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技术美

合集下载

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

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

古典油画的透明画法一、素描初稿。

透明画法主要依赖于清晰、成功的单色底画——素描。

在这个阶段,可以用任何素描媒介——炭条、色粉笔等清楚地确定一个可填充底色的框架——素描稿。

之后,喷一层发胶或上光油。

二、纯灰画法。

一般用白色与黑色调和的灰色作画,也可用赭石或褐色与白色调和。

基本要求是反差强烈的明暗层次,尽可能用亮色调表现,因为其后每一遍上色都会使画面变暗一点。

根据“肥盖瘦”原则,这一阶段尽可能少用油,古代画家多用铅白,因为铅白在油画颜料中最“瘦”,而黑油画色含油多,因而要少用。

在表现明暗层次反差强烈的肖像时,并不意味着越暗越好,在保持亮度的基础上,最深的调子处于中间灰色即可。

在画灰色画时,应常备一支扇形笔或油画滚子,不断用它把颜料抹平,一般只在确实需要的地方才画稍厚的笔触。

灰色画完成之后,至少要让它干两天以上再涂上一层润色光油,这利于随后的色层上光。

三、着色。

开始时色层要概括,大面积涂上单纯的经过稀释的上光色是着色过程的第一步。

待一层上光色干后才能覆盖下一层色,间隔约为一至两天。

当然可以采用湿盖湿的画法,但不易控制色彩,所以很多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同时画几幅画。

四、薄涂。

透明着色之后,为增加物象的体感、质感,高光及细节部分常采用薄涂方式强调,用大量白色调和大量的调色油涂于干后的上光色上,多加调色油是为了遵守“肥盖瘦”的原则。

注意:这一阶段不要使用松节油。

松节油只在灰色画阶段使用。

在透明画法中,上光着色与薄涂覆盖可以交替进行。

有时两三遍即可,也可能三、四十遍不止。

作品完成后需干燥几个月,然后涂一遍上光油。

有人说:有多少采用透明画法的艺术家就会有多少种技法,可见透明画法并不局限于上述方法。

画家可根据自己的需要探索属于自己的技法风格。

下面再介绍一种古典透明画法:首先用木炭起稿,然后用长锋勾线笔蘸乳胶调和的黑颜料或墨汁准确地勾出轮廓,再用大刷笔蘸“三合一”油达玛上光油∶亚麻仁油∶松节油=1∶1∶3调出赭色调的稀薄色,以松散的笔意涂满画面,再用抹布轻擦吸去多余的油。

油画的透明画法

油画的透明画法

油画的透明画法透明画法是宾卡斯先生的主要授课内容之一。

他对透明画法的讲授并没有做一套从头到尾的完整技术示范,他自己也认为他所示范的一些透明画法已不再是绝对精确的古典模式,而只是他个人对这种传统技术的研究成果。

一幅作业的开始:一幅艺术品的开始并不是在画家举笔落墨之时,而是从画家观察对象,选择绘画表现手段、工具以及材料时就已经开始了,所以完成一幅作品的全过程应包括选择表现内容和准备工具材料两项内容。

这两个最初的绘画步骤对于整幅作品的完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它们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油画通常画在布、板或纸上。

每种材料都有其独特的美感,利用和表现这种美感是画家的水平所在。

画布:纯亚麻布、棉布和混纺布。

画布中最佳者莫过于纯亚麻布,它作为油画布已经具有久远的历史。

国产亚麻布质量较好,可选用。

但混纺亚麻布不适于作画,因为不同质地的纤维收缩程度不同,作品表现的油画色会因纤维的收缩差异出现龟裂。

另外好的棉布也属油画布中的佳品。

眼下商店出售的现成的油画布由于制作工艺水平的局限极易出现问题,如龟裂、脱落等。

我们应该提倡艺术家自己刷制画布,因为它是你的绘画过程中的一个有机部分。

绷画布:绷画布时应注意四点。

第一,买来的亚麻布用之前要用水洗去胶质;第二,不要绷的太紧,像鼓一样,而是绷的即要紧又要有弹性。

太紧,布眼会被扯大,对涂胶层以及将来的绘画过程都有影响,太紧也会导致颜色层龟裂;第三,画布须钉得平整,纤维的纹路要平直,不能扭曲,扭曲的纹理(尤其是粗画布)会破坏作品表层的肌理美感;第四,钉子间距以四公分为宜。

涂胶:(1)胶层的调治:涂胶是绘画过程中的极重要的一环,也是作品的第一层结构。

(注意:透明画法要求胶层为白色,以便于形成色层的透明折光效果)(2)涂胶:第一遍和第二遍胶要以稀薄为佳。

第二遍要待第一遍干后再涂。

涂是画布要平放,同样,涂毕也要平放晾干。

第三遍胶要略厚于前两遍,干后可用刮胡刀修整。

如用砂纸打磨,磨后要上一遍稀薄的胶以防吸油。

中西美术中绘画透视法的比较

中西美术中绘画透视法的比较

中西美术中绘画透视法的比较绘画是人类创造美的重要方式,而透视法则是绘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西美术中,透视法的应用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本文将对中西美术中绘画透视法进行比较分析。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中西美术中绘画透视法的定义。

透视法是通过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模拟人眼对物体的视觉效果,使画面更具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西方绘画中,透视法主要包括单点透视、两点透视和三点透视等。

而在中国传统绘画中,透视法则往往以近大远小、重视前景、透视逐渐减弱的方式表现。

在单点透视方面,西方绘画注重透视中心的设定和精确的透视线条绘画。

在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就应用了单点透视,使画面更具有深度和真实感。

而在中国绘画中,单点透视往往会通过局部的虚实对比和线条勾勒来表现。

比如在明清时期的山水画中,通过画家的笔墨技法和构图手法来实现单点透视的效果。

在两点和三点透视方面,西方绘画尤其是现代艺术作品中的应用更为明显。

立体派、构成主义等艺术流派都大量地运用了多点透视,使画面呈现出更加抽象和立体的效果。

而在中国绘画中,虽然少有明显的两点和三点透视的表现,但是在古代建筑和园林的绘画中也能够看到一些多点透视的痕迹。

透视法在绘画中的应用对构图和色彩的处理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西方绘画中,透视法通常被用来突出画面中的主题,使观者的视线更加集中。

透视线也可以成为创作时的构图工具,帮助画家更好地布局和构图。

而在中国绘画中,透视法主要用来体现画面中的空间深度,通过近大远小的处理来展现画面的距离感。

透视法在色彩运用上也有着不同的体现方式。

在西方绘画中,透视法常常被用来处理阴影和光影的变化,从而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真实感。

而在中国绘画中,则以水墨的淡重、浓淡、虚实等手法来实现透视效果,通过不同的墨色来表现画面的深浅和远近。

中西美术中绘画透视法的比较表明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绘画透视法的应用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西方绘画中透视法更加侧重于画面的逼真和立体感,而中国绘画中透视法更多地体现在构图和空间的处理上。

油画常用的两种画法-透明画法与直接画法

油画常用的两种画法-透明画法与直接画法

油画常用的两种画法-透明画法与直接画法油画技法是十分丰富多采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油画工具材料的改进及画家们的不断创新而发展的.但是,如果加以归纳,油画的基本方法不外乎两大类型(也是油画技法发展上的两个大阶段),即:透明画法与直接画法(或称"综合画法").所谓透明画法,简单地说就是先画好油画单色素描稿,然后罩上层数不等的稀薄的透明油色(油画颜色与纯净的亚麻仁油溶和而成),通过光的透射作用,使素描和色彩结合起来,获得完整的形象和艺术效果.从油画形成之初直到十九世纪初,透明画法是油画的基本方法.尤其是早期油画,完全是用透明画法画成的.不过,透明画法的具体方法又是很多样的.例如,从单色底稿来说,有的画派采用灰绿色,有的则采用赭石、茶褐色等.从造型处理上说,有的注重外轮廓,以线条为主,工整细致,不露笔迹,画面象玻璃、瓷器一般光洁,有很强制装饰效果.有的以明暗为基本造型手段,注意对物象的体积感、空间感和质量感的真实描绘.在笔法上有平涂的、散涂的、厚涂的.在用色种类、制作程序上也各有不同.透明画法总的特点是素描、色彩分两步,对表现形体结构,素描关系比较有把握,画面色彩透明、晶莹和富有光泽感.古典画有运用透明画法时,虽然用的颜色种类不多,但仍可以获得丰富微妙的艺术效果.伦勃朗的油画是用透明画法完成的,从外表上看和近代绘画十分相似,如曾来我国展出过的伦勃朗的《朱诺》.再如与伦勃朗同时代的另一位荷兰画家弗美尔的油画,是用独特的透明画法完成的,具有鲜明的光色效果.透明画法的缺点是,在上色时必须等先上的色层干透,因此作画受时间的限制很大,完成一幅作品的时间拖得很长,并且事前难以充分估计到画面的最终效果(这对初学和缺乏经验的绘者来说尤其感到没有把握).为了突破和改进透明画法所存在的缺陷,要求更多地发挥色彩在绘画中的作用,许多画家对此作过多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代表画家提香,在他的后期作品中,基于他对色彩的重视,丰富的经验和娴熟的绘画技巧,他不再严格地用单色打底稿,改用多种颜色起稿,并使用清晰的笔触、色层厚薄相间的画法.这对十七世纪和近代油画产生重要影响.十七世纪三位油画大量鲁本斯,伦勃朗和委拉斯开兹在发展油画技法方面都有很大贡献.在突破透明画法方面来说,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尤为重要,他在继承提香的基础上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他的后期作品中开始直接用颜色调用白色作画,不再分单色底稿和着色的程序,而充分利用油画颜色的覆盖性能(不再是稀薄的透明油色),综合地解决素描、色彩.作品可以一次或数次完成、开创了新的油画方法--直接画法("直接画法"作为一个流行的油画术语,始于十九世纪末).直接画法可以大大地缩短一幅作品的制作时间,效果容易显现,用笔用色比较自由,更能发挥色彩的作用,技法变化多样(要求画家有更熟练的技巧,需要同时解决色彩、素描问题).直接画法的优点是明显的.但是直接画法出现之初,由于工具材料并未跟着有明显改进(当时的颜色种类仍然不多,画家要自己制作),更由于继续受明暗是造型的基本手段的传统的影响,色彩的重要性还没有充分地提出来,因而直接画法并没有能马上取代透明画法.从十七世纪到十九世纪,是从透明画法逐渐向直接画法过渡的阶段.许多画家根据画面的不同部位,不同的对象,采用透明画法,直接画法同时并用的方式.十九世纪前半叶,随着色彩科学研究的进步,浪漫主义绘画对色彩的重视,其杰出代表德拉克洛瓦在绘画色彩上的成就,以及油画工具的重要改进--二十年代英国人发明了锡管装的油画颜色,开始成批生产,这使得油画颜色使用,携带变得异常方便.这些都有力地促进了直接画法广为流行.十九世纪中叶,印象派绘画的出现,对新的色彩光学原理的运用,要求对客观世界丰富复杂的光色关系的真实表现,色彩替代素描成为油画的主要表现手段,再加上印象派画家热衷于户外对景写生的作画方式,从而使直接画法完一取代透明画法.近百年来,直接画法已成为油画最基本方法,透明法成为一种辅助的、局部的画法.现在所讲的油画技法,一般指的都是直接画法.本站上传的这些教材也不例外.但不能认为透明画法已经完全没有了,透明画法在描绘某些对象进,仍然很有效.例如,我国已故著名画家董希文的《开国大典》中,毛主席上拿的讲话稿,就是使用透明画法的,在光感、质感的表现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具有一定的油画基础后,可以学习和尝试透明画法,以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油画——透明画法

油画——透明画法

油画——透明画法油画是西方绘画中最重要的画种,15世纪以前欧洲绘画主要采用蛋黄乳液一类调和剂混合颜料绘制的蛋彩画,称谓“坦培拉”绘画。

画家们在谙熟和热衷于层层罩染技法的“坦培拉”绘画时,渐渐发现它的缺陷与不足,如颜色之间难以融合衔接,色彩不够柔和艳丽,小笔多次排线描绘过于费时费力,以及在潮湿的气候条件下易发霉和低度抗碰撞能力。

鉴于此,有画家采用透明漆上光以保护画面法,又有画家在坦培拉底层画面上做多层透明色罩染的上光油画法或釉染法,这便形成了混合技法,一种非坦培拉亦非油画的油性坦培拉绘画技法。

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三位杰出画家,他们的画作并非纯油画,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就是油性坦培拉绘画。

达·芬奇对油性颜料进行过多次研究运用,但技术不够成熟,致使许多作品没能留存下来。

15世纪荷兰画家扬·凡·艾克(Jan Van Eyck又译扬·凡·爱克)(1385年-1441年)在前人的基础上,经过不懈地研究和实验,制作出了理想的颜料调和剂作画的方法,用亚麻油调和矿物颜料粉末作画,创作出了真正意义上的油画。

杨·凡·爱克的《阿尔诺芬尼的婚礼》和《根特祭坛画》被认为是欧洲油画发展史上最早的重要作品,扬·凡·艾克被称为油画之父。

西方油画自15世纪诞生到21世纪,历时5个多世纪,因时代、社会、民族、审美、油画艺术自身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油画艺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中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西方油画艺术语言风格的演变主要经历了15-16世纪早期古典主义油画、17-18世纪写实油画、19世纪近代油画、20-21世纪现代与后现代时期。

乔托(约1267-1337)欧洲绘画之父重新发现了在平面上造成深度错觉的艺术在壁画《哀悼基督》中,乔托打破了中世纪圣像绘画对称、稳定的构图传统,将悲悼的场景安排在画面下半部的直角三角形区域。

谈古典油画技法在油画中的运用

谈古典油画技法在油画中的运用

谈古典油画技法在油画中的运用摘要:色彩一直是画家最关心的问题,在古典油画中经常使用。

颜色和形状的分离是其经典的多层透明绘画的主要特征,在色彩表现上是覆盖透明的色彩层。

在光线的帮助下,色彩在观众的眼睛中和谐,呈现出珍珠般的光泽。

这种技法给古典油画增添了精神美,给古典油画赋予了强大的生命力。

古典美的美,美在理解中,质感细腻。

古典油画的美体现在细腻的作品中,并描绘了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的魅力。

本文主要探讨古典油画的材料和技法。

关键词:古典油画技法;多层透明画法;色彩一、引言古典油画制作方法起源于14世纪至16世纪,其技术主要包括荷兰的技术和意大利文艺复兴。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越来越重视技法的应用。

凡?艾克是代表的是荷兰油画技法。

达文西为代表的是文艺复兴佛罗伦萨油画技法。

提香代表的是威尼斯油画技法。

透明色和造型相分离是古典油画的特点,画家之前或不需要在最终颜色或颜色在图像考虑太多,主要是把画面中的造型画好,它也被称为“纯灰色画”。

二、古典油画的概述古典油画所表现的美,是人们所看到的事物在心中产生共鸣而感受到的美,其中人们在心中所映射的事物的美,是指人们所发现生活中的美的事物,从而有所体会和领悟,在内心上对这美的事物有所认同。

古典油画作为油画种类的其中之一,古典作为欧洲传统绘画之一,古典油画从内容上说指的是人类漫长的发展中文明的典范,古典油画在各个阶段所描绘的对象也不同。

从油画的角度看,古典油画因为华美而被大众所喜爱。

其中制作过程繁复,需要反复罩染,需要一个人纯手工完成。

古典油画遵循古希腊罗马的审美原则,古希腊罗马美学核心是构图对称与均衡,技法上精湛而且深入。

三、透明画法的概述透明画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4、十五世纪,作为古老的绘画表现方法之一透明画法,也是欧洲的一种传统的绘画技法。

透明画法是指通过一遍遍色彩进行反复罩染,再罩染,重复十多次或者更多,从而通过人的眼睛视觉上调和从而产生第三种颜色。

光泽鲜艳饱,色彩更深邃是透明画法的特点。

油画风格摄影技巧

油画风格摄影技巧

油画风格摄影技巧一:欧洲古典油画的特点1保持画面的平和光滑,看不见笔触古典油画大师认为,绘画要光亮清晰,表面不能有过多的笔触起伏,尽量平滑,布满皱褶的表面对早期古典油画没有意义。

那么体现在人像摄影中,就需要柔和并富有立体感的光比过度,可以尽量使用伦布朗布光理论,《油画般的少女闷闷》的拍摄便是尝试了这样布光。

2以“透明画法”为主古典油画是从透明画法上产生的,许多古典油画大师的技法也是以透明画法为核心的。

尽管后来经过改进和发展,甚至到鲁本斯和伦勃朗的画上,厚画法已成为主要表现手段,但是在他们的画中,背景和暗部区域还是以透明画法为主。

透明画法主要是进行色彩罩染,使两种颜色通过视觉调和产生第三种颜色,它与物理调和派生的第三种颜色虽有相同的色相,但视觉效果不一样,透明画法更为深沉,具有珠宝般的光泽。

为了达到这一效果,在《四月芳菲》的拍摄中,前期我同时使用了冷暖两种色温的光源,故而在冷暖色的过渡中,出现了第三种调和色,为整个场景塑造出了色彩的交叠。

后期的调色也尽量遵从了交叠色的视觉感。

3“深底色,黑托白”,也是古典油画的特征许多古典油画大师的油画名作都是运用深色诸如灰色、棕色、褐色、土绿色等颜色作为画底,用其他亮色绘画主体。

这种技法从许多现存画家的未完成稿上看得十分清楚,在一些画家的原作中也可以看出来是以深底色,黑托白的方法进行绘画。

用深底色的优越性是:能很好地把握画面的总体色调,可以用明暗对比法进行比较,使画面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背景部分也可以通过透明画法变得薄而富有色彩变化。

《戴玫瑰戒指的少女结衣》便是一次这样的尝试。

在相对黑暗的室外环境中,利用柔光后的闪光灯打亮需要表达的主体,同时用另外一盏使用色片并指数低于主光源的闪光灯照射背景,那么受光少的范围自然就沦为了“深底色”。

二:开始拍摄吧1让光替你说些话①光比在拍摄的时候,无论是单独使用人造光,还是人造光和自然光进行搭配,我都习惯遵从一个原则,即主光源比环境光高出“EV+0.5”,保持合适的光比,不太软也不太硬的光,能带来更良好的明暗过度,进行立体感的勾勒。

西方绘画的透视方法

西方绘画的透视方法

西方绘画的透视方法1 西方透视方法的起源和概念透视是西方绘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通过技术手段,将三维空间的真实物体呈现在二维平面上时,保持其真实感和视角的方法。

透视法可以说是西方绘画中最重要的构图原则之一,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当时的画家们通过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实践,发现了一些基本的透视规律,成为后来透视法的主要理论基础。

2 单点透视单点透视是最基本的透视方法之一,它可以用来表现物体的立体性和深度。

单点透视是通过在画面中选择一个点作为消失点,然后根据这个点向两侧画出一系列的直线,使画面产生远近的效果。

在单点透视中,物体沿着平行于画面的方向看会一直向消失点靠近,而沿着垂直于画面的方向看则会保持不变。

这种透视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拟出人眼所看到的真实景象。

3 双点透视与单点透视不同,双点透视采用了两个消失点,这样可以更加准确地表现物体的立体感和深度。

双点透视通常用于表现视角较高和较低的景象,例如高楼大厦和城市建筑等。

在双点透视中,每个消失点都有一个对应的水平线,画家需要在画面中找到这些线,并用它们作为参照,画出交汇于消失点处的直线,使画面产生透视感。

4 透视之深透视深度是指物体在画面中的深度感,它是影响作品视觉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透视深度的表现涉及到透视法的三个基本要素:消失点、水平线和垂直线。

在画面中,消失点通常被放置在中心位置,而水平线则通常被放置在画面上方或下方。

当画面中的物体距离消失点越远时,它们的大小会逐渐减小,透视深度会更加明显。

5 透视的应用透视法在西方绘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用于表示真实的景象,还用于创造艺术家的想象。

在绘画中,透视法可以帮助画家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并加强作品的艺术效果。

除了在绘画中的应用,透视法也被广泛用于建筑设计、游戏制作等领域,为人类文化艺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古典油画透明画法的技术美作者:孙海佳
单位:佳木斯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2013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宾卡斯与伊维尔油画材料技法比较研究》论文项目编号:12534099
摘要:14世纪到16世纪的古典油画技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色彩与造型相分离,运用提白和罩染的技术手段来表现物象的光滑质感和体积感。

欧洲古典透明画法是人类历史中从尊重自然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利用客观自然规律所表达的一种视觉美感。

体现了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的目的。

传统油画中艺术形象所体现的美必须也只能通过传统油画的各种技术作为物质载体体现出来。

这种由技术上美感反应出的精神上的美感就使得古典油画有了很强的绘画性。

克劳德·伊维尔是法国当代超写实主义画家,是世界上著名的幻境画画家,以极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世界画坛。

关键词:透明,提白,罩染,技术
古典油画透明绘画技法是指公元14世纪到16世纪的油画技法,主要包括的是尼德兰的油画技法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

尼德兰的油画技法是以凡·爱克为代表的油画技法,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技法是指以达·芬奇为代表的佛罗伦萨画派技法和以提香为代表的威尼斯画派技法。

使坦培拉与油彩结合画法进一步向油性颜料和技法过渡并作出贡献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画派,以贝利尼、乔尔乔涅和提香等人为代表的画家继承了油画混合绘画技法,开创了使用亚麻布深色底子作画的先例,在运用油画色彩、罩染技巧和用笔塑造形体上开拓了新的视觉效果和绘画观念。

“古典透明画法是欧洲古代大师常用的一种技法,是古典油画的主要特征。

这种画法的主要特点就是画面色彩与造型相分离。

作者在起稿前不必过多考虑画面的最终色彩或色调,而主要研究画面的构图、物象的造型,这样画家的精力就可以全部集中在这些方面,即在一种称为“纯灰画法”的过程中进行。

”在传统上,这个过程基本上是用一个基本的单色层来完成画面中需要表现的内容,再用坦培拉白提出亮部,这个阶段要尽可能表现的完整、充分,使画面中的构图、造型基本完成。

等到素描造型完成之后,画家就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色彩的绘制中了。

“透明罩染是指画面不用白色,用媒介剂稀释颜料进行多层透明描绘,在一层干燥后,再上层再罩染一层颜色,使下层颜色可以隐约透显出来,与上层颜色相叠加形成微妙的色彩关系”。

第一遍色一般是用一个统一的颜色来确定画面的整体气氛,或者仅是一个简单的底色层,这是为了确定画面整体的色彩基调。

在传统的罩染画法中,每一层色彩都是等下层颜色干了之后再罩上另一层颜色。

传统透明罩染画法作品完成时间较长,作画程序复杂,色域较窄,完成时会使画面光滑发亮。

适于表现物象的光滑质感和体积感,但是作品最后经过多层的罩染后会使得画面的明度降低,所以在塑造形体的时候要使画面的明暗对比强烈一些。

“古典透明画法整个过程中色彩是与其他形式相分离的。

在色彩的运用上它不是颜料之间相互的物理调和,而是应用透明色层的相互重叠最后在人眼中达到视觉的调和。

”古典透明画法的作品色彩润泽光亮,具有很好的透明感,色彩好像是从画面的底层散发出来的。

在凡·爱克之后的威尼斯画派大师提香和意大利的卡拉瓦乔都进一步发展了油画透明画法。

欧洲传统油画技法的发展经历了五百多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所以研究历代绘画大师的作画方法和绘画技法成为现代画家不断追求的目标。

其中克劳德·伊维尔对欧洲传统油画精心的研究四十多年,并作出了非常大的成绩。

克劳德·伊维尔是法国当代超写实主义画家,是世界上著名的幻境画画家,以极大的生命力影响着世界画坛。

他用加氧化铅熬制熟核桃油和玛蒂树脂光油的混合媒介剂进行色彩罩染,这与15世纪凡·爱克的油画技法极为相似。

他的作品也十分接近凡·爱克的绘画风格,所以伊维尔绘画技法是欧洲古典油画技法的继承与发展。

伊维尔绘画技法的特点是他从制作颜料、媒介剂的使用到作画程序都依照古典油画的传统技法体系。

伊维尔先生作画的依托材料是绷在木框上的亚麻布和油性的基底材料。

他使用的媒介剂是用熟核桃油和玛蒂树脂光油混合制成,是传统油画透明画法不可缺少的材料。

这种媒介剂成透明膏状,可以调出不同层次的透明色彩,是后期罩染不可缺少的。

这种媒介剂在进行色与色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时会产生自然丰富的色彩效果。

伊维尔油画的作画程序是:①先在素描纸上刻画精细的素描稿,素描稿要解决好构图、比例以及物体的造型关系。

②透稿:把画好的素描稿用硫酸纸转透到画布上。

③定稿:用熟核桃油加松节油调和棕灰色颜料按照透稿的线条勾线定稿。

④铺
第一遍色:根据对象的素描关系按照底稿用几种简单颜色一个局部一个局部的慢慢地完成,这一遍色彩画的要比对象浅,色彩薄而透明,能看到色层下的线稿。

这时的画面效果是亮而灰,浅而粉。

⑤深入刻画:这一步的刻画从局部开始,用调色油加树脂媒介剂和松节油调和颜料刻画形体,并保持整体关系。

这个阶段可以反复多次进行。

⑥罩染色彩:罩染的过程也是深入刻画的过程,通过色彩的罩染把色彩的饱和度、冷暖关系和色调加以强化,使画面的体积、空间深度和色彩的厚重感得以增强,使透明色彩产生动人的效果,达到晶莹、浑厚、透明的艺术美感。

⑦上光:上光的目的是为了发挥油画的光泽和色彩的透明性,并且恢复色彩固有的效果。

另一个目的就是有效的保护油画的色彩。

欧洲古典透明画法是人类历史中从尊重自然到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是利用客观自然规律所表达的一种视觉美感。

体现了人类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的目的。

传统油画罩染技法的发展是随着社会的进步而不断的将实践转化为成果的过程。

在欧洲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再现现实有一种本能的追求。

传统油画罩染技法解决了油画的干燥问题,同时也解决了油画的衔接问题、颜色的龟裂问题。

透明罩染技法层层上色,可以更细致、更准确地作画,使得画面富有透明和光泽,具有奇迹般精细柔和的效果。

这样使得画家可以如实的表现物象的空间、色彩和质感。

由于传统油画技术的不断成熟使得人类审美活动和审美意识不断提高,这是符合自然规律和审美价值不断向前发展的,也是传统油画透明罩染技法写实性的体现。

认识传统油画的前提是认识传统油画创作中的媒介物质的性能。

通过对材料语言的规律和对材料表现方法的研究来认识传统透明画法的深层次内涵。

传统油画中的罩染技术之所以能在长期的时间里被不断的完善和使用是与它的材质美感和丰富的表现语言密切相关的。

这种由树脂光油结合熟亚麻油或核桃油调和颜料粉的材料,它使得色彩可以变得透明、晶莹、柔和而含蓄。

它再现色彩准确、生动,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满足。

参考文献:
[1]陈景容.油画的材料研究与实际应用[M].岭南美术出版社,2004-11.
[2]许炀、林纯用.宾卡斯油画技法[M].河南美术出版社,2004-03.
[3]姚尔畅.油画材料与技法[M].安徽美术出版社,2008-01.
[4]项仕中.欧洲古典油画技术美的材料因素[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5]刘孔喜.欧洲油画古典技法介绍[J].大众文艺,2009-3-15:13-15.
[6]刘孔喜.欧洲油画古典技法介绍坦培拉与油画的混合技法[J].美术大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