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课程英文译名:Hygiene in Preschool Education课程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层次:中专学时:72学时学分: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学前卫生学》是中师类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

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前沿课程。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教师培养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育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2、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讨论法、演示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法、等3、课程学习目标和要求(1)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卫生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备开展婴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2)初步掌握运用幼儿卫生学知识去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3)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儿教育专业和专业思想,培养其职业素养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人体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及新陈代谢的定义(二)教学内容1、基本形态2、基本结构3、人体功能的调节4、人体的化学成分5、新陈代谢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保育要点。

学前卫生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实践学时】12【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一、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课程定位:《学前卫生学》是幼儿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前沿课程。

教学目标:让学生全面掌握婴幼儿生理解剖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婴幼儿常见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

后续课程:学前心理学、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说明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方法,教师在进行讲授后,结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与讨论,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四、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说明(1.关于考核方法的说明 2.出勤、提问、作业、实验、测验、期末考试等各占比例的说明 3.其他必要的说明)《学前卫生学》平时成绩根据学生出勤情况、作业提交、实际操作及课堂讨论等几方面综合考评。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形式,学期成绩采取期末卷面成绩与平时成绩综合计算评定,其中期末卷面成绩占60%,平时成绩占40%。

五、教材和参考书目(包括实验/实训/实习指导书)教材:《学前卫生学》麦少美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二版。

执笔:吴恒(课程负责人)审核:吴恒(教研室)批准:×××(学院(部))。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幼儿生理发育特点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功能。

使幼儿认识并关注自己的生理发育特点。

1.2 教学内容:人体基本结构与功能。

幼儿生理发育的阶段和特点。

幼儿生理发展的规律。

1.3 教学活动:观看人体结构图,认识人体基本结构。

观察幼儿生理发展的实例,讨论幼儿生理发育的特点。

进行身体检查,了解自己的生理发育情况。

第二章:幼儿营养与饮食健康2.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2.2 教学内容: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作用。

幼儿饮食的合理安排。

不良饮食习惯的危害。

2.3 教学活动:观察食物模型,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

讨论不良饮食习惯的例子,认识其危害性。

第三章:幼儿运动与身体锻炼3.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运动的重要性。

使幼儿学会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

3.2 教学内容:运动对幼儿身体发育的作用。

幼儿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幼儿运动的注意事项。

3.3 教学活动:观看运动视频,了解运动的重要性。

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和技巧,进行实际操作。

第四章:幼儿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4.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心理发展。

使幼儿学会情绪管理和心理健康。

4.2 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处理。

4.3 教学活动:观察和分享自己的情绪变化,学习情绪管理技巧。

学习识别和处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寻求帮助和支持。

第五章:幼儿安全教育与自我保护5.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安全的重要性。

使幼儿学会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

5.2 教学内容:幼儿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原则。

幼儿自我保护的方法和技巧。

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5.3 教学活动:观看安全视频,了解安全的重要性和基本知识。

学习自我保护的技巧和方法,进行实际演练。

讨论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措施,培养幼儿的应变能力。

第六章:幼儿个人卫生习惯6.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个人卫生的重要性。

使幼儿学会正确的个人卫生习惯。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

幼儿健康教育《学前卫生学》教案第一章:幼儿生理发展1.1 教学目标让幼儿了解自己身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引导幼儿关注自己的生理变化。

1.2 教学内容人体基本器官和功能介绍。

幼儿生理发展特点。

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画展示人体器官。

故事讲解生理变化。

互动游戏培养卫生习惯。

1.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对人体的认知程度。

评估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情况。

第二章:幼儿营养与饮食2.1 教学目标使幼儿了解基本营养知识。

教育幼儿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素。

幼儿饮食的注意事项。

健康食谱的示范。

2.3 教学方法实物和图卡展示食物营养。

角色扮演讲解饮食注意事项。

制作简单健康食谱的实践活动。

2.4 教学评价检查幼儿对基本营养知识的掌握。

观察幼儿饮食习惯的改进。

第三章:幼儿心理健康3.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

增强幼儿的自我认知和自信心。

3.2 教学内容幼儿情绪的认识和管理。

同伴间的情感交流技巧。

提升自信心的活动和方法。

3.3 教学方法情绪脸谱游戏。

角色扮演学习情感交流。

自我介绍和才艺展示活动。

3.4 教学评价观察幼儿情绪管理的进步。

评估幼儿情感交流能力的提升。

第四章:幼儿安全教育4.1 教学目标使幼儿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

教育幼儿遇到危险时的自我保护方法。

培养幼儿遵守安全规则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规则。

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的应对方法。

陌生人防范和自我保护技巧。

4.3 教学方法安全情景剧。

安全海报制作。

紧急疏散演练。

4.4 教学评价检验幼儿对安全知识的记忆。

观察幼儿在实际情境中的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章:幼儿疾病预防与保健5.1 教学目标帮助幼儿了解简单的疾病预防知识。

教育幼儿正确的日常保健方法。

培养幼儿的健康监测意识。

5.2 教学内容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健康监测和就医常识。

5.3 教学方法疾病角色扮演。

健康监测工具的使用介绍。

制作健康日记。

学前卫生学——精选推荐

学前卫生学——精选推荐

《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前言一、指导思想确定教学内容时,应从幼儿教育事业和医学科学的发展,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幼儿园的实际需要出发,做到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思想,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内容应强调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懂得如何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的正常生长发育,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

二、课程性质: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三、基本理念教学内容应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和学习特点,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确定教学内容时,应处理好与相邻学科间的关系。

考虑与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密切联系,相互衔接,相互呼应,相互补充。

既要避免内容上的简单重复,又要防止学科之间的论述矛盾。

确定教学内容和分配课时时,应留有机动时间,以便根据当地情况适当补充教材。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知识目标:始终坚持学前卫生知识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渗透教育内容,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卫生保健工作。

并进一步理解幼儿卫生教育的目标、内容、活动、环境、方法和手段以及最新的幼儿园教育模式,掌握一些必需的幼儿园常用的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形成从事幼儿园全方位的科学教育的设计能力、创设适宜环境的能力、组织幼儿进行科学探索活动的能力,针对幼儿教师的特点,给予最基本的有关幼儿身体保健和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讲究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素质目标:具备吸纳先进幼儿科学教育理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素质和幼儿教师职业道德,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和卫生观入手,力图使学生在一开始接触学前专业的时候,就能以一种较高的、较广的视角来认识和理解幼儿卫生教育工作对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价值。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绪论目的要求了解学前卫生不研究的对象、任务和学习学前卫生学的方法。

教学内容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二、学习学前卫生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一章人体概述目的要求一、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及神经—体液对人体的调节。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幼儿卫生学)教学大纲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学前儿童卫生保健教学大纲第一章幼儿生理特点及卫生保健一、教学目标1、理解概念:细胞、组织、脱臼、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2、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3、掌握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4、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二、教学重点①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②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三、教学难点:①掌握人体的基本形态②掌握人体内的八大系统的特点及其卫生保健四、教学时数:700分钟,14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示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奇妙的人体一、人体的基本形态人体从外形上可分为头、劲、躯干、四肢。

二、人体的基本结构: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三、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新陈代谢、兴奋性、生殖。

第二节幼儿各大系统特点及卫生保健一、运动系统(一)运动系统的结构(二)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三)幼儿运动系统的卫生保健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呼吸系统的卫生保健三、循环系统(一)循环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循环系统的卫生保健四、消化系统(一)消化系统的结构(二)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三)幼儿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五、排泄系统(-)排泄系统的结构(二)幼儿排泄系统的特点(三)幼儿排泄系统的卫生保健六、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的结构(二)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三)幼儿内分泌系统的卫生保健七、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结构(二)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三)幼儿神经系统的卫生保健八、生殖系统幼儿的生殖系统发育缓慢,进入青春期后发育迅速。

九、视觉器官(眼)(一)眼的结构(二)幼儿眼球的特点(三)眼的卫生保健十、听觉器官(耳)(-)耳的结构(二)幼儿耳的特点(三)耳的卫生保健七、作业:复习所学内容重点复习概念:细胞、组织、脱臼、新陈代谢、同化作用、异化作用第二章幼儿生长发育及健康评价一、教学目标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二、教学重点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三、教学难点:1、掌握幼儿生长发育规律2、掌握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因素四、教学时数:200分钟,4学时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演示六、教学内容:第一节幼儿的生长发育一、概念:生长、发育、成熟二、幼儿的生长发育的规律:①生长发育是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

《学前卫生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幼儿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幼儿常见疾病、传染病的有关知识及意外事故的基本急救措施;熟悉幼儿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及教育教养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常见的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

2.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根据幼儿的生理特点,保护和促进其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发展;科学指导幼儿进餐;能辨别和预防幼儿的常见病、传染病;熟练掌握幼儿园一日生活管理的各项技能;能够积极预防、排除幼儿安全与健康隐患,及时处理意外事故;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环境。

3.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运用《学前卫生学》一般原理和知识,分析和解决学前儿童卫生保健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做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4.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逐步认同幼儿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具有保教结合,保教并重的教育理念。

5. 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能够能够树立科学的儿童观,了解儿童,热爱儿童,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初步建立从事学前教育事业的职业理想。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表2三、教学内容与预期学习成效4四、成绩评定及考核方式五、课程建议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1.建议教材1.朱家雄汪乃铭戈柔.学前儿童卫生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顾荣芳.学前儿童卫生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10年.2.主要参考书1.张兰香潘秀萍.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王练.学前卫生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3.万钫.学前卫生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史慧静.学前儿童卫生与保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制订人:审核人:2020年 6 月5。

学前卫生学54861

学前卫生学54861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性质:必修课课程名称:学前卫生学课程英文译名:Hygiene in Preschool Education课程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层次:中专学时:72学时学分:一、课程的作用、地位和任务1、<<学前卫生学》是中师类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主干课。

是幼儿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必备的基础性强、应用范围广的教学和实践指导性课程。

是《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的前沿课程。

《学前卫生学》是研究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以及如何促进学前儿童正常发育、维护和增进学前儿童健康的一门科学,也是幼儿教师培养学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学前儿童机体发育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探讨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提出相应的卫生要求和保育措施,为学前儿童创造良好的发育环境,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发展的规律,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

2、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课件、讨论法、演示法、模拟操作、案例分析法、等3、课程学习目标和要求(1)使学生初步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卫生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具备开展婴幼儿卫生保健工作的基本技能(2)初步掌握运用幼儿卫生学知识去解决在教育幼儿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3)培养热爱幼儿,对幼儿教育工作有浓厚兴趣,进而树立热爱幼儿教育专业和专业思想,培养其职业素养4、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二、课程内容和要求(一)理论教学第一章人体概述(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掌握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化学成分及新陈代谢的定义(二)教学内容1、基本形态2、基本结构3、人体功能的调节4、人体的化学成分5、新陈代谢第二章学前儿童生理解剖特点及保育要点(一)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婴幼儿的生理解剖特点以及保育要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前卫生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学前卫生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研究学前儿童的机体与其生活和学习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的卫生要求和卫生措施的制定。

通过学习《学前卫生学》,学生应全面掌握学前儿童解剖生理特点以及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掌握营养学基础知识,了解托幼机构的膳食管理,了解学前儿童常见疾病的有关知识及基本急救措施,熟悉教育环境创设及教育过程中的卫生要求,系统了解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卫生问题及教育对策,能够对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价,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切实作到维护和增进儿童的健康。

二、教学方法
本课程60学时,教材选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出版,万钫编著的《学前卫生学》。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情景模拟操作、自学的方式进行教学。

对于解剖生理部分,建议教师利用挂图、模型、幻灯、动画等方法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在学习病儿护理技能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时,要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采用情景模拟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能真正掌握护理和意外事故急救处理技能。

为了配合课堂教学,本课程安排有课程实习,可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实习,并要求写出实习报告。

三、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绪论(2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

教学重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教学难点: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教学的具体内容:
一.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对象
二.学前卫生学的研究任务
三.学前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四.学前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生理基础(1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人体的解剖生理结构和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掌握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了解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因素。

教学重点:幼儿的解剖生理特点及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难点:幼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小儿的生理特点
一.动作的执行者——运动系统
二.气体交换站——呼吸系统
三.循环不已的运输流——循环系统
四.食品加工管道——消化系统
五.泌尿、输尿、贮尿、排尿——泌尿系统
六.身兼数职的皮肤
七.人体内的“化学信使”——内分泌系统
八.人体的防御机构——免疫系统
九.眼睛——视觉器官
十.耳——听觉器官
十一.人体的司令部——神经系统
十二.幼稚的生殖系统
第二节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一.降生的瞬间
二.新生儿的生理特点
三.新生儿的本能
四.新生儿的感觉
第三节生长发育
一.胎儿的发育
二.小儿的生长发育
第二章儿童营养(10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价及利用;了解加强孕期营养和提倡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了解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理解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的意义教学重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幼儿的膳食特点和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教学难点:六大营养素的营养意义及来源;安排幼儿膳食的原则。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营养基础知识
一.营养素
二.能量
三.蛋白质
四.脂类
五.碳水化合物
六.常量元素
七.微量元素
八.维生素
九.水
第二节孕期营养
一.孕期营养的重要性
二.孕期营养与胎儿脑的发育
三.孕期合理营养
四.不同妊娠时期的营养需要
第三节婴儿喂养
一.提倡母乳喂养
二.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
三.添加辅助食品
第四节幼儿膳食
一.合理安排幼儿膳食
二.《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简介
第三章预防常见病(10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预防出生缺陷和新生儿疾病的重要性及措施;掌握婴幼儿患病的基本表现,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护理和预防知识;掌握患儿的基本护理技能和急救术。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及急救术。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常见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及急救术。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预防出生缺陷
一.出生缺陷的严重性
二.优生措施应从婚前和孕前开始
三.重视孕早期的保健
四.孕期自我监护
第二节预防新生儿疾病
一.新生儿护理
二.抚触是护理中的重要环节
三.预防意外
四.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现象
五.新生儿疾病
第三节预防婴幼儿常见病
一.早发现疾病
二.婴幼儿常见病
第四节常用护理技术及急救术
一.常用护理技术
二.急救技术
第四章预防传染病和寄生虫病(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有关免疫和预防接种的基本知识,了解计划免疫的程序;掌握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染病的特性、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熟悉幼儿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因、症状和护理技术。

教学重点:计划免疫的程序;有关传染病的基本知识,传染病的特性、流行环节及预防措施;幼儿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病因、症状和护理技术。

教学难点:传染病的基本知识和幼儿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病因、症状及护理技术。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免疫与计划免疫
一.有关免疫的基础知识
二.计划免疫
第二节传染病概述
一.有关传染病的基础知识
二.灾后防疫
第三节婴幼儿常见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一.婴幼儿常见传染病
二.婴幼儿常见寄生虫病
第五章健康教育与健康评价(10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健康概念的涵义,理解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的性质和作用,明确健康教育的目的和内容;掌握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学会幼儿健康检查;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影响因素,了解紧张状态对学前儿童的身心适应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减缓和消除紧张的措施,能够对学前儿童中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心身疾病进行有效的化解和治疗。

教学重点:影响学前儿童健康的各种因素;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影响因素;学前儿童中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心身疾病的咨询与治疗。

教学难点:健康的整体观;学前儿童身体生长发育的测量与评价方法;学前儿童中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和心身疾病的咨询与治疗。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健康教育
一.有关健康教育的基本概念
二.影响健康的因素
三.幼儿健康教育
第二节健康评价
一.生长发育评价
二.健康检查
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健康
一.心理健康概述
二.婴幼儿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
三.婴幼儿常见的心身疾病
第六章集体儿童保健(6课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任务和职责;掌握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内容,学会制订合理的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维护幼儿身体的健康。

教学重点:托幼园所健康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的制订;食品卫生和环境、设备卫生的维护,预防食物中毒和传染病的发生。

教学难点:幼儿生活日程和集体儿童膳食计划的制订;食品卫生和环境、设备卫生的维护。

教学的具体内容:
第一节托幼园所保健的意义和任务
一.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意义
二.托幼园所卫生保健工作的任务
三.保健室的职责
第二节托幼园所保健的主要内容
一.健康检查
二.制订合理的生活日程
三.提供合理的膳食
四.建立体格锻炼制度
五.传染病管理
六.安全措施
七.建筑设备卫生
四、考核
1.考试依据及其有关说明
考试依据本大纲和教材,目的在于了解考生对本学科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特别着重考察考生将所学的理论运用于保教实践的能力。

2.考核方式、分制
①到幼儿园实习、见习后,要求写出报告,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30%。

②期末考试采用闭卷笔试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占学科总成绩的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