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F(丛枝菌根真菌)
“丛枝菌根真菌”文件汇整

“丛枝菌根真菌”文件汇整目录一、丛枝菌根真菌扩繁方法的研究进展二、丛枝菌根真菌对柑橘铁吸收的效应及其作用机理三、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营养代谢与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四、植物相互作用与丛枝菌根真菌五、不同农业措施对丛枝菌根真菌群落结构和侵染效应的影响六、丛枝菌根真菌与共生植物物质交换研究进展丛枝菌根真菌扩繁方法的研究进展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与植物根系形成共生关系,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AMF的深入研究和了解,人们越来越关注如何有效地扩繁AMF,以促进其在农业、林业和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应用。
本文将对AMF扩繁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在自然条件下,AMF主要通过土壤传播和扩散。
为了促进AMF的扩繁,可以通过改善土壤环境,如增加土壤有机质、调节土壤pH值和土壤含水量等措施,为AMF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
还可以通过合理轮作和种植绿肥等农业措施,增加土壤中AMF的数量和多样性。
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通过孢子萌发、菌丝培养和丛枝菌根形成等方式进行AMF的扩繁。
其中,丛枝菌根形成是AMF扩繁的关键环节,可以通过添加适当的外源物质,如糖蜜、磷酸盐等,促进AMF与植物根系的共生关系,进而提高AMF的繁殖效率。
除了自然条件和实验室条件下的扩繁方法外,生物工程方法也可以用于AMF的扩繁。
例如,基因工程可以通过基因修饰和基因转化等技术手段,提高AMF的繁殖效率和共生能力;细胞培养可以通过离体培养和细胞克隆等技术手段,实现AMF的高密度培养。
然而,生物工程方法在AMF扩繁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
随着人们对AMF的深入了解和研究的不断深入,AMF的扩繁方法将会越来越成熟。
未来,人们可以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扩繁方法,实现AMF 的高效扩繁。
随着人们对AMF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人们还可以通过基因工程和细胞培养等生物工程技术手段,改良AMF的性状,提高其与植物的共生能力和应用效果。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封 晔57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封 晔(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贵阳 550081)摘 要:对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影响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养分的研究表明:单接种摩西球囊霉和地表球囊霉以及混合接种均能显著增加丹参根际细菌、真菌和放线菌的数量(p<0.05);接种AMF对丹参根际细菌数量影响较大,单接种Gv比CK提高了360%;其次为放线菌,单接种Gv比CK提高了148%;对真菌数量影响较小。
接种AMF对土壤养分含量影响较小,与CK相比均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 丹参根际 土壤微生物 影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与植物共生不仅可以影响植物生长和养分传递等生理变化,也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根际土壤环境。
植物根际是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酶组成的特殊微生态系统,对植物生长代谢过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自然条件下,AMF与其它根际微生物的关系复杂多样。
朱红惠等研究发现,接种地表球囊霉的番茄根际土壤中,细菌总量高于对照,证实AMF对青枯菌有抑制效应[1]。
Carlsen等指出接种近明球囊霉和摩西球囊霉能显著减少白三叶草中终极腐霉的数量[2]。
关于AMF对植物根际养分的研究,宋福强等研究了接种地表球囊霉的大青杨根际,结果发现,接种AMF降低了根际pH,并与菌根侵染率呈显著负相关;而在接种AMF的根际土壤中,氮素和磷素营养富集程度显著高于对照,且与菌根侵染率呈极显著相关[3]。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接种AMF的丹参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土壤氮、磷、钾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发挥菌根真菌的功能,对提高作物产量,保持农林生态系统的稳定等具有重要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供试材料供试AMF菌种为摩西球囊霉(G. mosseae,简称Gm)和地表球囊霉(G. Versiforme,简称Gv),购自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养分吸收影响研究进展

丛枝菌根真菌(AMF)对植物养分吸收影响研究进展作者:肖质净来源:《农业科技与装备》2017年第04期摘要:土壤盐渍化严重威胁植物生长。
丛枝菌根真菌(AMF)能够寄生在植物根系,通过多种方式调节植物对养分的吸收,促进植物更好地生长。
AMF缓解盐分胁迫的作用十分明显,是改良利用盐碱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关键词:土壤盐渍化;丛枝菌根真菌;养分吸收中图分类号:S15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161(2017)04-0003-02土壤盐渍化已成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据统计,全世界约有77万hm2耕地因盐分含量超标受到影响,占全世界耕地总面积的5%。
据估算,到21世纪中期,由于土壤盐渍化而损失的耕地将增加到50%。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微生物能够通过各种机制提高作物的耐盐性,从而改善作物在逆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盐生植物的菌根亲和力相对较低,但在很多盐碱环境中仍然能够发现丛枝菌根真菌(AMF)的存在。
目前,很多研究探讨了AMF在植物对抗盐分胁迫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证明AMF能够通过综合机制(如改善植物对矿物养分的吸收)来缓解盐分胁迫。
1 AMF对植物吸收养分磷的影响土壤盐分能显著降低植物对矿质养分的吸收,尤其是养分磷,因为磷酸盐离子能与土壤中的Ca2+,Mg2+,Zn2+发生化学反应而形成沉淀,使土壤有效磷变成无效态。
相关研究表明,相比没有菌根的植株,接种AMF的植株体内磷含量会增加,这主要是由于植株根系能够充分利用广泛分布的真菌菌丝,促使植株从土壤中吸收养分磷,提高植株对磷的摄取量。
据估计,植株根外菌丝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磷量的80%。
有研究结果显示,在不同盐度(1.2,4.0,6.5,9.5 dS/m)的盐碱地上,没有AMF的阿拉伯金合欢磷含量相对较低(0.6%,0.5%,0.2%,0.1%),而有AMF的阿拉伯金合欢磷含量相对较高(1.2%,1.2%,0.9%,0.6%),说明AMF提高了植株对磷的吸收。
接种amf对土传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

2020.02科学技术创新接种AMF 对土传细菌性青枯病的防治程名(广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植物青枯病素有“癌症”之称,发现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美国Erwin Simth 于1896年最早鉴定植物青枯病的病原菌--青枯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
青枯病病原菌宿主范围广,可侵染数百种植物,包括茄科、豆科、单子叶植物以及木本植物等。
青枯病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青枯病发病区域由热带、亚热带地区发展至温带和寒温带。
青枯病的发生给农作物造成的损失巨大,青枯病曾在东南亚、美洲等地区泛滥成灾。
在国内,青枯病不仅侵染番茄和桑树,而且也危害了烟草、马铃薯和花生等经济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1]。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 )是陆地生态系统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共生真菌之一,AMF 具有强大的生态学功能,对于植物之间的养分交换、信息传递、维持生物多样性及稳定生态系统结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施用AMF 对连作土壤具有良好的改良效果,有效缓解作物连作障碍,降低土传病害发病率、提高植物抗性等[2]。
近年来生防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成为防治青枯病的重点,其中施用丛枝菌根真菌是防治青枯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综述了接种AMF 对作物青枯病防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发利用AMF 防控作物青枯病提供科学依据。
1作物青枯病发病条件、传播途径和防控措施青枯假单胞杆菌生命力顽强,在土壤中存活时间长,喜高温潮湿环境。
主要生存在土壤、植物秸秆废弃物以及动物粪便中。
在温度、湿度条件适宜时,残留的青枯菌会通过根部伤口或次生根自然裂口入侵作物根部,随后侵染木质部,堵塞维管束,使植株的水分运输受阻,最终导致植物萎焉,严重时植株死亡。
青枯病是一种土传细菌性病害,青枯假单胞杆菌喜欢酸性环境,土壤酸化也是诱发青枯病发的主要原因。
病原菌在病部残体及混有病残体肥料里越冬,翌春开始侵染,主要靠病苗木嫁接和栽植传播。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对废弃矿山修复的研究

丛枝菌根真菌对植物生长及对废弃矿山修复的研究发布时间:2021-11-08T06:14:25.388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21年6月第17期作者:李子辰[导读] 近几年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在草地植被和废弃矿山恢复重建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李子辰(河北建设集团安装工程有限公司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近几年来,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在草地植被和废弃矿山恢复重建中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
AMF 与陆地上80%植物形成共生关系。
AMF从植物中获取自身所需要的能量,同时帮助植物吸收N、P等矿质营养元素,改善植物的品质,提高产量,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物。
草地植物的生长时期的不同也会影响到AMF对其生长的作用。
本文重点从养分状况、植物修复矿区重金属污染角度综述AMF对草地植物生长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旨在能够对未来草地的补播建植以及退化草地的恢复重建提供指导。
关键词:丛枝菌根真菌;废弃矿山、养分吸收、物候期、重金属菌根是真菌与植物根系形成的互惠共生体[1],是自然界中一种普遍的植物共生现象。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 AMF)是一种内生的菌根真菌[1],也是现存最古老的无性真核生物之一[2]。
大量研究表明,丛枝菌根真菌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多种生境中,可以为植物生长提供高达80%的P,研究表明,AMF和植物的互惠共生是建立在营养物质互换的基础上:宿主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向AMF提供菌丝和孢子生长所需要的碳和能量 [3];与此同时,AMF帮助宿主植物吸收矿质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发育、提高植物抗逆性和适应性[4]。
与AMF 形成共生关系后,宿主植物分配给AMF自身4%—20%的碳水化合物和相当量的脂质,AMF将其所吸收的绝大部分矿质营养输送给宿主。
丛枝菌根真菌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丛枝菌根真菌(AMF)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王信(鲁东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2009级02班)【摘要】菌根是植物根系与特定的土壤真菌形成的共生体,有利于生态系统中养分循环,协助植物抵御不良环境胁迫。
现研究已发现它对生态系统的演替过程、物种多样性和生产力及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都江堰地区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与生态研究,Peter et al .,1988 ; van der Heijden et al . ,1998 ;Hartnett & Wilson ,1999;Klironomos et al . ,2000) 。
AMF可促进植物的生长与发育,改善宿主的营养状况,增强其抗病性和抗不良环境的能力,而且在改良土壤结构、改善水土保持、防治环境污染、外来入侵种的入侵以及森林生态系统的维持和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一、引言生物之间的共生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现象。
从生态学的角度出发“共生是不同种类生物成员在不同生活周期中重要组成部分的联合”(书,Margulis 1981)。
1982年Golf 指出:共生包括各种不同程度的寄生、共生和共栖,这说明了生物间相对利害关系的动态变化,共生关系是生物之间最基本、最重要的相互关系。
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生物都不是独立生活的,而是普遍存在共生关系。
例如,植物都能与一定种类的细菌、放线菌和真菌建立互惠共生关系,形成互惠共生体。
其中我们把植物根系与一类土壤真菌形成的互惠共生体称做菌根。
将参与菌根形成的真菌称为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
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是球菌门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它是分布最广泛的一类菌根。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共生真菌,它能够与80%以上的陆生植物形成共生体,许多植物对丛枝菌根真菌有高度的依赖性(文献,外来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入侵地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2009)。
《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范文

《丛枝菌根真菌与微生物肥配施对燕麦生长作用的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提升作物的生长与产量已不再仅依赖单一的栽培与施肥方法。
相反,农学家和土壤学家转向研究各类土壤生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在这个背景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简称AMF)和微生物肥料的配施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AMF和微生物肥料之间的相互协作及其对燕麦生长的影响正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关注。
本研究的目的是深入探究AMF与微生物肥料配合施用在燕麦生长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机理。
二、研究方法1. 试验材料本实验选取了不同种类的AMF和微生物肥料,并选择燕麦作为试验作物。
2. 试验设计实验采用配施法,将AMF与不同种类的微生物肥料进行配施,并设置对照组(仅施用基础肥料)。
每个处理组均设有足够的重复以减少误差。
3. 试验过程在燕麦生长的不同阶段,分别进行AMF和微生物肥料的施用,并记录燕麦的生长情况。
同时,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微生物群落结构等进行定期的监测和记录。
三、结果与分析1. 燕麦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AMF与微生物肥料配施的燕麦生长情况明显改善。
具体表现为株高增加、叶面积增大、根系发育更为旺盛等。
这些变化在施肥后的几个星期内最为明显。
2. 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在AMF与微生物肥料的共同作用下,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氮、磷、钾等元素含量均有所提高。
这表明AMF和微生物肥料共同促进了土壤的肥力提升。
3. 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通过PCR-DGGE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分析发现,AMF与微生物肥料的配施显著改变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了有益菌的数量和种类。
这些有益菌在土壤中起到了促进有机物分解、提高养分利用率等作用。
四、讨论1. AMF与微生物肥料的关系本实验结果表明,AMF与微生物肥料之间存在显著的协同作用。
AMF通过其庞大的菌丝网络帮助植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同时为微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殖的空间;而微生物肥料则通过增加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速率和提高养分利用率等方式为AMF和植物提供营养支持。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

盐胁迫下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紫花苜蓿生长的影响作者:张璐张倩叶宝兴来源:《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第03期摘要:采用盆栽受控试验法,设置无盐胁迫(0.046%)、轻度盐胁迫(0.2%)和重度盐胁迫(0.5%)3个盐分水平,研究了不同盐分下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MF)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长量和耐盐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相同AMF 处理的紫花苜蓿生长量显著降低(P关键词:盐胁迫;丛枝菌根真菌(AMF);紫花苜蓿中图分类号:S551+.7 文献标识号:A 文章编号:1001-4942(2010)03-0032-06盐渍化是自然生态系统中广泛存在的一种胁迫生境条件,全球盐渍化土地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0%,山东省盐渍土总面积为140×104 hm2,约占全国盐碱地面积的6%。
土壤盐渍化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影响了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是重要的豆科牧草,其营养、饲用价值居于各种牧草之首,同时叶片具有排盐机制,具有较强的耐盐性[1~3],在沿海滩涂地区广泛分布,是改良盐碱地的理想材料。
如何利用和开发盐渍化土壤,提高盐胁迫下紫花苜蓿的耐盐性和产量日益受到重视[4~6]。
丛枝菌根真菌(AMF)广泛存在于盐渍化土壤生态环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90%的高等植物都能与之形成菌根共生体[7]。
很多研究表明,AMF能降低植物根系pH值,增加土壤团粒结构,降低钠离子对植物的毒害,促进宿主植物生长,提高其适应盐胁迫的能力[8~12]。
盐胁迫条件下,AMF 对植物的促进作用被认为是对植物形态、生理和生物化学等多方面影响的综合结果[13]。
前人围绕紫花苜蓿耐盐品种的筛选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以提高紫花苜蓿盐胁迫下的产量[1~3],但至于AMF能否提高紫花苜蓿耐盐性鲜见报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MF(丛枝菌根真菌)对香蕉试管苗的驯化日期:2011年5月24日摘要:丛枝菌根真菌的影响(AMF)的香蕉试管苗上进行了评估在驯化期。
植物接种无梗scrobiculata,绣球clarum和Glomus etunicatum。
在种植后温室3个月,株高,叶面积,鲜重和干物质的根,芽,AMF的殖民化的水平营养水平,光合作用和蒸腾率,水势和气孔导进行了测定。
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生产数量在每个治疗也决心。
苗接种与丛枝菌根真菌具有更大的株高,叶面积和新鲜地上部和根系的重量,以及较高的光合作用和蒸腾比对照组。
植物与血管球接种均优于在最评估参数。
关键词:穆萨菌,内生菌根,菌根菌,气候适应引言:水果的营养快繁,观赏和森林物种,是一个良好的生产条件,转基因植物检疫植物和均匀大量的主要工具。
到温室栽培植物体外转移是在结构和生理适应的最重要的准备过程中试管苗的步骤之一。
这一阶段,由于水土不服,是一种对植物自养的存在开始,以期为生存所必需的生理过程的开始。
在这段时间内,必须增加水的试管苗和矿物质,光合速率的吸收。
试管苗,病免费的,但他们还缺乏丛枝(AMF)的菌根真菌。
AMF的是众所周知的增加,增加水和矿物营养素的吸收,尤其是磷(P)植物的活力。
此外,AMF的病原体可以保护寄主植物的根和减轻极端温度变化,pH值和水分胁迫(迪克森和马克思1987年的影响; Siqueira 1994年)。
接种AMF的成功在驯化期间(格兰杰等人的开始。
1983年; Brazanti等。
1992年;罗杰古勒明等。
1995年),甚至在体外培养已被证实。
三是与从组织培养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互利的效果表现在蓬勃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速率高,养分和水分,提高抗逆性。
接种丛枝菌根真菌在植物组培苗生长初期当然可以对体外培养,通过积极对rootmeristem活动菌根共生效应,高殖利率。
支持这个假说是由伯塔等人的结果。
(1995年),谁表明,AMF的协会改变了红叶李根的分枝格局。
接种类型的使用是很重要的驯化。
福图纳等人(1992)建议的AMF的感染,高效品种的推广使用植物生长迅速增加。
这些作者还表明,虽然在促进试管比较红叶李增长的2种AMF效率,该真菌感染影响其效力。
更加新鲜,干物,高度增量被发现与血管球比与G. coronatum mosseae的接种植物,但在实验结束两组植物具有相似的增长。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评估的三个AMF的来自巴西的半干旱地区灌溉生长的香蕉种植园,营养和生理发展香蕉试管苗接种分离本土物种的影响作用。
材料与方法植物材料和土壤性质试管香蕉苗是根据生物技术。
在植株形成的根在体外用MS液体培养基,后来转移到(500毫升的容量)与熏蒸基质:土,沙,有机质(1:1:1)。
前沙混合料性能的土壤3.2克土壤有机质每公斤,马克土0.84毫克P每分米,pH值5.1(土:水=1:2.5)。
接种量(约400每集装箱孢子)放置在以下5个香蕉植株根系与土壤接触面与熏蒸厘米,底层覆盖。
滤液接种的土壤添加到所有的治疗方标准化微生物。
植物在温室下保持12 h的800-1300勒克斯,光周期25B4 7C及70%-90%的相对湿度。
感染源该菌株在1 4 3 - 1个月与温室栽培的土壤,沙子和蛭石混合料(填充容器2:1:1)和柳枝miliacium种植。
灌溉用的植物营养液隔日与蒸馏水,每星期一次。
数据收集3个月后接种,百分之根定植,孢子数,地上部和根鲜重和干重,株高,叶面积进行了测量。
生理参数,如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气孔导度和水势进行了探讨。
孢子中提取的水和蔗糖离心土壤。
根染色0.05%台盼相交methodSpores估计是从水和蔗糖离心土壤中提取。
根染色0.05%台盼蓝相交法估计。
直接测定株高,叶面积测定仪李叶面积1 3 100。
光合作用,蒸腾和气孔导率分别为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黎- 6200耦合至250毫升同化室。
对用水的决心潜力,(直径1厘米)的收集,转移到心理钱伯斯(架C - 52)连接到microvoltmeter 叶盘。
实验设计植物生长驯化后3个月,显着性差异,株高,叶面积,地上部鲜重和干的事情,与非之间的接种接种植物根系鲜重录(表1)。
叶面积和接种植株高度分别约为57%和32%以上,分别比不接种植物。
干笋事项菌根植物增加45-64%。
香蕉试管苗与G. clarum接种显示,芽和根鲜重超过noninoculated植物约45%的增量。
根殖率和孢子数量无显着的治疗(表1)不同。
生理方面香蕉试管苗与scrobiculata和etunicatum接种光合速率达到最高,而45%以上的非接种植物效率更高。
表1:生长参数和香蕉试管苗接种丛枝菌根真菌或(AMF)和丛枝菌根真菌孢子的数目不驯化后3个月。
价值观相同的信后并没有显着差异(P<0.05)。
根芽叶面积高孢子号定植FW(g) DW(g) FW(g) DW(g) 平方厘米厘米100每克%非接种7.518b 0.976a 2.850b 0.376b 60.3b 11.2b 0b 0b AsCs10.372ab 0.976a 3.964ab 0.554a 91.8a 14.8a 63a 37aGlcl 11.660b 1.274a 4.420b 0.602a 96.5a 15.3a 346a 33aGlel 10.342ab 0.982a 4.240b 0.616a 95.0a 15.0a 112a 30a表2:根与芽的试管香蕉苗的养分含量。
价值观相同的信后并没有显着差异(P<0.05)P K Ca Mg Mn Zn Cu Fe Na根非接种0.00325a 3.35a 0.25a 1.67a 82.4a 27.6a 9.6c 342.6a 180.8b AcSc 0.00439a 3.75a 0.31a 1.44ab 82.4a 32.2a 21.4a 273.6a 190.4b Clcl 0.00332a 3.50a 0.31a 1.43ab 89.8a 29.0a 14.6b 333.0a 253.2a Clel 0.00376a 3.55a 0.28a 1.20b 80.6a 29.8a 16.6b 223.8a 304.2a 芽非接种0.00478a 4.45a 0.62a 0.60a 164.8b 13.0b 9.8a 129.4a 64.4a AcSc 0.00577a 3.25b 0.56ab 0.54ab 235.8ab 16.8ab 6.6a 86.8a 48.8a Clcl 0.00501a 3.38 0.60a 0.56ab 0.54a 266.0a 16.0ab 7.4a 108.2a 60.3a有一个与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在植物气孔导度增加,在60-86%的蒸腾速率增加。
这些增加了,特别是在与scrobiculata香蕉试管苗接种清楚。
相比之下,与香蕉试管苗接种scrobiculata 水势并没有受到影响,并与血管球轻微增加菌株接种植株。
养分吸收对丛枝菌根真菌接种香蕉根系的养分含量差异显着苗只为控制铜(铜),钠(Na),镁(镁)(表2)。
铜含量的增加,与scrobiculata香蕉试管苗接种最。
该物种与血管球苗接种钠含量为70-95%,比对照植株(表2)为高,而镁含量较高,分别为0.1与G. etunicatum发现控制植物接种。
在钾,钙,镁,锰,锌的含量差异,在试管香蕉苗(表2)芽。
菌根植株比对照有较高的锌和锰含量。
反之,K含量,钙,镁在对照组(表2)比与G. G. etunicatu接种植株较高。
讨论株高,叶面积和香蕉试管苗的接种竹笋干物质均显着高于对照植株高。
这些结果加强了蒙特罗等人所得的。
(1991年),谁提出的高度作为参数显示在香蕉文化的最显着的差异。
林和昌(1987)也得到增加的高度,对假茎直径和香蕉试管苗接种干物重与血管球,4个品种在体外培养后移植到温室。
AMF的殖民之间没有差异在这项研究中接种治疗。
Declerck等。
(1995年)在香蕉品种定植发现分歧AMF的菌株。
据多兹等人。
(1998年),一种植物的生理反应,是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植物产生的,和真菌基因型。
这是值得指出的是,增长幅度并不总是与殖民(罗杰古勒明等。
1992年),但可以通过其他因素,如延长从土壤中的菌丝体和外部的营养运输到主机。
Jaizme -维加等。
(1991)指出,香蕉试管苗的根随着根定植由G. mosseae的增加和G. fasciculatum同时进行。
虽然这些实验在比我们较长一段时间了,根定植低于我们观察。
不过,丛枝菌根真菌接种导致根类似增加了两个实验鲜重。
这根殖民化水平由AMF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在香蕉品种之间的分歧和菌根依赖性非生物因素。
增加叶面积由Allen等人发现。
(1981年)和哈里斯等人。
(1985年)是随之而来的是在Bouteloua这被认为是一个与G. fasciculatum接种效果股薄光合速率增加。
相比之下,弗里登和特里(1987年同fasciculatum接种大豆取得成果报告)观察到类似的增加叶面积的光合速率,但没有。
此外,这种关系并没有在我们的研究发现,在平均光合速率处理间差异不显着。
发现高比对照菌根植物气孔导度,这归因于增加水根,吸收能力,即使在干燥的土壤导致在叶抗性下降同时进行。
类似的结果在我们的实验中,虽然总是湿润的土壤。
我们发现,菌根植物有较高的铜比对照其根系的水平。
植物根系菌根香蕉含有150%的铜比芽,这表明尽管AMF的增加额中铜积累的根源,也可以保护他们的重金属过量芽。
是易位大量向茎叶中。
这种效果是相反,在由Bethlenfalvay和弗兰森(1989年),与丛枝菌根真菌(诺盖拉1996)大多数研究大豆观察,但类似的梅德罗斯等记录在案。
(1995)与高粱试验。
结果表明,锰含量对AMF的影响,在植物的地上部分可根据不同的寄主种类和真菌分离。
这表明菌根植物对钾离子浓度降低,钙,镁锰芽和根,比非菌根植物,可能是由增加菌根植物干重稀释效应解释。
这种效果是在研究中比较常见的植物营养素和无菌根的水平。
Brazanti (1992)观察到没有菌根与非菌根植物吸收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即使是和体育虽然补充,我们发现在磷,钙浓度无统计学差异,在根部和P之间的芽接种锌和非接种植物,这些元素的总含量均明显高于非菌根,菌根植物。
一般来说,在如磷,铜和锌的土壤,低流动性,要素,是通过吸收比。
在我们的工作,在根和地上部,分别指向浓度的铜,锌等。
门奇等人(1978年)和Jaizme - V ega和Azcón(1991)认为与丛枝菌根真菌接种了,因为改良的水和养分吸收的植物移植成功的好战略。
在我们的实验,与丛枝菌根真菌接种驯化期间增长了香蕉试管苗生长的试管,这可能造福miphotosynthesis率,也由营养质量流量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