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路十字交通组织优化

自强路十字交通组织优化
自强路十字交通组织优化

自强路十字交通组织优化

摘要:为了解决自强路十字交通拥堵问题,对自强路十字道路与交通状况进行调查,利用交通组织优化的理论方法,从交叉口渠化和信号配时两个方面提出改善意见,在保证车辆与行人交通安全的同时,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关键词:交叉口道路渠化信号配时

中图分类号:u41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引言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汽车拥有量不断增加,交通拥堵日益严重,滞后的交通状况已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交叉口作为城市交通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发生地[1]。单点交叉口交通信号控制占城市交叉口的90%以上,因此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合理、有效地组织好单点交叉口的交通[2]。本文针对西安市北关地区的交通特点,以自强路十字为研究对象,在交通调查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渠划方案,并结合渠划方案对信号配时进行优化。将交叉口渠划与信号配时优化协调起来,以提高交叉口的服务水平,改善交叉口的交通运行状况。

1.信号交叉口交通组织优化设计

1.1. 交通组织优化的基本概念

交通组织优化是指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综合运用交通工程规划、交通限制和管理等措施,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3]。交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开题报告城市道路交通组织优化分析

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尚不宜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因此,如何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通行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道路拥堵早已是一大问题,许多城市并没有特别好的办法,早晚高峰让民警在路面进行管控,随时调节信号灯这是最常见的做法。最近网上还有爆料,一些地方开始让民警红灯时拉绳管理,但这些效果可想而知,即搞疲了警察,还解决不了拥堵问题,对于强闯红灯的行人更是难以管理。所以我基于上诉问题以一问题路口为例,通过借鉴一些他人研究成果,并通过自己调查分析,进行优化,并通过仿真验证,探求在交通管理工作中适合大多路口的优化措施。 目前,全国各地在交叉口交通优化上存在较多的差异,总体而言,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布局不尽合理,缺乏人文特性。地方在交通布局上由于之前没有较好的预见性,没有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环境,比如道路宽度、车行道宽度走向不合理,加剧了交通的拥挤,造成交通堵塞。 (2)设施建设不完善。很多地区交通标志欠缺,道路没有中心线,护栏设置也不合理,给驾驶者带来许多不便,也增加了交通隐患。 (3)信号灯设置不合理,难以充分利用每一个相位,难以达到最大流量。 (4)缺乏行人诱导、保护措施,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行,行人随意穿插马路,影响交通对自身带来危险。 (5)诱导向标、标线不明确,设置不明显,或相互有冲突,有些

磨损严重易导致交通秩序紊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围绕信号交叉口,国内外学者研究人员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下面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从交叉口渠化、信号灯优化、仿真分析几个方面予以介绍。 1.交叉口渠化 在进行优化过程中,根据影响交通的不同因素确定不同的优化措施。孙斌《城市交通组织优化实践——以太原市为例》通过调整道路交叉口、路段车道宽度,将道路交叉口导向车道宽度进行压缩至,车道数量增加,能提高通行能力。从他的观点可以看到合理压缩车道宽度,能充分利用城市有限的道路资源。 美国的MUTCD(Manual on Uniform Traffic Control Devices)介绍了各种路口渠化措施及相应设施尺寸、颜色和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日本的《平面交叉口的规范与设计》对交叉口渠化与设计做了很多论述,认为渠化是很有效的优化措施,渠化措施包括交通岛、导流设施、路障、中心圈等,交通岛可有效保护行人分割车流,导流设施可使车流明确行驶路线,路障阻隔禁止通行车辆,使交通设施为特定服务。 2.信号灯优化 王学军孙志勇商茂华《城市主干道交通组织优化的精细化设计》给予了一种研究思路,以交通调查为基础,确定交通组织优化方案然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票务组织管理_陈宇.

都市快轨交通·第22卷第6期2009年12 月 学术探讨 城市轨道交通 运营企业的票务组织管理 陈 宇 (深圳地铁3号线投资有限公司 深圳 518000) 摘 要 论述票务组织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中的核心作用,说明票务收入是轨道交通运营的经济命脉,票务管理又是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最主要的部分,票务组织管理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国内城市轨道交通票务组织管理的现状入手,确立票务组织管理的核心位置,阐述票务政策的详细内容,对A F C系统进行介绍。 关键词 城市轨道交通 票务组织 运营企业 管理 1 票务组织管理的核心作用 票务组织管理是城市轨道交通(以下简称“地铁”)运营管理企业票款收入的直接管理单元,关系到运营企业的收益,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但是,很多国内运营企业却没有将票务组织管理工作重视起来,没有将其放在核心位置,“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的观念导致票务组织管理工作“头重脚轻”畸形发展的现状。 在地铁运营管理中,票务组织管理是对车票流向、票款收入和自动售检票系统(以下简称“A F C系统”)的运行情况进行总的监视、控制、协调、指挥和调度。票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运营公司的收入和经济效益,因此必须重视票务组织管理工作,将其定位为运营组织管理的核心。票务中心是执行各类票务业务、组织运作和人员管理的主体,代表运营公司行使日常票务业务组织权和管理权;按照运营管理公司宏观票务政策的要求,实现票务业务正常、稳定和高效的实施;同时,为广大乘客提供优质的客运服务。 2 票务组织管理的中心———票务政策票务政策是用来规定地铁各类票务业务(如票款 收稿日期:2009-04-27 修回日期:2009-07-06 作者简介:陈宇,男,工程师,从事轨道交通票务管理,m r c h y@s o h u.c o m 收入、财务核查、清分结算和收益报表等)实施的规则,包括票政原则、票价方案、收费体系、清分结算体系、管理制度体系5个方面,票务政策的各类关系见图1 。 图1 票务政策的关系图 2.1 票政原则 票务政策应坚持把地铁作为城市公益性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的原则,与其他公共交通系统协调统一,制定相互适应的票务政策。 2.2 票价方案 票价方案的关键是制定基础票价表。在保证运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兼顾国家、企业、乘客三方的利益,并且在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下制定基础票价表。同时,还应规定乘客乘车的基本准则,如时限、里程、票种选择性等。 2.3 收费体系 收费体系(即A F C系统)可以为乘客提供自助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乘客,并且逐渐成为各城市地铁建设的必备设施。 55

城市道路支路系统的交通组织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第一章绪论 (3) 1.1城市支路概念 (3) 1.2支路体系不健全引发的问题 (3) 1.3忽视支路的原因 (5)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 (6) 第二章城市道路支路系统的规划设计 (7) 2.1支路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7) 2.2支路的功能分析 (7) 2.3支路规划设计 (8) 第三章干道与多支路T型交叉区域的交通组织 (13) 3.1主干道与支路接驳处渠化设计 (13) 3.2主干道信号协调控制 (14) 第四章应用实例 (16) 4.1铜陵市长江中路概况 (16) 4.2交通调查主要结果 (16) 4.3交通组织方案 (16) 第五章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城市道路支路系统的交通组织 摘要:支路正如人体的毛细血管,在城市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支路的规划设计一直重视不够。首先总结了支路发展中存在的功能划分、密度和横断面布置等问题,详细分析了支路功能划分,将支路划分为交通性支路、生活性支路和特殊支路,分析了不同支路承担的具体作用和应范围。并针对支路网的密度、红线宽度、车道宽度、分隔设置以及路边停车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为了对城市主干道与多支路T型交叉区域的交通进行合理的组织,减少主干道与支路T型交叉口的交通流冲实,降低主干道车流的延误,通过对该区域的道路结构形态及交通分布特征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主干道与支路接驳处渠化设计和主干道信号协调控制相结合的交通组织方式。 关键词:支路规划、支路设计、支路功能、协调控制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the system of city road branch Absract: Local roa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tban street systems,just like capillaries do in human bodies. However,local roads have not gained sufficient attention thus far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rocess of urban street systems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issues on roa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s, road network density, and cross-sectional design in local road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local road functionalities. According to roa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s typically adopted abroad,the paper classifies local roads into three functionalities, namely, through-traffic,neighbor-hood-specific, and special use, and specifies their typical funcions and application scopes. Finally,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local road density,right-of-way,lane-width, separation facilities,and road-side parking issues. In order to rationally organize the traffic in the area of urban arterial road intersected by multi-inferior roads at T-intersection,a traffic organization method with channelized traffic design and signal coordinated control was presented,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ove. Keywords:local road planning、local road design、local road functionalities、coordination control

交通组织方案及交通组织保证措施

10.2.1交通组织方案及交通组织保证措施 10.2.1.1交通导行原则 (1)安全原则:根据实际占用道路的类型、道路状况、施工区段划分等状况,在遵守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进行道路施工区交通路线的优化疏解与安全维护设施的合理设置,保证过往行人、车辆及施工人员的安全。 (2)便民原则:道路施工时确保利用滨文路出行的居民提供必要的行驶路线,避免绕行线路,尤其是对行人、骑自行车等弱势群体重点保护,贯穿其需求理念。 (3)分离原则:占用道路施工时,做好施工作业区与交通区、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以及行人等的分离,维持施工区的良好秩序,保证施工人员与行人、骑自行车者或驾驶人员的安全。 (4)连续性、一致性原则:施工区路线的选择尽量与施工之前保持一定的连续性与一致性,施工前道路的一些特征标志在不违背交通安全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保留,避免加重驾驶人经过时获取信息量的负荷。 (6)施工交通组织本着公交优先、交通畅通优先的原则。 (7)满足社会交通流量,保证高峰期的需求,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 (8)有利于施工组织管理,且使施工对人民群众、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降到最低。 (9)应与现场平面布置图协调一致。 10.2.1.2交通导行方案 本工程四条路夏朱路、八板路、西元路、中环路均为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改建

工程,施工期间为保证附近居民出行及车辆交通,须对进行交通导行疏解。对于本工程利用既有老路路段采取

“半幅施工、分幅施工”的方案,不中断老路交通,要保证现状道路交通不致中断,若不能满足通行条件,应在施工段设置通行便道,同时利用周围路网,在高峰时段和施工关键节点分流部分交通,保证施工期间安全通行。根据老路与新建道路的位置关系,交通组织方案可分为如下两种: (1)单侧拓宽交通组织方案 第一步:老路正常通行。在施工开始阶段,先施工拓宽新建部分,现状道路作为保通道路,沿线设置相关警示标志,限速40km/h,确保双向两车道的通行条件。 单侧拓宽第一步分流示意 第二步:改建老路部分。待新拓宽路幅主体工程实施完成,进行换幅施工,对现状老路进行改建,其保通分流同第一步。

交通组织内容及方法

交通组织内容及方法 一、交通需求、交通组织、交通组织类型及组织原则 1、交通需求: 功能需求、安全需求、效率需求、享受需求、特殊需求 2、交通组织: 在一定的道路条件、交通条件、路网条件、控制条件、环境条件下,通过设施科学合理地对交通的流量、流速、流向、车种等进行组织,从而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安全、高效的运行状态。 3、交通组织类型: 微观交通组织:主要任务是冲突点分离或冲突点控制,信号配时上要分秒必争,在车道渠化上要寸土必争,体现出在冲突分离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空闲面积。 区域交通组织:主要任务是路网交通压力均分,在时间上要削峰填谷,在空间上要控密补稀,体现出矛盾分散时空均分的原则。 宏观交通组织:主要任务是通过政策、法规来引导交通发展,以扩大交通供给和控制交通需求为手段,平衡交通供需关系,避免发生交通供需倒置。 静态交通组织:主要解决交通资源配置问题,主要的任务是路网各节点不同流向通行能力分配和路权分配;

动态交通组织:主要任务是交通流分配(或者说是路网各节点的交通负荷分配)。 注:在交通工程理论中,把“行”称为动态交通,把“停”称为静态交通,这种划分不够科学,和今后交通管理现代化的发展有些脱节。按照系统科学的观点:随时间快变化的事物或过程称之为动态;随时间慢变化的事物或过程称之为静态或稳态。快和慢只是相对的,没有一成不变的。表现在交通上,地名路名,道路里程,路口间距,路网结构,道路渠化,单行禁左,路边建筑,管理警力,道路设施,停车泊位数,通行能力等等是静态的,不会一天一变;而交通流量、车速、事故黑点、乱点、堵点、停车场泊位占有率等等是动态的,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变化。静态多为管理资源,动态多为管理对象。照此划分,静态交通组织包括车道渠化、信号相位、单行禁左、警告禁令、指路指示信息提示等,主要解决交通资源配置问题,主要的任务是路网各节点不同流向通行能力分配和路权分配。而动态交通组织包括信号配时、路口间信号协调、诱导信息、监控检测、指挥调度等,主要任务是交通流分配(或者说是路网各节点的交通负荷分配),以及指挥疏导,确保路网发挥最大效能。 4、交通组织原则: 引子: 关于冲突点控制:变随机冲突点为固定冲突点、变交叉冲突点为交织冲突点、变饱和冲突点为非饱和冲突点、减少冲突点个数、减少冲突点上的冲突次数、减少冲突点上的冲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历年考试重点

1.运营管理的定义:运营管理就是对生产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2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分类 1)按构筑物的形态或轨道的铺设方式划分:地下铁路;地面铁路;高架铁路 2)根据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峰小时单向运输能力的大小划分:高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低运量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3)以导向方式划分:轮轨导向;导向轮导向 4)以轮轨的材料划分:钢轮钢轨系统;胶轮钢筋混凝土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5)按运能范围及车辆类型划分:市郊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独轨交通、有轨电车、自动导向交通、小断面地铁、胶轮地铁、索道等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从运营功能看大体可分为三大系统:(1)列车运行系统:隧道、站台、线路、车辆、牵引供电、信号、通信、控制中心、车站行车等。(2)客运服务系统:车站及其照明、售检票及计算中心、导向及预告措施、消防、环控、自动扶梯、电梯、车站服务等(3)检查保障系统:为保障上述设备性能良好,能随时启动重新投入运行而具备的检修手段及检修能力等。 4.客流的定义:客流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轨道交通线路上乘客流动人数和流动方向的总和。 5.客流的分类1)根据客流的时间分布特征:全日客流;全日分时客流;高峰小时客流 2)根据客流的空间分布特征: 断面客流;车站客流 3)根据客流的来源:基本客流;转移客流;诱增客流 6.断面客流量定义: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轨道交通线路某一地点的客流量称为断面客流量。可分为:上行断面客流量和下行断面客流量。 7.影响客流的因素:包括经济的和非经济的两方面因素,主要包括: (1)土地利用(2)城市布局发展模式(3)人口规模(4)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5)客运服务及替代服务的价格与质量(6)政府的交通运输政策(7)交通网的规模与布局(8)私人交通工具的拥有量 8.客流计划的定义:是指计划期间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线路客流的规划 9.客流计划的主要内容:(1)沿线各站的到发客流数量;(2)各站分方向分别发送人数;(3)全日分时段断面客流分布;(4)全日分时段最大断面客流图等。 10 全日行车计划:指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全日分阶段开行的列车对数计划。 11.全日制计划的编制(计算)见附页ppt 12.车辆配备计划的定义:是指为完成全线全日行车计划所需要的车辆保有数量计划。 13车辆保有数计划:包括运用车辆数、在修车辆数和备用车辆数三部分。 14列车运转流程包含的环节:列车运转流程指的是列车运用过程。包括三个环节,即列车出车、列车正线运行、列车回库收车及列车场内检修及整备作业 15运用车辆数定义:是指为完成日常运输任务所必须配备的技术状态良好的可用车辆数量。 16.列车周转时间定义:是指列车在线路上往返一次所消耗的全部时间。 17.列车周转时间的组成:它包括列车在区间运行时间、列车在中间站停留时间以及列车在折返站作业停留时间。 18运用车辆数的计算见附页ppt 19.列车编组种类(1)大编组方案:在运营时间内,列车编组辆数固定且相对较多。如6或8辆。(2)小编组方案:在运营时间内,列车编组辆数固定且相对较少。如3或4辆。(3)大小编组方案:在运营时间内,列车编组辆数不固定。如3/6编组、4/6编组、4/8编组。 20.列车折返方式及各自优缺点: (1)站前折返方式:指列车在中间站或终点站经由站前渡线进行折返作业。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The Installation Specification for City Road Traffic Safety Facilities 第1部分交通标志 (征求意见稿)

目次 前言 (1) 1范围 (2) 2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术语和定义 (2) 4标志设置基本原则 (3) 5标志设置要点 (3) 6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 (8) 7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 (14) 8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0)

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第1部分交通标志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道路交通标志的结构、尺寸及设置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中心城区内城市道路、各区县政府所在地建成区内城市道路的交通标志设置。 本部分含有相关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基本要求、标志设置要点、标志板、支撑方式及安装要求、一般道路指路标志的设置、城市快速路标志的设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5768.2—2009 道路交通标志 GB 50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 50009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 50017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T 18833—2012 道路交通反光膜 GB/T 23827 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 GB51038-2015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 DB510100/T 129.1-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1部分-总则 DB510100/T 129.2-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2部分-一般城市道路 DB510100/T 129.3-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3部分-城市快速路 DB510100/T 129.4-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4部分-一般公路 DB510100/T 129.5-2013 道路指路标志系统-第5部分-慢行交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道路交通标志road traffic signs 在道路上用于交通管理目的并以颜色、形状、字符、图形等向道路使用者传递特定信息的设施。3.2 组合标志 combination signs 两个或两个以上警告、禁令、指示标志布设在同一个版面上的交通标志。 3.3 作业区 work zone 由于道路施工、养护等作业影响交通运行,而进行交通管控的路段。

校园道路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机械与车辆学院交通工程专业课程设计校园道路交通组织方案设计 指导老师:林科吴小丹 班级:08交通工程2班 姓名:唐庆丽 学号: 080402021038 成绩: 中国·珠海 二○一一年十一月

校园道路是人们在校园中通行的载体和校园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在校园中不但是疏导交通的通道,构成校园规划的骨架,而且为在校园中行进的师生提供观赏风景的通道。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园交通情况日趋复杂,自行车规模越来越大以及机动化程度不断上升引发了一系列的交通安全、交通冲突、道路拥挤、停车空间不足等问题,针对目前这些交通现状问题,在现有的交通条件下对本校园道路交通组织进行优化方案设计, 对校园的交通进行有效的组织,保障校园内的交通安全。 关键词:校园交通交通冲突道路拥挤优化方案

The campus road is the people in the campus through the carrier and an important part of campus planning. Roads in the campus is not only the traffic channel, forming the campus planning framework, but also in campus through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provide viewing scenery channel.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uhai university campus traffic situation is complex with each passing day, bicycle increasingly large scale and mechanization degree rise ceaselessly caused a series of traffic safety, traffic conflict, road congestion, parking space problems, aiming at these traffic problems, the existing traffic conditions on the campus road traffic organization optimized design, on the campus of traffic through the effective organization, ensure the traffic safety on campus.

城市中心区交通组织管理研究

城市中心区交通组织管理研究 摘要:城市交通问题日益严重,拥堵在我国的大中城市蔓延,特别是城市中心区。本文从中国城市交通拥挤现状入手,结合城市中心区的相关特性,分析了基于交通拥堵范围的中心区交通组织方法,最后分析了今后研究的空间。 关键词:交通拥堵城市中心区交通组织管理 0.引言 城市交通的拥堵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城市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交通拥堵问题在我国许多大城市也日益严重,特别是城市中心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应该从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两方面入手。而在路网结构已经确定的区域,新增或改建道路已不可行,因此采取合适的交通组织方法必然成为解决交通拥堵的重要措施。 1.城市交通拥挤现状 城市交通拥挤,从理论上讲是交通需求超过交通供给能力引起的。拥挤不但造成可巨额的经济损失,而且也制约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为:一是交通拥挤会大大降低运输效率,二是交通拥挤是造成城市交通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三是交通拥挤对城市形态及土地利用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交通工程专家提出了从供给和管理两个方一面解决交通拥挤问题的思想。这是在解决交通拥挤对策指导思想上的一个转变。而交通供给的增加往往是有限的,因此随着城市交通的发展,必须重点从交通管理方面解决交通拥挤问题。 2.我国城市中心区相关特性分析 2.1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结构特性 根据相关文献综述,城市中心区的用地结构特性可总结如下: (1)中心区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较高,区域内建筑物较多,单位面积的容积率相应较高,同时,违规开发、无序开发现象较为严重。 (2)中心区商业用地较为集中,分布较广,范围较大,并且区域内商业建筑密度较大,致使土地利用强度较高。商业的过度集中致使城市大部分交通流向城市中心区,致使中心区交通压力日趋紧张。 (3)中心区的商业用地过于集中导致中心区人口密度较大,分布也相对集中,人均占地面积较少,致使中心区用地价格日趋昂贵,在进行中心区扩建改造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方法研究 当今世界城市普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交通拥挤问题。城市交通拥挤主要表现为道路拥挤,是指道路上的车辆密度(道路上单位距离内的车辆数目)过大使得车辆速度受到影响的一种现象。为改善交通拥挤状况,各国政府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如增加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建立立体交通体系;采取行政、经济手段抑制交通需求;发展和完善公共交通等。我国同样也经受着交通拥挤的压力。 城市交通拥挤,从理论上讲是交通需求超过交通供给能力引起的。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城市聚集效益的原因,人口和物质生产活动向城市大量集聚,城市高强度的土地开发,以及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所带来的出行机动化的迅猛发展,必然会使城市交通需求,尤其是对道路的需求持续增长。但是城市交通供给能力的增长却呈现出跳跃性、阶段性的特征。交通设施一旦建成,短期内便难以改变。并且,交通设施的建成,往往又会形成新的交通源。因此,交通拥挤现象很容易发生,在某种程度上说,也是难以避免。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使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 交通组织从研究的范围大小及内容可以分为微观交通组织、区域交通组织、宏观交通组织三个方面。其中微观交通组织是区域交通组织的基础,而宏观交通组织主要指宏观的交通政策。 微观交通组织是区域交通组织的基础,它包括交叉口交通组织、路段交通组织和路口路段一体化交通组织。 当前微观交通组织主要是研究交叉口的交通组织。针对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各个方面,包括路口放行方法、车道渠化、信号控制的优化、设立左转候驶区等方面。 在对区域交通组织的研究方面,国内外已经研究了区域交通网络的信号优化、路口流向禁限(主要是禁左交通组织)、单行交通组织等方面。 1.区域交通组织优化思路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于交通组织优化,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对于宏观交通组织,在时间上要削峰填谷,在空间上要控密补稀,体现出矛盾分散时空均分的原则;对于微观交通组织,信号配时上要分秒必争,在车道渠化上要寸土必争,体现出在冲突分离基础上充分利用空闲时间和空闲面积。 区域交通组织优化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区域内的交通拥堵情况。而对于某一区域内的交通

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组织保证措施

5、交通组织方案和交通组织保证措施 5.1工程概况 本工程线路起于黄河路—西安路互通,采用全高架形式沿黄河路一路向东连续跨越西坝路、北京北路、鞠通路、淮海北路、银川路、承德北路,终点止于承德北路东侧,含西安路里程XAK1+525~XAK2+558.4。 5.2工程周边环境调查 (一)现状道路情况 (1)西安路现状 现状西安路道路两侧以居住用地为主,道路沿线主要建筑物包括金泰公馆、商业住宅楼等。西安路为现状双向四车道。 西安路现状图 西安路与黄河路交叉口 (2)黄河路现状 1)黄河路(西安路-北京北路段) 现状西安路—北京北路段道路两侧以居住用地为主,并分布有少量的商业用地。道路沿线主要建筑物包括北京如意国际花园、五洲龙湾等。西安路—北京北路段现状为双向四车道,断面宽度40m。 黄河路现状横断面图(西安路—北京北路段) 2)黄河路(北京北路—银川路段) 现状北京北路—银川路段道路两侧以居住用地为主,并分布有商业用地、教育用地和公园。道路沿线主要建筑物包括富豪花园小区、淮安医院、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黄河花园小区、荷花公园等。北京北路—银川路段现状双向六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断面宽度40m。 黄河路现状横断面图(北京北路—银川路段) 3)黄河路(银川路—承德北路) 现状银川路—承德北路段道路两侧以居住用地为主。道路沿线主要建筑物包括阳光花园、营东商住楼、幸福城(在建)等。银川路—承德北路段现状双向四车道水泥混凝土路面,断面宽度40m。 黄河路现状横断面图(银川路—承德北路段) (二)与本工程相交道路

与本工程主要相交道路有17条,其中快速路1条、主干路3条,次干路3条,支路10条,平均间距349.553m, 具体相交道路情况见下表: 相交道路示意图 道路交叉一览表 北京北路现状图淮海北路现状图 银川路现状图承德北路现状图(三)沿线既有道路主要交叉口分布情况 西安路交叉口西坝路交叉口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试题B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试题B 一、名词解释 1、票卡管理 2、试车线 3、线路断面满载率 4、速度旅行 5、城市轨道交通市场营销 二、单项选择题 1、()地铁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第一条地铁线路建成通车,成为我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A.北京 B.大连 C.广州 D.天津 2、车站日常客流组织主要由进站客流组织、出站客流组织、()三部分组成。( ) A. 换乘客流组织 B. 大客流组织 C. 突发客流组织 D. 疏散客流组织 3、在所有换乘方式中,()的换乘能力最小,其制约因素是自动扶梯(楼梯)的运量。 A. 同站台换乘 B. 站台换乘 C. 上下层站台换乘 D. 站厅换乘 4、()是指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对计价方式、乘车时限、乘车限制等方面的规定。 A. 票价基本政策 B. 票价策略 C. 结算规则 D. 权限管理 5、票务人员离开岗位没有按规定在票务设备上注销,或误用他人帐号操作票务设备属于()。 A. 一类违章 B. 二类违章 C. 三类违章 D. 四类违章 6、( ) 是保证列车安全行驶所必不可少的装置,它安装在每辆车上,确保列车能在规定的距离内停车。() A.制动系统B.屏蔽门C.牵引系统D.动力系统 7、根据客流量和设备维护情况,一般每()人次配置一台进站和出站单向检票机。 A. 1000至2000 B. 2000至3000 C. 3000至4000 D. 4000至5000 8、在分时客流不均衡时,为达到运输组织合理和运营经济性目的,运营部门可考虑采用小编组、( ) 的行车组织方式。 A、低密度 B、高密度 C、大编组 D、固定编组

城市道路支路系统的交通组织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百度文库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城市道路支路系统的交通组织············· - 1 -第一章绪论··················· - 3 -第二章城市道路支路系统的规划设计········· - 7 -第四章应用实例··················- 16 -第五章结束语···················- 20 -

城市道路支路系统的交通组织 摘要:支路正如人体的毛细血管,在城市交通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国内对支路的规划设计一直重视不够。首先总结了支路发展中存在的功能划分、密度和横断面布置等问题,详细分析了支路功能划分,将支路划分为交通性支路、生活性支路和特殊支路,分析了不同支路承担的具体作用和应范围。并针对支路网的密度、红线宽度、车道宽度、分隔设置以及路边停车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为了对城市主干道与多支路T型交叉区域的交通进行合理的组织,减少主干道与支路T型交叉口的交通流冲实,降低主干道车流的延误,通过对该区域的道路结构形态及交通分布特征的调查分析,提出了主干道与支路接驳处渠化设计和主干道信号协调控制相结合的交通组织方式。 关键词:支路规划、支路设计、支路功能、协调控制

The traffic organization of the system of city road branch Absract: Local road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utban street systems,just like capillaries do in human bodies. However,local roads have not gained sufficient attention thus far in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process of urban street systems in China .This paper discusses issues on roa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s, road network density, and cross-sectional design in local road development, and provid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local road functionalities. According to road functional classifications typically adopted abroad,the paper classifies local roads into three functionalities, namely, through-traffic,neighbor-hood-specific, and special use, and specifies their typical funcions and application scopes. Finally, the paper fur-ther analyzes local road density,right-of-way,lane-width, separation facilities,and road-side parking issues. In order to rationally organize the traffic in the area of urban arterial road intersected by multi-inferior roads at T-intersection,a traffic organization method with channelized traffic design and signal coordinated control was presented,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bove. Keywords:local road planning、local road design、local road functionalities、coordination control

高速路交通导行优化方案

***公司 ****工程交通组织导行方案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最大限度减少因施工造成的交通影响,特制定辅道交通组织导行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程施工概况 ******工程属于******区路网,本次施工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辅路改造及地下市政管线的实施工程,二是现况******在本段辅路范围内一对进出口的改造。辅路工程设计起点为新华南北路,设计终点与东关大道交,北辅路道路长******米,南辅路道路长******米(辅路设计起点0+000对应通燕高速1+940.44)。 100 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工程:******路宽15米,两侧设置3米宽机非隔离带和3米非机动车道和4米宽人行道,本工程包括:道路、排水、给水、中水、信息管道工程。 排水工程:根据雨水规划,沿南、北两侧设计辅路分别新建一道雨水、

一道污水。设计南侧辅路雨水位于辅路中心线位置南侧 m,北侧辅路雨水位于辅路中心线北侧米,管沟断面 mm,自西向东接入北运河,埋深 m;设计南侧污水位于辅路中心线南3米位置,北侧污水位于辅路中心线北米,管道断面 mm,下游向东接入温榆河西滨河路现况φ1350污水截流干线,管道埋深 m。 二、******路现状交通情况 ******路()是******的一部分,为通州区进出******的主干道,是连接北京市区与通州区的主要通道,机动车辆通行量较大,桥下辅路************河西滨河路相接。 根据《******新城运河核心区综合交通规划》中相应规划路网调整方案,******北关桥以东出入口方向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方式为:南侧调整为主路出口(西向东驶离主路),北侧调整为主路入口(东向西进入主路)。 三、交通疏导设计原则及思路 1、交通疏导设计原则 1.1、确保车辆安全顺利绕行通过施工区域,交通导行方案按照“少影响、确保高速路出入通行畅通”的总方针组织。施工期间应保持高速路出入口道路畅通,辅路交通通过布设安全警告设施、施工标志、行车标志等组织引导交通。为减少施工与交通间的干扰,施工区域实行全封闭作业,即在施工作业区域设置围挡,做到互不干涉。 1.2、保证交通需要。施工准备阶段必须对施工地点附近道路路况做实地调查,作为确定相应有效的施工部署和交通疏导的依据。 1.3、本方案需获得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部门的批准后,方可实施。 1.4、本方案如有与总体施工方案冲突处,以服从总方案为原则作适当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详解介绍及案例分析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乡经济的进一步繁荣,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城市交通中的各种机动车辆和非机动车辆数量迅速增加,从而使城市道路更为拥挤和难以管理,交通问题成为了关乎民生的重大问题。 对于交通问题来说,其从发展时序来说,其涉及到城市规划、道路设计与建设、交通组织优化、智能交通控制等一系列环节,其中交通组织优化在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任意条道路来说,不管其设计和建设的有多号,只要组织不合理,其也会造成诸多交通问题,反之,对于一些条件较差的道路,只要能做好交通组织,其也能获得良好的交通安全效益。因此,掌握合理的交通组织优化方案成为了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关键所在。 道路交通组织,是指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综合应用交通工程规划、法规限制、行政管理等措施,对道路上运行的交通流实施疏导、指挥和控制等工作的总称。而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在有限的道路空间上,科学合理地分时、分路、分车种、分流向使用道路,是道路交通始终处于有序、高效运行状态。 道路交通组织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现有道路网的效能,合理地协调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提供适宜的运行条件,解决整个道路系统中交通流分布不均衡、流量和流向不合理等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事故的隐患,改善交通秩序,组织优化交通流,实现道路的安全与畅通。 在进行道路交通组织时,不能随意的以个人意志来进行组织优化,其必须遵从一系列原则,从交通流的角度可以归纳以下几个原则:交通分离原则、交通流量均分原则、交通总量控制原则、交通连续原则、交通优先原则。 道路交通组织优化是一个多层次问题,它包括微观、区域、宏观等方面的内容。对于不同方面的交通组织,其组织的原则和重点也不尽相同,归纳如下: 微观交通组织的原则:在时间上分秒必争,在空间上寸土必争,其工作重点是冲突点的冲突分离。 区域交通组织的原则:在时间削峰填谷,在空间上挖密补稀,其工作重点是均分路网交通压力。 宏观交通组织的原则:均衡城市的交通供给和交通需求,避免发生交通供需倒置,其工作特点为通过交通政策、法规来引导交通发展,以扩大交通供给和控制交通需求为手段,平衡交通供需关系。 纵观世界交通发展史,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交通拥堵几乎无法避免。处于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同阶段,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特征和相应的交通发展方针是不同的,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已经步入以城市交通管理为主的阶段,我国城市交通的发展在总体上滞后于发达国家,整体上处在以建设为主、管理为辅的阶段,但由于发展不平衡,少数经济领先的大、特大城市已逐步进入建设、管理并重,甚至管理为主的阶段。 第一节微观交通组织优化 1、交叉口交通组织 路口的形式有平面交叉口,立交桥,环岛路口。不同交叉方式的路口放行方法也不同,但都是以冲突分离或改变冲突性质为重点。我国是混合交通结构,无论路段上隔离有多彻底,在路口内总是有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冲突点存在,不可能像发达国家那样把路口内冲突点消除的那样彻底,因此路口放行方法就成了减少冲突的关键。

优化道路交通组织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重要途径

城市交通拥堵的本质是城市交通供求的不平衡,是交通供给滞后于交通需求,因此,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一方面是要通过道路及基础设施的建设来增强交通供给能力;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合理调控交通需求。从供给的角度来看,由于城市道路网的建设受城市规划、城市规模、土地利用以及财力、物力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无限扩张,因而单靠改善道路系统是不足以解决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从需求的角度来看,目前尚不宜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因此,如何科学组织道路交通,充分发挥现有路网的通行效能,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长沙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交通组织优化的基本思路 1.1削减交通总量 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加,对交通的需求是以“几何级数”增加,而对衣食住的需求不过只是“算术级数”增加。当总体路网或中心区局部路网的交通负荷接近于饱和时,在没有交通压力转移余地的情况下,可通过采取禁限部分车种行驶等措施来削减该路网的总流量,从而达到在时间上、空间上平衡路网交通压力的目的。 削减路网交通总量是交通组织优化最重要的措施。采取禁限部分车种行驶等措施前,要对全市的土地利用、交通结构、交通需求等特性作相应的调查研究,不可搞“一刀切”,不能对市民的生产、生活产生太大影响,禁限措施宜循序渐进、逐步推广。如我市逐步推行的禁止过境车辆驶入主城区、白天禁止货运机动车驶入中心城区、部分路段“禁摩”措施,均对削减城市中心城区高峰期的交通总量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1.2减少交通冲突 当两股不同流向的交通同时通过空间某点时,就会产生交通冲突,而该点就称为冲突点,交通冲突可分为交叉冲突、合流冲突、分流冲突、穿插冲突、纵向冲突等。交通冲突是产生交通延误和交通事故的根源。我国的城市交通是典型的混合交通,各车种、各流向的交通冲突严重,减少各种交通的冲突,有利于改善交通秩序,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减少交通冲突主要是要使不同流向、不同种类的交通流应在交通空间上和时间上分离。空间分离靠交通标志、标线来实现,时间分离靠信号相位分配来完成。 1.3保持交通连续 交通连续是搞好交通秩序管理的根本保障。保持交通连续即保证大多数人在交通活动过程中,在时间、空间、交通方式上不产生间断。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