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象征的区别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首先,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
象征物虽然是具体的,但是被象征的物体却往往是抽象的。
某种精神品质、思想、感情都可以用具体的象征体来表示。
比如,白杨树象征着坚持抗日的延安军民顽强不屈的精神。
松树象征着共产主义风格。
海燕象征着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者,这也是从精神品质上来联系的。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通常都是具体的,它可以用来表示任何事物的性状。
虽然,有时本体也有抽象的,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愁比作春水,但这种现象比较少见。
第二,象征着眼于全文的构思,常常通篇运用,即使有时只在文章局部出现,也至少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属于文章局部的表现方法。
象征的运用,必须通过题材的选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的安排,根据事物之间相似、相近的关系,借助于读者的想象和体味,委婉含蓄的表现一定的思想感情。
比喻一般在全篇文章中不占主要地位,它并不是文章的主要题材。
它运用灵活简便,通常以句子的形式存在,由喻体、本体和比喻词组成,暗喻和借喻中还可以省略比喻词和本体。
第三,象征手法一般使用于抒情性强的作品,而比喻可以在各种文体中使用。
综上所述,象征和比喻是有区别的。
单独看句子,“北方农民像白杨树一样”“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者就像搏击风浪的海燕”这两句都是比喻。
但茅盾先生以全篇的笔墨刻画白杨树的形象,热情赞美它;高尔基满怀激情的讴歌海燕的勇敢,就不是比喻,而是运用了象征手法。
象征和比喻的异同点

象征和比喻的异同点一、相同点1. 表现手法的目的- 二者都是为了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无论是象征还是比喻,都是通过一种事物来表现另一种事物的特征,从而让读者或听者更易于理解和感受。
例如,“共产党像太阳”(比喻),用人们熟知的太阳的光明、温暖的特点来表现共产党给人民带来希望和幸福的特征;“海燕”象征着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通过海燕在暴风雨来临前勇敢飞翔、搏击风浪的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勇敢无畏的精神品质。
2. 都有本体和喻体(象征体)的关系- 在比喻中,有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像、好像、仿佛等)。
如“月光如流水一般”,“月光”是本体,“流水”是喻体,“如”是比喻词。
在象征中,也有本体(象征的对象)和象征体(用来象征的事物)的关系。
如“白色”象征着反动势力,“白色”是象征体,反动势力是本体。
3. 都基于事物间的相似性- 比喻是根据本体和喻体之间形状、颜色、性质等方面的相似性来构建的。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将荷叶的形状与舞女的裙的形状相类比,因为它们都有圆形、舒展的相似之处。
象征也是基于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在品质、精神等方面的相似性。
比如“梅花”象征着高洁、坚强的品质,是因为梅花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这种耐寒、独自绽放的特点与高洁、坚强的品质有相似之处。
二、不同点1. 概念的本质区别-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它主要是为了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具体,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例如“她的笑容像花儿一样灿烂”,就是简单地用花儿的灿烂来形容她的笑容,是一种语言上的修辞手段。
2. 本体和喻体(象征体)的联系紧密程度不同- 比喻: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联系通常是比较直接和单纯的。
只要在某一方面有相似性就可以构成比喻,这种相似性往往是直观的、表面的。
例如“他的脸像苹果一样红”,只是将脸的红颜色与苹果的红颜色进行类比。
如何区分象征和比喻

如何区分象征和比喻象征和比喻有不少类同之处,它们都由比喻与被比喻,象征与被象征的事物或道理两者所构成,往往都用具体的事物,使人产生形象的感觉、鲜明的印象,从而对所接受的事物或道理感到更亲切、更深刻。
它们的不同在于:(一)象征时文章的写作方法,而比喻则是用词造句的一种修辞方法。
(二)象征一般是约定俗成的。
例如:火炬象征光明,又可以象征意志和情绪的热烈、高涨与坚定。
红色象征革命,又可象征喜庆。
这些都为大家所公认。
只有在写作上运用象征手法,才由作者特殊选定。
如高尔基用海燕的形象来象征战斗的无产阶级;茅盾选用白杨树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民众。
而比喻,一般都是特定的,由说话或者写文章的人所特定使用的。
(三)比喻不分地域,也很少有什么民族特色;而象征则往往带有民族特色和地区色彩。
例如,中国人用红色象征喜庆,而有的国家却以白色象征喜庆。
(四)象征一定是用具体的事物来表示抽象的意念和思想感情,而绝大多数的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两者都是事物,只不过常见和不常见或者更加具体形象罢了。
(五)被象征的意念或思想感情往往是不容易简单说明或不便说明,如高尔基的《海燕》以及鲁迅《药》的结尾中关于花环的描写,用的都是曲笔。
而比喻则是为了让别人更加直截了当地理解作者所说明的事物或道理。
(六)象征较比喻含意更为丰富深广。
例如,我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的梁祝故事,写的是一个动人心魄的爱情故事,故事结尾的“化蝶”,一对色彩美丽的蝴蝶在天空中翩跹飞舞,它不仅象征了梁祝的纯洁、高尚、生死不渝的爱情,而且更象征了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下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婚姻自主的愿望,因而它能深深打动人心,激起读者和观众美丽的遐想,它的作用就不是一个比喻所能概括、代替得了的。
【相关链接】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
谈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河南洛阳李永葆比喻和象征是两种常用的修辞方式,在文学作品(特别是古典诗歌)的阅读和鉴赏中运用相当普遍。
但由于两者在形式上极为相似而容易引起混淆,从而造成误判和误用。
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区分。
比喻和象征的共同点:一、都是用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
比喻如:①远远的街灯亮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用“明星”来说明“街灯”。
)②人不可以无耻,因为无耻是魔鬼的钓饵。
(用“钓饵”来说明“无耻”。
)③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用“燕雀”、“鸿鹄”分别说明“佣者”与“陈涉”。
)象征如:④我看得见那枣红色的洒满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的脸。
(用“百合花”来说明“纯洁与感情”。
)⑤世上的一切事物,只是百千万面大大小小的镜子,……没有蒲公英,显不出雏菊,没有平凡,显不出超绝。
而且不能因为大家都爱雏菊,世上便消灭了蒲公英。
(用对待“蒲公英”和“雏菊”的态度来说明作者的“博爱”思想。
)⑥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了一惊;――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用“红白的花”说明革命的前景和希望,人们对革命者的崇敬与怀念之情。
)二、都由三部分组成且都可省减。
比喻由本体(被比喻对象)、喻体(做比喻的事物)、喻词(联系词语)三部分组成。
如上文例①“街灯”是本体,“明星”是喻体,“好像”是喻词。
象征由象征客体(即具体事物,如上文的“百合花”、“蒲公英”、“雏菊”、“红白的花”。
)、象征本体(即象征意义,也就是表达者的主观意识。
如上文例④的“纯洁与感情”。
)和象征词(表明相关联系的词语,如④的“象征”。
)等三部分组成。
但比喻和象征都可以省减。
比喻可以省减除了喻体之外的其它部分,如上例③。
象征也可以省减除了象征客体之外的其它部分。
如上例的⑤⑥。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各自的侧重点不同。
比喻侧重于本体和喻体所代表的两种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这种相似是直接的、可观的。
如:①的“街灯”和“明星”,②的“无耻”和“钓饵”等。
比喻、象征

象征和比喻的区别相似:比喻,喻体和被喻事物之间要有某种相似的特点,象征,象征之物与被象征之物之间有某种相似的特点,从而可以让人引起由此及彼的联想。
不同:比喻属于修辞范围,它可比喻抽象的事物,也可比喻具体的事物;而象征则属于艺术手法,它与构思相关,属写作构思技巧,而不只是语言加工问题。
象征一般都用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或思想感情。
是一种隐晦、含蓄而又能使读者产生体会愉悦的美感的技巧。
例如,龙象征皇上最高权力,凤凰象征皇上的德行,麒麟是长治久安的象征,猿声是旅人离分时的伤感的表现,鹤是永生的化身,鸳鸯是爱情的象征,大雁给分离的情人带来消息,梧桐常在描写秋天的诗中出现,杨柳表示别离,兰花是纯洁的象征,牡丹是富贵的标志,“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等等。
“象征”的修辞意义与比喻相近,从特点上看,象征是以物示意,以具体的表示抽象的,具有含蓄性,而比喻是以物喻物,以具体的比方具体的,具有鲜明性。
另外,象征是针对全篇而言,而比喻是针对某一句而言,目的只是为了是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属于修辞手法。
象征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是就文章构思方面来说的,它可以拓深拓宽文章的主题、内涵,丰富文章的意蕴,所以它甚至可以用来贯穿全篇文章,当然也可以作为文章的一部分来使用;而比喻作为语言修辞格的一种形式,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使文章更艺术化的一种手段,一般一个比喻不会贯穿全文的。
一、两者的表现不同:象征的象征体与本体之间要求“神似”,比喻的喻体和本体之间则要求“形似”二、两者介绍的对象不同:象征是以物示义,即不把意思直接说出,而让读者去理解。
比喻是以物比物,比喻的对象一般是让人看的见、听得见或摸得着的一种具体事(现代文中的象征手法:例如:巴金的《灯》通篇把灯光作为光明的象征,作为人们理想、希望、力量和胜利的象征;高尔基的《海燕》用海燕象征革命先驱者和预言家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比喻和象征的区别

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具体形象(象征体)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使用象征手法的句子一般都由象征体和本体两部分构成,而且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然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往往依靠联想建立,而且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即是想到本体与象征体的相似点或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使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赋予文章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与咀嚼回味的余地。
比喻也称打比方,通常是用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陌生或抽象的事物。
使用比喻说明或描写事物,可以使不具体、不生动的事物变得生动鲜明。
写作中通过联想或想象从其他的人、事、物、景中找出与要记叙的人、事、物、景类似的特点“借彼喻此”,可以使读者对文章描写的对象(人、事、物、景)产生完整而清楚的印象。
由此可见,比喻的作用是突出事物的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以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
具体来说,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可以使语言生动形象;二是可以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三是可以把深奥、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比喻的功用也有三个方面:一是帮助说明;二是形容美化;三是起暗示作用。
由以上分析可总结出象征与比喻的不同之处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象征是一种文艺创作中的表现手法,比喻则是一种修辞格,二者的这一根本性区别已经决定了它们各自的性质和使用范围:象征属于文章学范畴,比喻属于修辞学范畴;象征的使用范围小——只限在“文章”范围内使用,比喻的使用范围大——可在包括“文章”在内的一切语言文字范围内使用。
第二,象征往往以某一具体的事物表现一个相似或相近的抽象事物,如概念、思想和感情等,而且是绝不停留在某一具体事物上,比喻的喻体和本体则往往都是具体的事物。
这里,对于比喻我们就不用再赘言了,单看象征就可以。
杨朔先生的散文《茶花赋》中,红艳艳的“童子面茶花”象征的是伟大祖国欣欣向荣的未来美景,就是用具体的“童子面茶花”象征了抽象的“未来美景”。
比喻象征的区别

比喻象征的区别象征和比喻的区别1、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和感情”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如“燕山雪花大如席”,“文似看山不喜平”等就是。
当然,也有的比喻句中喻体是抽象的思想感情,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但这种用法较少,而且它是着眼于语句表达,不是着眼于篇章。
2、象征是着眼于全文的构思,是文章技法,如《白杨礼赞》《松树的风格》,都是运用的象征手法。
象征也有用于文章局部的,如鲁迅小说《药》的结尾处,在瑜儿的坟头平空地添上一个花环,用以象征革命的前景和希望。
但它至少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属于文章局部的表现方法,决不会是一个单句。
而比喻则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
所以,说“北方的农民像白杨树”,这是比喻,但XXX先生那般热忱的刻画白杨树伟岸挺拔的形象,那般深情的礼赞“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那就不再是比喻,而是象征了。
3、象征和比喻常常联合而用,即象征中必有比喻,而比喻中不一定有象征。
4、象征考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神似”,而比喻只考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
例句导引请看下列句子:(1)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2)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
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翱翔。
(3)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的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4)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仅象征了北方的农夫,特别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成缺的朴质、坚强、力争长进的精神。
例(1)中XXX同志运用了暗喻这一形式,说明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这里用大家熟悉的“万里长征”和“第一步”来作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民主革命胜利后的路更长。
抽象的道理通过具体的形象来说明,读者一目了然。
例(3)是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都出现的例子。
“月光”月光“是本体,”“流水”是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如”是比喻词。
比喻象征的区别

比喻象征的区别
比喻与象征是语言表达中常用的手段,但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特点。
一、比喻和象征最重要的区别是,比喻是一种隐喻性的表达,而象征则是一种暗示性的表达。
比喻是一种强调的表达,用某种形象来与另一个物体的特征相提并论,以使用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物体的特点。
当然,它也可以用来传达某种心情或感情,更深刻地把握某种情感状态。
而象征则是一种比较明确的表达,它会用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图案、物品或现象,去暗示某种深层的意义,比如爱情、勇气等等。
二、比喻和象征在精神内涵和表达方式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异。
比喻更多的取决于比较的内容,表达的方式往往带有贬义的色彩,即使是相同的对象,也可以根据表达者的心境和思考方式,而有着不同的比喻释义。
而象征则更多的依赖于内在含义,仅仅是一种暗示和影射,`是一种可以激发读者情感的表达。
三、比喻和象征还有一个显著的区别,就是它们在表达的范围上的差异。
比喻的范围更广泛,特别适合对各种物体和情况进行描述,能够有效地表达观念,而象征的表达范围则较窄,只能用于表达一些有特殊含义、有社会文化价值观的概念,而不适合单纯地对外界物象物品进行描述。
总之,比喻与象征都是文学表达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它们在表达力量上以及传达精神内涵上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比较起来,比喻更容易打动读者,而象征则更能深刻表达某种文化意义和价值观。
因此,比喻和象征都是我们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增强文学表达的表达力,而且能够表达更为深刻的情感,传递更多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体常识
1、散文诗与诗的区别
散文诗兼有诗与散文特点的一种现代抒情文学体裁。
它融合了诗的表现性和散文描写性的某些特点。
在本质上它属于诗﹐有诗的情绪和幻想﹐给读者美和想象;在内容上它保留了有诗意的散文性细节;在形式上它有散文的外观﹐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但不乏内在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散文诗一般表现作者基于社会和人生背景的小感触﹐注意描写客观生活触发下思想情感的波动和片断。
这些特点﹐决定了它题材上的丰富性﹐也决定了它的形式短小灵活。
散文诗是一种现代文体﹐是适应现当代社会人们敏感多思﹑复杂缜密等心理特征而发展起来的。
2、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1)象征中的象征体都是具体的,被象征的本体,即“概念、思想和感情”都是抽象的,比喻中的喻体和本体通常都是具体的,当然,也有的比喻句中喻体是抽象的思想感情,但这种用法较少,而且它是着眼于语句表达,不是着眼于篇章。
(2)象征是着眼于全文的构思,是文章技法,象征也有用于文章局部的,但它至少是文章的一个层次,属于文章局部的表现方法,决不会是一个单句。
而比喻则通常是以句子的形式存在。
(3)象征和比喻常常结合而用,即象征中必有比喻,而比喻中不一定有象征。
(4)象征讲究象征体与本体之间的“神似”,而比喻只讲究本体与喻体之间的“形似”。
三、文学常识
1、《雪》选自散文诗集《野草》作者:鲁迅: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2、《雷电颂》选自浪漫主义历史剧《屈原》作者: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
代表作诗集《女神》,话剧《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楚国人,著作《离骚》、《九歌》、《天问》,是我国最早的一位诗人。
文体:抒情散文诗。
3、《短文两篇》选自《巴金选集》,原载散文随笔集《龙•虎•狗》作者:巴金,现当代著名文学家,原名李尧棠,1927年写成处女作长篇小说《灭亡》,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4、《海燕》选自《高尔基全集》,《海燕》是高尔基在1901年3月写的“幻想曲”《春天的旋律》的结尾部分,原题为“海
燕之歌”。
作者高尔基:前苏联作家,列宁称之为“无产阶级艺术最伟大的代表者”,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导师。
1906年发表长篇小说《母亲》,自传体三部曲为《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
5、《组歌》--《浪之歌》《雨之歌》选自《泪与笑》作者:纪•哈•纪伯伦,黎巴嫩诗人、画家。
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
《组歌》共包括五首散文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两首。
纪伯伦和泰戈尔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是阿拉伯现代小说的艺术散文的奠基人,二十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开拓者之
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关于字词
(1)给下列黑体字注音:
瞬间胆怯蜿蜒掠起憔悴璀璨酷肖执拗迸射祈祷污秽鞭挞睥睨
(2)给多音字注音
稽:滑稽( );稽( )首拗:执拗( );拗( )口;拗( )断号:号叫();暗号()吁:长吁()短叹;呼吁()纤:纤()细;纤()夫
(3)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字
无动于()梦()以求千山万()盛气()人
()息万变真知()见()无为()竹难书
自惭形()力挽狂()夜()人静()无天日
2.请选出下列句子中黑体字运用有误的一句(3分)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B.王义是我们的班长,他做起事情来总是雷厉风行的,从不拖泥带水。
C.5月8日奥运圣火就要传到深圳了,我兴奋得彻夜不寐。
D.这份礼物是我精心挑选馈赠给你的,请收下吧!
3、对下面语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拟人)
B.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
(比喻)
C.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拟人,反复)
D.难道那个服了不死之药的美女便可以使这已死的星球再生吗(反问)
4、下列句子说法有误的一项(3分)
A.“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描写了海燕“高傲地飞翔”的气势,突出了海燕搏击风云、无所畏惧的性格。
B.《屈原》全剧共分五幕,《雷电颂》选自第五幕第二场。
风雷电象征了破坏社会的力量。
C.《雨之歌》这首散文诗中,作者采用第一人称,艺术地描绘了“雨”的生活,歌颂了雨的无私奉献和博大胸怀。
D.《雪》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写出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北国的雪则“如粉”“如沙”的鲜明特点。
二、阅读理解(35分)
(一)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rǎng) ①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②”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选自《孟子》)
注释:①攘:窃取,偷。
②君子:这里指行为端正的人。
道:此处指行为道德。
1.解释下列黑体字。
(4分)
(1)是非君子之道( ) (2)请损之( )
(3)以待来年然后已( ) (4)或告之曰( )
2.翻译:(2分)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3.这个故事启示我们(2分)
(二)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
1、诗中的梅花有哪些特点?
2、诗人借墨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品格?
答案
(一)参考译文: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有人对他说:“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他说:“那就让我少偷点,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然后就不偷了。
”如果知道那是不对的,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来年?
一、基础知识:(1)略(2)D (3)A (4)B
二、阅读理解
(一)
1.(1)这(2)减少(3)明年(4)有人
2.如果知道那样做不应当,就应该赶快停止,为什么要等到明年呢?
3.对于错误,要下决心立即改正,决不能因故拖延,更不能明知故犯。
(二)
1、花色淡墨,花香清芬。
2、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
)。