(2)句子翻译。从 2011 年到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分)
A.宜付有司论 其刑赏/每与臣论 此事 . . B.亲贤臣,远 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 谋 . .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 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 男 . . D.不宜 偏私/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