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室内热湿环境概要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验综述报告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验综述报告摘要:在建筑环境评价中,室内温度与湿度是重要的评价指标,他们直接影响着室内空气质量和人体热舒适性。
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降低人员的工作效率,过高的湿度会滋生霉菌,过低的湿度会造成皮肤干裂,眼疾和呼吸不适等。
室内温度与湿度还影响着建筑围护结构的寿命,工艺的质量和资料的保存。
同时,室内湿度还影响着建筑能耗,忽略湿度的影响会造成空调系统设备不恰当的选型。
关键词:热湿环境;解耦;实验;综述报告引言建筑室内热湿环境与人们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在典型的地域条件下,采用人工环境与能源利用技术创造适合人们生活与工作的健康、舒适、节能、环保的建筑环境,是专业工作者的己任。
室内热湿环境的实验研究,为建筑环境的创造提供数据参考。
1概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室内热湿环境舒适度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室内热湿环境的一项参数———空气温度一直是建筑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而室内热湿环境的另一项重要参数———空气相对湿度往往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空气湿度水平直接关系到环境的舒适度和人体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相对湿度的规定为: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该全年保持在40%~70%之间,并且人生活在相对湿度为45%~65%的环境中最舒适.过高或者过低的湿度均会对人体造成不利影响.研究发现,当空气的相对湿度低于40%时,肺部和上呼吸道粘膜中的水分会大量损失,引起人体的免疫能力大大减弱.而当空气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时,人体水分的蒸发速度减慢,从而引起机体蒸发散热的功能阻滞,甚至会出现中暑等症状.此外,室内空气相对湿度的大小也会影响室内污染物的浓度和微生物的发生量.同时,由于空气温度与相对湿度高度耦合,因此室内湿环境的改变也会引起室内热环境产生变化,从而使得室内环境的舒适度发生变化. 2建筑室内热湿环境主要实验内容与方法2.1集中送风空调性能测试利用空调系统实验台,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准确得测定在某一种工况下工作的空调机制冷、制热能力。
建筑环境中的热湿环境课件

(二)通过玻璃窗的 得热
一方面由于阳光的透射; 另一方面由于室内外存在 温度差 (1)通过玻璃板壁的传 热量 按稳态计算: 公式: (2)透过玻璃窗的太阳辐 射得热
(三)墙体、屋顶等建筑构件的传热 过程,可看作非均质板壁的一维不 稳定导热过程
墙体的传热量与温度对外扰的响应
结论: 1.温度波幅的衰减;时间的延迟; 2.当室外温度有所变化时,围护结构外表 面、围护结构本身各部位和内表面的温度 变化比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时间上有所滞 后。 距外表面距离越远,滞后的时间就越 长。
结论:围护结构的表面越粗糙,颜色越深, 吸收率越高,反射率越低。
2.半透明物体在太阳照射时
半透明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太阳辐射的吸收, 反射和穿透有选择性。 结论:玻璃对可见光和波长为3μm以下的 短波红外线来说几乎是透明的,但却能有 效地阻止长波红外线辐射 玻璃属于半透明体:
二.室外空气综合温度
§4-3 建筑围护结构的热湿传递
一.通过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 二.通过围护结构的湿传递
一.通过围护结构的显热得热
包括两方面: 通过非透明围护结构的热传导; 通过玻璃窗的日射得热。 (一)通过非透明围护结构的热传导 非透明围护结构的传入室内的热量来源 两方面: 1.室外空气与围护结构外表面之间的对流 换热; 2.太阳辐射通过墙体导热传入的热量。
W ( Pb Pa ) F B0 B
式中: Pb—水表面温度下的饱和空气的水蒸汽 分压力 Pa—空气中的水蒸汽分压力 B—当地实际大气压; F—水表面蒸发面积; —蒸发系数;=0+3.63×10-8v
(2)若蒸发过程是一个绝热过程, 则室内的总得热量并没有增加。空气 向水传递的热量为 Q=F(tr-trs) 式中:tr、trs -分别为空气干球温度、湿 球温度 这些热量全部用于水分的蒸发,湿地 面的散湿量为: W=Q/r 式中,r—水的汽化潜热,2450kJ/kg; W=0.006(tr-trs)F kg/h
物理常考简答题总结

绪论物理环境概论1.简述人类活动累加对环境和人类自身的伤害。
2.概述人居、营建活动的耗能、排废及对环境的影响。
3.分析城市化进程中可能引起的城市物理环境变化。
4.举例说明物理环境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相互影响。
5.依自己的感受和了解,概述热环境、光环境、声环境、空气环境与人居身心健康的关系。
6.概要分析物理环境诸因素的刺激作用及优化目标。
7.概述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作在优化物理环境品质、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热工学1.1 室内外热环境1.为什么从事建筑设计的技术人员需要学习热环境知识、研究热环境问题?2.人体有哪几种散热方式?各受哪些因素的制约和影响?3.影响人体热舒适的物理参数有哪些?它们各自涉及哪些因素?4.为什么人体达到了热平衡,并不一定就是热舒适?5.评价热环境的综合指标主要有哪些?各有何特点?7.影响室内热环境的室外气候因素主要有哪些?8.我国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气候分区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对设计有何要求?9.何谓城市气候?其成因主要有哪些?城市气候有哪些主要特征?10.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原因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11.城市区域内微气候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哪些?1.2 建筑的传热与传湿1.传热有哪几种方式?各自的机理是什么?2.材料导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值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试列举一些建筑材料的例子说明。
3.对流换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其值与哪些因素有关?通常在工程中如何取值?4.辐射换热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平均角系数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各自受哪些因素影响?5.何谓稳定传热状态?稳定传热状态有些什么特征?6.试分析封闭空气间层的传热特性,在围护结构设计中如何应用封闭空气间层?8.在稳定传热状态下,为减少围护结构热损失,可采取哪些建筑措施?各自的机理是什么?9.在简谐热作用下,半无限厚物体的传热有哪些特征?10.围护结构材料层表面蓄热系数Y与材料蓄热系数S有何异同之处?各适用什么情况?13.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相互关系是什么?为什么说相对湿度能够反映空气的干湿程度,而绝对湿度不能?14.露点的物理意义是什么?试举例说明生活中的结露现象,并解释。
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验综述报告

作者简介: 张虎(1962-),男,安徽天长人,本科,学士,副 教授,实验师。专业方向:建筑室内热湿环境 控制技术。
基金项目: 安徽建筑大学开放实验室项目“多联风冷空 调系统性能测试平台”(2018kf04)
摘 要:文章分析提出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实验研究方向,结合国内外学者近年来研究动 态,分析提出采用解耦方式研究其实现技术是实验室的重要手段;分析提出能源的梯级 利用、生态利用是其实验研究的重要内容。同时,阐述了建筑室内热湿环境主要实验内 容和实验方法,该实验可作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的综合性、创新性实验 开放。 关键词:热湿环境 ;解耦;实验;综述报告
解耦方式,单一边界处理舒适环境 7要 素之间的关系,建立室内环境舒适度评 价实验方案,如:单一的通风技术,单一 的降温方式去除显热,单一的除湿方式 去除潜热,单一改变维护结构构造提高 或降低物体的表面辐射温度,除非特别 情况,不采取耦和方式处理。如:安徽省 夏季的大部分时间是闷、热并存,但除了 极端气候外,温度基本处于人体可接受 的范围,处理方式采用单独将多余的湿 度去除,而不是将温度降至人体不适感 以下除湿,并浪费大量的降温能源。
通过热平衡试验,测试燃气锅炉系统
空调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和空调系统季 节能效比的测量,这是热平衡法所不具 备的。空气焓差法试验装置可以对空气 干、湿球温度、风量以及房间空调器的输 入功率等参数进行连续、频繁的采样测 量,其测试可再现性达 1%。
《室内热湿环境》课件

室内热湿环境的形成
室外气候包括温度、湿度、太阳 辐射等,是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 重要因素。
室内设备如空调、暖气、加湿器 等,以及人员活动如人体散热、 照明等,也会对室内热湿环境产 生影响。
01
室内热湿环境是人类生活和工作 的主要环境,其形成主要受到室 外气候、建筑围护结构、室内设 备及人员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室内热湿环境的影响因素
建筑围护结构
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以及窗 户、墙体等构造直接影响室内热 湿环境的形成。
人员活动
人体散发的热量和湿气,以及活 动产生的气流等,也是影响室内 热湿环境的重要因素。
01
室外气候
室外温度、湿度、太阳辐射等是 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重要因素。
02
03
室内设备
空调、采暖设备以及家用电器等 的使用,会对室内热湿环境产生 显著影响。
气流速度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对流散热和空气 交换,进而影响室内热湿环境的变化。
室内热湿环境的平衡与调节
01
室内热湿环境的平衡是指室内 各因素之间的协调与稳定状态 ,是保证人体舒适度和建筑节 能的重要条件。
02
通过合理的建筑设计和设备配 置,可以调节室内热湿环境, 使其达到平衡状态。
03
调节室内热湿环境的方法包括 使用空调、暖气、加湿器等设 备,以及合理控制室内外通风 换气等。
室内热湿环境在人体舒适度研究中的应用
人体舒适度模型
建立人体舒适度模型,研究不同热湿 环境下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反应,为室 内热湿环境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人体散热与环境适应性
研究人体在不同热湿环境下的散热机 制和适应性,探讨人体对不同环境的 生理和心理需求,为室内环境的个性 化调节提供指导。
感谢您的观看
建筑热工学-1室内外热环境

部位
冷点
热点
部位
冷点
热点
前额
5.5-8.0
鼻子
8.0
1.0
嘴唇
16.0-19.0
脸部其他部位 8.5-9.0
1.7
胸部
9.0-10.2
0.3
手背
7.4
0.5
手掌
1.0-5.0
0.4
手指背
7.0-9.0
1.7
手指肚
2.0-4.0
1.6
大腿
4.5-5.20.4腹部源自8.0-12.5小腿
4.3-5.7
后背
7.8
22
人体的能量代谢率 影响因素: 肌肉活动强度(主要因素) 环境温度(偏高、偏低都增加代谢率) 性别(男性高于女性) 年龄(少年高于老人) 神经紧张程度(紧张时代谢率高) 进食后时间的长短等(进食后代谢率增加,蛋白质代谢率高)
23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 人体与外界的热交换形式:
▪ 对流换热 ▪ 辐射换热 ▪ 出汗蒸发 ▪ 呼吸散热
外层温度指皮肤表面到 10 mm 以内的部 分,通常包括皮肤,皮下脂肪和表层的 肌肉。皮肤温度与外界环境有关,日夜 有1℃以内的波动。
我国正常成年人的体温(℃)
平均量
变动范围
腋温
36.8
36.0~37.4
口温
37.2
36.7~37.7
肛温
37.5
36.9~37.9
19
垂直温差对人热舒适的影响 当受试者处于热中性状态时,头足温差仍然使人感到不舒适。
从人体热舒适考虑,单纯达到热平衡是不够的,∆q=0并不一定表示人体 处于舒适状态。还应当使人体与环境的各种方式换热量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据研究,在人体达到热平衡状态时,当对流换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量占45%-50%、呼吸和有感觉蒸发散热量占25%-30%时(称为正常 比例散热),人体才能达到热舒适状态,这一条件则是人体热舒适的充分条件。
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3《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热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热舒适研究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影响的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的不足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设计不够完善、实验数据不够准确等。
揭示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揭示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为改善室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室内热湿环境的调控,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室内热湿环境的调控,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持。
02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探究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反应及热舒适感受的影响,为优化室内热湿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不同热湿环境参数的组合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将通过实验测试不同热湿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的组合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以找出最佳的室内热湿环境参数组合。
建立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评价体系通过实验测试,研究将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研究方法实验测试01研究将选取一定数量的实验对象,在实验室内模拟不同的热湿环境,通过实时监测和记录实验对象的生理反应及热舒适感受,获取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02对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利用统计学方法和生理学模型,评估不同热湿环境参数对人体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综合分析与讨论03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找出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规律和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评价标准》条文说明

2 术2.0.7服装热阻表征服装隔热性能,单位为克罗2.0.12单位时间代谢产热量,单位符号为met 。
时单位身体表面积所产能量的平均值。
2.0.15紊流强度一般用百分数表示,可以按下式计算:‰=[‰v∕Va]×100(1) 式中:S DV ——空气流速标准差;V a ——空气流速平均值(m/s)。
该公式参考了美国ASHRAE55标准。
2.0.17体感温度是指具有黑色内表面的封闭环境的平均温度,在该封闭环境中,人体通过辐射和对流交换的热量与人体在实际环境中交换的热量相等。
语 (符号 clo ) , lclo=0.155m 2∙K∕Wo lmet=58.2W∕m 2, lmet 等于一般人在静坐3基本规定3.0.1本条规定的“主要功能房间或区域”指的是:这些功能房间的数量和/或房间的累积总面积等,在一个建筑中占有最大的比例的房间或区域。
例如:办公建筑或写字楼中的办公室、旅馆建筑中的客房等。
3.0.3本条规定了申请室内热湿环境设计评价的建筑应提供的资料,主要有:1相关审批文件,如:立项批文、规划许可证、建筑红线图等;2施工图设计文件包括:各有关专业(主要是建筑和暖通空调专业)的施工图纸、计算书等;3施工图设计审查合格的证明文件,如: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记录和审查报告等。
3.1.5本条规定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按照冷热源方式分为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和非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两类,主要是考虑到了在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及实际建筑的不同情况和使用要求。
这两类热湿环境的评价在本标准第4章和第5章分别作出了规定。
3.2.6将民用建筑室内热湿环境划分为三个等级,目的是为了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气候、适应性等条件,合理控制室内热湿环境,鼓励营造舒适、节能的室内热湿环境。
4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4.1一般规定4.1.1本条规定了人工冷热源热湿环境评价的前提条件。
满足这些条件的室内热湿环境,再按本标准第4.2节的方法进行等级评价,并且评价结果可能是I级或∏级,也可能是ΠI级;不满足这些前提条件的,则不能采用本标准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