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 陈明兵
我院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我院成功开展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5月13日上午,我院麻醉科、超声医学科、骨一科紧密配合,为一名尺骨鹰嘴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我市首例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麻醉由姜建利主任指导,席琳麻醉师操作,超声医学科赵君智主任进行超声精准引导、穿刺留置导管、持续给药,术后并为患者连接镇痛泵止痛。
麻醉科姜建利主任介绍说: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是骨科上肢手术麻醉的主要方法,传统臂丛神经阻滞有时效果欠佳,原因多数是由于传统麻醉方法过程中麻醉药物不能注射于理想的位置,导致麻醉药物不能分布浸润到神经组织,且盲穿极有可能损伤神经、血管,严重者可出现气胸。
这一问题一直困扰着麻醉医师及临床骨科医师,近年来超声技术开始应用于神经组织的定位与引导,可以在直视的情况下看到
穿刺针的路径及麻醉药物注射后的分布和扩散情况,极大的提升了麻醉的效果。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既可精确定位神经,提高操作成功率和麻醉质量,又可缩短药物起效时间、降低局麻药用量,操作损伤小、适应范围广,能克服解剖变异带来的穿刺困难,尤其适用于小儿、意识不清、麻醉效果不佳或全身麻醉病人。
此类麻醉对操作的人员要求高,进针时必须观察到穿刺针,探头轻微的移动或成角可使成像显著改变,要求操作人员对超声的彩色血流指示、图像放大、聚焦及图像保存技术非常熟悉。
此项技术在宝鸡地区尚属首次应用,这一麻醉技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我院麻醉和超声定位技术水平在宝鸡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超声引导下上肢神经阻滞-陈明兵PPT课件

-
9
上肢感觉神经支配区域
Supraclavicular n:锁骨上神经 Suprascapular n:肩胛上神经 Intercostobrachial n:肋间臂神经 Axillary n:腋神经 Radial n:桡神经 Median n:正中神经 Ulnar n:尺神经 Musculocutaneous n:肌皮神经
接近锁骨时臂丛神经束逐渐 集中(但肩胛上神经、肩胛 背神经等分支已经分出);
离开锁骨后(锁骨下)分支: 内侧支、外侧支和后侧支;
腋窝顶部开始分支:正中神 经(Median nerve,C5–8 T1), 尺神经(ulna nerve , C7,8 T1),桡神经( radial nerve,C5–8 T1), and 肌皮 神经(musculocutaneous nerve ,C5–7) 。
of brachial plexus)
-
11
1、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
▪ 适应症:肩部及肩部以下上肢手术;
▪ 优点:目标神经干位置表浅、超声容易显 示神经干和附近解剖结构,不需要活动上 肢,阻滞范围广;
▪ 缺点:局麻药容量过大导致非目标神经阻 滞(膈神经、喉返神经)及椎管内阻滞的 风险、而对低位神经干(如C8-T1)可能 阻滞不全。
探头在锁骨下自锁骨中点至腋窝方向来回平行移动作矢状位扫描, 可见围绕腋动脉走行的高回声臂丛纤维;
-
26
锁骨下臂丛超声解剖
➢LC – 外侧支;PC – 后侧支; MC – 内侧支;
➢ AA – 腋动脉; AV – 腋静脉; CV – 头静脉;
➢PMaM
–
胸大肌;
PMiM
–
胸小肌;
-
CI–Βιβλιοθήκη 锁骨27臂丛阻滞:锁骨下臂丛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分析

[3] 艾玲娜.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分 析[J]. 中外医疗, 2017(24): 363.
在手术之前要监督患者12 h内禁食,8 h内禁水,且停 止使用一切药物。麻醉过程中首先进行臂丛阻滞,然后进 行全 麻 诱导,患者 进 入手术 室 后首先 进 行 吸氧,医 护人 员 要时刻关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各项体征指标,超声引导 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手术的过程主要为,患者平卧躺下, 患肢一侧处于休息状态;医护人员使用探头频率为5 Hz-10 Hz的彩色超声仪扫描患者锁骨以上2 cm左右的臂丛神经, 对该处的具体情况展开观察,然后使用穿刺针在距彩色超 声仪探头1 cm的地方进行穿刺,整个麻醉穿刺过程要在 超声仪的观察下配合进行,穿刺针到达臂丛神经鞘后注射 麻药,注射方法为少量多点法。治疗组注射的麻醉药物为 40 mL 0.375%的罗哌卡因以及(1 μg/kg)1 mL的右美托
根据研究结果显示,罗哌卡因结合右美托咪定可以使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 果更好,各项数据显示,治疗组的麻醉效果要远远优于常 规组,且基本无不良反应,值得在治疗过程中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李俊.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J]. 中 国社区医师, 2017(8): 421.
关键词: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上肢手术;应用分析
上肢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在手术过程中的麻醉方 式一般为臂丛神经阻滞,在传统的麻醉过程往往是通过解 剖定位进行,但是这种定位神经方法难度大,较难成功,容 易造成神经损伤[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超声技术逐渐运 用到神经阻滞麻醉手术中,而且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常用的麻醉药物为罗哌卡 因,虽然 麻 醉 效 果良 好,维 持 时间长,但 是 患者在手术过 后常会出现疼痛感,使用止痛药物又会导致恶心呕吐等现 象,给患者造成痛苦[2]。而罗哌卡因结合右美托咪定运用于 麻醉手术中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主要对声引 导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在上肢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分析,具 体情况现报告如下。
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下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Vincent W.S. etal.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有赖于准确的神经定位、进针和局麻药的注入。
不幸的是,目前所用的标准操作技术都是盲目的,是依靠进针前体表标志和进针后诱发的异感,或以神经刺激器引起肌肉收缩来确定。
常常需要多次穿刺才能成功,导致与穿刺相关的疼痛和并发症。
这对于锁骨上途径尤其危险,因为有发生气胸的可能。
在超声引导下行臂丛神经阻滞有可能提高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
我们假设,超声成像可帮助准确定位臂丛神经并引导进针至靶神经。
本研究的目的是对目前最先进的以超声技术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及其临床应用进行评价。
方法: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获得书面同意后,选择40名择期行上肢手术的健康门诊病人接受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排除上肢神经缺陷或锁骨上臂丛阻滞禁忌的患者。
前29例病人使用了配备8—MHZ直线探头的东芝Core Vision Pro unit (东芝公司,东京,日本)。
其余11名患者使用的是配备5—12MHZ直线探头、彩色多普勒、能复合成像的飞利浦ATL HDI 5000SonoCT unit。
待病人开放静脉和建立常规监测后,扫描臂丛和周围结构的关系。
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对侧45度,超声探头放在锁骨上窝的冠状斜面,在横断面下观察锁骨下动脉和臂丛(例如,在约90度时,图1)。
臂丛是一簇低回声节,常位于圆型搏动怀低回声锁骨下动脉的侧面,锁骨下动脉位于高回声的第一肋上方。
接着,皮肤消毒和麻醉后,将22号50mm的绝缘阻滞针(Stimuplex;Braun Medical) 从探头(在无菌封套内)的外侧端置入,沿超声束方向、与探头长轴平行进针(图2),并实时观察针的移动方向。
一旦针尖达到臂丛(图3),打开神经刺激器(Stimuplex),从0.5mA开始增加至最大1.5mA诱发肌颤搐。
检查并记录最小刺激电流、肌颤搐的部位、是否有异感出现。
然后,将含有1:200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20ml和0.5%的布比卡因20ml在3~5分钟内缓慢注入。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是一种非侵入性技术,能够减轻疼痛、缩短术后恢复期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本文将讨论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是一种精确、安全、可重复性强的技术,通过超声仪可以实时观察神经位置和扫描神经区域,以准确注射麻醉药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用于上臂和前臂,包括桡神经、肱神经和正中神经。
下臂神经阻滞是较为常见的技术。
下臂神经阻滞可用于手术前、术中和术后的疼痛管理。
手术前的神经阻滞可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且恢复更快。
手术后的神经阻滞可以帮助控制疼痛且在影响神经功能的情况下避免麻痹等不良反应。
下臂神经阻滞最常用于两种手术:前臂和手部手术和上臂手术。
前臂和手部手术范围广泛,包括腕管综合征、去除肿瘤、肘关节置换和骨折修复等。
这些手术通常需要在小范围内对神经进行阻滞,由于神经分支较多且位置复杂,因此超声引导下的阻滞技术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需要进行麻醉的上臂手术,如肩部或肘部的手术,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延长麻醉的持续时间,且降低对常规麻醉和镇静药物的需求量。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还有其他优势。
首先,它可减少患者镇静药物的使用,从而减少镇静药物的副作用。
其次,与其他神经阻滞技术相比,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可减少对周边组织的损伤。
最重要的是,超声技术可以帮助确定深层神经位置,减少误注射的发生,从而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
超声引导下臂神经阻滞适用于各种疾病和手术,具有医学价值和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操作人员需要接受专业的培训和实践,以确保操作的安全和有效性。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技术,常用于手术麻醉、疼痛管理和诊断等领域。
通过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有效地控制疼痛、减轻手术刺激和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本文将重点介绍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主要包括尺神经阻滞和桡神经阻滞。
尺神经阻滞是指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技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尺神经周围,阻断尺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常用于手部和前臂的手术麻醉和术后疼痛管理。
桡神经阻滞是指通过超声引导下的技术,将局部麻醉药注射到桡神经周围,阻断桡神经的感觉和运动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常用于上臂和肘部手术麻醉和术后疼痛管理。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具有以下优点:超声引导可以清晰地显示神经和周围组织的解剖结构,提供了高分辨率的影像,有助于准确定位和定向注射麻醉药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减少手术刺激和损伤,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手术体验和术后恢复。
在临床应用中,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
医生需要具备扎针和超声操作的技术和经验,以及对臂神经解剖和神经阻滞的理解。
在操作过程中,医生会采用消毒、局麻等步骤,确保安全和有效。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风险。
超声设备的成本较高,需要专业的设备和维护。
患者可能出现局部麻醉药过敏、神经损伤、感染等风险。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也需要一定的操作技巧和经验,医生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阻滞失败或其他并发症。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准确定位和定向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可以有效地阻断臂神经的传导,达到麻醉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操作中需要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并注意患者的安全和风险控制。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在儿童上肢手术中的应用摘要: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已经逐渐成为区域麻醉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可以提高神经阻滞的质量和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神经组织在横断面超声图像中表现为多样的圆形或者椭圆形,而且是被相对高回声图像包绕的低回声区域;从纵向角度来看,每根神经表现为相对较高回声,被许多不连续的低回声条纹所间隔。
上肢手术是小儿外科常见的手术,但由于小儿生理结构特殊,解剖学标志不清楚和神经深度随年龄不同变异大,小儿心理不成熟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欠缺等原因从而增加臂丛神经阻滞的操作难度。
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具有直观性,能将局麻药物尽可能的作用于神经周围,取得确切的麻醉效果,减少了局麻药的用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超声引导;神经阻滞1导言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定位技术,主要包括肌间沟法,锁骨上、下路和腋路法等,其中腋路法是最常见的方法,但采用何种剂量的局部麻醉药物,临床没有明确的规定。
根据以往经验,采用不同剂量的局麻药物对阻滞效果有一定影响。
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是能够在允许的最小剂量范围内达到最佳阻滞效果。
2超声技术的基础知识超声波具有特定的波长与频率,其波长与频率成反比;频率与分辨率相关,波长与穿透性相关。
临床应用的超声频率在2.5~20MHz之间,高频率(>10MHz)可清晰地显示神经分布、走行及粗细。
超声的扫描方式有短轴和长轴扫描;短轴扫描(横切)超声波束与神经走向垂直,臂丛神经为类园形、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低回声区及包绕周围的小强回声带;长轴扫描(纵切)超声波束与神经走向平行,神经呈条索状、多数平行排列但不完全连接的低回声区及分隔其间的强回声带。
超声引导穿刺有“平面内”和“平面外”技术;平面内技术穿刺针与探头轴线平行,针与目标完全可见;平面外技术穿刺针与探头轴线垂直,只能显示针的截面。
临床多使用短轴平面内技术,既能清晰显示目标神经又能实时显示针尖和药物扩散;但两种技术都没有结果证实其优越性,具体选用是个人的喜好。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臂从神经阻滞的临床应用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指的是通过超声成像技术来引导神经阻滞技术的应用。
随着
超声成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开始使用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技术来进行各
种手术和治疗,这种技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神经阻滞技术。
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的过程中,医生会使用超声设备来观察和定位要阻滞的神经,然后使用注射器将药物注射到神经附近的位置。
通过这种方式,医生可以定位神经较准确
地注射药物,从而达到治疗和缓解疼痛的目的。
1. 上肢骨折后疼痛
在一些上肢骨折后的患者中,由于受伤造成的疼痛非常剧烈,患者很难忍受。
这时使
用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减轻疼痛,并在手术前或手术后的复原期间帮助患者
恢复正常活动。
2. 肩关节手术后疼痛
肩关节手术后患者常常会出现疼痛,手臂活动受到限制,这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和
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技术可以减轻疼痛,提高手臂的活动度,帮助患者更快地恢复到正常活动。
肱骨头骨折后疼痛是患者很难忍受的一种痛苦,这也是超声引导下的臂神经阻滞技术
的一种非常好的应用。
通过使用超声设备,医生可以精确定位神经,并将药物注射到神经
附近。
这种技术可以有效地减轻疼痛,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感觉神经支配区域
Supraclavicular n:锁骨上神经 Suprascapular n:肩胛上神经 Intercostobrachial n:肋间臂神经 Axillary n:腋神经 Radial n:桡神经
Median n:正中神经
Ulnar n:尺神经 Musculocutaneous n:肌皮神经
肘前 (髁上入路)臂丛分支(正中N和 桡N)
正中神经在靠近肱动脉的内侧 桡神经在肱骨外上髁上方、肱桡肌和肱肌腱 膜之间
腕部臂丛终末分支(正中N和尺N)
神经与血管
锁 骨 上 臂 丛 肩 胛 背 动 脉 穿 过 臂 丛 神 经 束 肌 间 沟 臂 丛
腋 路 臂 丛
谢谢聆听!
PMaM – 胸大肌; PMiM – 胸小肌; CI – 锁骨
臂丛阻滞:锁骨下臂丛
如果难以分清各个分支,沿腋动脉周围注射也可以阻滞各分支
穿刺过程中要注意严密观察针尖位置以免损伤胸膜(P)
4、腋路臂丛阻滞
适应证:肘关节以下手术; 优点:无椎管内阻滞、气胸的风险; 缺点:需要患肢外展;需要四个分支均阻 滞才能达到完善的效果。
臂丛神经阻滞径路
肌间沟径路(Interscalene brachial plexus block) 锁骨上径路(Sup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锁骨下径路(Infraclavicular brachial plexus block) 腋路臂丛阻滞(Axillary brachial plexus block) 臂丛远端分支阻滞(The distal branches block of brachial plexus)
3、锁骨下臂丛阻滞
适应证:上臂及以下部位手术; 优点:神经束比较集中,且与腋动脉关系 密切(锁骨下血管鞘);无椎管内阻滞和 非目标神经阻滞风险; 缺点:位置较深,穿刺难度增加;穿刺导 致气胸的风险。
臂丛阻滞:锁骨下臂丛超声图
解剖结构:腋动脉和腋静脉,胸大肌和胸小肌,臂丛内侧支、外侧支和后侧支,胸膜
臂丛神经处于前、中斜角肌之间
肌间沟径路超声引导方法
使用高频探头横轴扫描,首先先在颈前三角C6水平寻找到颈动 脉(carotid artery)和颈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 作为引导 标志
肌间沟径路超பைடு நூலகம்引导方法
然后将超声探头后移至颈后三角(肌间沟区域)
在颈动脉和颈内静脉外侧可见:前、中斜角肌和臂丛上、中、 下干
颈浅丛神经阻滞
颈浅丛阻滞:可将药物注入胸锁乳突肌后缘和中斜角肌之间
颈深+浅丛阻滞
二、臂丛神经阻滞
臂丛阻滞用于肩部及 以下部位上肢手术
臂丛(brachial plexus): 主要由C5-8+T1脊神经 前支组成
臂丛走向及分支
肌间沟附近形成:上干(C56)、中干(C7)、下干 (C8、T1); 接近锁骨时臂丛神经束逐渐 集中(但肩胛上神经、肩胛 背神经等分支已经分出); 离开锁骨后(锁骨下)分支: 内侧支、外侧支和后侧支; 腋窝顶部开始分支:正中神 经(Median nerve,C5–8 T1), 尺神经(ulna nerve , C7,8 T1),桡神经( radial nerve,C5–8 T1), and 肌皮 神经(musculocutaneous nerve ,C5–7) 。
肌间沟臂丛
显示结构:臂丛三干,前、中斜角肌和 胸锁乳突肌,颈动脉和颈内静脉等 此时可用彩色多普勒显示,有助于区分 神经根和血管(椎动脉或颈横动脉等颈部 血管) 臂丛神经束在肌间沟的空间排列呈个体 差异性,必要时上下移动探头仔细甑别
肌间沟臂丛阻滞
平面内(考虑操作的方便,从外侧或 内侧进针均可)或平面外的方法均可, 而前者更为常用; 注意始终让针体尤其是针头可显示, 必要时调整探头角度或进针方向; 到达目标区域(神经干周围)后先注 射少量局麻药以确认针头位置是否正确, 应避免神经内及血管内注射; 优先阻滞最深部位的目标神经,最表 浅的目标神经最后阻滞;优先阻滞细小 的神经,粗大的神经后阻滞
臂丛阻滞:腋路臂丛超声图
腋路臂丛的四个 分支:正中神经、 尺神经、桡神经 和肌皮神经
腋路臂丛超声解剖
MCN:肌皮神经;MN:正中神经:UN:尺神经;RN:桡神经;AA:腋动脉; Biceps:肱二头肌;Triceps:肱三头肌;CBM:喙肱肌;Humerus:肱骨
臂丛阻滞:腋路臂丛神经分支
红色区域:正中神经;绿色区域:尺神经;白色区域:桡神经 肌皮神经处于喙肱肌内或喙肱肌与肱二头肌之间
臂丛:腋路臂丛空间关系
腋动脉血管鞘内, 正中神经及尺神 经位于浅面而桡 动脉位于动脉深 面,但这种三支 神经之间的空间 关系并不恒定;
臂丛阻滞:腋路臂丛及肌皮神经阻滞
Needle LA mu
AA
臂丛阻滞:高位肌间沟
将探头从肌间沟位置上移(C5水平)可以阻滞颈前 三角区域,适用于颈动脉手术以及锁骨手术
2、锁骨上臂丛阻滞
适应证:用于上臂及远端手术; 优点:臂丛神经束比较集中,易于阻滞; 缺点:气胸(预防:超声显示胸膜,穿刺 过程中始终应显示针尖)。
臂丛阻滞:锁骨上入路
将探头从肌间沟位置向下移动,置于锁骨后 平行于第一肋骨; 臂丛神经在此平面集中成束(藕节状或葡萄 串状),易于阻滞完全; 超声下应确认锁骨下动脉、第一肋骨、前斜 角肌及胸膜等结构,超声引导可以减少刺穿胸 膜的风险。
1、肌间沟入路臂丛阻滞
适应症:肩部及肩部以下上肢手术; 优点:目标神经干位置表浅、超声容易显 示神经干和附近解剖结构,不需要活动上 肢,阻滞范围广; 缺点:局麻药容量过大导致非目标神经阻 滞(膈神经、喉返神经)及椎管内阻滞的 风险、而对低位神经干(如C8-T1)可能 阻滞不全。
肌间沟臂丛超声解剖
颈4神经根行走路径
随着超 声探头 下移, 颈4神经 根从横 突前后 结节之 间向下 及浅处 行走
(二)颈浅丛神经阻滞
颈浅丛:从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主要分支有:枕小神经、耳 大神经、颈横神经和锁骨上神经 注:PhN:膈神经;CP:颈丛; SCM:胸锁乳突肌 ;ASM和 MSM:前、中斜角肌;CA:颈动脉
臂丛:锁骨上入路
超声结构:臂丛、前-中斜角肌、锁骨下动脉、胸膜及第一肋骨
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
局麻药注射到臂丛、锁骨下动脉和第一肋骨之间容易阻滞完善或 者多点注射也容易阻滞完善
臂丛阻滞:锁骨上入路
两点注射: 在臂丛深部注射局麻药后神经丛“浮起” 然后在浅处注射,让药物包绕整个神经丛,使其“浸润”更完善
超声引导下的上肢神经阻滞
武汉同济医院麻醉科 陈明兵
一、颈丛阻滞
颈丛(cervical plexus) 由 C1~4神经根组成,分为浅支和 深支 适用于头颈部、锁骨及肩臂 部位手术
(一)颈深丛阻滞
扫描:高频探头扫描至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或舌骨水平(颈4) 颈深丛阻滞:颈4神经根从颈4横突前、后结节间穿出(其它颈神经根亦如此) 因神经根嵌顿于坚硬的骨质之间,应避免直接对准神经根穿刺而导致神经损伤
锁骨下臂丛超声图
锁骨下臂丛位置较深,体廋及儿童可选择高频探头,体胖者可选择 低频探头 探头在锁骨下自锁骨中点至腋窝方向来回平行移动作矢状位扫描, 可见围绕腋动脉走行的高回声臂丛纤维;
锁骨下臂丛超声解剖
LC – 外侧支;PC – 后侧支; MC – 内侧支; AA – 腋动脉; AV – 腋静脉; CV – 头静脉;
如果不能清晰显示或明确判定三支神经的位置,沿腋动脉周围行鞘内注射也 能得到很好的阻滞效果; 腋路臂丛完整的阻滞必须包括肌皮神经, 肌皮神经较早离开腋鞘,在喙肱肌 内或与肱二头肌之间
5、上肢末端神经阻滞
上肢远端神经阻滞部位:上臂中段、肘部、 前臂、腕部及指间神经阻滞 臂丛终末分支阻滞主要用于臂丛阻滞不完 善时的补救措施或局限性小手术的麻醉
肩胛上神经阻滞
肩胛上神经由C5~6神经前支的臂丛组成 用于肩部疼痛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
肩胛上神经超声解剖
SpsA:肩胛上动脉;ApsN:肩胛上神经; SpsM:冈上肌;TrM:斜方肌
肘上尺神经超声解剖
肘上尺神经超声解剖
UN:尺神经;SUCA:尺侧上副动脉; Triceps:肱三头肌;Humerus:肱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