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的拉线
10千伏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10千伏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保证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施工质量,促进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确保电力线路安全运行,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35千伏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新建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配电线路的工程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的大档距及铁塔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应按现行国家标准《110~500kV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
有特殊要求的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安装工程,尚应符合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第1.0.3条架空电力线路的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施工。
第1.0.4条采用的设备、器材及材料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明。
设备应有铭牌。
当采用无正式标准的新型原材料及器材时,安装前应经技术鉴定或试验,证明质量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1.0.5条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应制订不低于规范水平的质量标准或工艺要求。
第1.0.6条架空电力线路的施工及验收,除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原材料及器材检查第2.0.1条架空电力线路所采用的器材、设备或原材料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作试验:一、超过规定保管期限;二、因保管、运输不良等原因而有变质损坏可能;三、对原试验结果有怀疑或试样代表性不够者。
第2.0.2条架空电力线路使用的线材,施工前应进行外观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规定:一、不应有松股、交叉、拆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二、不应有严重腐蚀现象;三、钢绞线、镀锌铁线表面镀锌良好,无锈蚀;四、绝缘线表面应平整、光滑、色泽均匀,绝缘层厚度应符合规定。
绝缘线的绝缘层应挤包紧密,且易剥离,绝缘线湍部应有密封措施。
第2.0.3条为特殊目的使用的线材,除满足第2.0.2条规定外,还应符合设计的特殊要求。
第2.0.4条由用黑色金属制造的和紧固件,除地脚螺栓外应采用热浸镀锌制品。
第2.0.5条各种联结螺栓应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符合规定。
10kV及以下线路验收细则

10kV及以下线路验收细则一、10kV线路部分1、线路基础施工工艺标准1)、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应超过50mm。
2)、转角杆、分支杆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3)、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侧倾斜时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4)、终端杆应向拉线侧预偏,紧线后不应向拉线反方向倾斜,拉线侧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杆梢直径。
5)、导线档距一般应控制在:县城集镇50-60m,乡村70-100m,2、拉线制作工艺标准1)、拉线对地面夹角为45°,若受地形限制,不应大于60°,不应小于30°。
2)、拉线穿过公路时,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且对路肩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4.5m。
跨越道路(非公路)的水平拉线,对路面的垂直距离不应低于5m。
3)、不论拉棒长短,拉棒出土长度应控制在300mm至700mm之间。
4)、穿越和接近导线的电杆拉线必须装设与线路电压等级相同的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应装在最低导线以下,应保证在拉线绝缘子以下位置断拉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小于2.5m。
5)、采用UT型线夹及楔形线夹固定的拉线安装时,应符合以下规定:①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无滑动现象,线夹凸肚应在尾线侧,安装时不应损伤线股。
②拉线弯曲部分不应明显松脱,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固定可靠。
钢绞线的端头露出部分规定:契形线夹300毫米,UT线夹300mm至500mm,且用直径不小于3.2毫米的单股镀锌铁线绑扎,绑扎长度不小于30mm,并做防锈处理。
③UT型线夹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1/2螺杆丝扣长度可供调紧。
拉线调好后,UT型线夹露出的丝扣长度应为10~30毫米。
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
3、电杆组立及铁附件安装工艺标准1)、电杆钢圈焊接后应将表面铁锈、焊渣与氧化层除尽,并进行防腐处理。
2)、10kV钢管杆均应与接地引下线连接,通过多点接地以保证可靠性。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工艺要求

郴电国际宜章分公司2018年度农网工程(二)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安装工艺要求总监理工程师:何洲监理项目部(章)报告日期:2019 年02月一、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符合下列规定:⑴、直线杆顺线方向位移,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超过50mm。
⑵、转角杆、分支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2、电杆基础坑深应符合设计规定。
电杆基础坑深度允许偏差应为+100mm、-50mm。
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
3、电杆的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一般为杆高的1/6,有底盘时坑深等于埋深加底盘厚度,电杆埋深如下表:杆高(m)8 10 12 15 18 21埋深(m) 1.5 1.7 1.9 2.3 3 3.2 4、电杆的拉线基础与堤坝基础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埋设深度的2倍。
电杆的拉线基础与沟渠边沿距离不应小于1.0M,小于1.0M 时应有保护基础措施。
5、双杆基础坑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开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两杆坑深度应相等;2)直线杆、跨越杆、直线耐张杆。
两杆坑基底标高应相等;3)转角耐张双杆基础坑,内角坑高于外角坑2----3cm,使转角杆向外侧有一定倾斜。
6、15M及以上的转角、耐张杆,在沼泽地带;地下水位较高的杆位,应设底盘。
为防止洪水冲刷和基础冻胀,可采用高杆深埋措施。
电杆基础用底盘时,底盘圆形平面应与电杆中心垂直,找正后应填土夯实至底盘平面。
底盘的原槽直径不允许超过电杆根直径50mm。
7、电杆基础用卡盘时应符合以下原则:1)安装前应将其下部分层夯实,安装方向、位置、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无设计要求时,上平面据地面不应小于500mm,安装方向应考虑主风向。
2)卡盘弧面应与电杆吻合,卡盘螺栓应紧固可靠。
3)12m及以下电杆除在沼泽地、或地下水位较高或砂壤路径外可不用卡盘;15M及以上水泥杆当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够时应使用卡盘。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设计规范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10kV 及以下架空线路设计规范 Erection and acceptance regulations for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with insulated conductor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器材检验、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验收规则。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额定电压6,10kV中压和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低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GB396—84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772—97 高压电瓷瓷件技术条件 GB1200—75 镀锌钢绞线GB2694—81 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GB4623—8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GB12527—90 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14049—92 额定电压 10kV、35kV 架空绝缘电缆 DL/T464.1,5—92 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线金具和绝缘部件3 器材检验3.1 一般要求3.1.1 器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国家标准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正式标准的新型器材,须经有关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采用。
3.1.2 器材须有出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
3.1.3 器材须进行下列检查,且符合: a外观检查无损坏或变形; b型号、规格正确; c技术文件齐全。
3.1.4 发现器材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做试验: a超过规定保管期限; b损伤或变形; c 对产品质量有怀疑。
3.2 架空绝缘线或称架空绝缘电缆3.2.1 中压架空绝缘线必须符合 GB14049 的规定。
3.2.2 低压架空绝缘线必须符合 GB12527 的规定。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的拉线

1 范围本工艺标准运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拉线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材料要求: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格证。
钢绞线: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
最小截面个应小于25mm2。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镀锌铁丝:不应有死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拉线主线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缠绕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拉线棒:不应有死弯、断裂、砂眼、气泡等缺陷。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3 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混凝土拉线盘预制混凝土拉线盘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拉线绝缘子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拉线抱箍、UT型线夹、楔形线夹、花篮螺栓、双拉线联板、平行挂板、U形挂板、心形环、钢线卡、钢套管等。
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浆眼、气泡等缺陷。
应热镀锌,且镀锌良好,无镀锌层剥落锈蚀现象。
螺栓: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层剥落及锈蚀等现象。
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
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的外螺纹配合,其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1~300mm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
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其它材料:竹套管、油漆、沥青油、玻璃丝布等。
主要机具铁铣、夯、紧线器、剪线钳。
倒链、活扳手、脚扣、安全带等。
作业条件各种材料备齐,电杆组立完毕。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已完成,并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3 操作工艺工艺流程:拉线下料→拉线组合制作→拉线安装拉线下料: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拉线的组合方式确定拉线上、中、底把的长度及股数。
每把铅丝合成的股数应不少于三股,底把股数应比上、中把多两股。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设计规范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10kV 及以下架空线路设计规范 Erection and acceptance regulations for overhead distribution lines with insulated conductors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架空绝缘配电线路器材检验、施工技术要求、工程验收规则。
本规程适用于新建和改建的额定电压6,10kV中压和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低压架空绝缘配电线路的施工及验收。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的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GB396—84 环形钢筋混凝土电杆 GB772—97 高压电瓷瓷件技术条件 GB1200—75 镀锌钢绞线GB2694—81 输电线路铁塔制造技术条件 GB4623—8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GB12527—90 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14049—92 额定电压 10kV、35kV 架空绝缘电缆 DL/T464.1,5—92 额定电压 1kV 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线金具和绝缘部件3 器材检验3.1 一般要求3.1.1 器材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无国家标准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无正式标准的新型器材,须经有关部门鉴定合格后方可采用。
3.1.2 器材须有出厂试验报告、产品合格证。
3.1.3 器材须进行下列检查,且符合: a外观检查无损坏或变形; b型号、规格正确; c技术文件齐全。
3.1.4 发现器材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重做试验: a超过规定保管期限; b损伤或变形; c 对产品质量有怀疑。
3.2 架空绝缘线或称架空绝缘电缆3.2.1 中压架空绝缘线必须符合 GB14049 的规定。
3.2.2 低压架空绝缘线必须符合 GB12527 的规定。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施工工艺

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安装施工工艺一、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符合下列规定:、直线杆顺线方向位移,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超过50mm。
、转角杆、分支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50mm。
2、电杆基础坑深应符合设计规定。
电杆基础坑深度允许偏差应为+100mm、-50mm。
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
3、双杆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
、两杆坑深宜一致。
4、基坑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规定:、土块应打碎。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基坑每回填30mm应历夯一次。
?、松软土值的基坑,回填土时应增加夯实次数或采取加固措施。
?、回填土后的电杆基础宜设防沉土层。
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培地高度应超出地面300mm。
二、电杆组与绝缘子安装1、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 ?、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10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1/2。
?、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50mm。
、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2、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预偏。
期预偏值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紧线后不应向受力倾斜。
3、以螺栓连接的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螺栓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预构件间不应有间隙。
?、螺栓紧好后,螺杆丝扣露处的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两个螺距;双螺母可预螺母相平。
、当必须加垫圈时,每端垫圈不应超过2个。
4、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对立体结构: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对平面结构:顺线路方向,双面构件内由向外,单面克件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或按统一方向;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5、线路单横担的安装,直线杆应装于受电侧;分支杆90?转角杆(下)及终端杆应装于拉线侧。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施工工艺

10KV 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施工工艺安装工艺要求一、电杆基坑及基础埋设1、基坑施工前的定位符合下列规定:⑴、直线杆顺线方向位移, 10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不应超过设计档距的 3%,直线杆横线路方向位移不超过 50mm。
⑵、转角杆、分支的横线路、顺线路方向的位移均不应超过 50mm。
2、电杆基础坑深应符合设计规定。
电杆基础坑深度允许偏差应为+100mm、-50mm。
同基基础坑在允许偏差范围内按最深一坑操平。
3、双杆基坑应符合下列规定:⑴、根开的中心偏差不应超过±30mm。
⑵、两杆坑深宜一致。
4、基坑回填土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土块应打碎。
⑵、 10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基坑每回填 30mm 应历夯一次。
⑶、松软土值的基坑,回填土时应增加夯实次数或采取加固措施。
⑷、回填土后的电杆基础宜设防沉土层。
土层上部面积不宜小于坑口面积; 培地高度应超出地面 300mm。
二、电杆组与绝缘子安装1、单电杆立好后应正直,位置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⑴、直线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 50mm。
⑵、 10KV 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杆梢的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的 1/2。
⑶、转角杆的横向位移不应大于 50mm。
⑷、转角杆应向外角预偏紧线后不应向内角倾斜,向外角的倾斜,其杆梢位移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2、终端杆立好后,应向拉线侧预偏。
期预偏值不应大于杆梢直径。
紧线后不应向受力倾斜。
3、以螺栓连接的构件应符合下列规定:⑴、螺栓应与构件面垂直,螺头平面预构件间不应有间隙。
⑵、螺栓紧好后,螺杆丝扣露处的长度,单螺母不应少于两个螺距;双螺母可预螺母相平。
⑶、当必须加垫圈时,每端垫圈不应超过 2 个。
4、螺栓的穿入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对立体结构: 水平方向由内向外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⑵、对平面结构: 顺线路方向,双面构件内由向外,单面克件由送电侧穿入或按统一方向,横线路方向,两侧由内向外,中间由左向右(面向受电侧) 或按统一方向; 垂直方向,由下向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的拉线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运用于10kV及以下架空配电线路的拉线安装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要求:
2.1.1 所采用的器材、材料应符合国家现行技术标准的规定,并应有产品合
格证。
2.1.2 钢绞线:
2.1.2.1 不应有松股、交叉、折叠、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2.2 镀锌良好,无锈蚀现象。
2.1.2.3 最小截面个应小于25mm2。
2.1.2.4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3 镀锌铁丝:
2.1.
3.1 不应有死弯、断裂及破损等缺陷。
2.1.
3.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
3.3 拉线主线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4.0mm,缠绕用的铁丝直径不应小于
3.2mm。
2.1.4 拉线棒:
2.1.4.1 不应有死弯、断裂、砂眼、气泡等缺陷。
2.1.4.2 镀锌良好,不应锈蚀。
2.1.4 3 最小直径不应小于16mm。
2.1.4.4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5 混凝土拉线盘
2.1.5.1 预制混凝土拉线盘表面不应有蜂窝、露筋、裂缝等缺陷,强度应满
足设计要求。
2.1.5.2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6 拉线绝缘子
2.1.6.1 瓷釉光滑,无裂纹、缺釉、斑点、烧痕、气泡或瓷釉烧坏等缺陷。
2.1.6.2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2.1.6.3 应符合国家或部颁的现行技术标准,并有合格证件。
2.1.7 拉线抱箍、UT型线夹、楔形线夹、花篮螺栓、双拉线联板、平行挂板、
U形挂板、心形环、钢线卡、钢套管等。
2.1.7.1 表面应光洁、无裂纹、毛刺、飞边、砂浆眼、气泡等缺陷。
2.1.7.2 应热镀锌,且镀锌良好,无镀锌层剥落锈蚀现象。
2.1.8 螺栓:
2.1.8.1 螺栓表面不应有裂纹、砂眼、锌层剥落及锈蚀等现象。
2.1.8.2 螺杆与螺母的配合应良好。
加大尺寸的内螺纹与有镀层
的外螺纹配
合,其公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螺纹直径1~300mm公差》的粗牙三级标准。
2.1.8.3 螺栓宜有防松装置,防松装置弹力应适宜,厚度应符合规定。
2.1.9 其它材料:竹套管、油漆、沥青油、玻璃丝布等。
2.2 主要机具
2.2.1 铁铣、夯、紧线器、剪线钳。
2.2.2 倒链、活扳手、脚扣、安全带等。
2.3 作业条件
2.3.1 各种材料备齐,电杆组立完毕。
2.3.2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试验已完成,并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拉线下料→拉线组合制作→拉线安装
3.2 拉线下料:
3.2.1 根据规范和设计要求、拉线的组合方式确定拉线上、中、底把的长度
及股数。
每把铅丝合成的股数应不少于三股,底把股数应比上、中把多两股。
3.2.2 当使用铅丝时,应先抻在;使用钢绞线时,应在需要断线处的两侧用
绑铅丝缠绕。
然后下料。
3.3 拉线组合制作:
3.3.1 使用铅丝时,应将铅丝绞成合股。
绞合时,应使每股铅丝受力一致,
绞合均匀。
3.3.2 上、中、底把连接处煨扣鼻圈,安装拉线绝缘子,缠绕制作。
一般混凝土电杆的拉线可不装设拉线绝缘子,但穿越导线的拉线及水平拉线应
装设绝缘子。
在断线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拉线的连接缠绕、固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3.3.2.1 铅丝拉线可自身缠绕固定,中把与底把连接处可另敷铅丝缠绕,缠
绕应整齐、紧密,缠绕顺序、圈数及长度见表3-72所示。
缠绕顺序、圈数及长度表3-
73
中把与底把连接处缠绕长度最小值(mm)
下端花缠上端
3 5 7 9、8、7 9、9、8、8、7 9、9、8、8、7、7、6
150 150 200
250 250 300 100 100 100
3.3.2.2 钢绞线拉线可使用钢索卡或铅丝缠绕固定。
a 使用钢线卡固定时,每个连接端不得少于两个钢线卡。
中把的下端不应单
独使用钢线卡固定,还应用铅丝缠绕固定。
b 使用铅丝缠绕时,应缠绕整齐、紧密,缠绕长度见表3-74。
缠绕长度最小值表3-
74
缠绕长度(mm)
中把与底把连接处
下端花缠上端
25 35 50 200 250 300 200 250 300 150 200 250 250 300 250 80 80 80
3.3.2.3 使用UT型线夹、楔形线夹时,线夹舌板与拉线接触应紧密,受力后
无滑动现象。
拉线断头处与拉线主线应可靠固定(可使用铅丝缠绕)。
3.3.2.4 UT型线夹或花篮螺栓的螺杆应露扣,并应有不小于l/2螺杆丝扣长度
可供调紧。
调整后UT型线夹的双螺母应并紧,花篮螺栓应封固(可使用铅丝缠绕)。
3.3.2.5 拉线棒与接线盘连接后,其圆环开口处应用铅丝缠绕或焊接;当拉
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使用螺杆时,应垫方形垫圈,并用双螺母固定。
接线棒露出地
面长度为500~700mm。
3.3.2.6 拉线两端的扣鼻圈内应垫好心形环。
3.4 拉线安装:
3.4.1 将已安装好底把的拉线盘滑入坑内,找正后,分层填土夯实。
用拉线
抱箍将拉线上端固定在电杆上。
拉线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3.4.1.1 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45°,当受环境限制时,不应小于30°。
水平拉线的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
3.4.1.2 终端杆及耐胀杆承力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对正;分角拉线应与线路分
角线方向对正;防风拉线应与线路方向垂直。
3.4.1.3 拉线盘的埋设深度最低不应低于1.3m,且应符合设计要求。
3.4.1.4 水平拉线的拉桩杆的埋设深度不应小于杆长的1/6,拉
线距路面中心
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桩坠线与拉桩杆夹角不应小于30°,拉桩杆应向张力反
方向倾斜10°~20°,坠线上端距杆顶应为250mm;水平拉线对通车路面边缘的垂
直距离不应小于5m。
3.4.1.5 当拉线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接触的地方,须加装竹套管保护。
竹套
管上端垂直距地面不应小于 1.8m,并应涂有明显标志(如红、白相间的油漆)。
3.4.2 撑杆的安装,撑杆埋深不宜小于0.5m,并设有防沉措施。
撑杆与主杆
之间夹角应为30°,允许偏差为±5°。
3.4.3 进行拉线中、底把连接。
可使用紧线器拉紧拉线,并使终端杆及转角
杆问拉线侧倾斜,应保证使紧线后的终端杆及转角杆向拉线侧的倾斜不大于一个电
杆稍径;水平拉线的拉桩杆向张力反方向倾斜15°~20°。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金具的规格、型号、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高压绝缘子的交流耐压
试验结果必须符合施工规范规定。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检查出厂合格证及绝缘子耐压试验记录。
4.1.2 高压绝缘子表面严禁有裂纹、缺损、瓷釉烧坏等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 基本项目:
4.2.1 黑色金属金具零件防腐保护完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2.2 拉线位置与电杆的夹角正确,金具齐全,连接牢固,同杆的各条拉线
均受力正常,无松股、断股和抽筋现象。
检验方法:观察、手扳检查。
4.2.3 防沉土台尺寸正确,导线紧线后电杆梢无明显偏移。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4.3 允许偏差项目(表3-75)
承力杆垂直度允许偏差表3-
75
项次项目允许偏差检查方法
拉线受力后终端杆或转角杆垂直度(即杆梢向拉线侧倾斜位移)
注:D为电杆梢径。
5 成品保护
5.1 拉线制作后应妥善保管,防止车压等变形。
5.2 现场运输时,注意防止扭弯拉线及损坏拉线绝缘子。
5.3 抻直铅丝时,不应损伤树木等物。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铁丝拉线绞合不均匀或有抽筋现象。
铁线未抻直或抻直后碰弯,绞合时
每根铁丝应受力一致。
6.2 拉线缠绕圈数不够、不紧密,扣鼻圈过大。
缠绕铁丝应留有足够的长度;
缠绕时要认真,并用力均匀,使铁丝不回弹;制作扣鼻圈要方法得当,手劲足、用
力准。
6.3 导线架设后,终端杆、转角杆的垂直度超出规范规定。
拉线安装时,拉
线松紧调整要适度。
7 质量记录
7.1 钢绞线、镀锌铁丝、混凝土拉线盘等应有产品出厂质量证明。
7.2 拉线绝缘子、高压接线绝缘子应有出厂质量证明,并有测试检验报告。
7.3 拉线安装工程预检、自检记录。
7.4 设计变更洽商记录,竣工图。
7.5 工程应填写架空线路和杆上电气设备安装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