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试析《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

试析《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一、本文概述《乱世佳人》是一部描绘美国南北战争背景下女性坚韧生存与爱情抉择的史诗巨片。
自公映以来,这部影片不仅轰动了世界影坛,还因其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和独特的叙事方式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喜爱和尊敬。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影片中的女主角斯嘉丽的性格特征,以期揭示其背后所蕴含的女性独立、坚韧与爱的力量。
斯嘉丽·奥哈拉是《乱世佳人》中最为引人注目的角色之一。
她的人生经历了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到坚韧独立的女性的转变,这一过程中她的性格特征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本文将通过细致分析斯嘉丽的性格特征,探讨她在战争背景下的生存策略、爱情观以及对家庭和社会的态度,从而揭示她如何在乱世中坚守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通过本文的阐述,读者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斯嘉丽这一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性格魅力,进而感受到她在逆境中所展现出的女性独立和坚韧的力量。
本文也希望通过对斯嘉丽性格特征的分析,为现代女性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帮助她们在面对困境时更加坚定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二、斯嘉丽的性格特征斯嘉丽·奥哈拉,这一由费雯·丽精湛演绎的角色,无疑是《乱世佳人》中最引人注目的存在。
她的性格特征复杂而多面,既坚韧又果断,既自私又充满爱心,她的一生都在生存与爱情的挣扎中度过。
斯嘉丽的坚韧和果断是她性格中最突出的特点。
在南北战争和随后的重建时期,她经历了从无忧无虑的贵族小姐到贫困的寡妇,再到成功的女商人的巨大转变。
这些转变都体现了她面对困境时的坚韧和果断。
无论是为了生存而嫁给不爱的查尔斯,还是为了保住塔拉庄园而嫁给弗兰克,她都展现出了惊人的毅力和决心。
她始终坚信,只要有一线生机,她就能找到出路。
然而,斯嘉丽的自私和贪婪也是她性格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她对自己的爱情有着执着的追求,但这种追求往往以牺牲他人的利益为代价。
她对阿什礼的执着追求,使她忽视了瑞德对她的深情厚意。
而当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时,又已经为时过晚。
析《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反叛形象

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THE END
于是, 于是,作者将这个故事置于南北战争的大 背景下。战火纷飞的年代, 背景下。战火纷飞的年代,是社会价值观比较 混乱的年代,人们只求自保和生存, 混乱的年代,人们只求自保和生存,也就很少 关注他人,更无暇顾及封建教条的维护。 关注他人,更无暇顾及封建教条的维护。
战争为斯佳丽从旧的教条中脱离出来创造 了条件。比如, 了条件。比如,斯嘉丽的第一任丈夫查尔斯在 战火中丧生,在给查尔斯服丧期间, 战火中丧生,在给查尔斯服丧期间,斯嘉丽早 早脱去丧服,公开抛头露面;义卖会上, 早脱去丧服,公开抛头露面;义卖会上,又以 寡居身份在众目睽睽之下与瑞德跳舞, 寡居身份在众目睽睽之下与瑞德跳舞,卖弄风 情。
二、对爱情一位女性都渴望美好的爱情, 斯嘉丽也不例外, 斯嘉丽也不例外,然而封建礼教的 束缚却让女性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束缚却让女性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只能被动地接受爱情。 只能被动地接受爱情。 她对爱情的主动追求同样称得 上是惊世骇俗。在小说中, 上是惊世骇俗。在小说中,最先展 示斯佳丽向传统社会挑战的行为是 在十二棵橡树的大野宴上, 在十二棵橡树的大野宴上,她不顾 一切地向阿希礼倾吐爱情, 一切地向阿希礼倾吐爱情,大胆地 袒露自己的真情,甚至提出和阿希 袒露自己的真情, 礼私奔的想法。这时的斯嘉丽, 礼私奔的想法。这时的斯嘉丽,让 读者看到了她心中已经埋下了不顾 一切追求爱情的种子。 一切追求爱情的种子。
在被拒绝之后, 在被拒绝之后 , 斯嘉丽一直都在争 取获得阿希礼的爱情。 即使在阿希礼 取获得阿希礼的爱情 。 结婚之后, 她仍三番四次、 结婚之后 , 她仍三番四次 、 不屈不挠 地向阿希礼表达她那浓浓的爱意. 地向阿希礼表达她那浓浓的爱意 阿希礼参战没有回来, 阿希礼参战没有回来 , 斯嘉丽就焦 虑地死守在报社门前, 虑地死守在报社门前 , 只为能够及时 收到有关阿希礼的消息, 收到有关阿希礼的消息 , 又天天都看 伤亡名单, 生怕看到阿希礼出事; 伤亡名单 , 生怕看到阿希礼出事 ; 在 答应为阿希礼照顾他的妻子梅兰妮之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后 , 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 , 她都坚 守承诺, 只因为内心不休不止的爱; 守承诺 , 只因为内心不休不止的爱 ; 甚至阿希礼从战场回来了, 甚至阿希礼从战场回来了 , 跟妻儿团 聚在一起, 斯佳丽都没有放弃过他, 聚在一起 , 斯佳丽都没有放弃过他 , 还要他同自己私奔。 还要他同自己私奔。
《乱世佳人》之斯嘉丽性格简析

- 239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乱世佳人》之斯嘉丽性格简析西安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麻秦华【摘要】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一位美国女作家,1937年因为小说《乱世佳人》获得普利策文学奖。
这部小说是美国历史上最畅销的书籍之一,销量超过3千万,并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语言。
作者玛格丽特.米歇尔是一个具有女性主义意识的女作家。
从她小说中的女性角色中我们不难发现她对美国内战时期的南方妇道观的虚伪、愚昧和对妇女的压抑有强烈的反感情绪。
本文具体阐述了斯嘉丽作为新女性的成长背景以及她的作品之特殊之处。
每当我们面对艰难的问题时,总会想到斯嘉丽的那句名言“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关键词】背景 女权主义简介《乱世佳人》是美国女作家米切尔玛格丽特的代表作,也是美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之一。
玛格丽特花了十年时间完成了这部小说。
半个世纪以来,这部小说已经被翻译成了四十种语言,出版了85次以上。
今天,这本书仍然畅销。
与之相关的电影,因其极具吸引力的情节,也得到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这部小说以斯嘉丽的情感经历为线索,展现了美国南北战争的特殊背景。
然而,大多数读者之了解其错综复杂的、感人的叙述,却忽略了其隐含的思想价值。
如果它完全是一个开放的爱情故事,它还能够铸造这样一个不朽的文学作品?答案肯定是不。
其永恒的魅力不仅在于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艺术表达手法,也在于其深刻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或者说其渗透给人们的意图。
女性主义思想正是在他们中间最重要的一个,这赋予了这项工作的一个永恒的魅力。
本文将对这部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思想进行深入探讨。
第一部分为绪论。
接下来将是玛格丽特米切尔的生活和创作背景的概述,在接下来的两部分,全面探讨女性主义思想在这项工作中,通过一系列的图像和自然图像的女性角色。
一、作者的背景玛格丽特米切尔是一个南方人,生活在乔治亚,亚特兰大的一位公民。
她出生于一个富有并具有政治背景的家庭中。
她的父亲尤金米切尔,是个律师。
她的母亲,玛丽伊莎贝尔斯蒂芬斯,是一个女权主义者。
《乱世佳人》斯嘉丽人物形象分析

《乱世佳人》斯嘉丽人物形象分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乱世佳人》斯嘉丽人物形象分析【导语】:《乱世佳人》是根据经典名著《飘》所翻拍的电影,一经推出就受到了极大的好评。
乱世佳人斯嘉丽分析

斯嘉丽既是一个平凡的女子,她拥 有许多少女的共同特征:热情、开 朗、纯真、浪漫,但她又是一个不 平凡的女子,面对环境变化,更多 表现出她的坚强、勇敢、拼搏、自 强。 斯嘉丽生长在一个优越的家庭, 本拥有美丽的容貌和智慧,因此她 又拥有一般贵族小姐的缺点:骄傲、 自大、虚荣、任性。 斯嘉丽是一个 鲜明、生动、丰富、复杂的人物形 象,这一形象的魅力之所以经久不 衰,在于作家对人物性格的成功塑 造。
战前
优越的生活造就 斯嘉丽骄傲、自大、 虚荣、任性
战中
磨难迫使实促使 斯嘉丽贪婪、倔强、 自私、卑鄙
《飘》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女性 形象。 斯嘉丽并不是一个完美的女人, 但其坚强面对生活的性格永远激励人 心尽管她的一些做法显得有些偏激, 但她面对本现实,积极主动解决问题 的思想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她浑身 散发出来的张扬不羁,她的自信、主 动,为了家庭一次又一次地牺牲自己 与生活不断抗争,勇敢而直接地面对 现实的精神和勇气正是小说历久而魅 力不衰的原因所在。生活对每个时代 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容易的,活着需要 勇气,谁在困难面前低头谁就是生活 的弱者。只有不畏困难,勇敢地面对 现实才能积极地解决问题,才能主宰 自己的命运。
浅析《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性格

浅析《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性格摘要: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在《飘》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斯嘉丽,已经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的经典形象。
斯嘉丽这个人物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她有着让人无法阻挡的性格魅力。
本文力图从她对待爱情、对待生活、对待世俗等三个方面分析郝思嘉的性格特征,以加深读者对郝思嘉这个人物的把握和理解。
关键词:叛逆:坚毅:执着马格丽特·米歇尔的长篇巨著《飘》(亦有译成《乱世佳人》)是美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
这部作品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是一部不朽的现实主义杰作。
小说着力塑造了郝思嘉这样一个处于社会历史转型时期(奴隶制衰败,资本主义兴起), 背叛了自己出身的奴隶主阶级, 勇敢地追随时代潮流, 最终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的女性的形象。
在南北战争和战后重建时期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这一形象无论是在爱情生活,还是在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 都有着极为广阔的舞台。
作者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性色彩非常鲜明的艺术形象。
一、对待爱情的态度:热烈而执着斯嘉丽穷其一生热烈而执着地追求爱情。
从她确信自己爱上了艾希礼之后,不管周遭出现了如何的困扰,不管他们隔了多远的距离,即使他已经娶她人为妻,她甚至都不曾想过就此妥协和放弃。
卫希礼,南方传统贵族,他有异于那些整天沉湎于功名和享受、不谙世事的贵族子弟并充满神秘感的特性让她好奇。
少女时代的斯嘉丽很快就深陷爱情之中。
为了这份爱,她冲破礼教,打破矜持,主动向卫希里表明心迹。
在十二棵橡树的野宴上,当她得知卫希里和梅兰妮订婚的消息属实后,因爱生恨的嫁给了梅兰妮的哥哥查尔斯。
她的婚姻只是为了给卫希里看,报复卫希里对她的爱。
直到查尔斯战死沙场,斯嘉丽对于卫希里的爱也更加直着。
她勇敢地奉献着她有些盲目但非常纯真的爱, 而且她把自己的爱看作一生中唯一美丽而神圣的一桩事。
许多年来,她始终将对卫希礼的爱当作精神支柱,很多的冒险和努力都是因卫希礼而产生,她甚至可以为了卫希礼,牺牲任何一切,不管卫希礼让她做任何事情,她都会答应下来。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对《乱世佳人》斯嘉丽形象研究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对《乱世佳人》斯嘉丽形象研究至今世界上有很多表达女性主义的影视作品。
《乱世佳人》是经典之一。
这是一部典型的电影,改编自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同名小说。
《乱世佳人》的魅力贯穿整个20世纪,被誉为好莱坞的“第一部大片”。
在这部影片中,女主人公的形象被生动地刻画,传达了女性主义。
《乱世佳人》中的斯嘉丽形象分析对于女性主义的解读具有重要意义。
标签:《乱世佳人》;女性主义;文学1.女性主义理论背景“女权主义”一词起源于19世纪法国。
随着三次女权运动的兴起,人们逐渐认识到了这些运动之间的矛盾和不公正。
女权主义者学者研究了女性、男性和性别之间的社会关系,这些关系存在于学科的概念框架之中,贯穿于学科的各个领域,并且坚持反对学科的概念框架,运用存在主义哲学对女性处境进行了分析和再探索,从一个全新的视角系统地阐释了存在的潜在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政治行动挑战诸如生育权、堕胎权、教育权、家庭暴力、性别歧视与性暴力等等的议题。
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關于性的物化)、身体、压迫与父权,是一个跨越阶级与种族界线的社会运动。
2.乱世佳人中的女性主义起源20世纪20年代,女性主义文学蓬勃发展。
随着法国大革命倡导的自由、平等、博爱和自然人权的思想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一场争取妇女在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平等的女权运动于1930年代开始,玛格丽特·米切尔的《乱世佳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版的。
内战前,“绅士”和“淑女”们在自家庄园中过着无忧无虑、井然有序的生活。
随着美国北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日盛,从前鼎盛荣耀的南方种植园经济濒临衰落。
在这一新旧文明碰撞的特殊时期,美国的女性主义迎来了新的发展。
这一时期的美国南方,男权主义盛行,女性作为“淑女”必须表现得柔弱、无助而获得男人的爱意和保护。
女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她们在家庭中的地位就是要做好一个能照顾好丈夫、子女,且管理好家庭人员和收支的角色。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2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3 论《德伯家苔丝》中安吉尔行为的合理性4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7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8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9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1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13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4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1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16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17 A 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8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19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20 W 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 21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22 C hildhood PTSD in Anne of Green Gables23 从服饰的变化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24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25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26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27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28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29 O 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30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31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32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33 T 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Novel Possession34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35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36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37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38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39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40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41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 lan Poe’s The Black Cat42 O 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4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44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45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46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47 论美国垮掉的一代和中国后48 论《爱玛》中的反讽49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50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51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52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53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54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55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56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57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58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59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60 分析《等待》的悲剧61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62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63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64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65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66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67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68 《游泳者》中的象征意象分析69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70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71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72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73 论尤金•奥尼尔《毛猿》中的悲剧根源74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75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76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77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78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79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80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81 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82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83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84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85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86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87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88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89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90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91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92 O 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93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94 从校园官方网站角度对比研究中美校园文化95 斯威夫特和笛福眼中的英国社会——基于对《格列佛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比较96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97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98 论宋词词牌名的翻译99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00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101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102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103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104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105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Network Language106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107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108 新闻标题中的对话性109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110 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111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112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13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114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11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116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117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118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19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120 从绝望到适应——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心理变化121 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122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123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124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汉译125 小说《鸡蛋的胜利》中扭曲的“美国梦”12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127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128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129 美国动画片名的翻译130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 131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132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133 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13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135 论《小妇人》中女性人物塑造的两重性136 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nal Equivalence Theory137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138 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达•芬奇密码》的成功139 英美电视剧中双关语的字幕翻译140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141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42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143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144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45 从女主人公蓓基的人物塑造看《名利场》的社会意义146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147 论基督教教义对美国人慈善观的影响148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149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Love in E.M. Forster’s A Room with a View150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151 Deep Sorrow and Firm Faith--An Elucid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Nature View through the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Lucy Poems”152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153 浅析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特征154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155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156 Mother Tongu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157 文本狂欢与女性主义理想:《马戏团之夜》之狂欢化理论解读15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59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160 浅析理发师陶德一剧中歌词的妙用161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162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 163 An Analysi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164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165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166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167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168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169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170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Legal Films171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172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173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174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75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176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 177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78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179 比较研究广告中中美文化差异180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181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82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183 (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184 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看其文化内涵185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186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187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188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189 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语用因素190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Eye191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192 The An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193 论《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194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195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196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197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198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99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200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200份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由女性“奴性”潜意识解析玛利娅姆多舛命运2 时政新词翻译探析3 论《德伯家苔丝》中安吉尔行为的合理性4 狄金森、席慕蓉爱情诗中隐喻现象对比研究5 春节与圣诞节的对比研究6 从功能对等理论看政治文献中中国特色词汇翻译7 《论语》中“孝”的英译——基于《论语》两个英译本的对比研究8 On Aestheticism in Oscar Wilde's 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9 试论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 《沉默的羔羊》三部曲中汉尼拔博士性格探析1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2 从生态批评的视角看《远离尘嚣》的生态悖论13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4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1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16 简析《卡斯特桥市长》中亨查德的悲剧命运17 An Analysis of Emily’s Tragedy in A Rose for Emily18 山寨文化的反思——发展与创新19 《远大前程》中皮普成长的心路历程20 Which Woman is More Popular in Mod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Study of Tess and Jane21 A Study of Cultural Influence upon Internet Language22 Childhood PTSD in Anne of Green Gables23 从服饰的变化看待中美文化的差异24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25 中英颜色词内涵对比分析——《骆驼祥子》个案分析26 浅析D.H.劳伦斯小说中的平衡原则27 英语修辞的翻译方法28 解读《儿子与情人》中保罗的俄狄浦斯的影响29 On Translation of Culture-Loaded Words in Subtitle of Ashes of Time Redux30 会计英语缩略词特点及翻译研究31 《奥罗拉•李》中的女性形象解读32 英语基本味觉词“甜/苦”的隐喻机制33 The Function of Symbols in the Feminist Novel Possession34 英汉拒绝言语对比研究35 A Study of Pragmatic Functions of Fuzzy Language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36 浅析文化差异对中西商务谈判的影响37 爱伦坡侦探小说中恐怖气氛的营造方法38 关联理论在中餐菜单英译中的应用39 中英爱情隐喻的对比研究40 英语电影片名翻译策略研究41 “Terror of the Soul”:On the Gothic Writing Features in Allan Poe’s The Blac k Cat42 On the Disposal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Translation4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乔丹•贝克的人物分析44 言语幽默产生的语音机制45 从心理学角度谈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典型语法错误的产生原因及其应对策略46 目的论在英文电影片名汉译中的应用47 论美国垮掉的一代和中国后48 论《爱玛》中的反讽49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英语新闻标题研究50 学生写作中中式英语的表现形式及其改进方式51 英语流行歌曲中隐喻的功能分析——以后街男孩的歌曲为例52 压力下的优雅?—美国当代战争小说与电影中的人性53 群体隐私和个体隐私——中美家庭中隐私观念的对比研究54 多媒体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对大学生情感的影响55 弥尔顿《失乐园》中撒旦形象的双重性56 英文歌曲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能力方面的作用57 英汉基本姿势动词(立、坐、躺)的语义实证比较研究58 论《黑夜中的旅人》中主人公的信仰冲突与融合59 简爱的双重性格分析60 分析《等待》的悲剧61 中美文化视阈中的商务谈判风格62 论应变能力在同声传译中的应用63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64 从文化视角浅谈旅游英语翻译65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作品中的彼得•潘情结66 “三美论”观照下的《再别康桥》英译本比较研究67 从民族文化心理差异角度看功能对等论在商标翻译中的运用68 《游泳者》中的象征意象分析69 《爱玛》中的女权思想解读70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71 视角转换理论在英文电影字幕中汉译的应用72 A Study of Stylistic Features and Translation of Journalistic English73 论尤金•奥尼尔《毛猿》中的悲剧根源74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75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76 英汉恭维语及其应答的对比分析77 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对比研究——以“死亡”委婉语为例78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79 商业广告英汉互译的审美研究80 论汉文化负载词汇的翻译81 跨文化视角视阈下英语电影片名的翻译研究82 从《雾都孤儿》看查尔斯•狄更斯的善恶观83 《儿子与情人》中扭曲的爱84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85 高中学生英语课堂口语交际活动的错误分析86 项目教学法在英语写作课中的应用87 功能视角下商务英语合同英译汉的技巧探析88 英语国家国歌中爱国主义的话语建构89 企业英文简介中的概念语法隐喻分析90 从译者的读者意识看童话英汉翻译91 中西文化中婚礼的对比研究92 On the Female Character During the War Through A Farewell to Arms93 A Cause Analysis of Tragedies of Three Female Protagonists in Sons and Lovers94 从校园官方网站角度对比研究中美校园文化95 斯威夫特和笛福眼中的英国社会——基于对《格列佛游记》和《鲁滨逊漂流记》的比较96 商务交际中的模糊语言策略97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98 论宋词词牌名的翻译99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100 论《蝇王》中戈尔丁对人性之恶的解析101 解读《女勇士》中“乡村医生”里的鬼102 身体,规训与自我意识——《可以吃的女人》之福柯式解读103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104 从模因论视角看年度流行语“给力”105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Network Language106 以女性主义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女性形象107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108 新闻标题中的对话性109 跨文化视角下的中美社交礼仪的对比研究110 清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婚俗的影响111 论《第二十二条军规》的写作手法112 从文化角度看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113 论谭恩美《喜福会》中文化身份迷失与探寻114 新闻翻译中“编译”的合理性分析115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越狱》字幕翻译的研究116 从目的论看儿童文学翻译--兼评《小王子》中英译本117 解读《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118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19 国际商务中的跨文化沟通120 从绝望到适应——鲁滨逊在孤岛上的心理变化121 老纽约下的女性悲剧——对《纯真年代》中两位女性的分析122 从《理智与情感》中看人格与性格对婚姻选择的影响123 The Developments of Marriage View over Three Periods in the West124 从文化角度看英语习语的汉译125 小说《鸡蛋的胜利》中扭曲的“美国梦”126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127 Gender Differences in Language Use128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129 美国动画片名的翻译130 The Analysi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 Animal Idioms131 《推销员之死》中的家庭问题研究132 A Freudian Psychoanalytical Interpretation of Catherine and Heathcliff in Wuthering Heights 133 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浅析中文菜单的英译134 论中国特色文化政治经济词汇和缩略语的英译策略135 论《小妇人》中女性人物塑造的两重性136 On C-E Translation of Neolog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ida’s Functio nal Equivalence Theory137 中西方酒店文化比较与探讨138 从读者接受理论看《达•芬奇密码》的成功139 英美电视剧中双关语的字幕翻译140 浅析奥斯卡•王尔德童话作品中的唯美主义思想141 The Differences of Beauty Standard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142 从《纯真年代》中的女性角色看伊迪斯•华顿的女性意识143 《莫比.迪克》中的象征意义144 从杨必翻译的《名利场》看文学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145 从女主人公蓓基的人物塑造看《名利场》的社会意义146 从跨文化传播角度论中国饮食文化资料的英译147 论基督教教义对美国人慈善观的影响148 论《吉姆老爷》中的英雄主义149 The Pursuit of Freedom and Love in E.M. Forster’s A Room with a View150 解读《纯真年代》中的爱伦的悲剧原因151 Deep Sorrow and Firm Faith--An Elucidation of William Wordsworth’s Nature View through the Exhaustive Analysis of the “Lucy Poems”152 宋词英译中的归化和异化153 浅析叶芝诗歌中的象征主义特征154 《呼啸山庄》中女主人公人物分析155 通过阅读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156 Mother Tongue Influence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157 文本狂欢与女性主义理想:《马戏团之夜》之狂欢化理论解读158 论《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象征手法159 Saussure’s Five Contributions to Linguistic Study and Its Modern Applications160 浅析理发师陶德一剧中歌词的妙用161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162 A Study 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in Phonetic Teaching of Spoken English in JEFC163 An Analysis of Trademark Transl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 Theory164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165 从生态批评论梭罗《瓦尔登湖》中对工业化的思考166 透过七夕和情人节看中西文化差异167 浅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创新168 On Womanism in Alice Walker’s The Color Purple169 浅析广告英语中修辞的魅力170 A Study on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Legal Films171 《贵妇画像》主题和写作艺术特征172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173 从谭恩美小说中“家”的概念看其文化身份认定174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75 公示语英译错误分析176 On the Chinese Loanwords from English177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78 美国基督新教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比较179 比较研究广告中中美文化差异180 从美国刑侦剧《犯罪现场调查》看讯问过程中合作原则的违反181 从归化与异化角度浅析《毛泽东选集》英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182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183 (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184 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看其文化内涵185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186 从寂寞到超然—索尔•贝娄的《赫索格》中书信体的内心独白187 从《喜福会》母女代沟看中西文化冲突188 托尼•莫里森《宠儿》的哥特式重读189 旅游宣传资料翻译中的语用因素190 Pecola’s Blues--A Reading of The Bluest Eye191 《石头天使》中哈格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192 The An alysis of the Narrative Style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193 论《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194 从主角与配角之间关系的角度探讨《老人与海》中的生存主题195 论《一个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女性意识的觉醒196 浅谈汉英时间隐喻的文化异同197 中西方茶文化对比研究——以红茶为例198 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99 通过分析《德伯家的苔丝》中主要人物形象分析哈代的宿命论思想200 《乱世佳人》主人公斯嘉丽形象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