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制高职思修版教学大纲

三年制高职思修版教学

大纲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大纲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其针对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面临的思想道德和法律问题,开展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教育,引导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成长为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大学生领悟人生真谛,坚定理想信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和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积极投身道德实践,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有助于大学生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运行和体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和法治道路的精髓,增进法治意识,养成法治思维,更好地行使法律权利,履行法律义务,做到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加强廉洁修身,自觉抵制腐败,从而具备优秀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二、课程目标

(一)基本知识目标:

引导大学生深入了解和感悟新时代的内涵,对自身作为时代新人的角色形成清醒的认识,确立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成就出彩人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尤其是理解和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领会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并积极践行;引导大学生理解道德的功能、作用,形成一定的善恶判断力,并自觉遵守各种公民道德准则;全面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懂得运用法律知识维护自身权利,履行法定义务。

(二)能力培养目标:

本课程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和法律问题,坚定理想信念,明辨是非善恶,自觉砥砺品行,成为以民族复兴为己任的时代新人;树立对待人生历程中各种矛盾的正确态度和掌握科学的处理办法;形成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观念,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修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

(三)思想教育目标:

贯彻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人文素养、批判思维和创新精神,对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具有独立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具有认真、严谨、求实、敬业的工作态度和学习态度;具有换位思考的宽容精神,互

利共赢的合作精神和廉洁自律、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引导学生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梦与中国梦的实现结合起来。

三、教学时间分配

教学内容

学时

理论实践合计

绪论202第一章人生的青春之问606第二章坚定理想信念628第三章弘扬中国精神606第四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628第五章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10212第六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12214合计48856

五、考核方法

本课程细化考核方案,改变单纯以卷面考试定最终成绩的做法,将学生平时对待本门课程的表现纳入考评范围。最终成绩主要由两大部分组成:期末卷面成绩占60%,平时考核成绩占40%(课堂考勤、课堂表

现、课后作业和日常表现各占10%,日常表现由授课班级班主任根据学生日常操行评分。)

六、大纲说明

(一)适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三年制高职一年级学生。

(二)教学要求

本课程教学内容理论性要求不高,但综合性、指导性、实践性特别强,在具备一定文化水平和心理素质基础上,需要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效融合,真正发挥这门课程的思想引领作用。

(三)教学建议

思想道德修养课堂教学(包括讲授基本理论和适量课堂讨论等)和课外教学(包括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相关音像)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理论联系实际,将知识传授、能力培育、素质提高融为一体。一方面要重视讲清、讲透一些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自我发展能力,从而能实现其各种素质的自我提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使学生首先能够产生对自身能力发展和素质提高的自觉性、自律性和创造性。

法律基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尽量采用启发式讨论教学。要求学生自学,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包括收听、收看相关法律专题的节目和学习法律专业方面的书籍。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结合,在教学设计上,要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深化学生对自身发展和社会问题的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锻炼、培育其自我发展、解决问题等方面的实践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