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合集下载

秀珍菇的种植

秀珍菇的种植

秀珍菇的种植
秀珍菇的种植一般需要以下步骤和条件:
1. 选择菇种:秀珍菇属于高级真菌,一般选择优质的菇种进行种植。

可以向专业的菇种供应商购买。

2. 准备菇棚:秀珍菇适合在菇棚中种植,菇棚要选择通风好、温度适宜、湿度控制好的环境。

建议使用大小适中的塑料棚或温室。

3. 准备菇床:菇床一般使用菌丝袋或菌种袋。

菌床的材料可以选择稻草、木屑、秸秆等,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可能存在的病菌。

4. 播种菌种:将菌丝袋或菌种袋放在菌床中,将菌种均匀撒播在菌床表面,然后用一层薄土轻轻覆盖。

5. 维护菌床环境:保持菌床湿度适宜,通风良好,并控制菌床温度在20-25摄氏度,可使用喷雾器定期喷水保持湿度。

6. 管理菌床生长:秀珍菇一般需要2-3个月的时间才能进行采摘,期间可根据菌床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的管理,如修剪过长的根丝、揭开菌袋或用喷雾器增加湿度等。

7. 采摘:当菌盖展开且菌肉柔软时,就可以进行采摘。

采摘时要轻柔地将菌盖拧下,注意保持菌床的卫生,并避免菌盖泛黑。

以上是秀珍菇的基本种植步骤,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秀珍菇质地脆嫩,清甜爽口,营养丰富,富含蛋白质、多糖、维生素、微量元素及人体所需的8种氨基酸,颇受消费者青睐。

现将其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栽培季节。

秀珍菇属中偏高温型食用菌,一般菌袋接种阶段当地气温不超过28℃,进入出菇阶段当地气温不低于12℃。

二、培养基配制。

秀珍菇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原料来源广,但不能采用被雨淋过的、霉烂的和发酵的原料。

根据秀珍菇的生物学特性,培养基碳氮比掌握在20-30:1、含水量在60-65%、pH值在6-6.5之间。

常用的培养基配方有:配方⑴:粉碎的玉米芯50%、豆秸28%、麦皮17%、碳酸钙2%、石膏粉2%、蔗糖1%配方⑵:棉籽壳40%、甘蔗渣40%、麦皮18%、轻质碳酸钙2% 配方⑶:棉籽壳30%、麦皮10%、直出糠20%、杂木屑38%、轻质碳酸钙2%。

在配制时按所选用配方比例称量,混合均匀后,再按65%含水量加水翻拌均匀。

三、装袋灭菌。

袋料灭菌能使培养基的木质素、纤维素结构发生物理变化,有利于菌丝分解吸收利用,可缩短转潮期。

采用规格为17厘米×38厘米×0.05厘米的聚丙烯塑料袋装料,每袋装湿料1.1-1.15公斤(约用干料0.5公斤),装袋要松紧适度,袋口采用塑料套环棉塞。

当天装袋当天消毒,灭菌要彻底,常压灭菌要求在蒸汽温度为100℃的条件下保持12-14小时,高压灭菌要求蒸汽温度为125℃,在19.6万帕压力下维持1.5小时后排气回零,然后开锅取出冷却。

四、接种发菌。

待袋内料温降至28℃时,将培养袋移入接种室(箱)内,按无菌操作规程接种。

接种时将棉塞拔出,接入菌种后回塞袋口。

接种后的菌袋移入培养室内发菌培养,前3天培养室内温度控制在24-26℃,进入第4天以后,因菌袋内菌丝新陈代谢加快而致袋内温度上升,此时应将培养室温度调到22-23℃。

菌丝发育阶段不需要光线照射,室内空气要保持流通,室内湿度以控制在60-70%为宜,一般接种后35天左右菌丝长满袋。

秀珍菇的栽培技术和养殖管理要点

秀珍菇的栽培技术和养殖管理要点

秀珍菇的栽培技术和养殖管理要点秀珍菇的栽培技术和养殖管理要点秀珍菇学名环柄香菇,平菇的一种,别称凤尾菇、白平菇、小平菇、姬菇等,在分类学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因外形悦目、鲜嫩清脆、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获食客好评,营养价值相当于牛奶,具有较高的栽培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看秀珍菇栽培技术吧!温度秀珍菇菌丝生长的湿度范围为10~35℃,最适宜生升温谟25~27℃。

温度低于10℃,菌丝基本停止生长,低于20℃,菌丝生长缓慢,高于30℃,菌丝生长、稀疏,色泽变黄,易于老化,温度高于37℃,菌丝停止生长。

子实体生长的温度范围较广,在10~32℃条件下都能出菇,这是与其它平菇不同的地方。

湿度秀珍菇菌丝体生长的基本要求含水量65%,从原基形成至了实体成熟,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85~90%,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0%时,原基产生少,菇朵易干萎。

相对湿度高于95%时,子实体易变软腐烂。

空气秀珍菇在菌丝体阶段需要特殊的通气条件,子实体阶段则需要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如果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高于0.1%极易形成菌盖小,菌柄长的畸形菇。

光照秀珍菇菌丝体阶段不需要光照,子实体阶段需要光照,散射光可诱导原基形成和分化,没有光照子实体不能产生,子实体在200~2000勒克斯光照之间生长正常,光线过暗易形成畸形菇,过强特别直射光子实体易干枯。

PH值秀珍菇适宜偏碱的的环境生长,因此生产上常用3~5%的生石灰水调节培养料的PH值,一般调整至7.2~7.5,这样不仅能促进菌丝生长,而且还能抑制夏季高温霉菌的影响。

营养秀珍菇生长发育需要碳素、氮素和各种矿物质养分等,同其它真菌一样,不含叶绿素,不能自己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而完全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质营生活。

在它的发育过程中,所需要的碳素、氮素、矿物质及生长素等,均从栽培料内获得。

总结:秀珍菇的栽培条件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下面我们接着来看一看秀珍菇栽培技术吧。

人工栽培秀珍菇原料来源广泛,栽培工艺易操作,木屑、棉籽壳、稻麦秆、玉米芯,以及其他农作物茎秆可栽培,每百公斤干料可产鲜菇80~100公斤,从栽培接种到出菇结束周期4~5个月,年可种2季。

梅州市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梅州市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关键技术

梅州市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关键技术当前,我国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为食用菌行业持续发展提供强劲的创新驱动力。

赤灵芝、紫灵芝、蛹虫草、黑皮鸡枞菌、木耳、大球盖菇、榆黄菇等众多种食用菌在梅州市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近40多年的推广下,在梅州地区得以广泛种植,创建起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秀珍菇作为菌中新秀,菇形秀小,爽口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产销量呈增长趋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发展空间。

笔者对梅州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探索。

现将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梅州市区位优势梅州市位于粤北山区,粤闽赣区域的中心位置,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生态环境良好,年平均气温在21℃--22℃左右,光照充足,雨水丰盈且集中,很适合秀珍菇的生长。

充分利用梅州本地乡土资源发展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产业,为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提供有效途径。

随着梅州食用菌栽培技术和研究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在培养设备、设施化建设、栽培技术等方面实现大发展、大跨越,为秀珍菇生长和培育提供了良好空间。

再加上梅州区位地理优势明显,农产品供应链较长,销售渠道和销售路径广阔。

2选择适合本地栽培的优质品种秀珍菇设施化高产栽培过程中,选择适合梅州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很重要。

秀珍菇优良品种“秀4”是我所食用菌创新团队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筛选出适宜梅州及周边地区生产的优良品种。

“秀4”是一种商品价值高、耐高温性强、病虫害抵御能力强的品种,较适合梅州本地人工设施化栽培。

其子实体较大,肉质厚,菌肉白色,厚约3-8cm,菌柄呈珊瑚状分枝,末端为舌状、匙状、或扇形的菌盖重叠而成,如一朵朵莲花。

单朵直径15-25cm,单朵重350-550g,单朵高10-15 cm。

菌丝生长温度为5-32℃;原基形成的温度为16-25℃;子实体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18-22℃。

菌丝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60%-65%;子实体生长阶段,要求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80%-95%。

最新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最新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最新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第一章概述秀珍菇,又名姬菇,小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据北京食品研究所(1997)分析,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可与肉类食品相媲美,这在营养学上显得格外重要。

据医学界报道,秀珍菇具有消积化淤,清热解毒,治疗胃病、伤寒等功效,有降低血压,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其它菌类所不及的,是防治儿童佝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辅助食品。

秀珍菇是秋未初春生长的一种低温型、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由于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人工栽培简单粗放,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生产周期短,生料、发酵料栽培容易成功,培养料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出100%等,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档食用菌,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第二章秀珍菇的生产流程与配方以下是种植秀珍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两种不同的种植配方,供菇农朋友们参考:生产流程:配料→拌料→发酵→晾料→装袋、接种→发菌→出菇→采收配方一:玉米芯10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30斤复合肥20斤石灰50斤磷酸二氢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2斤杀虫剂1斤杀菌剂1斤半配方二:玉米芯500斤棉籽皮5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30斤复合肥20斤石灰50斤磷酸二氨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2斤杀虫剂1斤杀菌剂1斤半第三章生物学特性一、秀珍菇的生活条件秀珍菇同平菇一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因此要严格要求,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影响秀珍菇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和营养。

1、温度秀珍菇是一种中低温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不一样,发菌阶段菌丝的生长温度为5℃--30℃,以20℃--26℃生长最快,秀珍菇在发菌阶段,抗寒力很强,在零下30℃以上不至于死亡,但培养温度超过33℃时菌丝生长速度缓慢,停止生长,甚至死亡,长时间处于高温下,菌丝会变黄老化,严重影响产量,一般情况下,菌丝生长在恒定的温度环境中,比变温环境好,长势均匀。

【栽培种植小能手】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种植小能手】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

【栽培种植小能手】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1 生产工艺流程栽培原料准备→培养料配制→堆料发酵→装袋→灭菌→接种、发菌管理→出菇期管理→采收。

2 培养料配方(1)木糠75%、麦糠16%、玉米粉5%、石灰3~4%、糖1%。

(2)玉米芯30%、甘蔗渣30%、木糠20%、麦糠16%、石灰3~4%。

(3)棉籽壳40%、蔗渣36%、麦糠20%、石灰3~4%。

3 培养料配制按所选配方要求和每批次的种植规模,称量所需的各种原料并混合搅拌均匀,加入石灰、石膏、肥料等,同时将培养料的PH值(酸碱度)调到8.0~8.5,含水量调到60~65%。

4 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培养料混合均匀后建堆发酵2~8天(据季节、料的生熟程度决定发酵时间长短),中间翻堆1~3次,冷天季节发酵前期可用薄膜覆盖来提高发酵温度,当料温达到60~70℃时揭开薄膜,并用木棒在料中每隔一定距离打孔透气,装袋前半天加入米糠、麦糠、玉米粉等辅料拌匀再闷堆半天即可装袋。

5 装袋可用宽20~25cm、长45cm的筒袋,菌袋先用绳子扎紧一头再装袋,可手工装袋或用装袋机装袋,装袋时培养料要松紧适中,上下均匀,不留空隙,袋口要留5cm扎口。

菌袋装好后按“#”型或竖向叠放到灭菌炉中。

6 灭菌菌袋装进灭菌炉后要立即进行灭菌,开始灭菌时要用猛火,使灭菌炉温度在2~4小时内迅速上升到100℃,之后用中火保持12小时以上,最后旺火猛烧一会,停火焖一夜后出炉。

7 接种当菌袋料温降到50~60℃时出炉,并迅速搬运到已消毒好的接种室或场地冷却后进行接种。

接种前要先用石灰水、来苏尔液等消毒套环、胶圈,接种前要用酒精消毒手和接种钩等工具。

接种时,先接一头,再接另一头,要每人单独完成每个菌袋的接种。

8 菌丝培养阶段管理菌袋接完种后,就地或运往菇棚(房)按井字型堆放进行菌丝培养管理,在发菌阶段,要保持黑暗环境和保持通风,同时要保持菇棚(室)相对干燥,不能向菌袋喷水。

接种后7~10天内不要翻动菌袋,10天后要检查菌袋,踢除已污染的菌袋,13~15天后把上下菌袋调换位,以后每7~10天再翻袋一次,使菌袋的菌丝生长均匀。

秀珍菇种植管理技术

秀珍菇种植管理技术

秀珍菇,又称袖珍菇、姬平菇等,是一种营养价值高、口感佳的珍稀食用菌。

其种植管理技术如下:一、栽培季节选择秀珍菇属中偏高温型食用菌,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最佳栽培季节为春末夏初或夏末秋初。

各地可根据当地气候、海拔高低等因素,适当调整栽培时间。

二、培养基配制1. 常用培养基配方:配方一:棉籽壳74%,豆秆15%,麦麸8%,石灰1.5%,石膏粉1.5%;配方二:杂木屑80%,麦麸7%,蔗糖1%,碳酸钙1.5%,石膏粉1.5%;配方三:玉米芯50%,豆秆28%,麦麸17%,碳酸钙2%,石膏粉2%,蔗糖1%;配方四:甘蔗渣40%,杂木屑25%,豆秆15%,麦麸18%,碳酸钙1.5%。

2. 料水比值:11~1.2,含水量60~65%,灭菌前pH值7。

三、装袋灭菌1. 采用袋料灭菌,使木质素、纤维素结构发生物理变化,有利于菌丝分解吸收。

2. 灭菌温度一般为121℃左右,灭菌时间2小时。

四、接种与培养1. 接种:在灭菌后的培养基中接种秀珍菇菌种,接种量一般为培养基总量的3%。

2. 培养:将接种后的菌袋置于适宜的温度、湿度条件下培养,温度控制在23~25℃,湿度保持在60%~70%。

五、出菇管理1. 菌丝满袋后,继续培养5~7天,使菌丝达到生理成熟,积累养分。

2. 将菌袋运至出菇场所,堆叠成墙式出菇。

3. 刺激温度控制在10℃以下,维持10小时以上。

4. 向地面及四周空间喷水,提高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加强通风,给予散射光照射,促使菌丝扭结分化为原基。

5. 原基形成后,棚内温度稳定在20℃左右,要求空气相对湿度为90%。

6. 适当减少通风,只在早晚进行,以保证子实体生长。

7. 子实体成熟后应及时采收。

六、病虫害防治1. 菇房应选择通风良好、清洁的地区,四周无杂草和臭水沟等菌蝇和菌蚊滋生的场所。

2. 菇房应安装通风设备,门窗均应安装细眼纱网,以防蝇蚊类进入。

3. 对菇房进行预处理,使用DDV药剂熏蒸一整夜后散气,再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一夜,待气味散尽后,对菇房进行预湿处理。

秀珍菇高效栽培实用新技术

秀珍菇高效栽培实用新技术

秀珍菇高效栽培实用新技术秀珍菇高效栽培实用新技术秀珍菇高效栽培实用新技术一栽培季节根据秀珍菇菌株的生物学特性及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确定栽培季节,一般在春、秋季栽培较多。

大棚栽培秀珍菇,除了在1、2、7、8、12月不能正常出菇以外,其他季节都可以出菇,而在1月和2月可以进行秀珍菇的菌袋生产,因此,一年中可以有9个月用于秀珍菇的栽培生产。

如果辅以一定的加温设施,在温度较低的月份也可以进行秀珍菇的生产。

二栽培原料选择和配方秀珍菇栽培可采用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稻草粉、作物秸秆等原料,必须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和其他化学药品,栽培前最好放在太阳下曝晒2-3天,杀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

参考配方如下:1)棉籽壳80%,麸皮10.7%,玉米粉5%,石膏粉1%,石灰1%,过磷酸钙1%.另加糖1%,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2)稻草粉(粉碎成绒状)70%,麸皮25.7%,糖1%,石灰粉3%,磷酸二氢钾0.2%,硫酸镁0.1%.3)棉籽壳75.7%,麸皮20%,石膏粉1%,石灰粉1%,过磷酸钙1%.另加糖1%,硫酸镁0.1%,磷酸二氢钾0.2%.4)玉米秆粉30%,麦秸粉30%,棉籽壳20%,麸皮17%,石灰3%.5)棉籽壳50%,木屑30%,麸皮17%,石膏粉3%.6)豆秸粉60%,杂木屑20%,麸皮17%,石灰3%.7)木糖渣50%,玉米芯20%,棉籽壳20%,麸皮10%.三栽培场地菇房应选择通风良好、清洁,四周没有杂草和臭水沟等菌蝇和菌蚊滋生的场所。

菇房内应安装通风设备,门窗均应安装细眼纱网,以防蚊蝇类进入。

另外还有闲置鸡舍、日光温室、废旧房屋等均可出菇,但注意菇场要保持清洁、有光线,能保温、保湿,通风换气方便,只要设计合理,再结合必要的措施,一般可周年利用。

四菇房建设生产秀珍菇的菇棚可选择竹木墙式大棚,东西走向,宽12m.地面要求混凝土浇灌,向两侧呈1%坡度倾斜,以利于排水;棚边高不低于2.5m,中部不低于4m,以利于空气流通,避免棚内温度过高;棚顶为八字形,开口距离1m,其上距离50cm处搭盖开口直径为2m的人字顶或拱形顶,棚顶至地面覆盖0.08cm厚的塑料薄膜,上面再覆盖油毛毡或2cm厚密织草帘,所有透气孔和门窗必须遮盖25目的塑料防虫网,夏季在棚的外围覆盖遮光率为90%的遮阳网;在大棚内部通道的两侧,按每批次出菇菌袋量,分别搭建边高2.2m、中高2.7m、宽5m的室内小拱棚,覆盖薄膜以形成各个相对独立的小区域;栽培架与通道垂直排列,间隔0.8m;底层支撑杆距地面20cm,向上间隔60cm设固定支撑横杆,防止菌袋层叠放不平而倒塌;(.fwsir.)每座菇房容量控制在2-3万袋,太小,棚内环境不易控制,太大,则管理不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秀珍菇高产栽培技术第一章概述秀珍菇,又名姬菇,小平菇,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品,据北京食品研究所(1997)分析,蛋白质中含有18种氨基酸,其中含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所以可与肉类食品相媲美,这在营养学上显得格外重要。

据医学界报道,秀珍菇具有消积化淤,清热解毒,治疗胃病、伤寒等功效,有降低血压,防动脉硬化的作用,其中维生素D的含量是其它菌类所不及的,是防治儿童佝偻病,软骨病,中老年骨质疏松症的辅助食品。

秀珍菇是秋未初春生长的一种低温型、经济价值高的食用菌,由于适应性强,栽培原料来源广泛,人工栽培简单粗放,投资小,见效快,收益高,生产周期短,生料、发酵料栽培容易成功,培养料利用率高,生物转化率高出100%等,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高档食用菌,是农村致富奔小康的首选项目。

第二章秀珍菇的生产流程与配方以下是种植秀珍菇的生产工艺流程和两种不同的种植配方,供菇农朋友们参考:生产流程:配料→拌料→发酵→晾料→装袋、接种→发菌→出菇→采收配方一:玉米芯10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30斤复合肥20斤石灰50斤磷酸二氢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2斤杀虫剂1斤杀菌剂1斤半配方二:玉米芯500斤棉籽皮500斤麸皮100斤玉米面50斤饼肥30斤复合肥20斤石灰50斤磷酸二氨钾3斤石膏粉10斤丰菇素2斤杀虫剂1斤杀菌剂1斤半第三章生物学特性一、秀珍菇的生活条件秀珍菇同平菇一样,在整个生长过程中,要进行新陈代谢活动,因此要严格要求,为其创造适宜的生长发育条件,影响秀珍菇生长的主要因素有:温度、湿度、光线、空气、酸碱度和营养。

1、温度秀珍菇是一种中低温的品种,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温度的需求不一样,发菌阶段菌丝的生长温度为5℃--30℃,以20℃--26℃生长最快,秀珍菇在发菌阶段,抗寒力很强,在零下30℃以上不至于死亡,但培养温度超过33℃时菌丝生长速度缓慢,停止生长,甚至死亡,长时间处于高温下,菌丝会变黄老化,严重影响产量,一般情况下,菌丝生长在恒定的温度环境中,比变温环境好,长势均匀。

出菇温度比发菌温度低。

为5℃--20℃,最适宜温度8℃--17℃。

当菌丝生理成熟后(吐黄水)在适宜的温度下,昼夜温差越大,越易诱导原基的形成。

秀珍菇属于低温结实型菌类,但在子实体生长的适温范围内,温度越低,长的越慢,菇质越好,温度越高生长的越快,但菇质较差,且畸形菇较多,掌握栽培品种的温度,是种好秀珍菇的关键。

2、水分和湿度秀珍菇是喜湿性真菌,“生命之源”水分是秀珍菇生长中不可缺少的,因为菌体中85%--90%为水分,水分是子实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营养物质只有溶于水中,才能被细胞吸收,代谢废物溶于水,才能排出体外,培养料的含水量是决定出菇的重要因素,一般菌丝生长期要求培养料含水量在65%左右,但空气湿度不应忽视,一般应掌握在60%--70%为宜,空气湿度大,病虫害严重,污染率大。

培养料含水量低,菌丝生长会受到抑制。

含水量过高,则料的密度增大,透气性差,使菌丝生长衰弱无力,含水量以手握紧料,水珠从手指缝间渗出而不下滴为宜。

(这个标准为发酵好的培养料)。

秀珍菇在原基分化和子实体发育时,菌丝代谢活动比生长时更旺盛,因此,需要比菌丝生长时更高的空气湿度,为85%--90%,过高过低,都会对子实体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空气湿度低于80%,子实体生长缓慢,瘦小易干枯,空气湿度大于95%时菌盖易变色,腐烂。

3、光线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室要尽量避免光照,菌丝才会生长迅速整齐,均匀,粗壮,反之强光将会抑制菌丝生长。

出菇不整齐,影响产量,出菇阶段需要一定的散射光来诱导出菇使菇体发育。

(标准:7阴3阳为好)。

4、空气秀珍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它要不断地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所以在发菌阶段,出菇阶段都需要保持足够的氧气供给子实体菌丝的生长。

5、酸碱度(PH值)秀珍菇菌丝在PH3-7范围内均能生长,但以PH5.5-6最好,但配料时为防止杂菌侵染,一般配成PH值为7.5-9,因为在发酵过程中PH值会逐渐降低。

6、营养秀珍菇需要的营养成份是碳、氮和微量元素。

A、碳源均由(麦秸、豆秸、玉米芯、木屑、玉米秆、棉籽壳、作物下脚料提供)B、氮源均由(麸皮、米糠、豆饼、玉米面等辅料)提供。

尿素化肥不宜加多,一般添加量不超过0.3%,过量使用,不仅增加成本,而且挥发的气体会对菌丝产生抑制作用,严重的会造成菌丝死亡,同时鬼伞(狗尿苔)却因此大量发生蔓延。

C、微量元素添加2%的复合肥即可满足。

第四章秀珍菇的生产场地及栽培季节一、栽培场地栽培场地很多如:房前、屋后、废地、树行,因地制宜,均可搭建简易出菇场所,另外还有闲置鸡舍,日光温室、废旧房屋等均可出菇,但注意菇场要保持清洁、有光线,能保温、保湿,通风换气方便,只要设计合理,再结合必要的措施,一般可周年利用。

二、栽培季节栽培秀珍菇,目前主要还是利用自然气温,进行秋冬和春节栽培即阴历10月份—次年3月份均可种植。

第五章秀珍菇培养料的选择与配制秀珍菇栽培时,原料的质量好坏关系到栽培的成败,原则是必须选用新鲜、无霉变、无虫蛀,不含农药和其它化学药品的各种原料,栽培前最好放在太阳下曝晒2—3天,杀死料中的杂菌和害虫。

一、拌料配料时,以硬质水泥地面最好,首先将主料和各辅料按配方称好,复查无误后,开始拌料,如石灰、石膏、磷肥、玉米面、麸皮等干拌(也可适当加点主料)混合均匀后,再与主料(棉籽壳、玉米芯等)干拌在一起,力求均匀,而后将生长素、磷酸二氢钾、尿素等溶入水中,均匀地喷到料堆上。

再边加水边翻料,需翻堆2—3遍(用拌料机除外),水不可一次加量太大,应逐渐加入(视原料而定),掌握含水量的感观标准:料拌匀吸水后,抓一小把料用力握,以手指缝中有渗出且略滴下2—3滴为适度。

在拌料过程中,应从几处取料测PH应在10—11为好,最终要求发酵消毒后,料的PH值在6.5—7.5为好。

二、发酵1、将拌匀后的培养料堆成1米高,上宽1m—1.2m,下宽1.5m—2m,长度不限的梯形堆,中心与斜面用木棒每隔30cm打孔至料底,以利能气,用麻片及草苫盖好。

2、方法:一般分为三个发酵过程A、诱发杂菌孢子萌发当温度上升到35℃--45℃时,维持12小时以上,翻堆时,边翻边喷洒杀虫剂。

B、高温灭菌要把料迅速升到60℃--70℃维持24小时,翻堆料温再次升到60℃--70℃时维持24小时,可翻堆一次,并喷洒杀虫剂。

C、培养益生菌群第二阶段后,要把料温缓慢降至35℃--45℃(加强通风即可)维持24小时,当中翻一次料,即可出现大量白色放线菌丝,且有发酵香味(喷洒杀虫剂)。

翻堆的目的是调节堆内的水分条件和通气条件,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加速物质的分解转化,标准是:“内倒外,外倒内,上倒下、下倒上”翻倒的时间,依据一个原则,即料堆的温度停止上升或开始下降时就是翻堆的适宜时间。

翻堆的水分调节,采取“一湿、二润、三香”的原则,即第一次翻堆时水分要加足,第二次翻时适当加水,第三次翻堆时香料的本身干湿来决定是否加水,料湿度控制在65%为宜,每次翻堆时喷些杀虫剂,以杀死料内害虫。

第六章装袋、接种秀珍菇一般选用20—24cm,长35—45cm,厚1.5—3丝长短大小要一致的塑料袋。

装袋前要将料摊晾4—5小时,散发其中有害气体,并结合喷洒专用杀虫剂。

装袋时要注意松紧合适,装料太紧,通气不好,影响菌丝生长,太松菌丝生长松散无力。

堆垛时容易断裂,影响出菇,一般以手按压有弹性,平压时有轻度凹陷,平托以挺直为度,接种量一般为干料的15%--18%。

分3—4层播种,每层用种量不低于40—50克,关键是袋口多撒一些菌种,使菌丝优先生长,杂菌难以滋生,装袋接种后要及时用棒针或缝衣针在装好的菌块上打5—7个小孔以防缺氧(如环境恶劣则不能打孔)。

第七章发菌管理接种后,发菌防止烧菌袋是袋栽秀珍菇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采用二区制,即“发菌室外,出菇室内)。

堆积层数,应根据气温而定,10℃左右4—5层,18℃--20℃时2层为宜,每天时常用温度计测量料内温度,防止料温上升,可采用通风降温、翻堆、降层来处理,控制室内温度在20℃--24℃,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65%左右,接种后10天左右料温基本能稳定下来,在整个发菌过程中,结合翻堆时常检查有无污染(5――7天翻堆一次),如有污染,应采取隔离处理(5――7天喷洒一次杀虫、杀菌药、通风、避光、防鼠,25――30天即可发菌成功)。

第八章出菇管理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外加二分小心”当菌丝长满全袋后,即可上垛出菇。

发菌好的标准:(1)菌袋硬实,拍时有“啪啪声响”,(2)料面吐黄水,(3)出现多数菇蕾,(4)无污染、无隐藏的虫卵。

上垛形状形式:菌墙可双面出菇,可单面出菇,在墙垛的一头留1m—2m作为人行通道,行与行之间留50—70cm 宽作采收通道,菌墙高度8――9袋高。

总之,根据出菇室的面积,位置灵活合理安排。

出菇前的准备工作:(1)出菇室的处理,杀菌、杀虫。

(2)上垛后,解开菌袋一头,应不急于翻袋口(标准:须有菇蕾方可翻口)。

(3)室内地面放水,保持85%――90%的空气湿度。

(4)通风、保持空气清新,不闷气。

(5)调整温度15℃-18℃,并拉大昼夜温差。

(6)人为降低光线(标准:室内能看到报纸字体为宜)出菇管理秀珍菇从发育到采菇有四个时期:(1)桑椹期:菌袋发育到一定时期,菌丝开始分化,在料面上形成米粒似的白色或兰色菇蕾,形似桑椹,切忌不准往菇蕾上喷水。

这个阶段主要的是,用一切办法增加室内的空气温度,并结合相应的通风,增加光照刺激,拉大10℃的温差刺激。

(2)珊瑚期:3――5天后,菇脚伸长,形成菌柄,向四处放射排开,上细下粗,形如珊瑚,需放风时间差延长,达5――6小时,放风前适量喷水,呈细雾状,落下的雾珠能挂在菌蕾上而不下落为宜(喷水做到细、少、勤)(3)成形期:当菌柄不断伸长变粗,顶端形成青灰色圆帽,这时减小通风量,减弱光线,控制菇盖成长,喷水以帽上有细水珠,而柄上无水为宜,掌握少而勤的原则,一般每天3—4次,阴雨天不喷或少喷,晴天多喷,必须提高相对温度在90℃以上。

延长放风时间。

(4)成熟期:法帽与柄相互变粗、变长、变大时为成熟期,这时视菇的多少,温度的高低,适当加大喷水,温度控制在15℃--18℃,尽量提高一级菇成品率。

采菇时,做到先采菇,后喷水,再放风的原则,这样有利于料面菌丝的恢复,避免采大菇、小菇死的现象。

采菇时,用手指尽可能摄住菇的柄部,以旋转的形式将菇采下,保护料面,缩短出菇周期,采菇当中,随时清除料面,一是养菌丝,二是避免杂菌对料面的侵染。

并喷施专用转潮剂(三十烷醇)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1)通风换气时,可视风向、风力采取背风换气,无风时两面同时放风,喷水的大小,要根据风力的大小而定,通风换气与喷水要视天气而定,阴雨雾天,湿度大,空气流动慢,这时应不喷水或少喷水,放风时间延长或长时间夜间放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