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胞蘑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

双孢菇种植技术_双孢菇种植技巧大家知道怎么种植双孢菇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店铺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双孢菇种植的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双孢菇的种植技术建造菇棚1、简易地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100-200平方,投资300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的简易小棚,不搭设立体棚架,直接地面栽培。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一次性备料成功,不要二次发酵。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2、塑料大棚式:说明:实验性种植,500平方左右,投资2万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以前种植蔬菜塑料大棚,搭设立体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初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3、旧房屋改造式:说明:实验性种植,根据房屋高度搭设立体棚架,根据种植面积计算投资金额,一般每平方30元左右。
第一步:利用废旧厂房、废旧农舍、废旧地瓜大屋窖、废旧防空洞等,根据实际情况搭设棚架,每层高60厘米。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使用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直接购买栽培菌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4、标准菇棚式:说明:建设框架式温室大棚或者房屋式菇棚,属标准化、规模型模式。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8月份备料,高温堆肥,实行二次发酵技术。
第三步:由技术员自己生产栽培种,9月份根据适宜的温度,适时播种。
5、企业化生产模式:说明:属资金雄厚的或者国家投资的项目,可以不分季节实现全年种植。
第一步:聘请技术员,设计生产方案和管理方案。
第二步:准备牛粪、秸秆,机械化备料上料。
第三步:标准化生产菌种,采取控温方式,全年工厂化栽培。
菇棚管理棚温过高或过低,含水量过大、渗水、菌丝自溶、盲目用药、菌丝生理不成熟等,均可导致不出菇。
温度降至8℃以下时一般不再出菇,采取生火炉等方式加温也无法满足正常出菇时,应进入冬季管理阶段。
双孢菇栽培技术1.doc

双鞄菇栽培技术双沦蘑菇,也称蘑菇,洋蘑菇,是世界第一大宗仓用菌,蘑菇的营养价值极高,日前,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15%〜20%的速度增长。
双砲蘑菇局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北方地区稻草、麦草丰富,气候比较适合双抱姑的牛长,具有很大发展潜力。
一、主要生物学特性(一)形态特征双抱菇经过长期选行有白色、棕色和奶色三个变种。
白色变种俗称白蘑菇,来源于法国,其色泽纯白,外观好看,鲜食及加工罐头都很适宜,历来各国栽培甚多。
棕色、奶色变种色泽欠佳,虽対外界有较强的抵抗力,但质量较差,因此较少进行人工栽培。
目前我省栽培双抱姑的主要品种有As2796、F56o 2796菌株鲜菇圆止,无鳞片,有半膜状菌环,菌盖厚, 柄中粗,较直、短,组织结实,菌褶紧密,色淡,无脱柄现象。
F56菌体白色,菌盖厚、柄中粗,无脱柄现彖,与2796形态特征相似,产量高,品质好。
(二)营养特性双他姑是草腐菌,牛长发育需耍的碳素营养可通过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获得。
所需要的氮素营养可通过腐熟的牲备粪等获得。
因此,各种农作物秸秆和各类粪肥,nJ' 作为栽培双他菇的养料。
双他菇子实体分化和发育的最佳碳氮比为17 : lo1、碳源双泡姑是一种腐生真菌,完全依靠培养料中的营养物质來半长发育。
双抱菇可以利用的碳源有葡萄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索、半纤维索及木质索筹,必须依靠英他微生物以及双他菇菌丝分泌的酶将它们分解为简单的碳水化合物后,才能吸收利用。
2、氮源双他菇可以利用的氮源有尿素、谡盐、蛋白月东、氨基酸等,因此,配制培养基时,除了用粪草等主要原料外,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尿素、硫酸鞍以满足双砲菇生长发育的需要。
3、矿质元素双抱菇生长还需要一定的磷、钾、钙等矿质元素及铁、钳等微量元索。
因此在配制培养基时还要按照一定的比例加过磷酸钙等化肥以及石膏、石灰以满足双葩姑生长发育的碍要。
(三)环境条件1、温度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为6~32°C,最适22~24°C, 25°C以上菌丝虽然生长很快,但纤细无力,且易早衰。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

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双孢菇(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类,也是市场上最常见的蘑菇品种。
双孢菇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同时生长速度较快,容易栽培。
下面是双孢菇的栽培技术要点。
1.培养基准备双孢菇的培养基主要是由牛粪、蘑菇渣、秸秆等有机物组成。
首先将这些原料进行堆堆发酵,使其温度可以达到50-65℃,并保持在这个范围内发酵10-15天。
发酵完成后,将堆料整理平整,制成层叠的菌棒。
2.菌棒灭菌将菌棒放入大型高温灭菌锅中,将锅内的温度升至110-120℃,保持2-3小时以杀灭有害细菌和真菌,为真菌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
3.菌棒接种将灭菌的菌棒移入接种室进行接种。
接种一般采用稀缩孢子悬液或菌丝糊进行。
悬液和菌丝糊的制备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以防止杂菌的侵入。
将接种好的菌棒放在栽培箱中,然后进行下一步的栽培。
4.栽培环境控制双孢菇的栽培一般需要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的控制。
菌棒接种后,将栽培箱放置在温度为22-25℃、湿度为80-90%的环境中。
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促进双孢菇的生长,同时避免过高的湿度对真菌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另外,双孢菇对光照的需求不高,一般在栽培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半阴暗状态即可。
5.喷水保湿双孢菇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分,保持适当的湿度有助于真菌的正常生长。
在栽培过程中,可以定时进行喷水保湿,但避免过多的水分积聚。
当发现菌体表面有结露时,应立即停止喷水。
6.通风换气通风换气是双孢菇栽培中重要的环节之一、通过排除污浊的空气和增加新鲜空气的流通,可以提高菌丝生长的环境。
在栽培箱中设置通风口,定时进行通风,每次通风时间一般为15-30分钟。
7.收获和储存双孢菇一般在菌棒接种后的20-25天左右可以开始收获。
当菌盖完全展开,并且菌褶开始裂开时,说明双孢菇已成熟。
收获时应将整个菌盖割下,避免菌丝破损。
收获后的双孢菇可以用湿纸巾包裹,放入塑料袋中进行冷藏保存。
总结:双孢菇是一种较容易栽培的食用菌类,只需要进行一定的环境条件控制,就可以获得丰收的成果。
双孢蘑菇露地栽培技术

Z a i p e i j i s h u露地栽培双孢蘑菇的好处很多:一是利用农作物秸秆作为原料,防止环境污染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二是生产双孢菇的废渣还田,改良了土壤,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是栽培双孢菇效益显著,使农民增产增收。
一、栽培模式1、栽培流程:基料准备—堆料发酵—播种覆土—养菌管理—出菇采收2、季节安排:按自然气候栽培双孢蘑菇,一般一年栽培一次,采取“稻—菇”新模式。
即秋季栽培,秋季出菇,越冬管理,春季出菇,栽插中稻。
具体时间:8月中旬培养料准备;8月下旬堆料发酵;9月下旬原料上床覆土;10月下旬培养菌丝;11月下旬至12月下旬秋菇采收越冬管理;第二年至5月中旬春菇管理;下茬作物连作水稻。
二、培养料及发酵1、场地选择。
地栽双孢蘑菇应选择在水稻田进行。
要选择避风向阳,有机耕路,用水方便的田块为宜。
2、培养料的准备。
以栽培1亩地标准:稻草12000斤、专用复合肥288斤、尿素180斤、过磷酸钙120斤、饼肥300斤、石灰300斤、农用薄膜(用中膜或厚膜)、草帘(主要用于遮阳保湿,草帘可用齐稻草手工编织或机械编制)。
3、堆料发酵。
堆料时间:在9月10-15日,整个堆料发酵时间约为20-25天。
场地选择:在避风向阳,靠近水源,排水方便,道路通畅的地方。
预湿处理:就是让培养料的主料(稻草)在打堆前充分吸收水分,便于堆制。
草料预湿的方法是:在堆料前2-3天,将稻草抖松摊开平铺在地上,厚度0.8-1米,均匀浇水湿透。
草料堆高1.5米,宽1.3-1.4米。
先铺30公分的草,在草间撒一层肥,一层草料一层肥,生石灰粉要单独分层撒施。
打好草堆以后要及时盖上薄膜,间隔6-10天进行翻堆,要做到上翻下,外翻内,抖松散,通气畅,发酵快。
发酵达到的标准是:草料呈咖啡色,有发酵香味,无氨气,有弹性,质地柔软,草一拉就断,PH值7-7.5。
三、播种与覆土1、准备工作。
在播种前1-2天,将发酵好的草料摊开,让其自然冷却,同时排走大量的氨气及其它有害气体,否则会对菌丝的生长带来极大的害处。
双孢菇栽培技术

(五)适时采收:
当双孢蘑菇长至直径2 ~ 4 cm 时应及 时采收,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 制下批小菇的生长。采摘时,用手指捏住 菇盖,轻轻转动采下。采收后在空穴处及 时补土,并喷施1%的葡萄糖1 次,以促进 小菇生长。
六, 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1)料偏湿时应充分抖松,以促进湿气散 发和氧气进入料中。 (2)料偏干时应压紧压实,防止水分过度 散发。 (3)天气连续干旱料应实些,持续阴雨料 要虚些。料温在28℃以下接种。接种完毕 后喷少量80%敌敌畏50倍液防虫和螨危害。
(二)、培养料前发酵(一次发 酵):
前发酵在室外进行,要求建好堆型,掌握 好水分,达到高温(75℃以上)、快速的 目的。具体操作工艺: 1.草预湿:建堆前2-3天用水将草浇湿、 浇透,边洒水、边翻倒、边踩踏,完全湿 到后堆起让水分向内部渗透,次日再翻一 遍,洒足水。
2.粪预堆:建堆前5-7天将干粪打碎,加 水拌湿(含水量65%左右,手握成团,落 地可散),堆成宽1.2米、高0.6米、长度不 限的堆让其发酵,产生嗜高温菌类,第三 天翻一次堆。
3.半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牛粪 1000公斤,食用菌专用肥120-140公斤,石膏75 公斤,石灰50公斤。 4.半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牛粪 500公斤,食用菌专用肥200公斤,石膏、石灰 同上。 5.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食用菌 专用肥280公斤,石膏、石灰同上。 我地目前采用的栽培原料以合成料为主。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

这份双孢菇的栽培技术太详细了!一、栽培季节栽培季节应根据双孢蘑菇的生物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进行合理安排。
选择播种期是以当地昼夜平均气温能稳定在20~24℃,约35天后下降到15~20℃为依据的。
因双孢蘑菇属偏低温型菌,故播种期多安排在秋季,大部分产区在8月中旬~9月上旬播种。
栽培季节过早,前期温度高,容易发生病虫害;栽培季节过迟,播种后发菌慢,出菇迟,影响产量。
二、菌种制备根据播种时间推算出适宜的制种时间,以保证栽培使用的菌种有适宜的菌龄。
双孢蘑菇母种15天左右可长满试管斜面;原种和栽培种约40~45天长满菌瓶或菌袋。
为了使菌丝充分生长,一般要将母种、原种和栽培种延长培养7天左右。
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宜栽培的双孢菇品种,且品质好、产量高、抗性强,菌丝生长旺盛。
三、菇房及床架设置双孢蘑菇栽培可以利用闲置民房、山洞、防空洞、半地下室、塑料大棚等。
菇房一般坐北朝南,有利于通风换气,能提高冬季室温和减少西晒。
菇房面积在150~200平方米为宜,过大不利于管理,通风换气不均匀,温湿度难以控制;过小则利用率不高,不经济。
菇房应具有保温、保湿、通风、易于防治病虫害、蔽光等特点。
菇房顶部及墙面上、中、下要设通风口,地面和墙壁要光滑,易于清洗、消毒。
菇房内可放置木板、竹片或钢筋结构的多层床架,每层之间高为60~70厘米,底层距地面20厘米以上,顶层距房顶要大于lm,菇床宽1.3~1.4米,床与床之间和床与墙壁之间要留70~80厘米的过道。
栽培前要对菇房进行消毒处理,可采用石灰浆、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进行涂、喷,有条件的菇房可通入蒸汽进行高温、高湿杀菌杀虫,也可利用在菇房中进行二次发酵时的高温对菇房进行杀菌、消毒。
四、原料及配方(一)原料可用于栽培双孢蘑菇的原料很多,可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原料。
主要原料有稻草、麦秸、玉米秸、牛粪、马粪、鸡粪、猪粪、羊粪等;辅料主要有各种饼肥、石灰粉、石膏粉、尿素等。
粪便要晒干捣碎后使用,湿粪便不易发热,堆肥质量不高;稻草、麦秸等要晒干并切成5~10厘米的小段,玉米秸达成2~3厘米的小段,饼肥要粉碎。
双孢蘑菇无公害栽培技术

毒, 可采 用 甲醛 和 阿维 菌 素处 理 , 用 甲醛 1 、 1m 0g
31 准备培 养 料 .
通 常 10 m 栽 培面 积所 用 的基 0
阿 维 菌素 1g 分 别配 成适 宜 浓度 的溶液 后 喷雾 。 , 也 可采 用 熏蒸 的方 法 , 甲醛 2 、 用 0g 高锰 酸钾 l 、 0g 敌
32 堆 料 发 酵 . 新 疆 乌 尔 禾 地 区 一 般 在 7月 上 中
51 进 料 .
第 4次 翻 堆后 ,趁 热 快 速将 培养 料 运
入棚 内 ,放 人 中 床 和 顶 床 上 , 中床 堆 料 厚 3 - 0 4 4
e , 床 堆 料 厚 2 ~ 0e m 顶 5 3 m。
收 稿 日期 :0 1 O —1 21一1 0
匀, 厚度 在 1( 3 m左 右 。铺 上 薄膜 保湿 。
7 菌丝 培养
—
3 0一
2 1. O1 3 0
矗北园艺 出菇 不 齐 来自 菇 多 。 密 92 . 出 菇 期 管 理
栽培技术
播种 后 温 度 控制 在 2 ~ 5℃ , 使 菌 丝 很 快 萌 32 促
密闭 高 温 闷棚 3 5天 ,使棚 内温 度达 到 6 ~ 0℃以上 维 持 2 3天 。 ~
22 材 料 .
采 用竹 架 结 构 , 或钢 架 结 构 , 或钢 竹 混
架, 材料 备好 后 及 时进行 组 装 。
3 培 养料 的 配 制
42 药剂 消毒 .
在进 料 前 3 5天 ,对棚 体 进 行 消 ~
持厚薄 、 分 均匀 , 养料疏 松一致 , 水 培 一般 厚 度 在
1  ̄ 0c 。 8 2 m
大棚双孢蘑菇标准化栽培技术.doc

大棚双孢蘑菇标准化栽培技术双孢蘑菇,又称白蘑菇,是世界栽培最广、产量多、消费普遍的一种食用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创汇商品,它为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一、双孢蘑菇对环境条件的要求1、营养:双孢蘑菇属腐生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长发育所需碳源、氮源以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全部来源于培养料。
2、温度:双孢蘑菇菌丝生长温度6-32℃,适宜生长温度22-24℃;子实体生长温度5-22℃,适宜生长温度13-18℃。
3、水份:培养料的含水量应控制在60%左右,湿度太高(含水量超过68%)或太低(低于50%)时,菌丝不吃料。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60-70%;子实体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85-90%。
空气湿度过大或于干燥,都不利于双孢蘑菇生长。
盖土含水量应控制在18-20%。
4、空气:双孢蘑菇是好气性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氧气,所以生长阶段应注意通风换气。
5、光照:双孢菇整个生长阶段不需要光,出菇期间,阴暗环境菇体洁白、品质好。
6、酸碱度:双孢蘑菇生长的酸碱度范围在PH值5-8,最适PH值是6.5-7.0,盖土PH值为7-8,培养料PH值为7-7.5,可抑制杂菌生长。
二、选择优良蘑菇品种品种对蘑菇产量影响很大,要求丰产性好、质量好、菇色白、菇形园整、柄短而粗,不易开伞、质地嫩脆有弹性、抗性强,在较高较低温度下都正常结菇、抗病性亦较强的品种,目前我市种植主栽品种为AS2796,国内种植其它品种有176、浙农系列等。
三、培养料堆制技术(一)培养料的种类1、堆肥中的主料:主料是农业生产中的副产物,如稻草、麦秸、玉米秸、花生藤、苕藤等都可以用来种蘑菇。
人、马、牛、猪、羊、鸡、鸭等动物的粪便都可用作种蘑菇的粪肥,主料约占堆肥总量90-95%。
2、堆肥辅料:主要补充主料中不足的营养成份,调节C/N比,改善培养料PH值。
主要包括有机肥、化肥、如饼肥、化肥主要是N肥,如尿素、碳铵、复合肥等,磷肥有过磷酸钙,其它矿物石膏粉石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孢蘑菇栽培技术论文摘要: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肥(如牛、鸡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
蘑菇栽培是人为控制蘑菇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以满足蘑菇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温、气的需求。
关键词:双孢菇菇棚培养料发酵草预湿粪预堆翻堆接种正文:一、双孢菇特性双孢菇俗称圆蘑菇、洋蘑菇,属草腐菌,中低温性菇类。
我县麦草丰富,夏季气候比较适合双孢菇生长,种植反季节双孢菇具有很大发展潜力[1]。
二.蘑菇生长的条件1.培养料:双孢菇是一种腐生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配料时,在作物秸秆(麦草、稻草)中加入适量的农家粪肥(如牛、鸡粪),还须加入适量的氮、磷、钾、钙、硫等无机养分。
合理的配方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2]。
2.生长温度双孢菇菌丝生长温度范围4 ~ 32 ℃;双孢菇长温度范围5 ~ 25 ℃[3]。
3.生长湿度培养料的含水量以60%左右为宜,覆土的含水量16%~ 20%。
菌丝生长阶段空气相对温度60%~70%,双孢菇生长阶段85%~ 95%,过干或过湿对菌丝体生长都不利[4]。
4.酸碱度(pH)双孢菇宜偏碱性,偏酸对菌丝体和双孢菇生长都不利,而且容易产生杂菌[5]。
菌丝生长的pH 值范围是5 ~ 8,最适pH 7 ~ 8,进棚前培养料的pH 值应调至7.5 ~ 8.0,土粒的pH 值应在8.0 ~ 8.5。
每采收完1 期菇喷水时,应加少许石灰,以保持pH 值,抑制杂菌滋生[6]。
5.空气双孢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因此,要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6.光照双孢菇和菌丝的生长均不需要光,但在一般散射光的条件下还是可以生长的,但不能强光照射。
双孢菇在阴暗的环境下长得洁白、肥大,若光线太强,表面硬化,畸形菇多。
三、生产季节安排利用秋季自然气温播种是我区目前栽培双孢菇的主要方式。
根据对我区历年双孢菇生产调查,较早出菇的菇房一般在10 月上中旬即开始采收,由于这时气温还不稳定,正在出菇的菇房常遇到偏高气温,致使成批死菇,而且高温高湿条件,极易导致杂菌侵染[7]。
另外,早出菇的菇房即使没有发生死菇或杂菌,但由于在高温影响下,健壮旺盛生长的菌丝体往往加速衰老,前期产菇虽多,到中后期产量急剧下降,这是造成双孢菇不能稳产高产的一个重要原因。
根据我区气象资料分析和多年生产经验,北疆地区宜在8 月中旬建堆发料,9 月上中旬播种,9 月底~10月上旬覆土,10 月下旬~11 月上旬开始出菇,南疆地区生产农时可按此时间表下推1 个月[8]。
四、菇棚设置菇棚是双孢菇生长的地方,要建在地势较高、排水方便、交通便利、离水源近、环境清洁的地方,建好的菇棚要求有电源、通风好,保温、保湿性能强,风吹帘上再加盖一层防雪棚膜[9]。
五..蘑菇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蘑菇栽培是人为控制蘑菇生长发育的生态环境,以满足蘑菇不同生长发育期对水、温、气的需求。
目前我国各产菇区的菇房规格、大小、结构及使用材料均不相同。
但设计建造时考虑的因素是一致的。
首先是菇房的合理利用率,其次是菇房结构既能保温、保湿又能通气换气,还要考虑建造时的经济效益。
目前国内党见的菇房模式是:民房改建型、塑料大棚、露地草棚和依山而建的地下、半地下菇房[10]。
菌种的优劣是蘑菇成败的关键技术之一。
选用优良品系的菌种,不增加成本,可增加产值。
但由于菌种制作技术上的差异,同样的品系也有优劣之分。
使用不良菌种,轻者减产,重者几平绝收。
生产上常用的菌种有粪草料菌种,谷粒菌种,棉壳菌种和颗粒菌种。
但选择优质菌种的标准是一致的。
要选择品系纯正,菌丝生长均匀、整齐、色白、绒毛菌丝多、菌龄适宜、生活力和抗逆性强、无杂、无污染的菌种作为生产用种。
(一)培养料发酵:培养料是双孢菇栽培的物质基础,制备优质、有选择性的双孢菇培养料,是丰产的关键。
栽培原料:双孢蘑菇栽培的主要原料是麦草、玉米秆和动物粪便、油渣等有机肥,再加适量的磷肥、石膏、石灰和尿素等或使用食用菌专用肥。
原料要求新鲜、无霉变。
畜禽粪便要提早收集,晒干贮存,防止阴雨干扰[15]。
常用原料配方有以下几种(按栽培面积100平方米干料用量):1.(粪草料)麦草2000公斤,牛粪2000公斤,菜子油渣150—2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石膏粉50—70公斤,石灰40公斤[12]。
2.(粪草料)玉米秆2000公斤(无论干鲜都要压破成索状、铡成6—20厘米段),牛粪2000公斤,菜子饼150—2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尿素20公斤,石膏粉50—70公斤,石灰20公斤[11]。
3.半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牛粪1000公斤(加入1000公斤鸡粪更好),食用菌专用肥120-140公斤,石膏75公斤,石灰50公斤[11]。
4.半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牛粪500公斤(鸡粪200公斤),食用菌专用肥200公斤,石膏、石灰同上[11]。
5.合成料:麦草或玉米秆2500公斤,食用菌专用肥280公斤,石膏、石灰同上。
我地目前采用的栽培原料以合成料为主[11]。
(二)、培养料前发酵(一次发酵):前发酵在室外进行,要求建好堆型,掌握好水分,达到高温(75℃以上)、快速的目的。
具体操作工艺:1.草预湿:建堆前2—3天用水将草浇湿、浇透,边洒水、边翻倒、边踩踏,完全湿到后堆起让水分向内部渗透,次日再翻一遍,洒足水[14]。
2.粪预堆:建堆前5—7天将干粪打碎,加水拌湿(含水量65%左右,手握成团,落地可散),堆成宽1.2米、高0.6米、长度不限的堆让其发酵,产生嗜高温菌类,第三天翻一次堆[14]。
3.建堆:堆长顺风向,先在场地画好线。
按栽培面积100平方米计,料堆占地为:宽2.2米,长12米。
再将麦草或玉米秆、牛粪等各分成10份,油渣、磷肥、石膏粉、尿素等辅料各分成6份。
每层秸秆自然厚度0.3米,前3层每层只加秸秆和粪,从第4层开始加入其它辅料,并且开始浇水。
堆料完毕后,高度为1.6米左右。
半合成料、合成料堆法基本一致。
堆周围不断有水渗出,注意收集堆内流出的肥水,循环浇到料堆上[14]。
4.翻堆:翻堆是为了发酵均匀。
从堆料算起,夏季第6、10、14天进行3次翻堆后,第17天进入二次发酵;冬季第7、13、19、24天共进行4次翻堆,4天后直接铺床播种或翻3次堆后进行二次发酵。
春秋季节根据气候灵活掌握。
注意:每翻一次,堆宽缩窄0.20米,将原堆上的料上下、内外翻匀,保持湿度。
干时浇水,下雨遮盖,防止水分过大和养分流失。
第二次翻堆时,加入10公斤石灰粉。
最后一次翻堆用石灰调节PH值,使之达到8.0—8.5。
合成料前发酵与粪草料不同:一,是建堆时专用肥要逐层增多,石膏粉可加完或加一半(其余第一次翻堆时加入)。
二,是料堆周围要拍实,堆上盖塑料薄膜,防止水分蒸发。
三是加水量要小,以堆下只有少量水流出为宜,避免速效养分流失。
前发酵好的料应具备以下特点:可用指甲刮掉角质层,露出线状纤维;纤维仍有韧性,两手拉不易断;颜色为咖啡色;看不到粪快,无氨臭味,有芳香;绵软不扎手有弹性;手握料展开后指印下有光泽;酸度为PH7.5—8.0[10]。
(三)、培养料后发酵(二次发酵):利用太阳能使料温快速升至62℃,2—4小时后降至48--55℃(50-52℃最好),保持3—6天后迅速通风降温、上床,以消灭料内和栽培室内的虫、螨和病源菌;培养有利于蘑菇菌丝生长的菌群,提高产量和质量。
室外二次发酵技术:用钢管或水泥条、竹、木等架起离地面0.3米悬空的料床,床面每间隔0.8米左右直立一根直径0.25米用秸秆捆扎起来的通风塔,将料抖松堆上去,高度0.8—1.0米(保持通风塔外露)用塑料薄膜盖严料堆,利用日光使温度达到要求指标。
降温和维持期可利用遮阳网或秸秆辅助控制,发酵结束后将料搬进棚内铺床播种[8]。
(四)、铺床接种:1.菇床铺设:菇床宽0.8—1.4米,两畦间留0.3—0.5米作业走道,畦长因棚而定。
铺料厚度0.2米左右。
铺料的菇床用木板拦在边上,使料边整齐,作到虚实、薄厚一致,料无异味的趁热播种[15]。
2.接种:菌种从指定制种单位或龙头企业购买。
先检查并清除怀疑菌种,再用800—1000倍高锰酸钾对菌种容器表面和操作人员的手及工具进行消毒,然后将菌种从容器中掏出,轻手掰成小颗粒,将50%-70%菌种均匀撒在菇床上面,用手或叉翻入料中,拨平料面后将其余菌种均匀撒上,轻拍使菌块与料面密切接触[13]。
(五)适时采收:当双孢蘑菇长至直径2 ~ 4 cm 时应及时采收,采收过晚会使品质变劣,并且抑制下批小菇的生长。
采摘时,用手指捏住菇盖,轻轻转动采下。
采收后在空穴处及时补土,并喷施1%的葡萄糖1 次,以促进小菇生长。
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1)料偏湿时应充分抖松,以促进湿气散发和氧气进入料中。
(2)料偏干时应压紧压实,防止水分过度散发。
(3)天气连续干旱料应实些,持续阴雨料要虚些。
料温在28℃以下接种。
接种完毕后喷少量80%敌敌畏50倍液防虫和螨危害。
参考文献[1] 胡晓艳. 双孢菇麦粒菌种生产技术[J]. 北京农业, 2010,(27)[2] 张秀英. 双孢菇栽培技术[J]. 农村科技, 2010,(05)[3] 曹德宾. 双孢菇三级菌种规范制作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 2010,(01)[4] 吕丽英, 苏立坚, 王成良. 温室果菜套种双孢菇[J]. 新农业, 2010,(02)[5] 康平. 双孢菇栽培技术[J]. 新疆农垦科技, 2010,(03)[6] 郝红梅. 温室果菜套种双孢菇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 2010,(06)[7] 魏鹏. 双孢菇栽培技术(一)[J]. 农村科技, 2010,(06)[8] 徐西强, 李洪国. 北方双孢菇稳产高产综合管理技术[J]. 吉林农业, 2010,(06)[9] 陈炜. 双孢菇关键栽培技术要点[J]. 西北园艺(蔬菜) , 2010,(03)[10] 臧丹丹, 邹莉, 姚远. 双孢蘑菇优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13)[11] 曹桂凤, 白红芬. 双孢菇林地栽培技术[J]. 现代农村科技, 2010,(01)[12] 韦兰英, 刘建灵, 赖树情. 利用双孢蘑菇大棚种植金福菇的栽培技术[J]. 广西农学报,2010,(01)[13] 朱斌. 酒糟是双孢蘑菇栽培的合适基质[J]. 农家顾问, 2010,(07)[14] 成群, 叶岚, 李仲贤, 李海菊, 马俊. 大棚栽培双孢蘑菇技术探讨[J]. 特种经济动植物,2010,(04)[15] 吴小红. 大棚双孢蘑菇高产栽培技术[J]. 西北园艺(蔬菜) , 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