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 速率与平衡的图象题 专题卷(全国通用)

合集下载

压轴题06 速率、平衡图像题(解析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压轴题06 速率、平衡图像题(解析版)-高考化学压轴题专项训练(全国通用)

本压轴题是新高考地区考试热点内容,主要以实际生产为背景,通过图像形式命题1.图像题的一般分析思路(3)三想方法规律①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②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023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标准状态下,气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与反应历程示意图如下[已知2O (g)和2Cl (g)的相对能量为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6352E E E E -=-B .可计算Cl Cl -键能为()1232E E kJ mol --⋅C .相同条件下,3O 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D .历程Ⅰ、历程Ⅱ中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54ClO(g)O(g)=O (g)Cl(g)ΔH E E kJ mol -++=-⋅【答案】C【分析】对比两个历程可知,历程Ⅱ中增加了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加快了反应速率。

【详解】A .催化剂能降低活化能,但是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因此6352E E E E -=-,A 正确;B .已知2Cl (g)的相对能量为0,对比两个历程可知,Cl ()g 的相对能量为()1kJ mol 23E -E -⋅,则Cl Cl -键能为()12kJ mol 23E -E -⋅,B 正确;C .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因此相同条件下,3O 的平衡转化率:历程Ⅱ=历程Ⅰ,C 错误;D .活化能越低,反应速率越快,由图像可知,历程Ⅱ中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最低,所以速率最快的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124ClO(g)O(g)=O (g)Cl(g)ΔkJ mol 5H E -E -++=⋅,D 正确;故答案为:C 。

2018年高考化学复习巧解平衡与速率图像题

2018年高考化学复习巧解平衡与速率图像题


平衡左移,K
值减小
选项 B
图像
判断 思维过程 结论
图像特点:
0~3 s ①时间:3 s
内,反应 ②平衡浓
速率为 度:
×
v(NO2) 0.4 mol·L-1
=0.2 计算公式:v
mol·L-1 =ΔΔct
选项 C
图像
判断
思维过程 结论
图像特点:平衡
t1 时仅 不移动
加入催
结论:加入催化
化剂,平
×
2.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 A(g)和 B,发生反 应:xA(g)+2B(s) yC(g) ΔH<0。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 A、C 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 v(A)=_______。 (2)根据图示可确定x∶y=________。 (3)0~10 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 “变小”)。
A.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B.X、Y均为气体,W、Z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C.X、Y或W、Z中均只有一种为气体 D.X、Y均为气体,W、Z均为液体或固体 解析 由图像可知,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且平 衡正向移动,而增大压强时平衡应向气体分子数减小的方向移 动,分析可知B选项正确。 答案 B
2.速率—时间图像 此类图像定性地揭示了 v(正)、v(逆)随时间(含条件改变对 速率的影响)而变化的规律,体现了平衡的“动、等、定、 变”的基本特征,以及平衡移动的方向。 如 N2+3H2 2NH3 ΔH<0,建立平衡后,加热对速率的 影响如图。
[体验感悟]
1.(2016·株洲一模)对于达到平衡的可逆反应 X+Y W+ Z(已配平),在 t 时刻增大压强(其他条件不变),正、逆反应 速率(v)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对 X、Y、W、Z 四种物 质状态的描述正确的是( )

专题14-速率、平衡、产率及转化率相关图像(真题演练)

专题14-速率、平衡、产率及转化率相关图像(真题演练)

专题14-速率、平衡、产率及转化率相关图像1. (2020·全国卷Ⅰ)硫酸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

接触法制硫酸生产中的关键工序是SO 2的催化氧化:SO 2(g)+12O 2(g) 催化剂 △SO 3(g) ΔH =-98 kJ·mol -1。

回答下列问题:(1)钒催化剂参与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a)所示,V 2O 5(s)与SO 2(g)反应生成VOSO 4(s)和V 2O 4(s)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图(a)图(b)(2)当SO 2(g)、O 2(g)和N 2(g)起始的物质的量分数分别为7.5%、10.5%和82%时,在0.5 MPa 、2.5 MPa 和5.0 MPa 压强下,SO 2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的变化如图(b)所示。

反应在5.0 MPa 、550 ℃时的α=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影响α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组成(物质的量分数)为2m %SO 2(g)、m %O 2(g)和q %N 2(g)的气体通入反应器,在温度t 、压强p 条件下进行反应。

平衡时,若SO 2转化率为α,则SO 3压强为________,平衡常数K p =________(以分压表示,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研究表明,SO 2催化氧化的反应速率方程为:v =k ⎝⎛⎭⎫αα′-10.8 (1-nα′)式中:k 为反应速率常数,随温度t 升高而增大;α为SO 2平衡转化率,α′为某时刻SO 2转化率,n 为常数。

在α′=0.90时,将一系列温度下的k 、α值代入上述速率方程,得到v ~t 曲线,如图(c)所示。

图(c)曲线上v 最大值所对应温度称为该α′下反应的最适宜温度t m 。

2018版全国新课标卷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能力点训练:高考能力点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含答案

2018版全国新课标卷化学二轮复习-选择题能力点训练:高考能力点8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含答案

高考能力点8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考向一】化学反应速率1.A 解析固体量的增减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增加C(s)的量,反应速率不变,A正确。

2.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故该反应为吸热反应,A错;催化剂不能改变反应的焓变,B错;由图像可以看出,催化剂能降低该反应的活化能,C正确;由图像可以看出E1>E2,即逆反应的活化能小于正反应的活化能,D错。

3.A 解析v(W)==0.02mol·L-1·min-1,又因v(Z)=0.01mol·L-1·min-1,即v(W)∶v(Z)=0.02∶0.01=2∶1,故n=1。

4.D 解析根据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对反应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催化剂、温度、浓度,选D。

5.D 解析I2为固态,故不能用它表示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v(HI)==0.002mol·L-1·s-1,若反应仍以该速率进行,则t==10s,但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降低,反应速率减慢,所需时间应大于10s,B错误;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C错误;减小反应体系的体积,从而增大了压强,化学反应速率将加快,D 正确。

6.A 解析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溶液混合后的浓度,故A、B浓度:①中都为0.5mol·L-1,②中都为1mol·L-1,③中都为0.05mol·L-1,④中都为0.25mol·L-1。

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故反应速率大小顺序为②>①>④>③。

【考向二】化学平衡7.B 解析因为m+n与p+q的关系不确定,故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不一定是变量,故①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容器是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反应过程中,体系中的温度应随时间发生变化,故②是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和各组分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反应都一定是平衡状态,故③、④是平衡状态;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是恒定的,不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这一关系,故⑤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m mol A断键反应,则说明有p mol C生成,同时p mol C也发生断键反应,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故⑥是平衡状态;体系的总质量和总体积始终不变,体系的密度始终不变化,故⑦不一定是平衡状态。

2018年全国Ⅱ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纯word版)

2018年全国Ⅱ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纯word版)

2018年全国Ⅱ卷物理试题及答案(纯word版)2018年普通⾼等学校招⽣全国统⼀考试理科综合物理试题⼆、选择题:本题共8⼩题,每⼩题6分,共48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项符合题⽬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某同学⽤绳⼦拉动⽊箱,使它从静⽌开始沿粗糙⽔平路⾯运动⾄具有某⼀速度,⽊箱获得的动能⼀定A .⼩于拉⼒所做的功B .等于拉⼒所做的功C .等于克服摩擦⼒所做的功D .⼤于克服摩擦⼒所做的功15.⾼空坠物极易对⾏⼈造成伤害。

若⼀个50 g 的鸡蛋从⼀居民楼的25层坠下,与地⾯的撞击时间约为2 ms ,则该鸡蛋对地⾯产⽣的冲击⼒约为A .10 NB .102 NC .103 ND .104 N 16.2018年2⽉,我国500 m ⼝径射电望远镜(天眼)发现毫秒脉冲星“J0318+0253”,其⾃转周期T =5.19 ms ,假设星体为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已知万有引⼒常量为11226.6710N m /kg -??。

以周期T 稳定⾃转的星体的密度最⼩值约为A .93510kg /m ?B .123510kg /m ?C .153510kg /m ?D .183510kg /m ? 17.⽤波长为300 nm 的光照射锌板,电⼦逸出锌板表⾯的最⼤初动能为1.28?10-19 J 。

已知普朗克常量为6.63?10-34 J·s ,真空中的光速为3.00?108 m·s -1,能使锌产⽣光电效应的单⾊光的最低频率约为A .1?1014 HzB .8?1014 HzC .2?1015 HzD .8?1015 Hz 18.如图,在同⼀平⾯内有两根平⾏长导轨,导轨间存在依次相邻的矩形匀强磁场区域,区域宽度均为l ,磁感应强度⼤⼩相等、⽅向交替向上向下。

⼀边长为32l 的正⽅形⾦属线框在导轨上向左匀速运动,线框中感应电流i 随时间t 变化的正确图线可能是19.甲、⼄两汽车同⼀条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分别如图中甲、⼄两条曲线所⽰。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与图象相关的计算问题专题卷

2018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与图象相关的计算问题专题卷

8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14- 71.(2018广州一模)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从状态A变化到状态B再变化到状态C,其状态变化过程的p-V图象如图所示。

已知该气体在状态C时的温度为300K。

求:(i)该气体在状态A、B时的温度分别为多少?(ii)该气体从状态A到B是吸热还是放热?请写明理由。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对p-V图象的理解及其相关的知识点。

(ii)根据图像可知从A到B气体体积不变所以外界对气体做功W=0J又T A>T B可知内能变化ΔU<0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ΔU=W+Q得Q<0即放热2.(10分)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经历了温度缓慢升高的变化,如图所示,p-T和V-T图各记录了其部分变化过程,试求:①温度为600 K时气体的压强;②在p-T图象上将温度从400 K升高到600 K的变化过程补充完整.②由V-T图可知,400 K~500 K气体体积不变,气体做等容变化,故在P-T图中图象应延伸到500 K处,此时压强为1.25×105 Pa;从500 K~600 K,气体做等压变化,压强p2=1.25×105 Pa;故从500 K至600 K为水平直线,故图象如图所示:3.(2016·吉林白山二模)某同学利用DIS实验系统研究一定质量理想气体的状态变化,实验后计算机屏幕显示如右的pt图象。

已知在状态B时气体的体积V B=3 L,求:(1)气体在状态A的压强;(2)气体在状态C的体积。

【参考答案】(1)0.75 atm (2)2 L【名师解析】(1)从题图中可知气体由A到B是等容变化,初态p B=1.0 atm,T B=(273+91)K =364 K,末态T A=273 K,由p A T A =p B T B 得p A 273=1364,所以p A =0.75 atm(2)气体由B 到C 是等温变化, p B =1.0 atm ,V B =3 L ,p C =1.5 atm , 由p B V B =p C V C 得:V C =2 L 。

7.4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图象-2018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和提分含解析

7.4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平衡图象-2018年高考化学热点题型和提分含解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图像类试题是化学试题中的一种特殊题型,其特点是:图像是题目的主要组成部分,把所要考查的化学知识寓于图中曲线上,具有简明、直观、形象的特点。

该类试题以选择题为主要题型,偶尔也会在非选择题中出现.因为图像是用二维坐标表示的,所以该类试题包含的信息量比较大,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以及对学科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数形结合的试题将频频出现.热点题型一物质的量(浓度)、速率--时间图像例1、【2017江苏卷】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

实验测得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C.图丙表明,少量Mn 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答案】D【解析】由甲图可知,双氧水浓度越大,分解越快,A 错误;由图乙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强即pH知,溶液的碱性越强、Mn2+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D正确.【变式探究】汽车尾气中NO产生的反应为:N2(g)+O2(g)2NO(g),一定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N2(g)和O2(g)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下图曲线a表示该反应在温度T下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b表示该反应在某一起始反应条件改变时N2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温度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错误!B.温度T下,随着反应的进行,混合气体的密度减小C。

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可能是加入了催化剂D.若曲线b对应的条件改变是温度,可判断该反应的ΔH〈0解析:A项,在温度T下,由曲线a可知,达到平衡后N2、O2、NO的浓度分别为c1mol/L、c1mol/L 、2(c0-c1) mol/L,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错误!,正确;B项,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体积与质说明平衡向正向移动,该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错误。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专题突破[例题+习题(含解析)]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专题突破[例题+习题(含解析)]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化学反应速率以及化学平衡》专题突破[题型分析]从2017年考试大纲和各地考试说明及近几年各省市高考试题来看,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属于必考内容。

任何化学反应都涉及到快慢的问题,特别是化工生产中和实验室制备物质时,都要认真考虑反应进行的快慢及改变的方法如何,所以每年的高考都会出现本部分的题目。

在命题中出现的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同一个问题可能从不同角度来考查;另外,除直接考查基本知识外,还增加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应用知识能力的题目。

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有:①利用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进行的有关计算;②反应中各物质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③根据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颗粒大小、光等外界条件的改变,定性判断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

预测2018年高考,通过化学反应速率测定的方法考查数学处理能力,重点考查考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理解,对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方法的认识,以及运用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比的关系进行有关的简单计算。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类试题时高考的必考点,大多数省份卷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少数也与大题形式。

通常考查化学反应反应速率及计算,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及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平衡相关计算,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图像问题等。

近几年的考查中均出现新的情境,结合等效平衡思想进行分析,相对难度较大。

【例题演练】☆★考点一:化学反应速率及相关计算1、反应速率化学反应速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ν(B)= Δc(B)Δt,单位为mol/(L·s)或mol/(L·min)(1)化学反应速率并不是均匀进行的,采用这样的方法计算出来的反应速率,是在给定时间范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反应速率。

(2)反应速率均取正值。

(3)对于同一化学反应,选用不同的物质作标准计算,有不同的速率数值,但却表示的是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所以必须在速率v的右下角注明参照物的名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强化训练三速率与平衡的图象题一、选择题1.某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SO2(g)+NO2(g) SO3(g)+NO(g)ΔH=a kJ/mol;某科研小组通过实验测出SO2的转化率(SO2、NO起始量一定)随条件P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15 min内反应速率小于15~20 min的反应速率,P为升高温度B.10~20 min内反应速率小于20~40 min的反应速率,P为减小SO3的浓度C.10~15 min内反应速率大于40~50 min的反应速率,P为减小压强D.该反应中,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小,反应速率一直减小答案 A解析在相同时间内,转化率变化值越大,表明反应中消耗的反应物越多,反应速率越大。

由表中数据知。

10~15 min、15~20 min 内,反应物转化率变化值分别为3.7%、4.5%,故后一个时段内反应速率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减小,又因容器容积不变,故改变的条件只能是升温,A正确,C、D错误;10~20 min、20~40 min两个时间段内,转化率分别改变了8.2%、10.3%(注:时间间隔不同),故10~20 min内消耗的反应物比20~40 min内消耗的多,反应速率快,B错误。

2.某恒温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Z(?)+W(?) X(g)+Y(?)ΔH,在t1时刻反应达到平衡,在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t3时刻再次达到平衡状态后未再改变条件。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有()A.Z和W在该条件下一定不是气态B.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两时间段反应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可能相等C.若在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X),则t1~t2时间段与t3时刻后X的浓度相等D.若该反应只在高于某温度T0时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答案 B解析t2时刻缩小容器体积,v正不变,则Z和W一定不是气态,A对;若Y不是气态,则体系中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变,B错;根据K=c(X),则体系中只有X为气态,由于温度不变,K值不变,则c(X)不变,C对;由于该反应的ΔS>0,根据该反应只在温度高于T0时能自发进行,则ΔH>0(若ΔH<0,则反应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因此温度升高,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常数K增大,D 对。

3.将3 mol NO放入密闭容器中,50 ℃时恒温加热,然后加压,气体总物质的量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X、Y两点,反应速率v(X)=v(Y)B.压强小于107 Pa,主要发生的反应为:2NO N2+O2C.X点→Y点,可能发生的反应为:2NO2(g) 2NO(g)+O2(g) D.整个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反应为:3NO N2O+NO2,2NO2(g) N2O4(g)答案 D解析增大压强时,气体总物质的量总是减少,说明该反应是一个气体物质的量减少的反应,则B、C项错误;压强增大过程中曲线出现转折,后阶段气体总物质的量减少得更加显著,说明存在两个反应,则D项正确;Y点压强比X点大,反应速率v(X)<v(Y),A项错误。

4.臭氧是理想的烟气脱硝试剂,其脱硝反应为2NO2(g)+O3(g) N2O5(g)+O2(g),若反应在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由该反应相关图象作出的判断正确的是()答案 A 解析 A 项正确,由图象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平衡将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B 项错误,v (NO 2)应等于0.2 mol·L -1·s -1;C 项错误,加入催化剂,平衡不发生移动;D 项错误,达平衡时,增大c (O 2),平衡逆向移动,NO 2的转化率会减小。

5.反应N 2O 4(g) 2NO 2(g) ΔH =+57 kJ·mol -1,在温度为T 1、T 2时,平衡体系中NO 2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C 两点的反应速率:A >CB .A 、C 两点气体的颜色:A 深,C 浅C .A 、B 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BD .B 、C 两点化学平衡常数:B <C答案 D解析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的体积分数增加,因此T 1<T 2。

平衡常数仅是温度的函数,正向进行的程度越大平衡常数越大,因此B 、C 两点化学平衡常数:B <C ;相同温度下压强大反应速率快,A 、C 两点的反应速率:C >A ;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最终达到新的平衡,平衡体系中各种气体的浓度均增大,因此A 、C 两点气体的颜色:A浅,C深;平衡体系中气体的总质量不变,气体的总物质的量越小相对分子质量越大,A点对应的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大于B点,因此A、B两点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A <B。

6.在一定的条件下,甲醇发生脱氢反应生成甲醛:CH3OH(g) HCHO(g)+H2(g),甲醇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甲醇脱氢反应的焓变ΔH<0B.600 K时,Y点甲醇的v正<v逆C.从Y点到Z点可通过增大压强D.在T1 K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8.1答案 B解析分析图象可知,甲醇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说明该脱氢反应是吸热反应,ΔH>0,A错误;600 K时,Y点在平衡曲线之上,可通过减小甲醇的转化率达到平衡,即应使平衡逆向移动,故此时甲醇的v正<v逆,B正确;在Y点时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甲醇的转化率减小,不能到Z点,C错误;在T1K时,仅仅知道甲醇的转化率是不能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D错误。

7.一定温度下,在四个容积均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下列反应:2SO2(g)+O2(g) 2SO3(g),起始的物质的量如下表所示,甲中反应在10 min时达到平衡,此时SO2的平衡转化率为80%。

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前10 min的平均速率:v(SO3)甲=0.032 mol·L-1·min-1B.乙容器中SO2的平衡转化率大于80%C.丙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前:v逆<v正D.丁容器中,平衡时SO2的浓度小于两倍甲容器中平衡时SO2的浓度答案 D解析甲中SO2的起始量为0.40 mol,SO2的平衡转化率为80%,则平衡时消耗SO20.32 mol,生成SO30.32 mol,v(SO3)甲=0.32 mol2 L×10 min=0.016 mol·L-1·min-1,A错;甲、乙容器中,O2的起始量相同,乙中SO2的起始量比甲中的大,则乙中SO2的平衡转化率比甲中的小,B错;根据甲中数据求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00,丙容器中,Q c=0.05×0.050.022×0.012=520.8>K=400,故反应逆向进行,反应达平衡前:v正<v逆,C错;丁容器中各物质的起始量是甲中的两倍,当丁容器是甲容器体积的两倍时,达平衡时两容器中SO2的浓度相等,将此两倍容器压缩到与甲同体积,平衡不移动时,SO2的浓度是甲容器中平衡时SO2浓度的两倍,但平衡正向移动,即平衡时丁容器中SO2的浓度小于两倍的甲容器的,D正确。

8.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1 mol/L CO2、0.1 mol/L CH4,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 2CO(g)+2H2(g),测得CH4平衡时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上述反应的ΔH<0B.压强:p4>p3>p2>p1C.1100 ℃时该反应平衡常数为1.64D.压强为p4时,在y点:v正>v逆答案 A解析由图象可知,压强一定时,温度越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大,故正反应为吸热反应,ΔH>0,A项错误;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压强越大,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故压强p4>p3>p2>p1,B项正确;1100 ℃时,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为80.00%,故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CH4)=0.02 mol/L,c(CO2)=0.02 mol/L,c(CO)=0.16 mol/L,c(H2)=0.16 mol/L,即平衡常数K=0.162×0.162=1.64,C项正确;压强为p4时,y点未达到平衡状态,0.02×0.02此时v正>v逆,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9.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A和B,发生反应:x A(g)+2B(s) y C(g)ΔH<0。

在一定条件下,容器中A、C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A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0~10 min内的平均反应速率v(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示可确定x∶y=________。

(3)0~10 min容器内压强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推测第10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第16 min引起曲线变化的反应条件可能是________。

(填编号)①减压②增大A的浓度③增大C的量④升温⑤降温⑥加催化剂(5)若平衡Ⅰ的平衡常数为K1,平衡Ⅱ的平衡常数为K2,则K1________K2(填“>”“=”或“<”)。

答案(1)0.02 mol/(L·min)(2)1∶2(3)变大(4)④⑥④(5)>解析(1)0~10 min内v(A)=(0.45-0.25) mol/L10 min=0.02mol/(L·min)。

(2)根据题图可知,0~10 min内A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量为0.2 mol/L,C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加量为0.4 mol/L,x、y之比等于A、C 的浓度变化量之比,故x∶y=0.2∶0.4=1∶2。

(3)该反应发生后气体分子数增大,而容器容积不变,因此0~10 min容器内压强变大。

(4)根据图象可知,10 min时改变条件后,A、C的浓度瞬时不变且随后反应速率加快,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或加入催化剂;12~16 min,反应处于平衡状态,16 min时改变条件后,A、C的浓度瞬时不变,且随后A的浓度逐渐增大,C的浓度逐渐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故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升温。

(5)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

由于16 min时升高温度,则K1>K2。

10.化学反应原理在科研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

(1)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工业合成氨的模拟研究,反应的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ΔH<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