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室内热湿环境下的人体生理及热感觉研究
湿度越大人体会感觉到闷热

湿度越大人体会感觉到闷热夏天,是人们喜欢的季节之一。
阳光明媚,绿树成荫,美丽的景色让人们充满生活的激情。
然而,当湿度随着气温升高而上升时,人们会感觉到快要窒息的闷热,对健康也会造成极大的影响。
湿度是湿气分子在空气中的含量,它是气象学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当湿气分子的数目增加时,空气便会变得潮湿,体感温度也会随之升高。
这是因为,在湿空气中,汗液蒸发的速度变慢,身体的散热能力就会受到限制。
当身体无法通过出汗来调节体温时,人们就会感觉到闷热。
这种感觉可能会导致人的心率加快,排汗量增加,甚至出现晕厥的情况。
因此,对于那些容易出汗和体温调节能力较弱的人来说,高湿度环境下的身体负担就更大了。
此外,当湿度过高时,还会滋生细菌和病毒等微生物,而这些微生物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比如,湿度达到80%以上时,就容易让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空气中的污染物也更容易被吸入并进入人体。
为了防止湿度过高对健康造成的影响,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持室内的干燥。
可以在室内安装风扇、空气净化器等设备,也可以选择湿度控制器来帮助调节空气中的湿度。
此外,我们还可以注意加强室内的通风,定期保持空气的流通。
除此之外,饮食上也要注意避免摄入过多的盐分、热量,尽量多喝水,以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同时还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具有清热降火功效的食物,比如绿豆、薄荷等。
总之,在夏天高湿度的环境下,人们需要注重身体的健康状况,尽可能地采取措施来保持室内的干燥,饮食上也要注意平衡营养,避免暑热对身体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唯有这样,才能让我们在湿润的环境中安心度过这个夏天。
室内环境人体热舒适探讨

室内环境人体热舒适探讨一般认为,人体热舒适主要与4个环境因素和2个人体参数有关,分别为环境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和人体新陈代谢率〔活动量〕及衣服热阻〔着衣量〕。
除此之外,热舒适还与人体对热环境生理上、行为上和心理上的适应性有关,当地的地理气候条件和经济开展水平及生活习惯等因素对热舒适有不可无视的影响[1]。
2.人体热平衡方程人体的热平衡方程可用下式表示:MWCRES=0其中,式中M为人体能量代谢率,,决定于人体的活动量大小;W为人体所做的机械功;C、R分别代表人体外外表向周围环境通过对流、辐射形式散发的热量;E为汗液蒸发和呼出的水蒸气所带走的热量S为人体蓄热率。
3.人体热舒适方程热舒适,即人对热环境满意度的主观评价,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冷热感觉问题,是人们对于身体所处环境的总体冷热感觉。
在ASHRAE标准中,热舒适定义为人对热环境表示满意的意识状态[1]。
简单地说,在一定条件下,当由人体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与散发出去的热量相平衡时,这时人感觉周围的环境是舒适的。
人在某一热环境想要感到热舒适,必须满足三个最根本的条件[2]:〔1〕最根本、最主要的条件是人与环境到达热平衡,人体对环境的散热量等于人体内产生的热量,即人体蓄热S=0;〔2〕皮肤平均温度应具有与舒适相适应的水平;〔3〕人体实际的出汗蒸发热损失应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并且和皮肤平均温度都是新陈代谢率的函数。
要到达热舒适条件,不是环境参数单独起作用,而是通过环境参数来影响人体内在因素来起作用。
空气温度影响人体的冷热感觉,而机体的冷热感受器可以敏锐的对冷热环境做出反响。
气温降低时,皮肤外表变冷,近表皮的毛细血管收缩,限制血液流量,减少人体的热损耗,从而维持正常体温。
气温升高时,那么相反;空气湿度那么和人体潜热蒸发散热量关系紧密,当空气湿度增加时,人体皮肤外表上水蒸气分压力与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之差减少,导致人体潜热蒸发散热量减少,相应的皮肤润湿度〔与热舒适有密切关系〕增大,过高的皮肤湿润度将造成人体的不舒适感;空气流速影响人体的对流和蒸发换热。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研究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研究湿热地区的夏季气候特点是高温多湿,给城市居民带来了较大的生活和工作压力。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城市人行空间的热舒适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介绍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一些改善措施。
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的热舒适性主要受到气温、湿度、风速、太阳辐射等因素的影响。
湿热地区的夏季气温往往较高,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会使人们感到疲劳、不适。
湿度也是影响人体热舒适的重要因素,湿度较高时会加重人体排热的难度,使人感到闷热。
风速和太阳辐射也会对人体的热感受产生影响,相对较高的风速和太阳辐射可以带走人体周围的热量,增加人们的热舒适感。
对于湿热地区的夏季人行空间热舒适研究,国内外学者已经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
Johansson等人利用建筑模拟软件模拟了曼谷市的人行道热环境,研究了建筑参数对人行道热环境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建筑参数对人行道热舒适具有重要影响,通过调整建筑参数可以改善人行道的热舒适性。
建筑结构也是影响湿热地区夏季人行空间热舒适的重要因素。
在曼谷等湿热地区,一些建筑采用了通风和遮阳的设计措施,以改善人行空间的热环境。
文献报道了一个位于新加坡的滨海湾花园体验项目,该项目采用了气候适应性设计和建筑物遮阳的策略,改善了人行空间的热环境,并提高了人们的热舒适感。
热岛效应也是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的重要问题之一。
热岛效应是城市在过去几十年中发展所导致的结果,由于城市的人口密度和经济活动的增加,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使城市对太阳辐射和人体热量的吸收增加,导致城市气温比郊区和乡村高出1-3摄氏度。
研究表明,热岛效应对湿热地区城市人行空间的热舒适性有很大影响,需要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来减轻热岛效应。
针对湿热地区夏季城市人行空间热舒适的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改善措施。
增加绿化覆盖率和湿地面积,以提升城市的蒸发散热效应,减轻热岛效应。
合理规划和设计城市空间,包括建筑朝向、密度和布局等方面,以减少太阳辐射和提供舒适的通风。
191室内热湿环境下的人体生理及热感觉研究

室内热湿环境下的人体生理及热感觉研究重庆大学曹晓庆郑洁李百战刘红李文杰摘要确立夏热冬冷地区适应性热舒适温度设计标准是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状况,降低建筑能耗,发展可持续建筑的迫切需要。
为了切实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室内的热环境状况,降低空调与采暖能耗,本论文以重庆典型的夏热冬冷气候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室研究方法研究受试者的热调节系统涉及的心率、血压、出汗等生理机能受热环境参数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趋势,加入了新的评价人体生理机能的指标,如体表温度。
同时进行热舒适问卷调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开展室内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影响的研究。
关键字热调节热感觉热舒适热湿环境1 引言人体对环境的调节方式有热调节、神经调节、脑调节等。
重庆大学陈良等通过研究在不同季节下的室内热环境对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素的的影响(MCV)后发现:在夏季高温下,空气温度对MCV、SCV无显著影响;在夏季极高温环境下,空气流速对人体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影响[1]。
重庆大学的潘信峰通认为:P300(事件相关电位)在各季节各工况下差异也都不显著[2]。
因此从人体生理节角度,尤其是人体自身的热平衡角度来探讨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显得十分的必要。
人体热调节与室内热湿环境密切相关,室内热湿环境因素主要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
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变量,而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人体热调节系统的组成是相当复杂的。
该系统由外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等构成[3]。
集中表现在热环境内的出汗、血管扩张、脉搏加快、体表温度上升;冷环境下的代谢增强、血管收缩、体表温度下降、寒颤等生理现象。
研究不同室内热湿环境下人体生理的变化,同时结合热舒适主观的评判对合理评判室内热舒适温湿度范围具有指导意义。
2 夏热冬冷地区室内温湿度特点夏热冬冷地区的整个夏季室内热环境有的87.5%时间是不舒适的,有36.5%的时间影响居民的生活。
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影响的实验研究

2023《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影响的实验研究》•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目的与方法•实验设计及结果分析•热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热舒适研究目•研究结论与展望录01研究背景与意义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影响的研究背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因此研究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现有研究的不足虽然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设计不够完善、实验数据不够准确等。
揭示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通过实验研究,可以更准确地揭示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为改善室内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对室内热湿环境的调控,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对室内热湿环境的调控,可以减少能源的消耗,为建筑节能减排提供理论支持。
02研究目的与方法研究目的探究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反应及热舒适感受的影响,为优化室内热湿环境提供科学依据。
评估不同热湿环境参数的组合对人体的影响研究将通过实验测试不同热湿环境参数(如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等)的组合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影响,以找出最佳的室内热湿环境参数组合。
建立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评价体系通过实验测试,研究将建立一套完整的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评价体系,以便更好地了解和评估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研究方法实验测试01研究将选取一定数量的实验对象,在实验室内模拟不同的热湿环境,通过实时监测和记录实验对象的生理反应及热舒适感受,获取相关数据。
数据处理与分析02对实验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处理,利用统计学方法和生理学模型,评估不同热湿环境参数对人体的影响,并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
综合分析与讨论03根据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进行综合分析和讨论,找出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的规律和影响机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室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舒适

其它描述热反应的评价指标
1、有效温度ET
这是一个将干球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对 人体温暖感或冷感的影响综合成一个单一 数值的任意指标。它在数值上等于产生相 同感觉的静止饱和空气的温度
有效温度
其它描述热反应的评价指标
2、新有效温度ET*(Gagge)
其它描述热反应的评价指标
3、标准有效温度SET* 特点:综合考虑了不同的活动水平和衣服热阻 定义:某个空气温度等于平均辐射温度的等温环境
而一些学者将热舒适定义为:一种对环境既 不感到热也不感到冷的舒适状态,即人们在 这种状态下会有“中性”的热感觉。
热舒适的研究涉及建筑热物理、人体热调节 机理的生理学和人的心理学等学科。
热感觉与热舒适
热舒适投票 TCV 与热感觉投票 TSV
热舒适投票 TCV
热感觉投票 TSV
4
不可忍受
+3
热
3
很不舒适
散湿)
① 对流
内扰作用方式 ② 辐射
③ 蒸发
室内湿环境的影响因素
室内湿源包括: 人员、水面 产湿设备
散湿形式:直接进 入空气
热湿环境的主要参数
描述室内热湿环境的主要参数:空气温度、 湿度、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 tr 和黑球温 度Tg 、操作温度等。
平均辐射温度
一个假想的等温围合面的表面温度,它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 换量等于人体周围实际的非等温围合面与人体间的辐射热交 换量。
衣,长内裤
Icl (clo)
0.36 0.57 0.61 0.96
1.34
厚三件套西衣服, 长内衣裤 1.5
厚毛衣
0.37
厚长大衣
0.63
厚裤子
0.32
工作服
夏季相对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研究

夏季相对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研究1.引言夏季的高温天气给人们带来了不适感和健康问题。
在炎热的夏季,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成为了影响人体热感觉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将探讨夏季相对湿度和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并为夏季热应激防护提供科学依据。
2.相对湿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相对湿度是指空气中所含水蒸气的饱和度,是一个重要的气候因素,对人体热感觉有着直接的影响。
高相对湿度会增加人体的感觉温度,给人一种湿热的不适感。
研究表明,当相对湿度超过60%时,人们往往会感觉更热。
这是因为高湿度会妨碍汗液的蒸发,阻碍人体散热,导致体温上升和不适感的产生。
相对湿度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还受到气温的影响。
当气温较高时,高相对湿度将使汗液的蒸发变得更加困难,从而使人体产生更强烈的不适感。
因此,在高温季节,要减轻身体的热压力,降低相对湿度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空调、风扇等控制室内湿度,可以提高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的适应能力。
3.风速对人体热感觉的影响风速是空气流动的速度,也是影响人体热感觉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夏季,适当的风速可以加强人体蒸散作用,促进汗液的蒸发,提高热量的扩散速度,从而增强散热效果,减轻热压力。
实验研究表明,当夏季风速在0.5-2.5米/秒时,人体热感觉较为舒适。
而过高的风速则会带走人体表面的热量,造成“风寒”不适感。
除了增加散热效果外,适当的风速还可以改变人体的热感觉温度。
风速能够促使人体皮肤的温度感受下降,使人体感觉比实际温度低。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风凉”感觉。
因此,在高温环境下,通过增加风速,可以提高人体在炎热天气下的舒适感和适应能力。
4.相对湿度和风速联合影响的研究相对湿度和风速是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人体热感觉产生的影响不容忽视。
适当的风速可以增加散热效果,但当湿度过高时,高风速也可能造成干燥和不适感。
这就需要寻找相对湿度和风速的最佳组合,以提供最佳的热舒适度。
研究表明,当相对湿度在40-60%范围内,风速在0.5-2.5米/秒范围内时,人体的热感觉最为舒适。
室内温湿度环境对人体机能的影响的研究

建材发展导向2018年第21期128随着现代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室内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人的一生有80%左右的时间都在室内度过。
当人处于室内环境较为恶劣的房间,则会大大影响人的工作效率,甚至引发“病态建筑综合症”等一系列疾病,影响人的生理以及心理健康。
于是营造一个良好、舒适的室内条件显得十分有必要。
目前研究界认为,影响人体热舒适的主要因素有室内空气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空气风速、人体的新陈代谢和衣服热阻等。
其中空气温度以及相对湿度的改变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显得尤为明显。
1 概况如前所述,影响人体热舒适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室内热环境以及人体自身客观因素。
在这些因素中,温度和湿度作为室内湿空气的主要参数,对人体的热舒适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1 温湿度1.1.1 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量的物理量。
人体是室内空调冷负荷的主要热源,室内温度大部分依靠改变人体与室内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室内温度对人体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
正因如此,目前室内空气调节主要为温度调节。
1.1.2 湿度湿度主要用来表征空气的干燥程度的物理量。
它主要和所在地的环境以及气候条件有关。
而其变化影响因素是较为复杂,这是由于在空调系统存在的条件下,室内湿量主要取决于室内人体、食物、设备散湿量。
湿度的高低对于人体热舒适的影响一般不通过湿度的变化直接体现,一般通过与温度、风速等环境附加因素一起作用于人体,从而影响人体生理热舒适以及心理状况。
研究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湿度的变化并不会对人体的舒适度造成巨大的改变。
但随温度的过高或者过低,湿度对于人体生理和心理的影响将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逐步体现。
1.2 极端温湿度环境一般地,根据人体热平衡与环境温湿度之间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将生活环境温度值大于35℃或生产环境32℃以上称之为高温环境,而一般将60%相对湿度的环境称为高湿环境。
高温高湿环境下人将产生消极的负性情绪,如紧张、抑郁、焦虑、恐惧以及愤怒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室内热湿环境下的人体生理及热感觉研究重庆大学曹晓庆郑洁李百战刘红李文杰
摘要确立夏热冬冷地区适应性热舒适温度设计标准是改善居住建筑室内热环境状况,降低建筑能耗,发展可持续建筑的迫切需要。
为了切实改善夏热冬冷地区室内的热环境状况,降低空调与采暖能耗,本论文以重庆典型的夏热冬冷气候为研究背景,通过实验室研究方法研究受试者的热调节系统涉及的心率、血压、出汗等生理机能受热环境参数的影响程度及影响趋势,加入了新的评价人体生理机能的指标,如体表温度。
同时进行热舒适问卷调查,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开展室内环境对人体生理及热舒适影响的研究。
关键字热调节热感觉热舒适热湿环境
1 引言
人体对环境的调节方式有热调节、神经调节、脑调节等。
重庆大学陈良等通过研究在不同季节下的室内热环境对人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及运动神经传导素的的影响(MCV)后发现:在夏季高温下,空气温度对MCV、SCV无显著影响;在夏季极高温环境下,空气流速对人体神经传导速度无显著影响[1]。
重庆大学的潘信峰通认为:P300(事件相关电位)在各季节各工况下差异也都不显著[2]。
因此从人体生理节角度,尤其是人体自身的热平衡角度来探讨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对人体生理的影响显得十分的必要。
人体热调节与室内热湿环境密切相关,室内热湿环境因素主要有:空气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速和环境平均辐射温度。
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变量,而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
人体热调节系统的组成是相当复杂的。
该系统由外周和中枢温度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等构成[3]。
集中表现在热环境内的出汗、血管扩张、脉搏加快、体表温度上升;冷环境下的代谢增强、血管收缩、体表温度下降、寒颤等生理现象。
研究不同室内热湿环境下人体生理的变化,同时结合热舒适主观的评判对合理评判室内热舒适温湿度范围具有指导意义。
2 夏热冬冷地区室内温湿度特点
夏热冬冷地区的整个夏季室内热环境有的87.5%时间是不舒适的,有36.5%的时间影响居民的生活。
以重庆主城区为例,2007年6~9月气温超过35℃的天数达到了28天,仅8月份就有21天[4]。
对照ASHRAE55-1992的舒适区指标,夏热冬冷地区的室内热湿球工况基本不在ASHRAE的热舒适区内。
因此夏热冬冷地区夏季室内的热环境非常恶劣,人们的基本生活条件都得不到保障,更谈不上热舒适。
3 实验概况
3.1人员概况
实验过程中,受试者处于静坐状态,同时为了消除服装热
阻对实验数据的影响,受试者进行了统一着装,夏季服装为统一短袖T恤、长裤、凉鞋;冬季服装为内衣、毛衣、统一外套、长裤、鞋等。
3.2 实验内容
实验在每年的夏季、冬季、过渡季节开展,分别开展人体生理测试和热感觉调查的研究。
即不同季节下人体体表温度、血压、心率及夏季人体出汗情况随空气温度、风速、湿度的变
化情况,人体对不同室温的冷热感及热环境满意度。
在实验过程中,将热电偶分别粘贴在人体的额头、小腿、胸、背部、大腿、手臂(前臂、后臂)及手掌等部位,通过多功能数据采集仪实时记录人体各部位的温度。
血压及心率的测定采用日常医用的测试仪器。
人体热感觉采用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记录。
4 人体在不同热湿环境下的生理反应
4.1 室内热环境参数对人体体表温度的影响
体表温度和人体代谢、局部血流量及体内器官有密切的联系,它是计算人体能量损失、分析人体体温调节等生理活动的一个重要参数。
因此,人体体表的温度分布状态对于了解人体生理状态及全身的机体功能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2 图3
图2 2007年夏、冬、过渡季节人体各部位温度及平均体表温度值
图3 人体平均体温在过渡季节、夏季空调环境下逐时值
图2表明,人体各部位的表面温度随着周围温度的升高而上升,健康青年在自然通风房间内冬季的平均体表温度为32.41℃,夏季高温下为34.89℃,过渡季节为34.22℃。
手背的温度受周围空气温度影响最大,冬季人体的手背出现了24.5℃和25.6℃的低温。
空气温度对额头、手臂和手掌有差异极显著的影响。
健康青年体表的温度对称性较好,其左右温差大多在0.2℃以下,最大温差不超过0.4℃,左右侧对应部位平均温度具有高度正相关,各部位均温在32.6~35.9℃之间。
就平均体表温度而言,空气温度对平均体表温度有差异极显著的影响。
冬季小于过渡季平均体表温度,夏季高温工况显著高于过渡季的平均体表温度,夏季空调工况下静坐50分钟后显著小于过渡季平均体表温度。
通过考察人体在夏季空调和过渡季节自然通风环境下的平均体表温度的变化,可以发现平均体表温度呈现出在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
在上述两种环境下,人体的平均体表温度在前50分钟内有一个不断下降的趋势,尤其在空调房间内,体表温度在50分钟出现了突降,随后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并稳定在一个恒定值。
上述情况说明:人体对于热环境的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恒定温度下停留较长时间后,体温会出现先降后升,最后恒定的现象。
皮肤温度随气温的增高而增高,随气温的降低而降低,在温度适中时,皮肤温度变化很小,或完全没有变化。
深入研究其机理,在温度适中时,机体此时处于最良好的热平衡状态;在温度下降时,皮肤温度随之下降的过程中,出现一次回升现象,反映机体在寒冷刺激下热调节的紧张。
在空气温度上升至一定高度时,机体大量出汗散热,此时皮肤温度即不再上升,甚至略有下降。
4.2 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心率、血压的影响
在人体生理系统中,血压是一个调节系统,血压会随着人体的各部分在不同时候的不同需求发生变化,通常可以通过血压自动调节功能的调节,可以达到血液输出的稳定。
当人体的热平衡受到破坏时,体温调节系统就会做出一系列反应来调节产热率和辐射率,以求恢复
体温的平衡,例如心搏率与心输出量的变化、骨骼肌的活动、血管的舒张以及内脏户内分泌腺的运动等。
我们着重研究室内热湿环境对人体心率、血压的影响。
课题组于2006年夏季对不同温度、湿度、风速下的人体心率及血压进行了测试。
图4、5、6是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整理成图。
图4 人体附近平均温度对人体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夏季)
图5 人体附近平均湿度对人体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夏季)
图6 人体附近平均风速对人体心率、血压(收缩压、舒张压)的影响(夏季)通过图4、5、6可以发现,人体心率随室内热湿环境的变化较为显著,室内热湿环境对血压的影响不显著。
室内温度是对人体心率及血压影响最大的因素。
不同湿度、风速下的t 值均小于显著性检验临界值,因此认为室内湿度、空气流速对人体血压没有显著性影响。
当温度上升时,人体心率值呈上升的趋势。
因此,在研究室内热湿环境参数对人体心率、血压的影响时,应着重研究温度变化对其影响。
此时人体附近平均温度为28.5~29.5℃(如图7);
大部分的受试人员收缩压范围集中在90~120之
间,此时人体附近平均温度为27~29.4℃,大部
分的受试人员舒张压范围集中在50~70之间,此
时人体附近平均温度为28~30.2℃(如图8)。
可
以预测:夏季将室内温度维持在27℃到30℃范围
内对维持正常的人体心率、血压是有利的。
图8 不同温度下的人体血压(舒张压、收缩压)范围及对应人数
4.3 热湿环境参数对人体出汗的影响
人体的散热过程主要发生在身体表面上,皮肤是主要的散热器官。
生物散热机制主要包括血管运动和汗腺运动,一般情况下,皮肤的血流量决定了皮肤的温度,但是在高温中,出汗是体温调节的重要机制。
我们着重研究了空气温度、湿度对人体出汗的影响,进而探讨出汗与人体热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
测试部位为头皮、额头、鼻尖、颈部、胸口、背沟、腋窝、手臂、手心、大腿、脚心等11个部位。
将出汗程度分为5个等级,分别为:1——完全没有出汗;2——没出汗(但皮肤很粘);3——稍微出汗;4——有出汗;5——出汗很多。
图9温度对人体不同部位出汗状况的影响图10 湿度对人体不同部位出汗状况的影响由图9、10可以看出,随着人体附近空气温度的上升,额头、背沟对于温度的变化最为敏感。
当人体附近温度超过30℃时,人体各部位的出汗量明显增大,尤其表现在额头、背沟、腋窝等部位。
由于条件所限,人体附近的湿度主要在50~70%间,在该范围内的湿度对人体出汗的影响并不显著。
5 热舒适主观测试
被调查人群对非空调环境下的热感觉进行了投票,将人体对室内热环境的冷热感分为7个区间:-3~3,分别代表很冷、冷、较冷、适合、较热、热、很热。
将人体对热环境的满意度分为5个区间,即1~5,代表很不满意、不太满意、无所谓、比较满意、非常满意。
图11 冷热感随气温变化示意图图12 热环境满意度随气温变化示意图
冷热感与气温相互关系的函数为y=0.48x-12.9,热环境满意度与气温相互关系的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